CN217768688U - 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68688U CN217768688U CN202221659904.1U CN202221659904U CN217768688U CN 217768688 U CN217768688 U CN 217768688U CN 202221659904 U CN202221659904 U CN 202221659904U CN 217768688 U CN217768688 U CN 2177686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utmost point
- point ear
- overflow
- g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防溢极耳胶结构沿第一方向包覆在极耳上,极耳沿第二方向上的一端设置在电芯本体上,另一端向远离电芯本体的方向外延,电芯本体设置在相对粘合的两片铝塑膜之间,防溢极耳胶结构用于与铝塑膜热封,防溢极耳胶结构包括:极耳胶,其一侧沿第一方向粘设在极耳上,另一侧朝向铝塑膜,极耳胶具有粘接在极耳上的本体部及两端均伸出极耳的延伸部,在第一方向且远离极耳的方向上,延伸部的厚度逐渐减小,使铝塑膜与延伸部之间形成间隙空间。该防溢极耳胶结构能够避免极耳胶在与铝塑膜热封时出现溢胶,以保证极耳胶在与铝塑膜之间的封边的平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芯的包装过程中,通常包括以下工序:首先将卷绕或叠片的电芯放入到预先冲好坑的铝塑膜中,然后对折铝塑膜,以对电芯进行侧封和顶封;其中,侧封是指通过高温夹具融化铝塑膜中的PP层,使对折后的两片铝塑膜相互粘合;顶封是指在极耳上涂覆极耳胶,通过加热,使极耳胶和铝塑膜粘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对电芯的包装。
其中,在顶封的过程中,极耳胶与铝塑膜的热熔层受热熔后,极耳胶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溢出,溢出的胶液凝固后影响铝塑膜封边的平整性,严重的,甚者导致封边变形。
因此,亟需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其能够避免极耳胶在与铝塑膜的热熔层相热封时出现溢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其沿第一方向包覆在极耳上,所述极耳沿第二方向上的一端设置在电芯本体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电芯本体的方向外延,所述电芯本体设置在相对粘合的两片铝塑膜之间,且所述防溢极耳胶结构用于与所述铝塑膜热封,所述防溢极耳胶结构包括:
极耳胶,其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粘设在所述极耳上,另一侧朝向所述铝塑膜,所述极耳胶具有粘接在所述极耳上的本体部以及两端均伸出所述极耳的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极耳的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使所述铝塑膜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间隙空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极耳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极耳的长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极耳胶相对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粘设在所述极耳上,且两个所述极耳胶的所述延伸部的端部相互粘接,以使所述防溢极耳胶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包覆在所述极耳上,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极耳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斜面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极耳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斜面结构相对于所述极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的倾斜程度逐渐减小,多个所述斜面结构的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斜面结构分别相对于所述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之差为5°-10°,且相邻两个所述斜面结构的厚度之差大于等于0.1mm。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结构相对于所述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为10°-50°。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结构的数量设置有1-5个。
进一步地,两片所述铝塑膜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有封装区域,所述极耳胶位于所述封装区域内,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极耳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封装区域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占所述极耳胶的长度的比例为10%-3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极耳,其能够保证极耳胶在与铝塑膜的热熔层相热封后封边的平整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耳,所述极耳上包覆有如上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包电池,其封装效果较好,使其安全性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极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使防溢极耳胶结构包括极耳胶,并将极耳胶的一侧沿第一方向粘设在极耳上,极耳胶的另一侧朝向铝塑膜,并使极耳胶具有粘接在极耳上的本体部以及两端均伸出极耳的延伸部,且在第一方向且远离极耳的方向上,使延伸部的厚度逐渐减小,即能够使铝塑膜与延伸部之间形成间隙空间;以此方式,能够在使极耳胶与铝塑膜的热熔层受热熔时,极耳胶的本体部熔融后的多余胶液可以流至铝塑膜与延伸部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避免熔融后的多余胶液向外溢出的问题,以实现胶液的均匀化分布,从而确保铝塑膜的封边处的平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胶、极耳、电芯本体及铝塑膜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胶与极耳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极耳;2-电芯本体;3-铝塑膜;4-极耳胶;41-本体部;42-延伸部;421-斜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如图1所示,该防溢极耳胶结构粘接在极耳1上,以在外力热压作用下使该防溢极耳胶结构与铝塑膜3的热熔层受热熔粘接,进而将极耳1与铝塑膜3之间进行密封,以完成对软包电池的顶封目的。
具体地,如图1-3所示,该防溢极耳胶结构沿第一方向包覆在极耳1上,极耳1沿第二方向上的一端设置在电芯本体2上,极耳1沿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向远离电芯本体2的方向延伸至铝塑膜3的外侧,电芯本体2设置在相对粘合的两片铝塑膜3之间,电芯本体2设置在其中一片铝塑膜3上预冲好的放置坑内,且防溢极耳胶结构用于与铝塑膜3热封;其中,防溢极耳胶结构包括极耳胶4,极耳胶4的一侧沿第一方向粘设在极耳1上,极耳胶4的另一侧朝向铝塑膜3设置,极耳胶4具有粘接在极耳1上的本体部41以及两端均伸出极耳1的延伸部42,在第一方向且远离极耳1的方向上,延伸部42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使铝塑膜3与延伸部42之间形成能够容纳胶液的间隙空间;其中,第一方向与极耳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二方向与极耳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体如图1中的箭头A和B所示。
通过将极耳胶4的一侧沿第一方向粘设在极耳1上,极耳胶4的另一侧朝向铝塑膜3,并使极耳胶4具有粘接在极耳1上的本体部41以及两端均伸出极耳1的延伸部42,且在第一方向且远离极耳1的方向上,使延伸部42的厚度逐渐减小,即能够使铝塑膜3与延伸部42之间形成间隙空间;以此方式,能够在使极耳胶4与铝塑膜3的热熔层受热熔时,极耳胶4的本体部41熔融后的多余胶液可以流至铝塑膜3与延伸部42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避免熔融后的多余胶液向外溢出的问题,以实现胶液的均匀化分布,从而确保铝塑膜3的封边处的平整性。
并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延伸部42的厚度逐渐减小,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三分之二的极耳胶4的使用量,在保证封边的平整性以及铝塑膜3与极耳胶4之间的热封稳固性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极耳胶4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极耳胶4设置有两个,两个极耳胶4相对设置且均沿第一方向粘设在极耳1上,且两个极耳胶4的延伸部42的端部相互粘接,以使防溢极耳胶结构沿第一方向包覆在极耳1上,即位于最外侧的是两片铝塑膜3,中间是两个极耳胶4,最内侧是极耳1;且在第一方向且远离极耳1的方向上,两个延伸部4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进而能够使铝塑膜3与延伸部42之间形成间隙空间。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延伸部42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斜面结构421,在第一方向且远离极耳1的方向上,多个斜面结构421的厚度逐渐减小;且多个斜面结构421相对于极耳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的倾斜程度逐渐减小,一方面能够使两个极耳胶4的延伸部42的端部能够相互平行,以便于使两个极耳胶4的延伸部42的端部相互粘接,从而使防溢极耳胶结构能够沿第一方向包覆在极耳1上;另一方面能够使铝塑膜3与延伸部42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逐渐增大,使极耳胶4的本体部41熔融后的较多量的多余胶液可以流至铝塑膜3与延伸部42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更好地避免熔融后的多余胶液向外溢出的问题,以更好地实现胶液的均匀化分布。其中,极耳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具体如图3中的标号C所示。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斜面结构421分别相对于极耳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之差为5°-10°,且相邻两个斜面结构421的厚度之差大于等于0.1mm,从而能够使相邻两个斜面结构421之间的连接处较为平滑,即能够使各个斜面结构421相对于铝塑膜3之间的间距差值不会太大,以保证铝塑膜3在与各个斜面结构421相热熔时,各个斜面结构421能够基本同时进行热熔,进而保证各个斜面结构421与铝塑膜3之间的热封效果较好。优选地,相邻两个斜面结构421分别相对于极耳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之差为8°,相邻两个斜面结构421的厚度之差大于等于0.2mm-0.7mm。
具体地,每个斜面结构421相对于极耳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为10°-50°;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将斜面结构421的倾斜角度设置过小,而使铝塑膜3与延伸部42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较小,进而导致形成的间隙空间无法完全容纳极耳胶4的本体部41熔融后的较多量的多余胶液的问题,以能够完全吸收多余的胶液,以保证封边的平整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将斜面结构421的倾斜角度设置过大,而使斜面结构421相对于铝塑膜3之间的间距较大,进而导致铝塑膜3在与斜面结构421相热熔时,铝塑膜3很难紧密贴合至该斜面结构421的问题,以保证斜面结构421与铝塑膜3之间的粘接效果较好,有利于斜面结构421与铝塑膜3之间热封的进行。优选地,每个斜面结构421相对于极耳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为15°-30°
其中,各个斜面结构421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工况和粘接需求决定即可。
进一步地,斜面结构421的数量设置有1-5个,进而能够避免斜面结构421较多而引起的加工成本较高,即降低了对铝塑膜3和斜面结构421之间进行粘合的热封模具的加工成本要求,以能够在保证极耳胶4与铝塑膜3之间的粘合效果的同时,降低极耳胶4的加工成本。优选地,斜面结构421的数量设置为2-4个。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两片铝塑膜3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形成有封装区域,极耳胶4位于封装区域内,且在第二方向上,极耳胶4的长度小于等于封装区域的长度,以避免极耳胶4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出封装区域外,有利于封边的平整性。优选地,在第二方向上,极耳胶4的长度等于封装区域的长度,即极耳胶4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封装区域的上下两边缘对齐。其中,在两片铝塑膜3之间形成的封装区域具体如图1中的标号D所示。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部42的长度占极耳胶4的长度的比例为10%-30%,以使延伸部42的长度能够较为适宜,进而有利于延伸部42与铝塑膜3之间的热封稳定性。其中,整个极耳胶4的长度可以为3mm-10mm。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极耳,在极耳1上包覆有如上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由于该极耳1上包覆有上述防溢极耳胶结构的极耳胶4,进而能够使极耳1与铝塑膜3之间的封边的平整性较好。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软包电池,包括如上述的极耳1;由于该软包电池包括有上述的极耳1,能够使极耳1与铝塑膜3之间的热封效果较好,进而保证整个软包电池的封装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其沿第一方向包覆在极耳(1)上,所述极耳(1)沿第二方向上的一端设置在电芯本体(2)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电芯本体(2)的方向外延,所述电芯本体(2)设置在相对粘合的两片铝塑膜(3)之间,且所述防溢极耳胶结构用于与所述铝塑膜(3)热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极耳胶结构包括:
极耳胶(4),其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粘设在所述极耳(1)上,另一侧朝向所述铝塑膜(3),所述极耳胶(4)具有粘接在所述极耳(1)上的本体部(41)以及两端均伸出所述极耳(1)的延伸部(42),在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极耳(1)的方向上,所述延伸部(42)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使所述铝塑膜(3)与所述延伸部(42)之间形成间隙空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极耳(1)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极耳(1)的长度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胶(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极耳胶(4)相对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粘设在所述极耳(1)上,且两个所述极耳胶(4)的所述延伸部(42)的端部相互粘接,以使所述防溢极耳胶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包覆在所述极耳(1)上,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极耳(1)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延伸部(4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42)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斜面结构(4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极耳(1)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斜面结构(421)相对于所述极耳(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平面的倾斜程度逐渐减小,多个所述斜面结构(421)的厚度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斜面结构(421)分别相对于所述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之差为5°-10°,且相邻两个所述斜面结构(421)的厚度之差大于等于0.1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结构(421)相对于所述延伸平面的倾斜角为10°-50°。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结构(421)的数量设置有1-5个。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铝塑膜(3)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有封装区域,所述极耳胶(4)位于所述封装区域内,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极耳胶(4)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封装区域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42)的长度占所述极耳胶(4)的长度的比例为10%-30%。
9.一种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上包覆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溢极耳胶结构。
10.一种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59904.1U CN217768688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59904.1U CN217768688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68688U true CN217768688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9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59904.1U Active CN217768688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68688U (zh) |
-
2022
- 2022-06-29 CN CN202221659904.1U patent/CN2177686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09647U (zh) | 稳定密封的软包扣式电池 | |
CN211045483U (zh) | 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110391356B (zh) | 电池 | |
CN203503727U (zh) | 正极片隔膜袋以及带该正极片隔膜袋的叠片锂离子电池 | |
CN112086585B (zh) | 电池 | |
CN103222070A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单元以及接头线的连接方法 | |
CN217768688U (zh) | 一种防溢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 |
CN103972427B (zh) | 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2011123U (zh) |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芯防漏液极耳 | |
CN108574058B (zh) | 软包电池 | |
CN217788475U (zh) | 一种顶封模具及软包电池 | |
CN108428810B (zh) | 包装膜及软包电池 | |
CN219106449U (zh) | 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15451702U (zh) | 极耳以及软包电池 | |
CN116598561A (zh) | 一种叠片电芯的封装方法及叠片电池 | |
CN208690275U (zh) | 叠片组件用太阳能电池片及叠片组件焊接结构 | |
JP2015185416A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 |
CN216085233U (zh) | 一种极耳结构及软包锂电池 | |
CN214898784U (zh) | 极耳胶结构、极耳及软包电池 | |
US20240039014A1 (en) | Method for securing a gasket on a bipolar plate | |
WO2018049576A1 (zh) | 软包电池壳体 | |
CN211907568U (zh) | 电池极耳、软包电池单体和电池模组 | |
CN212230518U (zh) | 一种软包电池极耳封装结构 | |
CN203288660U (zh) |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热封模具 | |
CN218004973U (zh) | 一种电池及封装封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