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3659U - 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63659U CN217763659U CN202221287583.7U CN202221287583U CN217763659U CN 217763659 U CN217763659 U CN 217763659U CN 202221287583 U CN202221287583 U CN 202221287583U CN 217763659 U CN217763659 U CN 2177636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volute
- ducted
- air conditioner
- w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蜗壳,所述蜗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蜗壳通过转动改变所述出风口的朝向;挡风部,所述挡风部设置在所述蜗壳上,所述挡风部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腔;所述挡风部包括第一挡风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挡风板插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一挡风板在所述导向槽内可滑动。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通过设置第一挡风板和导向槽,并使第一挡风板插入导向槽内,增加了第一挡板两侧气流流通的阻力,从而阻碍进风腔与出风腔之间的气流流通,避免气流循环的产生,进而提高风机的出风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一般空调室内机包括至少两个风口,一个仅用于出风,另一个仅用于回风,通过空调室内机中的风机转动,使气流在两个风口之间流动。随着人们对空调舒适性的追求不断提高,空调室内机需要根据工作模式转换出风方向,但是由于风机的风叶具有方向性要求,带动风叶转动的电机反转后,气流换向困难,使室内机的出风方向无法调整,出风方向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一些方案中,通过设置可转动的风机,使风机在空调内机中转动180°,可以实现反向出风,但这些方案中,风机与空调内机之间需要存在活动间隙,这就会导致风机的进出风短路,从而影响风机的出风性能,因此,如何提高可转动风机的出风性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转动的风机的出风性能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蜗壳,所述蜗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蜗壳通过转动改变所述出风口的朝向;挡风部,所述挡风部设置在所述蜗壳上,所述挡风部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腔;所述挡风部包括第一挡风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挡风板插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第一挡风板在所述导向槽内可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导向槽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刷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风板是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绕所述蜗壳的转动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部还包括: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搭接在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第二挡风板和所述壳体内壁配合分隔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凸出形成有搭接凸起,所述第二挡风板和所述搭接凸起搭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凸起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挡风板为两个,所述第二挡风板分别搭接在对应的所述搭接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和底板,一个所述搭接凸起设置在所述顶板上,另一个所述搭接凸起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搭接凸起为所述壳体内壁上的限位筋。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蜗壳具有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在所述风管机的所述制冷模式,所述蜗壳为第一朝向,所述搭接凸起和第二挡风板限位配合;在所述风管机的所述制热模式,所述蜗壳为第二朝向,所述搭接凸起和第二挡板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风管机还具有下风口和侧风口;所述风管机在制热模式下,所述下风口为出风口,所述侧风口为进风口;所述风管机在制冷模式下,所述下风口为进风口,所述侧风口为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包括所述蜗壳和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叶轮。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通过设置第一挡风板和导向槽,并使第一挡风板插入导向槽内,使风机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导向槽内滑动,部件可以对风机转动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了风机的可转动性,同时,由于第一导风部位于导向槽内,增加了第一挡板两侧气流流通的阻力,从而阻碍进风腔与出风腔之间的气流流通,避免气流循环的产生,进而提高风机的出风性能,属于典型的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制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制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制冷模式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风管机的制热模式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风管机的制冷模式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风管机的制热模式的侧视图;
图例:10、壳体;11、进风腔;12、出风腔;13、导向槽;14、搭接凸起;20、蜗壳;21、进风口;22、出风口;30、挡风部;31、第一挡风板;32、第二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经过申请人研究发现,当风机安装在有限的风道内时,由于风道内的空间限制,风机的进风口21产生的负压会对风机的出风产生影响,容易在风道内形成气流循环,从而影响风机的带压能力。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在风机与风道之间安装挡板,将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分隔开,但是由于风机需要在风道内转动,因此,风机与风道之间需要留有活动间隙,因此,这就会导致气流通过活动间隙形成循环,从而影响风机的出风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10和挡风部30,壳体10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蜗壳20,蜗壳20具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蜗壳20通过转动改变出风口22的朝向;挡风部30设置在蜗壳20上,挡风部30将壳体10内部分隔为进风腔11和出风腔12,进风口21位于进风腔11,出风口22位于出风腔12;挡风部30包括第一挡风板31,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槽13,第一挡风板31插入导向槽13内,第一挡风板31在导向槽13内可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风管机通过设置第一挡风板31和导向槽13,并使第一挡风板31插入导向槽13内,使风机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导向槽13内滑动,部件可以对风机转动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了风机的可转动性,同时,由于第一挡风板31位于导向槽13内,增加了第一挡板两侧气流流通的阻力,从而阻碍进风腔11与出风腔12之间的气流流通,避免气流循环的产生,进而提高风机的出风性能,属于典型的一物多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风板31与导向槽13的内壁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活动间隙距离非常小,而且活动间隙成凹字形,因此,气流在通过时阻力非常的大,从而可以实现将进风腔11和出风腔12的气流隔断。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第一挡风板31和导向槽1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优选地,为了避免密封结构对风机转动的影响,密封结构为密封刷毛。密封刷毛可以对气流产生阻力,而且在风机转动时密封刷毛对风机的阻力也很小,从而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避免对风机转动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风板31是弧形板,导向槽13与弧形板相配合,从而实现导向。优选地,弧形板绕蜗壳20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可以保证蜗壳20原地转动,较少蜗壳20转动占用的空间。
如图6和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挡风部30还包括第二挡风板32,第二挡风板32搭接在壳体10内壁上,第二挡风板32和壳体10内壁配合分隔进风腔11和出风腔12,通过设置第二挡板可以将进风腔11与出风腔12隔离,从而避免气流循环,提高风机的出风性能。
壳体10的内壁上凸出形成有搭接凸起14,第二挡风板32和搭接凸起14搭接配合。通过设置搭接凸起14,可以通过第二挡板与搭接凸起14通过搭接配合实现密封,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搭接凸起14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挡风板32为两个,第二挡风板32分别搭接在对应的搭接凸起14上。优选地,壳体10包括顶板和底板,一个搭接凸起14设置在顶板上,另一个搭接凸起14设置在底板上。更优选地,搭接凸起14为壳体10内壁上的限位筋。通过将限位筋与第二挡板配合,在风机转动到工作位置时,可以对风机进行限位,从而使风机的出风口22朝向预设位置,与此同时,第二挡板还可以与限位筋形成密封配合,从而将进风腔11与出风腔12隔离,属于典型的一物多用。
优选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蜗壳20具有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在风管机的制冷模式,蜗壳20为第一朝向,搭接凸起14和第二挡风板32限位配合;在风管机的制热模式,蜗壳20为第二朝向,搭接凸起14和第二挡板限位配合。通过将搭接凸起14与第二挡板配合,在风机转动到第一朝向或第二朝向时,可以对风机进行限位,与此同时,第二挡板还可以与搭接凸起14形成密封配合,从而将进风腔11与出风腔12隔离,属于典型的一物多用。
进一步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风管机还具有下风口和侧风口;风管机在制热模式下,下风口为出风口22,侧风口为进风口21;风管机在制冷模式下,下风口为进风口21,侧风口为出风口22。
进一步地,风管机还包括:风机,风机包括蜗壳20和设置在蜗壳20内的叶轮。进一步地,风机为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4)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蜗壳(20),所述蜗壳(20)具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所述蜗壳(20)通过转动改变所述出风口(22)的朝向;
挡风部(30),所述挡风部(30)设置在所述蜗壳(20)上,所述挡风部(30)将所述壳体(10)内部分隔为进风腔(11)和出风腔(12),所述进风口(21)位于所述进风腔(11),所述出风口(22)位于所述出风腔(12);
所述挡风部(30)包括第一挡风板(31),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槽(13),所述第一挡风板(31)插入所述导向槽(13)内,所述第一挡风板(31)在所述导向槽(13)内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风板(31)和所述导向槽(1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刷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风板(31)是弧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板绕所述蜗壳(20)的转动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30)还包括:
第二挡风板(32),所述第二挡风板(32)搭接在所述壳体(10)内壁上,所述第二挡风板(32)和所述壳体(10)内壁配合分隔所述进风腔(11)和所述出风腔(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凸出形成有搭接凸起(14),所述第二挡风板(32)和所述搭接凸起(14)搭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接凸起(14)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挡风板(32)为两个,所述第二挡风板(32)分别搭接在对应的所述搭接凸起(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包括顶板和底板,一个所述搭接凸起(14)设置在所述顶板上,另一个所述搭接凸起(14)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接凸起(14)为所述壳体(10)内壁上的限位筋。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蜗壳(20)具有第一朝向和第二朝向;
在所述风管机的所述制冷模式,所述蜗壳(20)为第一朝向,所述搭接凸起(14)和第二挡风板(32)限位配合;
在所述风管机的所述制热模式,所述蜗壳(20)为第二朝向,所述搭接凸起(14)和第二挡风板(32)限位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管机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风管机还具有下风口和侧风口;
所述风管机在制热模式下,所述下风口为出风口,所述侧风口为进风口;
所述风管机在制冷模式下,所述下风口为进风口,所述侧风口为出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包括所述蜗壳(20)和设置在所述蜗壳(20)内的叶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87583.7U CN217763659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87583.7U CN217763659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63659U true CN217763659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8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287583.7U Active CN217763659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63659U (zh) |
-
2022
- 2022-05-27 CN CN202221287583.7U patent/CN2177636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22097B (zh) | 流路结构以及吸油烟机及其蜗壳 | |
CN110657495B (zh) | 空调内机 | |
JPH02242065A (ja) | 冷蔵庫用送風装置 | |
CN217763659U (zh) | 风管机 | |
CN110864371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1457572A (zh) |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0410856B (zh) | 空调柜机 | |
CN208536149U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 | |
CN214198897U (zh) | 空调器 | |
CN114923223A (zh) | 风管机 | |
CN211041154U (zh) | 具有可旋转过滤机构的空调 | |
CN114877510A (zh) | 送风装置、空调 | |
CN216924548U (zh) | 风管机 | |
CN216814376U (zh) |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080287U (zh) | 出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柜机 | |
CN211625477U (zh) | 具有部分过滤结构的空调 | |
CN216814373U (zh) | 出风口切换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681437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814355U (zh) | 风管机 | |
CN212390490U (zh) | 空调器 | |
CN110779092B (zh) | 具有部分过滤结构的空调 | |
CN21026751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46325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2696733A (zh) | 空调器 | |
CN112665019A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