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253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253U
CN210463253U CN201921101995.5U CN201921101995U CN210463253U CN 210463253 U CN210463253 U CN 210463253U CN 201921101995 U CN201921101995 U CN 201921101995U CN 210463253 U CN210463253 U CN 210463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indoor unit
centrifugal fan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19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现枫
孙合庆
曲明伟
张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19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后侧形成有进风口;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双联离心风扇,其吸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两侧面;其吸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两侧面;包括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经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下流入所述第一吸风口和所述第二吸风口。本实用新型可将从机壳后侧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换热器后,在导流板的引流下,从双联离心风扇的两侧进风,防止在中间位置产生气流干扰,降低抵消风量,提高的送风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用户体验,现有的空调室内机采用分段设计,使其兼具有净化、新风和加湿功能。现有的设计一般采用上部双联离心风扇,下部贯流风扇,实现上区大风量远距离送风,下区轻柔送风,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但由于双联离心风扇双侧进风,以及双联离心风扇和贯流风扇之间的区域,空气在进入换热器时会相互干扰,降低了换热效果,降低空调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气流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换热效果好的空调室内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后侧形成有进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双联离心风扇,包括位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左右两侧的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
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下流入所述第一吸风口和所述第二吸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围设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后端、左侧、右侧。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相抵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蜗壳的排风口朝向上侧。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成上、下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吸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竖向延伸围设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后端、左侧、右侧。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的前方对应于贯流风扇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导流板位于蜗壳后方的中心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双联离心风扇,实现双侧进风,提高进风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可将从机壳后侧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过换热器后,在导流板的引流下,从双联离心风扇的两侧进风,防止在中间位置产生气流干扰,降低抵消风量,提高的送风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段离心双联风扇、下段贯流风扇的两段送风模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只开启上端离心双联风扇或下端贯流风扇,或同时开启两个风扇,不仅更加节能,还丰富了送风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室内机的空气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机壳;11、进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14、;2、换热器;3、双联离心风扇;31、第一吸风口;32、第一吸风口;33、蜗壳;331、风道;34、排风口;4、导流板;5、机头;51、出风口;6、贯流风扇,61、第三吸风口;7、横向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如图1-7所示,包括:机壳1,其后侧形成有进风口11;换热器2,设置于机壳1内且对应于所述进风口11设置;双联离心风扇3,其吸风口位于机壳1的两侧面;包括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吸风口31和第二吸风口32;导流板4,设置在双联离心风扇3和换热器2之间,经换热器2换热后的空气在导流板4的引导下流入第一吸风口31和第二吸风口32。
所述导流板4位于双联离心风扇3蜗壳33的后方,可以将换热器2与双联离心风扇3蜗壳33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由于双联离心风扇3从两侧的第一吸风口31和第二吸风口32进风,在导流板4的导向作用下,空气分别从导流板4的两侧分别流入至双联离心风扇3的两侧,由此,空气不会在未进入双联离心风扇3前在蜗壳33与换热器2之间的空间内内发生串扰,进而提高双联离心风扇3的进风效率,降低双联离心风扇3在进风区域所产生的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流板4位于双联离心风扇3蜗壳33的后方中间位置,由于双联离心风扇3在两侧进风,中间位置空气发生串扰的概率较大,将导流板4安装在该位置,可以减少空气干扰,减低噪声。
所述换热器2包围所述双联离心风扇3的后端、左侧、右侧,双联离心风扇3置于所述换热器2内,双联离心风扇3被换热器2三面包围,也就是说当双联离心风扇3运行时,其绝大多数进风均可经过换热器2,增大了换热器2的空气流通量。
机壳1的上方设置有可旋转的机头5,机头5的前方设置有出风口51,所述双联离心风扇3位于两侧的第一吸风口31和第二吸风口32进风后,进入蜗壳32形成的风道322内,在风道322的引导下,从双联离心风扇3的顶端的排风口34导出,进入机头5,最后从机头5的前方的出风口51导出进入室内,完成双流离心风扇3的送风。
导流板4的一端与蜗壳3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换热器2相抵接,其中与蜗壳32连接的一端,其形状与蜗壳33的外形相适配,是为了防止导流板4与蜗壳32之间存在缝隙,影响换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板4与蜗壳32为一体成型,导流板4的自由端与换热器2抵接,一体成型不仅可以避免缝隙的产生,还可以节约安装时间,简化安装流程。
为增加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机壳1内还设置有贯流风扇6,所述贯流风扇6与双联离心风扇3成上、下分布,因双联离心风扇3的送风量大、送风距离远,在立式空调室内机开启时,制冷量/制热量需求大,双联离心风扇3需被开启,因此使其位于上侧,便于向急需制冷/制热的人体周围空间送风。
换热器2从后方、左侧、右侧三面包裹贯流风扇5,贯流风扇6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吸风口,机壳1的后方设置进风口11,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机壳,然后通过第三吸风口进入贯流风扇6的壳体内,贯流风扇6送风轻柔,且送风面积大,机壳1前方与贯流风扇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2,位于机头5上的出风口51对应于双联离心风扇3导出的风,位于机壳前方的第二出风口12对应于下方贯流风扇6导出的风。
所述贯流风扇6与双联离心风扇3之间设置有防止进风干扰的横向隔板7,该横向隔板7位于进风区域的部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覆盖进风区域投影的70%以上,从而将进风区域分为上下两个区间,本室内机通过在进风区域设置横向隔板7,可以使得位于上方的双联离心风扇3与位于下方的贯流风扇6共用同一进风口11时,也不会产生上、下气流交汇,即进风口11在机壳1上呈竖向方向延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后侧形成有进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双联离心风扇,包括位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左右两侧的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
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下流入所述第一吸风口和所述第二吸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围设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后端、左侧、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蜗壳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排风口朝向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成上、下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吸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竖向延伸围设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后端、左侧、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方对应于所述贯流风扇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位于蜗壳后方的中心位置。
CN201921101995.5U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0463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1995.5U CN210463253U (zh)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1995.5U CN210463253U (zh)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253U true CN210463253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5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1995.5U Active CN210463253U (zh)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4905B (zh)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109084368B (zh) 空调器
CN105091087B (zh) 具有两个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
WO2020024571A1 (zh)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CN209800319U (zh)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09263165U (zh) 空调器
CN207865567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091084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104632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009455U (zh) 单风机双通道吊顶吹风换气设备
CN21014163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2675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3324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928168A (zh) 一种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及其空调器
CN213931186U (zh) 送风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CN112539468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9530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20059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4434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02675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40884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7973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000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