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751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7512U
CN210267512U CN201921102391.2U CN201921102391U CN210267512U CN 210267512 U CN210267512 U CN 210267512U CN 201921102391 U CN201921102391 U CN 201921102391U CN 210267512 U CN210267512 U CN 210267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centrifugal fan
indoor unit
duplex centrifug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23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明伟
孙合庆
赵现枫
张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23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7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7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7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设置有进风口;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双联离心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并对应于所述换热器设置;风道,沿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周侧形成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与所述换热器之间,隔板,设置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以将所述风道分隔成两部分。隔板的设置能够防止从双联离心风扇两侧进入换热器的空气,在中间位置产生干扰,提高的送风效率,隔板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其竖直安装在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与换热器的密封端,与换热器的两侧边平行,不会影响换热器的进风及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用户体验,空调器兼具有净化、新风和加湿功能,需采用分段设计。现有的设计一般采用上部双联离心风扇,下部贯流风扇,实现上区大风量远距离送风,下区轻柔送风,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但由于双联离心风扇双侧进风,在进入换热器时相互干扰,降低了换热效果,降低空调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空调室内机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换热损失小、运行更加节能的室内空调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设置有进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双联离心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并对应于所述换热器设置;
风道,沿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周侧形成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隔板,设置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以将所述风道分隔成两部分,以使得由所述进风口流入的空气经由所述换热器后分别流向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为“U”型且沿竖向延伸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换热器形成有U型空腔,所述U型空腔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进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置于所述U型空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沿竖向设置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隔板的前侧边固定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上,其后侧边固定在所述换热器的封闭端。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前侧边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形状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包括左风道和右风道,所述左风道由所述隔板、所述换热器的左侧面以及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左侧蜗壳围设形成,所述右风道由所述隔板、所述换热器的右侧面以及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右侧蜗壳围设形成,空气经过所述换热器进入分别进入到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内部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相连通的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位于所述蜗壳的左、右两侧,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蜗壳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双连离心风扇的下方设置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的轴线与所述机壳的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的前方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风道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排风口、所述出风口进入室内。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后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双联离心风扇,实现双侧进风,提高进风效率;
2、隔板的设置能够防止从双联离心风扇两侧进入换热器的空气,在中间位置产生干扰,提高的送风效率,隔板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其竖直安装在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与换热器的密封端,与换热器的两侧边平行,不会影响换热器的进风及换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段离心双联风扇、下段贯流风扇的两段送风模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只开启上端离心双联风扇或下端贯流风扇,或同时开启两个风扇,不仅更加节能,还丰富了送风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写剖视图;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
图7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C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机壳;11、进风口;12、出风口;13、下方出风口;14、;2、换热器;21、U型空腔;211、开口端;212、封闭端;;3、双联离心风扇;31、蜗壳;311、左侧蜗壳;312、右侧蜗壳;32、出风风道;321、吸风口;322、排风口;4、风道;41、左风道;42、右风道;5、隔板;51、前侧边;52、后侧边;6、贯流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如图1-8所示,包括:机壳1、换热器2、双联离心风扇3;所机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11,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机壳1,换热器2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双联离心风扇3也位于机壳2内部并对应于所述换热器2设置,双联离心风扇3的周侧形成有风道4,空气经进风口11后,经过换热器2的制冷/热后,进入风道4。
如图3所示,在双联离心风扇3和换热器2之间垂直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风道4分隔成两部分,以使得由进风口11流入的空气经由换热器2后分别流向双联离心风扇3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后,经换热器2流入至风道4内,在隔板5的导向作用下,空气分别从隔板5的两侧在进风口11所对应的风道4区域内分别流入至双联离心风扇3的两侧,由此,空气不会在未进入双联离心风扇3前的风道4空间内发生串扰,进而提高双联离心风扇3的进风效率,降低双联离心风扇3在进风区域所产生的噪声。
进一步的,为增加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换热器2为“U”型竖向延伸设置于机壳1内部,并形成有U型空腔21,双联离心风扇3置于所述U型空腔21内,所述U型空腔21的开口端211方向背离进风口11,U型空腔21靠近进风口11处为其封闭端212,双联离心风扇3被换热器2三面包围,也就是说当双联离心风扇3运行时,其两侧的进风均可经过换热器2,即使在进风方向偏离双联离心风扇3中心轴线的角度较大时,依然可以经过换热器2,增大了换热器2的空气流通量,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隔板5竖向设置于所述双联离心电机3和所述换热器2之间,隔板5的前侧边51固定在双联离心风扇3的蜗壳31上,后侧边52固定在所述U型换热器2的封闭端212上,为了防止隔板5与蜗壳31之间存在缝隙,影响换热效果,隔板3的前侧边51与双联离心风扇3的蜗壳31的形状相适配。
隔板5固定设置在双联离心风扇3和所述换热器2之间,也可以卡接在两者之间。
进一步的,双联离心风扇3的周侧形成有风道4,所述风道4被隔板5分隔成了互不干扰的左风道41和右风道42,所述左风道41由隔板5、换热器2的左侧面以及双联离心风扇3左侧蜗壳311包围形成,所述右风道42由隔板5、换热器2的右侧面以及双联离心风扇3的右侧蜗壳312包围形成,空气经过换热器2后进入分别进入到左、右风道41、42内,互不干扰,经双联离心风扇3的排风口322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双联离心风扇3的蜗壳31内部形成出风风道32,所述出风风道32的吸风口321位于蜗壳31左、右两侧,排风口322位于蜗壳31的顶部,从左、右两侧的吸风口321进入的空气在出风风道32的引导下排出,机壳1的前方形成有出风口12,所述出风风道32内的空气在出风风道32的引导下经排风口322进入出风口12从而进入室内。
进一步的,为增加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所述双连离心风扇3的下方设置贯流风扇6,贯流风扇6的轴线与机壳1的轴线重合,因双联离心风扇3的送风量大、送风距离远,在立式空调室内机开启时,制冷量/制热量需求大,双联离心风扇3需被开启,因此使其位于上侧,便于向急需制冷/制热的人体周围空间送风。
换热器2同样呈三面包裹贯流风扇6,所述进风口11位于机壳1的后方,与双联离心风扇3和贯流风扇6对应设置,贯流风扇6送风轻柔,且送风面积大,所述机壳前方的出风口布置有2个,呈上下分布,上方出风口12对应于双联离心风扇3导出的风,下方出风口13对应于下方贯流风扇6导出的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设置有进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双联离心风扇,位于所述机壳内并对应于所述换热器设置;
风道,沿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周侧形成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隔板,设置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以将所述风道分隔成两部分,以使得由所述进风口流入的空气经由所述换热器后分别流向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U”型且沿竖向延伸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换热器形成有U型空腔,所述U型空腔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置于所述U型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沿竖向设置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和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隔板的前侧边固定在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上,其后侧边固定在所述换热器的封闭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前侧边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形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左风道和右风道,所述左风道由所述隔板、所述换热器的左侧面以及所述双联离心风扇左侧蜗壳围设形成,所述右风道由所述隔板、所述换热器的右侧面以及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右侧蜗壳围设形成,空气经过所述换热器进入分别进入到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离心风扇的蜗壳内部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相连通的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位于所述蜗壳的左、右两侧,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蜗壳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连离心风扇的下方设置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的轴线与所述机壳的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方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风道内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排风口、所述出风口进入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后方。
CN201921102391.2U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0267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391.2U CN210267512U (zh)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391.2U CN210267512U (zh)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7512U true CN210267512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2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2391.2U Active CN210267512U (zh) 2019-07-12 2019-07-12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7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460B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26954U (zh)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4040263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106287989B (zh) 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2675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829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213228247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CN212618747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4632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551805U (zh) 贯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3324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639137U (zh) 风管机
CN2120059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2865653A (zh) 一种移动空调的集风罩结构
CN106594879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348719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19530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0160153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3931186U (zh) 送风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CN2102675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882558U (zh) 新风模块、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495122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7763659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