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1352U - 一种吸尘器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1352U
CN217761352U CN202221574770.3U CN202221574770U CN217761352U CN 217761352 U CN217761352 U CN 217761352U CN 202221574770 U CN202221574770 U CN 202221574770U CN 217761352 U CN217761352 U CN 217761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shell
air suction
st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747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龙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5747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1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1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1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容纳腔,机壳的前端设有入风口,机壳的后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分隔结构,容纳腔由分隔结构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吸风室、二级吸风室,分隔结构设有连通孔,一级吸风室与二级吸风室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一级吸风室内设有旋转动力机构、第一叶轮,二级吸风室内设有第二叶轮,旋转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分别驱动连接第一叶轮、第二叶轮;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风机。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并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而对灰尘进行吸取的装置。吸尘器风机作为吸尘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一个吸尘器使用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尘器风机的吸风效果。
现有的吸尘器所使用的传统吸尘器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容纳腔,机壳的前端设有入风口,机壳的后端设有排风口,容纳腔内设有叶轮、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旋转动力机构,通过旋转动力机构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并产生空气负压,从而产生吸力并对外部进行吸风;为了提高吸尘器风机的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现有的做法均是通过加大旋转动力机构的功率并提高旋转动力机构带动叶轮旋转的转速,虽然通过该方式能够提高吸尘器风机的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但是由于提高叶轮旋转的转速与所提高的吸力之间不成正比关系,一昧地对旋转动力机构加大功率并提高叶轮旋转的转速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吸尘器风机的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尘器风机,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容纳腔,机壳的前端设有入风口,机壳的后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分隔结构,容纳腔由分隔结构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吸风室、二级吸风室,分隔结构设有连通孔,一级吸风室与二级吸风室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一级吸风室内设有旋转动力机构、第一叶轮,二级吸风室内设有第二叶轮,旋转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分别驱动连接第一叶轮、第二叶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之间呈同轴设置,第一叶轮设置于旋转动力机构的前方且位于入风口位置处,第二叶轮设置于旋转动力机构的后方且位于连通孔位置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一级吸风室内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旋转动力机构的动力限位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机壳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左壳体、右壳体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壳体包括左壳主体、设置于左壳主体上的左容纳槽、设置于左容纳槽上的左分隔部,左容纳槽由左分隔部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左吸风槽、二级左吸风槽;所述右壳体包括右壳主体、设置于右壳主体上的右容纳槽、设置于右容纳槽上的右分隔部,右容纳槽由右分隔部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右吸风槽、二级右吸风槽;所述容纳腔由左容纳槽与右容纳槽相围而成,分隔结构由左分隔部与右分隔部相围而成,一级吸风室由一级左吸风槽与一级右吸风槽相围而成,二级吸风室由二级左吸风槽与二级右吸风槽相围而成。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机壳还包括后壳体,左壳体与右壳体相连接并形成机壳主体,后壳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机壳主体的后端上。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左壳体在其一级左吸风槽位置处设有两个左动力限位部,两个左动力限位部关于轴对称设置,左动力限位部包括设置于一级左吸风槽上的左支撑部、设置于左支撑部前端的左前抵挡部、设置于左支撑部后端的左后抵挡部;所述右壳体在其一级右吸风槽位置处设有两个右动力限位部,两个右动力限位部关于轴对称设置,右动力限位部包括设置于一级右吸风槽上的右支撑部、设置于右支撑部前端的右前抵挡部、设置于右支撑部后端的右后抵挡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两个所述左支撑部、两个所述右支撑部分别设有平压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机壳上设有过线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分别为离心式叶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旋转动力机构为双头电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容纳腔,机壳的前端设有入风口,机壳的后端设有排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分隔结构,容纳腔由分隔结构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吸风室、二级吸风室,分隔结构设有连通孔,一级吸风室与二级吸风室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一级吸风室内设有旋转动力机构、第一叶轮,二级吸风室内设有第二叶轮,旋转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分别驱动连接第一叶轮、第二叶轮;
相较于现有传统的吸尘器风机,本实用新型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通过旋转动力机构带动第一叶轮、第二叶轮进行旋转,外部的气体从入风口流入并通过旋转的第一叶轮被吸入一级吸风室内,被吸入一级吸风室内的气体通过旋转的第二叶轮被吸入二级吸风室内,从而实现两级吸风,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机壳1、左壳体11、左壳主体111、左容纳槽112、左分隔部113、一级左吸风槽114、二级左吸风槽115、右壳体12、右壳主体121、右容纳槽122、右分隔部123、一级右吸风槽124、二级右吸风槽125、机壳主体13、后壳体14、过线孔15、容纳腔16、入风口17、排风口18、分隔结构19、一级吸风室20、二级吸风室21、连通孔22、旋转动力机构3、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动力限位结构6、左动力限位部61、左支撑部611、左前抵挡部612、左后抵挡部613、平压孔614、右动力限位部62、右支撑部621、右前抵挡部622、右后抵挡部6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设有容纳腔16,机壳1的前端设有入风口17,机壳1的后端设有排风口18,所述机壳1内设有分隔结构19,容纳腔16由分隔结构19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吸风室20、二级吸风室21,分隔结构19设有连通孔22,一级吸风室20与二级吸风室21之间通过连通孔22相连通,一级吸风室20内设有旋转动力机构3、第一叶轮4,二级吸风室21内设有第二叶轮5,旋转动力机构3的输出端分别驱动连接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相较于现有传统的吸尘器风机,本实用新型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通过旋转动力机构3带动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进行旋转,外部的气体从入风口17流入并通过旋转的第一叶轮4被吸入一级吸风室20内,被吸入一级吸风室20内的气体通过旋转的第二叶轮5被吸入二级吸风室21内,从而实现两级吸风,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风机吸风效率更高,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从而能够使吸尘器具有更长的运转时长,在保证具有足够使用时长的同时可以配备更小容量的电源,从而能够使吸尘器整体体积做到更小,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各种使用场合。
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之间呈同轴设置,第一叶轮4设置于旋转动力机构3的前方且位于入风口17位置处,第二叶轮5设置于旋转动力机构3的后方且位于连通孔22位置处,通过旋转动力机构3驱动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进行转动,形成依次流经入风口17、一级吸风室20、连通孔22、二级吸风室21、排风口18的气流。
一级吸风室20内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旋转动力机构3的动力限位结构6,通过动力限位结构6对旋转动力机构3进行固定安装。
机壳1包括左壳体11、右壳体12,左壳体11、右壳体12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左壳体11、右壳体12之间通过相扣合的方式进行相连接,不仅整体便于加工、制造,而且整体便于拆装,实用性更强;所述左壳体11包括左壳主体111、设置于左壳主体111上的左容纳槽112、设置于左容纳槽112上的左分隔部113,左容纳槽112由左分隔部113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左吸风槽114、二级左吸风槽115;所述右壳体12包括右壳主体121、设置于右壳主体121上的右容纳槽122、设置于右容纳槽122上的右分隔部123,右容纳槽122由右分隔部123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右吸风槽124、二级右吸风槽125;所述容纳腔16由左容纳槽112与右容纳槽122相围而成,分隔结构19由左分隔部113与右分隔部123相围而成,一级吸风室20由一级左吸风槽114与一级右吸风槽124相围而成,二级吸风室21由二级左吸风槽115与二级右吸风槽125相围而成。
机壳1还包括后壳体14,左壳体11与右壳体12相连接并形成机壳主体13,后壳体14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机壳主体13的后端上。
左壳体11在其一级左吸风槽114位置处设有两个左动力限位部61,两个左动力限位部61关于轴对称设置,左动力限位部61包括设置于一级左吸风槽114上的左支撑部611、设置于左支撑部611前端的左前抵挡部612、设置于左支撑部611后端的左后抵挡部613;所述右壳体12在其一级右吸风槽124位置处设有两个右动力限位部62,两个右动力限位部62关于轴对称设置,右动力限位部62包括设置于一级右吸风槽124上的右支撑部621、设置于右支撑部621前端的右前抵挡部622、设置于右支撑部621后端的右后抵挡部623;将旋转动力机构3放置于左壳体11的两个左支撑部611上或右壳体12的两个右支撑部621上,将两个壳体进行对准并相扣合,通过两个左支撑部611及两个右支撑部621对旋转动力机构3进行夹紧固定并完成径向限位,通过左前抵挡部612、右前抵挡部622对旋转动力机构3的前端进行抵住及通过左后抵挡部613、右后抵挡部623对旋转动力机构3的后端进行抵住,能够对旋转动力机构3完成轴向限位,整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快速、稳定地对旋转动力机构3进行固定安装。
两个所述左支撑部611、两个所述右支撑部621分别设有平压孔614,通过左支撑部611上的平压孔614能够使左支撑部611的两侧的气体相连通,从而能够使左支撑部611的两侧气压保持一致,通过右支撑部621上的平压孔614能够使右支撑部621的两侧的气体相连通,从而能够使右支撑部621的两侧气压保持一致,从而能够保证一级吸风室20内的整个腔室的气压较为平衡,能够更好地对外进行吸风。
机壳1上设有过线孔15,通过机壳1上的过线孔15便于机壳1内的旋转动力机构3的电连接线的引出,本实施例中的左壳体11、右壳体12分别设有一个过线孔1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过线孔15还可以均设置于左壳体11上或右壳体12上。
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分别为离心式叶轮,轴向进风、径向出风,能够很好地对空气进行提高压力。
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动力机构3为双头电机,双头电机的前端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一叶轮4,双头电机的后端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二叶轮5。
工作原理:
通过旋转动力机构3带动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进行旋转,外部的气体从入风口17流入并通过旋转的第一叶轮4被吸入一级吸风室20内,被吸入一级吸风室20内的气体通过旋转的第二叶轮5被吸入二级吸风室21内,从而实现两级吸风,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吸力及提升吸风效果,而且吸风效率更高,在同等能耗下,具有更大的吸力及更好的吸风效果,节能降耗,在保证高吸力、强吸风效果的同时电量消耗较低。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尘器风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设有容纳腔(16),机壳(1)的前端设有入风口(17),机壳(1)的后端设有排风口(1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设有分隔结构(19),容纳腔(16)由分隔结构(19)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吸风室(20)、二级吸风室(21),分隔结构(19)设有连通孔(22),一级吸风室(20)与二级吸风室(21)之间通过连通孔(22)相连通,一级吸风室(20)内设有旋转动力机构(3)、第一叶轮(4),二级吸风室(21)内设有第二叶轮(5),旋转动力机构(3)的输出端分别驱动连接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之间呈同轴设置,第一叶轮(4)设置于旋转动力机构(3)的前方且位于入风口(17)位置处,第二叶轮(5)设置于旋转动力机构(3)的后方且位于连通孔(22)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吸风室(20)内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旋转动力机构(3)的动力限位结构(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包括左壳体(11)、右壳体(12),左壳体(11)、右壳体(12)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左壳体(11)包括左壳主体(111)、设置于左壳主体(111)上的左容纳槽(112)、设置于左容纳槽(112)上的左分隔部(113),左容纳槽(112)由左分隔部(113)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左吸风槽(114)、二级左吸风槽(115);所述右壳体(12)包括右壳主体(121)、设置于右壳主体(121)上的右容纳槽(122)、设置于右容纳槽(122)上的右分隔部(123),右容纳槽(122)由右分隔部(123)分隔形成由前往后依次排列的一级右吸风槽(124)、二级右吸风槽(125);所述容纳腔(16)由左容纳槽(112)与右容纳槽(122)相围而成,分隔结构(19)由左分隔部(113)与右分隔部(123)相围而成,一级吸风室(20)由一级左吸风槽(114)与一级右吸风槽(124)相围而成,二级吸风室(21)由二级左吸风槽(115)与二级右吸风槽(125)相围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还包括后壳体(14),左壳体(11)与右壳体(12)相连接并形成机壳主体(13),后壳体(14)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机壳主体(13)的后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1)在其一级左吸风槽(114)位置处设有两个左动力限位部(61),两个左动力限位部(61)关于轴对称设置,左动力限位部(61)包括设置于一级左吸风槽(114)上的左支撑部(611)、设置于左支撑部(611)前端的左前抵挡部(612)、设置于左支撑部(611)后端的左后抵挡部(613);所述右壳体(12)在其一级右吸风槽(124)位置处设有两个右动力限位部(62),两个右动力限位部(62)关于轴对称设置,右动力限位部(62)包括设置于一级右吸风槽(124)上的右支撑部(621)、设置于右支撑部(621)前端的右前抵挡部(622)、设置于右支撑部(621)后端的右后抵挡部(6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左支撑部(611)、两个所述右支撑部(621)分别设有平压孔(6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上设有过线孔(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分别为离心式叶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动力机构(3)为双头电机。
CN202221574770.3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吸尘器风机 Active CN217761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4770.3U CN217761352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吸尘器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4770.3U CN217761352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吸尘器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1352U true CN217761352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5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74770.3U Active CN217761352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吸尘器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1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307985A (ja)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3724413B2 (ja)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12610525B (zh) 用于吸尘器的风机以及吸尘器
CN101280791A (zh) 离心同步顺流风机叶轮
CN217761352U (zh) 一种吸尘器风机
CN208778336U (zh) 耐用节能型风机
CN115868855A (zh) 一种直流吸尘器无刷电机
CN214145972U (zh) 手持无叶风扇
CN213574748U (zh) 一种可风冷却散热的空气悬浮鼓风机
CN218207139U (zh)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风机
CN211874623U (zh) 一种上排尘式预滤器
CN210961777U (zh) 一种尘仓容量大的柱状迷你吸尘器
CN206694278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214945187U (zh) 一种串联式高压离心风机
CN219733693U (zh) 风机和吸尘器
CN219242243U (zh) 多级风机及清洁器
CN218410225U (zh) 一种高速气流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17956829U (zh) 电机、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5058265U (zh) 一种环保低压高效离心风机
CN218093493U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风机系统及吸油烟机
CN214180294U (zh) 一种吸尘器用负压吸附系统
CN219529353U (zh) 一种吹吸一体式风机
CN213088277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220124605U (zh) 便携式吹吸两用吸尘器
CN209488376U (zh) 一种高速无刷吸尘器电机的新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