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1493U -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1493U
CN217741493U CN202221794249.0U CN202221794249U CN217741493U CN 217741493 U CN217741493 U CN 217741493U CN 202221794249 U CN202221794249 U CN 202221794249U CN 217741493 U CN217741493 U CN 217741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output shaft
bearing
motor shaf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42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发巧
钟晓东
缪伟
谭琴
麦峰
周文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942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1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1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1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该同轴电驱结构包括:输出轴,一端凹设有第一容置槽;电机轴轴承,嵌装于第一容置槽内;电机轴,与电机轴轴承相连并与输出轴同轴;中间轴,平行间隔地设于输出轴和电机轴的一侧,中间轴分别与电机轴及输出轴啮合传动连接。将电机轴轴承安装在输出轴一端的第一容置槽内,不需要额外的空间位置安装电机轴轴承,可以有效地节省轴轴承所占用的轴向长度,减小电机轴和输出轴的轴向总长度,使驱动结构更加紧凑。并且由于电机轴和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一致,故可以减小电机轴轴承中内外圈的转速差,有效地减小轴承拖曳,从而提升同轴电驱结构的传动效率。

Description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驱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背景技术
电驱总成大量应用于各种形式的新能源车型中,包括纯电及不同燃料的混动车型。电驱总成分为同轴式和非同轴式。其中,同轴式电驱结构紧凑,电驱外形更加规整,便于整车空间布置。
目前,为更好地适应整车的空间需求,对于同轴电驱的轴向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小的轴向尺寸是同轴电驱应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以优化相关技术中的同轴电驱结构,实现更短的轴向尺寸,便于布置在不同的车型空间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电驱结构,该同轴电驱结构包括:输出轴,其一端凹设有第一容置槽;电机轴轴承,嵌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电机轴,一端伸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与所述电机轴轴承相连,并与所述输出轴同轴;中间轴,平行间隔地设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电机轴的一侧,所述中间轴分别与所述电机轴及所述输出轴啮合传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的外周凸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周侧与所述中间轴啮合传动;所述输出齿轮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壁上凹设有环绕所述输出轴布置的第二容置槽;所述输出轴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中心处,所述第一容置槽形成于所述连接端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面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齿轮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面与所述连接端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面平齐。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轴电驱结构还包括第一输出轴轴承和第二输出轴轴承;所述第一输出轴轴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套设在所述连接端上;所述第二输出轴轴承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输出齿轮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轴电驱结构还包括隔套,所述隔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出轴轴承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轴承和所述第二输出轴轴承均为锥轴承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的外周凸设有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的背向所述输出轴的端壁上凹设有环绕所述中间轴布置的第三容置槽;所述中间轴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中心处,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套设有第一中间轴轴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的靠近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凸出部上套设有第二中间轴轴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轴轴承和所述第二中间轴轴承均为锥轴承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电驱总成,该同轴电驱总成包括上述的同轴电驱结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轴电驱结构中,电机轴能够带动中间轴同步转动,中间轴能够带动输出轴同步转动,使电机轴和输出轴能够实现同轴同向转动,进而实现了电机轴和输出轴的同轴动力输出。同时,将电机轴轴承安装在输出轴一端的第一容置槽内,不需要额外的空间位置安装电机轴轴承,可以有效地节省轴轴承所占用的轴向长度;使电机轴伸入第一容置槽内与电机轴轴承相连,进而可以减小电机轴和输出轴的轴向总长度,使驱动结构更加紧凑。并且由于电机轴和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一致,故可以减小电机轴轴承中内外圈的转速差,有效地减小轴承拖曳,从而提升同轴电驱结构的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轴电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机轴总成、电机壳、电机定子及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输出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中间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电机轴总成、输出轴总成及中间轴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同轴电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机轴总成;11、电机轴;111、电机齿轮;112、第一轴连部;113、第二轴连部;12、第一电机轴轴承;13、第二电机轴轴承;2、输出轴总成;21、输出轴;210、第一容置槽;211、连接端;212、输出齿轮;213、第二容置槽;22、第一输出轴轴承;23、第二输出轴轴承;3、中间轴总成;31、中间轴;311、第一中间齿轮;312、第二中间齿轮;313、第三容置槽;314、第一凸出部;315、第二凸出部;32、第一中间轴轴承;33、第二中间轴轴承;4、电机壳;41、电机定子;42、电机转子;43、隔板;431、固定环;432、轴孔;5、隔套;51、卡环部;6、齿轮套。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为更好地适应整车的空间需求,对于同轴电驱的轴向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小的轴向尺寸是同轴电驱应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电驱结构主要应用于车辆领域的同轴电驱总成中。该同轴电驱结构主要包括电机轴总成1、输出轴总成2及中间轴总成3。其中,电机轴总成1与输出轴总成2沿轴向依次布置,中间轴总成3平行间隔地设于电机轴总成1与输出轴总成2的一侧,且中间轴总成3分别与电机轴总成1和输出轴总成2传动连接。电机轴总成1在转动时,电机轴总成1的旋转动力能够传递给中间轴总成3,通过中间轴31旋转,再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总成2,从而形成电机轴总成1与输出轴总成2之间的同轴式电驱结构。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轴总成1包括电机轴11及分别套设于电机轴11两端的第一电机轴轴承12和第二电机轴轴承13。第一电机轴轴承12和第二电机轴轴承13均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套设在电机轴11的端部,外圈能够相对内圈转动。因此,电机轴11的两端能够通过第一电机轴轴承12和第二电机轴轴承13进行固定,并在第一电机轴轴承12和第二电机轴轴承13之间顺利地旋转。
仍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同轴电驱结构还包括电机壳4和设于电机壳4内的电机定子41、电机转子42。电机定子41设置于电机壳4内部,电机定子41与电机壳4固定连接为一体。电机转子42位于电机定子41的内侧,并能够相对电机定子41转动。具体地,电机定子41和电机转子42均呈圆筒状,电机定子41套设在电机转子42的外周侧,电机转子42能够在电机定子41内转动。其中,电机轴11设于电机定子41的轴心处,电机定子41固定套设在电机轴11的外周侧,并能够带动电机轴11同步旋转,进而使电机轴11能够对外输送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壳4的一端设有可拆卸的隔板43,即隔板43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机壳4的一端口处。隔板43拆卸后,可将电机定子41、电机转子42及电机轴11从电机壳4的端口处分别安装进电机壳4内。隔板43的中心设有轴孔432,电机轴11的一端伸出轴孔432,进而外露于电机壳4。电机轴11外露于电机壳4的一端用于对外输送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轴11的周侧凸设有电机齿轮111,电机齿轮111环绕电机轴11的周侧布置,并与电机轴11成型为一体。电机齿轮111位于电机壳4外部,电机齿轮111用于与中间轴总成3传动连接,因此电机轴11旋转时,可以通过电机齿轮111带动中间轴总成3进行旋转,进而对外输送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轴11的伸出电机壳4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轴连部112,第一电机轴轴承12套设在第一轴连部112上。具体地,第一轴连部112可由电机齿轮111的轴心向远离电机壳4的一侧凸出延伸形成。第一电机轴轴承12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一轴连部112上,第一电机轴轴承12的外圈套设在内圈外侧,并可以相对内圈转动,即第一电机轴轴承12的外圈可相对第一轴连部112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齿轮111的远离第一轴连部112的端部形成有第二轴连部113,第二电机轴轴承13套设在第二轴连部113上。具体地,第二轴连部113位于电机壳4内部。第二电机轴轴承13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二轴连部113上,第二电机轴轴承13的外圈套设在内圈外侧,并可以相对内圈转动,且第二电机轴轴承13的外圈固定在电机壳4内部,以使电机轴11能够稳定地在电机壳4内旋转。
请参阅图1和图3,输出轴总成2设于电机壳4外部。输出轴总成2包括输出轴21及分别套设在输出轴21上的第一输出轴轴承22和第二输出轴轴承23。第一输出轴轴承22和第二输出轴轴承23呈轴向间隔布置。
其中,第一输出轴轴承22和第二输出轴轴承23均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套设在输出轴21上,外圈能够相对内圈转动。因此,输出轴21能够通过第一输出轴轴承22和第二输出轴轴承23进行固定,并在第一输出轴轴承22和第二输出轴轴承23之间顺利地旋转。
输出轴21与电机轴11同轴布置,且输出轴21设于电机轴11的轴向的一端。输出轴21的靠近电机轴11的一端凹设有第一容置槽210,第一容置槽210用于安装第一电机轴轴承12,即电机轴11承嵌装于第一容置槽210内。电机轴11的靠近输出轴21的端部能够伸入第一容置槽210内与第一电机轴轴承12相连,使第一电机轴轴承12夹持固定在输出轴21与电机轴11之间。因此,输出轴21与电机轴11可以通过第一电机轴轴承12实现轴向相接,并且使第一电机轴轴承12隐藏安装在输出轴21的端部,无需为第一电机轴轴承12额外提供轴向的安装位置和空间,有效地减少了输出轴21与电机轴11的轴向总长度,有利于实现更小的同轴电驱的轴向尺寸。
同时,电机轴11的旋转动力经中间轴总成3传动给输出轴21后,使得电机轴11与输出轴21的旋转方向相同,有效地减小了第一电机轴轴承12的内外圈的转速差,从而可减小电机轴11与输出轴21之间的轴承拖曳,进而提高了传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210的槽底面与第一电机轴轴承12之间夹设有第一轴承垫片,第一轴承垫片可以提为第一电机轴轴承12提供轴向的缓冲力。同时,第一轴承垫片可以调整输出轴21和电机轴11之间的轴向间隙。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轴21的外周凸设有输出齿轮212,输出齿轮212环绕输出轴21的周侧布置,并与输出轴21成型为一体。输出齿轮212与中间轴总成3的至少一部分轴向相对,进而使输出齿轮212能够与中间轴总成3啮合传动连接。因此电机轴11旋转时,可以通过电机齿轮111带动中间轴总成3进行旋转,中间轴总成3通过与输出齿轮212啮合,带动输出轴21同步旋转,进而对外输送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齿轮212的靠近电机轴11的端壁上凹设有环绕输出轴21布置的第二容置槽213。同时,输出轴21的靠近电机轴11的一端为连接端211,连接端211位于第二容置槽213的中心处。第一输出轴轴承22套设在连接端211的外周壁上。第二容置槽213形成于连接端211的靠近电机轴11的端面上。因此,可以将第一输出轴轴承22隐藏安装在第二容置槽213内,同时将第一电机轴轴承12隐藏安装在第一容置槽210内,即将第一输出轴轴承22和第一电机轴轴承12均隐藏安装在输出齿轮212的轴向空间内,无需额外为第一输出轴轴承22和第一电机轴轴承12提供安装空间,有效地减少了输出轴21与电机轴11的轴向总长度,从而实现更小的同轴电驱的轴向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齿轮212的靠近电机轴11的端面与连接端211的靠近电机轴11的端面平齐,从而充分地利用输出齿轮212的轴向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211的靠近电机轴11的端面也可以略凸出于第二容置槽213,或位于第二容置槽213内部。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同轴电驱结构还包括一隔套5,隔套5套设在输出轴21和电机轴11的周侧。隔套5伸入布置于第二容置槽213内,并套设在第一输出轴轴承22上,进而将第一输出轴轴承22夹持固定在连接端211的外周壁和隔套5的内侧壁之间。具体地,第一输出轴轴承22的内圈固定在连接端211的外周壁,第一输出轴轴承22的外圈固定在隔套5的内侧壁,使得输出轴21旋转时,能够在隔套5内稳定地转动。
请参阅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套5的内侧壁上凸设有一卡环部51,该卡环部51套设在连接端211的外周,并抵靠在第一输出轴轴承22的轴向的一端面上。第一输出轴轴承22的轴向的另一端面抵靠在第二容置槽213槽底面上,进而将第一输出轴轴承22轴向的两端夹持固定在第二容置槽213槽底面与卡环部51之间,从而将第一输出轴轴承22稳定地限位在隔套5和连接端211部之间。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套5的靠近电机壳4的一端与电机壳4相抵,进而将隔套5相对固定在电机壳4外部,且隔套5可以实现电机轴总成1与输出轴总成2之间的物理隔离。
请参阅图1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同轴电驱结构还包括一齿轮套6,齿轮套6套设在输出轴总成2和中间轴31的外周侧。同时,第二输出轴轴承23套设在输出轴21上,并位于输出齿轮212的远离电机轴11的一侧,并夹持固定在输出轴21和齿轮套6之间。具体地,第二输出轴轴承23的内圈套设在输出轴21的外周壁上,第二输出轴轴承23的外圈套设在齿轮套6的内侧壁上,进而将第二输出轴轴承23夹持固定在输出轴21的外周壁和齿轮套6的内侧壁之间,使输出轴21能够在齿轮套6内稳定地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套6的内侧壁与第二输出轴轴承23之间夹设有第二轴承垫片(图中未示出),第二轴承垫片可以提为第二输出轴轴承23提供轴向的缓冲力。同时,第二轴承垫片可以调整输出轴21与齿轮套6之间的轴向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套6的靠近电机壳4的一端与电机壳4相抵,进而将齿轮套6相对固定在电机壳4外部,且隔套5设于齿轮套6内部,进而将电机轴总成1、输出轴总成2及中间轴总成3均封装在齿轮套6内部,并利用隔套5对电机轴总成1和输出轴总成2进行物理隔离。齿轮套6的远离电机轴11的端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于供输出轴21的远离电机轴11的端部外露,进而对外输送动力。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中间轴总成3设于电机壳4外部。中间轴总成3包括中间轴31及分别套设于中间轴31两端的第一中间轴轴承32和第二中间轴轴承33。中间轴31分别与电机轴总成1及输出轴总成2啮合传动连接,因此,电机轴11旋转时能够带动中间轴31旋转,进而将动力传动给输出轴总成2。
其中,第一中间轴轴承32和第二中间轴轴承33均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套设在中间轴31的端部,外圈能够相对内圈转动。因此,中间轴31的两端能够通过第一中间轴轴承32和第二中间轴轴承33进行固定,并在第一中间轴轴承32和第二中间轴轴承33之间顺利地旋转。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轴31的外周凸设有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中间齿轮311和第二中间齿轮312,第一中间齿轮311和第二中间齿轮312分别环绕中间轴31的外周布置。第一中间齿轮311与电机齿轮111轴向相对,且第一中间齿轮311与电机齿轮111啮合传动,进而实现电机轴11和中间轴31之间的动力传动。第二中间齿轮312与输出齿轮212轴向相对,第二中间齿轮312与输出齿轮212啮合传动,进而实现中间轴31和输出轴21之间的动力传动。
其中,电机轴11和电机齿轮111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一中间齿轮311与电机齿轮111的旋转方向相反,中间轴31、第一中间齿轮311及第二中间齿轮312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二中间齿轮312与输出齿轮212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电机轴11的旋转方向与输出轴21的旋转方向相同,可以实现电机轴11和输出轴21同轴同向旋转。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间齿轮311的靠近电机壳4的端壁上凹设有环绕中间轴31布置的第三容置槽313,即第三容置槽313设于第一中间齿轮311的背向输出轴21的端壁上。第一中间轴轴承32设于第三容置槽313内。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空间设置第一中间轴轴承32,减小可中间轴31的轴向长度,进而有利于减小电机轴11的轴向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轴31的靠近电机轴1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出部314,即第一凸出部314位于中间轴31的远离输出轴21的一端。第一凸出部314位于第三容置槽313的中心处,第一中间轴轴承32套设在第一凸出部31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43的面向中间轴31的侧壁上凸设有固定环431,第一中间轴承32嵌装在固定环431内。具体地,第一中间轴承32的外圈固定在固定环431的内侧壁上,第一中间轴承32的内圈套设在第一凸出部314的外周壁上,进而将第一中间轴承32夹持固定在第一凸出部314的外周壁与固定环431的内侧壁之间,使中间轴31能够在第一中间轴承32内稳定地旋转。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轴31的远离电机轴1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凸出部315,即第二凸出部315位于中间轴31的靠近输出轴21的一端。第二凸出部315位于第二中间齿轮312的靠近输出轴21的一侧,第二中间轴轴承33套设在第二凸出部315上。具体地,第二中间轴轴承33的内圈套设在第二凸出部315上,第二中间轴轴承33的外圈固定在齿轮套6的内壁上,进而将第二中间轴轴承33夹持固定在中间轴31与齿轮套6之间,使中间轴31能够通过第二中间轴轴承33稳定地在齿轮套6内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套6的内侧壁与第二中间轴轴承33之间夹设有第三轴承垫片(图中未示出),第三轴承垫片可以提为第二中间轴轴承33提供轴向的缓冲力。同时,第三轴承垫片可以调整中间轴31与齿轮套6之间的轴向间隙。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轴总成1、输出轴总成2和中间轴总成3可以设置两组。其中,两组电机轴总成1对称地设于电机壳4内,两组输出轴总成2和中间轴总成3分别设置在电机轴总成1的轴向的两端,即分设在电机壳4的轴向的两侧,进而可以实现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双向动力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机轴总成1也可以仅设置一组,同时输出轴总成2和中间轴总成3设置两组,两组输出轴总成2和中间轴总成3分别设置在电机轴总成1的轴向的两端,即分设在电机壳4的轴向的两侧,进而也可以实现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双向动力输出。
结合上述各实施例的同轴电驱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同轴电驱总成,应用于车辆的驱动装置中。该同轴电驱总成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同轴电驱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同轴电驱总成的其他构成的具体设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轴电驱结构中,电机轴11能够带动中间轴31同步转动,中间轴31能够带动输出轴21同步转动,使电机轴11和输出轴21能够实现同轴同向转动,进而实现了电机轴11和输出轴21的同轴动力输出。同时,将电机轴11承安装在输出轴21一端的第一容置槽210内,不需要额外的空间位置安装电机轴11承,可以有效地节省轴轴承所占用的轴向长度;使电机轴11伸入第一容置槽210内与电机轴11承相连,进而可以减小电机轴11和输出轴21的轴向总长度,使驱动结构更加紧凑。并且由于电机轴11和输出轴21的旋转方向一致,故可以减小电机轴11承中内外圈的转速差,有效地减小轴承拖曳,从而提升同轴电驱结构的传动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轴,其一端凹设有第一容置槽;
电机轴轴承,嵌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电机轴,一端伸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与所述电机轴轴承相连,并与所述输出轴同轴;
中间轴,平行间隔地设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电机轴的一侧,所述中间轴分别与所述电机轴及所述输出轴啮合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凸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周侧与所述中间轴啮合传动;
所述输出齿轮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壁上凹设有环绕所述输出轴布置的第二容置槽;
所述输出轴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中心处,所述第一容置槽形成于所述连接端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面与所述连接端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端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驱结构还包括第一输出轴轴承和第二输出轴轴承;
所述第一输出轴轴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套设在所述连接端上;
所述第二输出轴轴承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输出齿轮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驱结构还包括隔套,所述隔套伸入布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出轴轴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轴承和所述第二输出轴轴承均为锥轴承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的外周凸设有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
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电机轴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啮合传动;
所述第一中间齿轮的背向所述输出轴的端壁上凹设有环绕所述中间轴布置的第三容置槽;
所述中间轴的靠近所述电机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三容置槽的中心处,所述第一凸出部上套设有第一中间轴轴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的靠近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的远离所述电机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凸出部上套设有第二中间轴轴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轴轴承和所述第二中间轴轴承均为锥轴承结构。
10.一种同轴电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驱结构。
CN202221794249.0U 2022-07-12 2022-07-12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Active CN217741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4249.0U CN217741493U (zh) 2022-07-12 2022-07-12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4249.0U CN217741493U (zh) 2022-07-12 2022-07-12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1493U true CN217741493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4249.0U Active CN217741493U (zh) 2022-07-12 2022-07-12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1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33374B1 (en) Electric motor driving device
KR101090998B1 (ko) 모터 일체형 감속기
KR102519998B1 (ko) 구동 장치
CN200987103Y (zh) 带行星齿轮的扁平式电机
CN210273733U (zh) 一种新型减速电机
CN217741493U (zh)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CN201506213U (zh) 电动轮毂
CN115224874A (zh) 同轴电驱结构及具有该同轴电驱结构的同轴电驱总成
CN216904451U (zh) 外转子轮毂电机
CN114977606A (zh) 多电机耦合结构
JP2010221775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CN211778876U (zh) 驱动装置
CN115582856A (zh) 机器人及关节模组
CN218377533U (zh) 一种高转速车轮齿轮箱结构
CN217883039U (zh) 多电机耦合结构
CN219795977U (zh) 传动箱体结构
CN220896396U (zh) 电机、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CN219740126U (zh) 单向离合轮毂电机
CN221042459U (zh) 一种谐波减速驱动装置及助力自行车
CN215870983U (zh) 滚筒电机及输送设备
CN219041595U (zh) 轮辋电机及电动汽车
CN117989284A (zh) 一种减速器及机械臂
CN211175285U (zh) 一种立式齿轮传动结构及其齿轮箱
CN217137691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食品加工机
CN220342205U (zh) 电机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