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1902U - 变距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距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1902U
CN217731902U CN202221011693.0U CN202221011693U CN217731902U CN 217731902 U CN217731902 U CN 217731902U CN 202221011693 U CN202221011693 U CN 202221011693U CN 217731902 U CN217731902 U CN 217731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adsorption part
transmission assembly
pitch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16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宏
何永波
朱世亮
陈健忠
陈涛
董凯兵
周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16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1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1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1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距搬运装置,包括吸附部、传动组件及驱动部;多个吸附部依次排列,第一个吸附部固定安装,其余吸附部之间通过传动组件相连接;每个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导槽;对于第i个传动组件,第i个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的中间部固定于第2i个吸附部上,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2i‑1个吸附部和第2i+1个吸附部的导槽内;最后一个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最后一个吸附部上,其另一端安装于与最后一个吸附部相邻的吸附部的导槽内;最后一个吸附部连接在驱动部的活动部件上,驱动部驱动各个可移动的吸附部沿着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移动。通过一个驱动部带动多个传动组件调整多个吸附部之间的间距,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变距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中的叠片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变距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叠片机生产锂电池电芯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多组吸盘来搬运极片。而为了适应各种规格的极片的搬运,需要调整吸盘组之间的间距。传统的间距调整机构是通过采用电机单独控制各个吸盘进行位置调节。这种调整机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搬运装置间距调整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变距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距搬运装置,包括吸附部、传动组件及驱动部;吸附部被配置为吸附极片;多个吸附部依次排列,第一个吸附部固定安装,其余吸附部之间通过传动组件相连接;每个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导槽;对于第i个传动组件,第i个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的中间部固定于第2i个吸附部上,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2i-1个吸附部和第2i+1个吸附部的导槽内;最后一个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最后一个吸附部上,其另一端安装于与最后一个吸附部相邻的吸附部的导槽内;最后一个吸附部连接在驱动部的活动部件上,驱动部驱动各个可移动的吸附部沿着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移动。
采用简单的机械机构,通过一个驱动部带动多个传动组件,调整多个吸附部之间的间距,与现有技术中的多个电机分别调节的结构相比,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可选地,吸附部包括吸盘及吸盘安装座,吸盘连接在吸盘安装座的下方。
通过将吸盘安装在吸盘安装座的下方,为传动组件的布置提供了安装空间,便于将传动组件布置在各个吸盘安装座之间。
可选地,吸附部还包括缓冲部,缓冲部安装在吸盘安装座与吸盘之间。
通过在吸盘安装座与吸盘之间设置缓冲部,可在吸盘与吸盘安装座之间形成缓冲,在吸盘吸附极片时,不会产生冲击,从而保护吸盘与极片,防止吸盘与极片损坏。
可选地,所有的第奇数个连接杆位于第一直线上,所有的第偶数个连接杆位于第二直线上,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平行。
通过将连接杆交错布置,可充分利用各个吸附部之间的空间,防止各个连接杆之间产生干涉而损坏。
可选地,连接杆的数量为N个,第一个至第N-1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与上述连接杆两端分别相连的吸附部的导槽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台阶;第N个连接杆的移动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与最后一个连接杆的移动端相连的吸附部的导槽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台阶。
通过设置定位台阶,可控制各个吸盘之间的最大间距,防止连接杆从导槽中滑出。
可选地,变距搬运装置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安装在任意两个吸附部之间,用于限定各个吸附部之间的最小间距。
通过设置定位部来限定各个吸盘之间的最小间距,可防止各个吸盘之间相碰撞。
可选地,每个定位部包括一组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推杆与限位杆,每组推杆与限位杆分别布置在相邻的两个吸附部上。
定位部采用推杆与限位杆相结合,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可选地,所有的第奇数个定位部位于第三直线上,所有的第偶数个定位部位于第四直线上,第三直线和第四直线平行。
将定位部交错排列,可充分利用各个吸附部之间的空间,并且还可以使整个吸附部平衡布置,防止吸附部的重心偏离从而造成卡顿。
可选地,限位杆螺纹连接在吸附部上,限位杆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在限位杆伸出吸附部预定长度后,将锁紧螺母被配置为将限位杆锁紧在吸附部上。
通过锁紧螺母来固定限位杆的伸出长度,可以避免因限位杆松动而引起的定位精度差的问题。
可选地,驱动部包括气缸及连接板,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气缸的活动部件上,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在最后一个吸附部上。
驱动部采用气缸,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可选地,变距搬运装置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包括导轨及滑块,各个吸附部上均安装有滑块,各个吸附部通过各自的滑块滑动配合在导轨上。
通过导向部对各个吸附部进行精确导向,可避免各个吸盘产生晃动,不会因晃动而使吸附的极片产生碰撞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的传动组件与定位部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吸附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图4中,包括:
变距搬运装置1;
吸附部10、吸盘11、吸盘安装座12、缓冲部13、吸盘架14;
传动组件20、连接杆21、第一定位柱211、第二定位柱212、导槽22、第一定位台阶221、第二定位台阶222、第一传动组件23、第二传动组件24、第三传动组件25、第四传动组件26;
驱动部30、气缸31、连接板32;
定位部40、推杆41、限位杆42、锁紧螺母43;
导向部50、滑块51;
安装架60、安装板61、立板62、肋板63、长圆孔64;
极片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变距搬运装置1,用于为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叠片机搬运极片100。当极片100有多种规格时,该变距搬运装置1用于调整各吸附部10之间的间距,以适应各种极片100的搬运。
如图1、图2所示,该变距搬运装置1主要包括吸附部10、传动组件20及驱动部30。
吸附部10安装在安装架60的下方,安装架60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叠片机的极片搬运机构上。安装架60由安装板61、立板62和肋板63组成。安装板61水平安装在立板62的一侧,两块肋板63安装于安装板61下方的两端,对安装板起加强作用。
吸附部10被配置为吸附极片100。多个吸附部10依次排列,每个吸附部10吸附一块极片100。第一个吸附部10(本实施例中是图1中最右边的吸附部10)固定安装在安装架60的安装板61的下方,其余吸附部10之间通过传动组件20相连接,间距收缩时朝右侧收紧。
如图3所示,每个传动组件20包括连接杆21和导槽22,连接杆21在导槽22中移动,吸附部10张开的距离通过连接杆21的长度控制。对于第i个传动组件20,第i个传动组件20的连接杆21的中间部固定于第2i个吸附部10上,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2i-1个吸附部10和第2i+1个吸附部10的导槽22内;最后一个传动组件20的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在最后一个吸附部10上,其另一端安装于与最后一个吸附部10相邻的吸附部10的导槽22内;最后一个吸附部10连接在驱动部30的活动部件上,驱动部30驱动各个可移动的吸附部10沿着传动组件20的连接杆21移动。
比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共有4个传动组件20和8个吸附部10。4个传动组件20从右到左,分别为第一传动组件23、第二传动组件24、第三传动组件25和第四传动组件26。第一传动组件23的连接杆21的中间部固定于第2个吸附部10上,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1个吸附部10和第3个吸附部10的导槽22内;第二传动组件24的连接杆21的中间部固定于第4个吸附部10上,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3个吸附部10和第5个吸附部10的导槽22内;第三传动组件25的连接杆21的中间部固定于第6个吸附部10上,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5个吸附部10和第7个吸附部10的导槽22内;第四传动组件26(即最后一个传动组件20)的连接杆21的一端固定在最后一个吸附部10(即第8个吸附部10)上,其另一端安装于与最后一个吸附部10相邻的吸附部10(即第7个吸附部10)的导槽22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机械机构,通过一个驱动部30带动多个传动组件20,调整多个吸附部10之间的间距,与现有技术中的多个电机分别调节的结构相比,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再参见图3,可选地,所有的第奇数个连接杆21位于第一直线上,所有的第偶数个连接杆21位于第二直线上,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平行。
通过将连接杆21交错布置,可充分利用各个吸附部10之间的空间,防止各个连接杆21之间产生干涉而损坏。
可选地,连接杆21的数量为N个,第一个至第N-1个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11,与上述连接杆21两端分别相连的吸附部10的导槽22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柱21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台阶221;第N个连接杆21的移动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12,与最后一个连接杆21的移动端相连的吸附部10的导槽22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柱212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台阶222。
通过设置定位台阶,可控制各个吸盘11之间的最大间距,防止连接杆21从导槽22中滑出。
如图4所示,可选地,吸附部10包括吸盘11及吸盘安装座12,吸盘11连接在吸盘安装座12的下方。具体地,吸盘11有多个,安装在吸盘架14上。
通过将吸盘11安装在吸盘安装座12的下方,为传动组件20的布置提供了安装空间,便于将传动组件20布置在各个吸盘安装座12之间。
可选地,吸附部10还包括缓冲部13,缓冲部13安装在吸盘安装座12与吸盘11之间。具体地,缓冲部13安装在吸盘安装座12与吸盘架14之间。可选地,每个吸附部10的缓冲部13采用多个弹簧,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弹簧。
通过在吸盘安装座12与吸盘11之间设置缓冲部13,可在吸盘11与吸盘安装座12之间形成缓冲,在吸盘11吸附极片100时,不会产生冲击,从而保护吸盘11与极片100,防止吸盘11与极片100损坏。
如图1、图3所示,可选地,变距搬运装置1还包括定位部40,定位部40安装在任意两个吸附部10之间,用于限定各个吸附部10之间的最小间距。
通过设置定位部40来限定各个吸盘11之间的最小间距,可防止各个吸盘11之间相碰撞。
可选地,每个定位部40包括一组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推杆41与限位杆42,每组推杆41与限位杆42分别布置在相邻的两个吸附部10上。通过限位杆42向右推推杆41,实现缩小间距的功能。
定位部40采用推杆41与限位杆42相结合,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可选地,所有的第奇数个定位部40位于第三直线上,所有的第偶数个定位部40位于第四直线上,第三直线和第四直线平行。第三直线和第四直线平行也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平行。
将定位部40交错排列,可充分利用各个吸附部10之间的空间,并且还可以使整个吸附部10平衡布置,防止吸附部10的重心偏离从而造成卡顿。
可选地,限位杆42螺纹连接在吸附部10上,限位杆42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43;在限位杆42伸出吸附部10预定长度后,将锁紧螺母43被配置为将限位杆42锁紧在吸附部10上。吸附部10收紧的距离通过调节限位杆42的长度控制。
通过锁紧螺母43来固定限位杆42的伸出长度,可以避免因限位杆42松动而引起的定位精度差的问题。
如图1所示,可选地,驱动部30包括气缸31及连接板32,连接板32的第一端连接在气缸31的活动部件上,连接板32的第二端连接在最后一个吸附部10上。气缸31带动最左侧的吸附部10向右运动。
驱动部30采用气缸31,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如图1、图4所示,可选地,变距搬运装置1还包括导向部50,导向部50包括导轨及滑块51,各个吸附部10上均安装有滑块51,各个吸附部10通过各自的滑块51滑动配合在导轨上。本实施例中,导轨(图中未未出)安装在安装架60的安装板61的下方,其延伸方向与传动组件20的连接杆21的轴线平行。
通过导向部50对各个吸附部10进行精确导向,可避免各个吸盘11产生晃动,不会因晃动而使吸附的极片100产生碰撞而损坏。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Claims (11)

1.一种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搬运装置包括吸附部、传动组件及驱动部;其中:
所述吸附部被配置为吸附极片;
多个所述吸附部依次排列,第一个所述吸附部固定安装,其余所述吸附部之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相连接;
每个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导槽;对于第i个传动组件,所述第i个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的中间部固定于第2i个吸附部上,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2i-1个吸附部和第2i+1个吸附部的导槽内;最后一个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最后一个所述吸附部上,其另一端安装于与最后一个所述吸附部相邻的所述吸附部的导槽内;
最后一个所述吸附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的活动部件上,所述驱动部驱动各个可移动的吸附部沿着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杆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包括吸盘及吸盘安装座,所述吸盘连接在所述吸盘安装座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安装在所述吸盘安装座与所述吸盘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第奇数个连接杆位于第一直线上,所有的第偶数个连接杆位于第二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N个,第一个至第N-1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与上述连接杆两端分别相连的所述吸附部的导槽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台阶;
第N个连接杆的移动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柱,与最后一个连接杆的移动端相连的所述吸附部的导槽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搬运装置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安装在任意两个所述吸附部之间,用于限定各个所述吸附部之间的最小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部包括一组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推杆与限位杆,每组所述推杆与所述限位杆分别布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吸附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第奇数个定位部位于第三直线上,所有的第偶数个定位部位于第四直线上,所述第三直线和所述第四直线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吸附部上,所述限位杆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在所述限位杆伸出所述吸附部预定长度后,将所述锁紧螺母被配置为将所述限位杆锁紧在所述吸附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气缸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气缸的活动部件上,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连接在最后一个所述吸附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搬运装置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导轨及滑块,各个所述吸附部上均安装有所述滑块,各个所述吸附部通过各自的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导轨上。
CN202221011693.0U 2022-04-28 2022-04-28 变距搬运装置 Active CN217731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1693.0U CN217731902U (zh) 2022-04-28 2022-04-28 变距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1693.0U CN217731902U (zh) 2022-04-28 2022-04-28 变距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1902U true CN217731902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1693.0U Active CN217731902U (zh) 2022-04-28 2022-04-28 变距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1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2833U (zh) 一种电芯夹爪
CN211109967U (zh) 一种组装磁铁用磁铁自动分料装置
CN217731902U (zh) 变距搬运装置
CN117098004B (zh) 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装置及其网络通讯设备
CN112060066B (zh) 一种自主更换路灯适配器机器人
CN109687661B (zh) 一种磁电机线圈的生产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CN115972200A (zh) 一种六轴机械臂的控制装置
CN212605883U (zh) 全自动无人机机场及其夹紧装置
CN210126918U (zh) 一种xy双方向自动变距装置
CN113857829A (zh) 一种微型电机自动组装方法、设备和工控设备
CN113998473A (zh) 新能源电池料盘堆叠装置
CN117464344B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装配装置
CN111390543A (zh) 一种显示屏组装生产线
CN213084625U (zh) 电芯分距装置及电芯贴面机
CN210414502U (zh) 一种气缸步进进给升降暂存机
CN116750540A (zh) 板形介质的打印前缘输送系统
CN220243090U (zh)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钢板固定装置
CN221164918U (zh) 一种吸盘变距模组及搬运装置
CN220222668U (zh) 多工位便捷调整式极片移载机构
CN219155970U (zh) 折页设备的龙门架上料机构
CN111430251B (zh) 绑头固晶装置
CN218841025U (zh) 一种用于复合板材码垛的拾取机构
CN214979098U (zh) 一种电能表绝缘片安装设备
CN216971306U (zh) 新能源电池料盘堆叠装置
CN217122335U (zh) 一种调距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