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731U -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731U
CN217696731U CN202220015543.0U CN202220015543U CN217696731U CN 217696731 U CN217696731 U CN 217696731U CN 202220015543 U CN202220015543 U CN 202220015543U CN 217696731 U CN217696731 U CN 217696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umbrella body
blood flow
cone
inn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55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大乔
韩同磊
符伟国
唐骁
司逸
林长泼
唐涵斐
沈洋
方超
严栋
孙秀丽
蔡亮
朱家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0155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层导管、内层导管、导丝和圆锥体状保护伞;外层导管中穿设有内层导管,内层导管中穿设有导丝;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之间设有圆锥体状保护伞;圆锥体状保护伞包括一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和伞体内的多个伞体撑杆,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的伞尖设于内层导管外壁上,伞体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下肢动脉细小空间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下肢动脉血流保护装置,特别适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的介入治疗;解决了下肢动脉介入操作导致的碎屑脱落栓塞末端动脉的问题,可预防“垃圾脚”、远端足趾缺血、坏死等症状的发生。

Description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大部分动脉闭塞类疾病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者血栓形成后阻塞血管所致;既往利用介入手段对下肢动脉狭窄、特别是闭塞类疾病进行治疗时,往往首先需要利用导丝将闭塞动脉进行疏通。现有技术中,在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时需要考虑到碎屑脱落导致的脑卒中等严重不良事件,临床上已有相对成熟的脑血流保护装置。而股腘动脉最远端供应的机体组织为足趾等部位,由于不会引起严重的致残致死性后果,因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亦缺少相应的下肢远端血流保护装置。常规保护伞装置需要头端在病变血管部位向远端延伸一段距离,而下肢特别是膝关节位置以下的动脉相对于股动脉明显变细,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管条件难以满足常规保护伞装置使用的条件。所以,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通过介入手段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进行处置时,如何利用保护伞的“网兜”特性,防止导丝疏通、球囊扩张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撕裂、血栓破碎掉落的脂滴、碎屑栓塞远端动脉,影响远端肢体血供的技术问题,减少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通过介入手段对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进行处置时,如何利用保护伞的“网兜”特性,防止导丝疏通、球囊扩张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撕裂、血栓破碎掉落的脂滴、碎屑栓塞远端动脉,影响远端肢体血供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包括外层导管、内层导管、导丝和圆锥体状保护伞;外层导管中穿设有内层导管,内层导管中穿设有导丝;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之间设有圆锥体状的保护伞;导丝设于圆锥体状保护伞的中轴线上,圆锥体状保护伞包括一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和伞体内的多个伞体撑杆,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的伞尖设于内层导管外壁上,伞体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多个伞体撑杆的一端连接于伞体内的内层导管外壁的同一点上。
优选地,所述圆锥体状保护伞的伞体底部设有一弹性的伞体支撑环;伞体支撑环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伞尖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设有密网伞体。
优选地,所述内层导管外壁上设有伞体撑杆固定点,伞体撑杆固定点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
优选地,多个所述伞体撑杆的一端连接于伞体撑杆固定点,伞体撑杆的另一端呈放射状连接于伞体支撑环上。
优选地,所述伞体撑杆设为弹性体。
优选地,所述伞体支撑环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内层导管的中轴线。
优选地,所述密网伞体上网孔的直径为200-250μm。
优选地,所述伞体支撑环完全支撑开后的直径大于等于3mm;伞尖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距离设为5-10mm;伞体撑杆固定点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距离设为3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动脉血流保护装置,该产品特别适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类疾病的介入治疗;解决了下肢动脉介入操作导致的碎屑脱落栓塞末端动脉的问题,可预防“垃圾脚”、远端足趾缺血、坏死等症状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下肢动脉细小空间不足的问题,远端支撑环打开后可有效网罗碎屑,方便术者处理近端血管病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未释放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完全释放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回收阶段结构示意图一。
图中A处为血栓碎屑、脂滴或脂粒;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回收阶段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外层导管;2.内层导管;3.密网固定点;4.伞体撑杆固定点;5.伞体支撑环;6.导丝;7.伞体撑杆;8.保护伞;9.密网伞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包括外层导管1、内层导管2、导丝6和圆锥体状保护伞8;外层导管1中穿设有内层导管2,内层导管2中穿设有导丝6;外层导管1和内层导管2之间设有圆锥体状的保护伞8;导丝6设于圆锥体状保护伞8的中轴线上,圆锥体状保护伞8包括一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9和伞体内的多个伞体撑杆7,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9的伞尖设于内层导管2外壁上,伞体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多个伞体撑杆7的一端连接于伞体内的内层导管2外壁的同一点上。圆锥体状保护伞8的伞体底部设有一弹性的伞体支撑环5;伞体支撑环5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伞尖和伞体支撑环5之间设有密网伞体9。内层导管2外壁上设有伞体撑杆固定点4,伞体撑杆固定点4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多个伞体撑杆7的一端连接于伞体撑杆固定点4,伞体撑杆7的另一端呈放射状连接于伞体支撑环5上。伞体撑杆7设为弹性体。伞体支撑环5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内层导管2的中轴线。密网伞体9上网孔的直径为200-250μm。伞体支撑环5完全支撑开后的直径大于等于3mm;伞尖和伞体支撑环5之间距离设为5-10mm;伞体撑杆固定点4和伞体支撑环5之间距离设为3mm。
如图1-4所示,除去导引导丝6以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包括:外层导管1、内层导管2(内可通过导引导丝6)、密网固定点3和伞体撑杆固定点4,伞体撑杆7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可在内层导管2前推时弯曲变形;伞体底部设置保护伞伞体支撑环5(如图1)。
为保证装置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其导引导丝6应为0.018inch;确保装置长度足够到达病变部位,其长度应该≥300cm。保护伞8为中心轴型,伞体支撑环5完全释放后最大外径可达3mm或以上,保护伞8的长度(密网固定点3至伞体支撑环5之间的距离)可以设计成5-10mm,网孔直径大约200-250μm。伞体撑杆固定点4距伞体支撑环5的距离为3mm左右(如图2)。介入治疗后,若远端动脉无法疏通或网兜网罗碎屑较小(造影示远端血流通畅),可直接回拉内层导管2将保护伞装置收入外层导管1内(如图3);若介入治疗后,远端动脉已疏通且伞体网兜网罗的碎屑较大,直接回拉内层导管2可能导致碎屑脱落,也可利用伞体支撑环5的支撑力前推内层导管2,使伞体撑杆7收紧弯曲后反压密网部位,压实网罗碎屑,使密网部位包裹碎屑,而后前推外层导管1,将保护伞装置收入外层导管1,完成回收(如图4)。
目前,临床上尚未有下肢动脉远端血流保护装置;现有的颈动脉保护装置容量太小,不适用于下肢动脉;且下肢动脉相对较细,特别是狭窄、闭塞类患者的下肢动脉内可用空间更小。常规的保护伞装置需要头端在病变血管部位向远端延伸一段距离,而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管条件难以满足需要。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
1)首先,制作保护伞伞体支撑环5,中轴型的内层导管2中可引入0.018inch导丝6;
2)利用弹性与柔韧性较好的6根支撑杆作为伞体撑杆7将保护伞的伞体支撑环5固定于内层导管2的伞体撑杆固定点4上;
3)制作密网网兜即密网伞体9,网孔直径大约200-250um,伞尖固定于内层导管2的密网固定点3上,伞体底部固定于伞体支撑环5上;
4)测试时先撑开保护伞伞体支撑环5,而后将其固定,前推内层导管2,支撑杆收紧弯曲后越过伞体支撑环5,伞体撑杆7反向挤压密网伞体9;
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方法一:完全释放本实用新型装置之后回收,将外层导管1经内层导管2引导到适当位置,回拉内层导管2,将逆向保护伞装置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方法二:完全释放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之后回收,外层导管1经内层导管2引导到适当位置后,适当前推内层导管2,此时将保护伞伞体支撑环5固定牢,而后继续前推内层导管2,支撑杆收紧弯曲后越过伞体支撑环5,伞体撑杆7反向挤压密网伞体9,密网部位包裹碎屑,完成保护伞伞体支撑环5反压密网网兜的操作,而后上推外层导管1,将逆向保护伞装置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1)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经由0.018inch-300cm的导引导丝6送至需要扩张的血管狭窄部位,将外层导管1回拉,释放逆向保护伞装置。
2)而后继续回拉外层导管1,将逆向保护伞装置完全释放。执行其它介入手术治疗操作。
3)待介入手术操作完毕,若远端动脉无法疏通或网兜网罗碎屑较小(造影示远端血流通畅),可使用回收方法一:直接回拉内层导管2将保护伞装置收入外层导管1内;
若介入治疗后,远端动脉已疏通且网兜网罗碎屑较大,直接回拉内层导管2可能导致碎屑脱落,也可利用伞体支撑环5的支撑力前推内层导管2,使伞体撑杆7收紧弯曲后,越过伞体支撑环5,反压密网部位,压实网罗碎屑,使密网部位包裹碎屑,而后前推外层导管1,将保护伞装置收入外层导管1内,完成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导管、内层导管、导丝和圆锥体状保护伞;外层导管中穿设有内层导管,内层导管中穿设有导丝;外层导管和内层导管之间设有圆锥体状保护伞;导丝设于圆锥体状保护伞的中轴线上,圆锥体状保护伞包括一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和伞体内的多个伞体撑杆,圆锥体形的密网伞体的伞尖设于内层导管外壁上,伞体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多个伞体撑杆的一端连接于伞体内的内层导管外壁的同一点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体状保护伞的伞体底部设有一弹性的伞体支撑环;伞体支撑环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伞尖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设有密网伞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导管外壁上设有伞体撑杆固定点,伞体撑杆固定点设于伞尖远离操作者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伞体撑杆的一端连接于伞体撑杆固定点,伞体撑杆的另一端呈放射状连接于伞体支撑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体撑杆设为弹性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体支撑环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内层导管的中轴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网伞体上网孔的直径为200-250μ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体支撑环完全支撑开后的直径大于等于3mm;伞尖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距离设为5-10mm;伞体撑杆固定点和伞体支撑环之间距离设为3mm。
CN202220015543.0U 2022-01-05 2022-01-05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Active CN217696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5543.0U CN217696731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5543.0U CN217696731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731U true CN217696731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5543.0U Active CN217696731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7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9126A (zh) * 2022-01-05 2022-03-1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9126A (zh) * 2022-01-05 2022-03-1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8465B2 (en) Device for rechanneling a cavity, organ path or vessel
JP4368601B2 (ja) ロープロフィール血管フィルタシステム
JP5089382B2 (ja) 塞栓フィルタ搬出システム
AU2016285923B2 (en) Endovascular catheter with multiple capabilities
US7323002B2 (en) Emboli extraction catheter and vascular filter system
US7959603B2 (en) Emboli protection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EP0956074A1 (en) Cannula with associated filter and methods of use during cardiac surgery
JP2001520548A (ja) 付属フィルタを有するカニューレ
CN110575225A (zh) 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CN105125326A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血管内支架
US9962252B2 (en) Aortic great vessel protection
CN101143114A (zh) 双层静脉滤器
CN217696731U (zh) 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CN113208690A (zh) 一种有近端保护和远端保护功能的取栓支架系统
CN114305588A (zh) 一种下肢动脉双腔球囊负压吸引保护伞装置
CN114159126A (zh) 一种下肢动脉逆向保护伞血流保护装置
CN211749877U (zh) 一种有近端保护和远端保护功能的取栓支架装置
CN107126298B (zh) 可回收式主动脉临时栓塞保护装置
CN217696730U (zh) 腹主动脉自膨式喇叭花保护伞装置
CN114159125A (zh) 一种腹主动脉自膨式喇叭花保护伞装置
CN217548156U (zh) 一种下肢远端血流球囊保护伞一体化保护装置
CN214907716U (zh)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CN217548155U (zh) 下肢动脉双腔球囊负压吸引保护伞装置
CN114916993B (zh)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CN115211932A (zh) 一种带抓捕功能的扩张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