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993B -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6993B
CN114916993B CN202210848527.4A CN202210848527A CN114916993B CN 114916993 B CN114916993 B CN 114916993B CN 202210848527 A CN202210848527 A CN 202210848527A CN 114916993 B CN114916993 B CN 114916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roximal
distal
stent
cap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8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6993A (zh
Inventor
唐玉华
刘鹏
李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ite Micr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485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6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6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6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61B2017/2212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having a closed distal end, e.g. a loo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及与近端支架轴向相连的远端支架,近端支架包括第一内层支架及围绕第一内层支架设置的第一外层支架,第一内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第一外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捕获件,多个第一捕获件沿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拉伸状态下,第一内层支架和第一捕获件均沿轴向延伸;当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从而使第一捕获件和第一近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该取栓装置能够兼顾柔顺性和捕获性能。

Description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血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血栓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其中,衰老、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会使血管壁受损,血脂堆积,形成斑块,使血管变窄。如果斑块不幸发生了破裂或脱落,就会触发凝血形成一个血块,把血管彻底堵死。这种堵住动脉血管的血块就是动脉血栓。动脉血栓堵在心脏血管,即心梗,会导致心脏缺血坏死;堵在大脑时,即脑梗,脑梗会导致脑缺血;堵在下肢血管,会导致下肢缺血,严重者会发生腿脚缺血坏死甚至截肢。
长时间不活动,比如长期卧床,或长时间乘坐长途交通工具等,会导致局部的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在静脉中凝成了血块。这种静脉中形成的血块就是静脉血栓。另外,一些疾病、外伤、手术,可使血管内皮受损或血液成分发生改变,也能让血液处于更容易凝固的状态,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当静脉血栓堵在下肢,即为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一般发生在下肢的静脉血管,可出现患肢的肿胀、疼痛,在慢性期可能出现患肢的沉重、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等。也有不少病人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成为了隐形的隐患。
下肢的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有可能随血流移动,最后堵住肺动脉,形成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命。
目前,采用取栓装置介入治疗已成为血栓栓塞治疗的有效和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现有的取栓装置存在捕获性能不足而导致血栓易逃逸的问题,从而导致单次取栓量较低,需要多次取栓。并且,在取栓过程中需要采用经导管的方式将取栓装置输送至栓塞位置处,并能够释放和回收取栓装置。因此,输送、释放和回收过程对取栓装置的柔顺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取栓装置为网格结构,无论是切割形成的网格结构还是编织形成的网格结构,通常是通过提高网格结构的镂空率来提高柔顺性,但镂空率过高时,难以捕获血栓。并且,当柔顺性提高时,取栓装置的径向支撑力往往会相应地降低而导致取栓装置容易塌陷,这反过来又容易导致血栓逃逸,从而降低单次取栓量、取栓效率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兼顾柔顺性和捕获性能的取栓装置。
进一步,还提供一种能够兼顾柔顺性和捕获性能的取栓系统。
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及与所述近端支架轴向相连的远端支架,所述近端支架包括第一内层支架及围绕所述第一内层支架设置的第一外层支架,所述第一内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所述第一外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捕获件,所述多个第一捕获件沿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拉伸状态下,所述第一内层支架和所述第一捕获件均沿轴向延伸;当所述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从而使所述第一捕获件和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围成周向闭合的第一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周向相连的第一多边形,所述第一捕获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多边形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第一内层支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一捕获件在所述第一多边形中轴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使得所述第一捕获件与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捕获件沿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捕获件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远端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捕获件包括两个第一捕获杆,每个所述第一捕获杆的近端均与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相连,且所述两个第一捕获杆的远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两个第一捕获杆的远端向近端外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支架包括第二内层支架及围绕所述第二内层支架设置的第二外层支架,所述第二内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所述第二外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二捕获件,所述多个第二捕获件沿所述第二内层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拉伸状态下,所述第二内层支架和所述第二捕获件均沿轴向延伸;当所述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从而使所述第二捕获件和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围成周向闭合的第二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周向相连的第二多边形,所述第二捕获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多边形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第二内层支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二捕获件在所述第二多边形中轴向延伸;当所述第二内层支架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使得所述第二捕获件与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近端收束环、中部收束环和远端收束环,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近端收束环和所述中部收束环相连,所述第二内层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部收束环和所述远端收束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层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和多个第三近端支撑杆,所述第二内层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二远端支撑杆和多个第三远端支撑杆,所述第二近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的近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近端收束环相连,所述第三近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的远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中部收束环相连;所述第二远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部收束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三远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远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远端收束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近端支撑杆和所述第二远端支撑杆在所述中部收束环的径向上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推送杆和牵拉杆,所述推送杆与所述近端收束环相连,所述牵拉杆可活动地穿设所述推送杆,且所述牵拉杆与所述远端收束环相连。
一种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鞘管及上述取栓装置,所述取栓装置可活动地穿设所述输送鞘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鞘管包括主体段及与所述主体段的远端相连的扩口段,所述扩口段为圆台状的管体,且所述扩口段的底面半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段的远端相连。
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及与所述近端支架轴向相连的远端支架,所述远端支架包括内层支架及围绕所述内层支架设置的外层支架,所述内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所述外层支架包括多个捕获件,所述多个捕获件沿所述内层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拉伸状态下,所述内层支架和所述捕获件均沿轴向延伸;当所述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从而使所述捕获件和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上述取栓装置的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和远端支架,近端支架和远端支架在轴向相连,在轴向上形成两级拦截。近端支架包括第一内层支架及围绕第一内层支架的第一外层支架,当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使第一捕获件和第一近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在径向上提高了取栓装置的拦截性能,从而提高了取栓装置的轴向和径向上的捕获性能。并且,第一捕获件和第一近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是在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下的形态,在拉伸状态下,即输送状态下,第一内层支架和第一捕获件保持沿轴向延伸的状态,避免因两者在径向上叠加增加取栓装置的硬度。从而,该取栓装置能够兼顾柔顺性和捕获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例的自然状态下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一定拉伸程度的取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一定拉伸程度的取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取栓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一定拉伸程度的取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取栓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自然状态下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取栓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的自然状态下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的输送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另一实施例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取栓装置;
10、近端支架;110、第一内层支架;111、第一近端支撑杆;1111、第一近端连接端;1112、第一远端连接端;112、第二近端支撑杆;113、第三近端支撑杆;1131、主杆;1132、支杆;120、第一外层支架;121、第一捕获件;1211、第一捕获杆1211;
20、远端支架;210、第二内层支架;211、第一远端支撑杆;2111、第二近端连接端;2112、第二远端连接端;212、第二远端支撑杆;2121、直杆;2122、分支杆;213、第三远端支撑杆;2131、直杆段;2132、支杆段;220、第二外层支架;221、第二捕获件;2211、第二捕获杆;
30、近端收束环;
40、中部收束环;
50、远端收束环;
60、推送杆;
70、牵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请参阅图1,图1为一实施例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取栓装置1。自然状态是指,取栓装置1不受到作用力的状态。例如,在体外不受到轴向拉伸和/或不受到径向压缩的状态。自然状态是径向扩张状态,使用状态也是径向扩张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使用状态相比于自然状态,取栓装置1被一定程度地径向挤压(挤压程度取决于血管内径大小和取栓装置1的径向尺寸的差异),但使用状态下的整体形态与自然状态下的整体形态差异不大。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处于一定程度的拉伸状态取栓装置1。一定程度的拉伸状态是指,取栓装置1受到轴向作用力而轴向被拉长、径向被压缩的状态,但在此种状态下,取栓装置1还能继续被轴向拉伸,在径向上能够被进一步压缩。完全拉伸状态是指,取栓装置1不能被继续轴向拉伸;或者,完全拉伸状态也被定义为处于输送状态下的状态(位于输送鞘管中时的状态)。完全拉伸状态的拉伸程度比图2所示的一定程度的拉伸状态大。
取栓装置1包括取栓支架。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近端支架10的远端与远端支架20的近端轴向相连。在使用时,近端支架10位于近端,远端支架20位于远端。
近端支架10包括第一内层支架110和第一外层支架120。第一外层支架120包括多个第一捕获件121,多个第一捕获件121沿第一内层支架110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一内层支架110的外部,使得第一外层支架120围绕第一内层支架110设置。第一外层支架120围绕第一内层支架110设置,在径向上提高了近端支架10的拦截性能。
当取栓装置1处于拉伸状态时,第一内层支架110和第一捕获件121均沿轴向延伸。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内层支架110包括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围成多个第一多边形,多个第一多边形在周向上相连形成周向闭合的第一框架结构。
如图1所示,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捕获件121与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使得当将取栓装置1植入至血管中时,即在使用状态时,第一捕获件121与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降低了径向上的镂空率,使得近端支架10的捕获性能较好。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在如图2所示的在一定程度的拉伸状态下,第一捕获件121基本上在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围成的第一多边形中轴向延伸。当将如图2所示状态的取栓装置1进行轴向拉伸时至完全拉伸状态时,第一捕获件121在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围成的第一多边形中轴向延伸,在不受到其他径向挤压力的作用下,第一捕获件121与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不相对。即,在完全拉伸状态下,第一捕获件121不搭接在第一近端支撑杆111上,使得完全拉伸状态下的近端支架10的径向尺寸较小,且不会造成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和第一捕获件121的硬度在径向上叠加。
当取栓装置1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近端支架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凹陷,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从而使第一捕获件121和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从而提高了径向上的捕获性能。
因此,取栓装置1的柔顺性较好,方便将其输送至血管中的目标位置。
上述取栓装置1的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在轴向相连,在轴向上形成两级拦截。近端支架10包括第一内层支架110及围绕第一内层支架110的第一外层支架120,当取栓装置1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使第一捕获件121和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在径向上提高了取栓装置1的拦截性能,从而提高了取栓装置1的轴向和径向上的捕获性能。并且,第一捕获件121和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是在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下的形态,在拉伸状态下,即输送状态下,第一内层支架110和第一捕获件121保持沿轴向延伸的状态,避免因两者在径向上叠加增加取栓装置1的硬度。从而,该取栓装置1能够兼顾柔顺性和捕获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内层支架110的两端受到相对的轴向拉伸力的作用而处于拉伸状态时,第一捕获件121和第一内层支架110均沿轴向延伸;当轴向拉伸力消失时,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凹陷,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使得第一捕获件121与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捕获件121的一端与第一多边形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当第一内层支架110的两端受到相对的轴向拉伸力的作用而处于拉伸状态时,第一捕获件121在第一多边形中轴向延伸;当轴向拉伸力消失时,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凹陷,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使得第一捕获件121与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捕获件121包括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每个第一捕获杆1211的近端与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相连,且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在远端相连。在一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在远端相连,形成远端为尖端的第一捕获件121,有利于使近端支架10的整体的柔顺性能较好。当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内凹,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使得弯折后的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在径向上与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围成的镂空区域相对,从而提高径向捕获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围成第一多边形,该第一多边形为六边形,多个六边形在周向上相连,形成周向闭合的第一框架结构。该六边形包括两个沿轴向延伸且平行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两个位于近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和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两个位于近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一端分别和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近端相连,且两个位于近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远离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一近端连接端1111。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一端分别和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远端相连,且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远离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一远端连接端1112。
第一内层支架110的第一框架结构中,相邻的六边形公用一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
第一捕获件121的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的近端分别与六边形的两个位于近端的两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相连,使得在拉伸状态下,第一捕获件121能够在六边形中延伸,如图3所示,有利于避免第一捕获件121搭接在第一近端支撑杆111上而增加硬度,使得近端支架10的柔顺性能较好。
第一捕获件121的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的近端分别与六边形的位于近端的两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相连,且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的远端相连形成尖端结构,在拉伸状态下,两个第一捕获杆1211的远端延伸至六边形的位于远端的两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之间,以使拉伸状态的近端支架10的柔顺性较好。并且,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凹陷,使得第一框架结构的每个六边形的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弯折后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填补了六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围成的部分镂空区域,使得近端支架10的镂空率更低,因而提高了捕获性能。进一步地,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凹陷后,使得第一外层支架120的多个第一捕获件121所围成的外接圆的直径变大,有利于进一步避免血栓从第一外层支架120的外侧逃逸,提高了捕获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捕获件121的数量和第一框架结构的六边形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一捕获件121和多个六边形一一对应,即一个第一捕获件121连接于一个六边形上。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捕获件121相对于对应的六边形外扩,并且,第一捕获件121部分阻挡六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围成的六边形镂空区域,有利于提高近端支架10的拦截性能。通过第一内层支架110和第一外层支架120的结构匹配设计,有利于兼顾输送时的柔顺性能和取栓时的捕获性能。
请回到图2,第一内层支架110还包括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和多个第三近端支撑杆113。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的一端(远端)与六边形的第一近端连接端1111相连,另一端(近端)汇聚到近端收束环30上;多个第三近端支撑杆113的一端(近端)与六边形的第一远端连接端1112相连,另一端(远端)汇聚到中部收束环40中,使得第一内层支架110呈球状、椭球状或橄榄状。
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的近端汇聚到近端收束环30中,使得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形成抵接面,在取栓过程中,将取栓装置1推送至血栓的远端,然后向近端拉动取栓装置1,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形成的抵接面与血栓抵接,即拦截血栓。继续向近端拉动取栓装置1,以将所拦截的血栓和取栓装置1拉入鞘管中,以实现取栓。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近端支撑杆112的数量和第一框架结构的六边形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和多个六边形一一对应。并且,第二近端支撑杆112为条形杆,如图4所示。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所形成的抵接面足够大,或使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具有较好的拦截性能;另一方面,第二近端支撑杆112为近端汇聚于近端收束环30的条形杆,使得近端支架10从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一框架结构过度到径向尺寸较小的近端收束环30,有利于将取栓装置1收入鞘管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近端支撑杆113为Y形杆。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第三近端支撑杆113包括一个主杆1131及与主杆1131一端相连的两个支杆1132,两个支杆1132的远离主杆1131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六边形的两个相邻第一远端连接端1112相连,主杆1131的远离支杆1132的一端与中部收束环40相连。将第三近端支撑杆113设置为Y形杆,使得第三近端支撑杆113能够较好地支撑第一内层支架110的第一框架结构,并且,第三近端支撑杆113与中部收束环40连接部位较少,以使取栓装置1的中部的柔顺性较好。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内凹,每个六边形的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使第三近端支撑杆113和弯折后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均与第一捕获件121的镂空部位在径向上相对,使得近端支架10的捕获性能较好。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远端支架20包括第二内层支架210,第二内层支架210包括多个第二多边形,多个第二多边形周向相连形成周向闭合的镂空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多边形为六边形。每个第二多边形包括六个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六个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包括两个沿轴向延伸且平行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两个位于近端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和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两个位于近端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的一端分别和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的近端相连,且两个位于近端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的远离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二近端连接端2111。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的一端分别和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的远端相连,且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的远离两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的一端相连,形成第二远端连接端2112。
第二框架结构中,相邻的六边形共用一个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
如图2所示,远端支架20还包括多个第二远端支撑杆212和多个第三远端支撑杆213。多个第二远端支撑杆212的一端(远端)与六边形的第二近端连接端2111相连,另一端(近端)与汇聚到中部收束环40上;多个第三远端支撑杆213的一端(近端)与六边形的第二远端连接端2112相连,另一端(远端)汇聚到远端收束环50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远端支撑杆212为Y形杆,包括直杆2121及与直杆2121一端相连的两个分支杆2122,两个分支杆2122的远离直杆2121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六边形的两个相邻第二近端连接端2111相连,直杆2121的远离分支杆2122的一端与中部收束环40相连。将第二远端支撑杆212设置为Y形杆,使得第二远端支撑杆212能够较好地支撑第二框架结构,并且,第二远端支撑杆212与中部收束环40连接部位较少,以使取栓装置1的中部的柔顺性较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三近端支撑杆113的主杆1131和第二远端支撑杆212的直杆2121在中部收束环40的径向上错位,一方面,使得取栓装置1的中部的柔顺性较好,另一方面,主杆1131和直杆2121相互配合,增加拦截面积,有利于拦截更多的血栓。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中部收束环40的位于相邻的两个主杆1131之间的部位呈凹状,中部收束环40的位于相邻的两个直杆2121之间的部位呈凹状,使得取栓装置1的中部的柔顺性较好。
请回到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远端支撑杆213为Y形杆,包括直杆段2131及与直杆段2131一端相连的两个支杆段2132,两个支杆段2132的远离直杆段2131的一端分别与多个六边形的两个相邻第二远端连接端2112相连,直杆段2131的远离支杆段2132的一端与远端收束环50相连。将第三远端支撑杆213设置为Y形杆,使得第三远端支撑杆213能够较好地支撑第二框架结构,并且,第三远端支撑杆213与远端收束环50连接部位较少,以使取栓装置1的中部的柔顺性较好。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远端支架20还包括第二外层支架220。第二外层支架220包括多个第二捕获件221,多个第二捕获件221沿第二内层支架210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二内层支架210的外部,使得第二外层支架220围绕第二内层支架210设置。第二外层支架220围绕第二内层支架210设置,在径向上提高了远端支架20的拦截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内层支架210的两端受到相对的轴向拉伸力的作用而处于拉伸状态时,第二捕获件221和第二内层支架210沿轴向延伸;当轴向拉伸力消失时,第二内层支架210的远端向近端凹陷,部分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向内弯折,使得第二捕获件221与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捕获件221包括两个第二捕获杆2211,第二捕获件121的结构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捕获件12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拉伸状态,第二捕获件221在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围成的六边形的中轴向延伸。当取栓装置1从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或者,从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例如位于血管中的状态)时,远端支架2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内凹,使得第二框架结构的每个六边形的两个位于远端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向内弯折,弯折后的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填补了部分了镂空区域,使得远端支架20的镂空率更低,因而提高了捕获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捕获件221的数量和第二框架结构的六边形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二捕获件221和多个六边形一一对应,即一个第二捕获件221连接于一个六边形上。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捕获件221相对于对应的六边形外扩,并且,第二捕获件221部分阻挡六个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围成的六边形镂空区域,有利于提高远端支架20的拦截性能。通过第二内层支架210和第二外层支架220的结构匹配设计,有利于兼顾输送时的柔顺性能和取栓时的捕获性能。
上述取栓装置1包括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近端支架10包括第一内层支架110和围绕第一内层支架110设置的第一外层支架120,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可向近端方向可逆地内凹。远端支架20包括第二内层支架210和围绕第二内层支架210的第二外层支架220,第二内层支架210的远端可向近端方向可逆地内凹。在输送状态,取栓装置1处于被轴向拉伸的状态,近端支架10的第一捕获件121在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围成的第一多边形中延伸,远端支架20的第二捕获件221在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围成的第二多边形中延伸。当到达目标位置后,将取栓装置1从输送鞘管中推出后,取栓装置1从轴向拉伸的状态向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变化,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内凹,部分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第一外层支架120外扩,第二内层支架2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内凹,部分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向内弯折,第二外层支架220外扩,以便于捕获血栓。
上述取栓装置1中,通过分别在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上合理地设置第一外层支架120和第二外层支架210,使得能够以较小的输送轮廓、保持一定的柔顺性进行输送,且由于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能够变形而在径向上遮挡或填补部分镂空部位,相对于受到的拉伸作用或受到的径向束缚作用消失,单纯地从径向收缩状态变化至径向扩张的其他取栓支架结构,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的状态变化包括径向扩张和远端向近端内凹而带来的进一步径向扩张和降低镂空率,因而能够较好地拦截血栓。并且,径向扩张、进一步径向扩张和降低镂空率都是在达到目标部位并释放后发生,不会增加输送轮廓或增加硬度而增加输送难度。因而,该取栓装置1能够兼顾柔顺性能和捕获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外层支架220可以省略,通过近端支架10的第一内层支架110和第一外层支架120相配合,亦能较好地拦截血栓。
可以理解的是,当省略第二外层支架220时,当通过输送鞘管将取栓装置1输送至血管中后,将取栓装置1从输送鞘管中推出时,取栓装置1从拉伸状态变化至径向扩张状态,远端支架20从拉伸状态自然膨胀至径向扩张状态,近端支架10从拉伸状态自然膨胀,且近端支架10的远端向近端内凹,六边形中位于远端的两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向内弯折。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近端支架10的第一框架结构不必须是包括多个相连的六边形的结构,远端支架20的第二框架结构也不必须是包括多个相连的六边形的结构,即第一多边形和第二多边形并不必须是六边形,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多边形和第二多边形可以为菱形,多个菱形在周向相连形成第一框架结构,多个菱形周向相连形成第二框架结构。菱形的其中一个对角线沿轴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结构由六边形周向相连组成,并且相邻的六边形共用一个第一近端支撑杆111,能够兼顾结构稳定性和柔顺性。第二框架结构由六边形周向相连组成,并且相邻的六边形共用一个第一远端支撑杆211,能够兼顾结构稳定性和柔顺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捕获件121沿轴向延伸,并且第一捕获件121的远端延伸至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之外。即,第一捕获件121的远端端面比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端面更远离近端收束环30。当血栓从第一内层支架110上逃逸时,第一捕获件121的伸出第一内层支架110的远端之外的部分可以发挥拦截作用,有利于提高捕获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捕获件221沿轴向延伸,并且第二捕获件221的远端延伸至第二内层支架220的远端之外。即,第二捕获件221的远端端面比第二内层支架210的远端端面更远离近端收束环30。当血栓从第二内层支架220上逃逸时,第二捕获件221的伸出第二内层支架210的远端之外的部分可以发挥拦截作用,有利于提高捕获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捕获件121的远端为自由端,且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捕获件121的自由端向近端外翻,外翻后第一捕获件121的自由端在轴向上更靠近近端收束环30,且第一捕获件121的外翻部分部分挡住六边形的镂空部位,从而提高了近端支架10的捕获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捕获件221的远端为自由端,且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捕获件221的自由端向近端外翻,外翻后第二捕获件221的自由端在轴向上更靠近近端收束环30,且第二捕获件221的外翻部分部分挡住六边形的镂空部位,从而提高了远端支架20的捕获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取栓装置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通过切割弹性金属管后定型的方式一体式地形成近端支架10、远端支架20、近端收束环30、中部收束环40和远端收束环50。通过定型的方式,例如通过热定型的方式使得当拉伸作用或径向束缚作用消失后,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径向展开,且近端支架10的远端向近端内凹,远端支架20的远端向近端内凹。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编织形成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然后再将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与近端收束环30、中部收束环40和远端收束环50相连,然后定型形成取栓装置1。
近端支架10包括第一框架结构,第一框架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和第三近端支撑杆113汇聚到近端收束环30和中部收束环40,使得近端支架10为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以使近端支架10的近端能够较好地拦截血栓,并且有利于减小取栓装置1的入鞘阻力。同时,中间部位(第一框架结构)的径向尺寸较大,有利于避免血栓逃逸,且有利于将附着于血管壁上的血栓刮下,从而有利于提高单次取栓量,从而提高取栓效率。
远端支架20包括第二框架结构,第二框架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远端支撑杆212和第三远端支撑杆213汇聚到中部收束环40和远端收束环50,使得远端支架20为中间大两端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远端支架20与近端支架配合,使得取栓装置1的中部的径向轮廓较小,以方便在弯曲的血管中输送取栓装置1。同样地,中间部位(第二框架结构)的径向尺寸较大,有利于避免血栓逃逸,且有利于将附着于血管壁上的血栓刮下,从而有利于提高单次取栓量,从而提高取栓效率。
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取栓装置1还包括推送杆60,推送杆60与近端收束环30固定连接。推送杆60用于推送取栓装置1。
在一实施例中,推送杆60为中空结构。取栓装置1还包括牵拉杆70,牵拉杆70可活动地穿设推送杆60(即牵拉杆70可沿推送杆60轴向移动),且牵拉杆70的远端与远端收束环50相连。设置牵拉杆70,以在拦截血栓后,向远端方向推动牵拉杆70,牵拉杆70带动远端收束环50向远端移动,从而实现轴向拉伸取栓装置1,以方便将取栓装置1和所拦截的血栓收入输送鞘管中,实现取栓。
进一步地,设置牵拉杆70,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调节取栓装置1的径向压缩程度,以适应不同的个体或适应不同的大小的血管。例如,当血管的内径较大时,当将取栓装置1输送至血管的目标位置后,后撤输送鞘管,使取栓装置1径向展开至如图1、图8或图9的状态,以使径向展开后的取栓装置1的外缘能够较好地贴合血管内壁,提高拦截性能。当血管的内径较小时,当取栓装置1径向展开后,可以通过操作牵拉杆70减小取栓装置1的径向尺寸,使取栓装置1以图2、图4或图7的形态捕获血栓,避免在回撤取栓装置1的过程中,取栓装置1刮伤血管内壁。在图2、图4和图7所示状态的取栓装置1中,第一外层支架120和第一内层支架110配合,第二外层支架220和第二内层支架210配合,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配合,亦能较好地拦截血栓。
在一实施例中,牵拉杆70与远端收束件50可拆卸连接,使得能够在将取栓装置1输送至血管中后,再将牵拉杆70插入推送杆60中,且牵拉杆70进一步延伸而进入取栓装置1中,延伸至远端收束环50中,并与远端收束环50相连。牵拉杆70与远端收束环50可拆卸连接,能够避免增加输送取栓装置1的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牵拉杆70与远端收束环50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一实施例的取栓系统,包括取栓装置1及输送鞘管3(如图12所示)。输送鞘管3用于输送取栓装置1。在一实施例中,输送鞘管3包括主体段31及与主体段31的远端相连的扩口段32。主体段31为等径管体,扩口段32为圆台状管体,扩口段32的底面半径较小的一端与主体段31的一端相连。可以理解,主体段31和扩口段3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相连形成输送鞘管3。
设置扩口段32,有利于减小入鞘阻力,以在取栓后,顺利地将取栓装置1和血栓回收至输送鞘管3中。并且,当取栓装置1还包括牵拉杆70时,将取栓支架的至少部分拉入扩口段32中后,再向远端推动牵拉杆70,以轴向拉伸取栓支架,使取栓支架径向收缩,径向收缩的过程中,取栓支架的部分区域位于扩口段32中,如果发生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被扩口段32拦截,并随着输送鞘管3的后撤而被带出体外。
在一实施例中,扩张段32能够在径向上包围取栓装置1,以较好地拦截从取栓支架上脱落的血栓。可以理解的,可以合理设置扩口段32的尺寸,使得扩口段32能在径向上包围取栓装置1。
设置扩口段32,不仅仅能够减小入鞘阻力,避免在使取栓装置1入鞘的过程中取栓装置1挤压在鞘管3的远端,以顺利将取栓装置1和所拦截的血栓收入输送鞘管3中,因而能够避免血栓因入鞘阻力大被挤压而发生二次破碎而逃逸,还能够与牵拉杆70配合,牵拉杆70对取栓支架的轴向拉伸作用,能进一步减小入鞘阻力,进一步避免血栓被挤压而脱落逃逸。即便发生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亦能够被扩口段32拦截。因而,扩口段32和牵拉杆70配合,协同作用,提高了取栓效率和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扩口段32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编织丝可以为金属编织丝,也可以为高分子编织丝。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扩口段32能够较好地拦截脱落的血栓。
请参阅图13,另一实施例的取栓装置1’,包括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近端支架10’和远端支架20’轴向相连。
与图8所示实施例的取栓装置1不同的是,近端支架10’为单层结构,与图8所示的取栓装置1的近端支架10的第一内层支架110未内凹前的结构相同。近端支架10’包括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和第三近端支撑杆113’,三者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分别与第一近端支撑杆111、第二近端支撑杆112和第三近端支撑杆113相同,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远端支架20’包括内层支架210’和外层支架220’。内层支架210’与第二内层支架210的结构相同,内层支架210’包括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第二远端支撑杆212’和第三远端支撑杆213’,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第二远端支撑杆212’和第三远端支撑杆213’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分别与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第二远端支撑杆212和第三远端支撑杆213相同,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外层支架220’包括多个捕获件221’,捕获件221’与第二捕获件221的结构相同,连接方式相同。在自然状态下,远端支架20’的远端向近端内凹,第三远端支撑杆213’向内弯折和部分第一远端支撑杆211’向内弯折,使第一远端支撑杆211’、第三远端支撑杆213’和捕获件221’在径向上部分相对,从而阻挡捕获件221’的镂空部位。
取栓装置1’亦能兼顾柔顺性和捕获性能,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及与所述近端支架轴向相连的远端支架,所述近端支架包括第一内层支架及围绕所述第一内层支架设置的第一外层支架,所述第一内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围成第一多边形,所述第一外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捕获件,所述多个第一捕获件沿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拉伸状态下,所述第一内层支架和所述第一捕获件均沿轴向延伸;当所述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凹陷,位于所述第一多边形远端的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从而使所述第一捕获件和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以填补所述第一多边形围成的部分镂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近端支撑杆围成周向闭合的第一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周向相连的所述第一多边形,所述第一捕获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多边形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第一内层支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一捕获件在所述第一多边形中轴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使得所述第一捕获件与所述第一近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捕获件沿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捕获件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远端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捕获件包括两个第一捕获杆,每个所述第一捕获杆的近端均与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相连,且所述两个第一捕获杆的远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两个第一捕获杆的远端向近端外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支架包括第二内层支架及围绕所述第二内层支架设置的第二外层支架,所述第二内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所述第二外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二捕获件,所述多个第二捕获件沿所述第二内层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拉伸状态下,所述第二内层支架和所述第二捕获件均沿轴向延伸;当所述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从而使所述第二捕获件和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围成周向闭合的第二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周向相连的第二多边形,所述第二捕获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多边形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第二内层支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二捕获件在所述第二多边形中轴向延伸;当所述第二内层支架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使得所述第二捕获件与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近端收束环、中部收束环和远端收束环,所述第一内层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近端收束环和所述中部收束环相连,所述第二内层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部收束环和所述远端收束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二近端支撑杆和多个第三近端支撑杆,所述第二内层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二远端支撑杆和多个第三远端支撑杆,所述第二近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的近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近端收束环相连,所述第三近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的远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中部收束环相连;所述第二远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中部收束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三远端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远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远端收束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近端支撑杆和所述第二远端支撑杆在所述中部收束环的径向上错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装置还包括推送杆和牵拉杆,所述推送杆与所述近端收束环相连,所述牵拉杆可活动地穿设所述推送杆,且所述牵拉杆与所述远端收束环相连。
12.一种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鞘管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所述取栓装置可活动地穿设所述输送鞘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取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鞘管包括主体段及与所述主体段的远端相连的扩口段,所述扩口段为圆台状的管体,且所述扩口段的底面半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段的远端相连。
14.一种取栓装置,包括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包括近端支架及与所述近端支架轴向相连的远端支架,所述远端支架包括内层支架及围绕所述内层支架设置的外层支架,所述内层支架包括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远端支撑杆围成第二多边形,所述外层支架包括多个捕获件,所述多个捕获件沿所述内层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拉伸状态下,所述内层支架和所述捕获件均沿轴向延伸;当所述取栓装置由拉伸状态变化至自然状态或径向扩张状态时,所述内层支架的远端向近端方向凹陷,位于所述第二多边形远端的部分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向内弯折,从而使所述捕获件和所述第一远端支撑杆在径向上部分相对,以填补所述第二多边形围成的部分镂空区域。
CN202210848527.4A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Active CN114916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527.4A CN114916993B (zh)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8527.4A CN114916993B (zh)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993A CN114916993A (zh) 2022-08-19
CN114916993B true CN114916993B (zh) 2022-12-16

Family

ID=8281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8527.4A Active CN114916993B (zh) 2022-07-19 2022-07-19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699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4469B2 (en) * 2010-04-22 2015-03-10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ies, Inc. Snare
JP6170700B2 (ja) * 2013-03-28 2017-07-26 寛治 井上 医療具
EP4272660A3 (en) * 2015-07-24 2024-01-03 Ichor Vascular Inc. Embolectomy system
IL252608B (en) * 2017-06-01 2021-06-30 Amnis Therapeutics Ltd Device for extracting blood clots
CN109965942B (zh) * 2019-03-15 2022-05-27 伊索曼(中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用于血管的栓塞取出装置
US10555745B1 (en) * 2019-04-09 2020-02-11 Timothy William Ingraham Clark Obstruction retrieval devices
WO2020243571A1 (en) * 2019-05-31 2020-12-03 Microvention, Inc. Clot retrieval
US11779364B2 (en) * 2019-11-27 2023-10-10 Neuravi Limited Actuated expandable mouth thrombectomy catheter
CN113040986B (zh) * 2019-12-27 2024-04-05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支架、取栓装置以及取栓系统
CN113633343B (zh) * 2020-04-27 2023-05-0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取栓装置
CN212788619U (zh) * 2020-05-21 2021-03-26 上海腾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颅内动脉血管取栓装置及系统
WO2021244330A1 (zh) * 2020-05-30 2021-12-09 杭州德诺脑神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取栓支架及取栓系统
WO2021244332A1 (zh) * 2020-05-30 2021-12-09 杭州德诺脑神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取栓支架及取栓系统
CN213552145U (zh) * 2020-10-28 2021-06-29 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取栓装置
CN213963546U (zh) * 2020-11-02 2021-08-17 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取栓支架
WO2022100734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杭州德诺脑神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3180781A (zh) * 2021-06-01 2021-07-30 上海融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网盘支架及其输送装置
CN113967053A (zh) * 2021-10-21 2022-01-25 深圳佰特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牵引装置及用于在组织中形成孔的装置
CN114711898B (zh) * 2022-06-08 2022-10-21 深圳佰特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取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993A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38294B1 (en) Self furling umbrella frame for carotid filter
US8568465B2 (en) Device for rechanneling a cavity, organ path or vessel
EP2897536B1 (en) Device for treating vascular occlusion
US6458139B1 (en) Filter/emboli extractor for use in variable sized blood vessels
US8945161B2 (en) Device for opening occluded blood vessels
CN111246811A (zh) 治疗血管闭塞的装置及方法
US20110060359A1 (en) Device for the removal of thrombi from blood vessels
US20090198269A1 (en) Device for the Removal of Thrombi From Blood Vessels
EP3331458A1 (en) Axially lengthening thrombus capture system
CN113599017A (zh) 一种取栓装置
JP2008532621A (ja) 血管内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
CN215606575U (zh) 一种取栓装置
US11141178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bstruction retrieval and treatment
KR102648209B1 (ko) 혈전절제 장치
CN113208690A (zh) 一种有近端保护和远端保护功能的取栓支架系统
CN113951976A (zh) 血管开通装置
CN113907837A (zh) 血管开通装置
CN115500897A (zh) 一种分段式取栓装置
CN216439267U (zh) 血管开通装置
CN216439269U (zh) 血管开通装置
CN213821613U (zh) 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CN114916993B (zh) 取栓装置和取栓系统
CN211749877U (zh) 一种有近端保护和远端保护功能的取栓支架装置
CN212089671U (zh) 一种下肢静脉血栓取出装置
CN115068163B (zh) 取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