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7716U -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7716U
CN214907716U CN202023257866.0U CN202023257866U CN214907716U CN 214907716 U CN214907716 U CN 214907716U CN 202023257866 U CN202023257866 U CN 202023257866U CN 214907716 U CN214907716 U CN 214907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umbrella
thrombus
main bod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78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田梦云
陈万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h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h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h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hu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78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7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7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7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导丝,以及套设在导丝上的网状支架主体和保护伞,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由若干根第一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其近端为半纺锤状收口,远端为开口,若干根第一金属丝中,有第一金属丝远端相接形成翅膀;第一金属丝的设置使得网状支架主体可在自扩张的过程中有效切割血栓,使得取栓过程更加顺利。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急性脑卒中是当今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急性脑卒中的85%。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较大血管(直径>2mm)栓塞导致,而较大血管栓塞的致死率在53%~92%。可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
目前,已经经过医学证实的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其中,药物溶栓主要针对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其所用的药物主要有rt-PA(丝氨酸蛋白酶),其方法主要为利用导管将药物置于病变位置后释放,在局部形成一个很高的药物浓度,rt-PA通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精氨酸-缬氨酸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溶解血块从而达到溶栓的目的。然而,该方法的实际溶栓率很低。据报道,发达国家的药物溶栓治疗率仅4.1~6.3%,我国的溶栓治疗率则更低。因此,药物溶栓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机械取栓则主要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把取栓的器械通过血管内到达血管闭塞的位置,然后穿过闭塞血管,通过取栓的器械或出栓的导管把血栓取出,使血管血流得以恢复从而达到取栓的目的。与药物溶栓相比,机械取栓明显提高了血管再通率。
根据放置位置,可将机械取栓支架分为近端取栓支架(置于血栓近端)和远端取栓支架(置于血栓远端)。其中,近端取栓支架主要包括取栓抽吸导管,远端取栓支架主要包括捕捉取栓支架和旋切取栓支架。而捕捉取栓支架主要包括导丝以及套设在导丝上的自扩张支架,取栓过程中,自扩张支架会在自扩张时镶嵌到血栓中,从而切割血栓,血栓碎片通过自扩张支架的网眼进入自扩张支架的内腔空隙中。
但是,现有的捕捉取栓支架为了防止血栓逃逸,往往会讲自扩张支架设置的很密,这大大阻碍了血栓的有效切割,并且,过密的自扩张支架切割而得的血栓碎片往往很小,反而容易从自扩张支架的网眼中逃走。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可有效防止血栓逃逸的捕捉取栓支架以克服现有捕捉取栓支架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血栓逃逸的捕捉取栓支架。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导丝,以及套设在导丝上的网状支架主体;所述导丝的部分丝段替换为血流通道;所述血流通道位于网状支架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血流通道为管状,其管身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近端为取栓支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为取栓支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血流通道的管身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对切割而成的第一通孔;同对的两个第一通孔关于导丝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相邻两对第一通孔之间交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对第一通孔之间180°交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由若干根第一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其近端为半纺锤状收口,远端为开口,若干根第一金属丝中,有第一金属丝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翅膀可为圆弧状,也可为尖刺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支架主体包括第一组金属丝、第二组金属丝、第三组金属丝和第四组金属丝,每组金属丝包括至少两根第一金属丝,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螺旋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相交两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与之相对的第三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也在相交两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与之相邻的第二组和第四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分别在相交四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第一次相交和第二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二次相交和第三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三次相交和第四次相交之间的部分以及第四次相交以后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将第四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第一次相交和第二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二次相交和第三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三次相交和第四次相交之间的部分以及第四次相交以后的部分以及第三次相交以后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和第八段;所述第三段上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二金属丝,这两根第二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七段上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三金属丝,这两根第三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第三段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第七段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也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并且,相交一次后,第三段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分别与第七段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远端相接形成第二翅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翅膀可为圆弧状,也可为尖刺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段上也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二金属丝,这两根第二金属丝也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八段上也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三金属丝,这两根第三金属丝也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第四段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第八段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也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并且,相交一次后,第四段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分别与第八段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远端相接形成第三翅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翅膀可为圆弧状,也可为尖刺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组的第一金属丝与第一组的第一金属丝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四组的第一金属丝与第二组的第一金属丝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丝和第三金属丝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翅膀、第二翅膀和/或第三翅膀上设有加密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网由橡胶绳编织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套设在导丝上的保护伞;所述保护伞呈圆锥状,其开口与网状支架主体的开口相对;所述血流通道位于网状支架主体和/或保护伞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伞包括伞骨和伞面;所述伞骨的近端与网状支架主体的远端相接,使得保护伞可在网状支架主体远端扩张的同时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骨由若干根第四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骨由四根第四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四根第四金属丝中,相邻两根第四金属丝为一组,共有两组,分别为第五组和第六组,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第四金属丝螺旋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五组和第六组的两根第四金属丝分别在相交两次后近端相接形成连接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五组的第四金属丝与第六组的第四金属丝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五组的两根第四金属丝相接形成的连接点与第二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相接形成的第一翅膀相接,并且,第六组的两根第四金属丝相接形成的连接点与第四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相接形成的第一翅膀相接,使得保护伞可在网状支架主体远端扩张的同时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为蜂窝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环绕导丝的中心线沿周向均匀排列在伞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伞还包括套设在导丝上的伞撑;所述伞撑为近端大远端小的喇叭状,所述伞撑两端开口,并且,所述伞撑的近端开口与网状支架主体的远端开口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撑的近端固定在伞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撑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为纺锤状,其两端分别指向伞撑的两端,并且,其远端延伸至伞撑的远端开口处,使得伞撑的远端开口可在血流或血栓的影响下张开或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十二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的近端与套设在导丝上的近端显影环连接,并且,通过近端显影环焊接在导丝上;所述伞撑的远端与套设在导丝上的远端显影环连接,并且,伞撑和远端显影环均不焊接在导丝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丝的远端套设有弹簧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由纺锤状的镍钛管激光切割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的长度为3cm、径向宽度为5~7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骨由纺锤状的镍钛管激光切割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支架主体和伞骨由一个纺锤状的镍钛管整体激光切割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锤状的镍钛管的横截面的两端呈120°~13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面的材料为高分子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撑的材料为高分子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分子薄膜为添加有显影剂的聚氨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面和伞撑是一体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面通过胶水与伞骨粘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血流通道由镍钛管激光切割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圈的材料为PtNi合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伞面的内表面和所述伞撑的内外表面上均涂有肝素涂层。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设置有血流通道,并且,血流通道上分布有若干切割而成的第一通孔;血流通道上分布的第一通孔有抓捕血栓的作用,能够抓捕进入网状支架主体的血栓,增加了血栓与取栓支架的接触面积,使得血栓不会从网状支架主体中逃逸,有效保证了取栓成功率,并且,在第一通孔完全与血栓相结合前,血流通道能够一定程度上暂时起到供血流通过的作用,保证了取栓的顺利进行。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导丝,以及套设在导丝上的网状支架主体和保护伞,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由若干根第一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其近端为半纺锤状收口,远端为开口,若干根第一金属丝中,有第一金属丝远端相接形成翅膀;第一金属丝的设置使得网状支架主体可在自扩张的过程中有效切割血栓,使得取栓过程更加顺利。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由八根第一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八根第一金属丝中,相邻两根第一金属丝为一组,共有四组,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螺旋方向相反,第一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相交两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翅膀,与之相对的第三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也在相交两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翅膀,与之相邻的第二组和第四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分别在相交四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翅膀;现有的取栓支架为了防止血栓逃逸,往往会讲自扩张支架设置的很密,这大大阻碍了血栓的有效切割,并且,过密的自扩张支架切割而得的血栓碎片往往很小,反而容易从自扩张支架的网眼中逃走,而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第一金属丝的设置使得网状支架主体的密度适中,既能保证网状支架主体可在自扩张的过程中有效切割血栓,又能避免了现有网状支架主体过密所导致的血栓切割过碎;在通过迂曲的血管时,由于血管的狭隘,网状支架主体会受到很大的径向力,进而被压缩,这大大影响了网状支架主体的取栓,而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翅膀能够在通过迂曲的血管一直保持扩张的状态,有效保证了网状支架主体能够最大限度的取栓,尤其适用于血管更细更迂曲的颅内取栓。
更进一步地,所述网状支架主体的第二组和第四组第一金属丝上又额外设置有四只翅膀;现有的取栓支架为了防止血栓逃逸,往往会讲自扩张支架设置的很密,这大大阻碍了血栓的有效切割,并且,过密的自扩张支架切割而得的血栓碎片往往很小,反而容易从自扩张支架的网眼中逃走,而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额外设置的翅膀使得网状支架主体的密度适中,既能保证网状支架主体可在自扩张的过程中有效切割血栓,又能避免了现有网状支架主体过密所导致的血栓切割过碎;在通过迂曲的血管时,由于血管的狭隘,网状支架主体会受到很大的径向力,进而被压缩,这大大影响了网状支架主体的取栓,而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额外设置的翅膀能够在通过迂曲的血管一直保持扩张的状态,有效保证了网状支架主体能够最大限度的取栓,尤其适用于血管更细更迂曲的颅内取栓。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的翅膀上设有加密网;加密网的设置可有效防止血栓从网状支架主体逃逸。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网由橡胶绳编织而成;橡胶质地的加密网不会影响网状支架主体的扩张和收缩,也不会影响血栓的切割。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设置有保护伞;保护伞的设置可有效防止血栓从网状支架主体逃逸。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伞的展开和闭合均由与网状支架主体相接的伞骨控制,使得保护伞可在网状支架主体远端扩张、收缩的同时展开、闭合;保护伞展开和闭合的设置使得取栓前,保护伞可以闭合的形态顺利通过微导管进入血管,并且,保证了取栓过程中,保护伞可在血栓被切割的同时,立即展开,从而起到防止血栓逃逸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的保护伞设有伞撑;喇叭状的伞撑很好的为保护伞的伞面提供了支撑作用,防止保护伞的伞面在血流或血栓作用下变形,甚至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伞的伞撑为自锁结构;在取栓过程中,血栓进入保护伞之前,伞撑会在血流的作用下打开,使得血栓能够顺利进入保护伞,血栓进入保护伞后,如果血流回流或者血栓往回走那,伞撑会自动闭锁,使得血栓不会从保护伞中逃逸,有效保证了取栓成功率。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的保护伞使用高分子薄膜作为伞面和伞撑;高分子薄膜的伞面和伞撑显著降低了取栓支架远端金属所占比率,使得取栓支架远远端更加柔软,不损伤血管。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在保护伞的伞面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设置使得整个取栓过程中,血管中的血流都保持畅通,保证了取栓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为蜂窝状,蜂窝状的第二通孔稳定性极强,有效避免了保护伞的伞面在血流作用下变形,甚至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正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网状支架主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保护伞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伞撑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取栓支架的导丝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1-10中,导丝1、网状支架主体2、保护伞3、第一金属丝4、第一翅膀5、第一组6、第二组7、第三组8、第四组9、第一段10、第二段11、第三段12、第四段13、第二金属丝14、第五段15、第六段16、第七段17、第八段18、第三金属丝19、加密网20、伞骨21、伞面22、第四金属丝23、第五组24、第六组25、连接点26、第二通孔27、伞撑28、第三通孔29、血流通道30、第一通孔31、弹簧圈32、第二翅膀33、第三翅膀34、近端显影环35和远端显影环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一种导丝
如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导丝1,以及套设在导丝1上的网状支架主体2;所述导丝1的部分丝段替换为血流通道30;所述血流通道30位于网状支架主体2的内部,并且,所述血流通道30为管状,其管身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近端为取栓支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为取栓支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血流通道30的管身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对切割而成的第一通孔31;同对的两个第一通孔31关于导丝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相邻两对第一通孔31之间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相邻两对第一通孔31之间180°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支架主体2由若干根第一金属丝4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其近端为半纺锤状收口,远端为开口,若干根第一金属丝4中,有第一金属丝4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翅膀5可为圆弧状,也可为尖刺状。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支架主体2包括第一组金属丝6、第二组金属丝7、第三组金属丝8和第四组金属丝9,每组金属丝包括至少两根第一金属丝4,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支架主体2包括第一组金属丝6、第二组金属丝7、第三组金属丝8和第四组金属丝9,每组金属丝包括两根第一金属丝4,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第一组6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相交两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5,与之相对的第三组8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也在相交两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5,与之相邻的第二组7和第四组9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分别在相交四次后远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5。
作为优选,将第二组7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第一次相交和第二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二次相交和第三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三次相交和第四次相交之间的部分以及第四次相交以后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一段10、第二段11、第三段12和第四段13;将第四组9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第一次相交和第二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二次相交和第三次相交之间的部分、第三次相交和第四次相交之间的部分以及第四次相交以后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五段15、第六段16、第七段17和第八段18;所述第三段12上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二金属丝14,这两根第二金属丝14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七段17上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三金属丝19,这两根第三金属丝19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第三段12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14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第七段17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19也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并且,相交一次后,第三段12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14分别与第七段17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19远端相接形成第二翅膀33。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翅膀33可为圆弧状,也可为尖刺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段13上也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二金属丝14,这两根第二金属丝14也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八段18上也另外伸出有两根第三金属丝19,这两根第三金属丝19也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且螺旋方向相反;第四段13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14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第八段18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19也在螺旋过程中相交一次,并且,相交一次后,第四段13上的两根第二金属丝14分别与第八段18上的两根第三金属丝19远端相接形成第三翅膀34。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翅膀34可为圆弧状,也可为尖刺状。
作为优选,第三组8的第一金属丝4与第一组6的第一金属丝4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第四组9的第一金属丝4与第二组7的第一金属丝4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第二金属丝14和第三金属丝19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翅膀5、第二翅膀33和/或第三翅膀34上设有加密网20。
作为优选,所述加密网20由橡胶绳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套设在导丝1上的保护伞3;所述保护伞3呈圆锥状,其开口与网状支架主体2的开口相对;所述血流通道30位于网状支架主体2和/或保护伞3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伞3包括伞骨21和伞面22;所述伞骨21的近端与网状支架主体2的远端相接,使得保护伞3可在网状支架主体2远端扩张的同时展开。
作为优选,所述伞骨21由若干根第四金属丝23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伞骨21由四根第四金属丝23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四根第四金属丝23中,相邻两根第四金属丝23为一组,共有两组,分别为第五组24和第六组25,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第四金属丝23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第五组24和第六组25的两根第四金属丝23分别在相交两次后近端相接形成连接点26。
作为优选,第五组24的第四金属丝23与第六组25的第四金属丝23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第五组24的两根第四金属丝23相接形成的连接点26与第二组7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相接形成的第一翅膀5相接,并且,第六组25的两根第四金属丝23相接形成的连接点26与第四组9的两根第一金属丝4相接形成的第一翅膀5相接,使得保护伞3可在网状支架主体2远端扩张的同时展开。
作为优选,所述伞面2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7。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孔27为蜂窝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孔27环绕导丝1的中心线沿周向均匀排列在伞面22上。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伞3还包括套设在导丝1上的伞撑28;所述伞撑28为近端大远端小的喇叭状,所述伞撑28两端开口,并且,所述伞撑28的近端开口与网状支架主体2的远端开口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伞撑28的近端固定在伞面22上。
作为优选,所述伞撑28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29;所述第三通孔29为纺锤状,其两端分别指向伞撑28的两端,并且,其远端延伸至伞撑28的远端开口处,使得伞撑28的远端开口可在血流或血栓的影响下张开或闭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通孔29的数量为十二个。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支架主体2的近端与套设在导丝1上的近端显影环35连接,并且,通过近端显影环35焊接在导丝1上;所述伞撑28的远端与套设在导丝1上的远端显影环36连接,并且,伞撑28和远端显影环36均不焊接在导丝1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丝1的远端套设有弹簧圈32。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支架主体2由纺锤状的镍钛管激光切割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支架主体2的长度为3cm、径向宽度为5~7mm。
作为优选,所述伞骨21由纺锤状的镍钛管激光切割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网状支架主体2和伞骨21由一个纺锤状的镍钛管整体激光切割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纺锤状的镍钛管的横截面的两端呈120°~135°。
作为优选,所述伞面22的材料为高分子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伞撑28的材料为高分子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高分子薄膜为添加有显影剂的聚氨酯。
作为优选,所述伞面22和伞撑28是一体的。
作为优选,所述伞面22通过胶水与伞骨21粘连。
作为优选,所述血流通道30由镍钛管激光切割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圈32的材料为PtNi合金。
作为优选,所述伞面22的内表面和所述伞撑28的内外表面上均涂有肝素涂层。
所述取栓支架可以回收进0.021in的微导管内。
实施例2:一种取栓方法
使用实施例1的取栓支架,具体步骤如下:
取栓时,操作者利用微导管将取栓支架的网状支架主体2的输送到血栓所在的位置;收回微导管,在此过程中,网状支架主体2实现自扩张,扩张后的网状支架主体2会镶嵌到血栓中,从而切割血栓,血栓碎片通过网状支架主体2的网眼进入网状支架主体2的内腔空隙中,由于取栓支架3的密度适中,血栓碎片不会过碎,并且,血流通道上第一通孔的设置,以及,保护伞和加密网的设置使得血栓碎片无法随血流飘向远端血管,从而起到了防止血栓逃逸的作用,同时,保护伞的伞撑为自锁结构,血栓进入保护伞后,如果血流回流或者血栓往回走那,伞撑会自动闭锁,从而起到了防止血栓逃逸的作用,另外,血流通道和第三通孔的设置使得整个取栓过程血流不会受到阻塞,从而保证了整个取栓过程的顺利进行。操作者将取栓支架移出体外,取栓完成。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导丝,以及套设在导丝上的网状支架主体;所述导丝的部分丝段替换为血流通道;所述血流通道位于网状支架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血流通道为管状,其管身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流通道的管身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对切割而成的第一通孔;同对的两个第一通孔关于导丝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相邻两对第一通孔之间交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对第一通孔之间180°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套设在导丝上的保护伞;所述保护伞呈圆锥状,其开口与网状支架主体的开口相对;所述血流通道位于网状支架主体和/或保护伞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伞包括伞骨和伞面;所述伞骨的近端与网状支架主体的远端相接,使得保护伞可在网状支架主体远端扩张的同时展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由若干根第四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由四根第四金属丝沿导丝周向螺旋延伸,四根第四金属丝中,相邻两根第四金属丝为一组,共有两组,分别为第五组和第六组,位于同一组的两根第四金属丝螺旋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伞还包括套设在导丝上的伞撑;所述伞撑为近端大远端小的喇叭状,所述伞撑两端开口,并且,所述伞撑的近端开口与网状支架主体的远端开口相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撑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为纺锤状,其两端分别指向伞撑的两端,并且,其远端延伸至伞撑的远端开口处,使得伞撑的远端开口可在血流或血栓的影响下张开或闭合。
CN202023257866.0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Active CN214907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866.0U CN214907716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866.0U CN214907716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7716U true CN214907716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1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7866.0U Active CN214907716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77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9876A (zh) * 2023-05-06 2023-07-18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保护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6439876B (zh) * 2023-05-06 2024-06-04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保护器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9876A (zh) * 2023-05-06 2023-07-18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保护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6439876B (zh) * 2023-05-06 2024-06-04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保护器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5271B2 (en) Embolus removal device with blood flow restric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AU2018226388B2 (en)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thrombus treatment
EP2713909B1 (en) Retrieval systems
CN111867495A (zh) 缺血性中风治疗用血流保护装置
US9962252B2 (en) Aortic great vessel protection
CN213489548U (zh) 栓塞保护装置
CN215899812U (zh) 一种保护伞及含有此保护伞的取栓支架
CN112690872B (zh) 一种取栓支架
CN112022426A (zh) 栓塞保护装置
CN214907716U (zh) 一种带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
CN215914785U (zh) 一种取栓支架
US20190209190A1 (en) Thrombus retriever
CN210354988U (zh) 一种栓子转向器及其输送装置
CN219289793U (zh) 栓塞保护装置
CN111904654A (zh) 一种栓子转向器及其输送装置
CN115211932A (zh) 一种带抓捕功能的扩张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