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9317U - 挖土机 - Google Patents

挖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9317U
CN217679317U CN202221255379.7U CN202221255379U CN217679317U CN 217679317 U CN217679317 U CN 217679317U CN 202221255379 U CN202221255379 U CN 202221255379U CN 217679317 U CN217679317 U CN 217679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frame
rear frame
engine
counter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53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岛敏史
星野崇
重冈君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9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9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挖土机,抑制因振动而对覆盖发动机的罩产生的负荷。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具有:下部行驶体;上部回转体,可回转地搭载于下部行驶体;配重,设置于上部回转体的后部;发动机,设置于上部回转体;罩,覆盖发动机;及后框架,支承罩,后框架配置于配重的前方。

Description

挖土机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6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09447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土机。
背景技术
挖土机在上部回转体上,除了供操作者搭乘的驾驶舱之外,还搭载有引擎及配重等。而且,在挖土机中,为了将包括引擎的动力室与外部环境隔开,通常使用利用外装罩覆盖动力室的结构。
然而,对于动力室内的引擎等有时需要维护。此时,由于卸下外装罩的效率低,因此为了在包括引擎的动力室中进行维护,提出了设置具有开闭结构的罩的技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93175号
在引用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中,覆盖引擎(发动机的一例)的罩以设置于配重的长边部侧的合页为转动中心而向前后方向开闭。如此,罩的一端安装于配重,另一端安装于比配重靠前的规定的框架。然而,在挖土机中,配重与规定的框架属于相互不同的振动系统。因此,若以一端安装于配重且另一端安装于规定的框架的方式设置罩,则来自配重的振动有可能对罩、罩的合页、或规定的框架等施加过度的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减轻施加于构成挖土机的部件的负荷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具有:下部行驶体;上部回转体,可回转地搭载于下部行驶体;配重,设置于上部回转体的后部;发动机,设置于上部回转体;罩,覆盖发动机;及后框架,支承罩,后框架配置于配重的前方。
也可以形成为,所述挖土机具有:第1框架,设置于所述后框架的前方;及前后框架,连接所述后框架与第1框架之间。
也可以形成为,在所述后框架的下方,形成有与设置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回转框架抵接的支承部。
也可以形成为,所述挖土机具有:卡合部,卡合所述后框架与设置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回转框架,在所述上部回转体上形成有开口部,以能够从所述回转框架的下方接近所述卡合部。
也可以形成为,所述罩由顶面部、侧面部及所述顶面部与所述侧面部之间的弯曲部形成,所述罩还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由沿所述弯曲部弯曲的帽形钢形成。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抑制因振动而对覆盖发动机的罩产生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挖土机的上部回转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从左后方上侧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部回转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左后方上侧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部回转体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侧观察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部回转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框架的下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附近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的内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的弯曲部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100-挖土机,1-下部行驶体,2-上部回转体,3-驾驶舱,4-动臂,5-斗杆,6-铲斗,8-柴油引擎,2a-壳体,2b-上表面罩,232-罩,2c-配重,30-回转框架,30a-中央右纵向部件,30b-中央左纵向部件,30c-底面板体,30d-板部件,41-后框架,41a、41b-支承部件,41c、41d-支承部件,42-中心框架,43a、43b-前后框架,44、45-螺栓,95、9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非限定性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有时对相同或相应的结构标注相同或相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并且,关于附图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其目的不是为了表示部件或零件之间的尺寸的相对比值。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以下的非限定性实施方式来任意地决定具体的尺寸。
并且,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而仅为例示,并且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所有的特征及其组合不一定是实用新型的本质。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挖土机100具备:下部行驶体1、上部回转体2、驾驶舱3、动臂4、斗杆5及铲斗6。
上部回转体2经由回转机构(未图示)而可回转地搭载于下部行驶体1。驾驶舱3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的左侧前部。驾驶舱3在内部设置有驾驶座。动臂4可转动地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的前部中央。斗杆5可转动地设置于动臂4的前端部。铲斗6为端接附件的一例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斗杆5的前端部。而且,铲斗6可转动地连结于斗杆5的前端部。并且,在壳体2a的上部安装有上表面罩2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表面罩2b在车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被一分为三,且只有其中央部分作为罩构成为可转动(开闭),但是也可以整体构成为可转动(开闭)。因此,以下,“罩”不论一部分还是全部都参考可转动(开闭)的部分。
图2是示意地表示挖土机100的上部回转体2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上部回转体2的壳体2a内形成有发动机配置空间7,在发动机配置空间7内作为发动机设置有柴油引擎8及发电机8a。并且,在柴油引擎8的Y1侧设置有冷却风扇12,在冷却风扇12的Y1侧设置有包括散热器等的热交换器单元13。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柴油引擎8作为挖土机100的发动机的例子,但并不限制发动机,例如,也可以不使用柴油引擎8而使用汽油引擎或氢引擎等其他内燃机作为发动机。而且,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作为挖土机的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由来自蓄电装置的电功率驱动的电动机驱动液压泵14。作为蓄电装置也可以使用燃料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并且,挖土机的发动机不限于1个,例如,也可以是内燃机及电动机等2个以上的发动机的组合。
并且,在柴油引擎8的Y2侧设置有液压泵14。另外,柴油引擎8的旋转力经由带8b而分别传递至发电机8a及冷却风扇12,且经由变速器而传递至液压泵14。
并且,在柴油引擎8的下部具备有用于积存引擎油的(未图示)油盘。并且,在柴油引擎8的发电机8a附近安装有用于测定引擎油的量的油位表8d。
并且,柴油引擎8通过设置于发动机配置空间7的外部的空气过滤器9a及吸气管9b而吸入外部气体。而且,排气管9c与柴油引擎8连接,在排气管9c的下游侧设置有净化引擎排气中的氮氧化物(以下,称为NOx。)的排气处理装置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处理装置10是使用尿素水作为还原剂的尿素选择还原型的NOx处理装置。排气处理装置10对排气管9c中所具备的还原催化剂(未图示。)的上游侧喷射尿素水而还原排气中的NOx,并利用还原催化剂促进该还原反应而将NOx无害化。
尿素水箱20为用于储存尿素水的容器,在上部回转体2中,隔着动臂4而配置于驾驶舱3的相反侧(Y2侧)。并且,在尿素水箱20的后方(X2侧)配置燃料箱19,在燃料箱19的后方(X2侧)配置工作油箱18。并且,工作油箱18、燃料箱19及尿素水箱20配置于发动机配置空间7的外部。并且,尿素水箱20经由尿素水软管69及尿素水供给泵70等而连接于排气处理装置10。
图3是表示从左后方上侧观察的上部回转体2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搭载于驾驶舱搭载部2d的驾驶舱3及连结于动臂连结部2e的动臂4的图示。如图3所示,配重2c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的后部(X2方向侧)。
上述的发动机配置空间7的上方被图3所示的上表面罩2b覆盖。上表面罩2b包括后侧的第1板部21、前侧的第2板部22及上表面的第3板部23。第1板部21具有框架板体211、212、213。框架板体211、212、213在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上串联地配置。
图3所示的上表面罩2b在发动机配置空间7的上方(Z1侧)具有开口,并以封闭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第3板部23。第3板部23在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上被一分为三,具有散热器罩231、罩232及排气处理装置罩233。
散热器罩231设置于包括散热器等的热交换器单元13的上方。散热器罩231形成为板状。例如,在对热交换器单元13进行维护时,作业人员通过装卸未图示的螺栓,能够装卸散热器罩231。
排气处理装置罩233设置于排气处理装置10的上方。排气处理装置罩233形成为板状。在排气处理装置罩233的后部设置有尾部管道11。例如,在对排气处理装置10进行维护时,作业人员通过装卸未图示的螺栓,能够装卸排气处理装置罩233。并且,排气处理装置罩233设置于比关闭罩232时的罩232更高的位置。
罩232以覆盖柴油引擎8的方式设置于柴油引擎8的上方。罩232通过合页31a、31b可转动(开闭)地安装于框架板体212。另外,在图3中,用空心箭头表示打开罩232时的转动方向。例如,作业人员通过油位表8d测定引擎油的量时,能够以合页31a、31b为转动中心而开闭罩232。
图4是表示从左后方上侧观察的上部回转体2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在图4所示的例中,上部回转体2包括回转框架30。
回转框架30包括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回转框架30为用于设置动臂4或在上部回转体2上搭载物体的框架。回转框架30为了在上部回转体2上搭载物体,从中央左纵向部件30b沿Y1方向侧延伸并且也从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向Y2方向侧延伸。并且,回转框架30在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之间具有底面板体30c。
中央右纵向部件30a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部件。并且,中央右纵向部件30a是随着朝向X1方向而在Z1方向上变长(变高)的部件。在中央右纵向部件30a的上表面(Z1方向的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例如螺栓固定)配重2c的孔部30g、30h。
同样地,中央左纵向部件30b也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部件。并且,中央左纵向部件30b是随着朝向X1方向而在Z1方向上变长(变高)的部件。在中央左纵向部件30b的上表面(Z1方向的面)也设置有用于固定(例如螺栓固定)配重2c的孔部30e、30f。
在上部回转体2中,在中央左纵向部件30b的左侧(Y1侧),形成有设置于回转框架30上的空气净化室80。搭载有空气净化室80及热交换器单元13等的区段是由容纳框架81、82、83等、顶板84及板部件85、86形成的空间,在空气净化室80中容纳有空气过滤器9a等。另外,容纳框架是构成配置于回转框架30上的建筑物的框架。
并且,在上部回转体2中,在中央右纵向部件30a的右侧(Y2侧),设置有搭载有排气处理装置10等的区段。因此,在中央右纵向部件30a的右侧(Y2侧),在由容纳框架71、72、73、74、75、76、77与板部件61、62、63形成的空间,容纳有排气处理装置10等。而且,在该空间的上方,形成有用于支承排气处理装置罩233的容纳框架77、78、79。
接着,对容纳柴油引擎8的回转框架30的中央附近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回转框架30的中央附近设置有底面板体30c。
在底面板体30c的后方侧(X2侧),设置有沿上方向(Z1方向)延伸的后框架41。后框架41是配置于配重2c的前方且用于支承罩232而设置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中,罩232与后框架41连接。接着,对后框架41及后框架41的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示例中,后框架41是穿孔加工而成的板部件。后框架41的材质只要是能够确保支承罩232的强度的材质,例如,可以考虑使用钢铁。而且,在后框架41上,设置有沿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延伸的加强筋32、及加强板35。加强筋32设置于后框架41的后方侧(X2侧)的面,支承作用于后框架41的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的力。加强板35设置于后框架41的前方侧(X1侧)的面,支承作用于后框架41的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的力。
在后框架41的下方,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形成于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之间的板部件30d。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后框架41在中央右纵向部件30a的附近,通过4个螺栓44而固定于板部件30d。同样地,后框架41在中央左纵向部件30b的附近,通过4个螺栓而固定于板部件30d。
回转框架30的板部件30d在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之间沿铅垂方向设置。板部件30d可以焊接于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的每一个上,或者也可以螺栓固定于其上。板部件30d的高度(Z1-Z2方向的长度)与板部件30d附近的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的高度大致一致。
在后框架41上设置有支承部件41a、41b。支承部件41a、41b是从与后框架41的配重2c对置的面沿X2方向延伸的部件。并且,后框架41具有支承部件41a、41b,并且经由支承部件41a、41b支承框架板体212。
而且,在后框架41的下部设置有支承部件41c、41d。支承部件41c、41d形成为与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的回转框架30的板部件30d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41c、41d为后框架41的一部分,由与后框架41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与后框架41成为一体。对支承部件41c、41d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叙述。
并且,在底面板体30c上,在比处于回转框架30的中央附近的回转轴更靠后方(X2侧)且比后框架41更靠前方(X1侧)的位置,设置有中心框架42(第1框架的例子)。
在图示例中,中心框架42是沿上方向(Z1方向)延伸的框架部件。中心框架42的材质只要是能够确保支承由后述的前后框架43a、43b传递的力的强度的材质即可,例如,可以考虑使用钢铁。
中心框架42经由支承部件51而固定于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的每一个。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是随着朝向X1方向而在Z1方向上变长的(变高的)部件。因此,中央右纵向部件30a及中央左纵向部件30b能够在具有比后框架41的附近的部位更高的高度的部位固定中心框架42。
而且,在中心框架42上,设置有沿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延伸的2个加强筋33、34。加强筋33及加强筋34分别在铅垂方向(Z1-Z2方向)上设置于不同的位置。例如,加强筋33设置于底面板体30c附近,加强筋34设置于比加强筋33更靠上(Z1)方向侧。加强筋33及加强筋34支承作用于中心框架42的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的力。
在中心框架42与后框架41之间设置有前后框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2个前后框架43a、43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3个以上或1个。
前后框架43a、43b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管材,并且连接上表面罩46及中心框架42与后框架41之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由管材形成前后框架43a、43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管材,也可以由实心圆棒形成。并且,前后框架43a、43b的材质只要是能够确保强度的材质即可,例如,可以考虑使用钢铁。通过该结构,作用于后框架41的前后方向(X1-X2方向)的力由经由前后框架43a、43b及上表面罩46连接的中心框架42支承。
在中心框架42的上端(Z1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上表面罩46。并且,上表面罩46连接前后框架43a、43b的端部的同时作为作业人员的脚架发挥作用。例如,作业人员能够在站在上表面罩46的状态下,开闭罩232而进行各种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中,前后框架43a、43b、中心框架42、后框架41、上表面罩46及底面板体30c形成箱体(长方体)的框架结构。由此,作用于前后框架43a、43b、中心框架42、后框架41及底面板体30c中的任一个以上的力由形成该框架结构的其他结构支承。
而且,由前后框架43a、43b、中心框架42、后框架41、上表面罩46及底面板体30c构成振动系统,因此上述框架结构能够抑制从配重2c等其他结构对罩232施加振动。
罩232通过与后框架41连接而组装到由前后框架43a、43b、中心框架42、后框架41、上表面罩46及底面板体30c构成的振动系统。由此,罩232不易受到基于配重2c的振动的影响。并且,作用于罩232的力也由前后框架43a、43b、中心框架42、后框架41、上表面罩46及底面板体30c的组合支承,因此能够抑制仅对前后框架43a、43b、中心框架42、后框架41、上表面罩46及底面板体30c中的任意一个集中负荷。
图5是从下方侧观察的上部回转体2的立体图。例如,作业人员为了进行上部回转体2的维护而潜入上部回转体2的下方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作业人员能够视觉辨认上部回转体2的下表面。
如图5所示,在挖土机100的上部回转体2的下表面,在回转框架30所包括的底面板体30c与配重2c之间,形成有作业人员可接近的开口部ZZ。并且,将后框架41紧固(卡合)于回转框架30(的一部分的板部件30d)的螺栓44、45(卡合部的一例)设置于该开口部ZZ的附近。因此,作业人员能够从该开口部ZZ进行紧固后框架41的螺栓44、45的装卸作业。
例如,有时发生需要更换后框架41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若不卸下配重2c,则无法进行后框架41的更换,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负担变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上述的结构,即使不卸下配重2c,也能够进行后框架41的装卸,因此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框架41的下部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支承部件41c、41d是从后框架41的后面(与配重2c对置的面)向X2方向突出的部件。并且,支承部件(支承部的一例)41c、41d的下端部(Z2方向的边)形成为凸形状。并且,在形成于支承部件41c、41d的凸形状的前端部形成为与板部件30d的上端部(Z1方向的边)接触。由此,当从挖土机100的上部安装后框架41时,支承部件41c、41d的前端部与板部件30d的上端部抵接,由此能够将后框架41定位于板部件30d。
即,后框架41由紧固在板部件30d的螺栓44、45支承,并且经由设置于后框架41的支承部件41c、41d从板部件30d的上端部支承。
后框架41通过螺栓而固定于回转框架30的板部件30d,但若仅通过螺栓固定则后框架41等的重量(上下方向的剪切荷载)会集中在螺栓,因此对螺栓的负荷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框架41上设置了支承部件41c、41d。由此,后框架41的重量(上下方向的剪切荷载)施加到螺栓、与支承部件41c、41d接触的板部件30d的上端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减轻对螺栓的负荷。
即,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中,能够减轻对支承后框架41的板部件30d施加的负荷,提高后框架41的稳定性。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232附近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前后框架43a、43b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后框架41。
在罩232上设置有把手92。作业人员在把持该把手92的基础上,以合页31a、31b为转动中心而能够在上下方向(Z1-Z2方向)开闭罩232。
在罩232与后框架41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机构91。因此,当罩232以合页31a、31b为中心开闭时,由于阻尼器机构91发挥作用,因此阻尼器机构91能够抑制罩232的急剧地开闭。因此,阻尼器机构91能够提高作业人员在开闭罩232时的安全性。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在框架板体212与后框架41之间设置有支承部件9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能够通过支承部件93而提高框架板体212的强度。
并且,在罩232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加强筋(例如,加强筋95、96)。罩232能够通过多个加强筋(例如,加强筋95、96)而提高强度。
接着,对罩23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罩232的内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罩232形成为包括顶面部301、弯曲部302和侧面部303。罩232由一片板材通过弯曲加工等而形成为包含弯曲部302。
而且,罩232在内侧设置有沿前后方向(X1-X2方向)延伸的加强筋95、96、97a、97b、和沿车宽度方向(Y1-Y2方向)延伸的加强筋98、99。
加强筋98例如由L型钢形成,加强筋99例如由帽形钢形成。帽形钢是截面的形状为帽型的钢材。
加强筋97a、加强筋97b由帽形钢形成。另外,加强筋97a、加强筋97b只要具有能够支承罩232的强度,则也可以由除帽形钢以外的材料构成。
在加强筋97a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阻尼器机构91的安装部91a。在加强筋97b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使罩232保持为打开状态的(未图示)支承棒的安装机构94。
加强筋95、96以沿着顶面部301、弯曲部302、及侧面部303的方式形成。接着,对加强筋95、96的具体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罩232的弯曲部302的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加强筋95在组合3个加强筋95a、95b、95c的基础上,通过点焊而形成于罩232的内表面。同样地,加强筋96在组合3个加强筋96a、96b、96c的基础上,通过点焊而形成于罩232的内表面。加强筋95a、95b及95c、以及加强筋96a、96b及96c由帽形钢形成。
帽形钢能够重叠尺寸不同的另外的帽形钢。因此,加强筋95b以能够与加强筋95a、95c重叠的程度形成为大尺寸。同样地,加强筋96b也以能够与加强筋96a、96c重叠的程度形成为大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将沿弯曲部302弯曲的加强筋95b安装成与设置于顶面部301的加强筋95a及设置于侧面部303的加强筋95c的每一个重叠的基础上,对罩232、加强筋95b及加强筋95a进行点焊,且将罩232、加强筋95b及加强筋95c一并进行点焊。
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和具有通过上表面罩的顶面部与侧面部之间的连接来连接折弯的加强筋的结构的挖土机进行比较。在具有连接折弯的加强筋的结构的挖土机中,例如,对加强筋使用L型钢,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中,对加强筋95、96使用帽形钢。在连接折弯的加强筋的结构的情况下,当连接L型钢的加强筋彼此时,使用I型对焊或角焊的手法,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安装成重叠加强筋95、96的帽形钢,能够进行点焊。如本实施方式,在安装成重叠加强筋95、96的帽形钢而进行点焊的情况下,与通过I型对焊或角焊而连接L型钢的加强筋彼此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罩(例如,罩232)变形时对折线或焊接部施加负荷,并且充分地发挥加强筋的刚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弯曲部302的曲率半径根据实施方式而设定为适当的值。例如,可以考虑将弯曲部302的曲率半径设在形成加强筋95b的帽形钢可实现的弯曲范围内。
接着,对加强筋95安装到罩232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作业人员将加强筋95a与顶面部301一起进行点焊,并且将与加强筋95a相同尺寸的加强筋95c点焊于侧面部303。之后,作业人员将比加强筋95a及加强筋95c大尺寸的加强筋95b沿着弯曲部302的基础上,配置成一部分与加强筋95a及加强筋95c重叠,之后对加强筋95b和弯曲部302进行点焊。而且,作业人员对加强筋95a、加强筋95b及顶面部301一并进行点焊,并且对加强筋95c、加强筋95b及侧面部303一并进行点焊。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强筋95的熔接手法使用点焊。点焊是指,用电极的前端加持重叠的金属部件(例如加强筋与顶面部等)并进行加热、焊接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对加强筋95b、加强筋95a及罩232之间进行点焊,并且对加强筋95b、加强筋95c及罩232之间进行点焊,由此能够提高焊接部的强度。并且,作业人员对加强筋95b与罩232的弯曲部302之间也进行点焊,因此即使在罩232弯曲的区域也能够提高强度。另外,加强筋96的安装工序与加强筋95的安装工序相同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罩232及加强筋95、96通过具备上述的结构,即使是顶面部301与侧面部303之间的弯曲部分(例如,弯曲部302),也能够沿着加强筋95、96而进行点焊。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罩232及加强筋95、96通过沿着弯曲部302而进行点焊,与用I型对焊或角焊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耐负荷性的焊接。因此,能够提高罩232整体的强度。换言之,能够形成耐损伤的罩232。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加强筋95a在长度方向上以长度L1形成,加强筋95c在长度方向上以长度L3形成。并且,加强筋95b以与加强筋95a及加强筋95c的每一个局部重叠的方式,在长度方向上以长度L2形成。并且,局部重叠的部分被点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加强筋95、96的重叠部位进行点焊,能够提高加强筋95、96的强度。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强筋95a、95b、95c在如上所述重叠帽形钢的基础上进行点焊,由此在连接顶面部301与侧面部303的部位,能够实现难以施加负荷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加强筋95a、95b、95c的安装工序的一例,但不限于上述的安装工序。例如,也可以在安装加强筋95b之后安装加强筋95a、95c。为了实现该安装工序,可以使加强筋95b的尺寸小于加强筋95a、95c的尺寸。
而且,加强筋95、96均组合3个部件而形成,但不限于组合3个部件的结构,也可以通过2个部件的组合来实现,还可以不重叠地通过1个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中,具备用于安装罩232的后框架4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框架41安装有罩232。
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的后框架41上安装罩232的情况、和将设置于引擎的上方的罩的一端安装于构成第1振动系统的配重且另一端安装于构成第2振动系统的容纳框架的情况进行比较。罩的一端安装于构成第1振动系统的配重且另一端安装于构成第2振动系统的容纳框架的情况下,分别从配重及容纳框架向罩传递振动。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中,由于在后框架41上安装了罩232,因此与罩的一端安装于构成第1振动系统的配重且另一端安装于构成第2振动系统的容纳框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来自配重2c的振动传递到罩232。因此,与罩的一端安装于构成第1振动系统的配重且另一端安装于构成第2振动系统的容纳框架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能够抑制因相互性质不同的两个振动而对罩232主体产生的负荷。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框架41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于板部件30d。作业人员通过从位于上部回转体2的下表面的开口部ZZ观察发动机配置空间7的内部,能够视觉辨认螺栓44、45,并能够相对于板部件30d装卸螺栓44、4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挖土机100中,作业人员能够无需卸下配重2c而更换后框架41。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作业负担。
并且,加强筋95、96在沿着罩232的弯曲部302配置的基础上,点焊于罩232。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发挥加强筋95、96的刚性,并能够提高罩232的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范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修正、替换、附加、删除及组合。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挖土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下部行驶体;
上部回转体,可回转地搭载于所述下部行驶体;
配重,设置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后部;
发动机,设置于所述上部回转体;
罩,覆盖所述发动机;及
后框架,支承所述罩,
所述后框架配置于所述配重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土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框架,设置于所述后框架的前方;及
前后框架,连接所述后框架与第1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土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框架的下方,形成有与设置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回转框架抵接的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土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卡合部,卡合所述后框架与设置于所述上部回转体的回转框架,
在所述上部回转体上形成有开口部,以能够从所述回转框架的下方接近所述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挖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由顶面部、侧面部及所述顶面部与所述侧面部之间的弯曲部形成,
所述罩还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由沿所述弯曲部弯曲的帽形钢形成。
CN202221255379.7U 2021-06-30 2022-05-24 挖土机 Active CN2176793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9447 2021-06-30
JP2021109447A JP2023006713A (ja) 2021-06-30 2021-06-30 ショベ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9317U true CN217679317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41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5379.7U Active CN217679317U (zh) 2021-06-30 2022-05-24 挖土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06713A (zh)
CN (1) CN21767931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6713A (ja)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79426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US8708087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205551B2 (ja) 作業車両
KR101568768B1 (ko) 작업 차량
JP5641984B2 (ja) 作業機械
EP2857244B1 (en) Support mechanism, exhaust gas treatment unit, and wheel loader
EP3006250B1 (en) Construction apparatus
EP2746464B1 (en) Wheel loader
WO2012114783A1 (ja) 建設機械
EP2853429B1 (en) Support mechanism, exhaust gas treatment unit, and wheel loader
EP3020872B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579453B2 (ja) 建設機械
CN217679317U (zh) 挖土机
US20230159109A1 (en) Tractor
WO2014061169A1 (ja) 油圧ショベル
JP5681584B2 (ja) 作業車のボンネット開閉構造
JP7246222B2 (ja) 作業車両
JP5320348B2 (ja) 作業車両
JP2018161934A (ja) 車体のフロア構造
EP4361003A1 (en) Tractor
JP2020093689A (ja) 作業車両
CN105986591B (zh) 小回转型挖土机
JP2024041440A (ja) 作業機械
JP2018165125A (ja) 建設機械用の燃料タンク及びショベル
JP2013167097A (ja) 建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