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7295U -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7295U
CN217627295U CN202123360426.2U CN202123360426U CN217627295U CN 217627295 U CN217627295 U CN 217627295U CN 202123360426 U CN202123360426 U CN 202123360426U CN 217627295 U CN217627295 U CN 217627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ole
crane
holes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04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文银
陶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Hois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04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7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7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7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支腿装置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下沉或回缩的现象的技术问题。将套筒结构设置在起重机的底架上用于支撑起重机,根据起重机的工作环境及地面条件,将套筒结构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支撑起重机,通过插销结构穿过套筒结构的通孔组以限定套筒结构的位置,以实现稳定的支撑起重机,从而增加起重机的吊载范围和灵活性。由于通过套筒结构以及插销结构的配合使用支撑起重机,避免起重机出现下沉或者回缩的现象,进而降低导致起重机吊载重物出现移动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支腿装置是汽车起重机的主要部件之一,通过增大起重机机座的支撑间距,提高整车的抗倾覆稳定性和起重能力。在作业时将支腿外伸着地,将起重机举升离地,以增加起重机的吊载范围和灵活性;在行驶时,将支腿收回。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液压油缸作为起重机的支腿结构,其中液压油缸的底座与地面形成支撑,通过液压油缸伸缩来调节起重机机座支撑高度,以方便起重机作业,增加起重机的吊载作业范围和灵活性;然而液压油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力或者液压油缸部件的磨损会出现支撑下沉或回缩的现象,导致吊载作业过程重物移动,给吊载作业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支腿装置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下沉或回缩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一种支腿装置,包括: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用于支撑起重机;通孔组,所述通孔组开设在所述套筒结构上,且贯穿所述套筒结构;以及插销结构,所述插销结构穿过所述通孔组与所述套筒结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销结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组;以及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置连接杆的一端部,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筒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至少两个套筒;相邻两个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二套筒相对所述第一套筒伸缩移动;所述通孔组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面;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二面;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三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三面;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套筒的第四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套筒的第四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以限定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直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错位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所在的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所在的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位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孔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和/或多个第二通孔;和/或多个第三通孔;和/或多个第四通孔;其中,其中之一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其中之一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其中之一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与其中之一所述第四通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直线上,所述连接杆穿过其中之一第一通孔、其中之一第二通孔、其中之一第三通孔、其中之一第四通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筒结构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套筒结构的一端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万向装置,所述万向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万向装置与所述套筒结构的端部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所述的支腿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将套筒结构设置在起重机的底架上用于支撑起重机,根据起重机的工作环境及地面条件,将套筒结构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支撑起重机,通过插销结构穿过套筒结构的通孔组以限定套筒结构的位置,以实现稳定的支撑起重机,从而增加起重机的吊载范围和灵活性。由于通过套筒结构以及插销结构的配合使用支撑起重机,避免起重机出现下沉或者回缩的现象,进而降低导致起重机吊载重物出现移动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中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中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中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套筒结构;101、第一套筒;102、第二套筒;2、通孔组;201、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03、第三通孔;204、第四通孔;3、插销结构;301、连接杆;302、连接头;4、滑动组件;5、支撑座;6、万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支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支腿装置包括:套筒结构1,套筒结构1用于支撑起重机;通孔组2,通孔组2开设在套筒结构1上,且贯穿套筒结构1;以及插销结构3,插销结构3穿过安装孔与套筒结构1连接。将套筒结构1设置在起重机的底架上用于支撑起重机,根据起重机的工作环境及地面条件,将套筒结构1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支撑起重机,通过插销结构3穿过套筒结构1的通孔组2以限定套筒结构1的位置,以实现稳定的支撑起重机,从而增加起重机的吊载范围和灵活性。由于通过套筒结构1以及插销结构3的配合使用支撑起重机,避免起重机出现下沉或者回缩的现象,进而降低导致起重机吊载重物出现移动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支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插销结构3包括:连接杆301,连接杆301穿过通孔组2;以及连接头302,连接头302设置连接杆301的一端部,且连接头302与连接杆301相互垂直设置。将套筒结构1设置在起重机底架下,且将套筒结构1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杆301穿过通孔组2,以限定套筒结构1的位置;由于连接头302设置在连接杆301的一端部,且与连接杆301相互垂直设置,以防止连接杆301穿过通孔组2,提高插销结构3限定套筒结构1的位置有效性,进而降低导致套筒结构1支撑起重机时,起重机吊载重物出现移动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4-图6所示均为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6所示,套筒结构1包括:相互套接的至少两个套筒;相邻两个套筒包括:第一套筒101和第二套筒102,且第二套筒102相对第一套筒101伸缩移动;通孔组2包括:第一通孔201,第一通孔201开设在第一套筒101的第一面上,且贯穿第一套筒101的第一面;第二通孔202,第二通孔202开设在第一套筒101的第二面上,且贯穿第一套筒101的第二面;第三通孔203,第三通孔203开设在第二套筒102的第三面上,且贯穿第二套筒102的第三面;第四通孔204,第四通孔204开设在第二套筒102的第四面上,且贯穿第二套筒102的第四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设置;第三面与第四面为相对设置;连接杆301穿过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第三通孔203、第四通孔204以限定第一套筒101与第二套筒102的位置。第二套筒102伸出第一套筒101后,以实现改变套筒结构1的高度,再使用连接杆301穿过设置在第一套筒101的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以及第二套筒102的第三通孔203、第四通孔204,以限定第一套筒101与第二套筒102之间的位置,以实现能够将起重机支撑不同高度,进而扩展起重机的吊载范围和灵活性。其中,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的数量可根据起重机所需要支撑的高度进行增加,以实现通过多级套筒结构1,调整起重机支撑高度。当无需支撑起重机或完成起重机支撑作业时,第二套筒102缩回第一套筒101内,连接杆301插入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第三通孔203、第四通孔204内,以限定第二套筒102与第一套筒101的位置,以实现使套筒结构1缩回至自身高度状态,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移动起重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方形等具有对称的图形等。
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第三通孔203、第四通孔204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椭圆形等形状,以实现连接杆301穿过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第三通孔203、第四通孔204以限定第一套筒101与第二套筒102的位置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通孔201的中心与第二通孔202的中心在第一直线l1上;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与第四通孔204在第一直线l1上。通过调节第二套筒102在第一套筒101的伸出高度后,且第一通孔201的中心、第二通孔202中心、第三通孔203的中心、第四通孔204的中心在第一直线l1上,以使连接杆301能够顺利穿过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第三通孔203、第四通孔204的中心,以实现对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进行限位,以实现套筒结构1支撑起重机时,防止第二套筒102相对第一套筒101移动,从而避免起重机在进行吊载作业时使重物移动,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通孔201的中心与第二通孔202的中心在第一方向X上相互错位设置;和/或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与第四通孔204的中心在第一方向X相互错位设置;其中,第一通孔201的中心、第二通孔202的中心、第三通孔203的中心、第四通孔204的中心位于第一直线l1上;第一方向X与第一直线l1所在的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方向X与第一直线l1所在方向呈夹角设置,其第一方向X与第一直线l1所在方向夹角为α。当起重机工况的地面不平整时,首先将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且使得第一通孔201的中心、第二通孔202的中心、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以及第四通孔204的中心在第一直线l1上,连接杆301穿过第一通孔201的中心、第二通孔202的中心、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以及第四通孔204的中心,以限定第二套筒102相对第一套筒101伸缩移动的位置,从而使得套筒结构1能够在高低不平的地面稳固支撑起重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的设置可以与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的伸缩方向垂直,也可以任意方向,即实现第一通孔201与第二通孔202的中心在第一方向X相互错位设置,第三通孔203与第四通孔204的中心在第一方向X相互错位设置,能够使套筒结构1固定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以支撑起重机。第一方向X与第一直线l1所在的方向呈夹角设置,其具体夹角α的角度可为15°、30°、45°等任意角度,以使连接杆301第一通孔201的中心、第二通孔202的中心、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以及第四通孔204的中心,以限定第二套筒102相对第一套筒101伸缩移动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通孔组2包括:多个第一通孔201;和/或多个第二通孔202;和/或多个第三通孔203;和/或多个第四通孔204;其中,其中之一第一通孔201的中心、其中之一第二通孔202的中心、其中之一第三通孔203的中心、其中之一第四通孔204的中心位于在第一直线l1上,以使连接杆301穿过其中之一第一通孔201、其中之一第二通孔202、其中之一第三通孔203、其中之一第四通孔204。不同数量的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2、第三通孔203、第四通孔204,与连接杆301配合使用,使得第二套筒102能够固定第一套筒101的不同位置,即在增加套筒的数量基础之上,实现对套筒结构1高度进行细微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套筒结构1还包括:滑动组件4,第一套筒101和第二套筒102通过滑动组件4滑动连接。滑动组件4能够使得第一套筒101相对第二套筒102顺畅的滑动,以改变套筒结构1的高度;同时,第一套筒101和第二套筒102在滑动组件4约束下滑动,以避免滑动过程中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移动位置。
可选的,滑动组件4包括:滑槽,设置在第一套筒101内壁,且沿第一套筒101的高度方向延伸;滑块,滑块设置在第二套筒102的外壁;其中,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或者滑块设置在第一套筒101内壁,滑槽设置在第二套筒102外壁上,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通过滑块、滑槽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一套筒101与第二套筒102之间能够相对滑动,以实现套筒结构1的伸缩,改变套筒结构1支撑起重机的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支腿装置还包括:支撑座5,支撑座5与套筒结构1的一端部连接。支撑座5用以支撑套筒结构1;并且通过支撑座5的使用,以使得套筒结构1能够稳定的支撑起重机,以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环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腿装置还包括:万向装置6,万向装置6设置在支撑座5上,万向装置6与套筒结构1的端部连接。万向装置6能够调节套筒结构1的方向,进而实现起重机能够适应360度全回转作业。
可选的,万向装置6包括:球头万向节;球头万向节的使用,使得套筒结构1在进行转向时更加稳定、顺畅。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图7-图9所示均为起重机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9所示,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所述的支腿装置。起重机包括支撑装置的具体结构及有益效果,其中支腿装置的结构及有益效果在上述已经描述再此不在赘述。具体地,图7所示为,当无需支撑起重机或完成起重机支撑作业时,套筒结构2中第二套筒102的缩回至第一套筒101内,即套筒结构2的自身高度状态,以方便工作人员移动起重机。图8所示为,当起重机需要进行吊载作业时,先将起重机装载部位进行支撑,然后将支腿装置设置在驾驶室的起重机机架下方,根据支撑的高度调节套筒结构2中第二套筒102在第一套筒101内的伸缩高度,直至套筒结构2能支撑起重机,通过插销结构3限定套筒结构2的位置,具体如图9所示,以实现能够稳定支撑起重机,进而扩展起重机的吊载范围和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创造,凡在本申请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结构(1),所述套筒结构(1)用于支撑起重机,所述套筒结构(1)包括:相互套接的至少两个套筒;
相邻两个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101)和第二套筒(102),且所述第二套筒(102)相对所述第一套筒(101)伸缩移动;
通孔组(2),所述通孔组(2)开设在所述套筒结构(1)上,且贯穿所述套筒结构(1);以及
插销结构(3),所述插销结构(3)穿过所述通孔组(2)与所述套筒结构(1)连接,所述插销结构(3)包括:
连接杆(301),所述连接杆(301)穿过所述通孔组(2);以及
连接头(302),所述连接头(302)设置连接杆(301)的一端部,且所述连接头(302)与所述连接杆(301)相互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2)包括:
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201)开设在所述第一套筒(101)的第一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一套筒(101)的第一面;
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二通孔(202)开设在所述第一套筒(101)的第二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一套筒(101)的第二面;
第三通孔(203),所述第三通孔(203)开设在所述第二套筒(102)的第三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套筒(102)的第三面;
第四通孔(204),所述第四通孔(204)开设在所述第二套筒(102) 的第四面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套筒(102)的第四面;
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
所述连接杆(30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01)、所述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三通孔(203)、所述第四通孔(204)以限定所述第一套筒(101)与所述第二套筒(102)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01)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通孔(202)的中心在第一直线上;
所述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与所述第四通孔(204)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01)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通孔(202)的中心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错位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一直线所在的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所在的方向呈夹角设置;
所述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与所述第四通孔(204)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组(2)包括:多个第一通孔(201);和/或
多个第二通孔(202);和/或
多个第三通孔(203);和/或
多个第四通孔(204);其中,
其中之一所述第一通孔(201)的中心、其中之一所述第二通孔(202)的中心、其中之一所述第三通孔(203)的中心与其中之一所述第四通孔(204)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直线上;所述连接杆(301)穿过其中之一第一通孔(201)、其中之一第二通孔(202)、其中之一第三通孔(203)、其中之一第四通孔(20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结构(1)还包括:
滑动组件(4),所述第一套筒(101)和所述第二套筒(102)通过所述滑动组件(4)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与所述套筒结构(1)的一端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万向装置(6),所述万向装置(6)设置在所述支撑座(5)上,所述万向装置(6)与所述套筒结构(1)的端部连接。
9.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支腿装置。
CN202123360426.2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Active CN217627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426.2U CN21762729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426.2U CN21762729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7295U true CN217627295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0426.2U Active CN21762729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7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153B (zh) 悬臂系统以及使用方法
CN103663200A (zh) 一种可伸长的塔式起重机四活动度柔性支撑装置
CN217627295U (zh) 一种支腿装置以及起重机
CN104675179B (zh) 自升式钢塔安装用吊架装置及钢塔施工方法
CN204825838U (zh) 一种海上平台用液压升降系统的执行装置
CN110965539A (zh) 液压升降装置及自升式海洋平台
CN105060143B (zh) 一种起重机臂架机构及起重机
CN210659920U (zh) 一种拖挂式钻机井架底座结构
US3466723A (en) Methods for erecting tower cranes
CN110847817A (zh) 一种用于钻机的装车装置
CN205349368U (zh) 一种凿岩台车工作臂用液压平移机构
CN103899706A (zh) 一种配重装置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CN202467649U (zh) 伸缩支腿及使用该伸缩支腿的车载煤层气钻机
CN210915034U (zh) 一种吊车
CN215247342U (zh) 一种自动猫道平移装置
CN111470431A (zh) 一种大吨位管环吊装机
CN213679554U (zh) 一种具有自锁定位功能的叉车吊臂装置
CN211573383U (zh) 一种用于钻机的装车装置
CN110562851A (zh) 一种翻板式盾体翻身装置
CN112832700A (zh) 一种带有猫道平移装置的自动猫道
CN216190434U (zh) 支腿盘、支腿机构及作业机械
CN212292560U (zh) 一种大吨位管环吊装机
CN216269189U (zh) 一种伸缩式稳定支腿
CN220151250U (zh) 登高梯
CN210851882U (zh)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