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1882U -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1882U
CN210851882U CN201921589842.XU CN201921589842U CN210851882U CN 210851882 U CN210851882 U CN 210851882U CN 201921589842 U CN201921589842 U CN 201921589842U CN 210851882 U CN210851882 U CN 210851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x
tripod
lifting
jacking machine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98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强
韩礼云
王雪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uiyang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uiyang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uiyang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uiyang Hydraul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98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1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1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1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包括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具有围成三角形的顶点一、顶点二和顶点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所述三角架转动连接于顶点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三角架转动连接于顶点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三角架转动连接于顶点三;当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运动时,行走轮适于绕顶点三旋转;所述行走轮、升降油缸和第一固定板与三角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相互平行,且顶点一、顶点三和顶点二的高度依次升高。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油缸的伸缩动作以及三角架对行走轮运动轨迹的控制,实现行走轮的升降运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机不仅可以水平移动,而且能够抬升重型设备或者车辆。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升机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顶升机主要用于抬升重型设备或者车辆,现有技术中的顶升机大多只能实现一个维度的位置变化,即垂向的抬升和下降,因此顶升机无法水平移动,往往需要使用吊机将需要抬升的设备或者车辆吊至顶升机的上方,当用于厂房内时,需要安装特定的吊装轨道实现设备或者车辆的定向吊装,其中吊装轨道和吊机将会占据厂房很大空间,空间利用率低;当用于室外时,无法安装轨道,吊装设备或者车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现有技术中虽存在带有滚轮的顶升机,但是滚轮不具有收回功能,由于滚轮的承压能力有限,因此这类顶升机不适用于重型设备或者车辆的顶升,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伸缩的滚轮结构,使顶升机不仅能够实现多维度位置变化,而且能够适用于重型设备或者车辆的顶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顶升机的滚轮不具有收回功能,承压能力低,不适用于重型设备或者车辆的顶升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包括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具有围成三角形的顶点一、顶点二和顶点三,顶点一、顶点二和顶点三均为铰接点;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所述三角架转动连接于顶点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三角架转动连接于顶点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三角架转动连接于顶点三;当所述升降油缸的活塞杆运动时,所述行走轮适于绕所述顶点三旋转;所述行走轮、升降油缸和第一固定板与三角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相互平行,且所述顶点一、顶点三和顶点二的高度依次升高。行走轮、第一固定板和升降油缸均靠近三角架的顶角设置,使行走轮、第一固定板和升降油缸能够凸出三角架的边缘。
当所述活塞杆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行走轮所处的高度最高,行走轮完全位于三维顶升机的内部,不起行走支撑作用;当所述活塞杆开始伸出时,所述行走轮绕所述顶点三旋转,且行走轮的重心在活塞杆的推动下逐渐下降,行走轮逐渐凸出三维顶升机的下表面,撑起三维顶升机。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活塞杆的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与三维顶升机的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三角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三角板和位于两个所述三角板之间的肋板。
优选的,所述肋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肋板圆周间隔布置于所述行走轮、升降油缸和第一固定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升降油缸的两端均设置有吊环,升降油缸分别通过所述吊环与所述三角架和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点一与顶点二的连线长度等于所述顶点一与所述顶点三的连线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通过升降油缸的伸缩动作以及三角架对行走轮运动轨迹的控制,实现所述行走轮的升降运动,当需要行走时将所述行走轮伸出,能够进行水平自由移动,当需要抬升重物时,将所述行走轮缩回,依靠三维顶升机的主体承受压力,承压能力强,能够抬升重型设备或者车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行走轮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行走轮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三角架,101、三角板,102、肋板,2、行走轮,3、升降油缸,301、活塞杆,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吊环,7、顶点一,8、顶点二,9、顶点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包括三角架1、行走轮2、升降油缸3、第一固定板4和第二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4和第二固定板5均固定在三维顶升机的主体上,三角架1为板状结构,三角架1具有围成三角形的顶点一7、顶点二8和顶点三9,顶点一7、顶点二8和顶点三9均为铰接点;行走轮2的中心轴与三角架1转动连接于顶点一7,转动轴为行走轮2的中心轴;升降油缸3的活塞杆301与三角架1转动连接于顶点二8;第一固定板4与三角架1转动连接于顶点三9;当升降油缸3的活塞杆301运动时,行走轮2适于绕顶点三9旋转;顶点一7、顶点二8和顶点三9分别指行走轮2、升降油缸3和第一固定板4与三角架1的转动连接点均靠近三角架1的顶角设置,使行走轮2、第一固定板4和升降油缸3能够凸出三角架1的边缘。行走轮2、升降油缸3和第一固定板4与三角架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相互平行,且顶点一7、顶点三9和顶点二8的高度依次升高,即升降油缸3位于上方,行走轮2位于下方,顶点三9作为旋转中心,升降油缸3可以向下顶压行走轮2。
由于行走轮2绕顶点三9旋转,因此位于三角架1上的顶点二8也绕顶点三9旋转,即活塞杆301的端部伸出的同时需要保持与顶点三9的距离不变,因此升降油缸3整体应当为活动状态,本实施例中,远离活塞杆301的升降油缸3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5转动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板4位于行走轮2的后方,当行走轮2位于三维顶升机内部时,活塞杆301处于退回状态,当需要行走时,升降油缸3启动,活塞杆301伸出,带动顶点二8逐渐向斜下方运动,由于第一固定板4固定,因此顶点三9为固定点,三角架1上的点均绕顶点三9旋转,因此行走轮2绕顶点三9作逆时针旋转,而活塞杆301的末端具有远离顶点三9的趋势,为此通过升降油缸3与第二固定板5的转动连接使升降油缸3作逆时针旋转,改变活塞杆301的伸出方向,保证活塞杆301的端部与顶点三9的距离不变。
三角架1的设置将三维顶升机的重力向升降油缸3和第一固定板4两个方向分解,降低了升降油缸3的受力大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三维顶升机抬升重物时,行走轮2的重心位于最高点(如图2所示),行走轮2位于所述三维顶升机内部,由所述三维顶升机的主体承受压力;当需要移动所述三维顶升机时,向升降油缸3供油,活塞杆301伸出,并带动顶点二8绕顶点三9作逆时针旋转,与此同时连接于顶点一7的行走轮2也绕顶点三9作逆时针旋转,行走轮2的重心逐渐下降,直至凸出所述三维顶升机的下表面(如图3所示),此时可以启动动力源使行走轮2行走,行走过程中活塞杆301始终处于伸出状态;当需要再次抬升重物时,将升降油缸3内的油卸出,使活塞杆301缩回,并带动顶点二8绕顶点三9作顺时针旋转,与此同时连接于顶点一7的行走轮2也绕顶点三9作顺时针旋转,行走轮2的重心逐渐升高,直至位于所述三维顶升机内部。
由于三角架1为主要的受力部件,因此需要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三角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三角板101和位于两个三角板101之间的肋板102,作为优选的,肋板102设置有三个,三个肋板102圆周间隔布置于行走轮2、升降油缸3和第一固定板4之间,肋板102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分隔行走轮2、升降油缸3和第一固定板4,便于快速安装定位,避免安装错位导致部件之间旋转时碰撞。
作为优选的,如图1和图5所示,升降油缸3的两端均设置有吊环6,升降油缸3分别通过吊环6与三角架1和第二固定板5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顶点一7与顶点二8的连线长度等于顶点一7与顶点三9的连线长度,当活塞杆301伸出使行走轮2的重心位于最低点时,行走轮2进入行走状态,此时顶点三9和顶点二8可以实现位于同一高度上,第一固定板4和升降油缸3通过顶点三9和顶点二8对行走轮2施加的水平作用力相同且方向相反,因此行走轮2的行走速度仅受外部动力源影响,当处于制动状态时,行走轮2不会因三角架1对行走轮2产生水平作用力而造成行走轮2制动困难。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角架(1),所述三角架(1)具有围成三角形的顶点一(7)、顶点二(8)和顶点三(9);
行走轮(2),所述行走轮(2)与所述三角架(1)转动连接于顶点一(7);
升降油缸(3),所述升降油缸(3)的活塞杆(301)与所述三角架(1)转动连接于顶点二(8);
第一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4)与所述三角架(1)转动连接于顶点三(9);
当所述升降油缸(3)的活塞杆(301)运动时,所述行走轮(2)适于绕所述顶点三(9)旋转;所述行走轮(2)、升降油缸(3)和第一固定板(4)与三角架(1)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相互平行,且所述顶点一(7)、顶点三(9)和顶点二(8)的高度依次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板(5),远离所述活塞杆(301)的所述升降油缸(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和第二固定板(5)均与三维顶升机的主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三角板(101)和位于两个所述三角板(101)之间的肋板(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02)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肋板(102)圆周间隔布置于所述行走轮(2)、升降油缸(3)和第一固定板(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油缸(3)的两端均设置有吊环(6),升降油缸(3)分别通过所述吊环(6)与所述三角架(1)和第二固定板(5)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点一(7)与顶点二(8)的连线长度等于所述顶点一(7)与所述顶点三(9)的连线长度。
CN201921589842.XU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Active CN210851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9842.XU CN210851882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9842.XU CN210851882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1882U true CN210851882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1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9842.XU Active CN210851882U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1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69282U (zh) 一种移动式起重机
CN206088813U (zh) 一种重型机械吊装转运装置
CN210851882U (zh) 一种三维顶升机用后轮升降装置
CN106287105A (zh) 一种大型管道内件安装装置
CN103253602B (zh) 可提升式自行履带车超起装置及起重机
CN108275584B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直轨超大型起重设备
CN202897868U (zh) 一种利用叉车移动的直臂式起重装置
CN207699069U (zh) 一种组合式物料提升机
CN215711283U (zh) 一种隧道吊车
CN206615135U (zh) 跨越式防撞墙模板施工车
CN212954018U (zh) 建筑安装用起吊设备
CN205709584U (zh) 一种建筑用可行走式悬臂起重机
CN102328883B (zh) 可伸缩引进系统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CN213537079U (zh) 一种桥梁修建移动式吊装支架
CN203382409U (zh) 一种滑动式平衡重安装架及起重机
CN113666276A (zh) 一种小型多功能起重机
CN112209224A (zh) 一种全回转吊具
CN202379626U (zh) 利用重力实现伸缩的吊臂及含有该吊臂的起重机
CN218257596U (zh) 一种地铁隧道电缆支架安装用简易车
CN210825162U (zh) 一种双力臂桥式起重机
CN220467380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的起升装置
CN22127498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吊装设备
CN214365012U (zh) 一种混凝土布料机
CN212685509U (zh) 高空作业车的蜘蛛腿结构
CN215249436U (zh) 一种轨道式伸缩高空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