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3363U - 一种衣帽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衣帽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23363U CN217623363U CN202221949921.9U CN202221949921U CN217623363U CN 217623363 U CN217623363 U CN 217623363U CN 202221949921 U CN202221949921 U CN 202221949921U CN 217623363 U CN217623363 U CN 2176233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ning plate
- seat
- hinge
- roller
- hat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外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衣帽架及车辆。衣帽架包括衣帽架本体与翻板组件;翻板组件包括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第一翻板固定于衣帽架本体,且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通过铰链结构连接;铰链结构包括转轴、第一铰链部、第二铰链部以及弹性结构,第一铰链部固定于衣帽架本体,第二铰链部固定于第二翻板,且第一铰链部与第二铰链部均转动连接转轴,弹性结构设置于转轴上,且弹性结构连接于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之间;第二翻板远离铰链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滚轮部,滚轮部可减小第二翻板与座椅靠背之间的摩擦。翻板组件可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时遮挡座椅与衣帽架的间隙,并保证覆盖间隙的翻板随座椅靠背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外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衣帽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增加,汽车的后排座位后常常会设置衣帽架,用于放置衣帽或各种物品等。然而由于后排座位大多数都可调节角度,而衣帽架却是固定不动的,因此随着座椅靠背角度的改变,衣帽架与靠背之间会出现间隙,影响美观。同时,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在间隙上方放置翻板来遮盖缝隙,然而翻板如何随座椅靠背移动仍是难题。因此,如何在保证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时处理座椅与衣帽架的间隙,并保证覆盖间隙的翻板随座椅靠背运动仍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衣帽架及车辆,用于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时处理座椅与衣帽架的间隙,并保证覆盖间隙的翻板随座椅靠背运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衣帽架,包括衣帽架本体与翻板组件:
所述翻板组件包括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固定于所述衣帽架本体,且所述第一翻板与所述第二翻板通过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铰链结构包括转轴、第一铰链部、第二铰链部以及弹性结构,所述第一铰链部固定于所述衣帽架本体,所述第二铰链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板,且所述第一铰链部与所述第二铰链部均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之间;
所述第二翻板远离所述铰链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滚轮部,所述滚轮部用于接触座椅的背部。
在使用时,翻板组件的第一翻板与衣帽架本体固定,第二翻板通过滚轮部在座椅靠背上进行滚动,同时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的铰链结构。
铰链结构的第二铰链部可以绕转轴相对第一铰链部旋转,在第二铰链部向靠近第一铰链部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二翻板向第一翻板靠近,同时弹性结构被挤压产生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具有驱动第二铰链部复位的趋势。当座椅向后调整靠背角度时,座椅靠背推动第二翻板向靠近第一翻板的方向旋转,弹性结构被挤压产生弹性势能。当座椅向前调整靠背角度,弹性结构的弹性势能释放,驱动第二铰链部复位,第二铰链部驱动第二翻板复位。在整个座椅靠背调整角度的过程中,第二翻板的滚轮部一直保持与座椅靠背抵接的状态,使得第二翻板与座椅之间保持无间隙的贴合状态。
可选地,所述衣帽架本体设置有安装槽口,所述翻板组件伸入所述安装槽口以连接所述衣帽架本体。
可选地,所述衣帽架本体包括支架部,所述支架部设置于所述衣帽架本体内部,所述第一翻板固定。
可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弹片、所述第二弹片以及所述转轴;
所述第一弹片伸入所述安装槽口与所述衣帽架本体固定,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二铰链部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片包括折角部,所述第二铰链部包括抵接部,所述折角部与所述抵接部配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滚轮部包括滚轮与滚轮轴,所述滚轮轴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板,所述滚轮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滚轮轴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翻板还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设置所述滚轮部。
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座椅以及所述的衣帽架,所述衣帽架设置于所述座椅的背部一侧,所述滚轮与所述座椅的背部接触。
可选地,所述座椅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
所述第二翻板部包括第一子翻板和第二子翻板,所述第一子翻板的所述滚轮部与所述第一座椅的背部接触,所述第二子翻板的所述滚轮部与所述第二座椅的背部接触。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的宽度比例为4:6。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板组件与衣帽架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位于初始状态时的衣帽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改变状态时的衣帽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轮部与座椅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轮部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翻板与第二子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衣帽架本体;11-支架部;2-翻板组件;21-第一翻板;
22-第二翻板;221-第一子翻板;222-第二子翻板;
230-转轴;231-第一铰链部;232-第二铰链部;233-弹性结构;
2331-第一弹片;2332-连接片;2333-第二弹片;
24-滚轮部;241-滚轮;242-滚轮轴;3-座椅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帽架包括衣帽架本体1与翻板组件2,翻板组件2位于衣帽架本体1与座椅靠背3之间,用于遮挡衣帽架本体1与座椅靠背3之间的缝隙。其中,翻板组件2包括通过铰链结构连接的第一翻板21与第二翻板22,第一翻板21固定于衣帽架本体1;第二翻板22远离铰链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滚轮部24。如图4所示,第二翻板22通过滚轮部24与座椅靠背3接触。由于滚轮部24可在座椅靠背3表面滚动,减小了翻板组件2与座椅靠背3之间的摩擦力,使翻板组件2运动阻力更小。
铰链结构包括转轴230、第一铰链部231、第二铰链部232以及弹性结构233,第一铰链部231固定于衣帽架本体1,且第一铰链部231固定于第一翻板21。第一铰链部231与第二铰链部232均与转轴230转动连接,第二铰链部232可以相对第一铰链部231绕转轴230旋转。第二铰链部232固定于第二翻板22,使得第一翻板21可以相对第二翻板22绕转轴230旋转。弹性结构233套设在转轴230上,且弹性结构233同时连接于第一铰链部231与第二铰链部232之间。
其中,弹性结构233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如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片扭簧作为弹性结构233。由于第一铰链部231固定于衣帽架本体1,不可移动。而第二铰链部232固定于第二翻板22,因此第二铰链部232可随第二翻板22同步运动。
结合图1,弹性结构233设置于第一铰链部231背离第一翻板21、第二铰链部232背离第二翻板22的一侧。当弹性结构233处于放松状态时,弹性结构233可以对第二铰链部232提供支撑。当第二翻板22受力向靠近第一翻板21的方向绕转轴230顺时针旋转时,即第二翻板22向第二铰链部232的一侧绕转轴230旋转,第二翻板22推动第二铰链部232施压到弹性结构233,弹性结构233被挤压,产生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具有驱使第二铰链部232回到初始状态的趋势。解除施加在第二翻板22上的力,弹性结构233的弹性势能释放,驱动第二铰链部232回到初始状态,第二翻板22也随之复位。
结合图2和图3,图2示出了座椅靠背3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座椅靠背3向后调节后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座椅靠背3位于第一状态时,弹性结构233可以认为处于放松状态。此时第一铰链部231固定于衣帽架本体1,弹性结构233为第二铰链部232提供支撑。第二翻板22远离第一翻板21的边缘与座椅靠背3接触,第二翻板22可以遮挡衣帽架与座椅靠背3之间的间隙。如图3所示,当座椅靠背3向后调整,座椅靠背3给予第二翻板22压力推动第二翻板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铰链部232随之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二铰链部232对弹性结构233施加压力,弹性结构233被挤压,产生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具有驱使第二铰链部232回到初始状态的趋势。当座椅靠背3向前调整自第二状态回到第一状态时,座椅靠背3对第二翻板22施加的压力消失,弹性结构233的弹性势能释放,驱动第二铰链部232复位,第二铰链部232驱动第二翻板22复位,弹性结构233支撑第二翻板22依旧抵接座椅靠背3。也就是说,在图2和图3所示的座椅靠3调节的过程中,第二翻板22始终抵接座椅靠背3,保证衣帽架与座椅靠背3之间无间隙。
其中,第一铰链部231上可设置至少一个连接孔,可以设置螺丝等结构穿过第一铰链部231上连接孔固定到第一翻板21;第二铰链部232上也可设置至少一个连接孔,可以设置螺丝等结构穿过第二铰链部232上连接孔固定到第二翻板22。应当理解,第一铰接部231与第一翻板21之间的固定方式、第二铰接部232与第二翻板22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
具体地,结合图1可知,衣帽架本体1呈框架状,衣帽架本体1内部形成一空间。在衣帽架本体1上还设置有安装槽口N,该安装槽口N与上述空间连通。第一翻板21的一端可以伸入安装槽口N进入衣帽架本体1内部,并固定到衣帽架本体1。安装槽口N的形状与第一翻板21的形状相匹配,此处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衣帽架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支架部11以固定第一翻板21。支架部11位于安装槽口N的周围,图1中示例为支架部11位于安装槽口N的上方。第一翻板21伸入安装槽口N后,与支架部11固定连接。
第一铰链部231可与第一翻板21固定在一起,使得第一翻板21相对支架部11无法移动。对应地,第一铰链部231也固定于一个位置上,且对第二铰链部232与弹性结构233起一定的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5与图6所示,弹性结构233包括具有一体式结构的第一弹片2331、第二弹片2333以及连接片2332。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弹片2331、第二弹片2333与连接片2332在结构上仍是一体,但对区域进行了划分。第一弹片2331伸入安装槽口N与衣帽架本体1的内壁抵接,第二弹片2333与第二铰链部232抵接。连接片2332位于第一弹片2331与第二弹片2333之间,连接片2332呈筒状并半环绕在转轴230上。在第二铰链部232相对第一铰链部231绕转轴230顺时针旋转时,第二弹片2333被第二铰链部232推动,第二弹片2333相对连接片2332折叠,从而产生弹性势能。
具体地,第一弹片2331的尾部可以设置一弯折部K,弯折部K与衣帽架本体1的内壁相配合,使第一弹片2331可以卡接安装槽口N。第二弹片2333也可以在尾部设置一折角部J,折角部J向第二铰链部232弯折。同时在第二铰链部232上设置抵接部L,抵接部L可以抵接在折角部J的弯折处,使第二铰链部232与第二弹片2333之间的配合更加牢靠。
滚轮部24包括滚轮241与滚轮轴242,如图7所示,滚轮轴242固定于第二翻板22,滚轮轴242的轴心线平行于第二翻板22远离第一翻板21的边缘。滚轮241可旋转地套设于滚轮轴242上。
为了方便设置滚轮部24,在第二翻板22远离第一翻板21的边缘还可以设置避让槽M,在避让槽M内固定滚轮轴242,滚轮轴242上再设置滚轮241,滚轮241被容纳于避让槽M内,为滚轮241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减少滚轮241因空间不够等因素无法滚动的意外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参考图2与图3,车体内设置座椅以及上述衣帽架,衣帽架设置于座椅靠背3一侧,滚轮部24与座椅靠背3接触。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使用者调节座椅靠背3,随着座椅靠背3的位置变化,翻板组件2的状态也发生变化,在此将座椅靠背3处于未调节位置时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当座椅靠背3向后调整角度时,翻板组件2的滚轮部24在座椅靠背3的压力作用下向下滚动,与滚轮部24连接的第二翻板22也被带动顺时针旋转。在第二翻板22顺时针旋转的过程中,与第二翻板22固定的第二铰链部232也随之顺时针旋转。此时弹性结构233中与第二铰链部232连接的第二弹片2333被推动,相对连接片2332折叠,产生弹性势能,且具有回到初始位置的趋势。当座椅靠背3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二翻板22也随之停止旋转,整个过程中滚轮部24始终在座椅靠背3上滚动,因此第二翻板22也始终遮挡住座椅靠背3与衣帽架本体1之间的缝隙。当使用者需要座椅靠背3回归初始位置时,第二翻板22受到的力消失,弹性结构233的弹性势能释放,驱使第二铰链部232回到初始位置,进而带动第二翻板22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二翻板22沿第一方向包括第一子翻板221和第二子翻板222,座椅沿第一方向包括排布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第一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也就是座椅的宽度方向。相对应地,第一子翻板221的滚轮部24与第一座椅的背部接触,第二子翻板222的滚轮部24与第二座椅的背部接触,且第一子翻板221的宽度和第一座椅的宽度相对应,第二子翻板222的宽度和第二座椅的宽度相对应。如沿第一方向,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宽度比例为4:6,则第一子翻板221和第二子翻板222的宽度也对应地为4:6。在使用者仅需要调节一个座椅的位置时,如使用者仅需调整第一座椅的位置,则只有第一子翻板221随之运动,第二子翻板222并不会随之运动。此处座椅的数量并不仅限制于两个,但应当注意的是,座椅数量应与子翻板数量相同,且每个子翻板的滚轮部应当与各自对应的座椅接触,子翻板之间的宽度比例也应当与座椅之间的宽度比例相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衣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衣帽架本体与翻板组件:
所述翻板组件包括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固定于所述衣帽架本体,且所述第一翻板与所述第二翻板通过铰链结构连接;
所述铰链结构包括转轴、第一铰链部、第二铰链部以及弹性结构,所述第一铰链部固定于所述衣帽架本体,所述第二铰链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板,且所述第一铰链部与所述第二铰链部均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弹性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之间;
所述第二翻板远离所述铰链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滚轮部,所述滚轮部用于接触座椅的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衣帽架本体设置有安装槽口,所述翻板组件伸入所述安装槽口以连接所述衣帽架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衣帽架本体包括支架部,所述支架部设置于所述衣帽架本体内部,所述第一翻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弹片、所述第二弹片以及所述转轴;
所述第一弹片伸入所述安装槽口与所述衣帽架本体固定,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二铰链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包括折角部,所述第二铰链部包括抵接部,所述折角部与所述抵接部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部包括滚轮与滚轮轴,所述滚轮轴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板,所述滚轮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滚轮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板还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设置所述滚轮部。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座椅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帽架,所述衣帽架设置于所述座椅的背部一侧,所述滚轮与所述座椅的背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
所述第二翻板部包括第一子翻板和第二子翻板,所述第一子翻板的所述滚轮部与所述第一座椅的背部接触,所述第二子翻板的所述滚轮部与所述第二座椅的背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的宽度比例为4: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49921.9U CN217623363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衣帽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49921.9U CN217623363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衣帽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23363U true CN217623363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3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49921.9U Active CN217623363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一种衣帽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23363U (zh)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21949921.9U patent/CN2176233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94283B (zh) | 具有娱乐系统的交通工具座椅组件 | |
US6039105A (en) | Compressible pocket for cargo shade attachment | |
CA2111725A1 (en) | Combination Reclining and Folding Mechanism for Automotive Seat Assemblies | |
CN217623363U (zh) | 一种衣帽架及车辆 | |
US20140319888A1 (en) | Folding sea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2881056B2 (ja) | 自動車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取付構造 | |
KR101519756B1 (ko) | 자동차의 회전형 선바이저 미러 | |
US11072226B2 (en) | Vehicle sun visor device | |
US1198126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 |
CN211344541U (zh) | 一种屏幕支架及车辆 | |
CN220904844U (zh) | 一种衣帽架及汽车 | |
CA2709582A1 (en) | Detent spring and end cap structures for a visor vanity | |
JP7098357B2 (ja) | 乗物用サンバイザ装置 | |
CN217705571U (zh) | 一种可翻转式汽车座椅及汽车 | |
US9878602B1 (en) | Extended range sun visor track system | |
CN215513335U (zh) | 一种靠背调节结构以及座椅 | |
CN210139832U (zh) | 可调节的行李箱备胎盖板以及包括其的汽车 | |
CN112009339B (zh) | 一种汽车行李箱地毯升降结构及汽车 | |
CN220947685U (zh) | 一种汽车后排扶手 | |
CN216545904U (zh) | 桌板组件及商务车 | |
JP3916718B2 (ja) |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の軸受構造 | |
CN217074107U (zh) |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 |
CN220281212U (zh) | 一种车载化妆镜和车辆 | |
CN212047044U (zh) | 一种可伸缩的汽车遮阳板化妆镜 | |
KR19980026813A (ko) | 자동차의 등받이 젖힘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