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107U -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107U
CN217074107U CN202220025338.2U CN202220025338U CN217074107U CN 217074107 U CN217074107 U CN 217074107U CN 202220025338 U CN202220025338 U CN 202220025338U CN 217074107 U CN217074107 U CN 217074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hielding plate
shielding
sea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53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菲
何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53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遮挡组件,包括遮挡板和转动部,遮挡板的一端与转动部连接,另一端与衣帽架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转动部与靠背连接并能够相对于靠背转动;遮挡组件至少包括隐藏状态和遮挡状态:隐藏状态时,靠背后仰,靠背与衣帽架之间没有缝隙,遮挡板隐藏在衣帽架的下方;遮挡状态时,靠背前倾,靠背带动遮挡板的一端向前移动,遮挡板的另一端与衣帽架的底面不脱离,遮挡板在转动部的作用下相对于靠背朝向远离靠背的方向转动,使遮挡板遮挡靠背与衣帽架之间的间隙。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本申请能够遮挡靠背和衣帽架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后排座椅调节形式随时代发展在不断地进化。在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能够根据不同乘客的使用需求对靠背的倾角进行调节,但是在靠背倾角调节的过程中,靠背会与衣帽架之间产生间隙,影响美观。
因此,需设计一种能够遮挡靠背和衣帽架之间的间隙的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汽车,能够遮挡靠背和衣帽架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遮挡组件,包括遮挡板和转动部,所述遮挡板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连接,另一端与衣帽架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所述转动部与靠背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靠背转动;
所述遮挡组件至少包括隐藏状态和遮挡状态:
所述隐藏状态时,所述靠背后仰,所述靠背与所述衣帽架之间没有缝隙,所述遮挡板隐藏在所述衣帽架的下方;
所述遮挡状态时,所述靠背前倾,所述靠背带动所述遮挡板的一端向前移动,所述遮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衣帽架的底面不脱离,所述遮挡板在所述转动部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靠背朝向远离所述靠背的方向转动,使所述遮挡板遮挡所述靠背与所述衣帽架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转动部与所述靠背之间施加相互靠近的作用力的弹性件;
当所述靠背前倾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转动部施加朝向所述靠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遮挡板保持与所述衣帽架的底面接触且不脱离。
可选地,所述转动部包括座体、转轴和连杆,所述座体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遮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座体与所述连杆之间。
可选地,所述靠背包括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座体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并通过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并将所述靠背骨架和所述座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杆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两个分隔设置的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座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组件,所述扭簧组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座体和所述连杆;
当所述遮挡板朝远离所述靠背方向转动时,所述扭簧组件变形并对所述连杆施加朝向所述靠背方向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扭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所述第一弹簧体和所述第二弹簧体分别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弹簧体和所述第二弹簧体相对的一端连接并形成与所述连杆连接的U型部,所述座体的相对两侧壁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弹簧体和所述第二弹簧体远离所述U型部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三连接孔内。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连接在所述靠背与所述转动部之间的拉簧;
当所述遮挡板朝远离所述靠背方向相对转动时,所述拉簧变形并对所述转动部施加朝向所述靠背方向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座椅总成,所述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和上述的遮挡组件,所述座椅包括坐垫和能够相对于所述坐垫转动的靠背,所述遮挡组件与所述靠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衣帽架和上述的座椅总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需要调整靠背的倾角的时候,由于遮挡板与衣帽架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因此遮挡板能够随靠背联动,使得靠背在前倾的时候遮挡板能够在转动部的作用下朝远离靠背的方向相对转动并遮挡靠背与衣帽架之间产生的间隙,提高了车辆内饰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遮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遮挡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座椅总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背在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背前倾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遮挡板1:弧形部11;
转动部2:座体21、第二安装孔211、第二连接孔212、第三连接孔213、转轴22、连杆23、耳座231、第一连接孔232;
弹性件3:第一弹簧体31、第二弹簧体32、U型部33;
靠背4、靠背骨架41、第一安装孔411;
衣帽架5;
坐垫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遮挡组件,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遮挡板1和转动部2,遮挡板1的一端与转动部2连接,另一端与衣帽架5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转动部2与靠背4连接并能够相对于靠背4转动;
遮挡组件至少包括隐藏状态和遮挡状态:
如图4所示,隐藏状态时,靠背4后仰,靠背与衣帽架5之间没有缝隙,遮挡板1隐藏在衣帽架5的下方;
如图5所示,遮挡状态时,靠背4前倾,靠背4带动遮挡板1的一端向前移动,遮挡板1的另一端与衣帽架5的底面不脱离,遮挡板1在转动部2的作用下相对于靠背4朝向远离靠背4的方向转动,使遮挡板1遮挡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的间隙。
其中,如图4所示,靠背4在隐藏状态下是与衣帽架5紧贴,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不会存在间隙,为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靠背4的角度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当靠背4前倾的时候,由于遮挡板1与衣帽架5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因此当靠背4向如图3所示的A方向翻转的时候,靠背4带动转动部2与靠背4连接的一端向A方向动作,遮挡板1的顶端由于与衣帽架5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使得遮挡板1的端部受到了阻挡作用力,从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在转动部2的作用下相对于靠背4朝向远离靠背4的方向转动,即如图3所示的B方向,使遮挡板1遮挡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提高内饰的美观度,同时也能够避免衣帽架5上的物品从间隙中掉落。
进一步的,遮挡板1由硬质塑料制成,在遮挡板1上能够包覆涂层或套体以使得遮挡板1在遮挡间隙的时候能够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组件还包括用于向转动部2与靠背4之间施加相互靠近的作用力的弹性件3;
当靠背4前倾时,弹性件3对转动部2施加朝向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使得遮挡板1保持与衣帽架5的底面接触且不脱离。
通过弹性件3能够对转动部2施加朝向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保持与衣帽架5的底面接触且不脱离,保证遮挡缝隙的效果。
具体地,遮挡板1的上端与衣帽架5的底面接触,并通过弹性件3的作用使得遮挡板1的上端与衣帽架5的底面保持不脱离。
可选地,遮挡板1的上端通过滑块与衣帽架5的底面滑动连接,滑块与衣帽架5的底面滑动连接,遮挡板1的上端与滑块铰接,当靠背4前倾时,靠背4带动遮挡板1的下端向前移动,遮挡板1的上端在滑块的作用下朝向靠背4方向滑动并相对于靠背4朝向远离靠背4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将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
可选地,在靠背4上设有滑块,滑块与靠背4滑动连接并能够沿靠背4的纵向滑动,转动部2与滑块连接,在衣帽架5的底面设有滑槽,遮挡板1的一端与转动部2连接,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当靠背4前倾时,靠背4带动遮挡板1朝向靠背4的方向滑动,遮挡板1沿滑槽滑出并遮挡靠背4和衣帽架5之间的间隙。
如图1所示,转动部2包括座体21、转轴22和连杆23,座体21与靠背4固定连接,连杆23的一端通过转轴22与座体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遮挡板1固定连接,弹性件3连接在座体21与连杆23之间。
具体地,如图3所示,座体21固定连接在靠背4的背面,当遮挡板1相对于靠背4翻转时,遮挡板1能够绕转轴22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两组转动部2分别间隔设置,两个座体21分别固定在靠背4的同一水平高度上,两个连杆23相互平行并均与遮挡板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两组转动部2能够使得遮挡板1在翻转时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靠背4包括靠背骨架41,靠背骨架4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11,座体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11,第一安装孔411和第二安装孔211同轴并通过螺栓贯穿第一安装孔411和第二安装孔211并将靠背骨架41和座体21固定连接。
具体地,至少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孔411和两个第二安装孔211,保证座体21与靠背骨架41之间能够稳定连接在一起。其中,遮挡组件与靠背4在座椅出厂时完成安装,因此在整车装配的时候无需对遮挡组件进行安装,从而能够减少整车装配时的安装工序,提高整车的总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杆23与座体2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两个分隔设置的耳座231,如图2所示,耳座23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32,座体2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32同轴的第二连接孔212,转轴22贯穿第一连接孔232和第二连接孔212。耳座231的内侧面与座体21的外侧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并通过转轴22连接耳座231和座体21,使得连杆23能够绕转轴22转动,从而避免连杆23在转动时产生异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弹性件3为扭簧组件,扭簧组件套设在转轴22上,扭簧组件分别连接座体21和连杆23。
当遮挡板1朝远离靠背4方向相对转动时,扭簧组件变形并对连杆23施加朝向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
其中,当遮挡板1朝远离靠背4的方向转动的时候,扭簧组件在发生变形后能够对连杆23施加朝向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始终保持与衣帽架5的底面贴合,保证能够对间隙具有较好的遮挡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扭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体31和第二弹簧体32,第一弹簧体31和第二弹簧体32分别套接在转轴22上,第一弹簧体31和第二弹簧体32相对的一端连接并形成与连杆23连接的U型部33,座体21的相对两侧壁设有第三连接孔213,第一弹簧体31和第二弹簧体32远离U型部33的另一端插入至第三连接孔213内。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体31和第二弹簧体32能够增大扭簧组件施加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紧密地与衣帽架5的底面贴合在一起。其中,U型部33能够增大第一弹簧体31和第二弹簧体32与连杆23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避免U型部33长期使用后与连杆23分离。
可选地,在连杆23上设有卡槽,U型部33卡入至卡槽内从而实现与连杆2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连接在靠背4与转动部2之间的拉簧。
当遮挡板1朝远离靠背4方向转动时,拉簧变形并对转动部2施加朝向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
当遮挡板1朝远离靠背4方向转动的时候,拉簧拉长并对转动部2施加朝向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进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保持与衣帽架5的底面紧密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遮挡板1设有与所述衣帽架5的底面形状匹配的弧形部11。当遮挡板1翻转时,弧形部11能够保持与衣帽架5的底面贴合,使得遮挡效果更美观。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靠背4在初始状态时与衣帽架5保持接触,此时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不存在间隙,遮挡板1隐藏在衣帽架5的下方。当乘客需要对靠背4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即此时靠背4前倾,此时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产生了间隙,当靠背4前倾的过程中,遮挡板1由于与衣帽架5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因此在衣帽架5的限制下,遮挡板1在转动部2的作用下相对朝向远离靠背4的方向转动,并且通过弹性件3对连杆23施加朝向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保持与衣帽架5的底面保持贴合,进而使得遮挡板1能够将间隙进行遮挡,提高车辆内饰的美观度,以及能够避免衣帽架5上的物品从间隙中掉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座椅总成,如图3所示,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和上述的遮挡组件,座椅包括坐垫6和能够相对于坐垫6转动的靠背4,遮挡组件与靠背4连接。
其中,靠背4包括靠背骨架41,遮挡组件与靠背骨架41安装在一起并在座椅出厂时完成安装,因此在整车装配的时候只需对座椅进行装配,而无需对遮挡组件进行安装调试,从而能够减少整车装配时的安装工序,提高整车的总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车辆,如图4和图5所示,车辆包括衣帽架5和上述的座椅总成。
进一步的,座椅总成安装在车辆的后排位置,座椅总成中的靠背4在初始位置时与衣帽架5贴合,使得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不存在间隙,靠背4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当靠背4前倾的时候,靠背4与衣帽架5之间形成了间隙,此时遮挡板1被靠背4带动翻转或滑动并对间隙进行遮挡,从而提高了车辆内饰的美观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申请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遮挡板(1)和转动部(2),所述遮挡板(1)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2)连接,另一端与衣帽架(5)的底面保持接触且不脱离,所述转动部(2)与靠背(4)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靠背(4)转动;
所述遮挡组件至少包括隐藏状态和遮挡状态:
所述隐藏状态时,所述靠背(4)后仰,所述靠背与所述衣帽架(5)之间没有缝隙,所述遮挡板(1)隐藏在所述衣帽架(5)的下方;
所述遮挡状态时,所述靠背(4)前倾,所述靠背(4)带动所述遮挡板(1)的一端向前移动,所述遮挡板(1)的另一端与所述衣帽架(5)的底面不脱离,所述遮挡板(1)在所述转动部(2)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靠背(4)朝向远离所述靠背(4)的方向转动,使所述遮挡板(1)遮挡所述靠背(4)与所述衣帽架(5)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转动部(2)与所述靠背(4)之间施加相互靠近的作用力的弹性件(3);
当所述靠背(4)前倾时,所述弹性件(3)对所述转动部(2)施加朝向所述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遮挡板(1)保持与所述衣帽架(5)的底面接触且不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2)包括座体(21)、转轴(22)和连杆(23),所述座体(21)与所述靠背(4)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3)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22)与所述座体(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遮挡板(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3)连接在所述座体(21)与所述连杆(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4)包括靠背骨架(41),所述靠背骨架(4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11),所述座体(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11),所述第一安装孔(4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同轴并通过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4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11)并将所述靠背骨架(41)和所述座体(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3)与所述座体(2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两个分隔设置的耳座(231),所述耳座(23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32),所述座体(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32)同轴的第二连接孔(212),所述转轴(22)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23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1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为扭簧组件,所述扭簧组件套设在所述转轴(22)上,所述扭簧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座体(21)和所述连杆(23);
当所述遮挡板(1)朝远离所述靠背(4)方向转动时,所述扭簧组件变形并对所述连杆(23)施加朝向所述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体(31)和第二弹簧体(32),所述第一弹簧体(31)和所述第二弹簧体(32)分别套接在所述转轴(22)上,所述第一弹簧体(31)和所述第二弹簧体(32)相对的一端连接并形成与所述连杆(23)连接的U型部(33),所述座体(21)的相对两侧壁设有第三连接孔(213),所述第一弹簧体(31)和所述第二弹簧体(32)远离所述U型部(33)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三连接孔(2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为连接在所述靠背(4)与所述转动部(2)之间的拉簧;
当所述遮挡板(1)朝远离所述靠背(4)方向相对转动时,所述拉簧变形并对所述转动部(2)施加朝向所述靠背(4)方向的作用力。
9.一种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遮挡组件,所述座椅包括坐垫(6)和能够相对于所述坐垫(6)转动的靠背(4),所述遮挡组件与所述靠背(4)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衣帽架(5)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总成。
CN202220025338.2U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7074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5338.2U CN217074107U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5338.2U CN217074107U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107U true CN217074107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2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5338.2U Active CN217074107U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14767B2 (ja) 航空機座席用の独立的に関節運動するシートパン
DE60211708T2 (de) Oberes rückenlehneteil für einen sitz
US20040007910A1 (en) Headrest mounting plate, seat headrest, and passenger seat with headrest
US11021255B2 (en) Work-and-dine aircraft seat with tilt and shift articulation
CN106965721A (zh) 具有颈部支持结构的可调节头枕总成
CN1981670A (zh) 部件的连接结构
CA2423509A1 (en) Vehicle seat particularly for aircraft
RU2695548C2 (ru) Сидень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и гибкий закрывающий элемент
GB2418850A (en) Vehicle seat and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EP2760702A1 (en) Vehicle seat backrest with flexural joint motion-control
CA2855841A1 (en) Chair with seat depth adjustment and back support
CA2976305C (en) Furniture member with legrest extension
US10953989B1 (en) Headrest for accommodating ponytail or bun of hair
US10485348B1 (en) Folding chair with reduced footprint
US6736459B1 (en) Spring element seat
CN217074107U (zh) 一种遮挡组件、座椅总成及车辆
CN109050363A (zh) 一种扶手角度自适应调节的铰座结构、座椅结构及汽车
US10376063B2 (en) Integrated lumbar and head tilt assembly
US10897997B2 (en) Armchair comprising an adjustable headrest
CN111746799A (zh) 座椅底板铰接机构
CN112721764B (zh) 可调节头部保护装置组件
CN114431658A (zh) 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CN220904844U (zh) 一种衣帽架及汽车
KR20210068704A (ko) 차량용 시트
JPH0619397Y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