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5050U -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5050U
CN217575050U CN202221593800.5U CN202221593800U CN217575050U CN 217575050 U CN217575050 U CN 217575050U CN 202221593800 U CN202221593800 U CN 202221593800U CN 217575050 U CN217575050 U CN 217575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plate
unmanned vehicle
support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38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olithic Shaoxing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olix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olix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olix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938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5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5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5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该传感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为折弯型结构,支架主体的折弯端的上表面与无人车的顶面平行设置,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卡固槽,传感器可拆卸连接于卡固槽内,且支架主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收纳传感器与无人车连接的线束。该无人车包括车体、传感器和上述的传感器支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器支架,外形美观且提高了传感器的安装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车,采用上述传感器支架对传感器进行安装和固定,提高了传感器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背景技术
传感器当前己经应用在诸多领域中,激光雷达是传感器的一种,其是激光技术与现代光电探测技术结合的先进探测方式,激光雷达主要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和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激光雷达在无人汽车领域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能够切实推进无人汽车领域的健康稳定发展。
现有技术中,激光雷达通常采用支架与无人车连接,先将激光雷达安装在支架上,然后,将支架安装在车身或车架上。上述的支架安装后存在一些缺陷,如安装不可靠或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旨在提高传感器的安装可靠性,保证传感器支架外观美观协调。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器支架,设于无人车的顶面,包括:
支架主体,为折弯型结构,所述支架主体的折弯端的上表面与所述无人车的顶面平行设置,所述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的卡固槽,所述传感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卡固槽内,且所述支架主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收纳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无人车连接的线束。
可选地,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合围形成所述容纳腔。
可选地,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凹设有所述卡固槽,所述传感器通过第一螺纹件与所述卡固槽的槽底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向内凸设有卡接凸起,所述侧板的内表面设有卡接板,所述底板能卡接入所述卡接凸起和所述卡接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板由塑料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底板为S形结构,所述底板的上端部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板的下端部抵接于所述无人车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无人车的所述顶面上。
可选地,所述顶板的内侧面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端部穿设于所述底板且所述导向柱通过第二螺纹件与所述顶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折弯端的上表面为圆弧面。
一种无人车,所述无人车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传感器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器支架,支架主体的折弯端的上表面与无人车的顶面平行,传感器安装于上表面的卡固槽内,防止传感器发生倾斜或由于晃动而从顶面掉落,提高了传感器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容纳腔用于收纳传感器与无人车连接的线束,容纳腔能够隐藏线束,保证了传感器支架外观美观协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支架的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支架的纵截面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传感器支架;200、无人车;
1、传感器;21、容纳腔;22、顶板;221、卡固槽;23、侧板;24、底板;3、第一螺纹件;4、卡接凸起;5、卡接板;6、导向柱;7、第二螺纹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支架100,该传感器支架100用于支撑和固定无人车200上的传感器1。
该传感器支架100设于无人车200的顶面,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为折弯型结构,支架主体的折弯端的上表面与无人车200的顶面平行设置,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1的卡固槽221,传感器1可拆卸连接于卡固槽221内,且支架主体具有容纳腔21,容纳腔21用于收纳传感器1与无人车200连接的线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器支架100,支架主体的折弯端的上表面与无人车200的顶面平行,传感器1安装于上表面的卡固槽221内,防止传感器1发生倾斜或由于晃动而从顶面掉落,提高了传感器1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容纳腔21用于收纳传感器1与无人车200连接的线束,容纳腔21能够隐藏线束,保证了传感器支架100外观美观协调。
可选地,支架主体包括顶板22、底板24以及连接于顶板22和底板24之间的侧板23,顶板22、底板24和侧板23合围形成容纳腔21。通过设置顶板22、底板24和侧板23,便于对支架主体进行组装和拆卸。进一步地,顶板22的上表面凹设有卡固槽221,传感器1通过第一螺纹件3与卡固槽221的槽底连接,连接简便,且操作简单。示例性地,第一螺纹件3为螺杆。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件3设有三个,以提高顶板22和传感器1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底板24为S形结构,底板24的上端部与侧板23连接,底板24的下端部抵接于无人车200的顶面,连接可靠且外形美观。
进一步地,顶板22包括采用折弯工艺形成的折弯部和连接部,底板24的上端部与折弯部平行设置,以保证外形协调美观。
可选地,顶板22的内侧面设有导向柱6,导向柱6的端部穿设于底板24且导向柱6通过第二螺纹件7与顶面连接。导向柱6位于容纳腔21中,保证了支架主体外观美观且协调。示例性地,第二螺纹件7为螺杆。
于本实施例中,导向柱6设于顶板22的连接部的内侧面,且导向柱6的端部穿设于底板24的下端部,提高了该传感器支架100与无人车200的连接可靠性。
示例性地,顶板22的内侧面设有三个导向柱6,三个导向柱6沿下端部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折弯端的上表面为圆弧面。该种设置,易于加工,有效防止折弯端对外部工件造成损伤,且外形美观。于本实施例中,顶板22的折弯部、部分侧板23以及底板24的上端部合围形成折弯端,顶板22的折弯部的上表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侧板23远离顶板22的一端向内凸设有卡接凸起4,侧板23的内表面设有卡接板5,底板24能卡接入卡接凸起4和卡接板5之间,提高了底板24和侧板2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底板24卡接入卡接凸起4和卡接板5之后,传感器1的固定点隐藏在容纳腔21内,固定点不外露,保证美观。
优选地,卡接凸起4和卡接板5均为多个,以提高卡接稳定性。
于本实施例中,底板24由塑料材质制成。塑料材质能有效减低支架主体的重量,减小了对无人车200的压力。
于本实施例中,侧板23和顶板22均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的强度高且重量轻,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支架主体的重量。
优选地,底板24可拆卸连接于无人车200的顶面上。该种设置,便于对支架主体进行安装或拆卸。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200,无人车200包括车体、传感器1和如前文中描述的传感器支架100,传感器支架100设于车体的顶面上,用于固定和支撑传感器1,提高了传感器1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示例性地,传感器可为激光雷达。
进一步地,车体的顶盖内侧焊接有加强板,以提高对传感器支架100的支撑强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支架,设于无人车(200)的顶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主体,为折弯型结构,所述支架主体的折弯端的上表面与所述无人车(200)的顶面平行设置,所述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1)的卡固槽(221),所述传感器(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卡固槽(221)内,且所述支架主体具有容纳腔(21),所述容纳腔(21)用于收纳所述传感器(1)与所述无人车(200)连接的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顶板(22)、底板(24)以及连接于所述顶板(22)和所述底板(24)之间的侧板(23),所述顶板(22)、所述底板(24)和所述侧板(23)合围形成所述容纳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的上表面凹设有所述卡固槽(221),所述传感器(1)通过第一螺纹件(3)与所述卡固槽(221)的槽底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3)远离所述顶板(22)的一端向内凸设有卡接凸起(4),所述侧板(23)的内表面设有卡接板(5),所述底板(24)能卡接入所述卡接凸起(4)和所述卡接板(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4)由塑料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4)为S形结构,所述底板(24)的上端部与所述侧板(23)连接,所述底板(24)的下端部抵接于所述无人车(200)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无人车(200)的所述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的内侧面设有导向柱(6),所述导向柱(6)的端部穿设于所述底板(24)且所述导向柱(6)通过第二螺纹件(7)与所述顶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端的上表面为圆弧面。
10.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车(200)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支架。
CN202221593800.5U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Active CN217575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3800.5U CN217575050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3800.5U CN217575050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5050U true CN21757505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3800.5U Active CN217575050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5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3415B2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AU4765899A (en) Motor vehicle end module assembly
CN217575050U (zh) 一种传感器支架及无人车
CN212932950U (zh) 一种超声波雷达固定结构
CN205345055U (zh) 汽车顶盖前横梁
CN211507876U (zh) 一种天线支架、天线组件和车辆
CN103296878B (zh) 电力变换器及使用该电力变换器的照明装置
CN217804566U (zh) 一种支架、传感器组件及无人车
CN209987748U (zh) 一种无帽檐的全液晶仪表板总成
CN211260665U (zh) 一种悬浮式厚壁光导主衬框总成
CN210941626U (zh) 汽车后牌照条的小尾翼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7477219U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及无人车
CN217598464U (zh) 一种集成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7945061U (zh)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架以及无人车
CN206186911U (zh) 一种汽车行李架结构及汽车
CN216636691U (zh) 一种电动车大灯仪表安装结构
US20020030902A1 (en) Double walled carrier plate
CN212980068U (zh) 自动驾驶车辆
CN217689396U (zh) 车载激光雷达支架及车辆
CN217589414U (zh) 车载天线组件、车辆和天线模块
CN218929348U (zh) 一种传感器支架
CN217170578U (zh) 一种汽车盲区检测雷达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汽车
CN113183737B (zh) 传感器、快换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214985077U (zh) 一种氛围灯安装结构
CN218558741U (zh) 一种汽车显示屏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923

Address after: Room 103, 1st Floor, Building 2, Qingfeng Village, Qianqing Street,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2000

Patentee after: Neolithic (Shaoxing)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176 1703, floor 17, building 1, No. 10, Ronghua Middle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Yizhuang group, high-end industrial area, Beij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before: NEOLIX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