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4088U -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4088U
CN217554088U CN202221664270.9U CN202221664270U CN217554088U CN 217554088 U CN217554088 U CN 217554088U CN 202221664270 U CN202221664270 U CN 202221664270U CN 217554088 U CN217554088 U CN 217554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wheeled vehicle
double
self
bala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42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uqiao Sanda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uqiao Sanda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uqiao Sanda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uqiao Sanda Electron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42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4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4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4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包括双轮车车架本体,以及固定安装于双轮车车架本体正面上方左侧的承载受力顶管;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座桶承载支架;还包括: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加强复合支架其中,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内部右侧竖向预设有连接竖装台板。该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通过后方的连接竖装台板分别将减速电机本体与后平叉本体进行连接,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倾斜将数据传递至伺平衡驱动装置内部,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倾斜形成相反的工作角度,从而达到自平衡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轮车车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双轮车车架是指用于摩托车以及自行车等双轮载具的一种承载架体,通常为低碳钢或者铝合金制造而成,针对平衡两轮车车架可以根据倾斜角度来保持控制电机转速以达到自平衡的目的。
而现在大多数的自平衡式双轮车车架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车架在设计生产之初并未包含自平衡防倾倒的技术,使得现有自平衡技术包含的装置以及控制器在安装时与车架本体分离,同时也没有特定的位置对自平衡技术包含的装置以及控制器进行安装,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制造以及使用,无法保证在后续运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在大多数的自平衡式双轮车车架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车架在设计生产之初并未包含自平衡防倾倒的技术,使得现有自平衡技术包含的装置以及控制器在安装时与车架本体分离,同时也没有特定的位置对自平衡技术包含的装置以及控制器进行安装,从而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制造以及使用,无法保证在后续运用过程中稳定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包括双轮车车架本体,以及固定安装于双轮车车架本体正面上方左侧的承载受力顶管;
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座桶承载支架,且座桶承载支架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承载受力顶管的顶面中部上下两侧;
还包括:
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加强复合支架,且加强复合支架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内侧中部上下两端;
其中,双轮车车架本体内部横向预设连接于承载主梁支架管的内端,且承载主梁支架管的内端固定连接于加强复合支架的中心位置处;
其中,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内部右侧竖向预设有连接竖装台板,且连接竖装台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内侧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与承载受力顶管之间为横向同轴分布设置,且承载受力顶管设置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上方,并且承载受力顶管的左端为弧形结构分布设置,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对承载受力顶管安装。
优选的,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内部座桶承载支架的竖向中心轴线与加强复合支架的竖向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分布设置,且座桶承载支架与承载主梁支架管之间组合构成倒置的“T”字形结构分布设置,并且承载主梁支架管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前叉限位支撑套管,通过承载主梁支架管对前叉限位支撑套管安装。
优选的,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内部座桶承载支架的顶面固定设置有伺服控制系统,且双轮车车架本体内部加强复合支架的右端顶面横向预设有减速电机本体,并且减速电机本体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平衡驱动装置,通过平衡驱动装置带动伺服控制系统达到平衡。
优选的,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内部右侧横向设置有后平叉本体,且后平叉本体的左侧内部固定设置有减震器固定支架,并且双轮车车架本体内部减速电机本体的右端贯穿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外端,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后平叉本体左端上下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主减震支架,且上下两侧主减震支架的外端均通过轴承贯穿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右端内部上下两侧,并且两侧主减震支架均关于后平叉本体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通过主减震支架将与双轮车车架本体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平叉本体的右端上下两侧均预设连接有副减震支架,且副减震支架的底端通过固定设置的连接限位块连接于述后平叉本体的顶面,并且上下两侧副减震支架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安装后轮轴的限位凸块,通过对后轮轴进行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通过后方的连接竖装台板分别将减速电机本体与后平叉本体进行连接,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倾斜将数据传递至伺平衡驱动装置内部,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倾斜形成相反的工作角度,从而达到自平衡的效果,其具体内容如下:
1.双轮车车架本体通过顶面固定连接的承载受力顶管将承载主梁支架管进行连接,并通过承载主梁支架管左端的前叉限位支撑套管将前叉进行连接限位;同时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通过顶面的座桶承载支架便于将座桶进行放置限位,而加强复合支架将双轮车车架本体与承载受力顶管加强连接程度,同时通过连接竖装台板将减速电机本体进行固定安装;
2.双轮车车架本体顶右端的后平叉本体通过上下两侧的主减震支架进行连接,同时后平叉本体顶面的减震器固定支架将减震器进行连接安装,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同时后平叉本体通过后方上下两侧的副减震支架将后轮轴进行连接的同时减小传递震动;
3.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倾斜将数据传递至伺平衡驱动装置内部,并通过平衡驱动装置的反向工作,与双轮车车架本体的倾斜形成相反的工作角度,从而达到自平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轮车车架本体与后平叉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轮车车架本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速电机本体与后平叉本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速电机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平叉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减震支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副减震支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轮车车架本体;2、承载受力顶管;3、座桶承载支架;4、加强复合支架;5、承载主梁支架管;6、连接竖装台板;7、前叉限位支撑套管;8、伺服控制系统;9、减速电机本体;10、平衡驱动装置;11、后平叉本体;12、减震器固定支架;13、驱动电机输出轴;14、主减震支架;15、副减震支架;16、连接限位块;17、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包括双轮车车架本体1,以及固定安装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正面上方左侧的承载受力顶管2;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座桶承载支架3,且座桶承载支架3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承载受力顶管2的顶面中部上下两侧;还包括: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座桶承载支架3的竖向中心轴线与加强复合支架4的竖向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分布设置,且座桶承载支架3与承载主梁支架管5之间组合构成倒置的“T”字形结构分布设置,并且承载主梁支架管5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前叉限位支撑套管7;如图1-2所示,双轮车车架本体1通过顶面固定连接的承载受力顶管2将承载主梁支架管5进行连接,并通过承载主梁支架管5左端的前叉限位支撑套管7将前叉进行连接限位。
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加强复合支架4,且加强复合支架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侧中部上下两端;其中,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横向预设连接于承载主梁支架管5的内端,且承载主梁支架管5的内端固定连接于加强复合支架4的中心位置处;其中,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部右侧竖向预设有连接竖装台板6,如图1-2所示,加强复合支架4将双轮车车架本体1与承载受力顶管2加强连接程度,同时通过连接竖装台板6将减速电机本体9进行固定安装;且连接竖装台板6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侧上下两端。
双轮车车架本体1与承载受力顶管2之间为横向同轴分布设置,且承载受力顶管2设置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上方,并且承载受力顶管2的左端为弧形结构分布设置;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座桶承载支架3的顶面固定设置有伺服控制系统8,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加强复合支架4的右端顶面横向预设有减速电机本体9,并且减速电机本体9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平衡驱动装置10;如图3所示,伺服控制系统8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倾斜将数据传递至伺平衡驱动装置10内部,并通过平衡驱动装置10的反向工作。
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部右侧横向设置有后平叉本体11,且后平叉本体11的左侧内部固定设置有减震器固定支架12,并且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减速电机本体9的右端贯穿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13的外端;后平叉本体11左端上下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主减震支架14,且上下两侧主减震支架14的外端均通过轴承贯穿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右端内部上下两侧,并且两侧主减震支架14均关于后平叉本体11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后平叉本体11的右端上下两侧均预设连接有副减震支架15,且副减震支架15的底端通过固定设置的连接限位块16连接于述后平叉本体11的顶面,如图1、5、7所示,双轮车车架本体1顶右端的后平叉本体11通过上下两侧的主减震支架14进行连接,同时后平叉本体11顶面的减震器固定支架12将减震器进行连接安装,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并且上下两侧副减震支架15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安装后轮轴的限位凸块1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之前,需要先检查装置整体情况,确定能够进行正常工作,根据图1-图7所示,首先双轮车车架本体1通过顶面固定连接的承载受力顶管2将承载主梁支架管5进行连接,并通过承载主梁支架管5左端的前叉限位支撑套管7将前叉进行连接限位;同时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1通过顶面的座桶承载支架3便于将座桶进行放置限位,而加强复合支架4将双轮车车架本体1与承载受力顶管2加强连接程度,同时通过连接竖装台板6将减速电机本体9进行固定安装;
双轮车车架本体1顶右端的后平叉本体11通过上下两侧的主减震支架14进行连接,同时后平叉本体11顶面的减震器固定支架12将减震器进行连接安装,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同时后平叉本体11通过后方上下两侧的副减震支架15将后轮轴进行连接的同时减小传递震动;伺服控制系统8通过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倾斜将数据传递至伺平衡驱动装置10内部,并通过平衡驱动装置10的反向工作,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倾斜形成相反的工作角度,从而达到自平衡的效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包括双轮车车架本体(1),以及固定安装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正面上方左侧的承载受力顶管(2);
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座桶承载支架(3),且座桶承载支架(3)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承载受力顶管(2)的顶面中部上下两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正面中部竖向预设有加强复合支架(4),且加强复合支架(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侧中部上下两端;
其中,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横向预设连接于承载主梁支架管(5)的内端,且承载主梁支架管(5)的内端固定连接于加强复合支架(4)的中心位置处;
其中,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部右侧竖向预设有连接竖装台板(6),且连接竖装台板(6)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侧上下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1)与承载受力顶管(2)之间为横向同轴分布设置,且承载受力顶管(2)设置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上方,并且承载受力顶管(2)的左端为弧形结构分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座桶承载支架(3)的竖向中心轴线与加强复合支架(4)的竖向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分布设置,且座桶承载支架(3)与承载主梁支架管(5)之间组合构成倒置的“T”字形结构分布设置,并且承载主梁支架管(5)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前叉限位支撑套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座桶承载支架(3)的顶面固定设置有伺服控制系统(8),且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加强复合支架(4)的右端顶面横向预设有减速电机本体(9),并且减速电机本体(9)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平衡驱动装置(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内部右侧横向设置有后平叉本体(11),且后平叉本体(11)的左侧内部固定设置有减震器固定支架(12),并且双轮车车架本体(1)内部减速电机本体(9)的右端贯穿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13)的外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本体(11)左端上下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主减震支架(14),且上下两侧主减震支架(14)的外端均通过轴承贯穿连接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右端内部上下两侧,并且两侧主减震支架(14)均关于后平叉本体(11)与双轮车车架本体(1)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本体(11)的右端上下两侧均预设连接有副减震支架(15),且副减震支架(15)的底端通过固定设置的连接限位块(16)连接于述后平叉本体(11)的顶面,并且上下两侧副减震支架(15)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安装后轮轴的限位凸块(17)。
CN202221664270.9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Active CN217554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4270.9U CN217554088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4270.9U CN217554088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4088U true CN217554088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4270.9U Active CN217554088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4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20892A (en) Two-wheeled vehicle with offset wheel
CN100465051C (zh) 车架结构
CN105270528A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集成底架
CN217554088U (zh) 一种适用于自平衡双轮行驶载具的车架结构
CN205186463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00967528Y (zh) 一种卡丁车后摇架
CN213323490U (zh) 四轮电动乘用车
CN202063228U (zh) 三轮摩托车前减震
US4630699A (en) Driving wheel supporting system
CN201325558Y (zh) 正三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挂结构
CN210734409U (zh) 双轴线转向组件及三轮摩托车
CN210027777U (zh) 平叉式前悬挂总成及摩托车
CN210027770U (zh) 用于双轴转向的转向装置及三轮摩托车
CN203637595U (zh) 一种电动沙滩车
CN102529685A (zh) 双轮非对称反向平行悬挂厢式电动车
CN207191262U (zh) 倒置式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01792955U (zh) 摩托车车架后部结构
CN201357862Y (zh) 菱型四轮太阳能车吊挂式车架
CN201357729Y (zh) 太阳能车弓形悬架车架
CN219601518U (zh) 一种车架组装结构
CN215098005U (zh) 一种三轮车前悬架车轮罩的加强结构
CN215098086U (zh) 一种摩托车智能悬挂转换装置
CN205186465U (zh)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轮毂、轮组
CN205186464U (zh)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车架、非驱动轮组件、车轮用的轮叉
CN211076183U (zh) 一种倒三轮悬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