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0630U - 光杯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光杯及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40630U CN217540630U CN202221070838.4U CN202221070838U CN217540630U CN 217540630 U CN217540630 U CN 217540630U CN 202221070838 U CN202221070838 U CN 202221070838U CN 217540630 U CN217540630 U CN 2175406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p
- light
- reflection
- lamp
-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1465382 Physalis alkekengi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杯及灯具,其中光杯包括呈蜂窝状布置的多个杯体,杯体内形成反射腔,杯体的底部开设灯珠孔,杯体的顶部形成出光口,反射腔的内壁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自灯珠孔的边缘向外延伸,第二反射面的一侧与第一反射面的外沿连接,第二反射面的另一侧围成出光口。相对现有灯具中将两个光源完全隔离开的布置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具中,杯体采用蜂窝状排布方式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排布方式,得到的反射光更多,亮度更高、光更密集,光照可以更远。而通过设置第二反射面对两个光源的干涉出进行加强反射,可以使出光更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杯及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灯具产品通常采用光源集成封装在反光罩内的方式,这种光源排列方式受光的干涉的影响,导致出光效率较低,并且为了保证美观,对灯源进行阵列布置,导致光源与光源之间间隔大,出光强度不足,或光源与光源间隔小导致光源出现干涉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杯及灯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杯及灯具,旨在解决出光强度不足及光源干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杯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光杯包括呈蜂窝状布置的多个杯体,所述杯体内形成反射腔,所述杯体的底部开设灯珠孔,所述杯体的顶部形成出光口,所述反射腔的内壁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自所述灯珠孔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外沿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另一侧围成所述出光口。
可选地,多个所述杯体中,至少一个所述杯体为第一杯体,所述第一杯体的第一反射面的外沿沿出光方向的投影为四边形,所述第一杯体的出光口的边沿沿出光方向的投影为多边形;多个所述杯体中,围设于所述第一杯体的外周且依次首尾相连的为第二杯体,所述第二杯体的数量与所述多边形边数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杯体的所述出光口相互连通。
可选地,所述光杯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围成出光区,多个所述杯体均设置于所述出光区内,所述围板的一端与位于外围的所述杯体的出光口的边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面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一侧与所述围板的边沿齐平或低于所述围板的边沿。
可选地,所述杯体的背光侧设置有定位柱。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支架、散热器、发光组件、上盖、透明罩以及如上所述的光杯,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散热器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光杯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射光线自所述灯珠孔露出,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杯体的出光侧且与所述散热器密封连接,所述透明罩盖设于所述上盖背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上盖上形成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所述灯具还包括两个压块,两个所述压块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各所述压块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透明罩的边缘形成两个插接臂,两个所述插接臂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所述通槽内并与所述散热器卡扣连接。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热板和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的多个灯珠,所述灯珠的数量与所述杯体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灯珠穿过对应地所述灯珠孔伸入所述反射腔内。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的背部形成鳍片式散热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以光杯应用于灯具中进行说明,灯珠从灯珠孔穿过设置与反射腔内作为光源,每个杯体均对应设置一个灯珠,灯珠发光靠近灯珠处又第一反射面进行反射,边缘处由第二反射面进行反射,相对将两个光源完全隔离开的布置方案,杯体采用蜂窝状排布方式杯体排布更加紧密,得到的反射光更多,亮度更高、光更密集,光照可以更远。而通过设置第二反射面对两个光源的干涉出进行加强反射,可以使出光更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器和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杯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学杯体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灯具 | 61 | 通槽 |
1 | 支架 | 7 | 光杯 |
2 | 散热器 | 71 | 杯体 |
21 | 安装腔 | 711 | 反射腔 |
3 | 发光组件 | 712 | 灯珠孔 |
31 | 导热板 | 713 | 出光口 |
32 | 灯珠 | 714 | 第一反射面 |
4 | 上盖 | 715 | 第二反射面 |
41 | 安装位 | 71a | 第一杯体 |
5 | 透明罩 | 71b | 第二杯体 |
51 | 插接臂 | 72 | 围板 |
6 | 压块 | 73 | 定位柱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杯7包括呈蜂窝状布置的多个杯体71,杯体71内形成反射腔711,杯体71的底部开设灯珠孔712,杯体71的顶部形成出光口713,反射腔711的内壁面包括第一反射面714和第二反射面715,第一反射面714自灯珠孔712的边缘向外延伸,第二反射面715的一侧与第一反射面714的外沿连接,第二反射面715的另一侧围成出光口713。
上述实施例中,以光杯7应用于灯具100中进行说明,灯珠32从灯珠孔712穿过设置于反射腔711内作为光源,每个杯体71均对应设置一个灯珠32,灯珠32发光靠近灯珠32处又第一反射面714进行反射,边缘处由第二反射面715进行反射,相较于将两个光源完全隔离开的布置方案,杯体71采用蜂窝状排布方式杯体排布更加紧密,得到的反射光更多,亮度更高、光更密集,光照可以更远。而通过设置第二反射面715对两个光源的干涉处进行加强反射,可以使出光更均匀。
其中,任意相邻两个杯体71的出光口713相互连通,即光源与光源之间不完全隔断,能够避免出光时出现暗斑,同时设置第二反射面715能够对两光源的出光交汇处进行加强反射,能够降低两个光源出光的干涉。第二反射面715远离第一反射面714的一侧与围板72的边沿齐平或低于围板72的边沿,从而使相邻的两个杯体71的出光口713相互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杯体71中,至少一个杯体71为第一杯体71a,第一杯体71a的第一反射面714的外沿沿出光方向的投影为四边形,第一杯体71a的出光口713的边沿沿出光方向的投影为多边形;多个杯体71中,围设于第一杯体71a的外周且依次首尾相连的为第二杯体71b,第二杯体71b的数量与多边形边数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即多个杯体71中第一杯体71a和围设于第一杯体71a外周的多个第二杯体71b构成光学杯体组,在一光学杯体组中第一杯体71a居中设置。第一杯体71a和第二杯体71b并不唯一,一个杯体71既可以为第一杯体71a,也可以为围设在一第一杯体71a外周的第二杯体71b。除去处于最外围的杯体71,选出任一杯体71作于第一杯体71a,则与之相邻布置的多个杯体71为第二杯体71b,第一杯体71a的第一反射面714为光滑弧面,起到聚光效果,保证出光强度,第二反射面715与第一反射面714的曲率不一致,改变边缘处的反射效果,甚至可以将第二反射面715设置面散射面,从而提高出光的均匀度。
具体地,出光口713的边沿沿出光方向的投影可以为六边形,即对于单体杯体71而言,单个光学杯体71的杯口为六边形,第二反射壁与第一反射壁连接处光滑过渡,保证出光效果,类六边形的杯口设计可以更加紧密的规律对杯体71进行排列组合。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单个光学杯体71的杯口也可以为五边形、七边形等。
此外,光杯7还包括围板72,围板72围成出光区,多个杯体71均设置于出光区内,围板72的一端与位于外围的杯体71的出光口713的边沿连接。通过设置围板72使光杯7的外围形成形状规则的结构,方便在进行灯具100组装时对杯体71进行定位和安装,保证组装后灯具100的零部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出光效果。
具体地,杯体71的背光侧设置有定位柱73。通过设置定位柱73,与灯具100中的其他零部件配合对杯体71进行定位,确保杯体71的灯珠32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保证出光效果。
杯体71的可以为聚光杯也可以为散光杯,整个杯体71为一体成型结构,杯体71的材料选用塑料或铝等金属材料,并在杯体71的表面电镀金属处理,形成反射层。光杯7底部设置有定位柱73,用于光杯7定位在LED灯珠32PCB板的空位上,使PCB上的LED灯珠32位置与光杯7匹配在最佳位置,确保光学性能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100,灯具100包括支架1、散热器2、发光组件3、上盖4、透明罩5以及如上述的光杯7,散热器2与支架1转动连接,散热器2内形成安装腔21,发光组件3和光杯7设置于安装腔21内,发光组件3的出射光线自灯珠孔712露出,上盖4设置于杯体71的出光侧且与散热器2密封连接,透明罩5盖设于上盖4背离散热器2的一侧。发光组件3作为光源,从灯珠孔712出光,经反射腔711反射进行汇聚或扩散最后出光。以散热器2作为壳体为发光组件3提供安装空间,发光组件3产生的热可以传到导散热器2,从而与外部快速换热,避免灯体内部温度过高造成光效降低或发光组件3损坏。并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灯具100采用如上述的光杯7,因此该灯具100也具备上述的亮度更高、光更密集,光照更远、出光更均匀的有益效果,再此不一一赘述。
散热器2与支架1转动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支架1将灯具100安装在车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出光角度。透明罩5可以挡住泥水、灰尘保护灯体,透明罩5与散热器2、上盖4、压块6可拆卸下进行清洁。
其中,散热器2的背部形成鳍片式散热板。散热器2为压铸成型,且散热器2的背部设计成鳍片式,可以更快速的散热,散热器2两侧设置有穿孔位,背部设置有电源线孔,可以安装电源线。
具体地,上盖4上形成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41,灯具100还包括两个压块6,两个压块6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安装位41,各压块6上开设有通槽61,透明罩5的边缘形成两个插接臂51,两个插接臂51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通槽61内并与散热器2卡扣连接。上盖4用于固定、密封散热器2;上盖4上设置有螺丝孔位,可用螺丝固定安装在散热器2上。上盖4上设置有2个缺口部分(安装位41),其形状与压块6一样,即上盖4与压块6组合后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设置不同颜色,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形状,压块6两侧设置有通槽61。透明罩5上有插接臂51,可以穿过压块6上的通槽61固定卡在散热器2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发光组件3包括导热板31和设置于导热板31上的多个灯珠32,灯珠32的数量与杯体7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灯珠32穿过对应地灯珠孔712伸入反射腔711内。导热板31可以采用铝基板,导热板31上设置若干LED灯珠32,灯珠32的颜色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组合装配。导热板31安装在散热器2的安装腔21内,并且导热板31与散热器2的内壁面贴合安装固定,LED灯珠32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31传导到散热器2,散热器2通过背部鳍片快速发散到外部空气中。
上盖4与散热器2之间通过设置防水胶条密封连接,一般为硅胶,也可以是类似材料,防水胶条具有一定弹性,可以起到密封及防水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杯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光杯包括呈蜂窝状布置的多个杯体,所述杯体内形成反射腔,所述杯体的底部开设灯珠孔,所述杯体的顶部形成出光口,所述反射腔的内壁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自所述灯珠孔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外沿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另一侧围成所述出光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杯体中,至少一个所述杯体为第一杯体,所述第一杯体的第一反射面的外沿沿出光方向的投影为四边形,所述第一杯体的出光口的边沿沿出光方向的投影为多边形;多个所述杯体中,围设于所述第一杯体的外周且依次首尾相连的为第二杯体,所述第二杯体的数量与所述多边形边数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杯,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杯体的所述出光口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杯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围成出光区,多个所述杯体均设置于所述出光区内,所述围板的一端与位于外围的所述杯体的出光口的边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面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一侧与所述围板的边沿齐平或低于所述围板的边沿。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背光侧设置有定位柱。
7.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支架、散热器、发光组件、上盖、透明罩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杯,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散热器内形成安装腔,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光杯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射光线自所述灯珠孔露出,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杯体的出光侧且与所述散热器密封连接,所述透明罩盖设于所述上盖背离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形成对称布置的两个安装位,所述灯具还包括两个压块,两个所述压块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位,各所述压块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透明罩的边缘形成两个插接臂,两个所述插接臂一一对应地穿过两个所述通槽内并与所述散热器卡扣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热板和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的多个灯珠,所述灯珠的数量与所述杯体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灯珠穿过对应地所述灯珠孔伸入所述反射腔内。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背部形成鳍片式散热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0838.4U CN217540630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光杯及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0838.4U CN217540630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光杯及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40630U true CN217540630U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33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70838.4U Active CN217540630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光杯及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40630U (zh) |
-
2022
- 2022-05-06 CN CN202221070838.4U patent/CN2175406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89975B2 (en) | Light fixtures and lighting devices | |
US20100027269A1 (en) | Even luminance, high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high power led lamp structure | |
US20110128733A1 (en) | Led lamp | |
JP2009129809A (ja) | 照明装置 | |
JP6539859B2 (ja) | 透光性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 |
CN201041338Y (zh) |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 |
CN217540630U (zh) | 光杯及灯具 | |
JP5628655B2 (ja) | 照明器具 | |
WO2022001679A1 (zh) | 灯具 | |
JP5636790B2 (ja) | 照明装置 | |
JP5649462B2 (ja) | 照明装置 | |
CN215411607U (zh) | 灯具 | |
CN221629697U (zh) | 投光灯 | |
KR20100100451A (ko) | 엘이디 형광등 | |
CN213089607U (zh) | 吸顶灯 | |
CN216952798U (zh) | 照明装置 | |
CN218819993U (zh) | 一种方便装配的非直射灯具 | |
JP6696366B2 (ja) | ランプ | |
CN217482675U (zh) | 灯具 | |
CN212456524U (zh) | 一种吸顶灯 | |
CN216952796U (zh) | 一种照明装置 | |
CN214332640U (zh) | 散热装置和灯具 | |
CN110671653A (zh) | 透镜组合型灯具 | |
CN218409769U (zh) | 一种led反射灯结构及轨道车辆前照灯 | |
CN220792968U (zh) | 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