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5513U -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5513U
CN217525513U CN202221111162.9U CN202221111162U CN217525513U CN 217525513 U CN217525513 U CN 217525513U CN 202221111162 U CN202221111162 U CN 202221111162U CN 217525513 U CN217525513 U CN 217525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ximal
control
wire
clip
di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11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焱
王斌
陈翔
王森
宋睿
范军
周国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q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q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q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q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11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5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5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5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推送件;一对远端夹片,每个远端夹片具有第一端、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一自由端,第一端与推送件相连接;一对近端夹片,每个近端夹片具有第二端、与第二端相对的第二自由端,第二端与推送件相连接,每个近端夹片与其中一个远端夹片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捕获组织;以及控制线组,包括至少一个控制线,每个控制线与其中一个远端夹片或近端夹片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远端夹片的第一自由端或近端夹片的第二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推送件的方向运动。以此根据瓣膜的形状来调节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之间的间距,能够降低夹持难度,减弱了对操作人员的经验的依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背景技术
瓣膜是生物器官内可以开合的膜状结构,人的心脏中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主动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以及三尖瓣。其中,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在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起到止回阀的作用,密闭房室口,防止血液逆流。当二尖瓣发生病变时则可能导致左心室收缩难以闭合,引发血液逆流,造成人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现有技术中,二尖瓣修复可以利用二尖瓣修复夹来完成,二尖瓣修复夹通常包括可以开合的夹片,利用夹片的开合夹住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使得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保持固定,从而缩小瓣叶间隙,避免血液逆流。
但是上述组织夹持过程中,两侧夹片的运动不能进行单独控制,在进行组织夹持时,只能先将夹片保持在最大开合状态下进行夹持,而不能根据前叶和后叶的形状进行调整,导致夹持难度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解决了在组织夹持过程中夹片的运动不能单独控制,从而导致夹持难度较大、控制不够灵活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包括:推送件;一对远端夹片,每个所述远端夹片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推送件相连接;一对近端夹片,每个所述近端夹片具有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推送件相连接,每个所述近端夹片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夹片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捕获组织;以及控制线组,包括至少一个控制线,每个所述控制线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夹片或所述近端夹片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所述远端夹片的第一自由端或所述近端夹片的第二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送件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控制线组包括:一对第一控制线,每个所述第一控制线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夹片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所述远端夹片的第一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送件的方向运动;和/或一对第二控制线,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与其中一个所述近端夹片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所述近端夹片的第二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送件的方向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控制线能够独立控制每个远端夹片的第一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推送件的方向运动,而利用第二控制线则能够独立控制每个近端夹片的第二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推送件的方向运动。在进行组织夹持时,通过单独控制每个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的运动,均可实现近端夹片和其相对设置的远端夹片之间的间距改变,以便于对组织进行夹取。
可选地,所述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还包括:输送导管,所述输送导管包括中心腔和围绕所述中心腔设置的一对第一丝腔和一对第二丝腔,所述一对第一丝腔相对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控制线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丝腔,所述一对第二丝腔相对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丝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一对第一控制线分别穿设在一对第一丝腔内,而将一对第二控制线分别穿设在一对第二丝腔内,能够使得四根控制线互不干涉,以便于对任一近端夹片或远端夹片进行分别控制。
可选地,所述一对第二丝腔的中心轴的连线与所述近端夹片基本平行,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连接的所述近端夹片与其穿设的所述第二丝腔分设于所述推送件的两侧;和/或,所述一对第一丝腔的中心轴的连线与所述远端夹片基本平行,每个所述第一控制线连接的所述远端夹片与其穿设的所述第一丝腔分设于所述推送件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分别拉动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时,就能够分别带动相应的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向靠近或远离推送件的一侧移动,以完成对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的闭合或打开。
可选地,所述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还包括:控制手柄;近端调控组件,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上,所述近端调控组件与所述一对第二控制线相连接,用于致动所述第二控制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组织夹持时,利用近端调控组件来带动第二控制线移动,以实现任一近端夹片向靠近或远离推送件的方向移动,以此即可实现近端夹片的灵活控制,便于根据组织的实际形状来改变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之间间距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近端调控组件包括:两个转动杆,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的近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杆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近端夹片时,使转动杆相对于控制手柄移动,转动杆拉动第二控制线移动,第二控制线带动近端夹片移动,以实现近端夹片相对于与其相对设置的远端夹片的打开或闭合。
可选地,所述控制手柄内具有卡接槽;所述近端调控组件还包括:卡接部,固定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卡接部可选择性地伸入所述卡接槽内以固定所述转动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带动转动杆滑动时,先将卡接部从卡接槽内滑出,即可拉动转动杆移动。当需要固定转动杆时,就将卡接部插入卡接槽内,转动杆就能固定在控制手柄上,也就固定了近端夹片的开合程度。
可选地,所述近端调控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第二控制线的远端缠绕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缠绕有所述第二控制线的部分,以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控制线的远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组织夹持后,能够通过拆卸固定件,使得第二控制线可以与转动杆分离,从而使得第二控制线能够从转动杆中抽出。
可选的,所述转动杆设置有推拉部,用于控制所述转动杆沿其轴向的移动或周向的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转动杆相对于控制手柄运动时,就通过操作推拉部来带动转动杆运动,以便于对转动杆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近端夹片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控制线依次穿过任两个不相邻的所述连接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选择任意两个不相邻的连接孔来穿设第二控制线,使得第二控制线与近端夹片的连接位置均匀,能够更好的带动近端夹片移动,使得移动近端夹片时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通过控制线组实现对任一近端夹片或远端夹片的运动的独立控制,以此在瓣膜修复手术中,能够根据瓣膜的实际形状来灵活调节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之间的间距,不仅能够降低夹持难度,减弱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的依赖,还能够在确保夹持过程中夹持力度合适,有效降低了对瓣叶造成损伤的可能性,降低了瓣膜修复手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输送导管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近端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中第二丝腔的中心轴连线与近端夹片基本平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中第一丝腔的中心轴连线与远端夹片基本平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中第二丝腔的中心轴连线与近端夹片基本平行且第二控制线交叉穿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近端调控组件和推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近端调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转动杆和推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固定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固定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转动杆和第二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控制方法中调整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之间间距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控制方法中抽出推送件和输送导管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100、输送导管;110、丝腔;120、中心腔;200、推送件;300、远端夹片;400、近端夹片;410、抓持元件;420、连接孔;510、控制手柄;511、卡接槽;521、调控旋钮;522、第一控制线;530、近端调控组件;531、转动杆;532、卡接部;533、第二控制线;534、推拉部;535、第二软管;536、固定件;537、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远端”指的是在使用时该零部件远离操作者一端,即靠近心脏一端,“近端”指的是在使用时该零部件靠近操作者一端,即远离心脏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用于二尖瓣修复手术中对瓣叶的夹持固定。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输送导管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输送导管100、推送件200、一对远端夹片300、一对近端夹片400以及控制线组。输送导管100内部具有中心腔120,推送件200穿设在中心腔120内,且推送件200的长度大于输送导管100的长度,以使得推送件200的两端均伸出输送导管100。
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均呈长条形,其中每个远端夹片300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一自由端,两个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与推送件200相连接。每个近端夹片400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二端和第二自由端,两个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并与推送件200相连接。每个近端夹片400与其中一个远端夹片300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捕获组织。在瓣膜修复手术中,待夹持组织为瓣叶。
控制线组包括至少一个控制线,每个控制线延伸穿过输送导管100并与任一远端夹片300或近端夹片400连接。每个控制线组用于独立控制与其连接的远端夹片300的第一自由端或近端夹片400的第二自由端向靠近推送件200或远离推送件200的方向运动。
具体的,推送件200和输送导管100整体呈长条圆柱形,推送件200可以采用杆或管,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丝线等,本实用新型对推送件200的具体结构及材质不做限定。推送件200穿设于输送导管100的中心腔120并从中心腔120的两端伸出,以实现推送件200与输送导管100的套接。
一对远端夹片300和一对近端夹片400均可以呈V字型设置,且两个远端夹片300在第一端的连接处和两个近端夹片400在第二端的连接处均可以设置通孔以供推送件200穿过,推送件200与通孔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近端夹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远端夹片300位于近端夹片400远离输送导管100的一侧,且在近端夹片400朝向远端夹片300的一侧可以设置抓持元件410,抓持元件410可以设置多个,在优选实施例中,抓持元件410朝向远端夹片300延伸并具有锥形尖端。
在输送导管100上可以设置丝腔110,丝腔110沿输送导管100的轴向延伸。控制线就穿设在丝腔110内,并与近端夹片400和远端夹片300连接。而具体控制线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独立控制的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的数量来设计,例如可以设置四根控制线,以分别控制两个近端夹片400和远端夹片300独立运动。
在瓣膜修复手术中,先利用控制线组将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闭合,将输送导管100、推送件200、远端夹片300以及近端夹片400推送至瓣叶处,再利用控制线组打开远端夹片300,然后在根据瓣叶的形状控制近端夹片400移动,以调节近端夹片400和远端夹片300之间的间距,最后利用控制线组带动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闭合,抓持元件410就能够与瓣叶抵接,从而将瓣叶夹持固定。以此在手术中,通过控制线组独立控制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就能够根据瓣叶的形状来适应性改变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之间间距的大小,有效降低了夹持难度,从而减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的依赖。同时二者的间距在夹持过程中也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变化,从而确保夹持力度合适,降低对瓣叶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以有效降低二尖瓣修复手术的风险。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线组包括一对第一控制线522和一对第二控制线533。每个第一控制线522与一个远端夹片300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远端夹片300的运动,使得远端夹片300的第一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推送件200的方向运动。每个第二控制线533与一个近端夹片400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近端夹片400的运动,使得近端夹片400的第二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推送件200的方向运动。
具体的,推送杆200上转动连接有一个调控旋钮521,调控旋钮521整体呈圆柱形,可以与推送件200同轴连接。两个第一控制线522的远端分别与两个远端夹片300连接,而近端则穿过丝腔110与调控旋钮521固定连接。
参照图2所示,丝腔110可以设置多个,比如四个,四个丝腔110围绕输送导管100的中心腔120设置,以形成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丝腔和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丝腔,两个第一控制线522就穿设在两个第一丝腔内,两个第二控制线533就穿设在第二丝腔内。在优选的实施中,每个丝腔110仅用于穿设一个第一控制线522或第二控制线533。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中第二丝腔的中心轴连线与近端夹片基本平行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中第一丝腔的中心轴连线与近端夹片基本平行的结构示意图。输送导管100的中心腔120位于四个丝腔110之间。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丝腔的中心轴的连线与近端夹片400基本平行,且两个第二控制线533连接的近端夹片400与其穿设的第二丝腔分别位于推送件200的两侧,此时两个第一丝腔的中心轴的连接则与远端夹片300基本垂直。应当理解的是,第一丝腔的中心轴连线也可以与远端夹片300基本平行,此时第二丝腔的中心轴连线则与近端夹片400基本垂直,两个第一控制线522连接的远端夹片300与其穿设的第一丝腔分设于推送件200的两侧。而具体两个第一丝腔和两个第二丝腔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中第二丝腔的中心轴连线与近端夹片基本平行且第二控制线交叉穿入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近端夹片400上设有多个连接孔420,多个连接孔420沿近端夹片4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连接孔420中任意两个相邻或不相邻的连接孔420与第二控制线533的远端相连接,以实现第二控制线533与近端夹片400的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连接孔420中其他数量的相邻或不相邻的连接孔420与第二控制线533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线533可以具有两个自由端,任一自由端从连接孔420中穿过以实现第二控制线533的远端与近端夹片400之间的连接,第二控制线533穿设于第二丝腔中,其两个自由端均从第二丝腔的近端口伸出。
具体的,连接孔4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四个,分别是孔1、孔2、孔3以及孔4,第二控制线533可以依次穿过与孔1和孔3或者孔2和孔4,以实现第二控制线533与该近端夹片400相连接,此时通过第二控制线533控制近端夹片400运动时比较省力。而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控制线533与近端夹片400的连接点可以根据实际的操作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两个第二控制线533可以交叉穿入距离其所连接的近端夹片400较远的第二丝腔,也可以不交叉而直接穿入距离其所连接的近端夹片400较近的第二丝腔。交叉后穿入丝腔110的第二控制线533,在控制近端夹片400时能够更加省力,而且近端夹片400的移动范围也能够增大,而不交叉穿入的第二控制线533在控制近端夹片400时,两根第二控制线533不会彼此摩擦,因此也相对省力,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穿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第一控制线522与第二控制线533的设计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需要打开远端夹片300时,可以通过旋转调控旋钮521来推动第一控制线522,第一控制线522可以带动远端夹片300运动,以顺利打开远端夹片300。而当需要闭合远端夹片300时,旋转调控旋钮521从而拉动第一控制线522,以带动远端夹片300向靠近推送件200的方向移动,以使得远端夹片300闭合。
同理,当需要控制两个近端夹片400移动时,通过两个第二控制线533分别带动两个近端夹片400移动,从而就能够调节近端夹片400和远端夹片300之间的间距。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近端调控组件和推送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还包括控制手柄510和近端调控组件530。控制手柄510设置在推送件200的近端。近端调控组件530设置在控制手柄510上,且与两个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相连接,近端调控组件530用于致动第二控制线533。
具体的,控制手柄510可以呈圆柱形,并与推送件200同轴固定连接。控制手柄510的截面可以呈等腰梯形,以在控制手柄51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横截面积较小的小端面和一个横截面积较大的大端面,小端面与输送导管100的一侧抵接,而调控旋钮521和近端调控组件530均设置在大端面的一侧。控制手柄510内设有与丝腔110连通的导向孔,以便于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的穿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近端调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近端调控组件530包括两个转动杆531。转动杆531可转动连接在控制手柄510内,且其部分地伸出大端面。转动杆531位于控制手柄510内的一端固定有卡接部532,控制手柄510内具有供卡接部532伸入的卡接槽511,卡接槽511的延伸方向与转动杆531的滑移方向垂直。而第二控制线533与一个转动杆531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两个转动杆531可以位于推送件200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推送件200的两侧。而两个转动杆531与两根第二控制线533一一对应,而当两根第二控制线533在交叉后再穿入丝腔110和导向孔内时,二者则可以在控制手柄510内再交叉后,再与两个转动杆531分别连接。而具体的两个第二控制线533和两个转动杆531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来设定,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转动杆和推拉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为了方便拉动转动杆531转动,可以在转动杆531固定一个推拉部534,推拉部534的延伸方向与转动杆531的延伸方向垂直。应当理解的是,推拉部534可以呈杆状,也可以呈椭圆状,其具体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来设定,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控制近端夹片400打开或者闭合时,可以通过两个第二转动杆531的转动,来将卡接部532与卡接槽511分离,在拉动推拉部534来带动转动杆531移动,转动杆531就能够带动相应的第二控制线533沿转动杆531的轴向移动,从而控制近端夹片400的打开或者闭合。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固定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固定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线522与远端夹片300可拆卸连接,调控旋钮521与控制手柄510可拆卸连接。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可缠绕于转动杆531上。转动杆531的端部设有固定件536,固定件536可拆卸地套接在转动杆531缠绕有第二控制线533的部分,以锁定或解锁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初始状态,卡接部532与控制手柄510内的卡接槽511卡接固定,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缠绕于转动杆531上,固定件536套接于转动杆531上以锁定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当完成组织夹持后,拆卸掉转动杆531上的固定件536,解锁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允许抽出第二控制线533以使夹片整体与输送装置脱离。
具体的,调控旋钮521可以螺纹连接在控制手柄510上,而第一控制线522则可以与调控旋钮521固定连接,这样在分离调控旋钮521与控制手柄510后,就可以拉动第一控制线522与远端夹片300分离。固定件536与转动杆531可以螺纹连接,也可以键连接或者销连接等其他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固定件536与转动杆531的连接处,将第二控制线533缠绕于转动杆531的部位夹紧,以此在固定件536与转动杆531连接时即可固定第二控制线533,固定件536与转动杆531分离时,即可解锁第二控制线533。
固定件536的外形可以为常规的螺帽形,也可以为蝶形螺帽,以便于第二控制线533的固定。
在完成组织夹持后,就可以分离调控旋钮521和固定件536,以将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分别与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分离,以顺利通过丝腔110来将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抽离。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的转动杆和第二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近端调控组件530还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535以及连接圈。第一软管设置在第二控制线533上,并与固定件536缠绕连接。第二软管535则设置在控制手柄510的导向孔内,第二控制线533穿过第二软管535设置。连接圈则设置在转动杆531和固定件536之间,以固定转动杆531和固定件536。
具体的,第一软管套接在第二控制线533上,并缠绕在转动杆531与固定件536的连接处,以提高第二控制线533与固定件536的连接强度,避免第二控制线533与转动杆531脱离。第二软管535的延伸方向与丝腔110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α可以小于一定的度数,比如α<70°。且第二软管535可以采用具有不锈钢编织层的高分子管,高分子材料可以为PTFE(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fluoroethylene))、PU(聚氨酯(polyurethane))、PI(聚酰亚胺(Polyimide))、PA(聚酰胺,俗称尼龙,Polyamide)、Pebax(聚醚嵌段聚酰胺)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连接圈则可以采用硅胶圈,套接在转动杆531与固定件536的连接处,以提高固定件536与转动杆531之间的连接强度。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软管、第二软管535以及连接圈均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来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具体材料和具体形状做限定。
通过设置第一软管,能够有效增大第二控制线533与固定件536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第二控制线533与固定件536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软管535的设置则能够缓解第二控制线533的弯折程度或缠绕时产生的应力,以确保第二控制线533有效拉动近端夹片400的打开或闭合。连接圈的设置则可以将固定件536压紧在转动杆531上,以提高固定件536与转动杆531之间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13所示,还可以在两个转动杆531之间设置一个操作杆537,操纵杆537与两个转动杆531均固定连接,以通过带动操纵杆537移动即可同时带动两个转动杆531滑动。
在控制手柄510的上可以对应开设两个滑道,以供两个转动杆531滑动连接。滑道的位置可以在推送件200的同一侧,也可以在推送件200的两侧,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控制手柄510的尺寸来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的硬度均小于推送件200的硬度。具体的,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均可以采用单股丝线,而其材料则可以选择镍钛丝、不锈钢丝或者高强度的分子线。当采用高强度的分子线时,也可以采用多股丝线缠绕形成单跟丝线。以此可以确保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具有一定的强度,则在推拉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时,就能带动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夹持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4所示,该夹持方法包括:
S100:移动输送导管100和推送件200,以将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移动至组织处。
推送件200和输送导管100的作用主要是将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移动至目标组织处,因此推送件200和输送导管100自身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以便于在输送过程中根据路径的弯曲而产生相应的弯曲,这样就可以通过移动推送件200和输送导管100来将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移动至目标组织处。
S200:获取组织的结构,并利用控制线组单独带动远端夹片300或近端夹片400打开,以适配组织的结构。
组织的结构可以包括组织的形状、厚度以及大小等等。而在打开近端夹片400前,先利用控制线组单独打开远端夹片300,使得二者的间距保持在最大状态,再根据组织的结构,利用控制线组来带动近端夹片400打开,从而就可以根据组织的结构来对应调节近端夹片400的打开幅度。
S300:将组织置于近端夹片400和远端夹片300之间,并利用控制线组单独带动远端夹片300或近端夹片400闭合,以完成对组织的夹持。
在间距与组织适配后,就可以将组织置于该间距内,此时就能够利用控制线组单独带动远端夹片300或近端夹片400之一闭合,也可以带动二者同时闭合,就会缩小间距,使得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夹紧组织,从而实现对组织的夹持固定。
通过上述步骤S100、S200以及S300,在夹持时,根据组织的结构来调节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的打开幅度,从而适配性地调整二者间距的大小,以便于将组织置于该间距内,此时再闭合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以夹紧组织。闭合过程中,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的移动幅度较小,对组织造成的夹持力也适当,因而有效降低了对组织造成损伤的可能性。控制线组能够单独控制远端夹片300或近端夹片400的开合,使得整个夹持方法更加灵活地适配组织形状,有效降低了夹持难度。
而上述夹持控制方法应用在瓣膜的修复手术中时,能够使得近端夹片400和远端夹片300之间的间距与瓣叶相适配,从而降低夹持瓣叶的难度,也就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有利于提高了手术的修复精度。同时还可以确保对瓣叶的夹持力度合适,减少对瓣叶造成损伤的可能性,有效降低了瓣膜修复手术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推送件200之前,该夹持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线组带动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闭合。
远端夹片300和远端夹片300的闭合是指近端夹片400贴紧推送件200,远端夹片300贴紧近端夹片400,此时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所占用的空间比较小,以便于将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递送至目标组织。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控制方法中调整近端夹片和远端夹片之间间距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
S210:利用控制线组带动远端夹片300打开,以使得远端夹片300远离近端夹片400。
通过第一控制线522可以分别带动每个远端夹片300的移动,以实现远端夹片300的打开和闭合。
S220:根据组织的结构,再利用控制线组带动近端夹片400打开,以根据组织的结构调节二者间距的大小。
在远端夹片300打开后,就可以根据组织的结构,利用第二控制线533来分别带动每个近端夹片400的移动,以实现近端夹片400的打开和闭合。
通过上述步骤S210和S220,该夹持控制方法应用在瓣膜修复手术中时,先打开两个远端夹片300,再打开两个近端夹片400,根据瓣叶的结构来确定近端夹片400的打开幅度,以适配瓣叶的结构。
转动杆531滑动连接在控制手柄510上,且转动杆531与第二控制线533一一相对应。这样在打开近端夹片400时,就可以拉动转动杆531来带动对应的第二控制线533移动,从而拉动对应的近端夹片400的打开或闭合,也可以同时拉动两个转动杆531,这样两个近端夹片400就会同时打开或闭合。以此来改变两侧的间距的大小,提高适配性。而为了同时拉动两个转动杆531,可以设置一个操作杆537,操作杆537与两个转动杆531分别连接,以此通过拉动操作杆537,就能够带动两个转动杆531同时滑动。
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控制方法中抽出推送件和输送导管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6所示,在完成组织夹持后,该夹持控制方法还包括:
S400:分离控制线组与远端夹片300及近端夹片400,并将控制线组抽离输送导管100。
调控旋钮521与控制手柄510可拆卸连接,比如螺纹连接。第一控制线522与远端夹片300可拆卸连接,第一控制线522远离远端夹片300的一端穿过输送导管100的丝腔110与调控旋钮521相连接,比如缠绕连接或者粘接等。
第二控制线533则与近端夹片400可拆卸连接,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在穿过输送导管100上的丝腔110后,缠绕于转动杆531上,在转动杆531上可拆卸连接有固定件536,用于锁紧或解锁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当组织夹持完成后,可以通过调控旋钮521来将第一控制线522与远端夹片300分离,通过固定件536来将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与近端夹片400分离,再依次将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抽出,以保持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的固定。
S500:分离推送件200与远端夹片300及近端夹片400,依次抽出推送件200和输送导管100。
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均呈V字型,其中部具有供推送件200穿过的通孔,通过可拆卸结构与推送件200可拆卸连接。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对瓣叶夹持完成后,就可以分离推送件200,以将推送件200和输送导管100依次抽出,而保持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对组织的夹持固定。
通过上述步骤S400和S500,该夹持控制方法应用在瓣膜修复手术中时,在完成对瓣叶的夹持后,就可以分离第一控制线522与远端夹片300及第二控制线533与近端夹片400,并依次将第一控制线522和第二控制线533抽出。再分离推送件200与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依次抽出推送件200和输送导管100。这样就可以将远端夹片300和近端夹片400持续夹持在组织上,完成瓣膜修复手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送件(200);
一对远端夹片(300),每个所述远端夹片(300)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推送件(200)相连接;
一对近端夹片(400),每个所述近端夹片(400)具有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推送件(200)相连接,每个所述近端夹片(400)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夹片(300)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以在二者之间捕获组织;以及
控制线组,包括至少一个控制线,每个所述控制线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夹片(300)或所述近端夹片(400)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所述远端夹片(300)的第一自由端或所述近端夹片(400)的第二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送件(200)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组包括:
一对第一控制线(522),每个所述第一控制线(522)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夹片(300)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所述远端夹片(300)的第一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送件(200)的方向运动;和/或
一对第二控制线(533),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533)与其中一个所述近端夹片(400)连接,用于独立控制该所述近端夹片(400)的第二自由端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推送件(200)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还包括:
输送导管(100),所述输送导管(100)包括中心腔(120)和围绕所述中心腔设置的一对第一丝腔和一对第二丝腔,所述一对第一丝腔相对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控制线(522)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丝腔,所述一对第二丝腔相对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533)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丝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二丝腔的中心轴的连线与所述近端夹片(400)基本平行,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533)连接的所述近端夹片(400)与其穿设的所述第二丝腔分设于所述推送件(200)的两侧;
和/或,所述一对第一丝腔的中心轴的连线与所述远端夹片(300)基本平行,每个所述第一控制线(522)连接的所述远端夹片(300)与其穿设的所述第一丝腔分设于所述推送件(20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还包括:
控制手柄(510);
近端调控组件(530),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510)上,所述近端调控组件(530)与所述一对第二控制线(533)相连接,用于致动所述第二控制线(5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调控组件(530)包括:
两个转动杆(531),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510),每个所述第二控制线(533)的近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杆(53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510)内具有卡接槽(511);所述近端调控组件(530)还包括:
卡接部(532),固定在所述转动杆(531)上,所述卡接部(532)可选择性地伸入所述卡接槽(511)内以固定所述转动杆(5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调控组件(530)还包括固定件(536),所述第二控制线(533)的远端缠绕于所述转动杆(531)上,所述固定件(536)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转动杆(531)上缠绕有所述第二控制线(533)的部分,以锁定或解锁所述第二控制线(53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31)设置有推拉部(534),用于控制所述转动杆(531)沿其轴向的移动或周向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夹片(400)上设有多个连接孔(420),所述第二控制线(533)依次穿过任两个不相邻的所述连接孔(420)。
CN202221111162.9U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Active CN217525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1162.9U CN217525513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1162.9U CN217525513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5513U true CN217525513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6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1162.9U Active CN217525513U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5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5568B1 (en) Steerable guide catheter having preformed curved shape
US20200155183A1 (en) Articulating surgical tools and tool sheaths, and methods of deploying the same
CN107427305B (zh) 心脏瓣膜小叶捕获装置
US10004514B2 (en) Bodily tissue treatment kit
US6743239B1 (en) Devices with a bendable tip for medical procedures
CN111920549A (zh) 二尖瓣夹持装置的夹子主体、二尖瓣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CN114126538A (zh) 用于夹持心脏瓣膜的瓣叶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7837105A (zh) 穿刺导管及组织紧缩系统
CN105105870B (zh) 一种心脏瓣膜输送装置
CN111374799A (zh) 一种单窗导引的瓣膜缩环系统
CN111467083A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的输送管及瓣膜修复设备
CN209916301U (zh) 一种单窗导引的瓣膜缩环系统
CN217525513U (zh)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DE102013102628A1 (de) Chirurgische Vorrichtung zum Stabilisieren oder Immobilisieren von bewegtem Gewebe
CN111588516A (zh) 一种内夹臂控制机构、二尖瓣修复设备及其控制手柄
CN114788748A (zh) 一种用于夹持组织的系统
CN212308132U (zh) 二尖瓣夹持装置的夹子主体、二尖瓣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CN212547263U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的输送管及瓣膜修复设备
CN212015867U (zh) 微创式人工腱索调节系统
WO2020134052A1 (zh) 一种单窗导引的瓣膜缩环系统
CN117462305B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输送系统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3440306A (zh) 介入式缝线植入装置及介入式腱索植入系统
WO2020134053A1 (zh) 一种瓣膜缩环系统
JP2022515832A (ja) 人工弁のための送達カテーテル及び送達デバイス
CN113116602A (zh) 微创式人工腱索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