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5209U - 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25209U CN217525209U CN202220699766.3U CN202220699766U CN217525209U CN 217525209 U CN217525209 U CN 217525209U CN 202220699766 U CN202220699766 U CN 202220699766U CN 217525209 U CN217525209 U CN 2175252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cutter
- gear
- cutter tube
- rotary
- mo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1574 biops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06010006187 Breast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6310 Breast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包括:内刀管,用于切割组织;第一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内刀管相连,用于驱动内刀管做直线运动;第二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内刀管相连,用于驱动内刀管做旋转运动。采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内刀管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使得内刀管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当遇到钙化组织或是难以切除的组织时,可单独调节内刀管的前进速度或旋转速度,使内刀管具有合适的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提高组织切割的顺畅性,在增加内刀管切割时的旋转速度时避免内刀管行进过快而造成崩刃或卷刃的风险,避免对内刀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目前常采用乳房活检旋切系统获取乳房活检组织,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
现有技术中的乳房活检旋切系统包括一次性穿刺针、内刀管、外刀管、驱动动力源、真空泵和超声影像设备,外刀管设有样本接收槽。在进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时,在超声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进入人体乳房组织内部,使穿刺针准确到达乳房肿物附近,在真空泵的负压抽吸作用下,将乳房肿物吸附于样本接收槽,进而在驱动动力源作用下,驱动内刀管边旋转边做直线运动,以利用内刀管的刀刃将组织样本条切下,并在不将穿刺针撤出组织外的情况下,经过负压抽吸作用将组织样本条沿内刀管输送至体外。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乳房活检旋切系统,内刀管只具有一个动力源,该动力源输出的运动,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分解为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使得内刀管每旋转一圈,就沿外刀管的轴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内刀管的旋转速度和前进速度的比值为定值,无法独立调节内刀管的旋转速度和前进速度,这样,当遇到钙化组织或是难以切除的组织时,容易因没有合适的行进速度和旋转速度,导致组织切割不顺畅,在增加切割时的旋转速度时会导致行进过快而造成崩刃或卷刃的风险,使得内刀管损坏。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组织切割的顺畅性,避免对内刀造成损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可提高组织切割的顺畅性,避免对内刀造成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包括:
内刀管,用于切割组织;
第一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内刀管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内刀管做直线运动;
第二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内刀管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内刀管做旋转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旋转动力源,用于输出旋转运动;
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与所述内刀管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所述内刀管的直线运动。
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锥齿轮;
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
与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的直齿轮;
沿所述内刀管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内刀管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直齿轮啮合传动。
可选地,所述齿条为围设于所述内刀管的外周部的整圈齿条;或者,
所述齿条连接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内刀管连接,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内刀管可相对转动,并可同步移动。
可选地,所述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包括手柄壳体和耗材壳体,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手柄壳体内;所述内刀管和所述齿条设于所述耗材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螺杆;
与所述第一螺杆配合传动的齿轮;
设于所述内刀管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齿轮配合传动,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平行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与所述齿轮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螺杆的轴向与所述内刀管的移动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包括手柄壳体和耗材壳体,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所述第一螺杆、所述齿轮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手柄壳体内;所述内刀管和所述第二螺杆设于所述耗材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旋转动力源,用于输出旋转运动;
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齿轮;
与所述内刀管相连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内刀管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导向部,另一者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导向部滑动配合的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导向部与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相对滑动方向为所述内刀管的移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采用双动力驱动,也即,采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内刀管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使得内刀管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因此,可根据需要独立调节内刀管的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这样,当遇到钙化组织或是难以切除的组织时,可以单独调节内刀管的前进速度或旋转速度,从而使内刀管具有合适的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提高组织切割的顺畅性,还可以在增加内刀管切割时的旋转速度时避免内刀管行进过快而造成崩刃或卷刃的风险,避免对内刀造成损坏。由此可以看出,该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可操作性强,适用性更广,可针对不同的人体组织,分别对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设定不同的参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内刀管、2为第一驱动机构、21为第一旋转动力源、22为第一锥齿轮、23为第二锥齿轮、24为直齿轮、25为齿条、26为转接件、27为第一螺杆、28为齿轮、29为第二螺杆、3为第二驱动机构、31为第二旋转动力源、32为第一齿轮、33为第二齿轮、4为壳体、41为手柄壳体、42为耗材壳体、5为限位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可提高组织切割的顺畅性,避免对内刀造成损坏。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包括内刀管1、第一驱动机构2和第二驱动机构3,内刀管1用于切割人体组织;第一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与内刀管1相连,用于驱动内刀管1做直线运动;第二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内刀管1相连,用于驱动内刀管1做旋转运动。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采用第一驱动机构2驱动内刀管1做直线运动,并采用第二驱动机构3驱动内刀管1做旋转运动,也即,第一驱动机构2为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提供动力,第二驱动机构3为内刀管1的旋转运动提供动力,进而使内刀管1边旋转边进行直线运动,实现对人体组织的切割,以获取样本组织。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采用双动力驱动,也即,采用第一驱动机构2和第二驱动机构3分别驱动内刀管1做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使得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因此,可根据需要独立调节内刀管1的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这样,当遇到钙化组织或是难以切除的组织时,可以单独调节内刀管1的前进速度或旋转速度,从而使内刀管1具有合适的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提高组织切割的顺畅性,还可以在增加内刀管1切割时的旋转速度时避免内刀管1行进过快而造成崩刃或卷刃的风险,避免对内刀造成损坏。由此可以看出,该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可操作性强,适用性更广,可针对不同的人体组织,分别对第一驱动机构2和第二驱动机构3设定不同的参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驱动机构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其能够驱动内刀管1做直线运动即可。
如图1和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旋转动力源21和传动机构,第一旋转动力源21用于输出旋转运动,传动机构连接于第一旋转动力源21与内刀管1之间,用于将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利用第一旋转动力源21作为第一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入,并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将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内刀管1,实现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这种结构方便选择合适的第一旋转动力源21,有利于合理布局第一驱动机构2与内刀管1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将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即可。
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23、直齿轮24和齿条25,第一锥齿轮22与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输出端相连,第二锥齿轮23与第一锥齿轮22啮合传动,直齿轮24与第二锥齿轮23连接,齿条25沿内刀管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内刀管1相连,齿条25与直齿轮24啮合传动。
工作时,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旋转运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2转动,第一锥齿轮22与第二锥齿轮23啮合传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时,带动直齿轮24一起转动,进而通过直齿轮24与齿条25的啮合传动,使齿条25带动内刀管1进行直线运动。可见,该传动机构实现了将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而且,通过第一锥齿轮22与第二锥齿轮23啮合传动,可以将沿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输出轴的轴向的扭矩,转换为垂直于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输出轴的轴向的扭矩,也即,改变了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转动方向,这有利于合理布局第一旋转动力源21和内刀管1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节约空间,使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结构更加优化合理,方便操作。而且,通过第一锥齿轮22与第二锥齿轮23的啮合传动以及直齿轮24与齿条25的啮合传动,实现运动传递,使得运动平稳,能量损失小。
为了确保内刀管1转动时,直齿轮24与齿条25能够一直啮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齿条25为围设于内刀管1的外周部的整圈齿条。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在内刀管1的外周部设置整圈齿条,使得无论内刀管1如何转动,均能够确保直齿轮24与齿条25啮合,确保内刀管1直线运动的有效性。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这样的方案:如图1和2所示,齿条25连接有转接件26,转接件26与内刀管1连接,转接件26与内刀管1可相对转动,并可同步移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齿条25通过转接件26设于内刀管1,转接件26与内刀管1的连接,限定了两者之间沿内刀管1的移动方向的轴向运动,也即,转接件26与内刀管1需同步移动,未限定转接件26与内刀管1之间的周向运动,也即,转接件26与内刀管1之间可相对转动,这样,当第二驱动机构3驱动内刀管1做旋转运动时,使内刀管1相对转接件26转动,转接件26和齿条25则可以保持周向位置不变,以确保直齿轮24与齿条25能够始终啮合。
请参考图1,为了合理布局第一旋转动力源21和传动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4包括手柄壳体41和耗材壳体42,两者固定连接;第一旋转动力源21、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23和第二驱动机构3均设于手柄壳体41内;内刀管1和齿条25设于耗材壳体42内。这有利于合理利用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4的内部空间,且使得配重均衡合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壳体41和耗材壳体42卡接,以方便组装。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可以是其它的传动结构,例如,请参考图4,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27、齿轮28和第二螺杆29,第一螺杆27与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螺杆29与内刀管1相连,齿轮28分别与第一螺杆27和第二螺杆29配合传动,第一螺杆27和第二螺杆29的轴线平行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与齿轮28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二螺杆29的轴向与内刀管1的移动方向相同。
工作时,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旋转运动,带动第一螺杆27转动,第一螺杆27与齿轮28配合传动,使得齿轮28转动,齿轮28转动时,齿轮28与第二螺杆29配合传动,推动第二螺杆29带动内刀管1一起移动,实现将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该结构稳定,摩擦小,磨损小。
同理,为了确保内刀管1转动时,齿轮28与第二螺杆29能够一直啮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螺杆29连接有转接件26,转接件26与内刀管1连接,转接件26与内刀管1可相对转动,并可同步移动。
请参考图4,为了便于该传动机构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4包括手柄壳体41和耗材壳体42,两者固定连接;第一旋转动力源21、第一螺杆27、齿轮28和第二驱动机构3均设于手柄壳体41内;内刀管1和第二螺杆29设于耗材壳体42内。这有利于合理利用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4的内部空间,且使得配重均衡合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动力源21包括电机。
另外,上述各个实施例对第二驱动机构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驱动内刀管1做旋转运动即可。
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3包括第二旋转动力源31、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第二旋转动力源31用于输出旋转运动,第一齿轮32与第二旋转动力源31的输出端相连,第二齿轮33与内刀管1相连,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3啮合传动。
工作时,第二旋转动力源31输出旋转运动,带动第一齿轮32转动,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3啮合传动,使第二齿轮33带动内刀管1一起转动。可见,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旋转动力源31包括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内刀管1移动时,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3能够始终啮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齿轮33的齿具有足够的预设长度,以当内刀管1带动第二齿轮33一起移动时,在第二齿轮33具有最大移动量时仍与第一齿轮32保持足够的啮合状态,以确保内刀管1转动的有效性。
当然,还可以是以下的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齿轮33和内刀管1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导向部5,另一者设有用于与限位导向部5滑动配合的限位导向槽,限位导向部5与限位导向槽的相对滑动方向为内刀管1的移动方向。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利用限位导向部5与限位导向槽的配合,来限定第二齿轮33与内刀管1的相对转动自由度,以使第二齿轮33与内刀管1能够同步转动,这样,第二齿轮33转动时,可实现内刀管1的旋转运动;同时,由于限位导向部5与限位导向槽可相对滑动,且两者的相对滑动方向为内刀管1的移动方向,因此,当内刀管1在第一驱动机构2的驱动下移动时,可确保第二齿轮33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使第二齿轮33能够始终与第一齿轮32啮合,确保内刀管1转动的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限位导向部5与限位导向槽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限位导向部5与限位导向槽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也可以分别为两个以上,当限位导向部5与限位导向槽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以上时,限位导向部5与限位导向槽一一对应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导向部5为键。
考虑到限位导向部5设置的方便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刀管1上套设有转接件26,限位导向部5设于转接件26。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刀管(1),用于切割组织;
第一驱动机构(2),其输出端与所述内刀管(1)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内刀管(1)做直线运动;
第二驱动机构(3),其输出端与所述内刀管(1)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内刀管(1)做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
第一旋转动力源(21),用于输出旋转运动;
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1)与所述内刀管(1)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1)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所述内刀管(1)的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锥齿轮(22);
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2)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23);
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3)连接的直齿轮(24);
沿所述内刀管(1)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内刀管(1)的齿条(25),所述齿条(25)与所述直齿轮(24)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5)为围设于所述内刀管(1)的外周部的整圈齿条;或者,
所述齿条(25)连接有转接件(26),所述转接件(26)与所述内刀管(1)连接,所述转接件(26)与所述内刀管(1)可相对转动,并可同步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4)包括手柄壳体(41)和耗材壳体(42),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1)、所述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二锥齿轮(23)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均设于所述手柄壳体(41)内;所述内刀管(1)和所述齿条(25)设于所述耗材壳体(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1)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螺杆(27);
与所述第一螺杆(27)配合传动的齿轮(28);
设于所述内刀管(1)的第二螺杆(29),所述第二螺杆(29)与所述齿轮(28)配合传动,所述第一螺杆(27)和所述第二螺杆(29)的轴线平行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与所述齿轮(28)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螺杆(29)的轴向与所述内刀管(1)的移动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的壳体(4)包括手柄壳体(41)和耗材壳体(42),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1)、所述第一螺杆(27)、所述齿轮(28)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均设于所述手柄壳体(41)内;所述内刀管(1)和所述第二螺杆(29)设于所述耗材壳体(4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包括:
第二旋转动力源(31),用于输出旋转运动;
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31)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齿轮(32);
与所述内刀管(1)相连的第二齿轮(33),所述第一齿轮(32)与所述第二齿轮(33)啮合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33)和所述内刀管(1)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导向部(5),另一者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导向部(5)滑动配合的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导向部(5)与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相对滑动方向为所述内刀管(1)的移动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9766.3U CN217525209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99766.3U CN217525209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25209U true CN217525209U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2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99766.3U Active CN217525209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25209U (zh)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20699766.3U patent/CN2175252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79316B2 (en) | Biopsy device | |
EP1676532B1 (en) | Core sampling biopsy device with short coupled MRI-compatible driver | |
CN216495408U (zh) | 取样窗口大小可无级调节的活检手术装置 | |
WO2024114555A1 (zh) | 活检取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活检取样装置 | |
WO2023087657A1 (zh) | 活检手术装置取样窗口的开窗大小调节方法与控制装置 | |
CN217525209U (zh) | 一种乳房旋切活检运动结构 | |
CN210644068U (zh) | 一种乳房旋切刀 | |
CN204655052U (zh) | 多功能进液式吸引旋切器 | |
CN217447857U (zh) | 一种锯齿式套管活检针 | |
CN215129151U (zh) | 一种带有凝血功能的乳腺穿刺及切割装置 | |
CN211213269U (zh) | 一种自动定位的旋切刀及旋切系统 | |
US11723633B2 (en) | Biopsy device with self-reversing cutter drive | |
CN216602935U (zh) | 活检手柄双电机传动系统及活检装置 | |
CN220236926U (zh) | 单电机驱动的活检装置 | |
CN218247262U (zh) | 活检旋切装置的双齿轮传动机构 | |
CN215914871U (zh) | 一种电动旋转等离子电切镜 | |
CN220676042U (zh) | 一种活检针旋切刀具结构 | |
CN219763401U (zh) | 用于活检装置的动力传动结构及活检装置 | |
CN113893010B (zh) | 电动旋转等离子电切镜 | |
CN219461232U (zh) | 一种无级调节的医用活检针 | |
CN217592924U (zh) | 一种乳房直线切割活检系统 | |
CN219289611U (zh) | 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 | |
CN219021422U (zh) | 一种旋切针的螺旋刀头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 | |
CN219742760U (zh) | 同轴活检装置 | |
CN219699986U (zh) | 用于活检装置的传动结构及活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