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9176U -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9176U
CN217519176U CN202220651038.5U CN202220651038U CN217519176U CN 217519176 U CN217519176 U CN 217519176U CN 202220651038 U CN202220651038 U CN 202220651038U CN 217519176 U CN217519176 U CN 217519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haft bearing
differential shaft
differential
bea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10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广全
刘春磊
陈大启
谢王潼
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Nanjing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Nanjing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Nanjing BYD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10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9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9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9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该减速器箱体上设有副轴轴承座和差速轴轴承座,副轴轴承座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副轴齿轮,差速轴轴承座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差速轴齿轮,还包括挡油支撑结构,挡油支撑结构设置在差速轴轴承座和副轴轴承座之间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挡油支撑结构内形成有集油腔,用于储存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差速轴轴承座上设有与集油腔连通的导油通道。该挡油支撑结构可起到阻挡和储存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其对差速轴轴承进行充分润滑,又可起到加强支撑作用;且挡油支撑结构设置在减速器箱体上,可极大提升减速器箱体的空间占用率。

Description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背景技术
减速器是汽车动力传输的重要机构,将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经过与传动轴连接,传递到轮毂,驱动汽车前进与后退。减速器一般包括减速器箱体,所述减速器箱体上设有主轴轴承座、副轴轴承座和差速轴轴承座,所述主轴轴承座通过主轴轴承装配主轴齿轮,所述副轴轴承座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副轴齿轮,所述差速轴轴承座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差速轴齿轮。减速器箱体内的轴承润滑,主要通过相应齿轮搅油和飞溅润滑的方式进行润滑,需在减速器内部设有挡油板,将搅动或飞溅的润滑油导入减速器箱体的轴承内,起到润滑轴承的目的。一般来说,挡油板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其他连接件固定在减速器箱体内,空间占用大,整体结构复杂,难以适用在结构紧凑的减速器箱体上。差速轴齿轮直径大且转速小,利用差速轴齿轮搅油难以满足差速轴轴承的润滑需求,导致润滑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以解决现有差速轴轴承的润滑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速器箱体,所述减速器箱体上设有副轴轴承座和差速轴轴承座,所述副轴轴承座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副轴齿轮,所述差速轴轴承座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差速轴齿轮,还包括挡油支撑结构,所述挡油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差速轴轴承座和所述副轴轴承座之间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所述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所述挡油支撑结构内形成有集油腔,用于储存所述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所述差速轴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集油腔连通的导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挡油支撑结构包括连接底板和从所述连接底板沿副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横向支撑筋;所述连接底板和所述横向支撑筋配合形成所述集油腔;所述连接底板设置在所述副轴轴承座和所述差速轴轴承座之间;所述横向支撑筋沿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所述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所述润滑油进入所述集油腔。
优选地,所述挡油支撑结构还包括从所述连接底板沿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纵向支撑筋;所述连接底板、所述横向支撑筋和所述纵向支撑筋配合形成所述集油腔;所述纵向支撑筋沿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筋上方,用于阻挡所述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所述润滑油进入所述集油腔。
优选地,所述纵向支撑筋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横向支撑筋的凸起高度。
优选地,所述横向支撑筋的第一端与所述差速轴轴承座相连,所述横向支撑筋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轴轴承座相连;所述纵向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支撑筋的第二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导油通道的下表面与所述横向支撑筋的上表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导油通道为倾斜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进油端高于所述导油通道的出油端。
优选地,所述导油通道的轴向深度超过所述差速轴轴承座的轴承止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速器总成,包括上述减速器箱体、通过主轴轴承装配在主轴轴承座上的主轴齿轮、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在副轴轴承座上的副轴齿轮和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在差速轴轴承座上的差速轴齿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减速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在所述差速轴轴承座和所述副轴轴承座之间的上部区域设有挡油支撑结构,所述挡油支撑结构内形成有集油腔,所述差速轴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集油腔连通的导油通道,可将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在挡油支撑结构的挡油作用下进入集油腔,再通过导油通道进入差速轴轴承座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起到有效润滑差速轴轴承的效果;而且,挡油支撑结构是减速器箱体上的结构,还可对减速器箱体起到加强支撑作用,无需额外增加挡油板或者其他结构,可极大提升减速器箱体的空间占用率,且具有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和通用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减速器箱体的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减速器箱体的另一示意图。
其中,1、主轴轴承座;2、副轴轴承座;3、差速轴轴承座;31、轴承止推面;4、挡油支撑结构;41、集油腔;42、连接底板;43、横向支撑筋;44、纵向支撑筋;5、导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速器箱体,如图1和图2所示,减速器箱体上设有副轴轴承座2和差速轴轴承座3,副轴轴承座2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副轴齿轮,差速轴轴承座3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差速轴齿轮;还包括挡油支撑结构4,挡油支撑结构4设置在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挡油支撑结构4内形成有集油腔41,用于储存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差速轴轴承座3上设有与集油腔41连通的导油通道5。
其中,挡油支撑结构4是指减速器箱体上设置的既可起到挡油作用,又可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本示例中,挡油支撑结构4可以是采用冲压工艺或者其他工艺,在减速器箱体上冲压出支撑筋,利用支撑筋围合形成的结构。集油腔41是由挡油支撑结构4形成的用于储存齿轮搅起的润滑油的腔体,至少用于储存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导油通道5是预先设置在差速轴轴承座3上的用于将集油腔41内的润滑油导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的通道,具体采用冲压工艺或者其他工艺,在差速轴轴承座3上形成沿差速轴轴承座3径向分布的导油凹槽,利用导油凹槽形成的通道。
一般来说,减速器箱体为减速器总成的一部分,减速器总成包括减速器箱体,减速器箱体上设有主轴轴承座1、副轴轴承座2和差速轴轴承座3;减速器总成还包括通过主轴轴承装配在主轴轴承座1上的主轴齿轮、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在副轴轴承座2上的副轴齿轮和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在差速轴轴承座3上的差速轴齿轮。如图1和图2所示,在减速器总成工作时,差速轴轴承座3上的差速轴齿轮顺时针工作,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从左往右溅入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的区域,副轴轴承座2上的副轴齿轮逆时针工作,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从右往左溅入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的区域,因此,需将挡油支撑结构4设置在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以起到充分挡油效果。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差速轴齿轮和/或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回流到位于减速器箱体下方区域的齿轮上,需将挡油支撑结构4设置在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的上部区域,使得集油腔41内可储存更多润滑油。此处的上部区域是指减速器箱体上部的区域,尤其是指副轴轴承座2上方的区域。本示例中,由于差速轴齿轮直径大且转速小,其搅起的润滑油较少,而副轴齿轮直径小且转速大,其搅起的润滑油较多,因此,采用挡油支撑结构4阻挡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得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在挡油作用下进入集油腔41,再通过导油通道5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起到有效润滑差速轴轴承的效果,改善差速轴轴承润滑不足的问题。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减速器箱体中,在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的上部区域设有挡油支撑结构4,挡油支撑结构4内形成有集油腔41,差速轴轴承座3上设有与集油腔41连通的导油通道5,可将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在挡油支撑结构4的挡油作用下进入集油腔41,再通过导油通道5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起到有效润滑差速轴轴承的效果;而且,挡油支撑结构4是减速器箱体上的结构,还可对减速器箱体起到加强支撑作用,无需额外增加挡油板或者其他结构,可极大提升减速器箱体的空间占用率,且具有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和通用性高等特点。
在一实施例中,挡油支撑结构4包括连接底板42和从连接底板42沿副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横向支撑筋43;连接底板42和横向支撑筋43配合形成集油腔41;连接底板42设置在副轴轴承座2和差速轴轴承座3之间;横向支撑筋43沿横向方向设置在连接底板42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润滑油进入集油腔41。
其中,副轴齿轮轴向方向是指减速器总成内的副轴齿轮轴向的方向。连接底板42是减速器箱体内用于连接副轴轴承座2和差速轴轴承座3等结构的板状结构,其与副轴轴承座2和差速轴轴承座3等结构一体成型。横向支撑筋43为从连接底板42沿副轴齿轮轴向方向凸起形成的凸筋,既可起到挡油作用,又可起到支撑作用,横向支撑筋43具体为沿横向方向设置的凸筋。
作为一示例,挡油支撑结构4是减速器箱体上设置的既起到挡油作用,又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具体包括连接底板42和从连接底板42沿副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横向支撑筋43,连接底板42和横向支撑筋43共同形成集油腔41。横向支撑筋43沿横向方向设置在连接底板42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得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在横向支撑筋43的挡油作用下进入集油腔41,再通过导油通道5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起到有效润滑差速轴轴承的效果,以避免依靠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对差速轴轴承进行润滑所存在的润滑不足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挡油支撑结构4还包括从连接底板42沿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纵向支撑筋44;连接底板42、横向支撑筋43和纵向支撑筋44配合形成集油腔41;纵向支撑筋44沿纵向方向设置在横向支撑筋43上方,用于阻挡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润滑油进入集油腔41。
其中,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是指减速器总成内的差速轴齿轮轴向的方向。一般来说,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和副轴齿轮轴向方向相同。纵向支撑筋44为从连接底板42沿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凸起形成的凸筋,既可起到挡油作用,又可起到支撑作用,纵向支撑筋44具体为沿纵向方向设置的凸筋。作为一示例,纵向支撑筋44可与横向支撑筋43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此角度可小于或等于90度。
作为一示例,挡油支撑结构4是减速器箱体上设置的既起到挡油作用,又起到支撑作用的结构,具体包括连接底板42和从连接底板42沿副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横向支撑筋43和沿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纵向支撑筋44,连接底板42、横向支撑筋43和纵向支撑筋44配合形成集油腔41。本示例中,纵向支撑筋44沿纵向方向设置在横向支撑筋43上方,用于阻挡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得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可在纵向支撑筋44的挡油作用下进入集油腔41;相应地,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可在横向支撑筋43的挡油作用下进入集油腔41,以达到利用副轴齿轮和差速轴齿轮共同挡油,增大集油腔41内的润滑油量,再通过导油通道5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起到有效润滑差速轴轴承的效果,以避免依靠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对差速轴轴承进行润滑所存在的润滑不足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纵向支撑筋44的凸起高度小于横向支撑筋43的凸起高度。
作为一示例,连接底板42、横向支撑筋43和纵向支撑筋44配合形成集油腔41时,由于纵向支撑筋44主要用于阻挡差速轴齿轮顺时针搅起的润滑油,使得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进入集油腔41,而横向支撑筋43主要用于阻挡副轴齿轮逆时针搅起的润滑油,使得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进入集油腔41,需设计纵向支撑筋44的凸起高度小于横向支撑筋43的凸起高度,以避免纵向支撑筋44阻挡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进入集油腔41,从而保障副轴齿轮和差速轴齿轮共同挡油,增大集油腔41内的润滑油量,进而增大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的润滑油量,从而提高差速轴轴承的润滑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横向支撑筋43的第一端与差速轴轴承座3相连,横向支撑筋43的第二端与副轴轴承座2相连;
纵向支撑筋44的一端与横向支撑筋43的第二端相连。
作为一示例,横向支撑筋43的第一端与差速轴轴承座3相连,横向支撑筋43的第二端与副轴轴承座2相连,起到阻挡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甚至集油腔41内的所有润滑油,进入副轴轴承座2和差速轴轴承座3之间的下方区域,进而进入下方区域的副轴齿轮的目的,有助于保障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的润滑效果。
作为一示例,纵向支撑筋44的一端与横向支撑筋43的第二端相连,即与横向支撑筋43靠近副轴轴承座2的一端相连,以使连接底板42、横向支撑筋43和纵向支撑筋44,共同形成半包围式的集油腔41,避免集油腔41内的润滑油通过纵向支撑筋44和横向支撑筋43之间的间隙,流出集油腔41,使得集油腔41内的润滑油量减少,进而影响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的润滑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导油通道5的下表面与横向支撑筋43的上表面平齐。
其中,导油通道5的下表面具体为差速轴轴承座3上的导油凹槽的下表面。横向支撑筋43的上表面为横向支撑筋43上,用于围合形成集油腔41的表面。
作为一示例,由于连接底板42和横向支撑筋43围合形成的集油腔41,或者连接底板42、横向支撑筋43和纵向支撑筋44围合形成的集油腔41中,横向支撑筋43的上表面均为集油腔41的最低位置,若导油通道5的下表面与横向支撑筋43的上表面平齐,可使导油通道5与集油腔41的最低位置连通,使得集油腔41内的所有润滑油均可导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有助于保障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的润滑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导油通道5为倾斜通道,导油通道5的进油端高于导油通道5的出油端。
其中,导油通道5的进油端为导油通道5上与集油腔41相连的一端。导油通道5的出油端为导油通道5上与差速轴轴承座3相连的一端。
作为一示例,导油通道5为倾斜通道,导油通道5的进油端高于导油通道5的出油端,使得导油通道5的进油端和出油端之间形成的直线,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更有利于集油腔41内的润滑油通过导油通道5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提高差速轴轴承的润滑效率和润滑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导油通道5的轴向深度超过差速轴轴承座3的轴承止推面31。
其中,导油通道5的轴向深度是指导油通道5上沿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的深度。差速轴轴承座3的轴承止推面31是指差速轴轴承座3上的用于支承差速轴齿轮的外端部的表面。
作为一示例,导油通道5的轴向深度超过差速轴轴承座3的轴承止推面31,使得差速轴齿轮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在差速轴轴承座3上时,润滑油能够沿导油通道5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对差速轴轴承的外端面进行充分润滑,有助于保障差速轴轴承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速器总成,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速器箱体、通过主轴轴承装配在主轴轴承座1上的主轴齿轮、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在副轴轴承座2上的副轴齿轮和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在差速轴轴承座3上的差速轴齿轮。本示例中,在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的上部区域设有挡油支撑结构4,挡油支撑结构4内形成有集油腔41,差速轴轴承座3上设有与集油腔41连通的导油通道5,可将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在挡油支撑结构4的挡油作用下进入集油腔41,再通过导油通道5进入差速轴轴承座3上装配的差速轴轴承内,起到有效润滑差速轴轴承的效果;而且,挡油支撑结构4是减速器箱体上的结构,还可对减速器箱体起到加强支撑作用,无需额外增加挡油板或者其他结构,可极大提升减速器箱体的空间占用率,且具有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和通用性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速器总成,通过在差速轴轴承座3和副轴轴承座2之间的上部区域设有挡油支撑结构4,既可实现挡油作用,又可起到加强支撑作用,无需额外增加挡油板或者其他结构,可极大提升减速器箱体的空间占用率,且具有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和通用性高等特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速器箱体,所述减速器箱体上设有副轴轴承座和差速轴轴承座,所述副轴轴承座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副轴齿轮,所述差速轴轴承座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差速轴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油支撑结构,所述挡油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差速轴轴承座和所述副轴轴承座之间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所述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所述挡油支撑结构内形成有集油腔,用于储存所述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所述差速轴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集油腔连通的导油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支撑结构包括连接底板和从所述连接底板沿副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横向支撑筋;所述连接底板和所述横向支撑筋配合形成所述集油腔;所述连接底板设置在所述副轴轴承座和所述差速轴轴承座之间;所述横向支撑筋沿横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的上部区域,用于阻挡所述副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所述润滑油进入所述集油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支撑结构还包括从所述连接底板沿差速轴齿轮轴向方向延伸出的纵向支撑筋;所述连接底板、所述横向支撑筋和所述纵向支撑筋配合形成所述集油腔;所述纵向支撑筋沿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筋上方,用于阻挡所述差速轴齿轮搅起的润滑油,使所述润滑油进入所述集油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筋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横向支撑筋的凸起高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筋的第一端与所述差速轴轴承座相连,所述横向支撑筋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轴轴承座相连;所述纵向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支撑筋的第二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道的下表面与所述横向支撑筋的上表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道为倾斜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进油端高于所述导油通道的出油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道的轴向深度超过所述差速轴轴承座的轴承止推面。
9.一种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减速器箱体、通过主轴轴承装配在主轴轴承座上的主轴齿轮、通过副轴轴承装配在副轴轴承座上的副轴齿轮和通过差速轴轴承装配在差速轴轴承座上的差速轴齿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速器总成。
CN202220651038.5U 2022-03-23 2022-03-23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Active CN217519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1038.5U CN217519176U (zh) 2022-03-23 2022-03-23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1038.5U CN217519176U (zh) 2022-03-23 2022-03-23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9176U true CN217519176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0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1038.5U Active CN217519176U (zh) 2022-03-23 2022-03-23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91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5067A (zh) * 2022-11-07 2022-12-06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桥减速器轴承油池润滑装置
CN117366217A (zh) * 2023-12-07 2024-01-09 南京南高齿新能源汽车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行星齿轮箱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5067A (zh) * 2022-11-07 2022-12-06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桥减速器轴承油池润滑装置
CN117366217A (zh) * 2023-12-07 2024-01-09 南京南高齿新能源汽车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行星齿轮箱总成
CN117366217B (zh) * 2023-12-07 2024-02-27 南京南高齿新能源汽车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行星齿轮箱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19176U (zh)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US11619297B2 (en) Oil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front bearing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motor driving assembly
CN111692324A (zh) 正反驱动减速器
CN111197649A (zh) 一种减速器壳体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7532531U (zh)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CN111520464A (zh) 一种变速器齿轮箱壳体内的甩油结构及其变速器
CN113669435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润滑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02108974U (zh) 前驱动桥减速器壳体
US11739827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US11649882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CN216975732U (zh) 变速箱
CN113525066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及车辆
CN218235994U (zh) 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1875069U (zh) 用于车辆的减速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088725U (zh) 一种减速器内部轴承的油润滑结构
CN113494594B (zh) 用于新能源混动变速器的润滑系统
CN219639398U (zh) 变速器及车辆
CN213685229U (zh) 电动车减速器及电动车
CN211423352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润滑油导流板
CN212273003U (zh) 立式电动总成及汽车
CN220600413U (zh) 一种防油泵吸空的电驱动总成壳体结构及电驱动总成
CN219975308U (zh) 一种电驱动车桥主减速器的润滑结构
CN219198086U (zh) 一种新能源减速器挡油槽及润滑系统
CN219549569U (zh) 一种减速箱
EP4325092A1 (en) Gearbox,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system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