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2531U -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2531U
CN217532531U CN202221481927.8U CN202221481927U CN217532531U CN 217532531 U CN217532531 U CN 217532531U CN 202221481927 U CN202221481927 U CN 202221481927U CN 217532531 U CN217532531 U CN 217532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otor
cavity
inle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19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博宇
贾晓晓
蒋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19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2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2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2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壳体、电机腔、减速器腔、控制器腔及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集油腔,集油腔与减速器腔相连通;油泵,油泵入口设于集油腔内;以及热交换器;电机腔内设有电机进油口以及电机出油口,热交换器进油口与出油口分别连通油泵出油口与电机进油口,电机出油口通过管路与集油腔相连通;通过集油腔收集减速器工作时的润滑油,并将电机散热用油导入集油腔内使其与减速器用润滑油混合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初步减少混合油体的温度,使得第二次热交换所需要进行的热量交换减少,可以安装体积更小的热交换器,同时满足了高性能电机和控制器的散热需求与散热系统占用空间小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指的是车辆上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路面的一系列零部件组件。广义上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驱动轴,差速器,离合器等等,但通常情况下,动力总成,一般仅指发动机,变速器,以及集成到变速器上面的其余零件,如离合器/前差速器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电机、控制器依靠螺栓及法兰面采用物理方式连接到减速器壳体上;一种是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壳体三者集成为一体,简称为三合一结构。
对B级车、SUV等车型的动力总成来说,在追求大扭矩,高功率的同时,为了满足高性能电机和控制器的散热需求,因而需要为高性能电机和控制器配套较为庞大的散热系统,而这与有限的搭载空间形成了矛盾。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高性能电机和控制器的散热需求,需要为高性能电机和控制器配套较为庞大的散热系统的技术问题。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壳体、电机腔、减速器腔以及控制器腔,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
集油腔,用于收集减速器腔内的润滑油,集油腔与减速器腔相连通;
油泵,油泵入口设于集油腔内;
以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进油口与油泵的出油端相连通;
电机腔内设有电机进油口以及电机出油口,电机进油口与热交换器出油口相连通,电机出油口通过管路与集油腔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散热组件还包括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连通油泵的出油端与热交换器的进油端。
在本方案中,为散热组件提供了机油滤清器,减速器用润滑油与电机散热用油在集油腔内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油体,通过油泵驱动进入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能够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防止机油中的杂质损伤电机,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减速器腔内设有导流筋,集油腔由导流筋与减速器腔的外壁围设而成,导流筋的两端与减速器腔的外壁间设有集油开口与回油间隙,集油开口用于收集减速器腔内的润滑油,回油间隙用于集油腔内的润滑油回流至减速器腔内。
在本方案中,油腔由导流筋与减速器腔的外壁围设而成,导流筋的两端与减速器腔的外壁间设有集油开口与回油间隙,减速器腔内的润滑油会在减速器在运行过程中随齿轮飞溅到侧壁,又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回落的润滑油能够通过集油开口进入集油腔内,集油腔内的油量过满,则会减少参与减速器润滑的油量,影响减速器的润滑,在减速器腔内油量不足时,通过回油间隙让集油腔内部的油液可以缓慢流回到减速器腔参与润滑,同时保证集油腔内有充足的油液,维持油量的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电机腔内设有电机进油通道,电机进油通道与电机进油口相连通,电机腔侧壁上设有电机淋油口,电机淋油口与电机进油通道相互连通。
在本方案中,通过热交换器充分冷却后的油体通过电机进油口进入电机腔内,再通过电机进油通道进入电机淋油孔,再通过电机淋油孔朝向位于电机腔内的电机喷淋散热用油,以使得电机进行充分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电机淋油口包括第一电机淋油口与第二电机淋油口,第一电机淋油口用于冷却电机铁芯,第二电机淋油口用于冷却电机绕组,第一电机淋油口的直径大于第二电机淋油口的直径,第二电机淋油口设于第一电机淋油口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由于电机绕组与电机铁芯所产生的热量各不相同,因此设置了第一电机淋油口与第二电机淋油口分别为电机铁芯与电机绕组散热,电机,第一电机淋油口的直径大于第二电机淋油口的直径,提供的散热用油更多,更好的为电机铁芯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集油腔内设有电机回油口,电机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电机回油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集油腔位于减速器腔的底部,油泵入口的水平高度设于集油开口与回油间隙的水平高度之间。
在本方案中,集油腔位于减速器腔的底部能够便于在减速器腔内飞溅的润滑油能够更好的落入集油腔内,通过将油泵入口的水平高度设置于集油开口与回油间隙的水平高度之间,能够使得集油腔内油量多,而减速器腔内的油量不足时,保障集油腔内的油体能够润例通过回油间隙进入减速器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减速器腔内设有预铸油路,机油滤清器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通过预铸油路连通油泵的出油端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出油口通过油路与电机进油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油泵入口上设有过滤件。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过滤件,能够有效防止减速器腔中产生的一些杂质通过散热组件进入电机内。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导流筋的两端朝向集油腔弯曲。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导流筋的两端设置为朝向集油腔弯曲,使得导流筋可以更好的收集减速器腔内飞溅的润滑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减速器腔内的集油腔,可以收集减速器工作时齿轮飞溅到侧壁又在重力作用下回落的润滑油,并通过与集油腔相连通的电机出油口将电机散热用油导入集油腔内,此时电机散热用油与减速器用润滑油混合,使得电机散热用油与减速器用润滑油混合进行第一次热交换;混合油体通过油泵驱动进入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第二次热交换后供电机进行散热用,进行下一步循环;通过第一次热交换能够初步减少混合油体的温度,使得第二次热交换所需要进行的热量交换减少,因而可以安装体积更小的热交换器,即同时满足了高性能电机和控制器的散热需求与散热系统占用空间小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速器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安装结构以及电机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速器腔与集油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内预铸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动力总成壳体 200、电机腔
300、控制器腔 400、减速器腔
201、电机进油口 202、电机进油通道
203、第一电机淋油口 204、第二电机淋油口
205、电机出油口 206、电机回油口
401、油泵安装口 402、油泵入口
501、导流筋 502、集油开口
503、回油间隙 601、机油滤清器安装件
701、热交换器出油口 702、热交换器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本文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是出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解释的目的,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7所示,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壳体100、电机腔200、减速器腔400以及控制器腔300,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
集油腔,用于收集减速器腔400内的润滑油,集油腔与减速器腔400相连通;
油泵,油泵入口402设于集油腔内;
以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进油口702与油泵的出油端相连通;
电机腔200内设有电机进油口201以及电机出油口205,电机进油口201与热交换器出油口701相连通,电机出油口205通过管路与集油腔相连通。
在图中为了便于展示,并未给出热交换器与油泵的具体位置,参考图3可将热交换器安装在热交换器进油口702与热交换器出油口701安装的端面上,图3中的油泵安装口401即用于安装油泵。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散热组件还包括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连通油泵的出油端与热交换器的进油端。
在本方案中,为散热组件提供了机油滤清器,减速器用润滑油与电机散热用油在集油腔内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油体,通过油泵驱动进入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能够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防止机油中的杂质损伤电机,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图中为了便于展示,并未给出机油滤清器的具体位置,请参考图4,图4中的机油滤清器安装件601即用于安装油泵。
在本实用新型进优选的方案中,减速器腔400内设有导流筋501,集油腔由导流筋501与减速器腔400的外壁围设而成,导流筋501的两端与减速器腔400的外壁间设有集油开口502与回油间隙503,集油开口502用于收集减速器腔400内的润滑油,回油间隙503用于集油腔内的润滑油回流至减速器腔400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替换的一种的方案中,集油腔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采用整个封闭的腔体结构,再在腔体结构上开设用于收集减速器腔400内润滑油的集油孔以及用于集油腔内的润滑油回流至减速器腔400内的回油孔,其中集油孔应当设于集油腔的顶部,回油孔应当设于集油孔的底部,其中集油腔应当紧靠在减速器腔400体的内壁上,便于集油孔收集减速器腔400内飞溅到侧壁上滑落的润滑油。
在本方案中,油腔由导流筋501与减速器腔400的外壁围设而成,导流筋501的两端与减速器腔400的外壁间设有集油开口502与回油间隙503,减速器腔400内的润滑油会在减速器在运行过程中随齿轮飞溅到侧壁,又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回落的润滑油能够通过集油开口502进入集油腔内,集油腔内的油量过满,则会减少参与减速器润滑的油量,影响减速器的润滑,在减速器腔400内油量不足时,通过回油间隙503让集油腔内部的油液可以缓慢流回到减速器腔400参与润滑,同时保证集油腔内有充足的油液,维持油量的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电机腔200内设有电机进油通道202,电机进油通道202与电机进油口201相连通,电机腔200侧壁上设有电机淋油口,电机淋油口与电机进油通道202相互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中,电机淋油口垂直与电机进油通道202连通,便于电机淋油通道内的散热用油进入电机淋油口,电机淋油口与电机的转动轴相垂直,便于为电机进行散热。
在本方案中,通过热交换器充分冷却后的油体通过电机进油口201进入电机腔200内,再通过电机进油通道202进入电机淋油孔,再通过电机淋油孔朝向位于电机腔200内的电机喷淋散热用油,以使得电机进行充分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电机淋油口包括第一电机淋油口203与第二电机淋油口204,第一电机淋油口203用于冷却电机铁芯,第二电机淋油口204用于冷却电机绕组,第一电机淋油口203的直径大于第二电机淋油口204的直径,第二电机淋油口204设于第一电机淋油口203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电机淋油口203与第二电机淋油口204各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机淋油口204的直径为1.5mm,第一电机淋油口203的直径为6mm,两个第二电机淋油口204以两个第一电机淋油口203连线的中心线称对称分布,电机出油口205的轴心线与电机淋油口的轴心线处于同一平面。
在本方案中,由于电机绕组与电机铁芯所产生的热量各不相同,因此设置了第一电机淋油口203与第二电机淋油口204分别为电机铁芯与电机绕组散热,电机,第一电机淋油口203的直径大于第二电机淋油口204的直径,提供的散热用油更多,更好的为电机铁芯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集油腔内设有电机回油口206,电机出油口205通过油路与电机回油口206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集油腔位于减速器腔400的底部,油泵入口402的水平高度设于集油开口502与回油间隙503的水平高度之间。
在本方案中,集油腔位于减速器腔400的底部能够便于在减速器腔400内飞溅的润滑油能够更好的落入集油腔内,通过将油泵入口402的水平高度设置于集油开口502与回油间隙503的水平高度之间,能够使得集油腔内油量多,而减速器腔400内的油量不足时,保障集油腔内的油体能够润例通过回油间隙503进入减速器腔400内。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减速器腔400内设有预铸油路,机油滤清器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通过预铸油路连通油泵的出油端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出油口701通过油路与电机进油口201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油泵入口402上设有过滤件。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中,过滤件可以采用过滤网或者过滤棉,同时为了防止混合油体中的杂质进入电机腔200内损伤电机,可以在油泵出口以及散热组件的其他连接机构上设置过滤件。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导流筋501的两端朝向集油腔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中,导流筋501的两端可采用朝向集油腔弧形弯曲、或者朝向集油腔折弯。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导流筋501的两端设置为朝向集油腔弯曲,使得导流筋501可以更好的收集减速器腔400内飞溅的润滑油。
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如果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涉及到的全部或部分子模块通过稠合、简单变化、互相变换等方式进行组合、替换,如各组件摆放移动位置;或者将其所构成的产品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设计;凡组合后的组件可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装置/系统,用这样的设备/装置/系统代替本实用新型相应组件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壳体、电机腔、减速器腔以及控制器腔,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集油腔,用于收集所述减速器腔内的润滑油,所述集油腔与所述减速器腔相连通;
油泵,所述油泵入口位于所述集油腔内;
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进油口与所述油泵的出油端相连通;
其中,所述电机腔内设有电机进油口以及电机出油口,所述电机进油口与所述热交换器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电机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集油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腔内设有导流筋,所述集油腔由所述导流筋与所述减速器腔的外壁围设而成,所述导流筋的两端与所述减速器腔的外壁间设有集油开口与回油间隙,所述集油开口用于收集所述减速器腔内的润滑油,所述回油间隙用于集油腔内的润滑油回流至所述减速器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腔内设有电机进油通道,所述电机进油通道与所述电机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电机腔侧壁上设有电机淋油口,所述电机淋油口与所述电机进油通道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淋油口包括第一电机淋油口与第二电机淋油口,所述第一电机淋油口用于冷却电机铁芯,所述第二电机淋油口用于冷却电机绕组,所述第一电机淋油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电机淋油口的直径,所述第二电机淋油口设于所述第一电机淋油口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腔内设有电机回油口,所述电机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电机回油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腔位于所述减速器腔的底部,所述油泵入口的水平高度位于所述集油开口与所述回油间隙的水平高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连通所述油泵的出油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油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腔内设有预铸油路,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分别通过所述预铸油路连通所述油泵的出油端与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电机进油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入口上设有过滤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筋的两端朝向集油腔弯曲。
CN202221481927.8U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Active CN217532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1927.8U CN217532531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1927.8U CN217532531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2531U true CN217532531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9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1927.8U Active CN217532531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25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947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的油冷系统结构、电驱总成装置及汽车
WO2024087601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601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WO2024087947A1 (zh) * 2022-10-25 2024-05-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的油冷系统结构、电驱总成装置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32531U (zh)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结构
WO2019091351A1 (zh) 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及电机冷却方法
EP4002656B1 (en) Oil-water-cooled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and new energy automobile
WO2020125514A1 (zh) 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CN110365138B (zh) 定子铁芯、壳体、电动车的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US11728710B2 (en) Motor unit
CN111697743A (zh) 双冷却总成
DE112020006481T5 (de) Motoreinheit
WO2024087601A1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3905917A (zh) 一种动力总成及电动车
CN208057908U (zh) 电驱动总成润滑系统
CN113442861A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润滑装置和电驱动总成
CN217519176U (zh) 减速器箱体、减速器总成和汽车
CN209705250U (zh) 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CN115163803A (zh) 电驱总成润滑冷却系统和车辆
CN214466001U (zh) 集成油冷器的一体壳结构及车辆
CN213512006U (zh) 汽车变速器引导式输油机构
CN211875069U (zh) 用于车辆的减速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890273A (zh) 双电桥总成
CN214465944U (zh) 一种可分集成式电机、减速器及差速器壳体
CN215751858U (zh) 电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207651U (zh) 减速器和具有其的润滑系统、车辆
CN114321341A (zh) 一种分动箱润滑结构
CN218718703U (zh) 一种变速器集成式润滑系统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CN218670558U (zh) 减速器的润滑结构及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