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8958U - 蓄能器 - Google Patents

蓄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8958U
CN217518958U CN202221604834.XU CN202221604834U CN217518958U CN 217518958 U CN217518958 U CN 217518958U CN 202221604834 U CN202221604834 U CN 202221604834U CN 217518958 U CN217518958 U CN 217518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air
axial direction
sealing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48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辉
刘希梁
张广彬
李春雷
苗恒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048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8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8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8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器。蓄能器包括:壳体;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一对缓冲减压件,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其中,沿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两侧。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活塞的主密封结构两侧均设置了缓冲减压件,从而可以使作用于主密封结构两侧的压力较大程度降低,并且可使主密封结构两侧的压力接近相等,以此降低压力差引起的密封件挤出或变形。

Description

蓄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器。
背景技术
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其在适当时机可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当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释放,从而重新补供给系统。
在目前现有的活塞式蓄能器中,蓄能器活塞主密封结构单侧设置缓冲圈,但这种设置方式会使主密封两侧压力不平衡,密封圈易挤出,引起磨损和变形,降低气密性,发生气体窜入油液中等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能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单侧设置缓冲结构而导致的压力不平衡、密封圈易挤出引起磨损变形并降低气密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能器,包括:壳体;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一对缓冲减压件,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其中,沿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润滑剂的润滑剂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沿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所述润滑剂槽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密封件与任一所述缓冲减压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一对第二安装槽,其中,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且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置有一对第一密封圈,并且一对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置有导向环,其中,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向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并且所述缓冲减压件相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圈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所述密封件构造成星型圈结构或者豆型圈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所述密封件为聚氨酯材质件或者为橡胶材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所述缓冲减压件构造成缓冲圈结构、单向密封圈结构或双向密封圈结构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彼此隔离开的油腔和气腔,其中,所述活塞的活塞杆由所述油腔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用于与工作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中,密封件围绕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活塞的外周面上从而起到主密封结构的作用。一对缓冲减压件同样可以围绕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活塞的外周面上,并且沿活塞的轴向方向,这一对缓冲减压件设置在密封件的两侧,从而在密封件的两侧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活塞的主密封结构两侧均设置了缓冲减压件,从而可以使作用于主密封结构两侧的压力较大程度降低,并且可使主密封结构两侧的压力接近相等,以此降低压力差引起的密封件挤出或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蓄能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蓄能器;102:活塞;104:密封件;106:缓冲减压件;108:润滑剂槽;110:第一密封圈;112:导向环;114:第二密封圈;116:油腔;118:气腔;200:工作装置;A:轴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现参见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殊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能器100。该蓄能器100总的来说可以包括壳体(未示出)、活塞102、密封件104以及一对缓冲减压件106。
具体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作为蓄能器100的外壳,用于将其余部件容纳在其中,而活塞102则可以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即活塞102设置在壳体中并可以相对于壳体进行伸缩运动。进一步如图1所示,密封件104作为主密封结构,可以围绕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套设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
与此相对应地,一对缓冲减压件106作为主密封结构的缓冲减压结构,也可以围绕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套设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对于这一对缓冲减压件106的设置位置而言,沿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该一对缓冲减压件106可以设置在密封件104的两侧。换句话说,例如如图1所示,由图1所示方位自左向右,可以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依次设置其中一个缓冲减压件106、密封件104、另一个缓冲减压件106,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
由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器100中,密封件104围绕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套设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从而起到主密封结构的作用。一对缓冲减压件106同样可以围绕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套设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并且沿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这一对缓冲减压件106设置在密封件104的两侧,从而在密封件104的两侧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
在这种结构的实际应用期间,由于活塞102的主密封结构(即密封件104)的两侧均设置了缓冲减压件106,从而可以使作用于主密封结构两侧的压力较大程度降低,并且可使主密封结构两侧的压力接近相等,以此降低压力差引起的密封件挤出或变形。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对于密封件104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密封件104例如可以构造成星型圈结构或者豆型圈结构。此外可选地,密封件104的材质可以为聚氨酯材质件或者为橡胶材质件。另外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对于缓冲减压件106而言,缓冲减压件106则可以构造成例如缓冲圈结构、单向密封圈结构或双向密封圈结构中的任一种。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的缓冲减压件106选用的是具有泄压功能的结构,因此能够避免主密封结构与缓冲减压件106之间存在困油现象,以此避免困压使密封件104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的密封件104和缓冲减压件106的结构、材质和形式均是示意性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特殊限定。换句话说,密封件104和缓冲减压件106的结构、材质和形式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
继续参见图1并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围绕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还可以开设有润滑剂槽108。换句话说,活塞102的外周面上可以成型出槽状结构作为润滑剂槽108来使用。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润滑剂槽108并非为贯通的孔状结构,而是开设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并且润滑剂槽108的底部与活塞102的内周面是相隔开的。
在现有的活塞蓄能器中,通常活塞无润滑装置,主密封结构的润滑效果较差,密封件易磨损,且当活塞往复运动速度不一致的时候,密封件容易发生变形,降低气密性。
而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来说,在进行实际装配时,可以在润滑剂槽108中加注作为润滑剂使用的润滑油或润滑脂,从而将润滑油或润滑脂存储在该润滑剂槽108中。当活塞102进行往复运动时,润滑剂槽108随活塞102移动从而可以在壳体的内表面上形成油膜。润滑剂槽108提供的油膜可增强气密性,减少主密封结构的磨损,提高主密封结构的寿命;同时,可降低活塞102往复运动出现速度差时,引起的主密封结构变形和间隙挤出。
进一步地,对于润滑剂槽108的设置位置而言,润滑剂槽108可设置活塞102上的任意位置,并且润滑剂槽108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例如,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沿活塞102的轴向方向A,润滑剂槽108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的设置位置可以位于密封件104与任一缓冲减压件106之间。图1所示的实施例示出了润滑剂槽108设置在密封件104与位于右侧的缓冲减压件106之间;而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润滑剂槽108也可以设置在密封件104与位于左侧的缓冲减压件106之间。换句话说,润滑剂槽108的设置位置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其可以设置在活塞102上的任何适当位置,只要能够实现在壳体的内表面上形成油膜即可。这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继续参见图2,对于密封件104和缓冲减压件106的安装及装配方式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活塞102的外周面上可以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一对第二安装槽。具体来说,密封件104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中,而一对缓冲减压件106则可以设置在一对第二安装槽中,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
进一步地,对于密封件104在第一安装槽中的具体装配形式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安装槽中设置一对第一密封圈110,在一对第一密封圈110上则可以设置有导向环112,而密封件104则可以设置在导向环112上。
而对于缓冲减压件106在第二安装槽中的具体装配形式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安装槽中均可以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14,而缓冲减压件106则可以相应地设置在第二密封圈114上。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10和第二密封圈114可以选用O型圈的形式。但是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密封圈110和第二密封圈114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其他适当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使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对于蓄能器100的整体结构而言,活塞102可以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并将壳体的内部分隔成彼此隔离开的油腔116和气腔118。在气腔118中可以预充一定压力气体。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蓄能器100的内部分隔出1个油腔116和1个气腔118;而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分隔出1个油腔116和2个气腔118,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和选择。
进一步地,活塞102的活塞杆可以由油腔116伸出至壳体的外部并用于与工作装置200连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要,工作装置200可以例如为油缸、泵、马达等结构。外部工作装置200进行往复工作时,活塞102受到外部工作装置200的驱动可以进行位移,此时气腔118内气体受到挤压和恢复。
进一步地,活塞102上设置的密封件104作为主密封结构,可以为星型圈也可为豆型圈(如图2所示)或其他形式,主要起到分隔油液与气体的作用。在主密封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缓冲减压件106,通过设置缓冲减压件106,可以较大程度地阻隔压力,避免压力直接作用于密封件104上,也同时避免压力不平衡引起密封件104变形或从间隙挤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减压件106可以具有单向泄压功能,从而防止缓冲减压件106与密封件104之间存在困油现象。在缓冲减压件106与密封件104之间设置润滑剂槽108,润滑剂槽108可以存储润滑油或润滑脂,当活塞102密封往复运动时,润滑油或润滑脂可以在壳体的表面上形成油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能器100中,作为主密封结构的密封件104的两侧设置缓冲减压件106,可以避免主密封结构因压力不平衡或高压直接作用,而引起主密封结构变形和间隙挤出。此外,选用具有泄压功能的缓冲减压件106可以避免主密封结构与缓冲减压件106之间存在困油现象,避免困压使密封变形。另外,润滑剂槽108提供的油膜可增强气密性,减少主密封结构磨损,提高主密封结构的寿命,同时可降低活塞往复运动出现速度差时,引起的密封件变形和间隙挤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
一对缓冲减压件,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套设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其中,沿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容纳润滑剂的润滑剂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活塞的轴向方向,所述润滑剂槽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密封件与任一所述缓冲减压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一对第二安装槽,
其中,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且一对所述缓冲减压件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置有一对第一密封圈,并且一对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置有导向环,其中,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导向环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并且所述缓冲减压件相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圈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构造成星型圈结构或者豆型圈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聚氨酯材质件或者为橡胶材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减压件构造成缓冲圈结构、单向密封圈结构或双向密封圈结构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彼此隔离开的油腔和气腔,
其中,所述活塞的活塞杆由所述油腔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用于与工作装置连接。
CN202221604834.XU 2022-06-24 2022-06-24 蓄能器 Active CN217518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4834.XU CN217518958U (zh) 2022-06-24 2022-06-24 蓄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4834.XU CN217518958U (zh) 2022-06-24 2022-06-24 蓄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8958U true CN217518958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3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4834.XU Active CN217518958U (zh) 2022-06-24 2022-06-24 蓄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8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75439B2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CN105972138B (zh) 一种两级压力式油气弹簧及其工作方法
JP659583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アキュムレータ
CN203348408U (zh) 具有补偿气囊的油压减振器
CN217518958U (zh) 蓄能器
US20040262107A1 (en) Shock absorber having a pressurized gas compartment
EP2647869B1 (en) Shock absorber
CN108026998A (zh) 具有多个阻尼装置的空气弹簧
JP4815418B2 (ja) 空圧緩衝器
CN105179551A (zh) 单活塞杆双缸筒油气弹簧缸
CN201651147U (zh) 大双筒高压减震器
CN110206843A (zh) 一种双缸筒双气室油气弹簧
CN111486190A (zh) 双气室蓄能器
WO2010125856A1 (ja) 複筒型液圧緩衝器
CN217975865U (zh) 一种固定油封结构及液压缓冲杆
CN109057598B (zh) 一种轴心和应用其的液压地弹簧
CN220600320U (zh) 一种氮气弹簧缸体结构
CN215634084U (zh) 液压缸及油气悬挂系统
KR100618204B1 (ko) 이중 벨로즈를 이용한 축압기
CN212616080U (zh) 一种悬架油气弹簧系统
CN112762028B (zh) 一种稳压封闭油箱
CN213206406U (zh) 一种减震器气瓶结构
CN201511774U (zh) 轿车吸能减振器
CN212377021U (zh) 一种液压油缸导向套缓冲装置
CN219529688U (zh) 一种复合型汽车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