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2206U -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2206U
CN217502206U CN202221058856.0U CN202221058856U CN217502206U CN 217502206 U CN217502206 U CN 217502206U CN 202221058856 U CN202221058856 U CN 202221058856U CN 217502206 U CN217502206 U CN 217502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working surface
component
press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88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天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Winon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88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2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2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2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其包括第一压合部件、第二压合部件、至少一个定位部件以及对应于定位部件设置的驱动部件。其中,第一压合部件具有第一工作面;第二压合部件具有与第一工作面相对的第二工作面;定位部件设置在第一工作面的周侧;驱动部件连接至相对应的定位部件、并能驱动定位部件运动以将待保压物定位至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的保压位置。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压合部件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件分别压合所述待保压物相对的两个端面,所述定位部件压合所述待保压物在该两个端面之间的侧面。在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有助于减少保压过程中待保压物的装配位置误差,使得保压后的产品具有更佳的结构一致性和组装良率。

Description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保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具有多个部分的产品,其在加工时需要通过点胶等工艺将各部分粘合在一起,并粘合后对产品进行保压冷却,以使粘合效果更好。常用的保压方式是采用气缸机械式保压,但由于装配间隙、各部分之间的段差等结构问题导致保压后的产品存在装配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以减少保压后产品所存在的装配误差。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其包括第一压合部件、第二压合部件、至少一个定位部件以及对应于所述定位部件设置的驱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压合部件具有第一工作面;所述第二压合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工作面相对的第二工作面;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周侧;所述驱动部件连接至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件、并能驱动所述定位部件运动以将待保压物定位至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之间的保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两侧;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工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相近一端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衔接面和第二衔接面;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相近一端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衔接面和第二衔接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待保压物定位至所述保压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件贴合在所述第一压合部件的周侧且不与所述第二压合部件相接触,所述定位部件的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工作面两侧的部分,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工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部件上设有真空吸附口,所述真空吸附口用于吸附待保压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或所述第二工作面与待保压物朝向其的表面仿形设置。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压合装置,其包括承载部件、压合驱动部件以及前述的保压治具,所述承载部件上设置有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一压合部件、定位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压合驱动部件连接至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二压合部件,所述压合驱动部件能驱动所述第二压合部件的第二工作面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合部件的第一工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件上对应于所述定位部件设置有导轨,所述定位部件能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导轨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件上设置有真空吸附组件,所述真空吸附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压合部件上的真空吸附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相对应设置的导向凸起部和导向凹陷部,所述导向凸起部和所述导向凹陷部的其中一者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件上、且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合部件上,所述第二压合部件受所述压合驱动部件驱动时,所述导向凹陷部能与所述导向凸起部配合并且所述导向凹陷部能沿着所述导向凸起部移动。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部件周侧的所述定位部件以及驱动部件,实现了对待保压物的定位。并且,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压合部件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件分别压合所述待保压物相对的两个端面,所述定位部件压合所述待保压物在该两个端面之间的侧面。在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有助于减少保压过程中待保压物的装配位置误差,使得保压后的产品具有更佳的结构一致性和组装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一种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图1的爆炸图。
图3示例性示出第一压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第二压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例性示出第一压合部件及定位部件和驱动部件的布置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一种定位部件的衔接面的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另一种定位部件的衔接面的示意图。
图8示例性示出待保压物安装至第一压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例性示出第二压合部件压合至待保压物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中主要部件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压合部件 110 第一工作面 111
真空吸附口 112 周向侧壁 113
第二压合部件 120 第二工作面 121
仿形弧面 122 定位部件 130
衔接面 131 第一衔接面 132
第二衔接面 133 驱动部件 140
第一定位组件 150 第二定位组件 160
待保压物 200 五金件 201
中框塑胶件 202 装饰件 203
承载部件 301 承载底板 3011
支撑架 3012 连接件 302
导轨 303 真空吸附组件 304
导向凸起部 3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请参阅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其主要包括有第一压合部件110、第二压合部件120、至少一个定位部件130以及对应于所述定位部件130设置的驱动部件140。
其中,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大致呈板状,在其上具有一第一工作面111,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用于承载一待保压物。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可以与所述待保压物仿形设计,以便更好地承载所述待保压物200。在本实施例中其为与所述待保压物相仿形的矩形。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大致呈板状,在其上具有一第二工作面121,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与所述第二工作面121相对,以便压合待保压物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工作面121可以与所述待保压物仿形设计,以便更好地压合所述待保压物。在本实施例中,其为与所述待保压物相仿形的矩形,并且矩形的周侧设有向所述第一工作面的方向延伸的翻边,以便贴合所述待保压物。通常地,在具体使用时,请参阅图2和图7,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被固定,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被一压合驱动部件(图中未示出)驱动并可移动,在保压时,所述待保压物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和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相贴合。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也可以用于压合待保压物,例如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可以连接至另一压合驱动部件(图中未示出),并通过另一压合驱动部件的驱动带动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压合待保压物。其中,压合驱动部件可以为气缸等。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定位部件130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周侧,所述驱动部件140连接至所述定位部件130,并且所述驱动部件140能驱动所述定位部件130运动以将待保压物定位至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和所述第二工作面121之间的保压位置。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在所述驱动部件140的驱动下,所述定位部件130与所述待保压物200相对的表面与所述待保压物200的侧面相接触并推动所述待保压物200至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上的所述保压位置。其中,所述保压位置为用于对所述待保压物200进行保压操作的位置,在所述待保压物200位于所述保压位置后,所述保压治具对所述待保压物200施加一定的保压压力以进行保压操作。
此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周侧的所述定位部件130以及驱动部件140可以实现对待保压物200的定位。并且,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分别压合所述待保压物200相对的两个端面,所述定位部件130压合该两个端面之间的侧面。在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有助于减少保压过程中待保压物200的装配位置误差,使得保压后的物具有更佳的结构一致性和组装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定位部件13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150和第二定位组件160。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两侧,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0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任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定位部件130,或者,所述定位部件130也可不相对设置,例如仅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定位部件130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方向为图中的X方向,其与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长边相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为图中的Y方向,其与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短边相平行。此处,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形状与所述待保压物是大致相适应的,即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长边侧与所述待保压物的长边侧相对应,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短边侧与所述待保压物的短边侧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设置在短边侧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所述定位部件130。而在长边侧,由于待保压物200的尺寸较长,单个的定位部件130无法对待保压物施加均匀的作用力,因此,设置在长边侧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0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待保压物的加工精度等实际需求,所述定位部件130也可以被设置成其他数量。例如,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0均可以仅并排设置有一个。又如,在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0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对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0,其衔接处可能存在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因此,请参阅图5所示,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0的相近一端之间形成有衔接面131。此处,具体请参阅图6所示,该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160的相近一端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衔接面132和第二衔接面133,此处,所述第一衔接面132和所述第二衔接面133均为平面,且两者相互贴合以互相拼接。可知,此处,在所述待保压物的长边侧,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衔接面132和第二衔接面133,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定位部件130与所述待保压物200的长边侧之间具有对称的接触部位,从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实现了均匀的施力,保证了所述待保压物200受力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衔接面132和所述第二衔接面133不限于为平面,两者只需相互对称即可。示例性地,请参阅图7所示,两者可以为对称的阶梯面。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加工精度或者其他的限制或需求,所述第一衔接面132和所述第二衔接面133也可以不相互贴合。
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也可以同时或者单独参照上述示例进行设置。即,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的相近一端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衔接面132和第二衔接面13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待保压物定位至所述保压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件130与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的周向侧壁相贴合且不与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相接触,所述定位部件130的端部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两侧的部分,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定位部件130与所述待保压物200的侧壁相贴合,且所述待保压物200的侧壁处的顶段被露置,以供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翻边与其相贴合。此处,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的周向侧壁113形成了对所述定位部件130的限位,有助于便捷地确定所述定位部件130的运动行程。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件130可以不与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相贴合而与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周向侧壁相贴合,所述定位部件130的端部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工作面121两侧的部分,即通过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周向侧壁形成了对所述定位部件130的限位。或者,所述定位部件130同时与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周向侧壁相贴合,两者同时对所述定位部件130进行限位。再如,所述定位部件130位于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之间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周向侧壁均不贴合,通过所述驱动部件140的驱动行程或其他方式来确定所述定位部件130的运动行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3所示,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上设有真空吸附口112,所述真空吸附口112用于连接至真空吸附设备以吸附待保压物。此处,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吸附待保压物,能够实现对待保压物的初步定位,便于后续再通过所述定位部件130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以及所述定位部件130上还可以设置有加热组件,通过所述加热组件可以对待保压物200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但不限于陶瓷加热片、加热薄膜、加热管等。
所述保压治具通常被设置在压合装置上,以便进行保压操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保压治具的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一种压合装置,请再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承载部件301、压合驱动部件(图中未示出)以及前述的保压治具,所述承载部件301上设置有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一压合部件110、定位部件130和驱动部件140,所述压合驱动部件连接至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二压合部件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和驱动部件通过一连接件302连接至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所述连接件302大致呈板状,所述压合驱动部件能驱动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第二工作面12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的第一工作面111。具体地,所述压合驱动部件可以为一气缸等,所述气缸连接在所述连接件302的上侧,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连接在所述连接件302的下侧,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连接件302驱动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了保证所述定位部件130的运动方向的准确性,所述承载部件301上对应于所述定位部件130设置有导轨303。具体地,对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的定位装置,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导轨303。对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侧边的定位装置,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轨303。所述定位部件130与相对应的所述导轨303相配合并能在所述驱动部件140的驱动下沿所述导轨303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二工作面121与待保压物朝向其的表面仿形设置,其四周具有与所述待保压物的上表面相仿形的仿形弧面12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也可以与待保压物朝向其的表面仿形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和所述第二工作面121分别与待保压物朝向其的表面仿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承载部件301上设置有真空吸附组件304,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上设置有真空吸附口112,所述真空吸附组件304连接至所述真空吸附口112,以便吸附待保压物200。示例性地,所述真空吸附组件304包括抽真空泵和相应的连接管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运动的准确性,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压合装置还包括相对应设置的导向凸起部305和导向凹陷部(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凸起部305大致呈圆柱状,且其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件301上。所述导向凹陷部相对应的呈中空圆柱状,且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302上,即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受所述压合驱动部件驱动时,所述导向凹陷部能与所述导向凸起部305配合,并且所述导向凹陷部能沿着所述导向凸起部305移动,以为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的运动进行导向。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凸起部305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上,相对应的所述导向凹陷部则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件301上。且所述导向凸起部305和导向凹陷部也不限于前述,其可以为相对应的方形、多边形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所述压合装置中的名词的含义与上述保压治具中相同,两个实施例的具体实现细节可以相互参考,两者所示出的示例说明和技术效果均可被相对应地实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应用示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应用示例一中,提供有一种保压治具,所述保压治具包括第一压合部件110、第二压合部件120、定位部件130以及驱动部件140。所述第一工作面111大致呈矩形,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长边侧相对设置有两对所述定位部件130,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的短边侧相对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请结合图6所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150的相近一端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衔接面132和第二衔接面133,此处,所述第一衔接面132和所述第二衔接面133均为平面,且两者相互贴合以互相拼接。请再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压合部件110上设有真空吸附口112,所述真空吸附口112用于连接至真空吸附设备以吸附待保压物。所述第二压合部件120在第二工作面121的四边设计有与待保压物200相仿形的仿形弧面122,便于矫正待保压物200的位置。
应用示例二
在应用示例二中,提供有一种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有承载部件301、压合驱动部件以及应用示例一所提供的保压治具。其中,所述承载部件301包括支撑架3012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012上的承载底板3011,所述承载部件301上设置有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一压合部件110、定位部件130和驱动部件140,所述压合驱动部件通过平板状的连接件302连接至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二压合部件120。此处,压合驱动部件和驱动部件140均采用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电机等。
应用示例三
在应用示例三中,示例性示出前述应用示例二中的压合装置的使用方法,此处,参见图2并结合图5和图8所示,所述待保压物200包括五金件201、中框塑胶件202和装饰件203,将五金件201和装饰件203点胶后与中框塑胶件202装配在一起,并一同放入第一压合部件110的第一工作面111上,在此,真空吸附孔吸附待保压物200以保证第一工作面111与待保压物200的下端面相互贴合。
而后,请参阅图1和图9所示,压合驱动部件动作并带动第二压合部件120的第二工作面121沿竖向压紧待保压物200的上端面,保证待保压物200的粘接平整。
此后,周侧的定位部件130向第一压合部件110靠近,并将待保压物200向内推动,直到五金件201和装饰件203与中框塑胶件202边缘平齐限位,此时,待保压物200受力均匀一致,保证了三者的四边均处于平整状态,无高低段差等结构差异。
最后,在60℃温度下保证此压合状态50秒以使胶水凝结,此处可以通过加热棒同时给待保压物200周侧和端面加热以保证待保压物200受热均匀。
保压后的产品表面平整,具有较高的外观一致性,并且整体工艺简洁,便于操作和应用。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保压治具和压合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保压治具,用于对待保压物进行保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合部件,具有第一工作面;
第二压合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工作面相对的第二工作面;
至少一个定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周侧;以及
对应于所述定位部件设置的驱动部件,连接至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件、并能驱动所述定位部件运动以将待保压物定位至所述第一工作面和所述第二工作面之间的保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两侧;
所述定位部件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工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至少一个;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一侧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相近一端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衔接面和第二衔接面;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的同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相近一端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衔接面和第二衔接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在将待保压物定位至所述保压位置时,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第一压合部件的周向侧壁相贴合且不与所述第二压合部件相接触,所述定位部件的端部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工作面两侧的部分,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工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部件上设有真空吸附口,所述真空吸附口用于吸附待保压物。
7.一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部件;
压合驱动部件;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保压治具,所述承载部件上设置有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一压合部件、定位部件和驱动部件,所述压合驱动部件连接至所述保压治具的第二压合部件,所述压合驱动部件能驱动所述第二压合部件的第二工作面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合部件的第一工作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上对应于所述定位部件设置有导轨,所述定位部件能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导轨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上设置有真空吸附组件,所述真空吸附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压合部件上的真空吸附口。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应设置的导向凸起部和导向凹陷部,所述导向凸起部和所述导向凹陷部的其中一者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件上、且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合部件上,所述第二压合部件受所述压合驱动部件驱动时,所述导向凹陷部能与所述导向凸起部配合并且所述导向凹陷部能沿着所述导向凸起部移动。
CN202221058856.0U 2022-04-29 2022-04-29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Active CN217502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8856.0U CN217502206U (zh) 2022-04-29 2022-04-29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8856.0U CN217502206U (zh) 2022-04-29 2022-04-29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2206U true CN217502206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2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8856.0U Active CN217502206U (zh) 2022-04-29 2022-04-29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2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8026B1 (ko) 기판 지지 구조
CN215967612U (zh) 四轴同步夹持定位夹具
CN217502206U (zh) 保压治具及压合装置
EP0921718A2 (en) Product carri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20010023458A (ko) 수평판재에 대한 수직판재의 압착지그 및 압착지그를사용한 수평판재에 대한 수직판재의 접착방법
CN214919786U (zh) Fpc补强板冲压贴胶模具
JP3431951B2 (ja) 半導体基板貼り合わせ装置
KR101719548B1 (ko) 밴드 클램프용 하우징 제조방법
KR101896383B1 (ko) 진공 라미네이터용 비젼 얼라인장치
US11831037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CN114740656A (zh) 一种抗变形窄边框的背光源
CN212553465U (zh) 后盖加工用夹具
JP2001145911A (ja) 加圧成形装置
CN114433658A (zh) 一种平面度整形机床及整形方法
CN112958912A (zh) 一种焊接夹具及产品纠偏方法
CN218963679U (zh) 五金校正结构
CN218612989U (zh) 产品定位装置
CN218658720U (zh) 一种压膜工装
CN218926566U (zh) 一种镭射焊接定位治具
CN217126461U (zh) 弧面滴胶水夹具
CN219040453U (zh) 一种薄板快速定位装置
JP3768739B2 (ja) 部品折り曲げ装置
CN218934957U (zh) 一种成品泡棉治具
CN218363387U (zh) 一种产品定位治具
CN218487748U (zh) 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