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7410U -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7410U
CN217477410U CN202221627506.1U CN202221627506U CN217477410U CN 217477410 U CN217477410 U CN 217477410U CN 202221627506 U CN202221627506 U CN 202221627506U CN 217477410 U CN217477410 U CN 217477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plate
wheel cover
vehicle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75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殿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275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7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7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7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由多个制件连接而成,制件包括后轮罩板总成,连接于后轮罩板总成上的C柱加强板和D柱,以及D柱加强板;D柱加强板沿车辆长度方向顺次连接C柱加强板和D柱,以及车辆后围连接板;后轮罩板总成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有连接段,连接段与D柱加强板连接,以在连接段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封闭空间;各封闭空间内分别设有将各封闭空间分割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通过将后轮罩板总成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与D柱加强板连接形成两封闭空间,并在两封闭空间内设有加强部,有利于增加CD柱侧围结构的整体强度。

Description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D柱侧围结构。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包含有该CD柱侧围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在提升经济性及续航性方面有着越来越大的优势,人们对车辆轻量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车型侧围后部CD柱侧围加强梁结构形式复杂,其由U型梁和后侧围内板组成,重量较大,严重制约整车轻量化,进而影响整车耗能及车辆稳定性。同时后侧围纵向、横向加强结构梁布局数量少,无法有效分解和吸收来自后轮减震器的传力和后碰带来的受力。来自后轮减震器的受力只能通过C柱下加强梁和C柱上加强梁向上传递,而后传递到顶盖上边梁,传递路径单一,能量分散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CD柱侧围结构,在保证车辆侧围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CD柱侧围结构,由多个制件连接而成,所述制件包括后轮罩板总成,连接于所述后轮罩板总成上的C柱加强板和D柱,以及D柱加强板;
所述D柱加强板沿车辆长度方向顺次连接所述C柱加强板和所述D柱,以及车辆后围连接板;
所述后轮罩板总成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D柱加强板连接,以在所述连接段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封闭空间;各所述封闭空间内分别设有将各所述封闭空间分割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连接段上侧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第一加强部沿车辆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连接段下侧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第二加强部沿车辆高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罩板总成包括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铆接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的铆钉。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沿着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的拼接处,向所述D柱加强板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罩内板自身焊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C柱加强板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连接于所述D柱加强板和所述后轮罩板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分段封闭所述后轮罩内板侧部和所述后轮罩外板侧部之间形成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制件为铝制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通过将后轮轮罩板总成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与D柱加强板连接形成两封闭空间,并在两封闭空间内设有加强部,有利于增加CD柱侧围结构的整体强度。
此外,通过将位于连接段1031上侧封闭空间内的加强部沿车辆长度方向设置,有利于增加D柱与D柱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将位于连接段1031下侧封闭空间内的加强部沿车辆高度方向倾斜设置,有利于增加后围连接板与后轮罩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在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采用铆钉铆接相连,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
另外,将后轮罩板自身焊接成型,其加工工艺简单,便于成型。C柱加强板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连接于D柱加强板和后轮罩板总成之间,和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有利于增强其连接的强度,从而增强整体的结构强度。连接成侧围结构的制件采用铝制件,有利于实现整个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含如上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CD柱侧围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的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轮罩板总成;101、后轮罩内板;102、后轮罩外板;103、连接件;1031、连接段;
2、C柱加强板;201、第一分段;202、第二分段;
3、D柱;301、D柱加强板;
4、第一封闭空间;401、第一加强部;
5、第二封闭空间;501、第二加强部;
6、后围连接板;
7、后围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CD柱侧围结构,由多个制件连接而成,制件包括后轮罩板总成1,连接于后轮罩板总成1上的C柱加强板2和D柱,以及D柱加强板301。其中,D柱加强板301沿车辆长度方向顺次连接C柱加强板2和D柱3,以及车辆后围连接板6。同时,后轮罩板总成1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有连接段1031,连接段1031与D柱加强板301连接,以在连接段1031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封闭空间;各封闭空间内分别设有将各封闭空间分割的第一加强部401和第二加强部501。
本实施例的CD柱侧围结构,通过将后轮罩板总成1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而与D柱加强板301连接形成两封闭空间,并在两封闭空间内设有加强部,有利于增加CD柱侧围结构的整体强度。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CD柱侧围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D柱3连接于后轮罩板总成1的顶部靠近中间的位置,C柱加强板2连接于后轮罩板总成1的顶部,且C柱加强板2位于D柱3的前侧。同时,D柱加强板301被设置为弧形,使得D柱加强板301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C柱加强板2和D柱3以及后围连接板6,同时后轮罩板总成1的一侧通过后围封板7与后围连接板6连接。其连接方式,优选的可采用二保焊,便于各薄板和连接柱之间的连接。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的形式,例如后轮罩板总成1与后围连接板6之间的焊接可采用点焊方式,后围连接板6和后围封板7之间可采用铆接方式,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的限定。
其中,后轮罩板总成1包括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如图1或图2中示出的,在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的顶部连接处设有连接件103,该连接件103的两侧分别与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之间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之间的连接部为铆接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的铆钉,其连接方式简单,适用场合较广,便于设计加工。当然,除此之外,也可采用其它的适合的连接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为进一步保证该侧围结构整体的强度,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3沿着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的拼接处,向D柱加强板301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该连接件103向D柱加强板301延伸并连接至D柱加强板301的内侧,有利于对D柱加强板301做进一步的支撑,保证D柱加强板301的结构强度。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该连接段1031与D柱加强板301之间在连接段1031的上下两侧形成两个封闭空间。位于连接段1031上侧的封闭空间称为第一封闭空间4,位于连接段1031下侧的封闭空间称为第二封闭空间5。第一封闭空间4由D柱3、D柱加强板301和连接段1031构成,第二封闭空间5由D柱加强板301、连接段1031和后围连接板6构成。
为进一步增加第一封闭空间4内D柱3和D柱加强板30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位于连接段1031上侧封闭空间内的第一加强部401沿车辆长度方向设置。参照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加强部401为加强板,该加强板由D柱3的中部向车辆后侧的方向延伸至连接于D柱加强板301上,在D柱3和D柱加强板301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一环形加强空间,从而增加D柱3和D柱加强板301的连接点,以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同时为进一步增加第二封闭空间5内的连接段1031和后围连接板6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位于连接段1031下侧封闭空间内的第二加强部501沿车辆高度方向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加强部501设置为与第一加强部401相同或者相似的加强板,该加强板由后围连接板6的中部斜向上延伸至连接段1031,用于对第二封闭空间5内的连接段1031进行支撑,从而增加连接段1031的结构强度。
另外,C柱加强板2包括第一分段201和第二分段202,第一分段201连接于D柱加强板301和后轮罩板总成1之间,第二分段202封闭后轮罩内板101侧部和后轮罩外板102侧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参照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分段201的两端分别连接D柱加强板301的的前端和后轮罩板总成1的顶部,第二分段202设于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部的侧部,并采用铆接的形式将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侧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封堵。如此设置,有利于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以及C柱加强板2之间的拆装,同时也能够保证各结构自身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将整个CD柱侧围结构设置为拼接式连接,有利于将后轮罩内后轮减震器的受力沿多个路径传递出去,避免了由于传递路径单一,造成的某部件的承力较大而容易受损,进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强度及车辆的稳定性。
而为实现整个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本实施例中连接成CD柱侧围结构的制件均为铝制件,替代传统的钣金材质,能够有效的减轻侧围结构的整体重量。同时能够保证车辆自身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且采用铝制件相比于传统的冲压钢板,工序和工序的成本较少,便于加工成型。
其中,后轮罩内板101自身焊接成型,通过将后轮罩内板101设置为自身焊接结构,通过将铝片采用简单的压型工艺直接成型轮罩内板的形状,相较于传统的钣金件拼焊而成后轮罩内板101,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车型轮罩因结构复杂,特征深度大导致钣金件成型开裂。
本实施例的CD柱侧围结构,通过将各部件拼接成整个侧围结构,能够有效的消除车型焊接层级多也复杂的形式,进而提高整车的安装精度。而在且该侧围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加强部401和第二加强部501,增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强度。同时该侧围结构整体采用铝制件,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减轻车身的重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含实施例一中的CD柱侧围结构。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实施例一中的CD柱侧围结构,能够在保证该结构整体强度的同时,有效的减轻车身的重量,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CD柱侧围结构,由多个制件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件包括后轮罩板总成(1),连接于所述后轮罩板总成(1)上的C柱加强板(2)和D柱(3),以及D柱加强板(301);
所述D柱加强板(301)沿车辆长度方向顺次连接所述C柱加强板(2)和所述D柱(3),以及车辆后围连接板(6);
所述后轮罩板总成(1)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有连接段(1031),所述连接段(1031)与所述D柱加强板(301)连接,以在所述连接段(1031)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封闭空间;各所述封闭空间内分别设有将各所述封闭空间分割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连接段(1031)上侧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第一加强部沿车辆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连接段(1031)下侧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第二加强部沿车辆高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罩板总成(1)包括后轮罩内板(101)和后轮罩外板(102),所述后轮罩内板(101)和所述后轮罩外板(102)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为铆接所述后轮罩内板(101)和所述后轮罩外板(102)的铆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段(1031)沿着所述后轮罩内板(101)和所述后轮罩外板(102)的拼接处,向所述D柱加强板(301)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罩内板(101)自身焊接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C柱加强板(2)包括第一分段(201)和第二分段(202),所述第一分段(201)连接于所述D柱加强板(301)和所述后轮罩板总成(1)之间,所述第二分段(202)封闭所述后轮罩内板(101)侧部和所述后轮罩外板(102)侧部之间形成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件为铝制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CD柱侧围结构。
CN202221627506.1U 2022-06-24 2022-06-24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7477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7506.1U CN217477410U (zh) 2022-06-24 2022-06-24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7506.1U CN217477410U (zh) 2022-06-24 2022-06-24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7410U true CN217477410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7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7506.1U Active CN217477410U (zh) 2022-06-24 2022-06-24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7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70906B1 (en) Framework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body
CN202593637U (zh) 机动车车身结构
CN101641231A (zh) 强化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用门
CN114228833B (zh) 一种汽车小偏置碰撞的吸能结构及汽车
CN206634069U (zh)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882331U (zh) 一种新型的上车身结构及汽车
JP7087973B2 (ja) 車体構造
CN101704385B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与前地板纵梁的连接结构
CN212267638U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217477410U (zh) Cd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CN108556919A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车架
CN210063130U (zh) 一体式侧围内板
CN110588785A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213799900U (zh) 一种侧围总成及车辆
CN212290043U (zh) 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KR100929528B1 (ko)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어셈블리
CN215883812U (zh) 机舱前纵梁及汽车
JP452814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201553199U (zh) 汽车前纵梁与前地板纵梁的连接结构
CN211519659U (zh) 一种汽车侧围柱碰电池保护加强结构
CN215553569U (zh) 一种车身前端框架结构及汽车
CN217893011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12579984U (zh) 一种混合材料白车身骨架
CN215971779U (zh) 一种车身纵梁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6424575U (zh) 一种前纵梁后端传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