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7056U -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7056U
CN217477056U CN202221125680.6U CN202221125680U CN217477056U CN 217477056 U CN217477056 U CN 217477056U CN 202221125680 U CN202221125680 U CN 202221125680U CN 217477056 U CN217477056 U CN 217477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cross beam
vehicle
cross member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56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国锐
徐希宇
李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ji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56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7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7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7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包括:内装饰板、外装饰板、后背门骨架和后背门玻璃。后背门骨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下横梁、第一短立柱和第二短立柱。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通过在后背门骨架的内侧和外侧安装内装饰板和外装饰板,使车辆更加统一美观;通过设置左立柱和右立柱,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纵向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上横梁、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下横梁,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横向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短立柱和第二短立柱,来对后背门总成纵向的支撑进行进一步地增强;通过设置后背门玻璃,可以使得车辆整体更加通透美观。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车领域后背门为对开门形式,铰链外露,影响美观;结构采用钣金冲压和焊接形式连接,对于针对不同场景个性化需求,模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所述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可以降低模具成本,减轻背门重量,实现上掀开启,适应货运、移动医疗、移动售卖等多场景化移动服务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包括:内装饰板、外装饰板、后背门骨架和后背门玻璃。后背门骨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下横梁、第一短立柱和第二短立柱。内装饰板和外装饰板分别安装在后背门骨架的内侧和外侧;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位于后背门骨架的左右两侧,上横梁的两端、下横梁的两端、第一中横梁的两端、第二中横梁的两端均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固定连接,且由上向下依次为上横梁、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下横梁,第一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第一中横梁固定,第二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下横梁和第二中横梁固定;后背门玻璃位于第一中横梁和第二中横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通过在后背门骨架的内侧和外侧安装内装饰板和外装饰板,可以起到对车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进行覆盖装饰的作用,可以使车辆内部空间更加统一美观,同时,也可以起到使后背门总成连为一体的作用,提高后背门的表面质量;通过设置左立柱和右立柱,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纵向支撑的作用,增强后背门在纵向上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上横梁、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下横梁,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横向支撑的作用,能够增强后背门在横向上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第一短立柱和第二短立柱,来对后背门总成纵向的支撑进行进一步地增强;通过设置后背门玻璃,可以使得车辆整体更加通透美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所述第一中横梁、所述第二中横梁、所述下横梁均朝外侧弯曲,且弧度角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立柱的长度值小于所述第二短立柱的长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还包括第三中横梁,所述第三中横梁位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二中横梁之间,所述第三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焊接,所述第三中横梁与所述第二短立柱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短立柱,所述第三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三中横梁焊接,所述第三短立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短立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还包括第四中横梁,所述第四中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中横梁和所述第二中横梁之间,所述第四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焊接,所述后背门玻璃包括透明区域和非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与所述第一中横梁、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的区域相对,所述非透明区域与所述第二中横梁、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的区域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横梁和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中横梁和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车厢骨架和铰链组件。具体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固定在所述车厢骨架上,所述第二铰接件固定在所述上横梁的内侧,所述车厢骨架和所述后背门总成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第二铰接件的配合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气撑杆组件,所述气撑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气撑杆,所述气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左立柱或者所述右立柱的内侧,所述气撑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得安装在所述车厢骨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底盘骨架,所述底盘骨架固定在所述车厢骨架的底部,所述底盘骨架的后端固定有多个缓冲块;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安装在所述下横梁的中部,所述第二锁扣安装在所述底盘骨架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缓冲块临近所述第二锁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
1、内装饰板;
2、外装饰板;
3、后背门骨架;31、左立柱;32、右立柱;33、上横梁;34、第一中横梁;35、第二中横梁;36、下横梁;37、第一短立柱;38、第二短立柱;
4、后背门玻璃;41、透明区域;42、非透明区域;
5、第三中横梁;
6、第三短立柱;
7、第四中横梁;
8、车厢骨架;
9、铰链组件;91、第一铰链件;92、第二铰链件;
10、气撑杆组件;101、气撑杆;
11、底盘骨架;102、缓冲块;
12、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包括:内装饰板1、外装饰板2、后背门骨架3和后背门玻璃4。后背门骨架3包括:左立柱31、右立柱32、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第一短立柱37和第二短立柱38。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内装饰板1和外装饰板2分别安装在后背门骨架3的内侧和外侧,内装饰板1和外装饰板2均可以采用铆钉连接安装在后背门骨架3上,装在后背门骨架3内侧的内装饰板1为后背门的内蒙皮,可以起到覆盖装饰的作用,使车辆内部空间更加统一美观;装在后背门骨架3外侧的外装饰板2为后背门的外蒙皮,可以起到外部装饰的作用;内外蒙皮的存在也可以起到使后背门总成连为一体的作用,提高后背门的表面质量,同时,也可以减轻后背门整体重量,达到设计轻量化的要求;
进一步地,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分别位于后背门骨架3的左右两侧,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可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纵向支撑的作用,能够增强后背门在纵向上的支撑强度;上横梁33的两端、下横梁36的两端、第一中横梁34的两端、第二中横梁35的两端均分别与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固定连接,所有横梁与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的固定连接均可以使用焊接固定,使得后背门骨架3整体性更高,结构更加稳固牢靠,同时,横梁的设置,可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横向支撑的作用,能够增强后背门在横向上的支撑强度;由上向下依次为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第一短立柱37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33和第一中横梁34固定,第二短立柱38的两端分别与下横梁36和第二中横梁35固定,第一短立柱37和第二短立柱38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第一短立柱37和第二短立柱38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后背门总成纵向的支撑,使得后背门总成的整体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另外,后背门玻璃4位于第一中横梁34和第二中横梁35之间。后背门玻璃4可以通过胶接粘在第一中横梁34和第二中横梁35上,设置后背门玻璃4可以使得车辆整体更加通透美观;后背门骨架3可采用铝合金材质,便于加工成型,降低模具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通过在后背门骨架3的内侧和外侧安装内装饰板1和外装饰板2,可以起到对车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进行覆盖装饰的作用,可以使车辆内部空间更加统一美观,同时,也可以起到使后背门总成连为一体的作用,提高后背门的表面质量;通过设置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纵向支撑的作用,增强后背门在纵向上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横向支撑的作用,能够增强后背门在横向上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第一短立柱37和第二短立柱38,来对后背门总成纵向的支撑进行进一步地增强;通过设置后背门玻璃4,可以使得车辆整体更加通透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均可以朝外侧弯曲,且弧度角相等。外侧是指远离车厢的方向,所有横梁均有一定的弯曲弧度,可以使得后背门与车身更加贴合,使得整体更加美观,同时,弧形的结构可以增强后背门对外侧冲击的承受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短立柱37的长度值可以小于第二短立柱38的长度值。也就是说,上横梁33与第一中横梁34之间的距离小于下横梁36与第二中横梁35之间的距离,这样第一中横梁34与第二中横梁35之间的空间整体偏上,使得后背门玻璃4的安装也整体靠上,使得后背门整体的外观效果更加和谐统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还可以包括:第三中横梁5,第三中横梁5位于下横梁36和第二中横梁35之间,第三中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焊接,第三中横梁5与第二短立柱38焊接。通过设置第三中横梁5,可以进一步加强后背门总成的横向支撑,提高后背门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三中横梁5与第二短立柱38都位于下横梁36和第二中横梁35之间,第二短立柱38与第三中横梁5有重合区域,重合区域可以采用焊接工艺连为一体,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短立柱6,第三短立柱6的两端分别与下横梁36和第三中横梁5焊接,第三短立柱6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短立柱38之间。第三短立柱6设置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第三短立柱6的数量安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第三短立柱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后背门总成的纵向支撑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还可以包括:第四中横梁7,第四中横梁7位于第一中横梁34和第二中横梁35之间,第四中横梁7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焊接,后背门玻璃4包括透明区域41和非透明区域42,透明区域41与第一中横梁34、第四中横梁7之间的区域相对,非透明区域42与第二中横梁35、第四中横梁7之间的区域相对。第四中横梁7的设置可以充当后背门玻璃4透明区域41和非透明区域42分界线的作用,同时,第四中横梁7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后背门总成的横向支撑,提高后背门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中横梁34和第四中横梁7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第二中横梁35和第四中横梁7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大于第二间隔距离。也就是说,后背门玻璃4的透明区域41大于后背门玻璃4的非透明区域42,透明区域41大于非透明区域42可以增大车辆内部的进光量,使得车辆内部空间环境更加明亮,也使车辆整体更加美观协调。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包括:内装饰板1、外装饰板2、后背门骨架3、后背门玻璃4、第三中横梁5、第三短立柱6和第四中横梁7。后背门骨架3包括:左立柱31、右立柱32、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第一短立柱37和第二短立柱38;后背门玻璃4包括:透明区域41和非透明区域42。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内装饰板1和外装饰板2分别安装在后背门骨架3的内侧和外侧;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分别位于后背门骨架3的左右两侧,上横梁33的两端、下横梁36的两端、第一中横梁34的两端、第二中横梁35的两端均分别与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固定连接,且由上向下依次为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第一短立柱37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33和第一中横梁34固定,第二短立柱38的两端分别与下横梁36和第二中横梁35固定;后背门玻璃4位于第一中横梁34和第二中横梁35之间。
进一步地,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还包括:第三中横梁5、第三短立柱6和第四中横梁7,第三中横梁5位于下横梁36和第二中横梁35之间,第三中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焊接,第三中横梁5与第二短立柱38焊接;第三短立柱6的数量为两个,第三短立柱6的两端分别与下横梁36和第三中横梁5焊接,第三短立柱6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短立柱38之间;第四中横梁7位于第一中横梁34和第二中横梁35之间,第四中横梁7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焊接,后背门玻璃4包括透明区域41和非透明区域42,透明区域41与第一中横梁34、第四中横梁7之间的区域相对,非透明区域42与第二中横梁35、第四中横梁7之间的区域相对。
另外,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均朝外侧弯曲,且弧度角相等;第一短立柱37的长度值小于第二短立柱38的长度值;第一中横梁34和第四中横梁7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第二中横梁35和第四中横梁7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大于第二间隔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通过在后背门骨架3的内侧和外侧安装内装饰板1和外装饰板2,可以起到对车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进行覆盖装饰的作用,可以使车辆内部空间更加统一美观,同时,也可以起到使后背门总成连为一体的作用,提高后背门的表面质量;通过设置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纵向支撑的作用,增强后背门在纵向上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上横梁33、第一中横梁34、第二中横梁35、下横梁36,来对后背门总成起到横向支撑的作用,能够增强后背门在横向上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第一短立柱37和第二短立柱38,来对后背门总成纵向的支撑进行进一步地增强;通过设置后背门玻璃4,可以使得车辆整体更加通透美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车厢骨架8和铰链组件9。具体地,铰链组件9包括: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第一铰接件固定在车厢骨架8上,第二铰接件固定在上横梁33的内侧,车厢骨架8和后背门总成用于通过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的配合转动连接。第一铰链件91和第二铰链件9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固定在车厢骨架8和上横梁33的内侧,内侧是指朝向车厢的方向;后背门总成利用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的配合实现上掀开起的功能,可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铰链组件9隐藏在后背门内侧,在后背门关闭的情况下,从外部看不到铰链裸露在外,使得后背门整体更加简洁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气撑杆组件10,气撑杆组件10包括至少一个气撑杆101,气撑杆101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左立柱31或者右立柱32的内侧,气撑杆101的另一端可转动得安装在车厢骨架8上。气撑杆101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气撑杆1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气撑杆101的一端可以设置在左立柱31内侧,也可以设置在右立柱32内侧,或者也可以在左立柱31和右立柱32的内侧都设置;气撑杆101的另一端均设置在与立柱内侧一端相对应车厢骨架8上;气撑杆101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可以在后背门开启后,使后背门保持开启的状态,不下落,在后背门关闭时,对后背门提供阻尼,使得后背门关闭缓慢,防止突然下落对车厢骨架8造成损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底盘骨架11和锁组件12。底盘骨架11固定在车厢骨架8的底部,底盘骨架11的后端固定有多个缓冲块102;缓冲块102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安排;缓冲块102的存在,可以在后背门闭合时,减轻后背门对车厢骨架8的冲击,防止因后背门闭合式时冲击力过大对车厢骨架8或是后背门自身造成伤害;锁组件12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第一锁扣安装在下横梁36的中部,第二锁扣安装在底盘骨架11上,其中,至少一个缓冲块102临近第二锁扣。通过设置锁组件12来对后背门进行限位,通过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配合,使得后背门能够保持关闭状态,不主动打开,防止车辆内部人员或是物品从后背门坠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有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可以使得车辆的后背门能够实现上掀开起的功能,这样,车辆可以适用于货运、移动医疗、移动售卖等多场景化的移动服务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100及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装饰板;
外装饰板;
后背门骨架,所述内装饰板和所述外装饰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后背门骨架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后背门骨架包括: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第一中横梁、第二中横梁、下横梁、第一短立柱和第二短立柱,其中,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分别位于所述后背门骨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横梁的两端、所述下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一中横梁的两端、所述第二中横梁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固定连接,且由上向下依次为所述上横梁、所述第一中横梁、所述第二中横梁、所述下横梁,所述第一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和第一中横梁固定,所述第二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下横梁和第二中横梁固定;
后背门玻璃,所述后背门玻璃位于所述第一中横梁和所述第二中横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所述第一中横梁、所述第二中横梁、所述下横梁均朝外侧弯曲,且弧度角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立柱的长度值小于所述第二短立柱的长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中横梁,所述第三中横梁位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二中横梁之间,所述第三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焊接,所述第三中横梁与所述第二短立柱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短立柱,所述第三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三中横梁焊接,所述第三短立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短立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中横梁,所述第四中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中横梁和所述第二中横梁之间,所述第四中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焊接,所述后背门玻璃包括透明区域和非透明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与所述第一中横梁、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的区域相对,所述非透明区域与所述第二中横梁、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的区域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横梁和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所述第二中横梁和所述第四中横梁之间具有第二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厢骨架;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
铰链组件,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固定在所述车厢骨架上,所述第二铰接件固定在所述上横梁的内侧,所述车厢骨架和所述后背门总成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第二铰接件的配合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撑杆组件,所述气撑杆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气撑杆,所述气撑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左立柱或者所述右立柱的内侧,所述气撑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得安装在所述车厢骨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盘骨架,所述底盘骨架固定在所述车厢骨架的底部,所述底盘骨架的后端固定有多个缓冲块;
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安装在所述下横梁的中部,所述第二锁扣安装在所述底盘骨架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缓冲块临近所述第二锁扣。
CN202221125680.6U 2022-05-10 2022-05-10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7477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5680.6U CN217477056U (zh) 2022-05-10 2022-05-10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5680.6U CN217477056U (zh) 2022-05-10 2022-05-10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7056U true CN217477056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5680.6U Active CN217477056U (zh) 2022-05-10 2022-05-10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7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2519C (zh) 车辆的开闭部结构
CN205010328U (zh) 加强件、组合车辆车身结构以及皮卡车铰接立柱加强件
CN102351014A (zh) 一种多功能翼展式货车及货车厢体
CN102632928A (zh) 用于汽车的外侧壁结构、外侧壁模块和侧壁
CN206202436U (zh) 侧围后装饰板的安装结构、车身及车辆
US20230087816A1 (en) Automobile accessory or assembly comprising plural accessories
CN217477056U (zh)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086926U (zh) 物流车车厢及其后门板总成装配结构
CN1188310C (zh) 构成铁路车辆车身外壳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件
CN206086924U (zh) 物流车及其车厢
US20060219716A1 (en) Overhead baggage rack unit of railway car
CN107150722A (zh) 车身
CN207433658U (zh) 一种厢式半挂车
CN216374132U (zh) 一种汽车掀背门及汽车
CN210760503U (zh) 一种汽车及其后尾箱储物平台
JP4175851B2 (ja) 車両用の落し窓付き開き戸
CN206086927U (zh) 物流车车厢及其厢板总成装配结构
CN214084482U (zh) 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车厢
CN210822234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
CN107244297A (zh) 一种新型重型货车用轻量化高架箱
CN105883554A (zh) 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轿厢
CN206254759U (zh) 一种强化式客车行李舱门总成安装机构
CN206493998U (zh) 平衡悬架横梁总成
CN205652226U (zh) 一种客车抗侧翻骨架结构
CN219007672U (zh) 一种epp上卧铺骨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3

Address after: Room 201-1, 2nd Floor, Building 15, No. 21 Tianhou Road, Nansha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58

Patentee after: Qiji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30 23 building, Cheng Yue mansion 448-458, Dongfeng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