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5880U - 浮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浮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5880U
CN217475880U CN202221641273.0U CN202221641273U CN217475880U CN 217475880 U CN217475880 U CN 217475880U CN 202221641273 U CN202221641273 U CN 202221641273U CN 217475880 U CN217475880 U CN 217475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ody
floating support
support device
supporting
supporting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12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士
孔祥凯
郭资鉴
王松
刘宇航
吕洪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ike Tianm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ianm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ike Tianm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ianm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ike Tianm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ianm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ike Tianm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412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5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5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5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支撑装置,所述浮动支撑装置包括上座体、连接板、下座体、顶推装置和弹性件,上座体和连接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且相连,上座体设在连接板的上方,上座体包括第一支腿和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面,所述第一支腿上设有滚轮;下座体包括第二支腿,下座体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连接板和上座体之间,以便在第一支腿高于第二支腿的状态和第一支腿低于第二支腿的状态之间切换;顶推装置设在连接板上以朝上顶推下座体,弹性件的上端与上座体相连,弹性件的下端与下座体相连以对上座体提供朝上的弹力,第一支腿高于第二支腿时弹性件的弹力大于设备的重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具有支撑稳定性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浮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机械结构或建筑中,当较重的下方设备从底部安装时,由于上方设备的遮挡,无法用桁车等将下方设备吊到指定位置。因此,需要可移动且可升降的支撑装置实现下方设备的移动和抬高,具体地,先利用支撑装置将下方设备运到安装位置,然后通过升高支撑装置的支撑台将下方设备抬高至预设安装高度,使得下方设备对准安装接口,此时可以通过螺栓实现上方设备和下方设备的连接。
在下方设备安装在上方设备上之后,如果将支撑装置移走,则会使连接上方设备和下方设备的螺栓承受较大的力,因此,最好将支撑装置保持在上方设备的下方,并利用支撑装置支撑下方设备,从而减小螺栓承受的力。此外,将支撑装置保持在上方设备的下方还能够在检修时,方便下方设备的拆卸和移动。但是,支撑装置保持在上方设备下方,并支撑下方设备的过程中,可以会由于支撑装置局部变形等问题导致下方设备的安装高度发生变化,导致下方设备与支撑台脱离或者下方设备被支撑台挤压的情况,进而导致支撑装置无法稳定地支撑下方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浮动支撑装置,以提高对设备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包括上座体、连接板、下座体、顶推装置和弹性件,所述上座体和所述连接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且相连,所述上座体设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上座体包括第一支腿和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面,所述第一支腿上设有滚轮;所述下座体包括第二支腿,所述下座体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上座体之间,以便在所述第一支腿高于所述第二支腿的状态和所述第一支腿低于所述第二支腿的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顶推装置设在所述连接板上以朝上顶推所述下座体,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座体相连,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下座体相连以对所述上座体提供朝上的弹力,所述第一支腿高于所述第二支腿时,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大于所述设备的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座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下座体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座体相连,所述导向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挡止件相连,所述挡止件用于与所述下座体挡止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导向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杆与多个所述导向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导向杆与对应的所述导向孔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座体还包括支撑台,所述第一支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腿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台的下侧,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环绕所述顶推装置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座体包括支撑梁,所述第二支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腿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下侧,所述支撑梁设在所述顶推装置的正上方,以便所述顶推装置朝上顶推与所述支撑梁,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设在所述上座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推装置为千斤顶;和/或所述弹性件为氮气弹簧;和/或所述第一支腿上设有滚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座体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下座体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杆的避让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当设备之间连接完成后,由于弹性件可以向上座体提供朝上的弹力,使得支撑面可以保持在与设备接触的状态,使得浮动支撑装置可以始终对设备提供支撑力。此外,由于支撑面施加给设备的支撑力由弹性夹提供,使得该支撑力为可以浮动的弹力,从而可以避免支撑面以较大的力挤压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具有支撑稳定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上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下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浮动支撑装置100;
上座体1;支撑台101;支撑面1011;第一连接部1012;第二连接部1013;第一支腿102;第一板体1021;第二板体1022;连接耳103;
连接板2;
下座体3;支撑梁301;第三连接部3011;第二导向部3012;第二支腿302;第三板体3021;第四板体3022;
顶推装置4;
弹性件5;
第一导向部6;
连接杆7;
挡止件8;
滚轮9;
拉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100包括上座体1、连接板2、下座体3、顶推装置4和弹性件5,上座体1和连接板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且相连,上座体1设在连接板2的上方,上座体1包括第一支腿102和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面1011。下座体3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连接板2和上座体1之间,以便下座体3在第二状态和第一状态之间切换。下座体3包括第二支腿302,在第一状态第一支腿102高于第二支腿302,在第二状态第一支腿102低于第二支腿302。顶推装置4设在连接板2上,顶推装置4用于朝上顶推下座体3以驱动下座体3沿上下方向移动。弹性件5的上端与上座体1相连,弹性件5的下端与下座体3相连,以便对上座体1提供朝上的弹力,且在第一状态弹性件5的弹力大于设备的重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状态(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腿102高于第二支腿302,此时第二支腿302与基体(例如地面)接触,通过下座体3支撑连接板2和上座体1;在第二状态(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支腿102低于第二支腿302,此时第一支腿102与基体接触,通过上座体1支撑连接板2和下座体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100工作时,首先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二支腿302与基体接触,支撑面1011与基体之间的间距较大,将设备通过桁车等吊装至上座体1的支撑面1011上,由于此时弹性件5的弹力大于设备的重力,使得浮动支撑装置100保持在第一状态,通过下座体3支撑连接板2、上座体1和设备;然后,利用顶推装置4驱动下座体3上升,上座体1相对下座体3下降,使得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一支腿102与基体接触,支撑面1011与基体之间的间距较小,设备与基体之间的间距也较小,将浮动支撑装置100连同其上的设备移动至安装位置;接着,利用顶推装置4驱动下座体3下降,上座体1相对下座体3升起,使得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二支腿302与基体接触,支撑面1011与基体之间的间距较大,设备与基体之间的间距也较大,从而将设备抬高以便与其他设备相连;最后,进行设备之间的连接,并且浮动支撑装置100保持在第一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100,在将设备吊装至浮动支撑装置100上时,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支撑面1011与基体之间的间距较大,方便设备吊装至浮动支撑装置100;浮动支撑装置100连同其上的设备移动至安装位置之前,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支撑面1011与基体之间的间距较小,可以有效避免浮动支撑装置100上的设备与上方部件相干涉,方便浮动支撑装置100上的设备的移动;浮动支撑装置100连同其上的设备移动至安装位置后,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支撑面1011与基体之间的间距较大,从而将设备抬高方便浮动支撑装置100上的设备与其他设备相连。可以理解的时,当设备之间连接完成后,由于弹性件5可以向上座体1提供朝上的弹力,使得支撑面1011可以保持在与设备接触的状态,使得浮动支撑装置100可以始终对设备提供支撑力。此外,由于支撑面1011施加给设备的支撑力由弹性夹提供,使得该支撑力为可以浮动的弹力,从而可以避免支撑面1011以较大的力挤压设备。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100具有支撑稳定性好等优点。
可选地,顶推装置4为千斤顶。
千斤顶具有稳定的和较大的顶推力,有利于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弹性件5为氮气弹簧。
氮气弹簧具有体积小、弹力大、行程长、工作平稳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弹性件5采用氮气弹簧,有利于缩小浮动支撑装置100的体积、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可靠性以及延长浮动支撑装置100的使用寿命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座体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6,下座体3上设有第二导向部3012,第一导向部6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与第二导向部3012配合。
通过在上座体1上设置第一导向部6,在下座体3上设置第二导向部3012,在下座体3上下移动时,利用第一导向部6与第二导向部3012配合,可以对下座体3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有效避免下座体3在水平方向上偏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导向部6为导向杆,第二导向部3012为导向孔,导向杆的上端与上座体1相连,导向杆的下端穿过导向孔并与挡止件8相连,挡止件8用于与下座体3挡止配合。
通过将第一导向部6设置为导向件,第二导向部3012设置为导向孔,使得第一导向部6和第二导向部3012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通过在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挡止件8,使得在下座体3向下移动时,挡止件8可以与下座体3挡止配合,避免导向杆脱离下座体3。
可选地,挡止件8为螺母,挡止件8螺纹连接在导向杆的下端。
可选地,导向杆和导向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导向杆与多个导向孔一一对应,每个导向杆与对应的导向孔配合。
例如,导向杆和导向孔均设置两个,两个导向杆与两个导向孔一一对应,两个导向杆中的一个设置顶推装置4的前侧,两个导向杆中的另一个设在顶推装置4的后侧,且两个导向杆沿前后方向对称布置。
通过将导向杆和导向孔设置多个,可以更有效地对下座体3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座体1还包括支撑台101,第一支腿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支腿102间隔设置在支撑台101的下侧,弹性件5的上端与支撑台101相连。
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支腿10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支腿102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对称布置。
通过将第一支腿102的数量设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支腿102间隔设置,使得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利用多个第一支腿102共同支撑连接板2、下座体3以及位于上座体1上的设备,有利于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支撑台101上还设有第一连接部1012,导向杆的上端与第一连接部1012相连。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012为螺纹孔。
可选地,支撑台10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013,弹性件5的上端与第二连接部1013相连。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013为螺纹孔。
可选地,第一支腿102呈L形,第一支腿102包括第一板体1021和第二板体1022,第一板体102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板体102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板体1021的上端与支撑梁301连接,第一板体1021的下端与第二板体1022连接,第二板体1022用于与基体接触。
通过将第一支腿102设为L形,有利于提高第二状态时,浮动支撑装置100与基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支腿102上均设有滚轮9。
例如,第一支腿102和滚轮9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滚轮9与四个第一支腿102一一对应,每个滚轮9安装在对应的第一支腿102上。
通过在第一支腿102上设置滚轮9,使得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推动浮动支撑装置100使得滚轮9滚动,进而使浮动支撑装置100连同其上的设备移动至安装位置,方便进行浮动支撑装置100的移动,进一步方便设备的连接。
可选地,滚轮9安装在第二板体1022上。
可选地,多个滚轮9中的一部分为定向轮,多个滚轮9中的另一部分为万向轮。
例如,四个滚轮9中位于前侧的两个为万向轮,位于后侧的两个为定向轮。
可选地,滚轮9可拆卸地与第一支腿102相连。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滚轮9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对应的第一支腿102相连。
可选地,浮动支撑装置100还包括拉杆10,拉杆10设在上座体1上。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拉杆10设在上座体1的后侧。
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推动拉杆10使得滚轮9滚动,进而使浮动支撑装置100连同其上的设备移动至安装位置,方便进行浮动支撑装置100的移动,进一步方便设备的连接。
可选地,支撑台101的下侧设有连接耳103,拉杆10与连接耳103通过紧固件相连。该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钉、销轴等。
可选地,弹性件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5环绕顶推装置4间隔设置。
例如,如图2所述,弹性件5设有四个,四个弹性件5中的两个设在顶推装置4的左侧,四个弹性件5中的另外两个设在顶推装置4的右侧,且四个弹性件5沿左右和前后均对称布置。
通过在上座体1和下座体3之间设置多个弹性件5,利用多个弹性件5对上座体1提供朝上的弹力,一方面,可以降低对弹性件5的性能要求以及弹性件5的高度尺寸,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浮动支撑装置100的体积;另一方面,通过将多个弹性件5环绕顶推装置4间隔设置,可以利用多个弹性件5对上座体1各处提供较均匀的支撑力,有效避免设备放置在支撑面1011上时上座体1倾斜而导致设备滑落,有利于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下座体3包括支撑梁301,第二支腿3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腿302间隔设置在支撑梁301的下侧,支撑梁301设在顶推装置4的正上方,以便顶推装置4朝上顶推支撑梁301,弹性件5的下端与第二支腿302相连。
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弹性件5和第二支腿302均设有四个,四个第二支腿302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对称布置,第二支腿302的上侧设有第三连接部3011,弹性件5的下端与第三连接部3011相连。
通过将第二支腿302的数量设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支腿302间隔设置,使得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以利用多个第二支腿302共同支撑连接板2、上座体1以及位于上座体1上的设备,有利于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支撑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支腿302呈L形,第二支腿302包括第三板体3021和第四板体3022,第三板体3021沿上下方向延伸,第四板体302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三板体3021的上端与支撑梁301连接,第三板体3021的下端与第四板体3022连接,第四板体3022用于与基体接触。
通过将第二支腿302设为L形,有利于提高第一状态时,浮动支撑装置100与基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浮动支撑装置100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第三连接部3011为连接孔,弹性件5的下端位于连接孔内并与连接孔相连。
可选地,如图5所示,导向孔设在支撑梁301上。
可选地,浮动支撑装置100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上端与上座体1相连,连接杆7的下端与连接板2相连,下座体3上设有用于避让连接杆7的避让口。
例如,连接杆7设有四个,四个连接杆7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对称布置。每个连接杆7的上端与上座体1螺纹连接,每个连接杆7的下端通过螺母与连接板2相连。
通过将连接板2设为连接板2,不仅有利于提高连接板2的结构强度,而且方便连接板2的加工制造。此外连接板2与上座体1同构连接杆7相连,方便连接板2与上座体1的连接。
可选地,支撑梁301与支腿之间形成避让口。
下面参考图1、图2、图3、图6和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最高位置,将设备放在浮动支撑装置100上。
千斤顶未伸出,上座体1由于氮气弹簧的弹力作用被抬起,使滚轮9离开地面。由于挡止件8的限位作用,上座体1上升到最高点后,无法继续上升。将设备放在上座体1上后,由于设备的重力小于氮气弹簧的弹力,所以上座体1仍保持在最高位置,此时,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如图1至图3所示),
第二阶段:收回上座体1,使滚轮9着地,将设备运到安装位置。
千斤顶伸出,顶在下座体3的支撑梁301上,千斤顶的力大于氮气弹簧的弹力,氮气弹簧被压缩。上座体1由于自身重力和设备的重力而下移,当上座体1下落一定高度后,上座体1上的滚轮9着地。千斤顶继续伸出,氮气弹簧继续被压缩,下座体3被顶起脱离地面,此时,浮动支撑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如图6和图7所示)。
第三阶段:抬起设备,安装设备。
当设备移动到安装位置后,浮动支撑装置100的千斤顶缩回,由于氮气弹簧的作用,下座体3先伸出着地,然后上座体1上升抬起设备。当设备顶到上方安装架后,千斤顶停止动作,安装好设备的固定螺栓,浮动支撑装置100继续保持一定的力支撑着设备。
由于支架变形或其他问题导致设备的安装高度改变后,浮动支撑装置100仍能保持恒定的力支撑设备。当设备运行中发生振动时,浮动支撑装置100发挥浮动支撑作用,缓解设备对螺栓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100,通过千斤顶和氮气弹簧配合,调节上座体1与下座体3之间的距离,选择滚轮9着地,实现可移动功能;选择下座体3着地,实现支撑时不靠滚轮9着地,提高稳定性。通过在上座体1和下座体3之间设置氮气弹簧,实现浮动支撑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座体和连接板,所述上座体和所述连接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且相连,所述上座体设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上座体包括第一支腿和用于支撑设备的支撑面,所述第一支腿上设有滚轮;
下座体,所述下座体包括第二支腿,所述下座体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上座体之间,以便在所述第一支腿高于所述第二支腿的状态和所述第一支腿低于所述第二支腿的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顶推装置和弹性件,所述顶推装置设在所述连接板上以朝上顶推所述下座体,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上座体相连,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下座体相连以对所述上座体提供朝上的弹力,所述第一支腿高于所述第二支腿时,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大于所述设备的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下座体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座体相连,所述导向杆的下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并与挡止件相连,所述挡止件用于与所述下座体挡止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导向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杆与多个所述导向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导向杆与对应的所述导向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还包括支撑台,所述第一支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腿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台的下侧,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环绕所述顶推装置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体包括支撑梁,所述第二支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腿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下侧,所述支撑梁设在所述顶推装置的正上方,以便所述顶推装置朝上顶推与所述支撑梁,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设在所述上座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装置为千斤顶;和/或
所述弹性件为氮气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座体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下座体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杆的避让口。
CN202221641273.0U 2022-06-28 2022-06-28 浮动支撑装置 Active CN217475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1273.0U CN217475880U (zh) 2022-06-28 2022-06-28 浮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1273.0U CN217475880U (zh) 2022-06-28 2022-06-28 浮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5880U true CN217475880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7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1273.0U Active CN217475880U (zh) 2022-06-28 2022-06-28 浮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5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1757U (zh) 车身零件简易顶升工装
CN217475880U (zh) 浮动支撑装置
CN114952721A (zh) 浮动支撑装置
CN211688116U (zh) 一种用于汽车检修的底盘局部抬升装置及检修组件
CN210456511U (zh) 一种新型汽车轮胎停止器
CN210286617U (zh) 自动举升送工件机构
CN214108506U (zh) 一种具有长寿命防撞梁的连续快速自动冲压模具
KR20090089925A (ko) 프레스의 이송테이블 지지구조
CN111941024A (zh) 一种机器人工作站内料车抬起定位机构
CN209635819U (zh) 一种机械举升机
CN111847067A (zh) 具有三级减振和自动升降功能的振动收纸台及其工作原理
CN111301356A (zh) 一种伸缩式充气轮胎防爆装置
CN219194379U (zh) 一种检修用升降平移旋转平台
CN218021644U (zh) 一种铁路敞车地板检修装置
CN111452931A (zh) 导缆孔安装装置
CN217596413U (zh)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CN214661731U (zh) 一种液压捶打机
CN116279324B (zh) 具有引导定位装置的吊装换电机器人
CN215509899U (zh) 一种前悬架自动拧紧系统
CN212552575U (zh) 一种机器人工作站内料车抬起定位机构
CN211594468U (zh) 一种便于置放纸板的装置
CN219279374U (zh) 一种带有超薄爬车板的中位小剪式举升机
CN216398622U (zh) 一种后档或隔圈的顶升机构
CN20727612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率可升降互感器安装车架
CN218591565U (zh) 一种闭式单点压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