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4935U -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4935U
CN217464935U CN202220801640.2U CN202220801640U CN217464935U CN 217464935 U CN217464935 U CN 217464935U CN 202220801640 U CN202220801640 U CN 202220801640U CN 217464935 U CN217464935 U CN 217464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refrigeration system
evaporator
compressor
cascade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16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煜森
赵向辉
孙永升
孙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016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4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4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4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的冷凝蒸发器工作噪音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包括高温级制冷系统、低温级制冷系统和换热器。高温级制冷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降压构件和第一蒸发器。低温级制冷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降压构件和第二蒸发器。换热器包括热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串联在第一降压构件与第一压缩机之间,第二管路串联在第二压缩机与第二降压构件之间;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被布置成蛇形。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冰箱的噪音。

Description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背景技术
为了使冰箱达到深度制冷(-45℃以下)的目的,现有的冰箱多采用复叠式制冷系统。冰箱的复叠式制冷系统通常包括高温制冷系统、低温制冷系统和冷凝蒸发器。高温制冷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通过冷凝蒸发器热连接到一起,以使高温制冷系统为低温制冷系统提供冷量,从而冷却低温制冷系统中的冷媒,使低温制冷系统能够将冰箱的深冷间室降低至-45℃以下。
在构成上,高温制冷系统通常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降压构件和第一蒸发器,以使高温制冷系统中的第一冷媒沿着以下路径循环流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降压构件→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低温制冷系统通常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降压构件和第二蒸发器,以使低温制冷系统中的第二冷媒沿着以下路径循环流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降压构件→第二蒸发器→第二压缩机。冷凝蒸发器包括热连接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第一盘管串联在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进口之间,第二盘管串联在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二降压构件的进口之间。
在现有的冰箱中,冷凝蒸发器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通常被设置为盘管的形式,即,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以螺旋的形式盘绕在一起。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该种布置形式,使得其内冷媒流动时的噪音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的冷凝蒸发器工作噪音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升高温制冷系统与低温制冷系统之间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叠式制冷系统,其适用于冰箱,所述复叠式制冷系统包括:
高温级制冷系统,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降压构件和第一蒸发器;
低温级制冷系统,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降压构件和第二蒸发器;
换热器,其包括热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串联在所述第一降压构件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二管路串联在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降压构件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被布置成蛇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外侧壁抵接或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被设置为圆管,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2mm至9mm,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3mm至10mm;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是0.5m至3m。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被设置为扁管,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各自最大的外侧面与对方抵接;或者,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被设置为D形管,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所述D形管的平面与另一方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是0.5m至3m。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中的一个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中另一个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套设在所述第二管路的外侧,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是3mm至10mm,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mm至9mm;或者,所述第二管路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外侧,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是2mm至9mm,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3mm至10mm;并且/或者,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是0.5m至3m。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多个第一直段和多个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直段流体连接到一起;所述第二管路包括多个第二直段和多个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二折弯段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第二直段流体连接到一起;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第二直段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折弯段一一对应。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折弯段彼此之间的折弯程度相同,并且多个所述第二折弯段彼此之间的折弯程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换热器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布置成蛇形,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冷媒流动时的噪音,进而提升用户对冰箱的使用体验。
其原因如下:
冷媒在螺旋盘管内流动时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还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换句话说,冷媒在螺旋盘管内流动时其动量一直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会导致冷媒与螺旋盘管发生冲击,进而使螺旋盘管产生震动。由于螺旋盘管各部分的螺旋升角方向相同(甚至相同),这就导致螺旋盘管各部分的震动容易被叠加(尤其是螺旋升角方向上的震动),继而导致螺旋盘管整体的噪音较大。
而本实用新型中蛇形布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包含大量的直段,避免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冷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虽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的折弯段同样会改变其内冷媒的流向,并因此受到冷媒的冲击而产生震动,但是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两侧的折弯段会抵消彼此的震动(至少能够抵消一部分)。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蛇形布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盘绕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能够有效地降低冷媒流经时的噪音。
进一步,通过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设置为扁管,并使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通过各自最大的外侧面与对方抵接;或者,通过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设置为D形管,并使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通过D形管的平面与另一方抵接;有效地增加了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因此提升了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的换热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同一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所标示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类似;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彼此之间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冷凝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提供的一种复叠式制冷系统;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中换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中换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示例中换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提供的冰箱的简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高温”和“低温”是相对而言的,并不表示必须高于特定温度方为高温,以及不表示必须低于特定温度方为低温。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冰箱上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的冷凝蒸发器10包括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通过各自的圆周壁与对方抵接到一起,并且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的延伸方向相同。从图1中可以看出,冷凝蒸发器10被设置为盘管的形式,即,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以螺旋的形式盘绕在一起。
现有技术中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的该种布置形式,使得其内冷媒流动时的噪音较大。其原因是:冷媒在螺旋盘管内流动时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还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换句话说,冷媒在螺旋盘管内流动时其动量一直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会导致冷媒与螺旋盘管发生冲击,进而使螺旋盘管产生震动。由于螺旋盘管各部分的螺旋升角方向相同(甚至相同),这就导致螺旋盘管各部分的震动容易被叠加(尤其是螺旋升角方向上的震动),继而导致螺旋盘管整体的噪音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人员发现将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布置为蛇形之后,将会使冷凝蒸发器的噪音得到有效控制。下面参照图2至图6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复叠式制冷系统100包括高温制冷系统110、低温制冷系统120和换热器130。
如图2所示,高温制冷系统110包括第一压缩机111、第一冷凝器112、第一防露管113、第一干燥过滤器114、换向阀115、第一降压构件116、第一蒸发器117、第一储液包118和第一回气管119。其中,第一降压构件116包括冷藏毛细管1161、冷冻毛细管1162和辅助毛细管1163,第一蒸发器117包括冷藏蒸发器1171、冷冻蒸发器1172和辅助蒸发器1173。其中,冷藏蒸发器1171用于冷却冰箱的冷藏间室,冷冻蒸发器1172用于冷却冰箱的冷冻间室,辅助蒸发器1173用于辅助低温制冷系统120冷却冰箱的深冷间室。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降压构件116设置为电子膨胀阀。
继续参阅图2,第一压缩机111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112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一冷凝器112的出口与第一防露管113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一防露管113的出口与第一干燥过滤器114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一干燥过滤器114的出口与换向阀115的进口流体连通。
继续参阅图2,换向阀115包括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其中,第一出口与冷藏毛细管1161的进口流体连通,冷藏毛细管1161的出口与冷藏蒸发器1171的进口流体连通,冷藏蒸发器1171的出口与冷冻蒸发器1172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出口与冷冻毛细管1162的进口流体连通,冷冻毛细管1162的出口与冷冻蒸发器1172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三出口与辅助毛细管1163的进口流体连通,辅助毛细管1163的出口与辅助蒸发器1173的进口流体连通,辅助蒸发器1173的出口与冷冻蒸发器1172的进口流体连通。
继续参阅图2,冷冻蒸发器1172的出口与第一储液包118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一储液包118的出口与第一回气管119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一回气管119的出口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吸气口流体连通。
高温制冷系统110的工作原理如下:
从第一压缩机111流出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在流经第一冷凝器112时被冷却,变成低温高压的状态。低温高压的冷媒在换向阀115的作用下流向冷藏毛细管1161、冷冻毛细管1162和辅助毛细管1163中的至少一项。流经制冷藏毛细管1161的冷媒压力降低发生膨胀,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低温低压的冷媒在冷藏蒸发器1171中吸收热量变成高温低压的状态,并因此对冰箱的冷藏间室进行制冷。流经制冷冻毛细管1162的冷媒压力降低发生膨胀,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低温低压的冷媒在冷冻蒸发器1172中吸收热量变成高温低压的状态,并因此对冰箱的冷冻间室进行制冷。流经辅助毛细管1163的冷媒压力降低发生膨胀,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低温低压的冷媒在辅助蒸发器1173中吸收热量变成高温低压的状态,并因此对冰箱的深冷间室进行制冷。最后,高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流经第一压缩机111时,被再次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冷媒的前述状态,即,冷媒的高温、低温、高压、低压,是冷媒进入相应部件后或流出相应部件的状态相较于其流入相应部件之前的状态。
继续参阅图2,第一冷凝器112、冷藏蒸发器1171、冷冻蒸发器1172和辅助蒸发器1173还分别配置有风机,以使第一冷凝器112、冷藏蒸发器1171、冷冻蒸发器1172和辅助蒸发器1173通过各自对应的风机提升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速率。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地,低温制冷系统120包括第二压缩机121、第二冷凝器122、第二干燥过滤器123、第二降压构件124、第二蒸发器125、第二储液包126和第二回气管127。
其中,第二降压构件124优选地被设置为毛细管,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降压构件124设置为电子膨胀阀。
继续参阅图2,第二压缩机121的出口与第二冷凝器122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冷凝器122的出口与第二干燥过滤器123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干燥过滤器123的出口与第二降压构件124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降压构件124的出口与第二蒸发器125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蒸发器125的出口与第二储液包126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储液包126的出口第二回气管127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回气管127的出口与第二压缩机121的进口流体连通。
低温制冷系统120的工作原理如下:
从第二压缩机121流出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在流经第二冷凝器122时被冷却,变成低温高压的状态。低温高压的冷媒在流经第二降压构件124时,压力降低发生膨胀,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低温低压的冷媒在第二蒸发器125中吸收热量变成高温低压的状态,并因此对冰箱的深冷间室进行制冷。高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流经第二压缩机121时,被再次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蒸发器125与辅助蒸发器1173共同使用一个风机,并同时用于对冰箱的深冷间室进行制冷。在结构上,第二蒸发器125和辅助蒸发器1173可以通过同一组翅片连接到一起,也可以彼此不接触。
继续参阅图2,第二回气管127包括第一管段1271和第二管段1272。低温制冷系统120还包括可选的换热管128。其中,第一管段1271的进口与第二储液包126的出口流体连通,第一管段1271的出口与第二管段1272的进口流体连通,第二管段1272的出口与第二压缩机121的进口流体连通。换热管128串联在第二冷凝器122与第二干燥过滤器123之间。进一步,第一管段1271与第二降压构件124热连接,以使第一管段1271吸收第二降压构件124内冷媒的热量,从而提升冷媒在第二蒸发器125处的制冷效率。第二管段1272与换热管128热连接,以使第二管段1272吸收换热管128内冷媒的热量,从而降低换热管128下游部件内冷媒的温度,从而提升冷媒在第二蒸发器125处的制冷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30包括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热连接到一起,并且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被布置成蛇形,以使第一管路131包括多个第一直段1311和多个第一折弯段1312,使第二管路132包括多个第二直段1321和多个第二折弯段1322。其中,第一折弯段1312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直段1311流体连接到一起,第二折弯段1322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第二直段1321流体连接到一起。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直段1311与第二直段1321一一对应,第一折弯段1312与第二折弯段1322一一对应。
优选地,多个第一折弯段1312彼此之间的折弯程度相同,并且多个第二折弯段1322彼此之间的折弯程度相同,以便使图3中左右两侧的第一折弯段1312和第二折弯段1322被冷媒引起的振动彼此抵消。
如图2和图3所示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蛇形布置的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包含大量的直段,避免了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内冷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另外,虽然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上的折弯段同样会改变其内冷媒的流向,并因此受到冷媒的冲击而产生震动,但是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两侧的折弯段会抵消彼此的震动(至少能够抵消一部分)。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蛇形布置的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盘绕的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能够有效地降低冷媒流经时的噪音。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是0.5m至3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长度的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例如选取0.5m、1.2m、2.6m、3m等。
下面参照图4至图6来对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130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中,第二管路132套设在第一管路131的外侧,并因此使第一管路131与第二管路13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133。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中,通过使第二管路132套设在第一管路131的外侧,使得第一管路131内外两侧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一管路131的圆周壁进行换热,大大地提升了第一管路131内外两侧冷媒之间的换热面积。
优选地,第一管路131的内径的取值范围是2mm至9mm(例如2mm、5mm、6mm、9mm等),环形通道133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3mm至10mm(例如3mm、5mm、6mm、7mm、10mm等)。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第一管路131套设在第二管路132的外侧。相应地,第二管路132的内径的取值范围是3mm至10mm(例如3mm、5mm、6mm、7mm、10mm等),环形通道133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mm至9mm(例如2mm、5mm、6mm、9mm等)。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中,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分别设置为D形管,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通过D形管的平面与另一方抵接。第二示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圆管之间的线接触,换热面积被大大地提升了。
优选地,第一管路131的内径不大于第二管路132的内径。例如,将第一管路131的通流面积设置为25mm2、36mm2、49mm2等,将第二管路132的通流面积设置为9mm2、25mm2、64mm2、81mm2等。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示例中,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均设置为扁管,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通过各自最大的外侧面与对方抵接。第三示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圆管之间的线接触,换热面积被大大地提升了。优选地,第一管路131的内径不大于第二管路132的内径。例如,将第一管路131的通流面积设置为25mm2、36mm2、49mm2等,将第二管路132的通流面积设置为9mm2、25mm2、64mm2、81mm2等。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示例中,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均被设置为圆管,第一管路131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2mm至9mm(例如2mm、5mm、6mm、9mm等),第二管路132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3mm至10mm(例如3mm、5mm、6mm、7mm、10mm等)。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第三、第四示例中,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可以采用任意可行的连接方式热连接到一起,例如锡焊、绑接、卡接等。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200,该冰箱200包括前文所描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100。本实用新型中冰箱200的其他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的冰箱,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叠式制冷系统,其适用于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叠式制冷系统包括:
高温级制冷系统,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降压构件和第一蒸发器;
低温级制冷系统,其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降压构件和第二蒸发器;
换热器,其包括热连接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串联在所述第一降压构件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二管路串联在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降压构件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被布置成蛇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外侧壁抵接或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被设置为圆管,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2mm至9mm,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3mm至10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是0.5m至3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被设置为扁管,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各自最大的外侧面与对方抵接;或者,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被设置为D形管,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通过所述D形管的平面与另一方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是0.5m至3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中的一个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中另一个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套设在所述第二管路的外侧,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是3mm至10mm,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mm至9mm;或者,所述第二管路套设在所述第一管路的外侧,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径的取值范围是2mm至9mm,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3mm至10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是0.5m至3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多个第一直段和多个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直段流体连接到一起;
所述第二管路包括多个第二直段和多个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二折弯段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第二直段流体连接到一起;
所述第一直段与所述第二直段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折弯段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折弯段彼此之间的折弯程度相同,并且多个所述第二折弯段彼此之间的折弯程度相同。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202220801640.2U 2022-04-07 2022-04-07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Active CN217464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1640.2U CN217464935U (zh) 2022-04-07 2022-04-07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1640.2U CN217464935U (zh) 2022-04-07 2022-04-07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4935U true CN217464935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1640.2U Active CN217464935U (zh) 2022-04-07 2022-04-07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4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5995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KR101249721B1 (ko) 열교환용 이중관
JP200627304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0580345C (zh) 空调的二次节流再冷却装置
ES2728955T3 (es) Sistema de refrigeración
JP3718195B2 (ja) 空気調和機用冷凍サイクル
CN109458748A (zh)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217464935U (zh)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JP4609316B2 (ja) 冷蔵庫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KR100549063B1 (ko) 냉장고
CN204555400U (zh) 空调器
JP2014098516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15790004A (zh) 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CN218379961U (zh) 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冰箱
CN209279290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198946A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CN217465053U (zh) 制冷设备
CN102252466B (zh) 空调机的二次节流管中管再冷却装置
CN111928513A (zh) 一种新型脉冲管制冷机
CN216868883U (zh) 一种过冷防止液击的管路
CN219415322U (zh) 闪蒸器和空调器
CN109253501A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417715U (zh) 一种低温活塞并联压缩冷凝机组
CN217465050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蒸发皿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