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6129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6129U
CN217456129U CN202220774047.3U CN202220774047U CN217456129U CN 217456129 U CN217456129 U CN 217456129U CN 202220774047 U CN202220774047 U CN 202220774047U CN 217456129 U CN217456129 U CN 217456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energy absorption
hole
inn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40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孝莉
蒋兵
王诗虎
郝先星
于尚恒
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40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6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6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6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所述的内板本体上靠近左、右汽车大灯的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吸能孔,同时两侧的吸能孔对称设置,所述的吸能孔沿内板本体的左前方、右前方外侧曲线均匀间隔布置;在内板本体上两侧的吸能孔均设置有5个,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吸能孔、第二吸能孔、第三吸能孔、第四吸能孔和第五吸能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结构对行人会造成碰撞伤害超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严,在ECE中,对行人保护的要求也逐渐加强,在碰撞过程中对于行人保护是突破的方向。尤其在大灯的安装位置,局部强度过高,导致碰撞伤害超标,不满足行人保护的需求。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解决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结构对行人会造成碰撞伤害超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所述的内板本体上靠近左、右汽车大灯的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吸能孔,同时两侧的吸能孔对称设置,所述的吸能孔沿内板本体的左前方、右前方外侧曲线均匀间隔布置;在内板本体上两侧的吸能孔均设置有5个,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吸能孔、第二吸能孔、第三吸能孔、第四吸能孔和第五吸能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吸能孔1、第二吸能孔2、第三吸能孔3、第四吸能孔4和第五吸能孔5均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能孔1的长度为32-42mm,宽度为25-3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能孔2的长度为37-47mm,宽度为25-3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吸能孔3的长度为38-48mm,宽度为25-3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吸能孔4的长度为43-53mm,宽度为25-3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吸能孔5的长度为49-59mm,宽度为25-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通过在发盖内板两侧开吸能孔,在碰撞过程中变形量变大,在碰撞过程中能起到吸能的作用,同时开发过程中开孔还能降低整车重量,更好地实现轻量化设计。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所述的内板本体上靠近左、右汽车大灯的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吸能孔,同时两侧的吸能孔对称设置,为了保碰撞吸能均匀,所述的吸能孔沿内板本体的左前方、右前方外侧曲线均匀间隔布置;为了保证多个位置的缓冲吸能需求,在内板本体上两侧的吸能孔均设置有5个,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吸能孔1、第二吸能孔2、第三吸能孔3、第四吸能孔4和第五吸能孔5。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保证足够的吸能缓冲距离,所述的第一吸能孔1、第二吸能孔2、第三吸能孔3、第四吸能孔4和第五吸能孔5均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保证更好的吸能效果,所述第一吸能孔1 的长度为32-42mm,宽度为25-35mm。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保证更好的吸能效果,所述第二吸能孔2 的长度为37-47mm,宽度为25-35mm。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保证更好的吸能效果,所述第三吸能孔3 的长度为38-48mm,宽度为25-35mm。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保证更好的吸能效果,所述第四吸能孔4 的长度为43-53mm,宽度为25-35mm。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为了保证更好的吸能效果,所述第五吸能孔5 的长度为49-59mm,宽度为25-35mm。
本实用新型在发盖内板上靠近左、右汽车大灯的位置开多个吸能孔,吸能孔的长宽大小可根据车型进行调整,吸能孔的存在能使新能源车车型发盖内板的强度减弱,用于在行人保护中增大发盖的变形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包括内板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内板本体上靠近左、右汽车大灯的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吸能孔,同时两侧的吸能孔对称设置,所述的吸能孔沿内板本体的左前方、右前方外侧曲线均匀间隔布置;在内板本体上两侧的吸能孔均设置有5个,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吸能孔(1)、第二吸能孔(2)、第三吸能孔(3)、第四吸能孔(4)和第五吸能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吸能孔(1)、第二吸能孔(2)、第三吸能孔(3)、第四吸能孔(4)和第五吸能孔(5)均为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吸能孔(1)的长度为32-42mm,宽度为25-3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吸能孔(2)的长度为37-47mm,宽度为25-3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吸能孔(3)的长度为38-48mm,宽度为25-3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四吸能孔(4)的长度为43-53mm,宽度为25-3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五吸能孔(5)的长度为49-59mm,宽度为25-35mm。
CN202220774047.3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Active CN217456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4047.3U CN217456129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4047.3U CN217456129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6129U true CN217456129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7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4047.3U Active CN217456129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6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2582U (zh) 一种车身地板框架结构、车身地板以及电动汽车
CN101456393A (zh) 车用缓冲梁
CN104590390A (zh) 一种重型卡车的前围总成以及重型卡车
CN21745612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盖内板吸能结构
CN215622298U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01217450Y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中立柱
CN205022701U (zh) 前轮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624374U (zh) 汽车前地板横梁的连接结构
CN109823410B (zh) 一种前机舱封板连接结构
CN204527307U (zh) 电动汽车前纵梁后段结构
CN106240507A (zh) 汽车铝合金保险杠碰撞缓冲骨架装置
CN206856655U (zh) 一种使用泡沫铝的新型汽车防撞结构
CN202271942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105691162B (zh) 一种液压胀形的汽车车门防撞梁
CN202294994U (zh) 侧围后流水槽加强结构
CN107415655A (zh) 一种抗冲击的汽车门
CN208931089U (zh) 车门防撞梁、车门及汽车
CN206124963U (zh) 汽车铝合金保险杠碰撞缓冲骨架装置
CN205801269U (zh) 一种中通道顶盖、中通道总成和包括该中通道总成的汽车
CN205022703U (zh) 一种汽车门槛的吸能盒结构
CN207328612U (zh) 发舱上边梁总成及具有该发舱上边梁总成的发舱总成
CN202783440U (zh) 汽车门槛梁
CN207496441U (zh) 汽车及其车门
CN212447092U (zh) 一种摆动连接支架
CN219790307U (zh) 一种b柱加强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3

Address after: 241000 No. 8, Changchun Road,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RY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41000 Building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s (Anhui) Co.,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