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4967U - 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34967U CN217434967U CN202220503739.4U CN202220503739U CN217434967U CN 217434967 U CN217434967 U CN 217434967U CN 202220503739 U CN202220503739 U CN 202220503739U CN 217434967 U CN217434967 U CN 2174349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main shaft
- core
- oil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包括模具和传动机构,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模座、分流板、收缩套和口模;内模包括分流锥、收缩芯、模芯连接段、主轴和模芯,分流锥通过分流板的一端与收缩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收缩芯另一端通过模芯连接段与模芯固定连接;分流锥、分流板、收缩芯、模芯连接段和模芯固定连接后,其内部形成容纳腔,主轴插接于容纳腔中,且容纳腔内设有轴承以支撑主轴,传动机构与主轴连接以带动主轴转动,分流板的外壁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加油孔,可通过加油孔加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加油孔进入到容纳腔中,可对位于容纳腔内的轴承进行润滑,减少轴承的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产品市场的多样化的发展,一些螺旋消音产品的出现促进了螺旋模具的发展。螺旋模具相比较传统的模具,内部结构增加了链轮、滚动轴承、推力轴承、链条传动机构;市场上现有的螺旋模具在轴承润滑处理的环节问题上没有过多的重视,导致在实际生产的过程当中,轴承的使用寿命普遍较短,正常使用10天左右即需要更换轴承,而更换轴承的过程就需要拆卸模具,整个调试、维修需要8~12小时,频繁的拆卸模具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工的维修成本。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内部渗料的中空螺旋模具,所述中空螺旋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所述内模位于外模的中空内部,且二者同轴;所述外模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模座、分流板、收缩套、口模连接座、口模和压紧螺母;所述内模包括分流锥、链轮、收缩芯、模芯连接段、成型格栅、主轴、模芯,所述分流锥通过分流板的一端与收缩芯固定连接,收缩芯另一端通过模芯连接段与模芯固定连接;所述成型格栅设置于模芯与口模之间;所述分流锥、分流板、收缩芯、模芯连接段和模芯固定连接后,其内部为中空状,设有主轴和链轮;所述链轮固定在主轴一端,且链轮位于分流板形成的中空处;所述链轮与电机连接,带动主轴转动,从而带动模芯和压紧螺母转动;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段与模芯之间还设有耐磨环;所述压紧螺母与主轴为反螺牙螺纹连接,用于紧固模芯与模芯连接段。该专利的主轴设置于内模的内部中空处,为了使主轴顺利转动,通常会采用轴承支撑主轴,由于轴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损耗,需要对轴承进行润滑,否则会磨损严重,造成使用寿命短。该专利未考虑轴承的润滑,导致轴承的使用寿命短,导致模具要频繁装卸,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轴承润滑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包括模具和传动机构,所述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所述内模位于外模的中空内部,且二者同轴;所述外模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模座、分流板、收缩套和口模;所述内模包括分流锥、收缩芯、模芯连接段、主轴和模芯,所述分流锥通过所述分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收缩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缩芯另一端通过所述模芯连接段与所述模芯固定连接;所述分流锥、分流板、收缩芯、模芯连接段和模芯固定连接后,其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主轴插接于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轴承以支撑所述主轴,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主轴连接以带动所述主轴转动,所述分流板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加油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传动链条,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外模的外部,所述第一链轮套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链轮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二链轮套装于所述主轴上,所述分流板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传动孔,所述传动链条通过所述传动孔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
作为优选方案,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模具和所述电机均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模具的下方,且所述加油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传动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集油盒,所述集油盒位于所述传动链条的下方。
作为优选方案,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加油泵,所述集油盒的底部设有出油孔,所述加油泵的入口通过进油管与所述出油孔连接,所述加油泵的出口通过出油管与所述加油孔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油盒的中部设有过滤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油泵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加油泵的启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油泵的泵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报警装置控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控制柜,所述加油泵、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报警装置均连接在所述控制柜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流锥、分流板、收缩芯、模芯连接段和模芯固定连接后形成容纳腔,主轴插接于容纳腔中,并且容纳腔内设置有轴承来支撑主轴,使主轴可转动,并且轴承可减小主轴转动的阻力,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分流板的外壁设置与容纳腔相通的加油孔,可通过加油孔加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加油孔进入到容纳腔中,可对位于容纳腔内的轴承进行润滑,润滑油加注到轴承与主轴的配合面,减少轴承的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不必时常更换轴承,避免模具的频繁装卸,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油泵、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1-模座;2-分流板;201-加油孔;202-传动孔;3-收缩套;4-口模;5-分流锥;6-收缩芯;7-模芯连接段;8-主轴;9-模芯;10-容纳腔;11-轴承;12-电机;13-第一链轮;14-第二链轮;15-传动链条;16-支撑架;17-集油盒;18-移动轮;19-加油泵;20-进油管;21-出油管;22-第一快速插头;23-第二快速插头;24-第三快速插头;25-过滤装置;26-控制器;27-液位传感器;28-报警灯;29-蜂鸣器;30-控制柜;31-电源指示灯;32-启动按钮;33-停止按钮;34-急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包括模具和传动机构,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内模位于外模的中空内部,且二者同轴;外模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模座1、分流板2、收缩套3和口模4;内模包括分流锥5、收缩芯6、模芯连接段7、主轴8和模芯9,分流锥5通过分流板2的一端与收缩芯6的一端固定连接,收缩芯6另一端通过模芯连接段7与模芯9固定连接;分流锥5、分流板2、收缩芯6、模芯连接段7和模芯9固定连接后,其内部形成容纳腔10,主轴8插接于容纳腔10中,且容纳腔10内设有轴承11以支撑主轴8,传动机构与主轴8连接以带动主轴8转动,分流板2的外壁设有与容纳腔10连通的加油孔201。本实施例通过分流锥5、分流板2、收缩芯6、模芯连接段7和模芯9固定连接后形成容纳腔10,主轴8插接于容纳腔10中,并且容纳腔10内设置有轴承11来支撑主轴8,使主轴8可转动,并且轴承11可减小主轴8转动的阻力,另外,本实施例在分流板2的外壁设置与容纳腔10相通的加油孔201,可通过加油孔201加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加油孔201进入到容纳腔10中,可对位于容纳腔10内的轴承11进行润滑,润滑油加注到轴承11与主轴8的配合面,减少轴承11的磨损,延长轴承11的使用寿命,不必时常更换轴承,避免模具的频繁装卸,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2、第一链轮13、第二链轮14和传动链条15,电机12设于外模的外部,第一链轮13套装于电机12的输出轴上,第二链轮14位于容纳腔10中,第二链轮14套装于主轴8上,分流板2的外壁设有与容纳腔10相通的传动孔202,传动链条15通过传动孔202连接第一链轮13和第二链轮14。当电机12转动时,第一链轮13随电机12的输出轴转动,通过传动链条15,带动第二链轮14转动,进而带动主轴8转动。由于加油孔201和传动孔202均与容纳腔10连通,因此,从加油孔201中加入的润滑油,可从传动孔102中流出,避免容纳腔10内大量集聚润滑油,避免阻碍主轴8转动,同时也避免容纳腔10中的润滑油长时间停留而发生渗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模具和传动机构的安装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支撑架16,模具和电机12均连接在支撑架16上,且电机12位于模具的下方,且加油孔201、容纳腔10和传动孔10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使模具和电机12上下设置,当润滑油从加油孔201加入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流经容纳腔10,对容纳腔10内的轴承11进行润滑后,多余的润滑油会自动从传动孔202流出,避免润滑油在容纳腔10中集聚。同时润滑油也可对第二链轮14、传动链条15和第一链轮13进行润滑,使传动机构的运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集油盒17,集油盒17位于传动链条15的下方,使从容纳腔10排出的润滑油可落到集油盒17中进行收集,避免随意散落,保持车间环境卫生,同时也方便处理排出的润滑油。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6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18,便于模具的转移,使用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润滑油从加油孔201加入的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中,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加油泵19,集油盒17的底部设有出油孔,加油泵19的入口通过进油管20与出油孔连接,加油泵19的出口通过出油管21与加油孔201连接。通过加油泵19,可将集油盒17中的润滑油转移到加油孔201中,实现润滑油的添加。本实施例可将集油盒17中收集到的从容纳腔10中排出的润滑油重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环保节约。并且通过加油泵19,可实现自动加油,无需人工加润滑油,方便使用。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进油管20的一端通过第一快速插头22与出油孔连接,进油管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快速插头23与加油泵19的入口连接,出油管21通过第三快速插头24与加油孔201连接。相应地,本实施例的出油孔、加油泵19的入口以及加油孔201均为内壁螺纹设计,以与快速插头相配合连接。通过快速插头,方便管道的连接和拆卸。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集油盒17的中部设有过滤装置25。过滤装置25可将从容纳腔10流出的润滑油进行过滤,除去杂质,避免杂质在润滑油重复使用时造成轴承11或主轴8的损坏。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25为双层60目的过滤网。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加入润滑油的控制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加油泵19控制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加油泵19的启停。通过控制装置,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加油泵19,从而实现对润滑油加入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26和PLC控制系统,控制器26和加油泵19均与PLC控制系统连接,控制器26用于人机交互,通过PLC系统来控制加油泵19,可以控制加油泵19的加油时长及加油频率。本实施例的控制器26为HMI控制器,HMI控制器可与螺旋挤出模具的挤出主机I/O信号通讯连接,在检测到主机在工作时,可根据要求进行加油控制,比如HMI控制器可以设定加油时长、加油间隔时长等。PLC控制系统有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modbus通讯,可与MES直接连接,该功能可以对加油泵19对轴承11实际加油次数及轴承11的使用周期进行监控,为轴承11的保养更换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加油泵19的泵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27,液位传感器27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液位传感器27可检测润滑油的油量及加油过程当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便实现监测,对润滑油的加油进行可控管理。当液位传感器27检测到润滑油的油量不足时,操作人员也能及时在集油盒17中加入新的润滑油。
另外,本实施例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控制装置与报警装置控制连接。当液位传感器27检测到异常时,报警装置可进行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本实施例的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灯28和蜂鸣器29,实现声光报警,报警效果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控制柜30,加油泵19、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均连接在控制柜28上,使装置整体好。即本实施例的控制器26、PLC控制系统、报警灯28和蜂鸣器29均安装在控制柜30上。
此外,本实例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和电源指示灯31,电源模块通过电路保护模块与PLC控制系统连接,为控制装置和加油泵19供电,电源指示灯31连接在控制柜28上,电源指示灯31与PLC控制系统连接。控制装置还包括启动按钮32、停止按钮33和急停按钮34,启动按钮32、停止按钮33和急停按钮34均安装在控制柜30上,启动按钮32、停止按钮33和急停按钮34与PLC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通过分流锥5、分流板2、收缩芯6、模芯连接段7和模芯9固定连接后形成容纳腔10,主轴8插接于容纳腔10中,并且容纳腔10内设置有轴承11来支撑主轴8,使主轴8可转动,并且轴承11可减小主轴8转动的阻力,另外,本实施例在分流板2的外壁设置与容纳腔10相通的加油孔201,可通过加油孔201加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加油孔201进入到容纳腔10中,可对位于容纳腔10内的轴承11进行润滑,润滑油加注到轴承11与主轴8的配合面,减少轴承11的磨损,延长轴承11的使用寿命,不必时常更换轴承,避免模具的频繁装卸,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和传动机构,所述模具包括外模和内模,所述内模位于外模的中空内部,且二者同轴;所述外模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模座(1)、分流板(2)、收缩套(3)和口模(4);所述内模包括分流锥(5)、收缩芯(6)、模芯连接段(7)、主轴(8)和模芯(9),所述分流锥(5)通过所述分流板(2)的一端与所述收缩芯(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缩芯(6)另一端通过所述模芯连接段(7)与所述模芯(9)固定连接;所述分流锥(5)、分流板(2)、收缩芯(6)、模芯连接段(7)和模芯(9)固定连接后,其内部形成容纳腔(10),所述主轴(8)插接于所述容纳腔(10)中,且所述容纳腔(10)内设有轴承(11)以支撑所述主轴(8),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主轴(8)连接以带动所述主轴(8)转动,所述分流板(2)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0)连通的加油孔(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2)、第一链轮(13)、第二链轮(14)和传动链条(15),所述电机(12)设于所述外模的外部,所述第一链轮(13)套装于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链轮(14)位于所述容纳腔(10)中,所述第二链轮(14)套装于所述主轴(8)上,所述分流板(2)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0)相通的传动孔(202),所述传动链条(15)通过所述传动孔(202)连接所述第一链轮(13)和所述第二链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6),所述模具和所述电机(12)均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6)上,且所述电机(12)位于所述模具的下方,且所述加油孔(201)、所述容纳腔(10)和所述传动孔(20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油盒(17),所述集油盒(17)位于所述传动链条(15)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油泵(18),所述集油盒(17)的底部设有出油孔,所述加油泵(18)的入口通过进油管(20)与所述出油孔连接,所述加油泵(18)的出口通过出油管(21)与所述加油孔(20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盒(17)的中部设有过滤装置(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油泵(18)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加油泵(18)的启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泵(18)的泵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27),所述液位传感器(27)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报警装置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旋挤出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柜(30),所述加油泵(18)、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报警装置均连接在所述控制柜(3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03739.4U CN217434967U (zh) | 2022-03-07 | 2022-03-07 | 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03739.4U CN217434967U (zh) | 2022-03-07 | 2022-03-07 | 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34967U true CN217434967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16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03739.4U Active CN217434967U (zh) | 2022-03-07 | 2022-03-07 | 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34967U (zh) |
-
2022
- 2022-03-07 CN CN202220503739.4U patent/CN2174349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434967U (zh) | 一种螺旋挤出模具装置 | |
CN108487965B (zh) | 一种无人值守柴油发电机组远程定量更换润滑油系统 | |
CN109899504B (zh) | 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齿轮减速箱的润滑油路 | |
CN114211295A (zh) | 一种可自动清理维护冷却液箱的切削数控机床 | |
CN201454494U (zh) | 一种新型的生物质或垃圾衍生燃料颗粒的制粒机 | |
CN203773332U (zh) | 一种灌装生产线的数据采集系统 | |
CN209954323U (zh) | 一种自动化数控机床的润滑装置 | |
CN209504738U (zh) | 一种高效注塑吸料机 | |
CN216182554U (zh) | 一种橡胶射出成型机的加速冷却装置 | |
CN204716951U (zh) | 一种具有消泡过滤功能的涨减机齿轮油循环使用装置 | |
CN109289269B (zh) | 一种切削液过滤装置 | |
CN207309533U (zh) | 废屑清理装置 | |
CN113882028B (zh) | 一种用于海岛复合丝生产的挤出机 | |
CN2928252Y (zh) | 离心式拉丝液过滤装置 | |
CN213501063U (zh) | 一种偏心轴式调幅振动台 | |
CN220737402U (zh) | 一种饲料油料供给装置 | |
CN205008023U (zh) | 圆锥破碎机双螺旋塔式水冷却器 | |
CN210448760U (zh) | 一种船用滑油超滤设备 | |
CN214233650U (zh) | 一种带有自动上料系统的切削油生产装置 | |
CN113775910B (zh) | 一种轧钢车间高效飞剪润滑系统 | |
CN220082094U (zh) | 一种剪切式切纸装置的循环油润滑结构及卷烟机 | |
CN218717337U (zh) | 一种牙膏制膏机真空泵 | |
CN219912619U (zh) | 一种减速机加工用注油机构 | |
CN216715843U (zh) | 一种新型数控设备润滑油泵 | |
CN216789839U (zh) | 一种自动注油的压延机及压延机注油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