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1013U - 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1013U
CN217431013U CN202221986726.3U CN202221986726U CN217431013U CN 217431013 U CN217431013 U CN 217431013U CN 202221986726 U CN202221986726 U CN 202221986726U CN 217431013 U CN217431013 U CN 217431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low guide
deep
rib
limi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867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陈玉道
张艳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8322557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7431013(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1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1013U/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包括:壳体,具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深层过滤元件,密封设置在壳体内,具有与第二接头连通的通孔;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接头设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限位杆,其可插入通孔以与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限位,且该限位杆的外周与通孔内壁间形成导流间隙,该导流间隙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本实用新型限位杆插入通孔对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限位,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不会相对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偏移,深层过滤元件两侧受到的相向按压位置保持正对,确保深层过滤元件受到的相向按压作用强度足够大、以形成挤压密封,确保过滤效率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深层过滤器,包括壳体和过滤介质,壳体包括第一端板、筒体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上具有入口流道,第二端板上具有出口流道,第一端板还具有多条导流筋,相邻导流筋之间的间隙形成与入口流道连通的导流通道,第二端板也具有多条导流筋,相邻导流筋之间的间隙形成与出口流道连通的导流通道;该深层过滤器还包括配置在导流通道与过滤介质之间的导流层,用于将原料液分散至过滤介质的整个上游表面,以便加快过滤速率。
该深层过滤器的制造过程:过滤介质和导流层夹持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筒体再二次包边注塑形成于其外周。由于整个制造过程中,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仅对过滤介质及导流层形成轴向上的相向按压作用(形成轴向按压密封),未对过滤介质形成径向限位作用,因此,在二次包边形成筒体的过程中,过滤介质、导流层、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可能会形成径向相对移动,进而导致过滤介质朝向第一端板侧和第二端板侧外周的按压位置错位,可能出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对过滤介质的轴向按压作用力不足,密封性能不可靠,原料液和滤液混合、过滤效率下降,或者,由于按压位置错位,压裂过滤介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深层过滤元件相对壳体发生径向移动,保证壳体对深层过滤元件良好的挤压密封,确保过滤可靠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深层过滤元件,密封设置在壳体内,具有与第二接头连通的通孔;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接头设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限位杆,其可插入通孔以与所述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限位,且该限位杆的外周与所述通孔内壁间形成导流间隙,该导流间隙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杆插入通孔对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限位,从而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焊接密封成一体的过程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不会相对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偏移,深层过滤元件朝向第一壳体侧和第二壳体侧受到的相向按压位置保持正对,一方面,确保深层过滤元件受到的相向按压作用强度足够大、以形成挤压密封,将待过滤的原料液和滤液分隔开,确保过滤效率可靠,另一方面,也避免压裂深层过滤元件,保护深层过滤元件;并且,限位杆外周与通孔内壁间形成导流间隙,该导流间隙用于将滤液导向第二接头,加快滤液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端部与第二壳体对应第二接头的位置焊接固定。
限位杆和第二壳体焊接固定,使得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产生拉力,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更可靠,加强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深层过滤元件的轴向按压作用,避免过滤过程中,由于压力作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弹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头具有第一段体和直径小于第一段体的第二段体,该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通过环状结构相连,其朝向第一段体的端面形成连接凸筋,该连接凸筋形成断口以使得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连通,所述限位杆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段体内部、且端部与该连接凸筋焊接固定。
第二接头分为直径不同的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限位杆不仅插入通孔内与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限位,还有部分插入第一段体内,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也形成径向限位,整体限位结构更加稳固;滤液通过导流间隙进入第一段体,第一段体内的滤液经过断口流入第二段体内,再通过第二接头排出;或者,原料液由第二段体进入,经断口流入第一段体,再流向导流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包括主体和间隔设于主体外周的限位凸筋,该限位凸筋与所述通孔内壁相抵以形成径向限位,相邻限位凸筋和主体外壁围设形成所述的导流间隙。
限位杆的结构设计简单,主体可以保证其牢固度,限位凸筋在与通孔内壁相抵接的同时,还可以与通孔内壁配合形成导流间隙,保证液体的顺畅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呈锥台状,其自第一壳体向靠近第二接头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主体外壁的倾斜角度为1-3°。
主体呈锥台状,且从第一壳体向靠近第二接头的方向逐渐缩小,从而越靠近第二接头的位置导流间隙越大,保证滤液集中后通过第二接头顺利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一按压筋,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三按压筋,该第一按压筋和第三按压筋将所述深层过滤元件密封夹持在壳体内。
第一按压筋和第三按压筋呈封闭环状,且上下正对,其能够保证深层过滤元件被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挤压密封,不会造成深层过滤元件的损伤,而且给深层过滤元件下游滤液的排出提供了足够的流通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按压筋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按压筋;所述第一按压筋和第二按压筋之间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一导流筋,相邻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第一流道,且第一导流筋在同一径向断开形成第一汇流槽,该第一汇流槽穿过第二按压筋与所述导流间隙相连通。
第一按压筋和第二按压筋配合夹持深层过滤元件的一侧,保证深层过滤元件的过滤效果,多个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多个第一流道,使得深层过滤元件下游的滤液被均匀分散至不同的第一流道,再经过第一汇流槽的汇集后流向导流间隙,保证滤液的顺利排出;第一导流筋不仅起到导流作用,而且可以对深层过滤元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深层过滤元件过度塌陷导致滤液排出不顺畅,延长深层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主体外壁形成与所述第一汇流槽正对的导流槽。
导流槽的设置使得导流间隙内的滤液集中至导流槽内,可以更集中地向第二接头排出,进一步改善对滤液流动的引导效果;同时导流槽也增加了导流间隙的空间,便于滤液顺畅地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按压筋径向内侧设置有第四按压筋;所述第三按压筋和第四按压筋之间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二导流筋,相邻第二导流筋之间形成第二流道,且第二导流筋在同一径向断开形成第二汇流槽,该第二汇流槽穿过第四按压筋与所述导流间隙相连通。
第三按压筋和第四按压筋配合夹持深层过滤元件的另一侧,保证深层过滤元件的过滤效果,多个第二导流筋之间形成多个第二流道,使得深层过滤元件下游的滤液被均匀分散至不同的第二流道,再经过第二汇流槽的汇集后流向导流间隙,保证滤液的顺利排出;第二导流筋不仅起到导流作用,而且可以对深层过滤元件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深层过滤元件过度渡塌陷导致滤液排出不顺畅,延长深层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内部中空与第二接头相连通,且限位杆的侧壁分布有多个过孔。
限位杆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通过过孔与第二接头直接连通,滤液的排出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限位杆插入通孔对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限位,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不会相对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偏移,从而深层过滤元件两侧受到的相向按压位置保持正对,确保深层过滤元件受到的相向按压作用强度足够大、以形成挤压密封,确保过滤效率可靠;避免压裂深层过滤元件,保护深层过滤元件;限位杆外周与通孔内壁间形成导流间隙,该导流间隙用于将滤液导向第二接头,加快滤液的排出;限位杆的部分插入第一段体内,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也形成径向限位,限位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壳体的外侧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壳体的内侧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二壳体的外侧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二壳体的内侧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二壳体的外侧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二壳体的内侧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过滤器的第一 壳体的内侧立体图。
其中,1-壳体,11-第一壳体,111-第一按压筋,112-第二按压筋,113-第一导流筋,114-第一流道,115-第一汇流槽,116-排气口,12-第二壳体,121-第三按压筋,122-第四按压筋,123-第二导流筋,124-第二流道,125-第二汇流槽,13-第一接头,14-第二接头,141-第一段体,142-第二段体,143-环状结构,144-连接凸筋,145-断口,15-限位杆,151-主体,152-限位凸筋,153-导流槽,154-过孔,2-深层过滤元件,21-通孔,22-进液板,23-过滤介质,3-导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包括壳体1,及密封设置在壳体1内的深层过滤元件2,壳体1具有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深层过滤元件2具有通孔21,该通孔21与第二接头14连通。
为了便于装配,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二接头14就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而第一壳体11具有限位杆15,该限位杆15可以插入通孔21,从而与深层过滤元件2形成径向限位,防止深层过滤元件2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相向挤压作用下发生径向相对移动,保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深层过滤元件2具有足够的轴向按压作用力,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也避免深层过滤元件2被压裂。与此同时,限位杆15的外周与通孔21内壁间形成导流间隙3,该导流间隙3与第二接头14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3为料液入口,且设置在第一壳体11,在第一壳体11上还设有排气口116;第二接头14为料液出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3也可以是料液出口,而第二接头14为料液入口,相应地,流体流向也相反。
为了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产生拉力,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密封连接更可靠,避免过滤过程中在外压作用下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弹开,限位杆15的端部与第二壳体12对应第二接头14的位置周向一圈焊接固定。
更具体的,如图2、图7、图8所示,第二接头14具有第一段体141和直径小于第一段体141的第二段体142,以图2所示方向为例,第二段体142位于第一段体141的轴向下方。第一段体141和第二段体142通过环状结构143相连,该环状结构143朝向第一段体141的端面形成连接凸筋144,该连接凸筋144形成断口145,从而使得在限位杆15与连接凸筋144焊接固定后,第一段体141和第二段体142也能连通,第一段体141内的滤液可经断口145流入第二段体142内,然后排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凸筋144由两个圆弧形凸筋组成,两个断口145沿径向对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断口145的数量和布设位置不作限制,对连接凸筋144的形成也不作限制。
或者,当第一接头13作为料液出口,而第二接头14为料液入口时,原料液由第二段体142进入,经断口145流入第一段体141,再流向导流间隙3,经过滤元件2过滤后,滤液由第一接头13排出。
限位杆15的端部与上述连接凸筋144焊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5为中空结构,其与连接凸筋144焊接的端部封闭,另一端开放。由于连接凸筋144位于环状结构143的端面,因此限位杆15穿过通孔21后,其至少部分伸入第一段体141内部,第一段体141的内径与限位杆15的外径适配,此时限位杆15不仅与深层过滤元件2形成径向限位,还可以与第二壳体12形成径向限位,整体的限位结构更加稳固。
如图4、图5所示,限位杆15包括主体151和间隔设置在主体151外周的限位凸筋152,该限位凸筋152与通孔21的内壁相抵,从而形成径向限位,相邻的限位凸筋152和主体151外壁围设形成上述的导流间隙3。更确切地说,相邻的限位凸筋152、主体151外壁和通孔21内壁围设的区域为导流间隙3。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51呈锥台状,其从第一壳体11向靠近第二接头14的方向逐渐缩小,且主体151外壁的倾斜角度为1-3°,即锥台状结构的锥度为1-3°,图2中α角为1-3°。限位凸筋152为沿主体151轴向延伸的条状凸棱,其径向厚度从第一壳体11向靠近第二接头14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使得限位杆15的最大外径在轴向各处相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筋152也可以是轴向延伸的弯曲状凸棱,只要能与通孔21内壁配合形成导流间隙3,具体结构不作限制。为了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深层过滤元件2的挤压密封,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一按压筋111,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三按压筋121,该第一按压筋111和第三按压筋121上下正对,且对应深层过滤元件2的外圈位置,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完成固定装配后,第一按压筋111和第三按压筋121将深层过滤元件2密封夹持在壳体1内。
深层过滤元件2包括侧壁具有通液口的进液板22,及位于进液板22两侧的过滤介质23,过滤介质23由纤维素材质、硅藻土和树脂粘结剂构成,其相对蓬松,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形变,通过第一按压筋111和第三按压筋121的正对挤压,于挤压的环形区域形成密封,从而将过滤介质23的上游和下游隔开,可以实现深层过滤元件2和壳体1的密封配合。并且,可以理解的是进液板22的两端面于外边缘和通孔21的内边缘也形成凸筋,以便挤压过滤介质23,从而在深层过滤元件2内部形成密封。
为了更好地将深层过滤元件2下游的滤液导向第二接头14,也为了保证深层过滤元件2的过滤效果,第一按压筋111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按压筋112,第一按压筋111和第二按压筋112之间具有多条周向延伸的第一导流筋113,相邻的第一导流筋113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14,且第一导流筋113在同一径向断开形成第一汇流槽115,该第一汇流槽115穿过第二按压筋112与导流间隙3相连通,从而将所有第一流道114内的滤液都汇聚至第一汇流槽115,再流向导流间隙3,最终从第二接头14排出。
为了将导流间隙3内的滤液更集中地排出,在限位杆15的主体151外壁形成导流槽153,该导流槽153与第一汇流槽115正对,且导流槽153沿着限位杆15的整个轴向延伸。
同样的,第三按压筋121径向内侧设置有第四按压筋122,该第四按压筋122与第二按压筋112上下正对,且对应深层过滤元件2靠近通孔21的内圈位置;第三按压件121和第四按压筋122之间具有多条周向延伸的第二导流筋123,相邻的第二导流筋123之间形成第二流道124,且第二导流筋123在同一径向断开形成第二汇流槽125,该第二汇流槽125穿过第四按压筋122与导流间隙3相连通,从而将所有第二流道124内的滤液都汇聚至第二汇流槽125,再流向导流间隙3,最终从第二接头14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槽115和第二汇流槽125的数量均为四根,其沿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本实施例的装配过程是,将深层过滤元件2密封夹持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限位杆15插入通孔21内,限位凸筋152与通孔21内壁抵靠形成径向限位,此时实现深层过滤元件2和第一壳体11的径向限位;将限位杆15的部分还插入第一段体141内、并与连接凸筋144焊接固定,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径向限位;最后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焊接密封成一体。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是,待过滤液体从第一接头13进入壳体1内,并通过深层过滤元件2的进液板22均匀分布至两侧的过滤介质23,经过过滤介质23的过滤之后,分别流向第一壳体11内表面的多个第一流道114,再经过第一汇流槽115的汇集后流向导流间隙3,最终从第二接头14排出;同样的,部分滤液流向第二壳体12内表面的多个第二流道124,再经过第二汇流槽125的汇集后流向导流间隙3,最终从第二接头14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9-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5位于第一壳体11,第一接头13、第二接头14和排气口116均设置在第二壳体12。限位杆15的内部中空,且与第二接头14相连通,限位杆15的端面与第二壳体12内表面对应第二接头14的位置焊接固定,在限位杆15的侧壁分布有多个过孔154,其贯穿侧壁的厚度方向。
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限位杆15包括主体151和间隔设置在主体151外周的限位凸筋152,该限位凸筋152与深层过滤元件2的通孔21内壁相抵,从而形成径向限位。相邻的限位凸筋152和主体151外壁围设形成上述的导流间隙3。
第一壳体11内表面的第一按压筋111、第二按压筋112、第一流道114、第一汇流槽115结构,第二壳体12内表面的第三按压筋121、第四按压筋122、第二流道124、第二汇流槽125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装配过程是,将深层过滤元件2密封夹持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限位杆15插入通孔21内,限位凸筋152与通孔21内壁抵靠形成径向限位,此时实现深层过滤元件2和第一壳体11的径向限位;将限位杆15的端面与第二壳体12内表面对应第二接头14的位置焊接固定;最后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焊接密封成一体。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是,待过滤液体从第一接头13进入壳体1内,并通过深层过滤元件2的进液板22均匀分布至两侧的过滤介质23,经过过滤介质23的过滤之后,分别流向第一壳体11内表面的多个第一流道114,再经过第一汇流槽115的汇集后流向导流间隙3,接着流经过孔154,最终从第二接头14排出;同样的,部分滤液流向第二壳体12内表面的多个第二流道124,再经过第二汇流槽125的汇集后流向导流间隙3,接着流经过孔154,最终从第二接头14排出。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深层过滤元件,密封设置在壳体内,具有与第二接头连通的通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接头设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限位杆,其可插入通孔以与所述深层过滤元件形成径向限位,且该限位杆的外周与所述通孔内壁间形成导流间隙,该导流间隙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端部与第二壳体对应第二接头的位置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具有第一段体和直径小于第一段体的第二段体,该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通过环状结构相连,其朝向第一段体的端面形成连接凸筋,该连接凸筋形成断口以使得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连通,所述限位杆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段体内部、且端部与该连接凸筋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包括主体和间隔设于主体外周的限位凸筋,该限位凸筋与所述通孔内壁相抵以形成径向限位,相邻限位凸筋和主体外壁围设形成所述的导流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锥台状,其自第一壳体向靠近第二接头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主体外壁的倾斜角度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一按压筋,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三按压筋,该第一按压筋和第三按压筋将所述深层过滤元件密封夹持在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筋径向内侧设置有第二按压筋;所述第一按压筋和第二按压筋之间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一导流筋,相邻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第一流道,且第一导流筋在同一径向断开形成第一汇流槽,该第一汇流槽穿过第二按压筋与所述导流间隙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主体外壁形成与所述第一汇流槽正对的导流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按压筋径向内侧设置有第四按压筋;所述第三按压筋和第四按压筋之间具有周向延伸的第二导流筋,相邻第二导流筋之间形成第二流道,且第二导流筋在同一径向断开形成第二汇流槽,该第二汇流槽穿过第四按压筋与所述导流间隙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内部中空与第二接头相连通,且限位杆的侧壁分布有多个过孔。
CN202221986726.3U 2022-05-05 2022-07-29 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Ceased CN2174310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02759 2022-05-05
CN202221070275 2022-05-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1013U true CN217431013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86726.3U Ceased CN217431013U (zh) 2022-05-05 2022-07-29 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1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9735B2 (en) Filter element with air-bleed conduit
EP0672442B1 (en) Sealing disk for filter cell and cell-type filter cartridge
US20060162303A1 (en) Performance air filtration cartridge
CN217431013U (zh) 一种实验室用深层过滤器
CN210729183U (zh)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CN217431012U (zh) 一种深层过滤器
CN220070889U (zh) 一种滤芯及其构成的过滤器
CN220257327U (zh) 一种滤芯
CN220090704U (zh) 一种滤芯
CN216170190U (zh) 一种过滤组件及过滤器
CN220257346U (zh) 一种滤芯
CN221156109U (zh) 一种分离装置
CN217472825U (zh) 一种深层过滤组件
CN219549004U (zh) 一种可防错装滤芯的燃油滤清器
CN221156130U (zh) 一种分离组件及分离装置
CN220779325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CN110980838A (zh) 一种滤芯装置和过滤设备
CN217461193U (zh) 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CN221557687U (zh) 过滤器
CN221156129U (zh) 一种分离组件及分离装置
CN214577474U (zh) 一种强效过滤的柴油滤清器
CN218280798U (zh) 一种包络式复合滤芯
CN217367885U (zh) 一种除病毒用针头过滤器
CN220953339U (zh) 一种边坡挡墙多级模块化泄水孔装置
CN211159300U (zh) 一种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40105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506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16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