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9183U -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9183U
CN210729183U CN201921580822.6U CN201921580822U CN210729183U CN 210729183 U CN210729183 U CN 210729183U CN 201921580822 U CN201921580822 U CN 201921580822U CN 210729183 U CN210729183 U CN 210729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raw water
water
osmosis membran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08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健
詹婷
李一然
陈静
谢武彬
吴伟利
李林仕
龙云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5808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9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9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9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反渗透元件端盖包括能够盖设在反渗透元件端面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壁包括安装通孔、密封区和环形的原水进口区,所述安装通孔用于供浓水管穿过,所述密封区环设在所述安装通孔外,所述原水进口区环设在所述密封区的外围,所述密封区用于与所述反渗透元件的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施胶密封,所述原水进口区设有原水口,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口对应设置。从而使得制水过程中原水前行路径为长边,制水效率较高。且浓水侧为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而在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所述原水流道中的水流切向速度较高,进而有效改善了浓差极化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净水领域,一般通过各种过滤膜的过滤作用将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得供用户使用的水质满足使用要求。而反渗透膜元件则是利用反渗透膜的过滤作用,使得原水流道中的水分子能够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穿过反渗透膜片,在反渗透膜片的纯水侧形成纯水,供用户使用;而原水流道中沿着水流方向水中杂质浓度越来越高,从而在浓水侧易出现浓差极化现象,影响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以改善浓差极化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反渗透元件端盖,包括能够盖设在反渗透元件端面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壁包括安装通孔、密封区和环形的原水进口区,所述安装通孔用于供浓水管穿过,所述密封区环设在所述安装通孔外,所述原水进口区环设在所述密封区的外围,所述密封区用于与所述反渗透元件的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施胶密封,所述原水进口区设有原水口,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口对应设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反渗透元件端盖,通过在所述盖体的底壁设置所述安装通孔、密封区和环形的原水进口区,从而对设有该端盖的反渗透膜片组进行密封,以及进水和出水导向。具体为,在所述密封区与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之间施胶密封,使得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口成型在端面且靠近外侧面的位置。而原水在原水进口进入后,在原水流道中螺旋前行,经过过滤获得的浓水则从浓水管排出,而所述盖体上的安装通孔则用于所述浓水管穿过。从而使得制水过程中原水前行路径为原水流道的长边,制水效率较高。且浓水侧为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而在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所述原水流道中的水流切向速度较高,进而有效改善了浓差极化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底壁内侧设有环形的凸起围筋,所述凸起围筋位于所述密封区与所述原水进口区之间,所述凸起围筋能够抵接密封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底壁内侧设有凸起围筋,所述凸起围筋环绕在所述原水口外,所述凸起围筋能够抵接密封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水口为多个,多个原水口在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水口在所述盖体周向上的长度为h,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在周向上的长度为L,1/15≤h/L≤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区的径向厚度为r,所述原水进口区与所述密封区在径向上的厚度和为R,2/3≤r/R<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侧壁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外侧面粘接密封。
一种反渗透过滤器,包括反渗透元件和上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反渗透元件的端面,所述反渗透元件包括浓水管和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的反渗透膜片组,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与所述浓水管连通,所述盖体的密封区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密封,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口与所述原水口对应,所述浓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过滤器,通过在所述反渗透过滤器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以及与所述盖体对应的浓水管和反渗透膜片组,从而在制水的过程中原水从端面的原水进口进入,从中间的浓水管排出,即原水沿着长边前行过滤,进而提高制水效率。而且制水过程中形成的浓水侧为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而在靠近所述浓水管的位置原水流道中的切向流速较高,进而缓解了浓水侧浓差极化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纯水出口位于外侧面,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外侧套设有滤芯加强件,所述滤芯加强件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外侧面抵接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加强件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贯通所述滤芯加强件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元件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所述盖体,所述滤芯加强件位于两个所述盖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过滤器还包括膜壳套筒和膜壳端盖,所述膜壳套筒套设在所述滤芯加强件外,且所述膜壳套筒与所述滤芯加强件间隔设置,形成纯水导流腔,所述膜壳端盖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膜壳端盖盖设在所述盖体外,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浓水管的出口导通,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盖体上的原水口导通,所述膜壳端盖与所述膜壳套筒连接,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纯水导流腔的流道。
一种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反渗透过滤器。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通过在所述净水系统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渗透过滤器,从而使得在制水过程中,原水前行路径为原水流道的长边,提高制水效率。而且浓水从浓水管中流出,在靠近浓水管的位置,浓水流动的切向速度较高,从而有效缓解了浓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反渗透元件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反渗透元件端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的爆炸图;
图5位图4中所述反渗透过滤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盖体;11、底壁;111、安装通孔;112、密封区;113、原水进口区;1131、原水口;114、凸起围筋;12、侧壁;121、限位加强部;122、导向斜面;20、反渗透过滤器;21、浓水管;22、反渗透膜片组;23、滤芯加强件;231、过水孔;24、膜壳套筒;241、纯水导流腔;25、膜壳端盖;251、第一进口;252、第一出口;253、第二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反渗透元件端盖,包括能够盖设在反渗透元件端面的盖体10,所述盖体10的底壁11包括安装通孔111、密封区112和环形的原水进口区113。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通孔111用于供浓水管21穿过,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密封区112环设在所述安装通孔111外,所述原水进口区113环设在所述密封区112的外围。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区112用于与所述反渗透元件的反渗透膜片组22的端面施胶密封,所述原水进口区113设有原水口1131,所述原水口1131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原水进口对应设置。
通过在所述盖体10的底壁11设置所述安装通孔111、密封区112和环形的原水进口区113,从而对设有该端盖的反渗透膜片组22进行密封,以及进水和出水导向。具体为,在所述密封区112与反渗透膜片组22的端面之间施胶密封,使得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原水进口成型在端面且靠近外侧面的位置。而原水在原水进口进入后,在原水流道中螺旋前行,经过过滤获得的浓水则从浓水管21排出,而所述盖体10上的安装通孔111则用于供所述浓水管21穿过。从而使得制水过程中原水前行路径为长边,制水效率较高。且浓水侧为靠近所述浓水管21的位置,而在靠近所述浓水管21的位置所述原水流道中的水流切向速度较高,进而有效改善了浓差极化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原水口1131处为高压环境,为了将所述原水口1131与所述密封区112隔离,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凸起,从而使得进过所述原水口1131的原水不会进入所述密封区112。
具体为,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0的底壁11内侧设有环形的凸起围筋114,所述凸起围筋114位于所述密封区112与所述原水进口区113之间,所述凸起围筋114能够抵接密封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端面。图1中未示出所述凸起围筋114。
当所述反渗透元件端盖盖设到反渗透元件端面后,所述凸起围筋114则抵接密封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端面,从而实现对所述密封区112的隔离保护。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凸起围筋114环绕在所述原水口1131外,所述凸起围筋114能够抵接密封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端面。
使得从所述原水口1131进入的原水可靠的流向所述原水进口,而不会流窜到所述密封区112。同时,环绕在所述原水口1131外的凸起围筋114也能够有效避免原水从盖体10的侧壁12与反渗透膜片组22之间的间隙流出,与纯水混合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原水口1131为多个,多个原水口1131在所述盖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
基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包括多个原水流道,从而当卷制完成后,所述端面上靠近外侧面的位置将形成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原水进口,而上述多个原水口1131则较好的与原水进口对应,从而确保各个原水流道都能够参与到制水过程中。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水口1131在所述盖体10周向上的长度为h,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原水流道在周向上的长边长度为L,1/15≤h/L≤1/2。即用于与各个原水进口对应的原水口1131在周向上的长度为所述原水流道在周向上长度的1/15至1/2之间。且每一个所述原水口1131可以对应多个所述原水进口,也可以只对应一个原水进口。优选的,所述原水口1131与所述原水进口一一对应,从而使得当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中具有多个原水流道时,各个纯水流道的密封可靠性更高。
而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区112的径向厚度为r,所述原水进口区113与所述密封区112在径向上的厚度和为R,则2/3≤r/R<1。
通过对所述密封区112与所述原水口1131的尺寸设置,对应的将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中原水进口的尺寸进行了限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纯水流道和原水流道密封的可靠性。具体地,若所述原水进口的尺寸过大则会对原水进口附近形成纯水流道的纯水导流布与反渗透膜片之间粘贴可靠性造成威胁,但是原水进口尺寸过小又会对降低制水效率。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盖体10盖设在端面时,所述盖体10的侧壁12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外侧面粘接密封。从而将从外侧面排出的纯水与所述原水口1131的原水进行有效隔离。
而且,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可以将所述盖体10的侧壁12靠近底壁11的位置设置为限位加强部121,所述限位加强部121能够与所述外侧面硬密封连接,从而在实现密封性的同时,也可以对原水进口处的反渗透膜片组22进行限位保护。即所述限位加强部121能够限位贴合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外侧面。
进一步的,当所述限位加强部121与所述外侧面硬密封连接时,如图5所示,所述盖体10的侧壁12上远离所述盖体10底壁11的部分为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内侧面为导向斜面122,所述导向斜面122在远离所述盖体10底壁11的方向上逐渐向外倾斜。
如此,在安装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斜面122则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反渗透膜片组22的端面能够较易插入所述盖体10的侧壁12内,进而使得所述限位加强部121能够与外侧面限位贴合。
当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插入到所述盖体10中之后,可以在所述导向斜面122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外侧面之间施胶密封。
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过滤器20,如图3所示,包括反渗透元件和上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所述盖体10盖设在所述反渗透元件的端面,所述反渗透元件包括浓水管21和卷制在所述浓水管21上的反渗透膜片组22,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原水流道与所述浓水管21连通,所述盖体10的密封区112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端面密封,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原水进口与所述原水口1131对应,所述浓水管21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111。
通过在所述反渗透过滤器20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以及与所述盖体10对应的浓水管21和反渗透膜片组22,从而在制水的过程中原水从端面的原水进口进入,从中间的浓水管21排出,即原水沿着原水流道的长边前行过滤,进而提高制水效率。而且制水过程中形成的浓水侧为靠近所述浓水管21的位置,而在靠近所述浓水管21的位置原水流道中的切向流速较高,进而缓解了浓水侧浓差极化现象。
具体地,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可以包括均卷制在所述浓水管21上的反渗透膜片、进水隔网和纯水导流布,所述反渗透膜片正面对折,所述进水隔网夹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原水流道,所述纯水导流布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形成纯水出口位于外侧面纯水流道,所述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水隔网的长边,且远离所述浓水管的一端。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纯水出口位于外侧面,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外侧套设有滤芯加强件23,所述滤芯加强件23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外侧面抵接贴合。
将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纯水出口设置在外侧面,则在靠近浓水管21处的纯水的切向流速较高,有效解决了浓水管21背压大的问题。而纯水流道中靠近外侧面的纯水则能够较快排出。但是,如此会存在原水流道中压力较大,导致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具有向外膨胀的趋势。而通过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外侧套设所述滤芯加强件23,所述滤芯加强件23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的外侧面抵接贴合,则对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进行限位保护,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而为了避免所述滤芯加强件23对纯水流通性产生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滤芯加强件23上设有过水孔231,所述过水孔231贯通所述滤芯加强件23的侧壁12。
从而从外侧面的纯水出口排出的纯水能够通过所述过水孔231继续向外流动。
当所述反渗透元件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所述盖体10,所述滤芯加强件23位于两个所述盖体10之间。
而且,为了进一步减小所述滤芯加强件23对流通性的影响,可以如图5所示,将所述盖体10与所述滤芯加强件23之间间隔设置,即纯水可以从所述滤芯加强件23与所述盖体10之间的间隙流出。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过滤器20还包括膜壳套筒24和膜壳端盖25。所述膜壳套筒24套设在所述滤芯加强件23外,且所述膜壳套筒24与所述滤芯加强件23间隔设置,形成纯水导流腔241。所述膜壳端盖25上设有第一进口251、第一出口252和第二出口253,所述膜壳端盖25盖设在所述盖体10外,所述第一出口252与所述浓水管21的出口导通,所述第一进口251与所述盖体10上的原水口1131导通,所述膜壳端盖25与所述膜壳套筒24连接,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出口253与所述纯水导流腔241的流道。
制水过程中,水先从所述第一进口251进入所述原水进口,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22中进行渗透后,形成的浓水从所述浓水管21排出后继续从所述第一出口252流出,而外侧面的纯水出口流出的纯水则进入所述纯水导流腔241,然后经过所述第二出口253流出。
进一步的,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反渗透过滤器20。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通过在所述净水系统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反渗透过滤器20,从而使得在制水过程中,原水前行路径为原水流道的长边,提高制水效率。而且浓水从浓水管21中流出,在靠近浓水管21的位置,浓水流动的切向速度较高,从而有效缓解了浓水侧的浓差极化现象。
当所述反渗透过滤器20中包括所述膜壳套筒24和膜壳端盖25时,所述第一进口251、第一出口252和第二出口253则用于与系统中对应的管路连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反渗透元件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盖设在反渗透元件端面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壁包括安装通孔、密封区和环形的原水进口区,所述安装通孔用于供浓水管穿过,所述密封区环设在所述安装通孔外,所述原水进口区环设在所述密封区的外围,所述密封区用于与所述反渗透元件的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施胶密封,所述原水进口区设有原水口,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口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底壁内侧设有环形的凸起围筋,所述凸起围筋位于所述密封区与所述原水进口区之间,所述凸起围筋能够抵接密封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底壁内侧设有凸起围筋,所述凸起围筋环绕在所述原水口外,所述凸起围筋能够抵接密封在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口为多个,多个原水口在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口在所述盖体周向上的长度为h,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在周向上的长度为L,1/15≤h/L≤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区的径向厚度为r,所述原水进口区与所述密封区在径向上的厚度和为R,2/3≤r/R<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侧壁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外侧面粘接密封。
8.一种反渗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元件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元件端盖,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反渗透元件的端面,所述反渗透元件包括浓水管和卷制在所述浓水管上的反渗透膜片组,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流道与所述浓水管连通,所述盖体的密封区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端面密封,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原水进口与所述原水口对应,所述浓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渗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纯水出口位于外侧面,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外侧套设有滤芯加强件,所述滤芯加强件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外侧面抵接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渗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加强件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贯通所述滤芯加强件的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反渗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元件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所述盖体,所述滤芯加强件位于两个所述盖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反渗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膜壳套筒和膜壳端盖,所述膜壳套筒套设在所述滤芯加强件外,且所述膜壳套筒与所述滤芯加强件间隔设置,形成纯水导流腔,所述膜壳端盖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膜壳端盖盖设在所述盖体外,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浓水管的出口导通,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盖体上的原水口导通,所述膜壳端盖与所述膜壳套筒连接,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纯水导流腔的流道。
13.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过滤器。
CN201921580822.6U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Active CN210729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0822.6U CN210729183U (zh)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0822.6U CN210729183U (zh)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9183U true CN210729183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5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0822.6U Active CN210729183U (zh)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9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8887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07822810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卷式膜元件滤芯
CN108996615A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器
CN209039122U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器
CN108996614A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器
CN209934478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滤芯
CN210729183U (zh) 反渗透元件端盖、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CN205435498U (zh) 一种正渗透卷式膜组件
CN110523287A (zh) 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系统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113083020A (zh) 反渗透滤芯及其端盖
CN107998885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17092938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2559716U (zh) 净水机系统
CN210356716U (zh) 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752129U (zh) 反渗透组件、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CN113247991B (zh)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09039123U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器
CN209762325U (zh) 一种使用超滤炭纤维复合滤芯的水龙头
CN210163222U (zh) 一种与后置活性炭复合的分体式反渗透滤芯及其净水器
CN210729181U (zh) 反渗透过滤单元、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CN210752127U (zh) 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系统
CN216824964U (zh) 一种改进碳纤维滤芯
CN210595539U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过滤装置
CN210993793U (zh) 滤芯组件、反渗透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