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1352U - 一种烘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烘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1352U
CN217411352U CN202220563279.4U CN202220563279U CN217411352U CN 217411352 U CN217411352 U CN 217411352U CN 202220563279 U CN202220563279 U CN 202220563279U CN 217411352 U CN217411352 U CN 217411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cavity
sub
air outlet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632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632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1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1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1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箱。该烘箱包括:箱体,具有烘干腔、进料口和出料口;隔板,将烘干腔分割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导带组件,用于引导由进料口进入第一子腔内的料带穿过隔板而进入第二子腔,并从出料口输出;导带组件还用于引导第一子腔和/或第二子腔内的料带沿折弯线输送;第一干燥组件,用于对途径第一子腔内的料带进行干燥;及第二干燥组件,用于对途径第二子腔内的料带进行干燥。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直线排列布置得多个烘箱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通过引导料带在第一子腔和/或第二子腔沿折弯线输送,尽可能的增大了箱体内部的料带的长度,同时无需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烘箱,大大降低了烘箱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烘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烘箱。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带料进行烘干,例如在电池制造过程中,一般需要利用烘箱对涂布后的极片进行烘干。在烘箱中通过热风进行烘干加工,烘干完成后再转入下一道加工工序。极片在烘箱中的长度决定了烘干的速度。
然而,传统的烘箱采用水平直线排列布置的多个箱体连接而成,这种排列布置方式直接增加了烘箱的占地面积,且厂房的长度限制了烘箱的长度,导致烘干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在确保烘干效率较佳的同时兼顾占地面积较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烘箱。
一种烘箱,包括:
箱体,具有烘干腔、进料口和出料口;
隔板,设置于所述烘干腔内,并将所述烘干腔分割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子腔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导带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用于引导由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第一子腔内的料带穿过所述隔板而进入所述第二子腔,并从所述出料口输出;所述导带组件还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子腔和/或所述第二子腔内的料带沿折弯线输送;
第一干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腔,用于对途径所述第一子腔内的料带进行干燥;及
第二干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用于对途径所述第二子腔内的料带进行干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带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辊,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在所述第一子腔内,每一所述第一导向辊供料带绕经,且与料带的非涂层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燥组件包括第一干燥件,所述第一干燥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布设,以在所述第一干燥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之间形成供料带穿过的第一干燥通道;
所述第一干燥件朝向所述第一干燥通道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风部和第一加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一加热部均包括多个,各个所述第一出风部和各个所述第一加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交替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燥件还具有第一内腔和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每一所述第一出风部均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所述第一干燥件还具有作为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干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位置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燥组件还包括平衡件,所述平衡件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背离所述第一干燥件的一侧;
所述平衡件朝向所述第一干燥通道的一侧具有第二出风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燥件还具有第一内腔和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所述平衡件还具有第二内腔和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部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同一外部风机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带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内的多个导向辊组,多个所述导向辊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
每一所述导向辊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供料带绕经的第二导向辊;每相邻两组所述导向辊组中料带的输送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干燥组件包括第二干燥件,相邻两个所述导向辊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干燥件;
所述第二干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第三出风部和第三加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干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多个第三出风部和多个第三加热部;
其中,在所述第二干燥件的同一侧上的各个所述第三出风部和各个所述第三加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交替布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供料带穿过。
上述烘箱,在实际烘干作业时,待烘干的料带由进料口进入到第一子腔内,进而在导带组件的引导下由第一子腔进入到第二子腔,并且在第一子腔和/或第二子腔内的料带沿折弯线输送,从而有利于增大进入到箱体内部的料带的长度,确保具有较佳的烘干效率。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直线排列布置得多个烘箱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通过引导料带在第一子腔和/或第二子腔沿折弯线输送,尽可能的增大了箱体内部的料带的长度,同时无需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烘箱,大大降低了烘箱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箱,包括箱体10、隔板20、导带组件(图未示)、第一干燥组件40和第二干燥组件50。
箱体10具有烘干腔(图未标)、进料口17和出料口18。隔板20设置于烘干腔内,并将烘干腔分割为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进料口17与第一子腔11连通,出料口18与第二子腔12连通。导带组件设置于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用于引导由进料口17进入第一子腔11内的料带A穿过隔板20而进入第二子腔12,并从出料口18输出。导带组件还用于引导第一子腔11和/或第二子腔12内的料带A沿折弯线输送。
第一干燥组件40设置于第一子腔11,用于对途径第一子腔11内的料带A进行干燥。第二干燥组件50设置于第二子腔12,用于对途径第二子腔12内的料带A进行干燥。
上述烘箱,在实际烘干作业时,待烘干的料带A由进料口17进入到第一子腔11内,进而在导带组件的引导下由第一子腔11进入到第二子腔12,并且在第一子腔11和/或第二子腔12内的料带A沿折弯线输送,从而有利于增大进入到箱体10内部的料带A的长度,确保具有较佳的烘干效率。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直线排列布置得多个烘箱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通过引导料带A在第一子腔11和/或第二子腔12沿折弯线输送,尽可能的增大了箱体10内部的料带A的长度,同时无需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烘箱,大大降低了烘箱的占地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料带A在烘干腔内沿折弯线输送,从而进入到烘干腔内的长度较长,并且靠近上游的料带A与靠近下游的料带A上的涂层的参数(例如湿度、硬度或与基材的结合强度等)相差较大,因此烘干时所需要的烘干环境(例如,热风风量、热风风速或热风温度等)也不相同。本申请中,利用隔板20将烘干腔分隔成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并在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内分别设置第一干燥组件40和第二干燥组件50,从而可利用第一干燥组件40来控制第一子腔11内的烘干环境,并利用第二干燥组件50来控制第二子腔12内的烘干环境,二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从而分别满足上游料带A和下游料带A对烘干环境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烘干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料带A包括基材及涂覆在该基材一侧的涂层,因此料带A涂覆有涂层的一侧表面为涂层面,没有涂层的一侧表面为非涂层面。具体地,该料带A可以是极片料带,当然也可以是其类型的料带,在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导带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辊31,该多个第一导向辊31沿第一方向X间隔布设在第一子腔11内,每一第一导向辊31供料带A绕经,且与料带A的非涂层面接触。如此,由于途径第一子腔11的料带A上的涂层湿度较大且硬度较差,因此各个第一导向辊31与料带A的非涂层面接触,从而避免第一导向辊31对料带A上的涂层造成损伤。
具体地,箱体10还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相背离的第一侧15和第二侧16,进料口17开设于该第一侧15。第一导向辊3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导向辊31中的一个靠近该第一侧15设置,另一个靠近该第二侧16设置,从而使得由第一侧15的进料口17进入第一子腔11的料带A在两个第一导向辊31的引导下到达第二侧16,并由靠近第二侧16的位置穿过隔板20进入第二子腔12。当然,第一导向辊31的数量并不仅限于两个,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布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干燥组件40包括第一干燥件41,该第一干燥件41与上述多个第一导向辊31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相对布设,以在第一干燥件41与上述多个第一导向辊31之间形成供料带A穿过的第一干燥通道B。该第一干燥件41朝向第一干燥通道B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风部411和第一加热部412。如此,绕经各个第一导向辊31的料带A的涂层面朝向第一干燥件41,第一干燥件41的第一出风部411向途径的料带A的涂层面吹风,第一加热部412对吹出的风进行加热,形成吹向涂层面的热风,以对途径的料带A的涂层面进行干燥。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411和第一加热部412均包括多个,且各个第一出风部411和各个第一加热部412沿第一方向X彼此交替布设。如此,采用第一出风部411和第一加热部412交替布设的方式,确保第一干燥通道B内热风的温度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烘干质量。
可选地,第一出风部411可以采用出风盒,该出风盒的各个表面均开设有出风孔。第一加热部412可以采用加热管。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干燥件41还具有第一内腔(图未示)和与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413,每一第一出风部411均与第一内腔连通。如此,第一进风口413利用管路与外部风机连通,外部风机产生的气流由第一进风口413进入到第一干燥件41的第一内腔,再由各个第一出风部411吹出至第一干燥通道B内。
第一干燥件41还具有作为其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的第一端a1和第二端a2,第一进风口413位于第一干燥件4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间位置与第一端a1之间,且第一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由第一进风口413的位置至第二端a2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各个第一出风部411的出风量较为均匀,避免出现靠近第二端a2的第一出风部411与第一进风口413的距离较远而导致出风量较小。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干燥组件40还包括平衡件42,该平衡件42设置于上述多个第一导向辊31背离第一干燥件41的一侧。该平衡件42朝向第一干燥通道B的一侧具有第二出风部421。如此,利用第二出风部421向第一干燥通道B内的吹风,从而对第一干燥通道B内的料带A的非涂层面一定的压力,从而平衡第一出风部411吹出的风对料带A的涂层面的压力,从而保持料带A两侧受压均衡,有利于提高料带A的干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平衡件42位于料带A的非涂层侧,且料带A的非涂层侧不需要进行干燥,因此平衡件42上不需要设置加热部,仅仅利用第二出风部421向料带A的非涂层面吹风干燥即可。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出风部421包括多个,该多个第二出风部421沿第一方向X间隔布设。
具体到实施例中,平衡件42还具有第二内腔和与该第二内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22。每一第二出风部421均与该第二内腔连通。如此,第二进风口422利用管路与外部风机连通,外部风机产生的气流由第二进风口422进入到平衡件42的第二内腔,再由各个第二出风部421吹出至第一干燥通道B内。
平衡件42还具有作为其在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部的第三端(图未标,即图1中的左端)和第四端(图未标,即图1中的右端)。第二进风口422位于平衡件42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间位置与第三端之间,且第二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由第二进风口422的位置至第四端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各个第二出风部421的出风量较为均匀,避免出现靠近第四端的第二出风部421距离第二进风口422的距离较远而导致出风量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413和第二进风口422分别通过管路与同一外部风机连通,一方面确保料带A的涂层面和非涂层面的压力平衡;另一方面节省风机数量,节省成本。
具体到实施例中,箱体10还具有与第一子腔11连通的排风口13,用于排出第一子腔11内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带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子腔12内的多组导向辊组。该多组导向辊组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间隔布设。每一导向辊组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布设的多个供料带A绕经的第二导向辊32。每相邻两组导向辊组中料带A的输送方向相反。如此,利用多组导向辊组的各个第二导向辊32来对进入到第二子腔12的料带A进行导向,并且每相邻两组导向辊组中料带A的输送方向相反,从而使得进入第二子腔12内的料带A沿“S”形折弯线输送,从而提高了进入到烘箱内的料带A长度,进而提高了烘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场景下,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直线排列布置得多个烘箱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中通过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多组导向辊组,使得第二子腔12内的料带A沿“S”形折弯线输送,尽可能的增大了箱体内部的料带的长度,同时无需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烘箱,大大降低了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仅增加了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进而降低了烘箱的占地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到第二子腔12的料带A已经在第一子腔11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干燥,此时涂层已经较为干燥,因此可以与第二导向辊32接触,进而能够实现沿“S”形折弯线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干燥组件50包括第二干燥件51,相邻两个导向辊组之间设置有该第二干燥件51。第二干燥件5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均具有第三出风部511和第三加热部512,从而利用该第三出风部511和第三加热部512形成的热风对料带A继续进行干燥。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干燥件5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均具有多个第三出风部511和多个第三加热部512。其中,在第二干燥件51的同一侧上的各个第三出风部511和各个第三加热部512沿第一方向X彼此交替布设,从而有利于确保各个位置的热风的温度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干燥质量。可选地,第三出风部511可以采用出风盒,该出风盒的各个表面均开设有出风孔。第三加热部512可以采用加热管。
进一步地,第二干燥件51还具有第三内腔和与该第三内腔连通的第三进风口513。每一第三出风部511均与第三内腔连通。如此,第三进风口513通过管路与外部风机连通,外部风机产生的气流由第三进风口513进入到第二干燥件51的第三内腔,再由各个第三出风部511吹出。
可选地,由于料带A在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内所需的烘干环境不同,因此第三进风口513和上述第一进风口413分别通过管路与两台外部风机连通,从而通过控制两台外部风机的风速等参数来调节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的烘干环境。
具体到实施例中,隔板20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子腔11和第二子腔12的贯穿孔21,该贯穿孔21供料带A穿过。如此,绕经各个第一导向辊31的料带A通过该贯穿孔21进入第二子腔12,并在各个第二导向辊32的引导下沿“S”形折弯线输送。
具体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辊组包括两组,两组导向辊组中靠近隔板20的一组为第一导向辊组,远离隔板20的一组为第二导向辊组。第一导向辊组的两个第二导向辊32中一个靠近第一侧15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二侧16设置。第二导向辊组的两个第二导向辊32中也是一个靠近第一侧15设置,另一个靠近第二侧16设置。出料口18开设在箱体10的第二侧16。第一导向辊组与第二导向辊组之间设置第二干燥件51。
如此,绕过靠近第二侧16的第一导向辊31的料带A由贯穿孔21进入到第二子腔12,并依次绕过第一导向辊组中的靠近第二侧16的第二导向辊32和靠近第一侧15的第二导向辊32,从而到达第一侧15。该到达第一侧15的料带A进一步依次绕过第二导向辊组的靠近第一侧15的第二导向辊32和靠近第二侧16的第二导向辊32,从而到达第二侧16。该到达第二侧16的料带A通过出料口18输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具有烘干腔、进料口和出料口;
隔板,设置于所述烘干腔内,并将所述烘干腔分割为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子腔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导带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用于引导由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第一子腔内的料带穿过所述隔板而进入所述第二子腔,并从所述出料口输出;所述导带组件还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子腔和/或所述第二子腔内的料带沿折弯线输送;
第一干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腔,用于对途径所述第一子腔内的料带进行干燥;及
第二干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用于对途径所述第二子腔内的料带进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带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向辊,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在所述第一子腔内,每一所述第一导向辊供料带绕经,且与料带的非涂层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组件包括第一干燥件,所述第一干燥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布设,以在所述第一干燥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之间形成供料带穿过的第一干燥通道;
所述第一干燥件朝向所述第一干燥通道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风部和第一加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一加热部均包括多个,各个所述第一出风部和各个所述第一加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交替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件还具有第一内腔和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每一所述第一出风部均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所述第一干燥件还具有作为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干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面积由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位置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组件还包括平衡件,所述平衡件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辊背离所述第一干燥件的一侧;
所述平衡件朝向所述第一干燥通道的一侧具有第二出风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件还具有第一内腔和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所述平衡件还具有第二内腔和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部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同一外部风机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带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子腔内的多组导向辊组,多组所述导向辊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
每一所述导向辊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供料带绕经的第二导向辊;每相邻两组所述导向辊组中料带的输送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燥组件包括第二干燥件,相邻两个所述导向辊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干燥件;
所述第二干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第三出风部和第三加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多个第三出风部和多个第三加热部;
其中,在所述第二干燥件的同一侧上的各个所述第三出风部和各个所述第三加热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交替布设。
CN202220563279.4U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烘箱 Active CN217411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3279.4U CN217411352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烘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3279.4U CN217411352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烘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1352U true CN217411352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63279.4U Active CN217411352U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烘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1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7875B (zh)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218048800U (zh) 涂布烘箱及包括该涂布烘箱的涂布设备
CN217411352U (zh) 一种烘箱
WO2023169150A1 (zh) 烘干装置
CN210850991U (zh)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110682484A (zh) 烘箱装置及窜风阻尼结构
JP2021113659A (ja) 電極材料の乾燥装置
CN218742997U (zh) 一种风箱结构
CN213103045U (zh)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CN216880227U (zh) 一种涂布机
CN113426647B (zh) 点胶烘干装置及点胶烘干系统
JP6702993B2 (ja) センターツーエンド繊維酸化炉用の吐出ノズルプレート
CN115011933A (zh) 供气设备和喷涂模块
CN204540624U (zh) 一种茶叶烘干机
TWI812854B (zh) 乾燥系統及塗裝金屬板的製造方法
CN217043333U (zh) 一种应用于宽幅薄膜涂布后烘干的烘箱
CN113877784A (zh)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CN216694367U (zh) 烘箱装置
CN116371700B (zh) 隔膜涂布机烘箱、烘道及涂布机
CN217615829U (zh) 一种涂布极片烘烤用烘箱
CN116748095B (zh) 匀风装置、烘烤系统及涂布机
CN218013873U (zh) 烘箱组件及锂电池涂布系统
CN216120644U (zh) 极耳引导装置及极片卷绕机
CN220697359U (zh) 烘干系统及涂布系统
CN116351673B (zh) 匀风装置、烘烤系统及涂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