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3045U -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3045U
CN213103045U CN202021262987.1U CN202021262987U CN213103045U CN 213103045 U CN213103045 U CN 213103045U CN 202021262987 U CN202021262987 U CN 202021262987U CN 213103045 U CN213103045 U CN 213103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air chamber
air in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29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丹琳
夏永
李少杰
江正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i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29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3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3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3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该涂布机烘箱单元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右箱体设置有上下风室,左箱体依次设置有连通的循环风室、进风室和加热风室,且上下风室分别通过上下进风口与加热风室连通,上下风室的上下出风口与循环风室连通。从进风室进入的新风被加热风室加热后,进入至上下风室内,对基材从上下表面吹热风进行干燥,再通过上下出风管道从上下风室的出风口排出至循环风室,基材的上下表面在热风干燥过程中保持受力均匀,避免基材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弯曲,保证基材的涂布质量;排至循环风室的热风,一部分排出烘箱单元,一部分循环回流至上下风室。基于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单元的涂布机,能满足高效生产高涂布质量卷材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背景技术
涂布机是将浆料、油墨或胶体涂布到成卷的基材上烘干后并收卷的设备,广泛运用于锂电极片、光伏面板、电子半导体、功能膜以及光学领域。其中,涂布机对涂布基材的烘干采用热风烘干的方式。热风干燥作为目前业内最为优选的干燥技术,烘箱内热风温度、风速、湿度、流动方式等决定了烘干质量和效率,烘箱结构作为决定热风流速、均匀性和流动方式(层流或湍流)的关键因素之一得到了业内重点研究对象,同时提高热风利用率、降低成本也是热点之一。
为此,国内外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专利号CN105149190B公开了一种上下层烘箱结构,下层提供热风进入上层风室对基材烘干后热风再流入下层实现循环风,提高热能利用率和风场流畅性,但是该结构的排风口位于风室正上方,热风直接向上排出,基材上表面风速大于下表面风速,根据伯努利原理基材上表面压强小于下表面压强,基材在宽度方向发生弯曲,影响涂布质量。同时,排风口位于风室正上方,大部分热风会沿排风口直接排出,少部分热风流入循环风口,热风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该涂布机烘箱单元避免了因排风风速不等而导致基材上下表面受力不均的情况,使基材在烘干过程中保持平直状态,保证基材的涂布质量;同时,使热风的风场更流畅均匀,增加热风的循环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机。该涂布机基于上述的涂布机烘箱单元,能有效满足高效生产高涂布质量卷材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包括相互独立的左箱体和右箱体;
所述左箱体沿烘箱单元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进风室以及加热风室;所述进风室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进风室与所述加热风室连通;
所述右箱体包括上下分布的上风室和下风室;所述上风室和所述下风室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且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沿上下分别与所述加热风室连通;所述上风室和所述下风室内分别设置有上风嘴和下风嘴,所述上风嘴和所述下风嘴分别与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连通;且所述上风室和所述下风室的侧面还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风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的上出风管道,所述下风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的下出风管道;
所述上出风管道位于所述上风嘴的上方,且所述上出风管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上风嘴;所述下出风管道位于所述下风嘴的下方,且所述下出风管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下风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室内设置有进风风机;且所述进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风室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体内、位于所述加热风室的背离所述进风室的一侧设置有过滤风室;所述加热风室与所述过滤风室连通;且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沿上下分别与所述过滤风室连通。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风室通过过渡风室与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连通。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进风口、下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位于同一侧面。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室与所述加热风室的连通处设置有风量风速测量装置;
和/或,所述上风嘴和所述下风嘴的出口处设置有风量风速测量装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风室内设置有测温装置;
和/或,所述上风室和所述下风室内设置有测温装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体内、位于所述进风室的背离所述加热风室的一侧设置有循环风室;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沿上下分别与所述循环风室连通;所述循环风室与所述进风室连通;
且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上或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至所述进风室之间的部位上。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上时,所述排风口的进口轴向与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出口轴向存在偏离。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机。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风室内设置有测温装置,和/或,所述过渡风室内设置有测温装置。
一种涂布机,包含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烘箱单元中,右箱体设置有上下风室,左箱体依次设置有连通的进风室和加热风室,且上下风室分别通过同一侧面开通的上下进风口与加热风室连通,从进风室进入的新风流入至加热风室加热后,再进入至上下风室内,上下风室内的上下风嘴对基材从上下表面吹热风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热风通过上下出风管道从上下风室的沿上下分布的上下出风口排出,从而使上下风速保持等速,进而使基材的上下表面在热风干燥过程中保持受力均匀,避免基材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弯曲,保证基材的涂布质量。
而且,左箱体设置与进风室连通的循环风室,上下风室的上下出风口与循环风室连通。上风室和下风室内的上下风嘴对基材从上下表面吹热风进行干燥后,干燥后的热风通过上下出风管道从上下风室的沿上下分布的上下出风口排出至循环风室内,此时,一部分热风经循环风室的排风口排出至烘箱单元外,另一部分热风进入进风室内并与新风一起流入至加热风室内被加热形成新的热风,新的热风再流动进入至上风室和下风室,以此循环形成循环风。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和风场流畅性,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在左箱体设置过滤风室和过渡风室,进一步提高风场流畅性,从而进一步增加热风的循环利用率以及,并使基材上下表面的受力更均匀。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单元的涂布机,基材涂布后的烘干质量稳定性高,保障基材在烘干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变形,并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满足高效生产高涂布质量卷材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涂布机烘箱单元局部内部可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涂布机烘箱单元局部内部可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涂布机烘箱单元局部内部可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涂布机烘箱单元局部内部可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涂布机烘箱单元局部内部可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涂布机烘箱单元的左右箱体之间气体流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的涂布机烘箱单元的左箱体气体流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0-左箱体,101-进风室,1011-新风进口,1012-进风风机,102-加热风室,1021-加热系统,103-循环风室,1031-排风口,1032-排风风机,104-过滤风室,1041-过滤系统,105-过渡风室,20-右箱体,201-上风室,2011-上进风口,2012-上出风口,202-下风室,2021-下进风口,2022-下出风口,203-上风嘴,204-下风嘴,205-上出风管道,206-下出风管道,30-防爆装置,40-测温装置,50-检修门,60-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区分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布机烘箱单元,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极片涂布干燥。该涂布机烘箱单元包括整体箱壳体,在整体箱壳体内间隔开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箱体,即相互独立的左箱体10和右箱体20,左箱体10与右箱体20的长度方向均与烘箱单元的长度方向相同。
其中,在所述左箱体10内,沿烘箱单元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进风室101以及加热风室102。在所述进风室101的顶部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进口1011,所述进风室101与所述加热风室102连通。具体的,在所述进风室101内设置有进风风机1012,且所述进风风机1012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风室102连通,工作时由进风风机1012抽吸进入至进风室101内的风并吹送至加热风室102内。而在加热风室102内设置有包括加热管的加热系统1021,可对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右箱体20则包括上下分布的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具体的实施例中,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为相互连通且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开放腔室。干燥工作时,基材60从上风室201与下风室202之间的对称轴向沿长度方向穿过,并被吹热风进行烘干。
具体的,在所述上风室201和所述下风室202的靠近左箱体10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上进风口2011和下进风口2021,上进风口2011与下进风口2021呈上下分布,而且所述上进风口2011以及所述下进风口2021沿上下分布的分别与所述加热风室102连通。而在所述上风室201和所述下风室202内,则分别设置有上风嘴203和下风嘴204,并且,所述上风嘴203和所述下风嘴204分别与所述上进风口2011以及所述下进风口2021连通,由上进风口2011和下进风口2021进入的热风将分别流入至上风嘴203和下风嘴204,再由上风嘴203和下风嘴204分别于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内吹出。
另外,在右箱体20的远离上进风口2011与下进风口2021的一端侧、所述上风室201和所述下风室202的靠近左箱体10的侧面上,还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2012和下出风口2022。具体的,即所述上进风口2011、下进风口2021、上出风口2012和下出风口2022均位于同一侧面。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对基材60进行吹热风烘干时,进风室101内的进风风机1012工作,并将新风从新风进口1011吸入并排入至加热风室102内;新风流入至加热风室102内并被加热后,再从上进风口2011和下进风口2021分别进入至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内,由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内的上风嘴203和下风嘴204对基材60从上下表面吹热风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热风在基材60的上下表面分别从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的沿上下分布的上出风口2012和下出风口2022排出,从而使基材60上下表面的上下风速保持等速,进而使基材60的上下表面在热风干燥过程中保持受力均匀,避免基材60在吹风干燥过程中发生弯曲,保证基材60的涂布质量。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室101与所述加热风室102的连通处设置有风量风速测量装置,用于监测进风室101流入至加热风室102内的风量和风速,可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节进风风机1012,保证进风的均匀性;和/或,所述上风嘴203和所述下风嘴204的出口处设置有风量风速测量装置,用于监测上风嘴203和下风嘴204吹向基材60的风量和风速,判断对基材60吹热风的均匀性。
在另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风室102内设置有测温装置,用于监测加热风室102对空气的加热稳定,可根据监测的温度对加热风室102内的加热系统1021进行调节;和/或,所述上风室201和所述下风室202内设置有测温装置,用于监测对基材60进行吹风干燥的热风温度,并可根据监测的温度对加热风室102内的加热系统1021进行调节,保障对基材60的热风干燥温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风室201内设置有与所述上出风口2012连通的上出风管道205,而所述下风室202内设置有与所述下出风口2022连通的下出风管道206。其中,所述上出风管道205位于所述上风嘴203的上方,且所述上出风管道205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上风嘴203;所述下出风管道206位于所述下风嘴204的下方,且所述下出风管道206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下风嘴204。在上风嘴203和下风嘴204对基材60从上下表面吹热风进行干燥后,干燥后的热风将由上出风管道205和下出风管道206从上下方位进行均匀抽吸,并从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的沿上下分布的上出风口2012和下出风口2022排出,从而使基材60上下表面的风场流畅性更好,基材60上下表面的上下风速保持均匀,更有效避免基材60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体10内、位于所述加热风室102的背离所述进风室101的一侧设置有过滤风室104。其中,所述加热风室102与所述过滤风室104连通,过滤风室104内设置有过滤系统1041,可对加热后的热风进行过滤;且所述上进风口2011以及所述下进风口2021沿上下分别与所述过滤风室104连通。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风室104通过过渡风室105与所述上进风口2011以及所述下进风口2021连通。
由过滤风室104和过渡风室105对加热风室102加热后急促的热风进行过滤及缓冲过渡,再排入至右箱体20内并对基材60进行吹风干燥,使热风变得缓和,进一步提高风场流畅性,并进一步使基材60的上下表面的受力更均匀。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风室104内设置有测温装置40,用于监测流入至过滤风室104内的热风温度;和/或,所述过渡风室105内设置有测温装置40,用于监测流入至过渡风室105内的热风温度,以判断过滤风室104对热风温度的影响以及过滤风室104的保温效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体10内、位于所述进风室101的背离所述加热风室102的一端侧设置有循环风室103,可将对基材60干燥的热风进行部分回收利用。
其中,所述上出风口2012和所述下出风口2022沿上下分别与所述循环风室103连通,而所述循环风室103与所述进风室101连通。且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1031,由出风口排出的热风一部分通过排风口1031排出至外界,一部分循环回流至进风室101并与新风合流进入至加热风室102进行加热。可选的,循环风室103作为热风循环的过渡风室,热风从出风口排出至到达进风室101的行程过程中均可进行循环部分与排出部分的分流,因此所述排风口1031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103上,或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103至所述进风室101之间的部位上;循环风室103与进风室101之间的连通部位亦可间隔若干个过渡的风室进行过渡,则排风口1031亦可选择的设置在循环风室103上或设置在中间的过渡风室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室103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1031。如此,再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内的上风嘴203和下风嘴204对基材60从上下表面吹热风进行干燥后,干燥后的热风将通过上出风管道205和下出风管道206从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的沿上下分布的上出风口2012和下出风口2022排出至循环风室103内,此时,一部分热风经循环风室103的排风口1031排出至烘箱单元外,另一部分热风将进入至进风室101内并与新风一起流入至加热风室102内被加热形成新的热风,新的热风再流动进入至上风室201和下风室202,以此循环形成循环风。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和风场流畅性,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排风口1031通过弯曲管道与循环风室103连通,弯曲管道的进口轴向与所述上出风口2012和所述下出风口2022的出口轴向存在偏离,使得从上出风口2012和下出风口2022排出的热风不会直接从排风口1031排出,而会在循环风室103先自然扩散并分成分别流向排风口1031和进风室101的两部分,确保热风的循环和热风的排出同时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1031处设置有排风风机1032。由于在进风室101内设置有抽吸风的进风风机1012,进风风机1012工作时会对循环风室103内的热风进行抽吸,而设置排风风机1032可抽吸循环风室103内的热风排出至烘箱单元外,保障循环风室103内的热风排出量及循环量的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布机烘箱单元中,进风室101、加热风室102、循环风室103、过滤风室104以及过渡风室105上均设置有在常态下封闭的检修门50,从而保障进风室101、加热风室102、循环风室103、过滤风室104以及过渡风室105在常态下封闭进行稳定工作的同时,方便对各风室进行检修。
此外,在右箱体20上还设置有防爆装置30。具体的,防爆装置30包括防爆检测组件和防爆组件,其中,防爆检测组件与防爆组件反馈控制连接,防爆组件可根据防爆检测组件检测的数据控制右箱体20内易燃易爆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的浓度不超过设定值,保证设备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涂布机,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极片涂布生产,包含上述所述的涂布机烘箱单元。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及原理上所做的变更、组合、删除、替换或修改等均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立的左箱体和右箱体;
所述左箱体沿烘箱单元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进风室以及加热风室;所述进风室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进风室与所述加热风室连通;
所述右箱体包括上下分布的上风室和下风室;所述上风室和所述下风室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且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沿上下分别与所述加热风室连通;所述上风室和所述下风室内分别设置有上风嘴和下风嘴,所述上风嘴和所述下风嘴分别与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连通;且所述上风室和所述下风室的侧面还分别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的上出风管道,所述下风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的下出风管道;
所述上出风管道位于所述上风嘴的上方,且所述上出风管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上风嘴;所述下出风管道位于所述下风嘴的下方,且所述下出风管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下风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室内设置有进风风机;且所述进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加热风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体内、位于所述加热风室的背离所述进风室的一侧设置有过滤风室;所述加热风室与所述过滤风室连通;且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沿上下分别与所述过滤风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风室通过过渡风室与所述上进风口以及所述下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口、下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位于同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体内、位于所述进风室的背离所述加热风室的一侧设置有循环风室;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沿上下分别与所述循环风室连通;所述循环风室与所述进风室连通;
且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上或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至所述进风室之间的部位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室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的进口轴向与所述上出风口和所述下出风口的出口轴向存在偏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风机。
CN202021262987.1U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Active CN213103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2987.1U CN21310304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2987.1U CN21310304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3045U true CN213103045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2987.1U Active CN21310304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30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1671A (zh) * 2023-02-14 2023-06-30 东莞松山湖嘉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烘箱及其干燥参数调节方法、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1671A (zh) * 2023-02-14 2023-06-30 东莞松山湖嘉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烘箱及其干燥参数调节方法、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6307Y (zh) 一种高效能精密烘箱
CN102641835A (zh) 涂布机循环干燥箱体、干燥装置及干燥流水线
CN213103045U (zh)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WO2017107022A1 (zh) 一种平衡式干燥系统
CN202591090U (zh) 涂布机循环干燥箱体、干燥装置及干燥流水线
CN218854765U (zh) 烘箱热风系统
CN218742997U (zh) 一种风箱结构
CN216716825U (zh) 烘干设备
CN116140161A (zh) 一种内循环气浮烘箱、涂布设备及其pid控制方法
CN216026014U (zh) 用于烘箱的漂浮风嘴
CN206160386U (zh) 一种新型洁净室
CN109057405A (zh) 一种精密仪器测量用的工作间
CN212274432U (zh) 一种高效热风烘房
CN213012573U (zh) 一种强制对流钢化炉风栅结构
CN104953095B (zh) 一种高效高温固化干燥室
CN219103541U (zh) 一种节能烘干装置
CN209886114U (zh) 锂电池涂布机用一体化烘箱
CN207025773U (zh) 一种减少膜面影响的烘箱装置
CN201637248U (zh) 一种布料烘干装置
CN214262620U (zh) 一种热风冲击干燥装置
CN214039418U (zh) 一种多节连体烘干房
CN214537260U (zh) 一种干燥系统
CN108816699A (zh) 涂布抽吸烘干机
CN211823664U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纺织烘干装置
CN210663661U (zh) 一种木材干燥用快速降温排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