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7784A -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7784A
CN113877784A CN202111157921.5A CN202111157921A CN113877784A CN 113877784 A CN113877784 A CN 113877784A CN 202111157921 A CN202111157921 A CN 202111157921A CN 113877784 A CN113877784 A CN 113877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return
outlet
upp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79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飞
何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ongtongs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ongtongs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ongtongs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ongtongs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79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7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7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7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4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 B05D3/0406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exposure to gases the gas being air
    • B05D3/0413Heating with air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极片干燥系统,包括上风室、下风室、上出风体、回风体和下出风体,上风室与下风室为上下相对设置,上出风体及回风体设于上风室并与上风室连通,下出风体设于下风室并与下风室连通,上出风体的输出端、回风体的输入端及下出风体的输出端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上出风体与回风体为间隔分布,上出风体与下出风体为错开分布,回风体与下出风体为相对设置。该极片干燥系统增设回风体,上风室与下风室之间积聚的热风通过回风体回流到上风室中,避免积聚的热风影响干燥气流的流向,进而提升干燥效率和干燥效果,同时也缓解了极片基材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抖动,避免极片基材的表面产生明暗纹、皱褶等缺陷,从而提升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极片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工序就是通过干燥系统对完成涂布涂层后的极片基材进行干燥处理。目前,锂电行业中干燥系统多数是采用热风干燥的方式,通过风机工作带动空气流动,过滤后的空气被加热系统加热到设定温度后,经过风室后流入到各个出风风嘴,再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热风从出风风嘴喷射出来,从而在高温、高风速的状况下,蒸发并带走极片基材上的水分及其他溶剂,实现对极片基材的干燥处理。
现有的干燥系统通常包括上风室和下风室,上风室及下风室均设置了多个出风风嘴,通过出风风嘴输出定速的热风以使极片基材漂浮在上风室与下风室之间,并在过程中利用热风对极片基材进行干燥处理。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上风室与下风室之间会有热风积聚,积聚的热风会在出风风嘴与回风风嘴之间形成涡流,对干燥气流的流向造成干扰,使得干燥气流变得无序,从而降低了干燥效率和干燥效果,同时无序的干燥气流及积聚的热风会让极片基材出现剧烈的抖动,导致极片基材的表面起明暗纹、皱褶等缺陷,影响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极片干燥系统,包括上风室、下风室、上出风体、回风体和下出风体,上风室与下风室为上下相对设置,上出风体及回风体设于上风室并与上风室连通,下出风体设于下风室并与下风室连通,上出风体的输出端、回风体的输入端及下出风体的输出端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
其中,上出风体、回风体及下出风体的数量均为多个,上出风体与回风体为间隔分布,上出风体与下出风体为错开分布,回风体与下出风体为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回风体包括回风风嘴件,回风风嘴件具有回风腔、回风进口和回风出口,回风进口及回风出口均与回风腔连通,回风进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回风出口与上风室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回风风嘴件包括两个回风部,两个回风部呈对称设置,且回风部朝靠近的出风风嘴倾斜,两个回风部成锐角、直角或钝角,两个回风部上均设置回风进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回风口包括若干个回风孔,若干个回风孔呈梯形分布,回风口靠近回风出口处的宽度大于回风口远离回风出口处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出风体包括上出风件和上导风件,上出风件具有上出风风腔、上出风进口和上出风出口,上出风进口及上出风出口均与上出风风腔,上出风进口与上风室连通,上出风出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上导风件设于上出风出口上,上导风件与上出风出口之间形成上出风风道,上出风风道与上出风风腔连通,且上出风风道呈外八字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导风件包括两个上导风部,两个上导风部呈对称设于上出风件上,上出风件靠近上导风部处分别设置上引风部,上导风部朝远离上导风件的中心线的方向倾斜,上引风部的倾斜方向与靠近的上导风部的倾斜方向相同,两组上导风部及上引风部形成上出风风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下出风体包括下出风件和下导风件,下出风件具有下出风风腔、下出风进口和下出风出口,下出风进口及下出风出口均与下出风风腔,下出风进口与下风室连通,下出风出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下导风件设于下出风出口上,下导风件与下出风出口之间形成下出风风道,上出风风道与上出风风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下出风风道呈内八字状,下导风件具有下泄压风腔、下泄压进口和下泄压出口,下泄压进口及下泄压出口均与下泄压风腔连通,下泄压进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下泄压出口与外界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导辊,导辊转动设于下出风件上,且导辊位于下导风件的下导风围挡位中,下出风件的下引风部与下导风件的下导风部形成内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导辊,导辊转动设于下出风件上,且导辊位于下导风件的下导风围挡位中,下出风件的下出风面与下导风件的下导风部形成外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极片干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极片干燥系统,其增设回风体,使得上风室与下风室之间积聚的热风能够通过回风体回流到上风室中,避免积聚的热风影响干燥气流的流向,进而提升干燥效率和干燥效果,同时也缓解了极片基材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抖动,避免极片基材的表面产生明暗纹、皱褶等缺陷,从而提升生产质量。另外,由于积聚的热风回流到上风室而形成热风循环,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极片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上出风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上出风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上整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泄压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回风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实施例一中回风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实施例一中回风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回风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中回风风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回风进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中下出风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中下出风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14为实施例一中下整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一中下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二中下出风体的侧视图;
图17为实施例二中下出风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18为实施例三中下出风体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风室;2、下风室;
3、上出风体;31、上整风件;311、上整风部;312、上整风面;313、上整风封部;314、上整风风腔;315、上整风口;3151、上整风孔;32、上出风件;321、上出风部;322、上出风挡部;3221、上出风连通口;323、上出风风腔;324、上出风进口;325、上出风出口;326、上引风部;327、上出风提手部;33、上导风件;331、上导风部;332、上集风部;3321、第一集风面;3322、第二集风面;333、上泄压部;334、上泄压闭部;335、上泄压腔;336、上泄压口;3361、上泄压孔;34、上出风风道;
4、回风体;41、回风安装件;411、回风连通口;412、回风密封位;413、回风密封件;42、回风风嘴件;421、回风腔;422、回风进口;4221、回风孔;423、回风出口;424、回风安装部;4241、回风安装分部;42411、回风开口;42412、回风密封部;425、回风部;426、回风封闭部;427、回风过渡部;43、回风连接结构;431、回风连接件;4311、回风连接孔;432、回风插接件;433、回风钩件;434、回风搭扣件;435、回风提手部;
5、下出风体;51、下整风件;511、下整风部;5111、下整风面;512、下整风封部;513、下整风风腔;514、下整风口;5141、下整风孔;52、下出风件;521、下出风部;5211、下出风面;52111、下聚风面;52112、下引风面;522、下出风挡部;5221、下出风连通口;5222、下出风安装位;523、下出风风腔;524、下出风进口;525、下出风出口;526、下引风部;527、下出风隔风部;528、下出风提手部;53、下导风件;531、下泄压部;532、下导风部;5321、第一导风面;5322、第二导风面;533、下集风部;534、下导风闭部;535、下泄压风腔;536、下泄压进口;5361、下泄压孔;537、下泄压出口;538、下导风围部;5381、下导风围挡位;54、下出风风道;55、导辊;551、安装组件;5511、辊轴;5512、固定件;55121、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极片干燥系统,包括上风室1、下风室2、上出风体3、回风体4和下出风体5。上风室1与下风室2为上下相对设置,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位于上风室1与下风室2之间。上出风体3、回风体4及下出风体5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上出风体3及多个回风体4设于上风室1,多个下出风体5设于下风室2,且上出风体3的输出端、回风体4的输入端及下出风体5的输出端均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其中,上出风体3与回风体4为间隔分布,上出风体3与下出风体5为错开分布,回风体4与下出风体5为相对设置。
该极片干燥系统增设回风体,上风室与下风室之间积聚的热风通过回风体回流到上风室中,避免积聚的热风影响干燥气流的流向,进而提升干燥效率和干燥效果,同时也缓解了极片基材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抖动,避免极片基材的表面产生明暗纹、皱褶等缺陷,从而提升生产质量。另外,由于积聚的热风回流到上风室而形成热风循环,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参见图2-5,上出风体3包括上整风件31、上出风件32和上导风件33,上整风件31设于上风室1上,上出风件32设于上整风件31上,上导风件33设于上出风件32上,且上导风件33与上出风件32形成外八字状的上出风风道34。
通过上整风件31对上风室1输出的热风进行整理,使得热风的风速更稳定,保证热风的有序流向。
上整风件31包括上整风部311和上整风封部313,上整风封部3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整风封部313分别固定在上整风部311的两端上,以此将上整风部311两端的端口封闭。由上整风部311与两个上整风封部313共同围成上整风风腔314,上整风风腔314通过上整风部311的敞口与上风室1连通。
上整风部311具有上整风面312,该上整风面312为水平面。上整风面312设有上整风口315,其与上整风风腔314连通。上整风口315包括若干个上整风孔3151,若干个上整风孔3151呈矩形阵列分布,通过这些上整风孔3151对热风进行整理,经整理后,有序且稳定的热风流向上出风件32。优选地,上整风孔3151的直径为3.4mm,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上整风孔3151的圆心间的距离为8mm,相邻两行上整风孔3151的间距为4.6mm。
上出风件32包括上出风部321和上出风挡部322,上出风部321及上出风挡部3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上出风部321呈对称设置,两个上出风挡部322对称安装在两个上出风部321的前后两端形成的端口上,上出风部321的两端与两个上出风挡部322一一连接,以使上出风挡部322分别封闭端口。优选地,其中一个上出风挡部322上设置上出风提手部327,方便工作人员提拿上出风体3。
其中,由两个上出风部321与两个上出风挡部322共同围成上出风风腔323、上出风进口324以及上出风出口325,上出风进口324及上出风出口325均与上出风风腔323连通。上出风进口324位于上方并连接于上整风部311,通过上出风进口324连通上整风口315与上出风风腔323。上出风出口325位于下方,并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
上导风件33设于上出风出口325上,且上导风件33的两端与两个上出风挡部322一一连接。上导风件33包括上导风部331、上集风部332、上泄压部333和上泄压闭部334,上导风部331及上集风部332的数量均为两个,上泄压部333及上泄压闭部334的数量均为一个。两个上导风部331呈对称设置,且每个上导风部331的两端抵在两个上出风挡部322上。两个上集风部332与两个上导风部331一一连接,且两个上集风部332呈对称设置,每个上集风部332的两端抵在两个上出风挡部322上。上泄压部333与所述上泄压闭部334相对设置,且上泄压部333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上泄压部333连接两个上导风部331,上泄压闭部334连接两个上集风部332,且上泄压部333的两端及上泄压闭部334的两端固定在靠近的上出风挡部322。
进一步地,各个上导风部331分别朝远离上导风件33中心线的方向倾斜,且上出风部321靠近上导风部331处分别上引风部326,上引风部326的倾斜方向与靠近的上导风部331的倾斜方向相同,上出风风道34由两组上导风部331及上引风部326形成。优选地,上导风部331与水平面形成40°的夹角,上引风部326与水平面形成60°的夹角,上出风风道34的宽度越靠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越小,以保证热风输出的风量和风速。
进一步地,每个上集风部332均具有第一集风面3321和第二集风面3322,第一集风面3321与第二集风面3322圆滑过渡,第二集风面3322与上导风部331圆滑过渡。其中,第一集风面3321与靠近的上导风部331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二集风面3322为竖直面,通过第一集风面3321及第二集风面3322以将上出风风腔323的热风引流到上出风风道34。优选地,第一集风面3321与水平面形成45°夹角。
进一步地,上泄压部333及上泄压闭部334均为水平板件,且上泄压部333的两端及上泄压闭部334的两端固定在两个上出风挡部322上。两个上导风部331、两个上集风部332、上泄压部333、上泄压闭部334与两个上出风挡部322共同围成上泄压腔335,上泄压部333上设置上泄压口336,上出风挡部322对应上泄压腔335处设置上出风连通口3221,上泄压腔335连通上泄压口336与上出风连通口3221,积聚的热风会经上泄压口336进入到上泄压腔335中,再经上出风连通口3221排到外界中。其中,上泄压口336包括若干个上泄压孔3361,若干个上泄压孔3361沿上泄压部333的中心线设置,且位于上泄压部333中央处的上泄压孔3361数量多于位于上泄压部333两端处的上泄压孔3361数量。优选的,上泄压孔3361的直径为12mm,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上泄压孔3361的圆心间的距离为22mm,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上泄压孔3361的圆心间的距离为22.5mm。
该上出风体设置了外八字状的出风风道,呈外八字状输出的热风柔和并与极片基材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不仅提高干燥效率,还有效地减小极片基材的抖动,避免极片基材弯曲而产生明暗纹、皱褶等缺陷,提升生产质量。另外,上导风件上还设置上泄压孔,将积聚的热风排走,进一步地降低热风对极片基材的影响。
参见图6-11,回风体4包括回风安装件41和回风风嘴件42,回风安装件41设于上风室1上,回风风嘴件42与回风安装件41可拆卸连接。
回风安装件41呈回字形,其具有回风连通口411,且回风连通口411与上风室1连通。其中,在回风安装件41面向回风风嘴件42的一侧上设有回风密封位412,并在回风密封位412内设有回风密封件413,通过回风密封件413抵压在回风风嘴件42上,以此密封回风安装件41与回风风嘴件42之间的缝隙。本实施例中,回风密封位412为凹槽,回风密封件413采用环形的D型密封条。
回风风嘴件42具有回风腔421、回风进口422和回风出口423,回风进口422及回风出口423均与回风腔421连通,且回风出口423与回风连通口411连通。
具体地,回风风嘴件42包括一个回风安装部424、两个回风部425和两个回风封闭部426。回风安装部424的相对两边与两个回风部425一一连接,且两个回风部425之间通过回风过渡部427连接,由此,回风安装部424、两个回风部425及回风过渡部427的两端就会形成端口,两个回风封闭部426分别设于两个端口上以将端口封闭。回风腔421由回风安装部424、两个回风部425、两个回风封闭部426及回风过渡部427共同围成,回风进口422设置在回风部425上,回风出口423设置在回风安装部424上。
进一步地,回风安装部424包括两个回风安装分部4241,两个回风安装分部4241相接,且两个回风安装分部4241与两个回风部425一一连接。回风安装分部4241靠近另一回风安装分部4241处设有回风开口42411,两个回风安装分部4241的回风开口42411组成回风出口423。本实施例中,两个回风安装分部4241均呈L型,且两个回风安装分部4241呈对称设置。优选地,回风安装部424上设置回风密封部42412,回风风嘴件42与回风安装件41连接时,回风密封部42412抵压在回风密封件413上,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回风部425呈对称设置,回风部425朝靠近的上出风体3倾斜,使得两个回风部425成锐角、直角或钝角,本实施例就两个回风部425成锐角为例进行说明。回风进口422包括若干个回风孔4221,若干个回风孔4221呈多行分布,且多行回风孔4221呈倒等腰梯形排列,即回风口靠近回风出口423处的宽度大于回风口远离回风出口423处的宽度。
作为优选,回风安装部424、两个回风部425、两个回风封闭部426及回风过渡部427为一体件,其通过板材折弯而成的,回风封闭部426则是焊接在一体件的两端上,以此能够减少风嘴的连接缝隙,保证密封性。
回风风嘴件42与回风安装件41之间通过回风连接结构43实现可拆卸连接,回风连接结构43包括回风连接件431、回风插接件432、回风钩件433和回风搭扣件434,回风插接件432与回风连接件431插接,回风钩件433与回风搭扣件434扣接。
具体地,回风连接件431安装在回风安装件41的其中一端上,且回风连接件431上设有腰形的回风连接孔4311。回风插接件432安装在其中一个回风封闭部426上,回风插接件432与回风连接孔4311插接。回风钩件433安装在回风安装件41远离回风连接件431的一端上,回风搭扣件434安装在另一个回风封闭部426上,回风钩件433与回风搭扣件434扣接。连接时先将回风插接件432插入回风连接孔4311中,再将回风搭扣件434搭扣在回风钩件433上,以此将回风安装件41与回风风嘴件42的相对位置固定。优选地,回风搭扣件434所在的回风封闭部426上设置回风提手部435,方便人员提拿及安装回风风嘴件42。
该回风体设有两个回风部,且两个回风部成一夹角,回风进口设置在回风部上,使得上升至上出风体与回风体之间的热风会随着回风气流进入回风进口,有效地避免了热风在上出风体与回风体之间形成涡流,进而不会干扰干燥气流的流向,也不会造成极片摆动,提升了干燥效率和干燥效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参见图12-15,下出风体5包括下整风件51、下出风件52和下导风件53,下整风件51设于下风室2上,下出风件52设于下整风件51上,下导风件53设于下出风件52上,且下导风件53与下出风件52形成内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54。
下整风件51具有下整风风腔513和下整风口514,下整风风腔513与下整风口514连通,且下整风风腔513与下风室2连通。下整风件51包括下整风部511和下整风封部512,下整风封部5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整风封部512分别设于下整风部511的两端上以将下整风部511两端的开口封闭,下整风部511与两个下整风封部512共同围成下整风风腔513,下整风风腔513通过下整风部511的敞口与下风室2连通。
下整风部511具有下整风面5111,该下整风面5111为水平面,并与下出风进口524相适配,以使下整风面5111能够覆盖下出风进口524。下整风口514设置在下整风面5111上,其包括若干个下整风孔5141,若干个下整风孔5141呈矩形阵列分布,通过这些下整风孔5141对热风进行整理,经整理后,有序且稳定的热风流向下出风风腔523。优选地,下整风孔5141的直径为12mm,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下整风孔5141的圆心间的距离为22mm,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下整风孔5141的圆心间的距离为22.5mm。
下出风件52包括下出风部521和下出风挡部522,下出风部521及下出风挡部5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下出风部521呈对称设置,且两个下出风部521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端口。两个下出风挡部522呈对称设置,下出风部521的两端与两个下出风挡部522一一连接,以使下出风挡部522分别封闭端口。其中,两个下出风部521与两个下出风挡部522共同围成下出风风腔523、下出风进口524以及下出风出口525,下出风进口524及下出风出口525均与下出风风腔523连通。下出风进口524位于下方并连接于下整风部511,通过下出风进口524连通下整风口514与下出风风腔523。下出风出口525位于上方,并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优选地,其中一个下出风挡部522上设置下出风提手部528,方便工作人员提拿。
下导风件53设于下出风进口524上,且下导风件53的两端与两个下出风挡部522一一连接。下导风件53包括下泄压部531、下导风部532、下集风部533和下导风闭部534,下泄压部531及下集风部533的数量均为一个,下导风部532、及下导风闭部534的数量均为两个。下泄压部531呈水平设置且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两个下导风部532对称设于下泄压部531的两边,下导风部532连接两个下导风部532。下泄压部531、下导风部532及下集风部533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通口,两个下导风闭部534与下泄压部531、下导风部532及下集风部533的两端一一连接,以此通过下导风闭部534来封闭通口。两个下导风闭部534与两个下出风挡部522一一连接,以此将下导风件53安装在下出风件52上。
下导风部532与下出风出口525之间形成内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54,下泄压部531、下导风部532、下集风部533和下导风闭部534共同围成下泄压风腔535,下泄压部531上设置下泄压进口536,下导风闭部534上均设置下泄压出口537。下泄压进口536及下泄压出口537均与下泄压风腔535连通,下出风件52对应下泄压出口537处设置下出风连通口5221,下出风连通口5221连通下泄压出口537与外界。
进一步地,下导风部532具有第一导风面5321和第二导风面5322,第一导风面5321与第二导风面5322呈对称设置,第一导风面5321朝下泄压部531倾斜,第二导风面5322与下集风部533衔接。两个下出风部521靠近第一导风面5321处均设置下引风部526,下引风部526朝靠近的第一导风面5321倾斜并平行于该第一导风面5321,通过下出风部521与第一导风面5321的配合形成内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54,让热风集中地吹向极片。而第二导风面5322则是将下出风风腔523的热风导向下出风风道54。优选地,第一导风面5321与水平面形成45°的夹角,下引风部526的最高处与第一导风面5321的最高处平齐。
由于热风呈内八字状输出,下泄压部531的上方会积聚一定的热风,而这些热风会可以经下泄压进口536进入到下泄压风腔535内,继而经下泄压出口537及下出风连通口5221排出到外界,以此实现泄压,保证该处气压平衡,不会造成极片变形。优选地,下出风件52靠近下出风连通口5221处设置下出风隔风部527,下出风隔风部527高于下出风连通口5221,利用下出风隔风部527遮挡下出风连通口5221排出的热风,避免下出风连通口5221排出的热风回流影响极片。优选的,下泄压出口537由多个下泄压孔5361组成,多个下泄压孔5361沿下泄压部531的中心线分布,并且位于下泄压部531中央处的下泄压孔5361数量多于位于下泄压部531两端处的下泄压孔5361数量。
该下出风体在下导流件上设置下泄压腔,通过下泄压腔回收积聚的热风,确保该处气压平衡,减小极片基材的抖动,有效地消除极片基材弯曲的现象,进而不会导致极片基材的表面起明暗纹、皱褶等缺陷,也不会导致极片基材被送风件刮到,大大地提升产品质量。另外,下出风风道呈内八字状,让热风呈内八字状输出,热风集中向极片基材输出,给极片基材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以使极片基材能够平稳地悬浮起来。
实施例二
参见图16-17,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下出风体5还包括导辊55,导辊55转动设于下出风件52上,且导辊55位于下导风件53的下围挡位中。
下出风体5的两个下出风挡部522上均设有下出风安装位5222,本实施例中采用U型槽作为下出风安装位5222。
下导风件53包括下导风围部538和下导风部532,下导风围部538的数量为一个,下导风部532的数量为两个。下导风围部538的中部向下折弯形成U型的下导风围挡位5381,两个下导风部532对称设于下导风围部538的上部并与相应的下导风围部538圆滑过渡。下导风部532朝下导风围挡位5381的方向倾斜,使得下导风部532与下出风出口525之间形成内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54。内八字状的风道能够让热风也呈内八字状吹向极片基材,使热风集中吹向导辊55的上方,起到支撑极片基材的作用,减少极片基材与导辊55的接触面积。此外,下导风围部538的外壁还能将热风引到下出风风道54。
进一步地,下出风件52的下引风部526朝靠近的下导风部532倾斜,并平行于该下导风部532,通过下出风部521与下导风部532的配合形成更明显的内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54,让热风更集中地吹向导辊55的上方。优选地,下引风部526的最高处与下导风部532的最高处平齐。
进一步地,下导风件53还包括两个下集风部533,两个下集风部533与两个下导风部532一一对应连接。下集风部533的一边连接于对应的下导风部532,下集风部533的另一边抵接于下导风围部538,让下出风风腔523的热风集中流向下出风风道54。
导辊55通过安装组件551转动设于下出风件52上,其中的安装组件551包括辊轴5511和固定件5512,固定件5512的数量为两个。导辊55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辊轴5511上,两个固定件5512分别固安装在辊轴5511的两端上。辊轴5511的两端分别嵌入到两个下出风安装位5222中,且两个固定件5512分别与靠近的下出风挡部522固定连接,以此将导辊55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出风体5上。其中,固定件5512与下出风挡部522的连接处均为腰型孔55121,这样可以调整导辊55的安装高度,能够适配多种规格的导辊55。本实施例中,导辊55的最高处与下导风部532的最高处平齐,导辊55既起到支撑基材极片基材的作用,又能保证极片基材不会被下出风件52划到。另外,辊轴5511位于下导风围挡位5381中,通过下导风围挡位5381来阻挡热风,避免热风影响导辊55的转动。
本实施例将导辊与下出风体集成于一体,且下出风体的下出风通道呈内八字状,使热风集中向导辊的上方输出,通过导辊以及下出风体输出的热风同时支撑极片基材,既能保证极片基材与导辊之间不会有过大的接触面积,又能保证极片基材不会被出风风嘴划到,有效地避免极片基材产生明暗纹、折痕或划痕的情况。
实施例三
参见图17,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下出风体5的下出风件52与下导风件53形成外八字的下出风风道54。
下导风件53包括下导风围部538和下导风部532,下导风围部538的数量为一个,下导风部532的数量为两个。下导风围部538的中部向下折弯形成U型的下导风围挡位5381,两个下导风部532对称设于下导风围部538的上部并与相应的下导风围部538圆滑过渡。下导风部532朝远离下导风围挡位5381的方向倾斜并往水平方向延伸,下导风部532的端部越过下出风部521的上部,使得下导风部532的外壁与下出风出口525之间形成外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54。外八字状的风道能够让热风也呈外八字状吹向极片基材,使热风较为柔和,有效地减小极片基材的抖动,并使热风与极片基材之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效地提高干燥效率和效果。另外,外八字状的热风还能起到支撑极片基材的作用,减少极片基材与导辊55的接触面积。此外,下导风围部538的外壁还能将热风引流到下出风风道54。
进一步地,两个下出风部521靠近下出风出口525处均设置下出风面5211,下出风面5211面向下导风件53的外壁,使下出风面5211与下导风部532的外壁之间形成更明显的外八字状的下出风风道54,利用下出风面5211来引导下出风风道54内的热风有序并呈外八字状排出。其中,下出风面5211包括下聚风面52111和下引风面52112,且下聚风面52111与下引风面52112圆滑过渡。下聚风面52111面向下导风围部538与下导风部532的连接处,且下聚风面52111平行于下导风围部538的外壁。下引风面52112为弧形面,且下引风面52112朝下导风部532方向凸起,下引风面52112的最高处与下导风部532的最高处平齐。
本实施例将导辊整合到下出风体上,利用导辊以及下出风体输出的热风同时支撑极片基材,不仅能保证极片基材与导辊之间不会有过大的接触面积,还能保证极片基材不会被下出风体划到,有效地避免极片基材产生明暗纹、折痕或划痕的情况;同时,下出风体的出风风道呈外八字状,以使热风向两侧有序输出,给极片基材提供平稳的支撑力的同时,增大了热风与极片基材的接触面积,提高干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风室、下风室、上出风体、回风体和下出风体,所述上风室与下风室为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出风体及所述回风体设于所述上风室并与所述上风室连通,所述下出风体设于所述下风室并与所述下风室连通,所述上出风体的输出端、所述回风体的输入端及所述下出风体的输出端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
其中,所述上出风体、所述回风体及所述下出风体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上出风体与所述回风体为间隔分布,所述上出风体与所述下出风体为错开分布,所述回风体与所述下出风体为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体包括回风风嘴件,所述回风风嘴件具有回风腔、回风进口和回风出口,所述回风进口及所述回风出口均与所述回风腔连通,所述回风进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所述回风出口与所述上风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嘴件包括两个回风部,两个所述回风部呈对称设置,且所述回风部朝靠近的出风风嘴倾斜,两个所述回风部成锐角、直角或钝角,两个所述回风部上均设置所述回风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包括若干个回风孔,若干个所述回风孔呈梯形分布,所述回风口靠近所述回风出口处的宽度大于所述回风口远离所述回风出口处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体包括上出风件和上导风件,所述上出风件具有上出风风腔、上出风进口和上出风出口,所述上出风进口及所述上出风出口均与所述上出风风腔,所述上出风进口与所述上风室连通,所述上出风出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所述上导风件设于所述上出风出口上,所述上导风件与所述上出风出口之间形成上出风风道,所述上出风风道与所述上出风风腔连通,且所述上出风风道呈外八字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件包括两个上导风部,两个所述上导风部呈对称设于所述上出风件上,所述上出风件靠近所述上导风部处分别设置上引风部,所述上导风部朝远离所述上导风件的中心线的方向倾斜,所述上引风部的倾斜方向与靠近的所述上导风部的倾斜方向相同,两组所述上导风部及所述上引风部形成所述上出风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平稳无抖动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风体包括下出风件和下导风件,所述下出风件具有下出风风腔、下出风进口和下出风出口,所述下出风进口及所述下出风出口均与所述下出风风腔,所述下出风进口与所述下风室连通,所述下出风出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所述下导风件设于所述下出风出口上,所述下导风件与所述下出风出口之间形成下出风风道,所述上出风风道与所述上出风风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平稳无抖动的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风风道呈内八字状,所述下导风件具有下泄压风腔、下泄压进口和下泄压出口,所述下泄压进口及所述下泄压出口均与所述下泄压风腔连通,所述下泄压进口面向极片基材的输送路径,所述下泄压出口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平稳无抖动的风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辊,所述导辊转动设于下出风件上,且所述导辊位于所述下导风件的下导风围挡位中,所述下出风件的下引风部与所述下导风件的下导风部形成内八字状的所述下出风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平稳无抖动的风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辊,所述导辊转动设于下出风件上,且所述导辊位于所述下导风件的下导风围挡位中,所述下出风件的下出风面与所述下导风件的下导风部形成外八字状的所述下出风风道。
CN202111157921.5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Pending CN113877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7921.5A CN113877784A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7921.5A CN113877784A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7784A true CN113877784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0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7921.5A Pending CN113877784A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77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5217A (zh) * 2022-08-05 2022-09-0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片双面涂布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8509A (zh) * 2014-11-20 2015-02-25 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回风可控式飘浮烘箱风嘴
CN204817114U (zh) * 2015-08-11 2015-12-02 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涂布机烘箱及其风嘴
CN209502190U (zh) * 2018-07-11 2019-10-18 萍乡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烘箱风嘴
TWM589902U (zh) * 2019-09-20 2020-01-21 大陸商般若涅利(北京)裝備技術有限公司 一種鋰離子電池極片塗布機
CN111842066A (zh) * 2020-08-14 2020-10-30 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极片涂布干燥质量的制备工艺及系统
CN214077637U (zh) * 2020-09-11 2021-08-31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风嘴机构、烘箱以及涂布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8509A (zh) * 2014-11-20 2015-02-25 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回风可控式飘浮烘箱风嘴
CN204817114U (zh) * 2015-08-11 2015-12-02 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涂布机烘箱及其风嘴
CN209502190U (zh) * 2018-07-11 2019-10-18 萍乡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烘箱风嘴
TWM589902U (zh) * 2019-09-20 2020-01-21 大陸商般若涅利(北京)裝備技術有限公司 一種鋰離子電池極片塗布機
CN111842066A (zh) * 2020-08-14 2020-10-30 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极片涂布干燥质量的制备工艺及系统
CN214077637U (zh) * 2020-09-11 2021-08-31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风嘴机构、烘箱以及涂布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守群, 冶金工业出版社, pages: 164 - 16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5217A (zh) * 2022-08-05 2022-09-0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片双面涂布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77784A (zh) 一种极片干燥系统
CN216936887U (zh) 悬浮烘箱
CN110587875B (zh)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113864880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65245A (zh) 一种电池极片气浮式烘箱
CN218048800U (zh) 涂布烘箱及包括该涂布烘箱的涂布设备
CN216225192U (zh) 用于烘箱的回风风嘴
CN216225193U (zh) 过辊风嘴
CN219691831U (zh) 一种风机组件、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15940502U (zh) 过辊风嘴
CN209955132U (zh) 静压箱
CN215952155U (zh) 干燥平稳无抖动的风嘴
CN207113540U (zh) 谷物干燥箱及具有其的谷物干燥机
CN114777464A (zh) 一种引导交换介质湍流流动方向的定形机烘箱风道
CN219731402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890104U (zh) 一种印染烘干装置
CN219756876U (zh) 一种印染烘干箱
CN218554666U (zh) 柔风烘箱
CN221029156U (zh) 风道结构、晾衣机及浴霸
CN213407760U (zh) 具有热风分布优化功能的喷雾干燥机
CN219393523U (zh) 一种冷却风道、风冷系统及电池储能集装箱
CN220892884U (zh) 一种铝单板用隧道炉防散热装置
CN215906440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风道结构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9880475U (zh) 涂布烘箱及涂布设备
CN219691830U (zh) 一种具有扰流板的风机组件、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 Huitai Road, Huin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1

Applicant after: Huizhou Hongto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outside community 6,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lant of Junbao development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Huizhou hongtongs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