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855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8557U
CN217408557U CN202221041574.XU CN202221041574U CN217408557U CN 217408557 U CN217408557 U CN 217408557U CN 202221041574 U CN202221041574 U CN 202221041574U CN 217408557 U CN217408557 U CN 217408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ooking
cavity
steam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15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亮
许智波
杜祖静
丁宏斌
王团
郑博文
张马妹
裴胜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15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8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8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8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散热腔和烹饪腔;散热模块,设置于本体上,并用于向散热腔送风;热风模块,设置于本体上,并用于向烹饪腔供热;蒸汽组件,设置于本体上,蒸汽组件包括: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散热腔内;喷淋件,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并用于向烹饪腔喷淋介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并可通过散热模块为蒸汽发生器以及散热腔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延伸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的健康,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进行烹饪食材的烹饪器具,利用空气来代替油炸,让食物变熟。
相关技术中,还存在可利用蒸汽和热风加热食物的烹饪器具,但其蒸汽发生组件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蒸汽需要额外设置配套的散热模块,使得整个结构变得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散热腔和烹饪腔;散热模块,设置于本体上,并用于向散热腔送风;热风模块,设置于本体上,并用于向烹饪腔供热;蒸汽组件,设置于本体上,蒸汽组件包括: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散热腔内;喷淋件,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并用于向烹饪腔喷淋介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本体、散热模块、热风模块和蒸汽组件。其中,本体内设置有散热腔和烹饪腔,烹饪腔内可用于放置待烹饪的食物。热风模块设置在本体上,并可在工作时向烹饪腔内提供热风,进而烹饪处于烹饪腔内的食物。散热模块设置在本体上,并可在工作是向散热腔送风,以降低散热腔内的温度。具体地,喷淋件并用于向烹饪腔喷淋蒸汽。
此外,蒸汽组件包括相连通的蒸汽发生器和喷淋件。其中,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散热腔内,而喷淋件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并且喷淋件的喷淋口朝向烹饪腔内部设置。在蒸汽组件工作时,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可经过喷淋件喷淋到烹饪腔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在空炸模式下,热风模块运行并向烹饪腔内提供热风,以通过高温的热风来烹饪;在蒸汽模式下,蒸汽组件运行并向烹饪腔内提供蒸汽,以通过高温的蒸汽来烹饪食物。具体地,喷淋件向烹饪腔喷淋介质可以为蒸汽。
并且,将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本体的散热腔内,而散热腔本身可通过散热模块进行降温散热。这样,蒸汽发生器在运行时所产生的蒸汽可通过散热模块散热,使得散热模块在为散热腔内部件散热的基础上,还可为蒸汽发生器散热,一方面可降低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温度,进而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使得一个散热模块即可实现蒸汽发生器以及散热腔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并可通过散热模块为蒸汽发生器以及散热腔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延伸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腔内置于本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腔内置于本体内。也即,本实用新型提出烹饪器具区别于相关技术做采用的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烹饪腔内置于本体内部,这样可极大程度上扩大烹饪腔的容积,进而可在一次烹饪时烹饪更多的食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腔位于烹饪腔的顶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腔位于烹饪腔的顶部,并且散热腔与烹饪腔之间彼此独立,并不连通。这样,首先合理设置散热腔与烹饪腔的位置,避免散热腔与烹饪腔之间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其次是避免烹饪腔内的热量进入到散热腔内,进而保证了散热腔内的温度不会过高,保证了散热腔内蒸汽发生器以及其余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热风模块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本体上;发热件,设置于烹饪腔内;热风风扇,设置于第一驱动件上,并用于向发热件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风模块包括第一驱动件、发热件和热风风扇。其中,第一驱动件设置本体上,具体位于散热腔内,热风风扇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烹饪腔内;发热件设置在烹饪腔内,并位于热风风扇的送风区域内。
具体地,在热风模块工作时,发热件运行并产生热量,第一驱动件运行并驱动热风风扇转动,热风风扇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会向发热件送风,气流会将发热件所产生的热量吹向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而加热烹饪腔内的食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模块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位于热风风扇的顶部,并用于向散热腔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模块包括散热风扇。其中,在散热模块工作过程中,散热风扇转动并可向散热腔内送风,进而通过流动的气流带走散热腔内热量,同时降低散热腔内蒸汽发生器以及其余部件的温度。
具体地,散热风扇位于热风风扇的顶部,并且热风风扇的出风方向向下,朝向烹饪腔一侧;散热风扇的出风方向向上,朝向散热腔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安装在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可通过同一个驱动件进行驱动。也即,将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同时安装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具体地,可将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安装到第一驱动件的同一个输出轴上,也可将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安装到第一驱动件的两侧不同的输出轴上。这样,在第一驱动件驱动热风风扇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还会同步驱动散热风扇转动,进而使得散热风扇向散热腔送风,通过流动的气流带走散热腔内热量,同时降低散热腔内蒸汽发生器以及其余部件的温度。
特别地,将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同时安装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可减少驱动件的使用数量,进而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并可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热模块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散热风扇安装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可通过不同的驱动件进行驱动。也即,热风风扇安装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散热风扇安装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这样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彼此独立;在需要对散热腔散热时,第二驱动件驱动散热风扇转动,进而使得散热风扇向散热腔送风,通过流动的气流带走散热腔内热量,同时降低散热腔内蒸汽发生器以及其余部件的温度。
特别地,热风风扇安装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散热风扇安装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可提升对散热腔散热的灵活程度。也即,可在需要进行散热的情况下才驱动散热风扇向散热腔送风,在不需要进行散热时,即使第一驱动件正在驱动热风风扇运行,也可不必驱动散热风扇工作,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灵活性,同时可降低烹饪器具的能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热风模块还包括:分隔件,设置于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风模块还包括分隔件。其中,分隔件设置在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之间。这样,通过分割件将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相分隔,保证了散热风扇与热风风扇彼此相互独立,并保证了散热风扇的气流与热风风扇的气流不会彼此影响,进而保证了散热风扇对散热腔的高效散热,保证了热风风扇与发热件配合,对烹饪腔内食物的高效烹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缓冲腔,设置于分隔件与本体之间,并与散热腔相连通;散热风扇位于缓冲腔内,热风风扇位于烹饪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缓冲腔。其中,缓冲腔位于分隔件与本体的顶壁之间,并且缓冲腔与散热腔相连通。此外,散热风扇设置在缓冲腔内,而热风风扇位于散热腔的外部,处于烹饪腔内。在散热模块工作时,散热风扇在第一驱动件或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此时,散热风扇会在缓冲腔内产生气流,并将气流驱动至散热腔。在热风模块工作时,热风风扇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此时,热风风扇在烹饪腔内产生气流,并驱动气流经过发热件会吹向食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口,设置于本体上,缓冲腔通过进气口连通于散热腔;第一驱动件相较于蒸汽发生器靠近进气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口。其中,进风口设置在本体上,并且使得缓冲腔通过进气口与散热腔相连通。这样,散热风扇在缓冲腔内产生的气流经过进气口进入到散热腔内。
此外,第一驱动件相较于蒸汽发生器靠近进气口。也即,保证气流首先经过第一驱动件而后经过蒸汽发生器。这样,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第一驱动件的散热。并且,由于蒸汽发生器的温度远高于第一驱动件的温度,使得经过第一驱动件的气流仍可为蒸汽发生器散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出气口,设置于本体上,散热腔通过出气口连通于散热腔的外部空间;蒸汽发生器相较于第一驱动件靠近出气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出气口。其中,出气口设置在本体上,并且散热腔通过出气口连通于散热腔的外部空间。具体地,散热腔可以通过出气口连通于烹饪器具所处的周围环境,也可用过出气口连通到缓冲腔。这样,进入到散热腔内的气流会从出气口排出,保证气流的流动。
此外,蒸汽发生器相较于第一驱动件靠近出气口。也即,保证气流首先经过第一驱动件而后经过蒸汽发生器。这样,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第一驱动件的散热。并且,由于蒸汽发生器的温度远高于第一驱动件的温度,使得经过第一驱动件的气流仍可为蒸汽发生器散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烹饪腔的顶部,喷淋件设置于烹饪腔的侧方;蒸汽组件还包括蒸汽管路,蒸汽管路连通于蒸汽发生器和喷淋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器设置于烹饪腔的顶部,而喷淋件设置于烹饪腔的侧方。此外,蒸汽组件还包括蒸汽管路,蒸汽管路与蒸汽发生器和喷淋件相连通。这样,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可经由蒸汽管路流向喷淋件,并经过喷淋件喷射到烹饪腔内。
特别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烹饪腔的顶部,并处于散热腔内,以通过散热模块为蒸汽发生器散热;喷淋件设置在烹饪腔的侧方,进而从侧方直接向烹饪腔内的食物喷淋蒸汽,保证了对食物的高效烹饪。并且,从侧方向烹饪腔内喷射蒸汽,可使得蒸汽避让开位于烹饪腔顶部的热风模块,进而使得蒸汽不会影响热风模块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腔的周侧设置有隔热腔,喷淋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隔热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腔的周侧设置有隔热腔,喷淋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隔热腔内。这样,可利用蒸汽管路内的蒸汽来加热隔热腔,进而使得烹饪腔的侧壁具有一定的温度,一方面可避免在烹饪腔的侧壁以及隔热腔产生冷凝水,另一方面可通过隔热腔起到一定的隔热和保温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组件还包括:储液件,设置于本体上;供液管路,与储液件相连通,喷淋件设置于供液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组件还包括储液件和供液管路。其中,储液件设置在本体上,并用于存储液体;供液管路连通在储液件与蒸汽发生器之间,并可将储液件内的蒸汽输送给蒸汽发生器,以为蒸汽发生器供液。也即,在蒸汽组件工作过程中,储液件内的液体经过供液管路不断流向蒸汽发生器,液体在蒸汽发生器的作用下变为蒸汽,进而通过喷淋件喷淋到烹饪腔内部,以烹饪处于烹饪腔内的食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组件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设置于供液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组件还包括驱动部。其中,驱动部设置在供液管路上,并用于将储液件内存储的液体驱动到蒸汽发生器。特别地,由于上述驱动部的设置,可为储液件内的液体流动提供动力,保证无论储液件设置在本体的何位置上,均可将储液件内的液体驱动至蒸汽发生器。这样,也就使得储液件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液件和供液管路高于喷淋件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件与供液管路高于蒸汽发生器设置。此时,由于储液件与蒸汽发生器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进而使得储液件内的液体可直接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向蒸汽发生器,进而无需额外的驱动力,可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此外,在储液件与供液管路高于蒸汽发生器的情况下,也可在供液管路上设置有驱动部,这样可进一步提升液体进入蒸汽发生器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壳体,热风模块和蒸汽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内胆,内置于壳体内,烹饪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胆内;门体,活动安装于壳体上,并用于开启或关闭内胆的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壳体、内胆和门体。其中,烹饪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胆内,门体可用于开启或关闭内胆的开口。此外,内胆嵌入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可直接通过内胆的内部空间来限定出至少一部分烹饪腔,实现了烹饪腔的内置设置。此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明显可扩大烹饪腔的容积,实现了大尺寸烹饪腔的模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蒸汽空气炸锅。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蒸汽空气炸锅。
特别地,区别于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供汽炸锅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在空炸模式下,热风模块运行并向烹饪腔内提供热风,以通过高温的热风来烹饪;在蒸汽模式下,蒸汽组件运行并向烹饪腔内提供蒸汽,以通过高温的蒸汽来烹饪食物。
此外,区别于相关技术中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蒸汽空气炸锅直接将烹饪腔内置于本体内部,这样可极大程度上扩大烹饪腔的容积,进而可在一次烹饪时烹饪更多的食物。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空气炸锅可通过散热模块为蒸汽发生器以及散热腔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延伸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热风模块与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蒸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隐藏储液件)。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本体,104散热模块,106热风模块,108蒸汽组件,110蒸汽发生器,112喷淋件,114第一驱动件,116发热件,118热风风扇,120散热风扇,122分隔件,124缓冲腔,126储液件,128供液管路,130驱动部,132蒸汽管路,134壳体,136内胆,138门体,140隔热腔,142散热腔,144烹饪腔,146控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图2中箭头表示蒸汽流动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102、散热模块104、热风模块106和蒸汽组件108。
其中,如图2所示,本体102内设置有散热腔142和烹饪腔144,烹饪腔144内可用于放置待烹饪的食物。热风模块106设置在本体102上,并可在工作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热风,进而烹饪处于烹饪腔144内的食物。散热模块104设置在本体102上,并可在工作是向散热腔142送风,以降低散热腔142内的温度。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蒸汽组件108包括相连通的蒸汽发生器110和喷淋件112。其中,蒸汽发生器110设置在散热腔142内,而喷淋件112与蒸汽发生器110相连通,并且喷淋件112的喷淋口朝向烹饪腔144内部设置。在蒸汽组件108工作时,蒸汽发生器110所产生的蒸汽可经过喷淋件112喷淋到烹饪腔144内。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在空炸模式下,热风模块106运行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热风,以通过高温的热风来烹饪;在蒸汽模式下,蒸汽组件108运行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蒸汽,以通过高温的蒸汽来烹饪食物。具体地,喷淋件112向烹饪腔144喷淋介质可以为蒸汽。
并且,将蒸汽发生器110设置在本体102的散热腔142内,而散热腔142本身可通过散热模块104进行降温散热。这样,蒸汽发生器110在运行时所产生的蒸汽可通过散热模块104散热,使得散热模块104在为散热腔142内部件散热的基础上,还可为蒸汽发生器110散热,一方面可降低蒸汽发生器110的工作温度,进而延长蒸汽发生器1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使得蒸汽发生器110借助于散热腔142自身的散热模块104实现散热,使得一个散热模块104即可实现蒸汽发生器110以及散热腔142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并可通过散热模块104为蒸汽发生器110以及散热腔142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延伸蒸汽发生器110的使用寿命,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腔144内置于本体102内。也即,本实施例提出烹饪器具区别于相关技术做采用的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烹饪腔144内置于本体102内部,这样可极大程度上扩大烹饪腔144的容积,进而可在一次烹饪时烹饪更多的食物。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02包括壳体134、内胆136和门体138。其中,烹饪腔14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胆136内,门体138可用于开启或关闭内胆136的开口。此外,内胆136嵌入设置在壳体134内部,并可直接通过内胆136的内部空间来限定出至少一部分烹饪腔144,实现了烹饪腔144的内置设置。此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施例明显可扩大烹饪腔144的容积,实现了大尺寸烹饪腔144的模式。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2所示,散热腔142位于烹饪腔144的顶部,并且散热腔142与烹饪腔144之间彼此独立,并不连通。这样,首先合理设置散热腔142与烹饪腔144的位置,避免散热腔142与烹饪腔144之间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其次是避免烹饪腔144内的热量进入到散热腔142内,进而保证了散热腔142内的温度不会过高,保证了散热腔142内蒸汽发生器110以及其余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1和图2所示,热风模块106包括第一驱动件114、发热件116和热风风扇118。其中,第一驱动件114设置本体102上,具体位于散热腔142内,热风风扇118与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烹饪腔144内;发热件116设置在烹饪腔144内,并位于热风风扇118的送风区域内。
具体地,在热风模块106工作时,发热件116运行并产生热量,第一驱动件114运行并驱动热风风扇118转动,热风风扇118在第一驱动件114的驱动下会向发热件116送风,气流会将发热件116所产生的热量吹向烹饪腔144内的食物,进而加热烹饪腔144内的食物。
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2所示,散热模块104包括散热风扇120。其中,在散热模块104工作过程中,散热风扇120转动并可向散热腔142内送风,进而通过流动的气流带走散热腔142内热量,同时降低散热腔142内蒸汽发生器110以及其余部件的温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散热风扇120位于热风风扇118的顶部,并且热风风扇118的出风方向向下,朝向烹饪腔144一侧;散热风扇120的出风方向向上,朝向散热腔142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可通过同一个驱动件进行驱动。也即,将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同时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上。具体地,可将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同一个输出轴上,也可将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两侧不同的输出轴上。
这样,在第一驱动件114驱动热风风扇118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114还会同步驱动散热风扇120转动,进而使得散热风扇120向散热腔142送风,通过流动的气流带走散热腔142内热量,同时降低散热腔142内蒸汽发生器110以及其余部件的温度。特别地,将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同时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上,可减少驱动件的使用数量,进而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并可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可通过不同的驱动件进行驱动(图中未示出这一实施方式)。也即,热风风扇118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上,散热风扇120安装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这样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彼此独立;在需要对散热腔142散热时,第二驱动件驱动散热风扇120转动,进而使得散热风扇120向散热腔142送风,通过流动的气流带走散热腔142内热量,同时降低散热腔142内蒸汽发生器110以及其余部件的温度。
特别地,热风风扇118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上,散热风扇120安装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可提升对散热腔142散热的灵活程度。也即,可在需要进行散热的情况下才驱动散热风扇120向散热腔142送风,在不需要进行散热时,即使第一驱动件114正在驱动热风风扇118运行,也可不必驱动散热风扇120工作,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灵活性,同时可降低烹饪器具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1所示,热风模块106还包括分隔件122。其中,分隔件122设置在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之间。这样,通过分割件将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相分隔,保证了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彼此相互独立,并保证了散热风扇120的气流与热风风扇118的气流不会彼此影响,进而保证了散热风扇120对散热腔142的高效散热,保证了热风风扇118与发热件116配合,对烹饪腔144内食物的高效烹饪。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缓冲腔124。其中,缓冲腔124位于分隔件122与本体102的顶壁之间,并且缓冲腔124与散热腔142相连通。此外,散热风扇120设置在缓冲腔124内,而热风风扇118位于散热腔142的外部,处于烹饪腔144内。在散热模块104工作时,散热风扇120在第一驱动件114或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此时,散热风扇120会在缓冲腔124内产生气流,并将气流驱动至散热腔142。在热风模块106工作时,热风风扇118在第一驱动件114的驱动下转动;此时,热风风扇118在烹饪腔144内产生气流,并驱动气流经过发热件116会吹向食物。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口。其中,进风口设置在本体102上,并且使得缓冲腔124通过进气口与散热腔142相连通。这样,散热风扇120在缓冲腔124内产生的气流经过进气口进入到散热腔142内。
此外,第一驱动件114相较于蒸汽发生器110靠近进气口。也即,保证气流首先经过第一驱动件114而后经过蒸汽发生器110。这样,蒸汽发生器110所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第一驱动件114的散热。并且,由于蒸汽发生器110的温度远高于第一驱动件114的温度,使得经过第一驱动件114的气流仍可为蒸汽发生器110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出气口。其中,出气口设置在本体102上,并且散热腔142通过出气口连通于散热腔142的外部空间。具体地,散热腔142可以通过出气口连通于烹饪器具所处的周围环境,也可用过出气口连通到缓冲腔124。这样,进入到散热腔142内的气流会从出气口排出,保证气流的流动。
此外,蒸汽发生器110相较于第一驱动件114靠近出气口。也即,保证气流首先经过第一驱动件114而后经过蒸汽发生器110。这样,蒸汽发生器110所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第一驱动件114的散热。并且,由于蒸汽发生器110的温度远高于第一驱动件114的温度,使得经过第一驱动件114的气流仍可为蒸汽发生器110散热。
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1所示,蒸汽发生器110设置于烹饪腔144的顶部,而喷淋件112设置于烹饪腔144的侧方。此外,蒸汽组件108还包括蒸汽管路132,蒸汽管路132与蒸汽发生器110和喷淋件112相连通。这样,蒸汽发生器110所产生的蒸汽可经由蒸汽管路132流向喷淋件112,并经过喷淋件112喷射到烹饪腔144内。
特别地,如图1所示,蒸汽发生器110设置在烹饪腔144的顶部,并处于散热腔142内,以通过散热模块104为蒸汽发生器110散热;喷淋件112设置在烹饪腔144的侧方,进而从侧方直接向烹饪腔144内的食物喷淋蒸汽,保证了对食物的高效烹饪。并且,从侧方向烹饪腔144内喷射蒸汽,可使得蒸汽避让开位于烹饪腔144顶部的热风模块106,进而使得蒸汽不会影响热风模块106的使用寿命。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烹饪腔144的周侧设置有隔热腔140,喷淋件11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隔热腔140内。这样,可利用蒸汽管路132内的蒸汽来加热隔热腔140,进而使得烹饪腔144的侧壁具有一定的温度,一方面可避免在烹饪腔144的侧壁以及隔热腔140产生冷凝水,另一方面可通过隔热腔140起到一定的隔热和保温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蒸汽组件108还包括储液件126和供液管路128。其中,储液件126设置在本体102上,并用于存储液体;供液管路128连通在储液件126与蒸汽发生器110之间,并可将储液件126内的蒸汽输送给蒸汽发生器110,以为蒸汽发生器110供液。也即,在蒸汽组件108工作过程中,储液件126内的液体经过供液管路128不断流向蒸汽发生器110,液体在蒸汽发生器110的作用下变为蒸汽,进而通过喷淋件112喷淋到烹饪腔144内部,以烹饪处于烹饪腔144内的食物。
此外,如图4所示,可以在供液管路128上设置驱动部130,并通过驱动部130将储液件126内存储的液体驱动到蒸汽发生器110。特别地,由于上述驱动部130的设置,可为储液件126内的液体流动提供动力,保证无论储液件126设置在本体102的何位置上,均可将储液件126内的液体驱动至蒸汽发生器110。这样,也就使得储液件126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
此外,如图4所示,还可将储液件126与供液管路128高于蒸汽发生器110设置。此时,由于储液件126与蒸汽发生器110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进而使得储液件126内的液体可直接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向蒸汽发生器110,进而无需额外的驱动力,可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此外,如图4所示,在储液件126与供液管路128高于蒸汽发生器110的情况下,也可在供液管路128上设置有驱动部130,这样可进一步提升液体进入蒸汽发生器110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102包括壳体134、内胆136和门体138。其中,烹饪腔14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胆136内,门体138可用于开启或关闭内胆136的开口。此外,内胆136嵌入设置在壳体134内部,并可直接通过内胆136的内部空间来限定出至少一部分烹饪腔144,实现了烹饪腔144的内置设置。此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明显可扩大烹饪腔144的容积,实现了大尺寸烹饪腔144的模式。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蒸汽空气炸锅。
特别地,区别于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供汽炸锅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在空炸模式下,热风模块106运行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热风,以通过高温的热风来烹饪;在蒸汽模式下,蒸汽组件108运行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蒸汽,以通过高温的蒸汽来烹饪食物。
此外,区别于相关技术中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蒸汽空气炸锅直接将烹饪腔144内置于本体102内部,这样可极大程度上扩大烹饪腔144的容积,进而可在一次烹饪时烹饪更多的食物。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空气炸锅可通过散热模块104为蒸汽发生器110以及散热腔142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延伸蒸汽发生器110的使用寿命,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体102的表面设置有控制件146,控制件146热风模块106和蒸汽组件108电连接,用户可通过控制件146控制烹饪器具工作,并可选择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
具体地,控制件146可以为按钮、按键、触控屏、旋钮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102、散热模块104、热风模块106和蒸汽组件108。本体102内设置有散热腔142和烹饪腔144,烹饪腔144内可用于放置待烹饪的食物。热风模块106设置在本体102上,并可在工作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热风;散热模块104设置在本体102上,并可在工作是向散热腔142送风;蒸汽组件108包括相连通的蒸汽发生器110和喷淋件112。其中,蒸汽发生器110设置在散热腔142内,而喷淋件112与蒸汽发生器110相连通,并且喷淋件112的喷淋口朝向烹饪腔144内部设置。在蒸汽组件108工作时,蒸汽发生器110所产生的蒸汽可经过喷淋件112喷淋到烹饪腔144内。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并可通过散热模块104为蒸汽发生器110以及散热腔142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延伸蒸汽发生器110的使用寿命,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烹饪腔144内置于本体102内。具体地,本体102包括壳体134、内胆136和门体138。烹饪腔14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胆136内,门体138可用于开启或关闭内胆136的开口;内胆136嵌入设置在壳体134内部,并可直接通过内胆136的内部空间来限定出至少一部分烹饪腔144,实现了烹饪腔144的内置设置。此外,散热腔142位于烹饪腔144的顶部。蒸汽发生器110设置于烹饪腔144的顶部,而喷淋件112设置于烹饪腔144的侧方。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热风模块106包括第一驱动件114、发热件116和热风风扇118。其中,第一驱动件114设置本体102上,具体位于散热腔142内,热风风扇118与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烹饪腔144内;发热件116设置在烹饪腔144内,并位于热风风扇118的送风区域内。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散热模块104包括散热风扇120。其中,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可通过同一个驱动件进行驱动,将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同时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上。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可通过不同的驱动件进行驱动,热风风扇118安装到第一驱动件114的输出轴上,散热风扇120安装在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这样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彼此独立。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热风模块106还包括分隔件122,分隔件122设置在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之间,保证了散热风扇120的气流与热风风扇118的气流不会彼此影响。此外,烹饪器具还包括缓冲腔124,缓冲腔124位于分隔件122与本体102的顶壁之间,并且缓冲腔124与散热腔142相连通;散热风扇120设置在缓冲腔124内,而热风风扇118位于散热腔142的外部,处于烹饪腔144内。此外,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口,进风口设置在本体102上,并且使得缓冲腔124通过进气口与散热腔142相连通;并且,第一驱动件114相较于蒸汽发生器110靠近进气口即,保证气流首先经过第一驱动件114而后经过蒸汽发生器110。此外,烹饪器具还包括出气口,出气口设置在本体102上,并且散热腔142通过出气口连通于散热腔142的外部空间;并且,蒸汽发生器110相较于第一驱动件114靠近出气口,保证气流首先经过第一驱动件114而后经过蒸汽发生器110。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烹饪腔144的周侧设置有隔热腔140,喷淋件11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隔热腔140内。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蒸汽组件108还包括储液件126和供液管路128。储液件126设置在本体102上,并用于存储液体;供液管路128连通在储液件126与蒸汽发生器110之间,并可将储液件126内的蒸汽输送给蒸汽发生器110,以为蒸汽发生器110供液。此外,可以在供液管路128上设置驱动部130,并通过驱动部130将储液件126内存储的液体驱动到蒸汽发生器110。还可将储液件126与供液管路128高于蒸汽发生器110设置。还可将储液件126与供液管路128高于蒸汽发生器110设置。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为蒸汽空气炸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具体为蒸汽空气炸锅,并具有空炸模式和蒸汽模式。在空炸模式下,热风模块106运行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热风,以通过高温的热风来烹饪;在蒸汽模式下,蒸汽组件108运行并向烹饪腔144内提供蒸汽,以通过高温的蒸汽来烹饪食物。具体地,喷淋件112向烹饪腔144喷淋介质可以为蒸汽。
此外,如图2所示,蒸汽组件108的蒸汽发生器110设置在本体102的散热腔142内,散热腔142位于烹饪腔144的顶部,并且散热腔142与烹饪腔144之间彼此独立,并不连通;热风模块106的第一驱动件114同样设置在散热腔142内,进而通过散热模块104同时为第一驱动件114和蒸汽发生器110进行散热,进而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一方面可降低蒸汽发生器110的工作温度,进而延长蒸汽发生器1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简化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使得蒸汽发生器110借助于散热腔142自身的散热模块104实现散热,使得一个散热模块104即可实现蒸汽发生器110以及散热腔142内其余部件的散热,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成本。
此外,烹饪腔144内置于本体102内,区别于相关技术做采用的可拆卸炸桶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直接将烹饪腔144内置于本体102内部,这样可极大程度上扩大烹饪腔144的容积,进而可在一次烹饪时烹饪更多的食物。具体地,本体102包括壳体134、内胆136和门体138。其中,烹饪腔14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胆136内,门体138可用于开启或关闭内胆136的开口。此外,内胆136嵌入设置在壳体134内部,并可直接通过内胆136的内部空间来限定出至少一部分烹饪腔144,实现了烹饪腔144的内置设置。
此外,散热模块104包括散热风扇120,散热风扇120位于热风风扇118的顶部,并且热风风扇118的出风方向向下,朝向烹饪腔144一侧;散热风扇120的出风方向向上,朝向散热腔142一侧。其中,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可通过同一个驱动件进行驱动。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可通过不同的驱动件进行驱动。并且,散热风扇120与热风风扇118之间设置有分隔件122,缓冲腔124位于分隔件122与本体102的顶壁之间,并且缓冲腔124与散热腔142相连通。散热风扇120设置在缓冲腔124内,而热风风扇118位于散热腔142的外部,处于烹饪腔144内。
此外,第一驱动件114相较于蒸汽发生器110靠近进气口,蒸汽发生器110相较于第一驱动件114靠近出气口。这样可保证蒸汽发生器110所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第一驱动件114的散热。并且,由于蒸汽发生器110的温度远高于第一驱动件114的温度,使得经过第一驱动件114的气流仍可为蒸汽发生器110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散热腔和烹饪腔;
散热模块,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用于向所述散热腔送风;
热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用于向所述烹饪腔供热;
蒸汽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蒸汽组件包括:
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所述散热腔内;
喷淋件,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并用于向所述烹饪腔喷淋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内置于所述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腔位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模块包括:
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发热件,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
热风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并用于向所述发热件送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热风风扇的顶部,并用于向所述散热腔送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热风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或
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模块还包括:
分隔件,设置于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热风风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腔,设置于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本体的顶壁之间,并与所述散热腔相连通;
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热风风扇位于所述烹饪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缓冲腔通过所述进气口连通于所述散热腔;
所述第一驱动件相较于所述蒸汽发生器靠近所述进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气口,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散热腔通过所述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散热腔的外部空间;
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较于所述第一驱动件靠近所述出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顶部,所述喷淋件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侧方;
所述蒸汽组件还包括蒸汽管路,所述蒸汽管路连通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喷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的周侧设置有隔热腔,所述喷淋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隔热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组件还包括:
储液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供液管路,与所述储液件相连通,所述喷淋件设置于所述供液管路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组件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供液管路上;或
所述储液件和所述供液管路高于所述喷淋件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壳体,所述热风模块和所述蒸汽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内胆,内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烹饪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内胆内;
门体,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内胆的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蒸汽空气炸锅。
CN202221041574.XU 2022-04-29 2022-04-2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408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1574.XU CN217408557U (zh) 2022-04-29 2022-04-29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1574.XU CN217408557U (zh) 2022-04-29 2022-04-29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8557U true CN217408557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1574.XU Active CN217408557U (zh) 2022-04-29 2022-04-2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8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7881B1 (en) Steam generating device and a cooking applian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8031028U (zh) 一种电磁加热式空气炸锅
EP3537054B1 (en) Cooker
JP2004162936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7408557U (zh) 烹饪器具
CN110464200A (zh) 烹饪设备
KR101074556B1 (ko) 스팀조리기기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17447445U (zh) 烹饪器具
CN213129176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254658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装置
CN217408464U (zh) 食材盛放件和烹饪器具
KR101568039B1 (ko) 컨벡션 전자레인지
CN216060159U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蒸汽烹饪机
CN114431697B (zh) 烹饪器具
CN219270712U (zh) 蒸汽烤箱
CN217408560U (zh) 空气炸锅
KR20060116563A (ko) 가열조리장치
CN218870011U (zh) 蒸烤一体机
KR101461380B1 (ko) 다기능 전자레인지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9181952U (zh) 散热结构和蒸烤一体机
CN212585007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044822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烤箱
CN219088978U (zh) 一种具有蒸煮及空气炸双功能的食物烹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