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8414U -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8414U
CN217398414U CN202220747723.8U CN202220747723U CN217398414U CN 217398414 U CN217398414 U CN 217398414U CN 202220747723 U CN202220747723 U CN 202220747723U CN 217398414 U CN217398414 U CN 217398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lamping
assembly
piec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77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建
郑杨
李少杰
唐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77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8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8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8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去盖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夹持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与第二轴,第二轴沿轴向穿设在第一轴的内部,二者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夹持组件能够随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与连接件,连接件螺纹连接第一轴的外侧,当夹持组件夹持容器盖时,动力件能够驱动连接件相对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使第一轴带动夹持组件转动,当容器盖与样本容器旋转分离后,动力件能够通过连接件驱动连接组件与夹持组件整体沿轴向移动,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分别用于第一轴与第二轴的复位。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驱动源的数量,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进行样本前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去除样本容器上的容器盖,故样本前处理设备设置有去盖装置,去盖装置通过夹爪夹持容器盖,并通过夹爪绕竖直轴线的旋转以及沿竖直方向的移动实现容器盖与样本容器分离,相关技术中,去盖装置设置有多个驱动源,以分别控制夹爪的开合、旋转与升降,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去盖装置,能够减少驱动源的数量,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应用上述去盖装置的样本前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去盖装置,包括: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沿轴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内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
夹持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能够随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
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轴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轴螺纹连接,当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容器盖时,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轴带动所述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所述容器盖与样本容器旋转分离后,所述动力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沿轴向移动;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用于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复位;
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用于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第一轴的复位,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去盖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去盖装置通过动力件至少能够实现容器盖的转动与轴向移动,从而能够减少驱动源的数量,有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降低控制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爪,所述夹爪分别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其中,当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各所述夹爪能够被所述容器盖抵持而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各所述夹爪复位至所述夹持状态,所述第二位置低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夹爪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所述夹爪包括连接部与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部沿水平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对两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容器盖的下端面抵持;
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夹爪的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对应所述夹爪的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至所述第二转轴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转轴至所述卡接部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夹爪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所述夹爪包括第一抵持部与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上侧,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容器盖的下端面抵持;
所述第二轴具有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接触,以当所述夹爪转动时,所述第二轴同步沿轴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容器盖抵持的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被设置为:当所述动力件驱动所述容器盖向上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轴能够被抵持而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释放所述容器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轴从所述第一轴的顶部伸出,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轴的伸出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位置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轴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伸出,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轴的伸出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以限制所述连接件沿轴向的移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样本前处理设备,包括:
去盖装置,所述去盖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夹持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沿轴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内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能够沿轴向的相对移动,夹持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能够随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轴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轴螺纹连接,当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容器盖时,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轴带动所述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所述容器盖与样本容器旋转分离后,所述动力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沿轴向移动,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用于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复位,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用于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第一轴的复位,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
样本装载装置,用于将至少部分有盖的样本容器调度至所述去盖装置进行去盖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样本前处理设备,包括:
基座;
去盖装置,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去盖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夹持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沿轴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内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能够沿轴向的相对移动,夹持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能够随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轴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轴螺纹连接,当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容器盖时,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轴带动所述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所述容器盖与样本容器旋转分离后,所述动力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沿轴向移动,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用于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复位,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用于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第一轴的复位,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
样本装载装置,连接于所述基座,用于将至少部分有盖的样本容器调度至所述去盖装置进行去盖处理;
其中,当所述动力件驱动所述容器盖向上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轴能够与所述基座抵持而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释放所述容器盖。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样本容器放置于样本架内的简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去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去盖装置隐藏动力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去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去盖装置执行去盖操作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第二轴与夹爪连接的简要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去盖装置100、连接组件110、第一轴111、第一限位部1111、第二限位部1112、安装板1113、第二轴112、第二抵持部1121、夹持组件120、夹爪121、连接部1211、第一卡接部1212、第一抵持部1213、第二卡接部1214、第一转轴122、连杆123、第二转轴124、第三转轴125、驱动组件130、动力件131、连接件132、第一弹性件140、第二弹性件150;
样本容器200;
容器盖300;
基座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样本通常放置于样本容器200内参与调度,为了避免样本容器200内的样本在调度过程中溢出而造成污染,样本容器200通过容器盖300进行封闭。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之间一般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也即,容器盖300可以通过相对样本容器200旋转以及轴向移动以与样本容器200分离。因此,常见的去盖装置至少包括三个驱动源,一个用于驱动夹持机构夹持容器盖,一个用于驱动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一个用于驱动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之间发生轴向的移动,在一种典型的场景中,上述三个驱动源均集成在容器盖300的夹持组件内,即夹持机构夹持容器盖300后,能够带动容器盖300转动以及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容器盖的分离。上述方式需要多个驱动源的配合,存在结构复杂、控制难度高等不足,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去盖装置,能够减少驱动源的数量。
参照图2至图5,去盖装置100包括连接组件110、夹持组件120、驱动组件130、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夹持组件120用于容器盖300,驱动组件130包括动力件131,依靠动力件131至少可以实现夹持组件120的旋转与轴向移动,从而达到减少驱动源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轴向”,如无特殊说明,均是指样本容器200的轴向,也即样本容器200的长度方向,由于样本容器200通常是竖直放置,因此也可以理解为竖直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连接组件110包括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第一轴111内部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第二轴112穿设在通孔内,且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也即,可以是第二轴112保持静止,而第一轴111沿轴向移动,或者是第一轴保持静止,第二轴112沿轴向移动。
参照图3至图5,夹持组件120与连接组件110连接,包括夹持件,夹持件可以是图示的夹爪,夹爪可以夹持容器盖300的侧部与或者底部。图示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20包括两个夹爪,当然,夹爪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者其他数量,以更稳定的夹持容器盖300。当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之间发生沿轴向的相对移动时,夹持组件120可以张开或者闭合,从而释放或者夹紧容器盖300,图示实施例中,当第二轴112相对第一轴111 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夹持组件120处于闭合状态,当第二轴112相对第一轴111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夹持组件120处于张开状态。
驱动组件130包括动力件131与连接件132,连接件132套接于第一轴111的外侧,且与第一轴111螺纹连接,也即,连接件132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螺纹孔,第一轴111的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第一轴111穿设于螺纹孔内。动力件131与连接件132连接,用于驱动连接件 132沿轴向移动,动力件131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动力件131包括气缸或者电缸等具有伸缩轴的元件,伸缩轴与连接件132连接;或者动力件131包括电机等具有旋转轴的元件,旋转轴通过同步轮-同步带传动系统、丝杠-丝杠螺母传动系统等与连接件132连接,以将旋转转化为连接件132的轴向移动。当夹持组件120夹持容器盖300时,连接件132可以相对第一轴111沿轴向移动,由于连接件132与第一轴111螺纹连接,因此第一轴111绕竖直轴线转动,能够带动夹持组件120与容器盖300发生转动,当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 分离后,连接件132可以带动第一轴111、第二轴112、夹持组件120与容器盖300沿轴向移动,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通过一个动力件131至少可以实现容器盖300的旋转与轴向移动,与通过两个驱动源分别驱动容器盖300转动与轴向移动的方式相比,可以减少驱动源的数量。
由于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之间,以及第一轴111与连接件132之间均会发生轴向移动,因此去盖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复位的弹性件,参照图5,具体是包括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第一弹性件140连接于第一轴111与连接件132之间,当连接件132相对第一轴111沿轴向移动后,第一弹性件140用于第一轴111相对连接件132的复位,具体是第一轴111、第二轴112、夹持组件120与容器盖300能够整体沿复位方向移动,也即,第一弹性件140除了用于驱动第一轴111与连接件132相对复位,以循环进行去盖动作之外,还可以用于驱动容器盖300沿轴向移动,以实现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之间沿竖直方向的分离。第二弹性件150则连接于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之间,当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 发生轴向的相对移动后,第二弹性件150用于第二轴112相对第一轴111的复位,以使夹持组件120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件150除了可以驱动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相对复位,以循环进行去盖动作之外,还可以驱动夹持组件120保持闭合,从而无需设置单独的驱动源驱动夹持组件120保持闭合。
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均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以弹簧为例,第一弹性件140 套接于第一轴111,一端与连接件1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轴111连接,第二弹性件150套接于第二轴112,一端与第一轴1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11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连接,既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例如衬套等其他构件进行连接,以图中所示为例,第一轴111的上端设置有凸缘,第一弹性件140的上端与上侧凸缘直接抵接,或者通过衬套与上侧凸缘抵接,第一弹性件140的下端与连接件132的上端面直接抵接,或者通过衬套与连接件132的上端面抵接。当弹性件采用弹簧时,其可以套接在相应的第一轴111或者第二轴112上,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去盖装置100通过动力件131至少能够实现容器盖300 的转动与轴向移动,能够减少驱动源的数量,有助于简化结构,降低驱动源的控制难度。
作为第一轴111、第二轴112与第二弹性件150的一种具体安装方式,参照图5,当夹持组件120处于初始状态时,也即夹持状态时,第二轴112从第一轴111的顶部伸出,第二弹性件150套设于第二轴112的伸出部分的外侧,一端与第二轴112顶部的凸块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轴111的上端面抵接,此时第二弹性件150处于压缩状态,从而能够对第二轴112 施加向上的作用力,这样,能够将夹持组件120保持在夹持状态。
作为第一轴111、连接件132与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种具体安装方式,参照图5,当第一轴111与连接件132之间的位置处于初始位置时,例如,连接件132位于第一轴111的螺纹段的下端时,第一轴111从连接件132的顶部伸出,第一弹性件140套设于第一轴111的伸出部分的外侧,此时第一弹性件140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向第一轴111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第一轴111与连接件132之间能够保持在图示的初始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1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1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12,限位部可以是上述一体形成在第一轴111上的凸缘,也可以是固定在第一轴111上的卡簧等结构,连接件132位于第一限位部1111与第二限位部1112之间,能够限制连接件 132沿轴向的移动范围。
基于上述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夹爪121,至少两个夹爪 121沿容器盖300的周向设置,为了能够更好的夹持容器盖300,夹爪121朝向容器盖300的一侧具有与容器盖300的外周面贴合的内凹弧面。各夹爪121分别与第一轴111转动连接,且夹爪121能够与容器盖300配合而张开,具体的,夹爪121之间的距离小于容器盖300的最大外径,参照图6,沿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将图6中的各图所显示的状态命名为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与第五状态,当连接组件110与夹持组件120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也即从图6中的第一状态继续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各夹爪121能够被容器盖300抵持而处于张开状态。当连接组件110与夹持组件120继续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也即图6的第二状态时,各夹爪121能够在第二弹性件150的作用下复位至夹持状态,因此,本实施例中夹爪121在夹持前的张开通过夹爪121与容器盖300的相互抵持完成,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驱动源驱动夹爪121在夹持前张开,结合上述第二弹性件150将夹持组件120保持在夹持状态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减少驱动源的数量。
作为实现上述效果的一种方式,以图4所示为例,夹持组件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121,第一轴111沿轴向大致分为两段,上段为圆杆状结构,且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连接件132螺纹连接,下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1113,用于安装夹爪121,具体的,两个夹爪121均位于两个安装板1113之间,第一转轴122依次穿过两个夹爪121,且第一转轴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113连接,这样,夹爪121即可绕第一转轴122转动。
参照图5,夹爪121包括连接部1211与第一卡接部1212,沿竖直方向,连接部1211位于第一转轴122的上侧,第一卡接部1212为与第一转轴122的下侧,沿水平方向,同一夹爪121的连接部1211与第一卡接部1212分别位于第一转轴122的相对两侧,这样,夹爪121 被构造为杠杆结构,当对连接部1211进行施力时,便可以带动夹爪121转动。第一卡接部 1212可以是图中的卡勾结构,当连接组件110与夹持组件120继续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卡接部1212与容器盖300的下端面抵持,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夹持容器盖300,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完全分离前,通过容器盖300限制第一轴111的移动,使得连接件132能够相对第一轴111发生轴向移动。
此外,参照图5,夹持组件120还包括多个连杆123,具体的,每一个夹爪121都对应设置有一个连杆123,连杆123的一端与对应夹爪121的连接部1211通过第二转轴124转动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二轴112通过第三转轴125转动连接,基于上述结构并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例中去盖装置100的工作原理:
当处于图6中的第一状态时,连接件132位于第一轴111上螺纹段的下端,第一弹性件 140与第二弹性件150处于初始状态,该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可以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从而分别给予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向上的预紧力。夹持组件120则处于闭合状态,夹爪121与容器盖300的上端接触。
当动力件131驱动连接件132、第一轴111、第二轴112与夹持组件120向下运动至图6 的第二状态时,夹爪121先被容器盖300撑开(此过程中第二轴112会相对第一轴111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使得第二弹性件150被压缩),然后再复位至夹持状态(此过程中第二轴112会在第二弹性件150的作用下相对第一轴111向上复位),此时夹爪121的第一卡接部1212与容器盖300的下端面抵持。
然后,如图6的第三状态所示,动力件131驱动连接件132向上移动,由于夹爪121的第一卡接部1212与容器盖300的下端面抵持,因此整个夹持组件、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均不能脱离容器盖300而单独向上移动,此时连接件132可以相对第一轴11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轴111转动,进而使第二轴112、夹持组件120与容器盖300同步转动,实现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的旋转分离,在此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40逐步被压缩。
当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完全分离时,第一轴111、第二轴112、夹持组件120与容器盖300在第一弹性件140的作用下相对连接件132向上移动,同时动力件131继续驱动连接件132移动,最后处于图6的第四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处于初始状态,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沿轴向分离,夹持组件120保持对容器盖300的夹持。
上述过程中,只需要动力件131驱动连接件132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然后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即可实现容器盖300相对样本容器200的分离,去盖装置100的驱动源的数量少,控制简单。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一转轴122至第二转轴124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转轴122至第一卡接部1212间的距离,这样,夹爪121被构造为费力杠杆结构,也即,连接部1211摆动较短的距离,便可以使第一卡接部1212摆动较长的距离,从而减少第二轴112 相对于第一轴111的移动距离,加快夹爪121开闭的相应速度。
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夹爪121与第二轴112连接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个夹爪121分别位于第二轴112的相对两侧,且各夹爪121分别通过第一转轴122与第一轴111转动连接。夹爪121包括第一抵持部1213与第二卡接部1214,沿竖直方向,第一抵持部1213位于第一转轴122的上方,第二卡接部1214位于第一转轴122的下方,沿水平方向,同一夹爪121的第一抵持部1213与第二卡接部1214均位于第一转轴122的同一侧,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卡接部1214能够与容器盖300的下端面抵持。
第二轴112具有第二抵持部1121,第二抵持部1121与第一抵持部1213保持接触,且第二抵持部1121与第一抵持部1213之间能够发生相对滑动,当夹爪121转动时,第二轴112能够同步沿轴向移动。具体的,第二抵持部1121大致位于第一抵持部1213的下方,由于第二弹性件150向第二轴112施加向上的预紧力,因此第二抵持部1121能够向第一抵持部121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夹爪121保持在闭合状态。当夹爪121向下移动并与容器盖300抵持时,夹爪121张开,第一抵持部1213向下转动并带动第二轴112相对第一轴111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150,当夹爪121的第二卡接部1214向下越过容器盖300的下端面后,第二轴112在第二弹性件15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带动夹爪121复位以夹持容器盖300。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同样无需依靠驱动源即可实现夹爪121在夹持前的张开,以及张开后的夹持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第二抵持部1121与第一抵持部1213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第二抵持部1121与第一抵持部121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圆弧面。
在图5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卡接部1212与第二卡接部1214均设置有斜面,该斜面能够与容器盖300抵持,便于夹爪121能够顺畅的张开。
参照图6,当处于第四状态时,容器盖300与样本容器200分离后,夹持组件120仍然保持对容器盖300的夹持,因此还需要将容器盖300释放至指定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动作可以通过单独的驱动源实现,例如,在第一轴111上连接气缸等动力件,通过气缸驱动第二轴112相对第一轴111向下移动以释放容器盖300,这种方式中去盖装置100包括两个驱动源,与常见的去盖装置相比仍然可以减少驱动源的数量。在另一些实施中,当动力件131驱动容器盖300向上移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二轴112能够被抵持而相对第一轴111沿轴向移动,以释放容器盖300,也即,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释放容器盖300的驱动源,这样,整个去盖装置100仅包括一个驱动源,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具体的,第二轴112可以与固定机构抵持,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机构可以是去盖装置100的一部分,例如去盖装置100中安装动力件131的机架,也可以是样本前处理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样本前处理设备的机架,也可以是外部的其他固定结构,例如墙壁等。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样本前处理设备,其包括去盖装置100与样本装载装置,样本装载装置用于将至少部分有盖的样本容器200调度至去盖装置100进行去盖处理,样本装载装置包括可以带动样本容器200或者放置有样本容为200的样本架移动的调度小车。去盖装置可以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去盖装置,例如,包括连接组件110、夹持组件120、驱动组件130、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连接组件110包括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第二轴112 沿轴向穿设在第一轴111的内部,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之间能够沿轴向的相对移动,夹持组件120与连接组件110连接,能够随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驱动组件130包括动力件131与连接件132,连接件132套接于第一轴111的外侧,且与第一轴111螺纹连接,当夹持组件120夹持容器盖300时,动力件131能够驱动连接件 132相对第一轴111沿轴向移动,以使第一轴111带动夹持组件120转动,并且,当容器盖 300与样本容器200旋转分离后,动力件131能够通过连接件132驱动连接组件110与夹持组件120整体沿轴向移动,第一弹性件140连接于第一轴111与所述连接件132之间,用于第一轴111相对连接件132的复位,第二弹性件150连接于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12之间,用于第二轴112相对第一轴111的复位,以使夹持组件120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基于上述结构,去盖装置100通过动力件131至少可以实现容器盖300的转动与轴向移动,从从而能够减少驱动源的数量。
在上述样本前处理设备的基础上,样本前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基座400,参照图6,基座400可以是样本前处理设备上的固定部件,例如,样本前处理设备的机架,或者样本前处理设备中其他装置的固定部分,基座400可以设置在第二轴112的上方,这样,当容器盖300 与样本容器200分离后,动力件131驱动第一轴111、第二轴112与容器盖300继续向上移动,直至第二轴112的顶部与基座400抵持,此时第二轴112停止移动,第一轴111继续向上,也即第二轴112相对第一轴111向下移动,夹爪121张开以释放容器盖300。
第二轴112的顶端设置有凸块,一方面能够增加与基座400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第二弹性件150的安装基础。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2)

1.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沿轴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内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
夹持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能够随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
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轴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轴螺纹连接,当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容器盖时,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轴带动所述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所述容器盖与样本容器旋转分离后,所述动力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沿轴向移动;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用于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复位;
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用于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第一轴的复位,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爪,所述夹爪分别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其中,当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各所述夹爪能够被所述容器盖抵持而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各所述夹爪复位至所述夹持状态,所述第二位置低于所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夹爪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所述夹爪包括连接部与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部沿水平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相对两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容器盖的下端面抵持;
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夹爪的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连杆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对应所述夹爪的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至所述第二转轴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转轴至所述卡接部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夹爪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转动连接,所述夹爪包括第一抵持部与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上侧,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侧,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容器盖的下端面抵持;
所述第二轴具有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接触,以当所述夹爪转动时,所述第二轴同步沿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容器盖抵持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被设置为:当所述动力件驱动所述容器盖向上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轴能够被抵持而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释放所述容器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轴从所述第一轴的顶部伸出,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轴的伸出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位置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轴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伸出,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轴的伸出部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以限制所述连接件沿轴向的移动范围。
11.样本前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去盖装置,所述去盖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夹持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沿轴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内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能够随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轴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轴螺纹连接,当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容器盖时,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轴带动所述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所述容器盖与样本容器旋转分离后,所述动力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沿轴向移动,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用于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复位,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用于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第一轴的复位,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
样本装载装置,用于将至少部分有盖的样本容器调度至所述去盖装置进行去盖处理。
12.样本前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去盖装置,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去盖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夹持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与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沿轴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轴的内部,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能够随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张开或者闭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第一轴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轴螺纹连接,当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容器盖时,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轴带动所述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所述容器盖与样本容器旋转分离后,所述动力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整体沿轴向移动,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用于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连接件的复位,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用于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第一轴的复位,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的初始状态保持为夹持状态;
样本装载装置,连接于所述基座,用于将至少部分有盖的样本容器调度至所述去盖装置进行去盖处理;
其中,当所述动力件驱动所述容器盖向上移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轴能够与所述基座抵持而相对所述第一轴沿轴向移动,以释放所述容器盖。
CN202220747723.8U 2022-04-01 2022-04-01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Active CN217398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723.8U CN217398414U (zh) 2022-04-01 2022-04-01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723.8U CN217398414U (zh) 2022-04-01 2022-04-01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8414U true CN217398414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7723.8U Active CN217398414U (zh) 2022-04-01 2022-04-01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8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6607B (zh) 用于样瓶自动旋盖器的单向扭力离合器及样瓶自动旋盖器
CN113072018B (zh) 分子检测离心开关盖装置
CN111002340B (zh) 轴向调整摆动支点改变包络空间的欠驱动手指机构
US8434219B2 (en) Crimping tool
CN113086914B (zh) 分子检测样品管开关盖装置及其开关盖方法
CN217833698U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CN217398414U (zh) 去盖装置及样本前处理设备
JP2015114328A (ja) 容器を把持するための装置
US7040194B2 (en) Jar opener
CN216781813U (zh) 夹持机构、机械臂、开关盖装置和移液设备
CN111874850A (zh) 进样瓶抓取开合盖机构
US20030061912A1 (en) Bottle opener
US20140000225A1 (en) Gripping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JPH03226485A (ja) キャップ開閉装置
CN215326832U (zh) 油桶拧盖用机械手
CN212450561U (zh) 进样瓶抓取开合盖机构
CN215155900U (zh) 扭盖装置和软管扭盖设备
CN210998790U (zh) 一种自夹紧夹持器
CN217148518U (zh) 一种自动拧瓶盖装置
CN219884162U (zh) 抓盖头及抓盖机
CN219929595U (zh) 去盖抓手装置及医疗设备
CN113291513A (zh) 扭盖装置和软管扭盖设备
CN111517260A (zh) 一种用于样品容器的多通量旋盖及升降装置
CN217597138U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夹持机械手
CN220972336U (zh) 收纳装置及拆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