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652U -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652U
CN217396652U CN202221183032.6U CN202221183032U CN217396652U CN 217396652 U CN217396652 U CN 217396652U CN 202221183032 U CN202221183032 U CN 202221183032U CN 217396652 U CN217396652 U CN 217396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vehicle
impact
sub
roof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30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占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830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前端防撞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副车架防撞梁和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副车架防撞梁位于前防撞梁的下方;以及每个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前防撞梁连接,每个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副车架防撞梁连接。这样,通过使用第一连接件连接组装前防撞梁和副车架防撞梁,能够让副车架防撞梁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较为可靠,从而让副车架防撞梁与前防撞梁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撞击面积,以使得车辆在撞击时所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小,从而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上设有防撞结构,在车辆经受撞击的时候,防撞结构适于吸收撞击力,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内常设有前防撞梁以使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前防撞梁,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对撞击力的吸收效果较差,且在吸收撞击力时,前撞击梁的形变效果较大,从而降低车辆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所述前端防撞结构能够较好的吸收撞击力,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上述前端防撞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副车架防撞梁和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副车架防撞梁位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下方;以及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通过使用第一连接件连接组装前防撞梁和副车架防撞梁,能够让副车架防撞梁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较为可靠,从而让副车架防撞梁与前防撞梁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撞击面积,以使得车辆在撞击时所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小,从而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横梁和第二连接件,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翻边,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所述翻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边设置有减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主吸能盒和副吸能盒,所述主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所述主吸能盒的另一端与纵梁连接,所述副吸能盒焊接连接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所述副吸能盒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车辆的副车架螺接的安装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吸能盒包括:上板、下板和溃缩部,所述上板焊接连接于所述下板上,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盒状,所述溃缩部设置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成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螺接于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副车架防撞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防撞梁的底部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的顶部之间的间距为L1,L1满足关系式:150mm≤L1≤190mm;和/或所述前防撞梁的顶部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L2,L2满足关系式:350mm≤L2≤390mm;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为L3,L3满足关系式:900mm≤L3≤9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由于车辆内设有前端防撞结构,通过使用第一连接件连接组装前防撞梁和副车架防撞梁,能够让副车架防撞梁与前防撞梁之间的连接较为可靠,从而让副车架防撞梁与前防撞梁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撞击面积,以使得车辆在撞击时所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小,从而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防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防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防撞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防撞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端防撞结构10,
前防撞梁100,
副车架防撞梁200,
第一连接件300,加强筋310,
上横梁400,
第二连接件500,连接板510,翻边520,减重孔521,
主吸能盒600,
副吸能盒700,安装板710,上板720,下板730,溃缩部7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10,包括:前防撞梁100、副车架防撞梁200和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300。
具体来说,副车架防撞梁200位于前防撞梁100的下方;以及每个第一连接件300的一端与前副防梁100连接,每个第一连接件300的另一端与副车架防撞梁2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10组装完毕后,前防撞梁100适于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300与副车架防撞梁200连接,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车辆遭受撞击时,前防撞梁100与副车架防撞梁200适于经受撞击,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从而提升车辆在经受撞击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可以将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30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前防撞梁100与副车架防撞梁200上,在便于前防撞梁100与副车架防撞梁200之间的连接组装的同时,还能让前防撞梁100与副车架防撞梁200之间所构成的撞击面积更为可靠,以使撞击力能够更为可靠作用到前防撞梁100和副车架防撞梁200上以进行吸收缓冲。
也就是说,由于使用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300与前防撞梁100进行连接,使得在前防撞梁100受到撞击时,前防撞梁100适于吸收与传递撞击力,以使撞击力适于通过第一连接件300进行传递与分解,从而降低撞击力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以提升车辆稳定性和NVH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前端防撞结构10的使用过程中,前防撞梁100适于提供主要的防撞作用,而第一连接件300适于连接副车架防撞梁200,一方面,副车架防撞梁200适于增加前防撞梁100的结构强度,以提升安全性,另一方面,副车架防撞梁200适于与前防撞梁100共同构成撞击框架,从而增加撞击面积,以降低撞击力在前端防撞结构10上的撞击作用,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10,通过使用第一连接件300连接组装前防撞梁100和副车架防撞梁200,能够让副车架防撞梁200与前防撞梁100之间的连接较为可靠,从而让副车架防撞梁200与前防撞梁100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撞击面积,以使得车辆在撞击时所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小,从而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前端防撞结构10还包括:上横梁400和第二连接件500,上横梁400位于前防撞梁100的上方;第二连接件500的一端与上横梁400连接,第二连接件500的另一端与前防撞梁100连接。由于使用第二连接件500连接上横梁400与前防撞梁100,在前端防撞结构10的组装过程中,上横梁400适于为前防撞梁100的组装提供位置而第二连接件500适于连接固定前防撞梁100与上横梁400,以使撞击力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500传递到上横梁400上进行吸收缓冲,以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500包括:连接板510和翻边520,连接板510的一端与上横梁400连接,连接板510的另一端与前防撞梁100连接,连接板510上设有翻边520。这样,连接板510适于连接上横梁400和前防撞梁100,而设在连接板510两侧的翻边520适于提升连接板510的结构强度,以使第二连接件500的结构使用更为可靠。同时翻边520适于增加第二连接件500与前防撞梁100以及上横梁400之间的抵触面积,以使第二连接件500与前防撞梁100以及上横梁400之间的连接限定更为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翻边520设置有减重孔521。减重孔521适于节省第二连接件500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降低第二连接件500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00适于构建在前防撞梁100的上方,由于第二连接件500所使用的材料减少,以使第二连接件500对前防撞梁100的负载作用降低,以让第二连接件500对前防撞梁100和上横梁4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前端防撞结构10还包括:主吸能盒600和副吸能盒700,主吸能盒600的一端与前防撞梁100连接,主吸能盒600的另一端与纵梁连接,副吸能盒700焊接连接于副车架防撞梁200,副吸能盒700还设置有与车辆的副车架螺接的安装板710。需要说明的是,主吸能盒600和副吸能盒700均可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不同的是,主吸能盒600适于吸收作用到前防撞梁100上的撞击力,而副吸能盒700适于吸收作用到的副车架防撞梁200上的撞击力。这样,由于设有主吸能盒600和副吸能盒700对撞击力进行吸收,能够提升前端防撞结构10对撞击力的吸收缓冲效果,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同时,在副吸能盒700上还设有安装板710,能够便于副吸能盒700的连接组装,提升组装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副吸能盒700包括:上板720、下板730和溃缩部740,上板720焊接连接于下板730上,上板720和下板730形成盒状,溃缩部740设置于上板720和下板73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上板720与下板730共同构成副吸能盒700的外壳结构,将副吸能盒700构造成盒状,盒状具有较大空间,在副吸能盒700进行撞击力的吸收时,撞击力可以驱使副吸能盒700进行变形,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而溃缩部740具有一定的可变形程度,在吸收撞击力时,撞击力可以作用到溃缩部740上,以使副吸能盒700能够从溃缩部740开始进行形变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如此一来,由于设有溃缩部740,能够增加副吸能盒700的撞击力吸收能力,副吸能盒700具有较好的撞击力吸收住缓冲作用,使得前端防撞结构10能够更为可靠的吸收撞击力,以使车辆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300构造成板状结构,第一连接件300上设置有加强筋310。这样,将第一连接件300构造成板状,能够便于第一连接件300的设计生产,而且还能便于加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在第一连接部上还有多个加强筋310,加强筋310适于提升第一连接件300的结构结构,以使第一连接件300对前防撞梁100和副车架防撞梁2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以使前端防撞结构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300竖向设置,第一连接件300的两端分别螺接于前防撞梁100和副车架防撞梁200上。这样,由于将第一连接件300竖向设置在前端防撞结构10内,可以便于第一连接件300与前防撞梁100之间的连接组装,以提升组合效率。同时,使用螺接的方式组装第一连接件300和前防撞梁100和副车架防撞梁200,能够便于副车架防撞梁200与前防撞梁100之间的组装连接,而且还能让前防撞梁100与副车架防撞梁200之间还具有较好的拆装能力,以便于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10的维修保养,提升使用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前防撞梁100的底部与副车架防撞梁200的顶部之间的间距为L1,L1满足关系式:150mm≤L1≤190mm;和/或前防撞梁100的顶部与副车架防撞梁200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L2,L2满足关系式:350mm≤L2≤390mm;和/或第一连接件300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300之间的距离为L3,L3满足关系式:900mm≤L3≤950mm。需要说明的是,前防撞梁100的底部到副车架防撞梁200的间距不易过大,过大则会影响副车架防撞梁200之间的连接组装,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而过小则减弱对撞击作用的吸收,以降低车辆的使用性能。因此,将前防撞梁100的底部和副车架防撞梁200的顶部之间的间距设在150mm至190mm之间。同理,将前防撞梁100的顶部与副车架防撞梁200的底部之间的间距设在350mm至390mm之间,将两个第一连接件300之间的间距设在900mm至950mm之间。进一步地,为了让前端防撞结构10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可以将将前防撞梁100的底部和副车架防撞梁200的顶部之间的间距设为175mm,将前防撞梁100的顶部与副车架防撞梁200的底部之间的间距设为372mm,将两个第一连接件300之间的间距设为9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10。这样,由于车辆内设有前端防撞结构10,通过使用第一连接件300连接组装前防撞梁100和副车架防撞梁200,能够让副车架防撞梁200与前防撞梁100之间的连接较为可靠,从而让副车架防撞梁200与前防撞梁100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撞击面积,以使得车辆在撞击时所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小,从而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防撞梁;
副车架防撞梁,所述副车架防撞梁位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下方;以及
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上方;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翻边,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所述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设置有减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吸能盒和副吸能盒,所述主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所述主吸能盒的另一端与纵梁连接,所述副吸能盒焊接连接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所述副吸能盒还设置有与所述车辆的副车架螺接的安装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吸能盒包括:上板、下板和溃缩部,所述上板焊接连接于所述下板上,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盒状,所述溃缩部设置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成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螺接于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副车架防撞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的底部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的顶部之间的间距为L1,L1满足关系式:150mm≤L1≤190mm;和/或
所述前防撞梁的顶部与所述副车架防撞梁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L2,L2满足关系式:350mm≤L2≤390mm;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为L3,L3满足关系式:900mm≤L3≤950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
CN202221183032.6U 2022-05-17 2022-05-17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7396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3032.6U CN217396652U (zh) 2022-05-17 2022-05-17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3032.6U CN217396652U (zh) 2022-05-17 2022-05-17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652U true CN217396652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3032.6U Active CN217396652U (zh) 2022-05-17 2022-05-17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8585C (zh) 车辆后部车身结构
EP2291308B1 (en)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JPH0920190A (ja)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及び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の製造方法
CN210734063U (zh) 车架前横梁总成
US20190225272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1296222Y (zh)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217396652U (zh) 车辆的前端防撞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US20210331640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14648576U (zh)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
CN212980346U (zh) 车身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KR101189063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CN214451319U (zh) 扭力盒结构及车辆
CN114802485A (zh) 一种车身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09050455B (zh) 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0554642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吸能盒配合翻边结构
CN217396625U (zh) 副车架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892747U (zh) 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CN212149016U (zh) 一种副车架前端结构及车辆
CN212022567U (zh) 一种防撞梁总成
CN219728106U (zh) 一种可保证车辆低损伤、高修复性的防撞梁结构
CN219584137U (zh) 后牵引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5474972U (zh) 一种轿车高性能防撞横梁总成
CN218640800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