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429U -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429U
CN217396429U CN202220013332.3U CN202220013332U CN217396429U CN 217396429 U CN217396429 U CN 217396429U CN 202220013332 U CN202220013332 U CN 202220013332U CN 217396429 U CN217396429 U CN 217396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trunk lid
panel
sub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33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敏
李英倩
许福成
王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33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后备箱盖板包括本体,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本体包括沿本体的长度方向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内构造出第一容纳腔,第二板体内构造出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一侧均敞开;当本体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位于本体的同一侧;当本体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层叠设置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对设置且共同构成容纳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备箱盖板,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状态的本体构成容纳腔以便于存放物品,展开状态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可以便于物品的托放,增加后备箱盖板的使用功能,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变得越来越普及。车辆的后备箱盖板一般设置在车辆的后备箱内,后备箱盖板下方用于放置备胎及随车工具,而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盖板只能用于遮盖其下方的储物空间,后备箱盖板的功能单一,实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后备箱盖板的功能较多,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的后备箱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本体包括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内构造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板体内构造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均敞开;当所述本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一侧;当所述本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对设置且共同构成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通过设置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本体,本体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以便于托放物品。本体在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层叠设置,第一板体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板体的第二容纳腔共同构造出容纳腔,容纳腔内可以存放物品,提高了后备箱盖板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可枢转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把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枢转连接,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板体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二凸起,
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在所述锁止件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在所述锁止件的所述另一端;
所述第一凸起配合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凸起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还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板体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在第一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板体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在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可伸缩;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可伸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外套于所述内杆的外周,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中的一个上设有向外凸出的按压部,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孔,多个所述容纳孔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按压部可选择性地配合在其中一个所述容纳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杆和第二子支撑杆,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子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子支撑杆上;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子支撑杆和第四子支撑杆,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子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子支撑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相连;和/或,
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中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本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遮挡件适于遮挡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在展开状态下的仰视图,其中未设置遮挡件;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的第一支撑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盖板在展开状态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后备箱盖板100;
本体10;第一板体11;第一凸起111;第二板体12;第二凸起121;容纳腔13;第一容纳腔131;第二容纳腔132;
连接件14;锁止件15;第一安装孔151;第二安装孔152;缺口153;
第一支撑杆16;内杆161;外杆162;按压部163;容纳孔164;第一子支撑杆165;第二子支撑杆166;第一加强件167;
第二支撑杆17;第三子支撑杆171;第四子支撑杆172;第二加强件173;
第一连接杆18;第一子连接杆181;第二子连接杆182;第四连接杆19;第三子连接杆191;第四子连接杆192;
把手20;遮挡件30;限位件31;折叠凳40;
长度方向A;厚度方向B;宽度方向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100,包括本体10。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本体10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本体10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内构造出第一容纳腔131,第二板体12 内构造出第二容纳腔132,第一容纳腔131的一侧与第二容纳腔132的一侧均敞开。当本体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并排设置,第一容纳腔131与第二容纳腔132位于本体10的同一侧;当本体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层叠设置且第一容纳腔131与第二容纳腔132相对设置且共同构成容纳腔13。
本体10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本体10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时,本体10处于展开状态的后备箱盖板100,本体10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且彼此相连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可以为长方体,第一板体1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为平面,另一侧构造出向第一板体11的中心凹入的第一容纳腔131,第二板体1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为平面,另一侧构造出向第二板体12的凹入的第二容纳腔132,当本体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并排设置,第一容纳腔131与第二容纳腔132 的敞开侧位于本体10的同一侧,第一板体1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与第二板体12的厚度方向的平面位于本体10的另一侧,第一板体11的另一侧和第二板体12的另一侧在展开状态下可以处于同一高度并构成一整体平面,整体平面可以用于托放物品;当本体10 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容纳腔131 与第二容纳腔132相对设置且共同构造出容纳腔13,容纳腔13可以用于存放物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100,通过设置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本体10,本体10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以便于托放物品。本体10在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层叠设置,第一板体11的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板体12的第二容纳腔132共同构造出容纳腔13,容纳腔13内可以存放物品,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可枢转地相连。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可以通过连接件14可枢转地相连,例如,连接件14可以为四个,四个连接件14可以设置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连接处,每个连接件14可以分为两个连接片,两个连接片的一端可枢转地相连,另一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本体10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转换时,连接件14的两连接片可以发生相对转动,转动角度可以为180度,连接件14可以设置为弹簧合叶,通过将第一板体11和第一板体11设置为可枢转地相连,使得本体10可以较易实现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转换,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便捷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4也可以设置为方合页、H型合页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体10的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 12连接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把手20。本体10的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连接方向的一个或两个端部的平面上可以设有把手20,由此使得折叠后的后备箱盖板100 更易于搬运,提高了后背箱盖板的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后备箱盖板100还包括锁止件15,锁止件15 的一端与第一板体11枢转连接,锁止件15的另一端与第二板体12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锁止件15可以为两个,后备箱盖板100在展开状态下,两个锁止件15的一端分别位于第一板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两表面的靠近第二板体12的一侧,两个锁止件15的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二板体12的宽度方向的两表面的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两个锁止件 15分别与第一板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两表面可枢转地连接,锁止件15与第二板体12可拆卸地相连,在后备箱盖板100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锁止件15可以分别与第二板体 12相连,在后备箱盖板100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锁止件15可以与第二板体12脱离连接。通过设置与第一板体11枢转连接且与第二板体12可拆卸地相连的锁止件15,提高了展开状态下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后备箱盖板100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发生转动,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结构稳定性,使得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在展开状态下可以更平稳地托放物品,增加了后备箱盖板100 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第一板体11具有第一凸起111,第二板体 12具有第二凸起121,锁止件15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51和第二安装孔152,第一安装孔151形成在锁止件15的上述一端,第二安装孔152形成在锁止件15的上述另一端。第一凸起111配合在第一安装孔151内,第二凸起121配合在第二安装孔152内,锁止件15的朝向第二容纳腔132的上述一侧的边缘具有缺口153,缺口153与第二安装孔 152连通。在拆卸时,锁止件15的上述一端绕第一凸起111转动,锁止件15的上述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容纳腔132的另一侧移动(例如如图5所示的上端),且通过缺口153 与第二凸起121脱离配合,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可相对枢转。在安装时,锁止件15的上述一端绕第一凸起111转动,锁止件15的上述另一端朝向第二容纳腔132 的另一侧移动且通过缺口153与第二凸起121配合,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相对固定。
第一板体11在宽度方向的两表面的靠近第二板体12的一侧具有第一凸起111,第二板体12在宽度方向的两表面的靠近第一板体11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121,锁止件15 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51和第二安装孔152,第一凸起111的至少部分可以配合在第一安装孔151内,本体10在展开状态时,第二凸起121的至少部分可以配合在第二安装孔152内,如此设置使得锁止件15可以与第一板体11枢转连接且与第二板体12可拆卸地相连,进一步提高了展开状态下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锁止件15的靠近第二板体12的朝向第二容纳腔 132的一侧的边缘形成有缺口153,缺口153位于第二安装孔152的朝向第二容纳腔132 的一侧且缺口153与第二安装孔152连通,缺口153的设置使得锁止件15可以更易与第二凸起121连接或拆卸,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后备箱盖板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第一支撑杆16与第一板体11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收纳于第一容纳腔131 内,第一支撑杆16连接在第一板体11的远离第二板体12的一端。第二支撑杆17与第二板体12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收纳于第二容纳腔132内,第二支撑杆17连接在第二板体12的远离第一板体11的一端。第一支撑杆16连接在第一板体11的远离第二板体12 的一端且与第一板体11可枢转地相连,第二支撑杆17连接在第二板体12的远离第一板体11的一端且与第二板体12可枢转地相连,本体1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杆16 和第二支撑杆17可以收回且分别收纳于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容纳腔132内。
由此,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可以提高后备箱盖板100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后备箱盖板100的便携性;本体10在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可以分别收纳于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容纳腔132内,此时的后备箱盖板100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本体10在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也可以展开用于支撑本体10,如此设置使得展开状态的后备箱盖板100可以作为便携桌用于托放物品,增加了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功能,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并结合图4,第一支撑杆16沿第一支撑杆16的延伸方向可伸缩,和/或,第二支撑杆17沿第二支撑杆17的延伸方向可伸缩。本体1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可以处于缩回状态,使得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可以分别收纳于第一容纳腔131和第二容纳腔132内,提高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本体10在展开状态作为便携桌用于托放物品时,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 17可以处于伸出状态,如此设置可以增加本体10距离地面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后备箱盖板100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第一支撑杆16包括内杆161和外杆162,外杆162外套于内杆161的外周,内杆161和外杆162中的一个上设有向外凸出的按压部 163,内杆161和外杆162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孔164,多个容纳孔164沿第一支撑杆16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按压部163可选择性地配合在其中一个容纳孔164内。第一支撑杆16包括内杆161和外杆162,外杆162外套于内杆161的外周,第一支撑杆16 在由缩回状态向伸出状态转换时,内杆161由外杆162中伸出,内杆161和外杆162中的一个上设置的按压部163与另一个设置的多个容纳孔164中的一个相配合,按压部163与容纳孔164相配合的设置,可以阻止内杆161和外杆162在沿第一支撑杆16的延伸方向的移动,提高了内杆161和外杆162在第一支撑杆16处于伸出状态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本体10作为便携桌时的平稳性;通过在沿第一支撑杆16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容纳孔164,使得按压部163可以选择性地配合在其中一个容纳孔164内,如此设计可以调节本体10距离地面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后备箱盖板100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杆16可以包括沿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杆165和第二子支撑杆166,后备箱盖板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167,第一加强件167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子支撑杆165上,第一加强件167 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子支撑杆166上;第二支撑杆17可以包括沿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子支撑杆171和第四子支撑杆172,后备箱盖板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件173,第二加强件173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子支撑杆171上,第二加强件17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子支撑杆172上。
第一子支撑杆165和第二子支撑杆166可以沿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31内,第一加强件167可以设置为两个,且每个第一加强件167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6在长度方向的远离第二板体12的表面,第一加强件167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子支撑杆165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子支撑杆166上,第三子支撑杆171和第四子支撑杆172可以沿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32内,第二加强件173可以设置为两个,且每个第二加强件173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7在长度方向的远离第一板体11的表面,第二加强件173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子支撑杆17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四子支撑杆172上,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本体10在作为便携桌时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后备箱盖板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折叠凳40,折叠凳40可拆卸的设置于容纳腔13内,例如,如图1所示,折叠凳40可以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31的厚度方向的底壁与第一支撑杆16上的第一加强件167之间,第一支撑杆16折叠于容纳腔13内时,加强件的靠近容纳腔13厚度方向的底壁一侧的表面与容纳腔13厚度方向的底壁表面共同限制了折叠凳40在厚度方向的移动,使得折叠凳40可以设置于容纳腔13内,由此可以提高后备箱盖板100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增加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提高后备箱盖板100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后备箱盖板100还可以包括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18,第一连接杆18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6的中部相连,第一连接杆18的另一端与第一板体11的中部相连。和/或,后备箱盖板100还可以包括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第四连接杆19,第四连接杆19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7的中部相连,第四连接杆19 的另一端与第二板体12的中部相连。这里,“中部”指的是非端部的任意位置,不代表中心位置。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杆18可以包括第一子连接杆181和第二子连接杆182,第一子连接杆18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6的中部可枢转地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子连接杆182 的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子连接杆182的另一端与第一板体11的中部可枢转地相连,第四连接杆19可以包括第三子连接杆191和第四子连接杆192,第三子连接杆19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7的中部可枢转地相连,另一端与第四子连接杆192的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四子连接杆192的另一端与第二板体12的中部可枢转地相连,在第一支撑杆 16和第二支撑杆17也展开用于支撑本体10时,第一子连接杆181位于第二子连接杆 182的延伸方向上且此时第一连接杆18的长度为最长,第三子连接杆191位于第四子连接杆192的延伸方向上且此时第四连接杆19的长度为最长,如此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8 和第四连接杆19可以对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的结构稳定性,保证本体10在作为便携桌时的平稳性,提高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第一连接杆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6的中部及第一板体11的中部可枢转地相连,第四连接杆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17的中部及第二板体12的中部可枢转地相连,使得第一连接杆18和第四连接杆19的设置不会阻碍第一支撑杆16 和第二支撑杆17的运动,使得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易于收纳,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便捷性。
在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收回时,第一子连接杆181与第二子连接杆182重叠且位于第一容纳腔131内,第三子连接杆191与第四子连接杆192重叠且位于第二容纳腔132内,由此使得第一连接杆18和第四连接杆19不会额外占用车辆的空间,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空间利用率。
此外,第一连接杆18和第四连接杆19的设置还可以分别限定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的最终展开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便捷性,防止了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在展开时与容纳腔13的内壁碰撞造成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的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后备箱盖板100还可以包括遮挡件30,遮挡件30 与本体10可拆卸地相连,遮挡件30适于遮挡容纳腔13。遮挡件30可以设置于本体10 的设有容纳腔13的一侧并与本体10可拆卸地相连,遮挡件30可以为布制材料,在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17收回后,遮挡件30可以设于容纳腔13的远离本体10的表面且适于遮挡容纳腔13,由此可以增加后备箱盖板100的美观性,从而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美观性。进一步地,本体10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31,遮挡件30可以与限位件31可拆卸地相连,由此可以使得遮挡件30较易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 的使用便捷性。例如,限位件31可以为粘钩,以便于对遮挡件30的安装或拆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本体10,本体10 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以便于托放物品。本体 10在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层叠设置,第一板体11的第一容纳腔131 和第二板体12的第二容纳腔132共同构造出容纳腔13,容纳腔13内可以存放物品,提高了后备箱盖板100的实用性,同时提高了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本体包括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内构造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板体内构造出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均敞开;
当所述本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一侧;
当所述本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对设置且共同构成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可枢转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枢转连接,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板体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二凸起,
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在所述锁止件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在所述锁止件的所述另一端;
所述第一凸起配合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凸起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锁止件上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且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板体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在第一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
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板体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收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在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可伸缩;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可伸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外套于所述内杆的外周,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中的一个上设有向外凸出的按压部,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孔,多个所述容纳孔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按压部可选择性地配合在其中一个所述容纳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支撑杆和第二子支撑杆,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子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子支撑杆上;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子支撑杆和第四子支撑杆,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子支撑杆上,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子支撑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的中部相连;和/或,
所述后备箱盖板还包括:倾斜设置的至少一个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中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备箱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本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遮挡件适于遮挡所述容纳腔。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备箱盖板。
CN202220013332.3U 2022-01-04 2022-01-04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Active CN217396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3332.3U CN217396429U (zh) 2022-01-04 2022-01-04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3332.3U CN217396429U (zh) 2022-01-04 2022-01-04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429U true CN217396429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3332.3U Active CN217396429U (zh) 2022-01-04 2022-01-04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4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0103A (zh) * 2022-09-26 2022-12-27 宁波奥思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车载置物箱及其安放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0103A (zh) * 2022-09-26 2022-12-27 宁波奥思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车载置物箱及其安放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96429U (zh) 车辆及其后备箱盖板
PL175545B1 (pl) Urządzenie do utrzymywania pojemników na napoje
US11226064B2 (en) Foldable display stand
CN212047617U (zh) 带有支撑结构的备胎盖板
CN212852846U (zh) 一种便携式球台
CN210083268U (zh) 一种便携折叠购物车
CN218588412U (zh) 一种行李箱
CN211844665U (zh) 一种备胎盖板组件
CN112158115A (zh) 可隐藏杯托结构及汽车
CN218505778U (zh) 用于汽车的后备箱地板及汽车
CN112722504A (zh) 一种多功能工具箱
CN214647909U (zh) 尾箱架
CN220842738U (zh) 一种x型折叠的备胎盖板
CN217907068U (zh) 一种可收折提篮
CN220683217U (zh) 包装装置
CN219447202U (zh) 用于摩托车的行李箱及摩托车
CN220948219U (zh) 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4213752U (zh) 多功能工具箱
CN216805517U (zh) 一种折叠转运装置
CN220054548U (zh) 一种高强度一体化折叠装具
CN215685706U (zh) 一种折叠置物架
CN216424276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支架
CN213414539U (zh) 折叠式购物箱
CN214397683U (zh) 一种折叠式收纳箱
CN216153914U (zh) 一种倒伏式电动车防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