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5282U -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5282U
CN217395282U CN202220949027.5U CN202220949027U CN217395282U CN 217395282 U CN217395282 U CN 217395282U CN 202220949027 U CN202220949027 U CN 202220949027U CN 217395282 U CN217395282 U CN 217395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team
exchange chamber
cold source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490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达幸
张旭
黄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490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5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5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5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所述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室,所述换热室上设有冷源入口和冷源出口;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换热室内,蒸汽喷射单元开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适于将蒸压釜排放出的余汽喷射到换热室内与冷源接触换热;气压平衡单元,包括设置在换热室上的气压平衡管以及设置在气压平衡管上的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配置为使空气由换热室外部至换热室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阻止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本申请通过在换热室内设置的蒸汽喷射单元,使得回收的蒸汽能够与冷源充分混合接触,换热效率高,并且通过设置的单向流通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造成的热能浪费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压釜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背景技术
蒸压釜为大型压力容器,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工业、军工等需压力蒸养生产工艺过程的生产项目中。蒸压釜对加工材料进行蒸养时,会向蒸压釜的内部输送大量的高温蒸汽,而当材料蒸养完成后,大部分的厂商都会将蒸汽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但是此时的蒸汽内具有非常大的热能,直接排放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
公开号为CN20673992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压釜余热利用系统,水箱上部一端设有进水管,另一端设有排汽管,水箱下部一端连接蒸汽管,蒸汽管来源于蒸压釜,水箱下部另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水泵接入蒸汽锅炉;水箱内部底面设有换热管,换热管为盘管,与蒸汽管连通。
上述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蒸压釜的余热蒸汽进行回收利用,但是该申请中蒸压釜的余热蒸汽需先通入水箱中的盘管中,通过盘管与水箱内的水接触实现热交换,蒸汽和水不能实现充分混合接触,换热效率低,同时盘管内也易产生大量凝结水,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水垢,影响热交换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热能损失高、换热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热能损失小、换热效率高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室、蒸汽喷射单元、气压平衡单元,所述换热室上设有适于将冷源引入换热室内的冷源入口、以及适于将冷源引出的冷源出口;所述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换热室内,所述蒸汽喷射单元上开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适于将蒸压釜排放出的余汽喷射到所述换热室内与冷源接触换热;所述气压平衡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室上的气压平衡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气压平衡管上的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配置为使空气由所述换热室外部至所述换热室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所述阻止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
可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单元包括主喷射管路和多个分支喷射管路,所述主喷射管路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主喷射管路的开口端与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连通;所述多个分支喷射管路间隔排布在所述主喷射管路的两侧,所述分支喷射管路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喷射孔。
可选地,所述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换热室的底部,所述喷射孔设置在所述分支喷射管路的上部。
可选地,所述换热室上还设有蒸汽入口,所述主喷射管路的开口端与所述蒸汽入口连接,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与所述蒸汽入口之间通过蒸汽回收管连接;所述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回收管,所述冷凝水回收管与所述蒸汽回收管连接,适于通过所述蒸汽回收管将蒸压釜在蒸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凝水排放至换热室。
可选地,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处理单元,所述冷凝水处理单元安装在所述冷凝水回收管上,适于对待排放到换热室的冷凝水进行水质处理。
可选地,所述冷凝水回收管上设置有适于控制所述冷凝水回收管通断的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换热室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冷却塔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冷却塔与回收池通过第二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单元和/或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液位检测单元和/或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换热室上,适于检测换热室内冷源的液位信息和/或所述换热室内的温度信息。
可选地,所述冷源入口开设在换热室的顶壁上,所述冷源出口开设在换热室的侧壁底部位置。
可选地,所述气压平衡单元设置在换热室的顶部,所述单向流通结构为设置在气压平衡管上的止回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包括上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换热室内设置的蒸汽喷射单元,所述蒸汽喷射单元具有多个适于将蒸压釜排放的余汽均匀地喷射到换热室内的喷射孔,使得回收的高温蒸汽能够与换热室内的冷源充分混合接触,提高了换热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热能损失高、换热效率低的缺陷。
2、本申请通过在换热室上设置的气压平衡单元,能够有效地保证换热室内外气压平衡,避免换热室内出现负压,导致冷源无法排出的现象发生。并且通过在气压平衡管上设置的单向流通结构,所述单向流通结构配置为使空气由换热室外部至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阻止换热室内的蒸汽逸出,有效地避免了换热室内的蒸汽易通过气压平衡管逸出造成的热能浪费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避免高温蒸汽逸出灼伤工作人员。
3、本申请将蒸汽喷射单元设置在换热室的底部,且喷射孔朝上设置,使得蒸汽喷射方向由下往上,能够与换热室内得水完全且充分地接触,从而提高了蒸汽与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并且气流朝上喷射不会直吹换热室的底壁及侧壁,可有效地避免对换热室产生冲蚀,延长使用寿命。
4、本申请通过设置得冷凝水回收管,将蒸压釜在蒸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凝水也排放至换热室进行热交换,使得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既能够回收余汽热量又能够回收冷凝水的热量,并且将冷凝水回收管与蒸汽回收管连接一体,简化整体结构。此外,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冷凝水处理单元对待排放到换热室内的冷凝水进行水质处理,使得排放到换热室得冷凝水与冷水接触换热之后,即可直接用于锅炉等其他对水质有要求的设备,方便后续使用。
5、本申请在换热室的顶部的蒸汽出口,方便多余的蒸汽的排放,并且将蒸汽出口接入冷却塔,将冷却塔接入回收池,使得多余的蒸汽能够凝结成水并排放至回收池,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实现了蒸汽的零排放,100%回收利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一种实施方式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换热室内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热室;11、冷源入口;111、进水管;12、冷源出口;121、排水管;13、蒸汽入口;131、蒸汽回收管;1311、连接接头;132、冷凝水回收管;1321、冷凝水处理单元;14、蒸汽出口;141、第一管路;142、第二管路;2、蒸汽喷射单元;21、主喷射管路;22、分支喷射管路;221、喷射孔;222、喷射气流;3、气压平衡单元;31、气压平衡管;32、单向流通结构;4、液位检测单元;5、温度检测单元;6、冷却塔;7、回收池; 8、压力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室1、蒸汽喷射单元2及气压平衡单元3。
具体地,所述换热室1上设有适于将冷源引入换热室1内的冷源入口 11、以及适于将冷源引出的冷源出口12。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室1为水箱,所述冷源为冷水,当然所述冷源不限于水,也可以为其他需要加热的介质。所述冷源入口11连接有进水管111,所述冷源出口12连接有排水管121,所述进水管111和排水管121上分别设置有水泵,方便进水和排水。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源入口11开设在换热室1的顶壁上,所述冷源出口12开设在换热室1的侧壁底部位置,或者也可以将所述冷源出口 12开设在换热室1的底壁上。如此设计,不仅方便换热后的冷源排出,也能够使得冷源在换热室1内与蒸汽充分接触,换热更均匀高效。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内,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上开设有多个喷射孔221,所述喷射孔221适于将蒸压釜排放的余汽喷射到所述换热室1内与冷源直接接触换热。具体地,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具有与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连通的喷射腔,所述喷射腔上间隔有多个所述喷射孔221,以实现将蒸压釜排放的余汽均匀地喷射到换热室1内以与冷源充分接触。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蒸汽喷射单元2,使得回收的高温蒸汽能够与换热室1内的冷源充分混合接触,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热能损失高、换热效率低的缺陷。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可以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等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换热室1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平衡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上的气压平衡管31以及设置在所述气压平衡管31上的单向流通结构32,所述气压平衡管31连通换热室1内部和外部大气压以平衡换热室1内外气压,所述单向流通结构32配置为使空气由所述换热室1外部至所述换热室1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阻止所述换热室1内的蒸汽逸出。
本实施例通过在换热室1上设置的气压平衡单元3,能够有效地保证换热室1内外气压平衡,避免换热室1内出现负压,导致冷源无法排出的现象发生。并且通过在气压平衡管31上设置的单向流通结构32,外部空气可以由气压平衡管31进入到换热室1内,换热室1内的蒸汽无法跑出,有效地避免了换热室1内的蒸汽易通过气压平衡管31逸出造成的热能浪费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避免高温蒸汽逸出灼伤工作人员。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流通结构32其具体结构可以是两端面积不等的柱塞结构、或者利用弹簧进行单向阻断的结构,也可以选择标准的单向阀产品,只要能够实现气流由换热室1外部至换热室1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换热室1内的蒸汽不会逸出即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压平衡单元3设置在换热室1的顶部。具体地,所述气压平衡单元3设置在换热室1侧壁的顶部位置。所述单向流通结构32为设置在气压平衡管31上的止回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包括主喷射管路 21以及与所述主喷射管路21连接的多个分支喷射管路22,所述主喷射管路2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进口端与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连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室1上还设有蒸汽入口13,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开口端与所述蒸汽入口13的一侧连接,所述蒸汽入口13的另一侧与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换热室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蒸汽入口13开设在第一侧壁上,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封闭端向靠近第二侧壁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分支喷射管路22间隔排布在所述主喷射管路21 的两侧,所述分支喷射管路22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喷射孔221,所述喷射孔221适于将喷射腔内的蒸汽均匀地喷射到换热室1内。
可选地,位于所述主喷射管路21两侧的分支喷射管路22分别向靠近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方向延伸扩展,以使得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的横向面积能够最大化,可扩展覆盖至整个换热室1,从而使得喷射孔221喷出的蒸汽能够与换热室1内每个位置的水均能充分接触混溶,换热效率更高。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设置在换热室1的底部,所述喷射孔221设置在所述分支喷射管路22的上部,使得蒸汽喷射气流222 由下往上流动,能够与换热室1内得水完全且充分地接触,从而提高了蒸汽与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并且气流朝上喷射不会直吹换热室1的底壁及侧壁,有效地避免对换热室1产生冲蚀,延长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与所述蒸汽入口13之间通过蒸汽回收管131连接;可选地,所述蒸汽回收管131与所述蒸汽入口1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接头1311适于将所述蒸汽回收管131连接固定在所述蒸汽入口13上,优选地,所述连接接头1311与所述蒸汽入口1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回收管132,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与所述蒸汽回收管131连接,适于通过所述蒸汽回收管131将蒸压釜在蒸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凝水排放至换热室1。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的进口端与蒸压釜的排冷凝水端连通,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回收管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冷凝水回收管132,将蒸压釜在蒸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凝水也排放至换热室1进行热交换,使得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既能够回收余汽热量又能够回收冷凝水的热量,并且将冷凝水回收管132与蒸汽回收管131连接一体,简化整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处理单元1321,所述冷凝水处理单元1321安装在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上,适于对待排放到换热室1的冷凝水进行水质处理。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冷凝水处理单元1321 对待排放到换热室1内的冷凝水进行水质处理,使得排放到换热室1得冷凝水与冷水接触换热之后,即可直接用于锅炉等其他对水质有要求的设备,方便后续使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上设置有适于控制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通断的第一控制阀。通过设置的第一控制阀能够精准地控制冷凝水回收的时机和节点,并且,在回收蒸汽时,也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切断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避免蒸汽进入冷凝水回收管132内,影响正常使用。
可选地,所述蒸汽回收管1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蒸汽回收管131 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与所述蒸汽回收管131交接处与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之间的蒸汽回收管131上,如此设计,可有效地避免第二控制阀在阻断蒸汽回收管131与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时会干涉到冷凝水的正常回收。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室1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4,通过在换热室1的顶部的蒸汽出口14,方便多余的蒸汽的排放。所述蒸汽出口 14与冷却塔6通过第一管路141连通,所述冷却塔6与回收池7通过第二管路142连通,如此设置,使得多余的蒸汽能够凝结成水并排放至回收池,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实现了蒸汽的零排放,100%回收利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单元4和/或温度检测单元5,所述液位检测单元4和/或温度检测单元5设置在所述换热室 1上,适于检测换热室1内冷源的液位信息和/或所述换热室1内的温度信息。通过设置的液位检测单元4和温度检测单元5可实时监测换热室1内冷源的液位和换热室1内温度情况,方便对相应阀门、泵等结构的控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可选地,所述温度检测单元5为检测端位于所述换热室1内的智能温度计或者温度传感器。所述液位检测单元4为液位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换热室1内还设置有用于获取换热室1压力信息的压力检测单元8,方便控制的同时,安全性也更高。可选地,所述压力检测单元 8为压力变送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包括上述实施例一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室(1),所述换热室(1)上设有适于将冷源引入换热室(1)内的冷源入口(11)、以及适于将冷源引出的冷源出口(12);
蒸汽喷射单元(2),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内,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上开设有多个喷射孔(221),所述喷射孔(221)适于将蒸压釜排放出的余汽喷射到所述换热室(1)内与冷源接触换热;
气压平衡单元(3),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上的气压平衡管(31)以及设置在所述气压平衡管(31)上的单向流通结构(32),所述单向流通结构(32)配置为使空气由所述换热室(1)外部至所述换热室(1)内部的方向单向流通,以阻止所述换热室(1)内的蒸汽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包括:
主喷射管路(21),所述主喷射管路(2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开口端与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连通;
多个分支喷射管路(22),间隔排布在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两侧,所述分支喷射管路(22)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喷射孔(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喷射单元(2)设置在所述换热室(1)的底部,所述喷射孔(221)设置在所述分支喷射管路(22)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1)上还设有蒸汽入口(13),所述主喷射管路(21)的开口端与所述蒸汽入口(13)连接,所述蒸压釜的余汽排放端与所述蒸汽入口(13)之间通过蒸汽回收管(131)连接;
所述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冷凝水回收管(132),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与所述蒸汽回收管(131)连接,适于通过所述蒸汽回收管(131)将蒸压釜在蒸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冷凝水排放至换热室(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凝水处理单元(1321),安装在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上,适于对待排放到换热室(1)的冷凝水进行水质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上设置有适于控制所述冷凝水回收管(132)通断的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1)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4),所述蒸汽出口(14)与冷却塔(6)通过第一管路(141)连通,所述冷却塔(6)与回收池(7)通过第二管路(14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位检测单元(4)和/或温度检测单元(5),安装在所述换热室(1)上,适于检测换热室(1)内冷源的液位信息和/或所述换热室(1)内的温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入口(11)开设在换热室(1)的顶壁上,所述冷源出口(12)开设在换热室(1)的侧壁底部位置。
10.一种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
CN202220949027.5U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Active CN217395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9027.5U CN217395282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9027.5U CN217395282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5282U true CN217395282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1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49027.5U Active CN217395282U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5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78894B2 (ja) 新型太陽エネルギー蒸気圧力設備
CN217395282U (zh)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CN214399817U (zh) 一种制氢装置
CN112963823A (zh) 一种蒸汽热能回收系统
CN207796537U (zh) 用于排放不凝气体和凝结水的装置
CN211012559U (zh) 一种循环式换热设备
CN217635584U (zh)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
CN212029473U (zh) 一种冷凝水回收改造装置
CN210862281U (zh) 一种节能型蒸汽冷凝设备
CN211903831U (zh) 一种液氯气化装置中加热管余热利用机构
CN114705075A (zh) 一种蒸养设备余热回收系统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CN209978264U (zh) 一种隔膜式加湿器
CN207769768U (zh) 一种萘系减水剂缩合反应设备
CN206113688U (zh) 一种乏汽回收装置
CN209024318U (zh) 一种阀冷系统外冷水电导率自动控制系统
CN215062002U (zh) 一种蒸汽热能回收系统
CN217323423U (zh) 一种低温蒸馏用冷热蒸发机组
CN104324512A (zh) 热泵蒸发机组
WO2018107449A1 (zh) 一种组合式石墨浓酸稀释冷却器
CN217526431U (zh) 一种冷凝悬浮塔
CN109678305A (zh)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及其污泥处理工艺方法
CN220656429U (zh) 一种节能型环己酮精制装置
CN217663151U (zh)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CN216472333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蒸发器
CN216694584U (zh) 热能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