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63151U -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63151U
CN217663151U CN202221496445.XU CN202221496445U CN217663151U CN 217663151 U CN217663151 U CN 217663151U CN 202221496445 U CN202221496445 U CN 202221496445U CN 217663151 U CN217663151 U CN 217663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ipe
communicated
heating
he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64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芬芬
王海玲
黄生权
王小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he Quanyu Shanghai Great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he Quanyu Shanghai Great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he Quanyu Shanghai Great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he Quanyu Shanghai Great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64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63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63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63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质搅拌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包括:搅拌罐,其外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与搅拌罐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上设置供蒸汽进入的进汽口,加热腔的底部还设置有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放口;蒸汽发生器,其设置有通汽管,通汽管与进汽口相连通,以形成蒸汽发生器与加热腔通过通汽管相连通;回收罐,其设置有回水管和供水管,回水管与排放口相连通,以形成回收罐与加热腔通过回水管相连通,回收罐通过供水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能够提高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的热能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质搅拌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背景技术
对于以蒸汽为加热介质的液体均质搅拌罐,蒸汽在进行热交换后,冷凝变成液态水,这些液态水会被排出。蒸汽连续进入,冷凝水不断被排出,直至物料被加热到预定温度。被排出的液态水,通常温度在 80℃-90℃之间,这些热能被浪费,因此存在热能利用不彻底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能够提高热能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包括:
搅拌罐,其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搅拌罐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上设置供蒸汽进入的进汽口,所述加热腔的底部还设置有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放口;
蒸汽发生器,其设置有通汽管,所述通汽管与所述进汽口相连通,以形成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加热腔通过所述通汽管相连通;
回收罐,其设置有回水管和供水管,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排放口相连通,以形成所述回收罐与所述加热腔通过所述回水管相连通,所述回收罐通过所述供水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包括:
液位计,其设置于所述搅拌罐上,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腔内的冷凝水液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汽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汽口均通过所述通汽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汽口的数量为2个,2个进汽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搅拌罐两侧的加热腔的腔壁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汽管上设置有减压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汽管上还设置有疏水器,所述疏水器位于所述减压阀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的所述通汽管的管道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排放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水管上还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排放阀与所述回收罐之间的所述回水管的管道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罐上设置有排气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汽口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包括搅拌罐、蒸汽发生器和回收罐,搅拌罐外部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通过通汽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蒸汽发生器通过通汽管向加热腔内通入蒸汽,加热腔还通过回水管与回收罐相连通,加热腔内的冷凝水通过回水管进入回收罐,回收罐通过供水管将冷凝水输送给蒸汽发生器。冷凝水的温度比冷水要高,冷凝水被重新加热成蒸汽需要的热能更少,换言之,冷凝水的热能被重复利用,从而提高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的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罐;2、保温层;3、加热腔;4、进汽口;5、排放口;6、蒸汽发生器;7、通汽管;8、回收罐;9、回水管;10、供水管;11、液位计;12、减压阀;13、疏水器;14、排放阀;15、止回阀;16、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包括搅拌罐1、蒸汽发生器6以及回收罐8。
搅拌罐1外部设置有保温层2,保温层2与搅拌罐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热腔3,加热腔3上设置供蒸汽进入的进汽口4,加热腔3的底部还设置有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放口5。
蒸汽发生器6设置有通汽管7,通汽管7与进汽口4相连通,以形成蒸汽发生器6与加热腔3通过通汽管7相连通。
回收罐8设置有回水管9和供水管10,回水管9与排放口5相连通,以形成回收罐8与加热腔3通过回水管9相连通,回收罐8通过供水管10与蒸汽发生器6相连通。
供水管10和蒸汽发生器6上都设置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包括搅拌罐1、蒸汽发生器6和回收罐8,搅拌罐1外部设置有加热腔3,加热腔3通过通汽管7与蒸汽发生器6相连通,蒸汽发生器6通过通汽管7向加热腔3 内通入蒸汽,加热腔3还通过回水管9与回收罐8相连通,加热腔3内的冷凝水通过回水管9进入回收罐8,回收罐8通过供水管10将冷凝水输送给蒸汽发生器6。冷凝水的温度比冷水要高,冷凝水被重新加热成蒸汽需要的热能更少,换言之,冷凝水的热能被重复利用,从而提高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的热能利用率。此外,由于冷凝水的温度较高,也能够减少现有技术中冷水进入蒸汽发生器6时造成的蒸汽压力下降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蒸汽连续进入加热腔3,冷凝水不断被排出,因此也无法精准控制搅拌罐1内物料加热温度,而且在加热腔3中,由于蒸汽和冷凝水在加热腔3中共存,若进入加热腔3的蒸汽不能迅速冷凝成水,则在气液混合的体系中,蒸汽被分散成大小不等的蒸汽泡。随着蒸汽进入带来的流动,蒸汽泡之间相互融合,变成大的蒸汽泡,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加热腔3壁,蒸汽泡失去热量而破裂,破裂处的体积突然减少,周围的液体迅速填补空位,则形成内爆,产生气锤的现象,蒸汽的热能被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导致热能利用率不高。
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进汽口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汽口4均通过通汽管7与蒸汽发生器6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进汽口4 的数量为2个,2个进汽口4分别设置于搅拌罐1两侧的加热腔3的腔壁上。通过增加进汽口4的数量,能够均匀分布蒸汽流量,让加热腔3更均匀地受热,减少内部温度不均的情况,还能缩短蒸汽完成热交换的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时间,减少气锤现象的出现。在位置上,可以设置进汽口4设置在加热腔3的顶部,排放口5设置在加热腔3的底部。在通汽管7内通入饱和蒸汽,控制进入加热腔3的蒸汽压力稳定,也能够实现稳定控制进入加热腔3的蒸汽流量,有利于蒸汽稳定连续的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汽锤现象的产生。
本实施例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还包括液位计11,液位计11设置于搅拌罐1上,并用于检测加热腔3内的冷凝水液位。液位计11的设置,能够实现从外界获知加热腔3内的冷凝水液位,从而提示是否需要通过排放口5排出冷凝水。
在本实施例中,通汽管7上设置有减压阀12。通汽管7上还设置有疏水器13,疏水器13位于减压阀12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通汽管7 的管道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稳顶进入加热腔3的蒸汽压力,从而稳顶用于热交换的蒸汽热焓值。
回水管9上设置有排放阀14。回水管9上还设置有止回阀15,止回阀15位于排放阀14与回收罐8之间的回水管9的管道上。排放阀 14用于控制加热腔3中的冷凝水是否能够进入回水管9,而止回阀15 的作用是,防止经过止回阀15的冷凝水倒流回到加热腔3内。
回收罐8上设置有排气阀16。排气阀16用于平衡回收罐8内外的压力平衡,提高安全性。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时,先将蒸汽发生器6产生的蒸汽通过通汽管7进入加热腔3,通入蒸汽一段时间后,停止向加热腔3中通入蒸汽,使得加热腔3内的蒸汽充分冷凝成水,之后再通过排放口5将冷凝水排空。这一过程重复3次,以使搅拌罐1 充分预热。再向加热腔3中通入蒸汽,同时关闭排放阀14,进入加热升温阶段,直至搅拌罐1中的物料实际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再停止向加热腔3中通入蒸汽,进入保温阶段。在保温阶段,若物料的温度下降至预定温度范围外,则再次进入加热升温阶段,直至达到物料要求的加热时间。在物料加热结束时,停止向加热腔3中通入蒸汽,开启排放阀14排空冷凝水。
在加热升温阶段和保温阶段,若加热腔3内的冷凝水液位达到预定高度,打开排放阀14,同时停止向加热腔3内通入蒸汽,冷凝水排空后关闭排放阀14,再继续向加热腔3内通入蒸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能够提高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的热能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搅拌罐,其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搅拌罐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上设置供蒸汽进入的进汽口,所述加热腔的底部还设置有供冷凝水排出的排放口;
蒸汽发生器,其设置有通汽管,所述通汽管与所述进汽口相连通,以形成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加热腔通过所述通汽管相连通;
回收罐,其设置有回水管和供水管,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排放口相连通,以形成所述回收罐与所述加热腔通过所述回水管相连通,所述回收罐通过所述供水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位计,其设置于所述搅拌罐上,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腔内的冷凝水液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汽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汽口均通过所述通汽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汽口的数量为2个,2个进汽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搅拌罐两侧的加热腔的腔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汽管上设置有减压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汽管上还设置有疏水器,所述疏水器位于所述减压阀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的所述通汽管的管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排放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管上还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所述排放阀与所述回收罐之间的所述回水管的管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罐上设置有排气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汽口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顶部。
CN202221496445.X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Active CN217663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6445.XU CN217663151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6445.XU CN217663151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63151U true CN21766315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8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6445.XU Active CN217663151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63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53245U (zh) 一种用于蒸箱的蒸汽冷凝结构
CN209081463U (zh) 一种全自动蒸馏水制备及供给系统
CN217663151U (zh) 一种蒸汽加热的液体均质搅拌罐
CN209790405U (zh) 一种用于生物制药工程的蒸汽加热系统
CN114646228A (zh) 一种可控温的热水供应系统
CN207532811U (zh) 一种液体加热蒸发浓缩装置
CN216571566U (zh) 一种降膜蒸发器
CN212396712U (zh) 一种新型减水剂反应釜
CN208566656U (zh) 一种锅炉蒸汽的热能回收装置
CN21111114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太阳能蒸发装置
CN209605403U (zh) 排气装置及导热油系统
CN206777878U (zh) 一种卧式旋转蒸发器
CN113385246B (zh) 一种共沸恒温加热装置
CN216521614U (zh) 一种热网加热器注水保养系统
CN205940221U (zh) 换热式燃气热水炉
CN207365092U (zh) 一种基于mvr技术中的预热器
CN104747907B (zh) 一种水浴式汽化器溢流结构
CN206847422U (zh) 一种热水箱换热控温装置
CN211011916U (zh) 具有卧式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CN206113688U (zh) 一种乏汽回收装置
CN205633722U (zh) 用于乳胶基质储存罐保温系统
CN217395282U (zh) 一种蒸压釜余热回收装置及加气混凝土生产线
CN103816848B (zh) 一种高效加热反应釜
CN114321866A (zh) 一种负压蒸汽控温装置
CN204767466U (zh) 一种制盐专用的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