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5363U -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5363U
CN217325363U CN202220755080.1U CN202220755080U CN217325363U CN 217325363 U CN217325363 U CN 217325363U CN 202220755080 U CN202220755080 U CN 202220755080U CN 217325363 U CN217325363 U CN 217325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direction limiting
fixing frame
distanc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550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珍
李斌
周兰清
王振亚
唐天佑
田艳
徐继荣
李雨豪
陈建超
杨光
黄喆锐
马瑞冬
苑晓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550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5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5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5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包括:既有钢平台和固定架。既有钢平台包括多个立柱,各立柱呈多行多列排布,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和/或立柱上,所述固定架限定出限位空间,钢护筒贯穿所述限位空间。本申请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中,将固定架固定于已经搭建好的钢平台上,结构强度高,能够对钢护筒进行垂直度限位,避免钢护筒移位。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水上工程桩施工过程中,钢护筒的定位尤其重要,钢护筒的定位误差直接影响了桩基成孔定位误差。但钢护筒打设前,均需要先进行定位垂直度的调整,然后再由打拔机进行护筒的打设,施工过程中要对护筒进行频繁的定位和垂直度的校正,工序重复施工,效率慢,若钢护筒较长,很难对钢护筒进行较为准确的初定位和固定,而且搭设过程中垂直度难以保证,消耗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包括:
既有钢平台,所述既有钢平台包括多个立柱,各立柱呈多行多列排布,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和/或立柱上,所述固定架限定出限位空间,钢护筒贯穿所述限位空间。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第一方向限位梁和两个第二方向限位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限定出限位空间。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连接于所述立柱或横梁。
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通过卡箍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相邻两个立柱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相邻两个立柱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间距;
相邻立柱之间连接有加装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连接于相应的加装梁。
可选的,相邻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上部固定架和下部固定架,所述上部固定架和所述下部固定架具有纵向间距;
所述上部固定架和所述下固定架均围合形成限位空间,钢护筒依次贯穿两个所述限位空间设置。
可选的,所述上部固定架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所述下部固定架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小于两个立柱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和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间距相等。
可选的,立柱上连接有加装梁,所述加装梁和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加装梁上,两个所述加装梁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立柱上连接有横梁,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上,该两个横梁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中,将固定架固定于已经搭建好的钢平台上,结构强度高,能够对钢护筒进行垂直度限位,避免钢护筒移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中既有钢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既有钢平台;11、立柱;12、横梁; 2、固定架;2a、上部固定架;2b、下部固定架;21、第一方向限位梁;22、第二方向限位梁;23、加装梁;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包括:既有钢平台1和固定架2。所述既有钢平台1包括多个立柱11,各立柱11呈多行多列排布,相邻的立柱11之间通过横梁12连接。固定架2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12和/或立柱11上,所述固定架2限定出限位空间,钢护筒贯穿所述限位空间。本申请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中,将固定架2固定于已经搭建好的钢平台上,结构强度高,能够对钢护筒进行垂直度限位,避免钢护筒移位。
参见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架2包括两个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两个第二方向限位梁22。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限定出限位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限位梁21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梁,第二方向限位梁22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梁。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第二方向限位梁22围合形成口字型的限位空间。两个第一方向限位梁21的间距略大于钢护筒的直径,两个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间距略大于钢护筒的直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连接于所述立柱11或横梁12。
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通过卡箍可拆卸地连接。如此,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第二方向限位梁22可以拆卸复用。
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第二方向限位梁22可以为圆钢管或矩形钢管
相邻两个立柱11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的间距,相邻两个立柱11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间距。为了方便将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第二方向限位梁22安装于立柱11上。可以在立柱11之间连接有加装梁23。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连接于相应的加装梁23。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3所示,也可以不设置加装梁23,直接利用既有钢平台1上的横梁12安装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第二方向限位梁22:相邻两个立柱11之间连接有横梁12,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12上。而第二方向限位梁22则可以连接于第一方向限位梁21上,或者,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12上。
参见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架2包括上部固定架2a和下部固定架2b,所述上部固定架2a和所述下部固定架2b具有纵向间距。所述上部固定架2a和所述下固定架2均围合形成限位空间,钢护筒依次贯穿两个所述限位空间设置。
该实施方案中,上部固定架2a和下部固定架2b位于不同的位置,分别对钢护筒的不同位置进行限位,显著地提高限位精度和支持稳定性。其中,上部固定架2a和下部固定架2b可以结构相同,均包括上文中对固定架2的限定,即,包括两个第一方向限位梁21和两个第二方向限位梁22。
参见图5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部固定架2a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所述下部固定架2b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的间距小于两个立柱11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的间距和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间距相等。即,两个第一方向限位梁21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钢护筒,两个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距离略大于钢护筒,两个第一方向限位梁21限制钢护筒位置,防止钢护筒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两个第二方向限位梁22限制钢护筒位置,防止钢护筒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参见图5所示,立柱11上连接有加装梁23,所述加装梁23和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加装梁23上,两个所述加装梁23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21的间距。第二方向限位梁22可以直接装配于立柱11的横梁12上不专门设置相应的加装梁23。例如,所述立柱11上连接有横梁12,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12上,该两个横梁12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22的间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既有钢平台,所述既有钢平台包括多个立柱,各立柱呈多行多列排布,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横梁连接;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和/或立柱上,所述固定架限定出限位空间,钢护筒贯穿所述限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第一方向限位梁和两个第二方向限位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限定出限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连接于所述立柱或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通过卡箍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立柱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相邻两个立柱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间距;
相邻立柱之间连接有加装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连接于相应的加装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上;
和/或,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上部固定架和下部固定架,所述上部固定架和所述下部固定架具有纵向间距;
所述上部固定架和所述下部固定架均围合形成限位空间,钢护筒依次贯穿两个所述限位空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架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所述下部固定架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
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小于两个立柱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和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上连接有加装梁,所述加装梁和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加装梁上,两个所述加装梁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一方向限位梁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连接有横梁,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横梁上,该两个横梁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方向限位梁的间距。
CN202220755080.1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Active CN217325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5080.1U CN217325363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5080.1U CN217325363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5363U true CN217325363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3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55080.1U Active CN217325363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5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127744A (ko) 지붕형 태양전지 모듈 탑재 시스템
CN217325363U (zh) 一种水上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固定结构
JP2016065441A (ja) 防風柵
CN113931207A (zh) 在半岸半水狭小水域快速施工桥梁下部结构的装置及方法
CN210482309U (zh) 一种支撑立柱与支撑梁的连接结构
CN102817617B (zh) 新型拉索式盾构始发后靠基座体系
CN105033531A (zh) 一种钻井平台桩腿中齿条板与半圆管焊接工装
CN108396867B (zh) 多个木梁与木柱同一标高连接结构及方法
CN217053422U (zh) 在半岸半水狭小水域快速施工桥梁下部结构的装置
CN210791489U (zh) 一种精确定位的装配式盖梁钢筋绑扎胎架
JP4815198B2 (ja) 掘削溝用矢板式支保工構造
CN209760829U (zh) 一种辅助制作钢筋笼的夹具
JP3181744U (ja) 太陽光パネル取付架台
CN111980052A (zh) 一种电力施工桩基结构
JP4504126B2 (ja) ジャケット支持高さ調整架台
CN220057956U (zh) 一种可移动排架式钢栈桥钢管桩施工定位装置
CN213326416U (zh) 用于提高跨江龙门吊基础桩安装精度的定位装置
JP2011032670A (ja) 深礎基礎用の配筋作業のための補助具、及び、この補助具を用いた配筋の施工方法
CN216640280U (zh) 一种钢栈桥沉桩定位及防护装置
CN218667489U (zh) 一种h型钢定位工具
CN216517103U (zh) 一种混凝土墩柱安全爬梯简易拼装装置
CN217758661U (zh) 一种装配式水上作业钢平台
CN209972732U (zh) 托管架支架
CN219908599U (zh) 一种整体式施工平台
CN213927618U (zh) 一种建筑改造施工外墙墙体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