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9957U - 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19957U CN217319957U CN202220710072.5U CN202220710072U CN217319957U CN 217319957 U CN217319957 U CN 217319957U CN 202220710072 U CN202220710072 U CN 202220710072U CN 217319957 U CN217319957 U CN 2173199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compression
- piston
- air
- pump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包括减震支架和电机,电机和压缩泵体安装在减震支架上;分配阀总成安装在电机的一侧;压缩泵体的内部设置有运行内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运行内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由电机的主轴驱动进行同向轴向运动;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均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压缩腔相连通且第二腔室上设置排气口,排气口上连接有排气散热管,排气散热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分配阀总成相连,二级进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分配阀总成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压缩气泵结构,解决现有的空气供给单元体积大、质量重、噪声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气悬架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背景技术
空气悬架作为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重要部分,主要由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震阻尼装置、横向稳定器、高度阀、导向传力机构、储气罐(AT)、及管路组成,可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实时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悬架系统处于最佳减震状态,使车辆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具有良好的舒适性。随着人们对车辆乘坐舒适性要求和悬架技术的发展,空气悬架在大型客车、载重卡车、特种车辆和高档小型汽车上均有广泛应用。
空气供给单元作为空气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可将空气压缩并加注空气弹簧,为实现空气悬挂调节刚度和阻尼的功能提供源动力。目前国内市场上汽车空气悬架现用空气供给单元主要为单级压缩模式,输出气体压力较低,导致汽车空气悬架系统调节灵敏度偏低,不适用于高档汽车;同时存在体积大、质量重,噪声大、散热效果差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采用两级压缩气泵结构,解决现有的空气供给单元体积大、质量重、噪声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包括:减震支架;电机,安装在减震支架上;压缩泵体,设置在电机的一端,所述的电机的主轴插入到压缩泵体中;分配阀总成,安装在电机的一侧;所述的压缩泵体的内部设置有运行内腔和分别设置在运行内腔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的运行内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的第一压缩腔内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的第二压缩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由电机的主轴驱动进行同向轴向运动;
所述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腔室与第二压缩腔相连通,所述的压缩泵体上安装有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上连接有排气散热管,所述的压缩泵体上还安装有第一腔室相连通的二级进气口;
所述的排气散热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分配阀总成相连,所述的二级进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分配阀总成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泵体上设置有与运行内腔相连通的弹簧排气入口,所述的电机的端部安装有一级进气口,所述的弹簧排气入口与一级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弹簧排气入口还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分配阀总成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震支架上还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的散热风扇靠近压缩泵体设置且其产生的风流穿过排气散热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配阀总成的一侧安装有干燥器,所述的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壳体,所述的干燥器壳体分隔为至少两个干燥腔室,所述的干燥器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将干燥腔室封闭的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的一侧设置有伸入到干燥腔室内的压缩弹簧,所述的压缩弹簧用于将干燥腔室内部的干燥剂压住,所述的干燥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分配阀总成相连通的干燥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配阀总成包括分配阀体、设置在分配阀体内的若干控制阀以及与控制阀对应的线圈总成,所述的分配阀体与干燥器紧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活塞的一端插入到第一活塞的一端内,且第二活塞插入到第一活塞内的一端与电机主轴上的偏心轮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的一端通过一转动销与第二活塞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泵体上设置有与运行内腔相连通的阀腔,所述的阀腔中安装有功率限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缩泵体的一端通过第一端盖将第一压缩腔封闭,所述的压缩泵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端盖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震支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周边的若干个侧板,所述的侧板的顶部和底板的上侧安装有若干个减震连接头,所述的底板上还设置有与分配阀总成对应的定位插针。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散热管的一端与压缩泵体上的固定孔座的一端相插接,所述的固定孔座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连接头,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减震支架将电机、泵体和分配阀总成集合到一起,减少了整个系统的体积,减震效果好,能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分配阀总成可以将多个阀进行集成,减少了气体运行的行程,提高运行效率;
(2)压缩泵体采用两级结构,通过第一压缩腔来实现一级压缩,接着通过第二压缩腔进行二级压缩,能达到更高的输出气压。
(3)在运行内腔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结构紧凑,第一腔室可以实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之间的连通,第二腔室用于输出高压,形成一个顺畅的循环。
(4)安装有功率限制阀,当供气单元功率过大时,可以打开功率限制阀,将高压气体导入到泵入口处,可以更好地防止柱塞泵堵塞,保护空气悬架供气单元。
(5)安装有排气散热管,并安装有散热风扇,与排气散热管相结合可以对排出的高压压缩气体进行快速散热,降低温度,避免对整个空气悬架的其他部件进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和压缩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和压缩泵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和压缩泵主视剖视结构图;
图7为图4的B-B向剖视结构图;
图8为图4的C-C向剖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泵去除端盖后一个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泵去除端盖后的另一个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单向阀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单向阀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气系统原理图。
附图标记:
1、减震支架,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第一单向阀,14、阀腔,15、第四单向阀,16、第一封堵部,17、固定部,18、第一弧形弹片,19、第二进气孔,2、电机,21、第二封堵部,22、中心板,23、连接孔,24、第二弧形弹片,26、第三连接管,27、固定孔座,28、第三单向阀,3、干燥器,31、运行内腔,32、第一压缩腔,33、第二压缩腔,34、第一活塞,35、第二活塞,36、转动销,37、偏心轮,38、轴承,39、第一进气孔,4、压缩泵体,41、第二端盖,42、连通流道,45、第一端盖,46、排气口,47、功率限制阀,48、二级进气口,49、弹簧排气入口,5、散热风扇,51、压缩弹簧,53、密封盖,57、干燥腔室,58、干燥孔,6、排气散热管,61、减震连接头,62、定位插针,63、侧板,64、散热风扇支撑板,65、底板,7、第二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9、分配阀总成,91、分配阀体,92、控制阀,93、压力传感器,94、线圈总成,10、一级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采用两级压缩气泵结构,解决现有的空气供给单元体积大、质量重、噪声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包括:减震支架1和电机2,电机2安装在减震支架1上;压缩泵体4,设置在电机2的一端,所述的电机2的主轴插入到压缩泵体4中;分配阀总成9,安装在电机2的一侧;所述的压缩泵体4的内部设置有运行内腔31和分别设置在运行内腔31两侧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的运行内腔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腔32和第二压缩腔33,所述的第一压缩腔32内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34,所述的第二压缩腔33内设置有第二活塞35,所述的第一活塞34和第二活塞35由电机2的主轴驱动进行同向轴向运动;
所述的第一压缩腔32和第二压缩腔33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13和第二单向阀20与第一腔室11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腔室12与第二压缩腔33相连通,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安装有与第二腔室12相连通的排气口46,所述的排气口46上连接有排气散热管6,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还安装有第一腔室11相连通的二级进气口48;
所述的排气散热管6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所述的二级进气口48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
具体的,压缩泵体4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整体呈扁平状,其外表面均布有散热凸筋,可以有效提高压缩泵体4的整体散热效果,电机2作为输出动力源,其主轴上可以安装偏心轮37,作为电机2驱动第一活塞34和第二活塞35活动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活塞35的一端插入到第一活塞34的一端内,且第二活塞35插入到第一活塞34内的一端与偏心轮37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34的一端通过一转动销36与第二活塞35相连,当偏心轮37进行转动的时候会推动第二活塞35进行摆动和轴向移动,在第二活塞35进行摆动和轴向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活塞34进行轴向移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活塞34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二活塞35的端面面积,使一级压缩的压缩效果优于二级压缩的效果,而第一活塞34和第二活塞35的端面上均安装有皮碗,皮碗与第一压缩腔32和第二压缩腔33的侧壁相接触密封,皮碗由支撑环进行压紧固定,在偏心轮37与第二活塞35之间均安装有轴承38,其中转动销36与第一活塞34和第二活塞35之间均套接有耐磨环,来提高转动销36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噪音。
在使用的时候,随着第一活塞34在第一压缩腔32中后退,第一压缩腔32中吸入低压空气,然后第一活塞34在第一压缩腔32中前进,将第一压缩腔32中的气体压缩并通过第一单向阀13进入到第一腔室11中,同时由于此时第二压缩腔33内的第二活塞35进行后退,将第一腔室11中进行一级压缩的气流吸入到第二压缩腔33内,然后第二压缩腔33内的第二活塞35进行前进,将第二压缩腔33内的气体压缩挤出到第二腔室12,进入到第二腔室12中的气体为高压气体,而第二压缩腔33与第二腔室12之间可以安装第四单向阀15,进入到第二腔室12的高压气体再通过排气口46排入到排气散热管6中,输入到供气系统中,排气散热管6可以对高压气体进行降温,具体的,所述的排气散热管6为翅片散热管,翅片散热管就是在金属管的外侧壁上均匀排列设置有散热翅片,通过散热翅片可以大幅度地增加金属管的外侧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快速冷却排气散热管6内输送的高压气体。同时,如图10所示,所述的排气散热管6的一端与压缩泵体4上的固定孔座27的一端相插接,所述的固定孔座27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连接头,固定孔座27为压缩泵体4的一部分,其结构为一横向设置的穿孔,优选设置在第二压缩腔33的下方,而排气散热管6从排气口46出来以后可以绕行一定的距离从上方绕行到下方,与固定孔座27相连,实现对排气散热管6的两端的固定,而固定孔座27端部的气管连接头可以外接气管用于与分配阀总成9进行连通,具体来说,所述的排气散热管6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所述的二级进气口48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
为了使整个空气悬架的供气系统中空气弹簧放气时产生的气流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设置有与运行内腔31相连通的弹簧排气入口49,弹簧排气入口49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管路与各个空气弹簧相连通,所述的电机2的端部安装有一级进气口10,所述的弹簧排气入口49与一级进气口10相连通,所述的弹簧排气入口49还通过第三连接管26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通,进入到运行内腔31内的气体可以通过一级进气口10排出,而同样的,在压缩泵运行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一级进气口10进行进气,一级进气口10可以外接气管,可以安装在电机2远离压缩泵体4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气散热管6的散热效果,所述的减震支架1上还安装有散热风扇5,所述的散热风扇5靠近压缩泵体4设置且其产生的风流穿过排气散热管6,所述的排气散热管6呈盘状,所以散热风扇5可以正对着排气散热管6,从压缩泵体4的一侧向电机2方向吹风,可以快速带走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配阀总成9的一侧安装有干燥器3,所述的干燥器3包括干燥器壳体50,所述的干燥器壳体50分隔为至少两个干燥腔室57,所述的干燥器壳体50的一端设置有将干燥腔室57封闭的密封盖53,所述的密封盖53的一侧设置有伸入到干燥腔室57内的压缩弹簧51,所述的压缩弹簧51用于将干燥腔室57内部的干燥剂压住,所述的干燥腔室5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通的干燥孔58,干燥腔室57可以填充各种干燥剂,如氯化钙、硅胶、蒙脱石等等,压缩弹簧51可以压实干燥剂,分配阀总成9与干燥腔室57相连通,通过外置的干燥器3来实现分配阀总成9内部的干燥,而干燥腔室57的内部还安装有过滤棉,用于过滤进入到干燥腔室57内的气体,防止干燥腔室57内部被污染,密封盖53开启以后可以更换干燥剂。
具体的,作为分配阀总成9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的分配阀总成9包括分配阀体91、设置在分配阀体91内的若干控制阀92以及与控制阀92对应的线圈总成94,所述的分配阀体91与干燥器3紧贴连接,控制阀92为电磁阀,种类多样,通过对分配阀体91内部的管路的设置可以形成与控制阀92相配的复杂的控制管路,避免了管道的设置,集成度高,线圈总成94也设计成板状结构,其内部的线路与各个控制阀92相对应,并在线圈总成94的一侧设置外接的插座,用于连接供电,同时,可以在控制阀92上选择性安装压力传感器93,用于检测分配阀体91内的气压。
为了对压缩泵进行安全保护,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设置有与运行内腔31相连通的阀腔14,所述的阀腔14中安装有功率限制阀47,限压阀47设定安全压力多级可调,可有效避免气路堵塞导致压力过高,可以在压缩泵体4的上端安装堵头,可以拆卸堵头来打开运行内腔31进行维修等等操作。
为了方便装配,所述的压缩泵体4的一端通过第一端盖45将第一压缩腔32封闭,所述的压缩泵体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端盖41将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封闭,第一端盖45上可以横向设置有一连通流道42,连通流道42可以连通第一压缩腔32和第一单向阀13,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41与压缩泵体4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其中第二端盖41与压缩泵体4之间的密封圈还可以将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进行密封分隔。
为了实现第一压缩腔32的快速进气,如图6和11所示,所述的第一活塞34上开有若干个与运行内腔31连通的第一进气孔39,所述的第一活塞34上安装有将第一进气孔39封堵的第三单向阀28,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活塞34上的第一进气孔39有若干个,所述的第三单向阀28包括中心板22,所述的中心板2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23,所述的中心板2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弧形弹片24,使第三单向阀28呈“H”形,所述的第二弧形弹片24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气孔41对应封堵的第二封堵部21,第一进气孔41优选为4个,并呈矩形设置,使整个第三单向阀28呈片状的对称结构,中心板22上的连接孔23可以穿接螺钉安装固定在第一活塞34上,在第一进气孔39进气的时候可以同时推开4个第二封堵部21,进气完成后由于第二弧形弹片24具有弹性,第二封堵部21自动回弹封住第一进气孔39,第三单向阀28采用异形的结构,可以满足第一压缩腔32的进气要求。
同样的,如图12所示,所述的第二单向阀20安装在第二压缩腔33的内侧壁上,用于将第二压缩腔33侧壁上的第二进气孔19封堵,所述的第二单向阀20包括与第二压缩腔33侧壁连接的固定部17,所述的固定部17上设置有连接孔23,所述的固定部1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弧形弹片18,所述的第一弧形弹片18的一端设置有将第二进气孔19封堵的第一封堵部16,第一弧形弹片18呈卷状,使第一封堵部16具有足够的弹性来封住第二进气孔1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震支架1包括底板65和设置在底板65周边的若干个侧板63,所述的侧板63的顶部和底板65的上侧安装有若干个减震连接头61,所述的底板65上还设置有与分配阀总成9对应的定位插针62,侧板63可以对电机2、分配阀总成9和压缩泵体4进行有效保护,减震连接头61采用连接柱和套接在连接柱外侧的橡胶垫组成,在减震支架1与车辆主体进行安装的时候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而同时底板65上的减震连接头61可以对电机2、分配阀总成9和压缩泵体4进行减震支撑,减少噪音,底板65一侧还设置有散热风扇支撑板64,可以对散热风扇进行有效牢固地支撑。
作为分配阀总成9的具体系统组成,如图13所示:
所述的空气悬架供气单元系统原理图如附图13所示,整个系统的控制阀92部分包括空气阀AV1、AV2、AV3、AV4,切换阀SV1、SV2,气动控制阀ACV、限压阀ASV、流量阀FV、轮胎充气阀IV;所述的一级进气口10与压缩泵体4之间布置有管路A1,在管路A1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AC;第一单向阀13与一级排气单向阀15之间布置有管路A2;二级进气口48与排气散热管6之间布置有管路A3;排气散热管6与干燥器3、限压阀ASV之间分别布置有管路B1、B2;干燥器3与限压阀ASV之间布置有管路C1;限压阀ASV与压缩泵体4之间布置有管路C2;干燥器3与切换阀SV-2之间布置有管路D1;切换阀SV2与储气罐AT之间布置有管路D2;切换阀SV1与第一单向阀13之间布置有管路D3;干燥器3与空气阀AV1、AV2、AV3和AV4之间布置有管路F1-F4。上述的各种管路可以是压缩泵体4和分配阀总成9的内部通道,也可以是外接的独立的连接管。
充气模式:当车速处于静止或运行状态时,空气悬架供气单元加注储气罐AT。系统先接通电磁阀SV-2,接着接通压缩机和储气罐AT,空气从一级进气口10进入压缩泵体4,经管路A3经过排气散热管6,再经管路B1经过干燥器3,再经管路D1经过电磁阀SV-2,最后经管路D2进入储气罐AT给储气罐AT加注;当储气罐AT的压力至少比待调节空气弹簧中的压力高出一定值时,电机不运行,由储气罐AT直接给空气弹簧加压。
抬高车身:切换阀SV-2、空气阀AV1、AV2、AV3、AV4阀上电,储气罐AT中的压缩气体经管路D2经切换阀SV-2,最后经管路F1-F4经空气阀AV1、AV2、AV3、AV4给空气弹簧加压,车身升高,储气罐AT优先在车辆静止以及低速行驶期间的调节过程中使用,以改进车辆声学系统;当储气罐AT压力小于一定值时,不接通储气罐AT,电机运行:空气阀AV1、AV2、AV3、AV4上电,空气从一级进气口10进入压缩泵体4,经第二单向阀20、第一单向阀13、一级排气单向阀15、二级进气口48以及管路A1、A2、A3后进入排气散热管6,再经过管路B1经干燥器3,一路经管路D1经管路F1-F4以及空气阀AV1、AV2、AV3、AV4给空气弹簧加压,车身升高。
快速启动模式:当需要快速建立压力时,储气罐AT接通,电机运行:切换阀SV-1和空气阀AV1、AV2、AV3、AV4上电,储气罐AT中的压缩空气经管路D2经切换阀SV-1,经管路A2导入到第二压缩腔33中,再经管路A3经排气散热管6,再经过管路B1经干燥器3,一路经管路D1经管路F1-F4以及空气阀AV1、AV2、AV3、AV4给空气弹簧加压,车身升高。在需要时,此模式可以快速地建立压力,这项功能使用的是储气罐AT压力。
放气模式:气动控制阀ACV和空气阀AV1、AV2、AV3、AV4上电,空气弹簧中的气体经空气阀AV1、AV2、AV3、AV4经管路F1-F4,经管路D1经燥器3,再经管路B1、B2经流量阀FV、限压阀ASV,最后经管路C2排出,车身降低。气体经管路D1、C1经气动控制阀ACV,压力作用到限压阀的控制接口上,限压阀ASV被切换到打开位置上,限压阀设定安全压力多级可调,可有效避免气路堵塞导致压力过高,流量阀FV在排气阶段可实现多级调节,增加驾驶感。此外,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轮胎充气阀IV,增加轮胎充气功能,通过压缩机直接给欠压轮胎充气,便捷实用。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支架(1);
电机(2),安装在减震支架(1)上;
压缩泵体(4),设置在电机(2)的一端,所述的电机(2)的主轴插入到压缩泵体(4)中;
分配阀总成(9),安装在电机(2)的一侧;
所述的压缩泵体(4)的内部设置有运行内腔(31)和分别设置在运行内腔(31)两侧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的运行内腔(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腔(32)和第二压缩腔(33),所述的第一压缩腔(32)内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34),所述的第二压缩腔(33)内设置有第二活塞(35),所述的第一活塞(34)和第二活塞(35)由电机(2)的主轴驱动进行同向轴向运动;
所述的第一压缩腔(32)和第二压缩腔(33)分别通过第一单向阀(13)和第二单向阀(20)与第一腔室(11)相连通,所述的第二腔室(12)与第二压缩腔(33)相连通,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安装有与第二腔室(12)相连通的排气口(46),所述的排气口(46)上连接有排气散热管(6),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还安装有第一腔室(11)相连通的二级进气口(48);
所述的排气散热管(6)通过第一连接管(8)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所述的二级进气口(48)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设置有与运行内腔(31)相连通的弹簧排气入口(49),所述的电机(2)的端部安装有一级进气口(10),所述的弹簧排气入口(49)与一级进气口(10)相连通,所述的弹簧排气入口(49)还通过第三连接管(26)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支架(1)上还安装有散热风扇(5),所述的散热风扇(5)靠近压缩泵体(4)设置且其产生的风流穿过排气散热管(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阀总成(9)的一侧安装有干燥器(3),所述的干燥器(3)包括干燥器壳体(50),所述的干燥器壳体(50)分隔为至少两个干燥腔室(57),所述的干燥器壳体(50)的一端设置有将干燥腔室(57)封闭的密封盖(53),所述的密封盖(53)的一侧设置有伸入到干燥腔室(57)内的压缩弹簧(51),所述的压缩弹簧(51)用于将干燥腔室(57)内部的干燥剂压住,所述的干燥腔室(5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分配阀总成(9)相连通的干燥孔(5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阀总成(9)包括分配阀体(91)、设置在分配阀体(91)内的若干控制阀(92)以及与控制阀(92)对应的线圈总成(94),所述的分配阀体(91)与干燥器(3)紧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活塞(35)的一端插入到第一活塞(34)的一端内,且第二活塞(35)插入到第一活塞(34)内的一端与电机(2)主轴上的偏心轮(37)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34)的一端通过一转动销(36)与第二活塞(35)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泵体(4)上设置有与运行内腔(31)相连通的阀腔(14),所述的阀腔(14)中安装有功率限制阀(4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泵体(4)的一端通过第一端盖(45)将第一压缩腔(32)封闭,所述的压缩泵体(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端盖(41)将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支架(1)包括底板(65)和设置在底板(65)周边的若干个侧板(63),所述的侧板(63)的顶部和底板(65)的上侧安装有若干个减震连接头(61),所述的底板(65)上还设置有与分配阀总成(9)对应的定位插针(6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散热管(6)的一端与压缩泵体(4)上的固定孔座(27)的一端相插接,所述的固定孔座(27)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连接头,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管(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10072.5U CN217319957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10072.5U CN217319957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19957U true CN217319957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3003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10072.5U Active CN217319957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19957U (zh)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20710072.5U patent/CN2173199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14842A (zh) | 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 |
JP7286797B2 (ja) | カーシート空気圧ランバーサポート用のポンプとバルブの統合マシン | |
CN108767152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减震装置 | |
CN217319957U (zh) | 一种空气悬架的集成式供气单元 | |
CN212130705U (zh) | 一种移动式充气泵 | |
CN117656742A (zh) | 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1469619A (zh) |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 | |
CN113309884A (zh) | 一种汽车空气管道用单向阀 | |
CN220129906U (zh) |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 |
CN212860990U (zh) | 一种汽车空气悬架用空气供给设备 | |
CN117052625A (zh) | 一种车用气体压缩机 | |
CN218140930U (zh) | 一种空气悬架供气输出装置 | |
CN108215695A (zh) | 一种集成空压机与干燥器的电控空气处理单元 | |
CN114714843A (zh) | 一种空气悬架供气输出装置 | |
CN217319958U (zh) | 一种空气悬架的供气系统 | |
CN211145520U (zh) | 一种系统阀单元 | |
KR20130035674A (ko) | 전기 자동차의 에어서스펜션용 흡착식 에어드라이어 장치 | |
CN220904605U (zh) | 空气供气单元及车辆 | |
CN217761235U (zh) | 一种带有过滤的空气泵 | |
CN211116531U (zh) | 一种充放气装置 | |
CN219827098U (zh) | 一种内溢流气泵和座椅用气动控制系统 | |
CN221188024U (zh) | 一种集成式气动悬架执行单元 | |
TWI393827B (zh) | 氣簧式避震裝置與方法 | |
CN221366479U (zh) | 一种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系统及车辆 | |
CN114750558A (zh) | 一种空气悬架的供气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