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9906U -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9906U
CN220129906U CN202321501236.4U CN202321501236U CN220129906U CN 220129906 U CN220129906 U CN 220129906U CN 202321501236 U CN202321501236 U CN 202321501236U CN 220129906 U CN220129906 U CN 220129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line
charging
valv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12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樱梅
朱春锋
孙小敬
黄欢
周雅婧
刘彬
高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xquisit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12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9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9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9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包括供气单元,空气弹簧单元,压缩空气存储器,气动执行设备,以及连通于供气单元、空气弹簧单元、压缩空气存储器和气动执行设备之间的气路调节单元;气路调节单元的连通管线上设有多个控制阀,各控制阀协同动作而能够改变气路调节单元的连通状态;随连通状态的变化,供气单元或压缩空气存储器向空气弹簧单元或气动执行设备供气,或者供气单元向压缩空气存储器中供气,或者空气弹簧单元中的压缩气体排放至压缩空气存储器或大气中。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可有效拓展车辆空气悬架气路的功能。

Description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气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为了增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与平稳性,空气悬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空气悬架的供气系统通过气泵总成为车辆的空气弹簧供应压缩气体来缓冲车轮的振动,并根据储气罐压力及高度传感器,通过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实时调节供气单元的启停及充、排气模式,来改变空气弹簧的高度,达到保持车体高度稳定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电机、储气罐、空气弹簧、气路分配阀、ECU、以及用于检测各车轮处的车体高度的高度传感器等组成。
充气模式时,供气单元或储气罐向车辆的空气弹簧输送压缩气体,实现车身抬高;排气模式时,空气弹簧中的压缩气体经特定线路排放到大气环境或储气罐中,已实现车身降低。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供气单元仅能给储气罐或空气弹簧补气,不能满足其它压缩充气等需求。而且,为了使储气罐能够满足空气弹簧的压缩气体补入要求,供气系统的储气罐设计的体积较大,需要占据较大空间;储气罐体积越大,其所能承受的爆破压力也越小,需要增加储气罐的壁厚。
如果采用多个小体积的储气罐代替大体积的储气罐,即针对前后各车轮的悬挂分别配置一个分储气罐,则每个分储气罐均需增加一个三通或在罐上额外新增一个孔,以使各个分储气罐连通起来,这就增加了整个储气单元的布置难度,也增加了供气系统气体泄漏的风险。而且,为了各个分储气罐能被前、后的空气弹簧共用,远端的分储气罐通过长距离的气路管路供气,会影响空气弹簧的动作效果。例如,当后簧举升后储气罐内压力下降,会导致前簧举升时因进气压力降低,而举升速度变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气路调节系统,以提供一种具有拓展功能的空气悬架气路供给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包括供气单元,空气弹簧单元,压缩空气存储器,气动执行设备,以及连通于所述供气单元、所述空气弹簧单元、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和所述气动执行设备之间的气路调节单元;
所述气路调节单元的连通管线上设有多个控制阀,各所述控制阀协同动作而能够改变所述气路调节单元的连通状态;随所述连通状态的变化,所述供气单元或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向所述空气弹簧单元或所述气动执行设备供气,或者所述供气单元向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中供气,或者所述空气弹簧单元中的压缩气体排放至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或大气中。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单元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接口连通所述气路调节单元,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接口经过空气滤清器连通大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接口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向着所述空气压缩机方向导通的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接口连通有第二排气管路,所述第二排气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具有对应两个压力安全阈值设置的两个卸压口,两所述卸压口分别连通在所述单向阀上游和下游的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包括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所述第一储气罐和所述第二储气罐分别通过第二充排气管路和第三充排气管路连通所述气路调节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充排气管路和所述第三充排气管路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三充排气阀和第四充排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气路调节单元包括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接口的干燥管路和第一排气管路;所述干燥管路上设有空气干燥器,由所述供气单元供出的气体经过所述空气干燥器后到达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所述空气弹簧单元或所述气动执行设备;所述第一排气管路连接于所述空气干燥器和所述出气接口之间的所述干燥管路上,并通过排气阀连通大气。
进一步的,所述气路调节单元包括将所述干燥管路分别连通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所述空气弹簧单元和所述气动执行设备的第一充气管路、第一充排气管路和第三充气管路;所述控制阀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充气管路上的第一充气阀,设于所述第一充排气管路上的第一充排气阀,以及设于所述气动执行设备和所述第三充气管路之间的第四充气阀;所述第三充气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充排气阀下游的所述第一充排气管路上,且所述空气弹簧单元中的各空气弹簧机构均通过第二充排气阀连接所述第一充排气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气路调节单元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三充气管路和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进气接口之间的第四充气管路、以及连通于所述进气接口和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之间的第二充气管路,且所述第四充气管路上设有第三充气阀,所述第二充气管路上设有第二充气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基于车辆空气悬架中配置的供气单元压缩空气存储器和空气弹簧单元,在系统中同时设置气动执行设备和气路调节单元,通过控制气路调节单元中各控制阀的通断以切换气路调节单元中相应的连通管线,可实现供气单元对气动执行设备、压缩空气存储器或空气弹簧单元供气,压缩空气存储器对气动执行设备或空气弹簧单元供气,空气弹簧单元中气体排入压缩空气存储器或大气等多种气路调控模式,其中的气动执行设备可以是轮胎、帐篷、座椅等的充气装备,或者是车辆的压缩空气制动系统等,可有效拓展车辆空气悬架气路的功能。
此外,在空气压缩机的出气接口处设置干燥管路,利用干燥管路上的空气干燥器可对通过的气体进行干燥,可避免潮湿空气在气动系统中凝聚,影响系统中阀体的可靠性。而且,在空气弹簧单元通过第一排气管路向大气排出气体时,排气阀打开,气流会反向通过空气干燥器,并经由干燥管路、第一排气管路、排气阀、以及第一排气管路末端的第二外接口,从而排出到大气中,此过程中对空气干燥器形成反吹,实现的对空气干燥器的干燥再生,可提升空气干燥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的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辆气路调节系统的气路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压缩空气存储器向空气弹簧单元供气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压缩空气存储器向空气弹簧单元供气时的另一种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气弹簧单元排气到压缩空气存储器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气弹簧单元排气到压缩空气存储器时的另一种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空气弹簧单元排气到大气中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压缩空气存储器向气动执行设备供气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供气单元向气动执行设备供气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供气单元向压缩空气存储器供气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气路调节单元;
11、供气单元;111、第一外接口;1111、空气滤清器;112、第二外接口;114、空气压缩机;113、连通接口;115、进气管路;1131、进气接口;1132、出气接口;
21、空气弹簧单元;211、第四充排气管路;212、空气弹簧机构;213、第二充排气阀;
3、压缩空气存储器;31、第一储气罐;32、第二储气罐;33、气动执行设备;
41、干燥管路;411、空气干燥器;
51、第一充排气阀;52、第一充气阀;53、第三充排气阀;54、第四充排气阀;55、第二充气阀;56、第三充气阀;57、排气阀;58、第四充气阀;
61、第一充气管路;62、第一充排气管路;63、第二充排气管路;64、第三充排气管路;65、第二充气管路;66、第三充气管路;67、第一排气管路;68、第四充气管路;69、入气管路;
711、第二排气管路;71、安全阀;81、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甲、乙、丙、丁”等限定用语,其也仅是为了区分不同位置、归属或用途等的同类特征,以达到避免歧义、混淆的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气路调节系统,提供了一种具有拓展功能的空气悬架气路供给方案;其一种示例性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其一种示例性气路原理如图2所示。
整体而言,该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包括供气单元11,空气弹簧单元21,压缩空气存储器3,气动执行设备33,以及连通于供气单元11、空气弹簧单元21、压缩空气存储器3和气动执行设备33之间的气路调节单元100。其中,气路调节单元100的连通管线上设有多个控制阀,各控制阀协同动作而能够改变气路调节单元100的连通状态;随连通状态的变化,供气单元11或压缩空气存储器3向空气弹簧单元21或气动执行设备33供气,或者供气单元11向压缩空气存储器3中供气,或者空气弹簧单元21中的压缩气体排放至压缩空气存储器3或大气中。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供气单元11包括空气压缩机114,空气压缩机114的出气接口1132连通气路调节单元100,空气压缩机114的进气接口1131经过空气滤清器1111连通大气。采用空气压缩机114作为空气压缩输出设备,具有输出气体压力大、性能稳定等特点。通过在空气压缩机114的输入侧的进气管路115的第一外接口111处设置空气滤清器1111,可对进气进行过滤,防止异物进入系统,保障了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同时,优选在进气接口1131和空气滤清器111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单向阀,该单向阀向着空气压缩机114方向单向导通。在出气接口1132和第一外接口111之间的进气管路115上设置单向阀,可防止系统内的压缩空气从第一外接口111外泄,从而实现系统的保压功能。
仍如图2所示,空气压缩机114的出气接口1132连通有第二排气管路711,第二排气管路711上设有安全阀71;而且安全阀71具有对应两个压力安全阈值设置的两个卸压口,两卸压口分别连通在单向阀上游和下游的管路上。在出气接口1132处连通设置第二排气管路711,利用第二排气管路711上的安全阀71,在系统内部压力超出压力安全阈值时排泄气体,防止系统承压过大而出现崩裂等异常情况。安全阀71设置两个不同等级的卸压口,可针对系统超压程度的不同,选择性地排泄气体到空气压缩机114的进气接口1131处、或者排泄到大气中,在保障系统安全的同时,降低了发生超压排气时系统压力的损耗程度。
对于压缩空气存储器3的具体配置,当然可以单独设置一个容量合理的大储气罐,或者设置多个分储气罐。在本实施例中,压缩空气存储器3包括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分别通过第二充排气管路63和第三充排气管路64连通气路调节单元100。而且,第二充排气管路63和第三充排气管路64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三充排气阀53和第四充排气阀54。并排设置两个储气罐,可有效缩减每个储气罐的外形尺寸,便于储气罐在车辆上的布置;通过为两储气罐分别配备第三充排气阀53和第四充排气阀54,可灵活地组合使用两储气罐,根据储气或供气量的大小情况,仅使用一台储气罐或者两台储气罐均使用。例如,在对气动执行设备33供气时,可如图8所示由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共同供气;或者将第三充排气阀53和第四充排气阀54中的一个控制阀导通,另一个关闭,而只由一个储气罐负责供气。同样地,在对空气弹簧单元21供气时,可如图3所示由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共同供气;或者将第三充排气阀53和第四充排气阀54中的一个控制阀导通,另一个关闭,而只由一个储气罐负责供气。
基于上述的设置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气路调节单元100包括连通空气压缩机114的出气接口1132的干燥管路41和第一排气管路67;干燥管路41上设有空气干燥器411,由供气单元11供出的气体经过空气干燥器411后到达压缩空气存储器3、空气弹簧单元21或气动执行设备33;第一排气管路67连接于空气干燥器411和出气接口1132之间的干燥管路41上,并通过排气阀57连通大气。
在空气压缩机114的出气接口1132处设置干燥管路41,利用干燥管路41上的空气干燥器411可对通过的气体进行干燥,可避免潮湿空气在气动系统中凝聚,影响系统中阀体的可靠性。而且,在空气弹簧单元21通过第一排气管路67向大气排出气体时,排气阀57打开,气流会反向通过空气干燥器411,并经由干燥管路41、第一排气管路67、排气阀57、以及第一排气管路67末端的第二外接口112,从而排出到大气中,此过程中对空气干燥器411形成反吹,实现的对空气干燥器411的干燥再生,可提升空气干燥器411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施例的气路调节单元100还包括将干燥管路41分别连通至压缩空气存储器3的第一充气管路61、连通至空气弹簧单元21的第一充排气管路62、以及连通至气动执行设备33的第三充气管路66。上述的控制阀则包括设于第一充气管路61上的第一充气阀52,设于第一充排气管路62上的第一充排气阀51,以及设于气动执行设备33和第三充气管路66之间的第四充气阀58。第三充气管路66连通于第一充排气阀51下游的第一充排气管路62上,且空气弹簧单元21中的各空气弹簧机构212均通过第二充排气阀213连接第一充排气管路62。
采用上述的管路和控制阀配置,可灵活地切换气路调节单元100的导通状态,实现供气单元11、压缩空气存储器3、空气弹簧单元21和气动执行设备33之间的不同供气、排气等气路调控模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气路调节单元100还包括连通于第三充气管路66和空气压缩机114的进气接口1131之间的第四充气管路68、以及连通于进气接口1131和压缩空气存储器3之间的第二充气管路65,同时,第四充气管路68上设有第三充气阀56,第二充气管路65上设有第二充气阀55。具体来说,上述的第二充气管路65和第四充气管路68汇聚至进气管路115处,通过连通接口113连通在一起。在气动执行设备33进气口处连接入气管路69,上述的第四充气阀58设于入气管路69上。同时,在第一充排气管路62、第三充气管路66、以及空气弹簧单元21的第四充排气管路211的连接处可设置压力传感器81,用于检测气路调节单元100供给空气弹簧单元21或者气动执行设备33的气体的压力情况。
在进气接口1131和压缩空气存储器3之间设置第二充气管路65,在进气接口1131和第三充气管路66之间设置第四充气管路68,利于管路上第二充气阀55和第三充气阀56的通断控制,配合其它控制阀的动作通断控制,可实现形成多种供气、排气路径,使压缩空气存储器3对空气弹簧单元21或气动执行设备33的供气、以及空气弹簧单元21回排气体到压缩空气存储器3中的气体流通路径更为合理、高效。
此外,应当指出,上述的各控制阀优选采用电磁阀,大部分采用两位两通的开关阀即可。其中,第一充排气管路62上的第一充排气阀51、以及第一排气管路67上的排气阀57则优选采用两位两通或两位三通电磁阀,在它们的第一位置(失电情况下的自然阀位位置,即图2中所示的连通管路的位置和第二位置上设置不同的阀位连通结构。例如,在它们的第一位置上构造止回阀结构,在它们的第二位置上构造节流阀结构,使它们在气路调节单元100不同的连通状态模式下发挥更好的气路控制效果。
基于上述的总体设置情况,在气路调节单元100不同的连通状态模式下,具体的气体流向情况各有不同,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图3为压缩空气存储器3向空气弹簧单元21供气时的气体流向情况,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第一储气罐31、亦或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共同提供压缩气源,通过第二充气管路65、进气管路115、空气压缩机114、空气干燥器411、第一充排气管路62和第一充排气阀51后到达第四充排气管路211(此路径上的各控制阀为导通状态,空气压缩机114运转增压),进而通过各分支管路进入四个空气弹簧机构212中。显然,上述情况适于储气罐内压力小于空气弹簧单元21内压力、或差值在一定限值范围内而不足以依靠压差供气的情况,通过空气压缩机114的运转增压,实现对空气弹簧单元21的供气加压。
此外,压缩空气存储器3向空气弹簧单元21供气时的另一种气体流向情况如图4所示,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第一储气罐31、亦或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共同提供压缩气源,通过第一充气阀52、第一充气管路61、第一充排气管路62和第一充排气阀51后到达第四充排气管路211(此路径上的各控制阀为导通状态,第一充排气阀51处于第一位置,空气压缩机114无需运转),进而通过各分支管路进入四个空气弹簧机构212中。显然,上述情况适于储气罐内压力大于空气弹簧单元21内压力且差值在一定限值以上的情况,利于压力差实现对空气弹簧单元21的供气加压。
图5为空气弹簧单元21排气到压缩空气存储器3时的气体流向情况,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为空气弹簧单元21需要卸压使空气弹簧机构212高度降低的情况,空气弹簧单元21内的气体依次经过第四充排气管路211、第三充气管路66、第四充气管路68、进气管路115、空气压缩机114、空气干燥器411和第一充气管路61后进入到压缩空气存储器3(此路径上的各控制阀为导通状态,空气压缩机114运转增压),实现系统内部气源的充分利用。显然,上述情况适于空气弹簧单元21内压力小于储气罐内压力、或差值在一定限值范围内而不足以依靠压差排气的情况,通过空气压缩机114的运转增压,实现空气弹簧单元21排气到储气罐内。
此外,空气弹簧单元21排气到压缩空气存储器3时的另一种气体流向情况如图6所示,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为空气弹簧单元21需要卸压使空气弹簧机构212高度降低的情况,空气弹簧单元21内的气体依次经过第四充排气管路211、第一充排气阀51和第一充气管路61后进入到压缩空气存储器3(此路径上的各控制阀为导通状态,第一充排气阀51处于第二位置,空气压缩机114无需运转),实现系统内部气源的充分利用。显然,上述情况适于空气弹簧单元21内压力大于储气罐内压力且差值在一定限值以上的情况,利于空气弹簧单元21排气到储气罐内。
图7为所述的空气弹簧单元21排气到大气中时的气体流向情况,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同样为空气弹簧单元21需要卸压使空气弹簧机构212高度降低的情况,该模式下第一充排气阀51切换至第二阀位位置,空气弹簧单元21内的气体依次经过第四充排气管路211、第一充排气管路62、第一充排气阀51、空气干燥器411、干燥管路41、第一排气管路67和排气阀57后,从第二外接口112排到大气中。
图8为压缩空气存储器3向气动执行设备33供气时的气体流向情况,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第一储气罐31或者第二储气罐32、亦或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共同提供压缩气源,通过第一充气管路61、第一充排气阀51、第三充气管路66、入气管路69和第四充气阀58后到达气动执行设备33,供气动执行设备33进行充气、制动等作业。
图9为供气单元11向气动执行设备33供气时的气体流向情况,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空气压缩机114运行,将依次经由空气滤清器1111、单向阀和进气管路115进入系统的气体加压,之后依次经过干燥管路41、空气干燥器411、第一充排气管路62、第一充排气阀51、第三充气管路66、入气管路69和第四充气阀58后到达气动执行设备33,供气动执行设备33进行充气、制动等作业。
图10为供气单元11向压缩空气存储器3供气时的气体流向情况,具体的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刻,空气压缩机114同样为运行状态,将依次经由空气滤清器1111、单向阀和进气管路115进入系统的气体加压,之后依次经过干燥管路41、空气干燥器411、第一充气管路61、第一充气阀52后到达压缩空气存储器3,为压缩空气存储器3中的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补充气体。
在上述气路调节单元100不同的连通状态模式中,各控制阀的控制可通过车载的控制单元或者为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单独配备的ECU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不同模式下各控制阀的启闭要求在控制单元中进行预先的设定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基于车辆空气悬架中配置的供气单元11压缩空气存储器3和空气弹簧单元21,在系统中同时设置气动执行设备33和气路调节单元100,通过控制气路调节单元100中各控制阀的通断以切换气路调节单元100中相应的连通管线,可实现供气单元11对气动执行设备33、压缩空气存储器3或空气弹簧单元21供气,压缩空气存储器3对气动执行设备33或空气弹簧单元21供气,空气弹簧单元21中气体排入压缩空气存储器3或大气等多种气路调控模式,其中的气动执行设备33可以是轮胎、帐篷、座椅等的充气装备,或者是车辆的压缩空气制动系统等,可有效拓展车辆空气悬架气路的功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
在该车辆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中,可实现对供气单元11、压缩空气存储器3、空气弹簧单元21和气动执行设备33之间的不同充气需求,系统可以设定特定模式,通过气路给轮胎、帐篷、座椅、制动系统等各类气动执行设备33充气。同时,系统设置双储气罐结构,两个储气罐可以分开布置,节省空间及提高储气罐的可靠性,并且前、后桥的空气弹簧机构212可选独立控制,保证举升速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整个气路调节单元100通过集中设置管路和各控制阀,减少了供气系统的零部件数量,可实现集成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供气单元(11),空气弹簧单元(21),压缩空气存储器(3),气动执行设备(33),以及连通于所述供气单元(11)、所述空气弹簧单元(21)、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和所述气动执行设备(33)之间的气路调节单元(100);
所述气路调节单元(100)的连通管路上设有多个控制阀,各所述控制阀协同动作而能够改变所述气路调节单元(100)的连通状态;
随所述连通状态的变化,所述供气单元(11)或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向所述空气弹簧单元(21)或所述气动执行设备(33)供气,或者所述供气单元(11)向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中供气,或者所述空气弹簧单元(21)中的压缩气体排放至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或大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单元(11)包括空气压缩机(114),所述空气压缩机(114)的出气接口(1132)连通所述气路调节单元(100),所述空气压缩机(114)的进气接口(1131)经过空气滤清器(1111)连通大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接口(1131)和所述空气滤清器(111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向着所述空气压缩机(114)方向导通的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接口(1132)连通有第二排气管路(711),所述第二排气管路(711)上设有安全阀(71);
所述安全阀(71)具有对应两个压力安全阈值设置的两个卸压口,两所述卸压口分别连通在所述单向阀上游和下游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包括第一储气罐(31)和第二储气罐(32),所述第一储气罐(31)和所述第二储气罐(32)分别通过第二充排气管路(63)和第三充排气管路(64)连通所述气路调节单元(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充排气管路(63)和所述第三充排气管路(64)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三充排气阀(53)和第四充排气阀(54)。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路调节单元(100)包括连通所述空气压缩机(114)的出气接口(1132)的干燥管路(41)和第一排气管路(67);
所述干燥管路(41)上设有空气干燥器(411),由所述供气单元(11)供出的气体经过所述空气干燥器(411)后到达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所述空气弹簧单元(21)或所述气动执行设备(33);
所述第一排气管路(67)连接于所述空气干燥器(411)和所述出气接口(1132)之间的所述干燥管路(41)上,并通过排气阀(57)连通大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路调节单元(100)包括将所述干燥管路(41)分别连通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所述空气弹簧单元(21)和所述气动执行设备(33)的第一充气管路(61)、第一充排气管路(62)和第三充气管路(66);
所述控制阀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充气管路(61)上的第一充气阀(52),设于所述第一充排气管路(62)上的第一充排气阀(51),以及设于所述气动执行设备(33)和所述第三充气管路(66)之间的第四充气阀(58);
所述第三充气管路(66)连通于所述第一充排气阀(51)下游的所述第一充排气管路(62)上,且所述空气弹簧单元(21)中的各空气弹簧机构(212)均通过第二充排气阀(213)连接所述第一充排气管路(6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路调节单元(100)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三充气管路(66)和所述空气压缩机(114)的进气接口(1131)之间的第四充气管路(68)、以及连通于所述进气接口(1131)和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器(3)之间的第二充气管路(65),且所述第四充气管路(68)上设有第三充气阀(56),所述第二充气管路(65)上设有第二充气阀(55)。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气路调节系统。
CN202321501236.4U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20129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1236.4U CN220129906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1236.4U CN220129906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9906U true CN220129906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1236.4U Active CN220129906U (zh) 2023-06-13 2023-06-13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9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74596C (en)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US7097166B2 (en) Air supply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JP5336400B2 (ja) 車両用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CN108248328B (zh) 空气管理系统及操作其以控制空气悬架组件的方法
US20060293816A1 (en) Series arranged air compressors system
CN104144832B (zh) 用于商用机动车辆的压缩空气供应的空气处理系统
JP2002508278A (ja) エアドライアタンクモジュール
US11052717B2 (en) Suspension system
US20190100070A1 (en) Air suspension apparatus
US8220876B2 (en) Electronic compressed air system
US7717680B2 (en) Charging system
US20200269645A1 (en) Closed integrated air management module
CN220129906U (zh) 车辆气路调节系统及车辆
US20060006733A1 (en) Pneumatic spr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US6695893B2 (en) Continuous flow dryer reservoir module dryer system
CN109094305B (zh) 车用供气组件及其供气方法、配置有该供气组件的车辆
CN115817096A (zh) 压缩空气供应设施、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N220904605U (zh) 空气供气单元及车辆
KR20220075785A (ko) 연비 향상을 위한 차량용 eapu 모듈 제어 방법
CN107813671B (zh) 空气管理系统及操作其以减小压缩机的启动扭矩的方法
CN220447601U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7320327U (zh) 一种制动系统及车辆
CN118024810A (zh) 用于空气悬挂系统的压缩空气供应装置
CN214564449U (zh) 一种阀控空气悬架提升控制系统
KR20080037126A (ko) 차량용 에어 서스펜션의 차고 조절 공압 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