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4789U -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4789U
CN217274789U CN202220235870.7U CN202220235870U CN217274789U CN 217274789 U CN217274789 U CN 217274789U CN 202220235870 U CN202220235870 U CN 202220235870U CN 217274789 U CN217274789 U CN 217274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upport
fresh air
outer frame
tota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58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富强
郑志平
沈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58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4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4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4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的中空板支架包括支架外框架(4),支架外框架(4)中间设置多道按间隙布置的支架筋位(1),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之间设置一个换热片(5),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交错布置,位于最上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上方设置一块密封板(3),位于最下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下方设置一块密封板(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结构简单,有效保证使用时的热交换效率,同时实现耐腐蚀,防潮,配合阻燃、防霉的换热片,整体结构不易变形损坏,质量轻,方便更换,换热效率高,阻力小,制作简单,便于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背景技术
新风全热交换器通过管道将室外的空气温度调节接近室内空气温度后送入室内,可连续不断的提供高性能和高效率的换气。新风热交换器在室内带动空气循环,形成恒定温度或湿度空间;通过设备过滤掉室外空气粉尘及其他污染物,补充室内新鲜空气,可在开空调时不需要开窗换气,室内污浊的空气与室外新鲜的空气通过传热板或者传热膜进行温度或湿度的交换,从而将室内污浊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传递给新鲜空气,具备这种功能的装置就是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分为显热交换和全热交换这两种,显热交换器只能交换室内外空气的温度,而全热交换器不仅能交换室内外空气温度,还能交换湿度。市面上的热交换器原理都一致,不同的是热交换效率和换热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噪音大小,以及外形和尺寸。但热交换效率一般和外形尺寸和空气阻力是一种矛盾的存在,想要更高的热交换效率,空气阻力和外形尺寸就势必会有一定程度增加,相反也是,外形尺寸越小,空气阻力越小,热交换效率就势必会有所降低。一般用于新风类产品,会在热交换器的空气阻力、外形尺寸和热交换效率之间相互平衡。保证一定的热交换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小设备或者新风系统暂用的空间,而市场现有热交换器,多数体积较大,热交换效率低。现有纸质热交换器空气阻力大,质量大,制作结构复杂,容易产生霉变,受潮,不耐腐蚀,易变形损坏,换热片与空气接触面积小从而导致阻力大,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基于空气阻力、外形尺寸和热交换效率之间相互平衡需求,有效保证使用时的热交换效率,同时实现耐腐蚀,防潮,配合阻燃、防霉的换热片,整体结构不易变形损坏,质量轻,方便更换,换热效率高,阻力小,制作简单,便于生产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包括中空板支架,所述的中空板支架包括支架外框架,支架外框架中间为中空结构,支架外框架中间设置多道按间隙布置的支架筋位,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之间设置一个换热片,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交错布置,位于最上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上方设置一块密封板,位于最下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下方设置一块密封板。
所述的支架外框架和多道支架筋位设置为位于同一平面的结构,支架外框架和多道支架筋位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支架外框架、密封板、换热片均为多边形结构。
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还包括导槽,每个导槽上端与位于上方的密封板连接,每个导槽下端与位于下方的密封板连接,导槽位于支架外框架外侧位置。
所述的支架外框架前侧设置进风口,支架外框架后侧设置出风口,支架筋位将支架外框架分为多道风道。
所述的密封板每侧分别设置弯折部。
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设置为交错布置的结构。
所述的导槽设置为水平截面呈V字形结构,导槽在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每个边角位置各设置一个,导槽连接后每个导槽设置为能够卡装在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相邻两个侧面的结构。
每个螺钉设置为能够穿过位于上方的密封板一个边角位置的通孔与对应导槽上端的螺孔连接,每个螺钉设置为能够穿过位于下方的密封板一个边角位置的通孔与对应导槽下端的螺孔连接。
所述的中空板支架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在中空板支架中,有多条筋位将中空板支架隔离出多个风道,每一层中空板支架上下两侧均有一片换热片,附着在中空板支架上,层叠交错,且上下相邻中空板支架交错布置,即上下相邻中空板支架的筋位垂直布置,两层相邻中空板支架的筋位的层叠方向相互交叉,以这种方式层层叠加,层层交错,多个中空板支架和多个换热片层层交错叠加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有多个导槽保持固定,且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密封盖,上下设置的密封盖与多个导槽形成一个框架,将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固定在其中,最终成型整体结构,即可制作成一个热交换器。其中中空板支架由多个筋位隔离出面积大的风道,使换热片附着于中空板支架两侧时,与空气接触面积大,阻力小,可以使得室内污染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时,更充分的将温度或湿度传递到换热片上,进而进行充分的室内外空气温度或湿度交换。最终室内污染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在热交换器中交叉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热交换器高度以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的厚度为单位,需要厚度增加,增加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数量即可。这样,根据需求层叠形成不同高度的热交换器,自由变换各种高度。制作热交换所需的部件有换热片、导槽、中空板支架、密封板以及螺钉或(卡扣),制作部件减少,工艺简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结构简单,基于空气阻力、外形尺寸和热交换效率之间相互平衡需求,有效保证使用时的热交换效率,同时实现耐腐蚀,防潮,配合阻燃、防霉的换热片,整体结构不易变形损坏,质量轻,方便更换,换热效率高,阻力小,制作简单,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的中空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的中空板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的换热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支架筋位;2、中心线;3、密封板;4、支架外框架;5、换热片;6、导槽;7、进风口;8、出风口;9、风道;10、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包括中空板支架,所述的中空板支架包括支架外框架4,支架外框架4中间为中空结构,支架外框架4中间设置多道按间隙布置的支架筋位1,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之间设置一个换热片5,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交错布置,位于最上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上方设置一块密封板3,位于最下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下方设置一块密封板3。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图1为中空板支架的一个轴侧视图,图1沿中心线2翻转半周,即为图2中的角度示意图,在中空板支架4中,有多条筋位1将中空板支架4隔离出多个风道9,且如图3 所示,每一层中空板支架上下两侧均有一片换热片5,附着在中空板支架4上,层叠交错,且上下相邻中空板支架交错布置,即上下相邻中空板支架的筋位垂直布置,如图3所示,两层相邻中空板支架4的筋位1的层叠方向相互交叉,以这种方式层层叠加,层层交错,多个中空板支架4和多个换热片5层层交错叠加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有多个导槽6 保持固定,且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密封盖3,上下设置的密封盖3与多个导槽6形成一个框架,将中空板支架4和换热片5固定在其中,最终成型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即可制作成一个热交换器。其中中空板支架4由多个筋位1隔离出面积大的风道,使换热片5附着于中空板支架4两侧时,与空气接触面积大,阻力小,可以使得室内污染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时,更充分的将温度或湿度传递到换热片5上,进而进行充分的室内外空气温度或湿度交换。最终室内污染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在热交换器中交叉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热交换器高度以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的厚度为单位,需要厚度增加,增加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数量即可。这样,根据需求层叠形成不同高度的热交换器,自由变换各种高度。制作热交换所需的部件有换热片5、导槽 6、中空板支架4、密封板3以及螺钉(或卡扣),制作部件减少,工艺简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结构简单,基于空气阻力、外形尺寸和热交换效率之间相互平衡需求,保证使用时的热交换效率,同时实现耐腐蚀,防潮,配合阻燃、防霉的换热片,整体结构不易变形损坏,质量轻,方便更换,换热效率高,阻力小,制作简单,便于生产。
所述的支架外框架4和多道支架筋位1设置为位于同一平面的结构,支架外框架4和多道支架筋位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结构,中空板支架一体加工成型,加工简单,成本低。而形成换热器时,将相邻中空板支架4的筋位1 的层叠方向相互交叉,同时,两个中空板支架之间夹装一个换热片,以这种方式层层叠加,层层交错,多个中空板支架4和多个换热片5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所述的支架外框架4、密封板3、换热片5均为多边形结构。上述结构,支架外框架4、密封板3、换热片5均为多边形结构,便于形成多边形体的换热器,从而便于密封板和导槽配合实现对换热器的固定。换热片5采用只能传递温度的金属翅片或能径传递温度也能传递湿度的高分子换热膜,这样,保障换热器成型后使用时的换热效率。
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还包括导槽6,每个导槽6上端与位于上方的密封板3连接,每个导槽6下端与位于下方的密封板3连接,导槽6位于支架外框架4外侧位置。上述结构,导槽设置多个,与上下设置的密封板配合,形成框架结构,用于固定层叠的中空板支架。
所述的支架外框架4前侧设置进风口7,支架外框架4后侧设置出风口8,支架筋位1将支架外框架4分为多道风道9。上述结构,进风口7和出风口8都是中空板支架上设置的多条密集流道孔,如图1和图2中所示。这样,不仅方便可靠实现空气流通,而且使得热交换器的整体质量轻便,相比纸质的热交换,更加易于运输和更换。
所述的密封板3每侧分别设置弯折部10。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设置为交错布置的结构。所述的交错布置,就相邻的中空板支架并不是按照朝向相同的结构设置。上述结构,不同层的中空板支架,用于不同空气流通,整个换热器结构通过室外的清洁空气和室内的污浊空气分别通过不同的风道进出,空气流通过程中交换实现高效换热。
所述的导槽6设置为水平截面呈V字形结构,导槽6在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每个边角位置各设置一个,导槽6连接后每个导槽6设置为能够卡装在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相邻两个侧面的结构。上述结构,导槽与密封板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用于固定层叠放置的中空板支架。
每个螺钉设置为能够穿过位于上方的密封板3一个边角位置的通孔与对应导槽6上端的螺孔连接,每个螺钉设置为能够穿过位于下方的密封板3一个边角位置的通孔与对应导槽6下端的螺孔连接。上述结构,密封盖3和导槽6上均设置有孔位,导槽上为螺孔,采用螺钉(或卡扣)连接固定,密封盖3和导槽6采用金属或塑胶材质制成。
所述的中空板支架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上述结构,中空板支架采用塑料材质支撑,耐腐蚀,空心结构既便于设置筋位,又使得中空板质量轻,结构紧凑,强度高,不易损坏、变形,有效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在中空板支架中,有多条筋位将中空板支架隔离出多个风道,每一层中空板支架上下两侧均有一片换热片,附着在中空板支架上,层叠交错,且上下相邻中空板支架交错布置,即上下相邻中空板支架的筋位垂直布置,两层相邻中空板支架的筋位的层叠方向相互交叉,以这种方式层层叠加,层层交错,多个中空板支架和多个换热片层层交错叠加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有多个导槽保持固定,且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密封盖,上下设置的密封盖与多个导槽形成一个框架,将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固定在其中,最终成型整体结构,即可制作成一个热交换器。其中中空板支架由多个筋位隔离出面积大的风道,使换热片附着于中空板支架两侧时,与空气接触面积大,阻力小,可以使得室内污染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在经过热交换器时,更充分的将温度或湿度传递到换热片上,进而进行充分的室内外空气温度或湿度交换。最终室内污染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在热交换器中交叉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热交换器高度以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的厚度为单位,需要厚度增加,增加中空板支架和换热片数量即可。这样,根据需求层叠形成不同高度的热交换器,自由变换各种高度。制作热交换所需的部件有换热片、导槽、中空板支架、密封板以及螺钉或(卡扣),制作部件减少,工艺简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结构简单,基于空气阻力、外形尺寸和热交换效率之间相互平衡需求,有效保证使用时的热交换效率,同时实现耐腐蚀,防潮,配合阻燃、防霉的换热片,整体结构不易变形损坏,质量轻,方便更换,换热效率高,阻力小,制作简单,便于生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板支架,所述的中空板支架包括支架外框架(4),支架外框架(4)中间为中空结构,支架外框架(4)中间设置多道按间隙布置的支架筋位(1),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之间设置一个换热片(5),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交错布置,位于最上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上方设置一块密封板(3),位于最下方的一个中空板支架下方设置一块密封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外框架(4)和多道支架筋位(1)设置为位于同一平面的结构,支架外框架(4)和多道支架筋位(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外框架(4)、密封板(3)、换热片(5)均为多边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还包括导槽(6),每个导槽(6)上端与位于上方的密封板(3)连接,每个导槽(6)下端与位于下方的密封板(3)连接,导槽(6)位于支架外框架(4)外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外框架(4)前侧设置进风口(7),支架外框架(4)后侧设置出风口(8),支架筋位(1)将支架外框架(4)分为多道风道(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板(3)每侧分别设置弯折部(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中空板支架设置为交错布置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槽(6)设置为水平截面呈V字形结构,导槽(6)在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每个边角位置各设置一个,导槽(6)连接后每个导槽(6)设置为能够卡装在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相邻两个侧面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螺钉设置为能够穿过位于上方的密封板(3)一个边角位置的通孔与对应导槽(6)上端的螺孔连接,每个螺钉设置为能够穿过位于下方的密封板(3)一个边角位置的通孔与对应导槽(6)下端的螺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板支架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CN202220235870.7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Active CN217274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5870.7U CN21727478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5870.7U CN21727478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4789U true CN217274789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90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5870.7U Active CN21727478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4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4450B2 (ja) 熱交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換気装置
US10962252B2 (en) Three-fluid liquid to air membrane energy exchanger
CN104534604B (zh) 外置分流结构的逆流板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及通道隔板
CN201215454Y (zh) 一种新型错流板式换热器
JP2009052873A (ja) 全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法
WO2011085609A1 (zh) 新风换气机用逆流式换热芯体
US20080156469A1 (en) Ventilating apparatus,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heat exchange element, and rib therefor
CN201047729Y (zh) 空气换热器换热芯
CN203432021U (zh) 小型节能换气机
CN217274789U (zh) 一种新风全热交换器结构
AU2012363660B2 (en)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a fill pack of heat exchanger plates
CN2089363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03286704U (zh) 组装式换气机
US20230221076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unter flow total heat exchanger
KR102223355B1 (ko) 폴리머 시트를 이용한 대향류형 전열교환기
JP2008070070A (ja) 全熱交換器
CN201242379Y (zh) 一种新型逆流板式换热器
CN210050949U (zh) 新型空气能量湿量回收换气装置传热风道结构
CN216814585U (zh) 一种热交换芯体结构及热交换器
CN207006455U (zh) 一种管道式换气装置
CN113251833A (zh) 一种换热模块及换热器
CN2385290Y (zh) 板式空气换热器
CN216522487U (zh) 一种能够均匀布风的热泵机组
CN210980194U (zh) 一种带式多孔陶瓷填料
CN213016870U (zh) 面源送风装置及含该装置的释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