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2021U - 小型节能换气机 - Google Patents

小型节能换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2021U
CN203432021U CN201320529690.0U CN201320529690U CN203432021U CN 203432021 U CN203432021 U CN 203432021U CN 201320529690 U CN201320529690 U CN 201320529690U CN 203432021 U CN203432021 U CN 203432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air
new wind
heat exchang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296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ndu Top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LTOP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LTOP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LTOP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296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2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2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20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节能换气机,包括由顶板、底板、两个长边侧板和两个短边侧板组成的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顶板、底板和两个长边侧板的中间隔板,中间隔板用于将机壳内部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为热交换区域,另一个为排风区域。其中,在热交换区域,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热交换器,在所述排风区域设置有两个水平旋转的蜗壳风机,两个蜗壳风机竖直叠放,两个蜗壳风机由同一双轴电机驱动旋转。在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中,两个蜗壳风机叠放后的总体高度小于热交换器的高度,所以,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整体高度取决于热交换器的高度,从而,在保证换气需求的前提下缩小了小型节能换气机的体积,使其适于屋内安装空间较小的房屋使用。

Description

小型节能换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换气装置,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化住宅的普及推广,对小型换气装置的使用需求日益强烈。 
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小型化换气装置的设计方案。其中,最薄的换气装置应该是专利号为ZL20051013142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通风设备。该通风设备包括:风机装置、热交换单元和壳体,壳体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容置热交换单元,第二腔体内容置风机装置,且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连通。该通风设备的壳体具有薄而宽的扁平矩形箱体形状,壳体的厚度基本等于或者小于100mm。为了适应扁平的壳体设计,在该通风设备中,用于导入室外空气的第一进气口和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出口设计成贯穿第一腔体的侧壁,而用于导入室内空气的第二进气口和用于给室内空间供气的入口设计成贯穿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即,在该通风设备中,室外侧的通风口设计在壳体的侧壁上,室内侧的通风口设计在壳体的底部。 
一方面,使用该热交换机机型,如果在壳体的底部连接通往房屋内部的通风管道,则会增加该通风设备的安装空间的高度,不能达到最初设计薄型机的目的。而在壳体底部连接通风管道的方式也使得该热交换机的安装空间狭小,不便于安装和检修。 
另一方面,根据该热交换机机型的设计尺寸计算,无法满足中国国内普通房屋的换气标准。 
具体来说,在国标GB/T21087-2007所规定的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中,对换热器交换效率的要求如下:对于全热交换装置,制冷时,要求焓效率>50%,制热时,要求焓效率>55%;对于显热交换装置,制冷时,要求温度效率>60%,制热时,要求温度效率>65%。 
根据该机型的设计尺寸计算,其使用的风轮外径约为Φ232mm,风轮高度约为23mm,叶片长度约为65mm,叶片为后倾,数量较少,单侧 进风,如果电机转速按1400r/min计算,那么风轮可能产生的最大风量约为100m3/h。按照该通风设备的最大风量100CMH计算房屋的换气面积,对于一个层高为3m的房间,在换气次数为1次/小时,并同时满足国标对换热器交换效率的要求的前提下,屋内换气面积约为100m3/h*3m*1=33m2。由此可见,以通风设备的最大风量计算,该薄型机只局限于33m2以下的单间独立换气使用。 
由于风机的最大风量是风机在完全自由的空间中才可能产生的风量,根据风机设计原理,在实际使用中,风机的进风口到安装风机的箱壁的距离要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会产生阻力使得风机的风量减少。在上述设计中,通风设备设计的非常薄,风机进风口与箱壁的空间很小,会造成非常大的阻力,导致风机的风量大幅减少,因此,实际使用时的风量将远少于100CMH,也就是说,上述薄型机在实际使用中,根本无法满足33m2左右的单间的换气需求。由于在中国实际住宅的面积要远远大于33m2,所以,使用上述风机的通风系统产生的风量将远不能满足国内房屋的使用要求,因此,上述机型的市场广泛性和转化性一直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节能换气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节能换气机,包括由顶板、底板、两个长边侧板和两个短边侧板组成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顶板、底板和两个长边侧板的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用于将机壳内部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为热交换区域,另一个为排风区域; 
在所述热交换区域,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左角线和右角线分别与所述中间隔板和一侧短边侧板抵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角线和后角线分别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两个长边侧板连接。 
其中较优地,在所述排风区域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水平设置有上下隔板,所述上下隔板用于将所述排风区域分为上下两层排风区域,分别为新风送风区和回风排风区。 
其中较优地,所述上下隔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电机轴分别竖直伸入新风送风区和回风排风区;所述双轴电机用于驱动分别设置于新风送风区和回风排风区的两个蜗壳风机旋转;所述蜗壳风机绕所述双轴电机的电机轴水平转动。 
其中较优地,两个所述蜗壳风机竖直方向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 
其中较优地,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新风送风区和热交换区域的新风口,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回风排风区和所述热交换区域的回风口。 
其中较优地,在所述热交换区域,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角线和所述中间隔板的第三挡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后角线和所述中间隔板的第四挡板; 
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三挡板、所述中间隔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的长边侧板组成第一旁通通道,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四挡板、所述中间隔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的长边侧板组成第二旁通通道;所述第一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旁通通道分别是新风旁通通道和回风旁通通道; 
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新风送风区和所述新风旁通通道的第二新风口,所述中间隔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回风排风区和所述回风旁通通道的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新风旁通通道和新风进风区的开口,以及用于连通回风旁通通道和回风进风区的开口。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回风口、所述新风口、所述回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沿水平方向依次开设在所述中间隔板上,并且,彼此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无重叠区域。 
其中较优地,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新风进风面和与所述新风进风面通过导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出风面,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回风进风面和与所述回风进风面通过导风通道连通的回风出风面;所述新风进风面和所述回风进风面正对同一短边侧板,并与同一短边侧板呈45度角抵接。 
其中较优地,在与所述新风进风面正对的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上 分别开设有一个新风进风口;在与所述回风进风面正对的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回风进风口。 
其中较优地,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进风面和回风进风面上分别设置有初效过滤装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出风面上设置中效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节能换气装置中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热交换器和两个水平旋转的蜗壳风机,两个蜗壳风机竖直叠放,两个蜗壳风机由同一双轴电机驱动旋转,两个蜗壳风机叠放后的总体高度小于热交换器的高度,所以,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的整体高度取决于热交换器的高度,从而,在保证换气需求的前提下缩小了小型节能换气机的体积。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的新风进风口、回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和回风排风口均设置在机壳的侧壁上,不会增加安装空间的高度需求,而且,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设置有两个新风进风口和两个回风进风口,使得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安装方式更灵活。此外,在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中,两个蜗壳风机通过负压吸气的方式实现新风和回风在热交换器中的等量置换,热交换机的平衡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小型节能换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小型节能换气机的热交换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小型节能换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中,小型节能换气机的热交换原理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中,中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中,开启旁通换气功能后的换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具有安装体积小、安装位置灵活的特点,适用于安装空间较小的房屋使用。 
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高度主要取决于热交换器的高度。该小型节能换气机,通过将两个蜗壳风机水平放置(蜗壳风机的旋转轴垂直于底板,蜗壳风机绕旋转轴水平旋转),并使用双轴电机驱动两个蜗壳风 机同向旋转,实现新风风路和回风风路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减小了换气装置的体积。同时,该小型节能换气机设置有两个新风进风口和两个回风进风口,实际使用中可以择一使用或者同时使用,从而使得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安装方式更灵活。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下文中,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定义为新风,将从室内排出室外的空气定义为回风。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以图1中的方位对小型节能换气机的结构进行说明。该小型节能换气机具有两块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底板和顶板(图1未图示),以及四块分别用于连接底板和顶板的四个侧边的侧板,其中,左侧板、右侧板是短边侧板,前侧板、后侧板是长边侧板。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组成扁平的矩形机壳1。 
在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平行于左侧板的中间隔板2和设置于中间隔板2的左侧并垂直于左侧板的上下隔板3。中间隔板2的前后侧边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连接,中间隔板2的底边和顶边分别与底板和顶板连接,从而中间隔板2将机壳1的内部分割为左侧的排风区域和右侧的热交换区域。上下隔板3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左侧板和中间隔板2,前后侧边分别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从而上下隔板3将中间隔板2左侧的排风区域分割为体积相等的两层独立的排风区域,分别为上层的室外排风区和下层的室内送风区。同时,中间隔板2以中线为界,在其后侧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室外排风区和右侧室内回风区的回风口2a;在其前侧的下部开设有用于连通下层室内送风区和右侧室外新风区的新风口2b。 
在中间隔板2的左侧空间,上下隔板3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电机轴分别竖直伸入上层的室外排风区和下层的室内送风区,分别用于驱动安装于上层的室外排风区和下层的室内送风区的两个蜗壳风机4旋转。蜗壳风机4的旋转轴(即双轴电机的电机轴)垂直于底板,蜗壳风机4绕旋转轴水平旋转。其中,上层的蜗壳风机4利用负压,将上层的室外排风区中的回风从蜗壳上下侧吸进蜗壳内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回风从设置于机壳1后部左侧的 回风排风口12排出室外。同理,下层的蜗壳风机4利用负压,将下层的室内送风区中的新风吸进蜗壳内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新风从设置于机壳1前部左侧的新风出风口14送入室内。 
在该小型节能换气机中,使用的风轮外径为Φ280mm,风轮高度约为66mm,叶片长度约为35mm,叶片高度58mm,叶片数量99片,叶片前倾,双向进风,如果电机转速按1400r/min来初略计算,那么风轮产生的风量约为350m3/h,能满足室内120m2以下换气要求。而且,将这样的风轮装入蜗壳后,最大能产生330Pa的机外余压;换热器面积0.35*0.22=0.077m2,换热器长度350mm,换热器板间距2.5mm,产生的阻力约为150Pa,过滤器的阻力为30Pa,送风排风口可直接接入管道,这样330-150-30=150Pa的压力,可接大约27m长管道,可满足输送到不同房间的要求。 
在中间隔板2右侧的热交换区域中,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热交换器5。热交换器5的水平方向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并沿侧板的高度方向延伸,热交换器5具有与机壳1侧板的高度基本一致的高度。 
热交换器5采用叉流板式热交换器,具有沿侧板高度方向平行排列的多层方形翅片。在相邻翅片间形成彼此隔绝的导风通道,相邻的导风通道相互垂直并隔离,各导风通道在热交换器5的高度方向上依次交替。热交换器5具有新风进风面、回风进风面,以及与新风进风面贯通的新风出风面和与回风进风面贯通的回风出风面。新风进风面和新风出风面设置在正方形截面的相对两侧;回风进风面和回风出风面设置在正方形截面的相对的另外两侧。其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空气过滤效果,在热交换器5的新风进风面设置初效过滤装置,过滤粒径较大的污染物颗粒,在热交换器5的新风出口面设置中效过滤装置,过滤粒径小(PM2.5um)的可吸入颗粒物,通过双层过滤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空气过滤效果。此外,还可以在热交换器5的回风进风面设置初效过滤装置。 
热交换器5的新风进风面和回风进风面与右侧板以45度角抵接,新风出风面和回风出风面与中间隔板2以45度角抵接。在热交换器5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分别用于连接热交换器5的前后对角线与机壳1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同理,在热交换器5的左 右对角线与右侧板和中间隔板2之间,也可以设置左挡板和右挡板,从而将中间隔板2右侧的热交换空间分割为四个独立的区域,位于热交换器5左前方的新风送风区,位于热交换器5左后方的回风送风区,位于热交换器5右前方的回风进风区,和位于热交换器5右后方的新风进风区。其中,回风进风区和回风送风区通过热交换器5中贯穿右前方和左后方的导风通道连通,并通过中间隔板2上的回风口2a与位于中间隔板2左侧上层的室外排风区连通,构成机壳1内部的回风通道。同理,新风进风区和新风送风区通过热交换器5中贯穿右后方和左前方的导风通道连通,并通过中间隔板2上的新风口2b与位于中间隔板2左侧下层的室内送风区连通,构成机壳1内部的新风通道。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小型节能换气机的体积,省去了左挡板和右挡板,从而使得热交换器5直接抵接于中间隔板2和右侧板上,使得中间隔板2右侧的热交换空间最小。 
在机壳1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与蜗壳风机的出风口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回风排风口12和新风送风口14,新风送风口14开设在前侧板的左部,回风排风口12开设在后侧板的左部。在机壳1的前侧板和右侧板上与回风进风区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回风进风口,分别为设置在前侧板上的回风进风口A1和设置在右侧板上的回风进风口A2;在机壳1的后侧板和右侧板上与新风进风区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新风进风口,分别为设置在后侧板上的新风进风口B1和设置在右侧板上的新风进风口B2。由于,热交换器5的新风进风面与后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夹角相同,所以,新风进风口B1和新风进风口B2距离热交换器5的新风进风面的距离相同,使得无论使用新风进风口B1或者B2,对新风进入热交换器5产生的风阻相等,所以实际使用的新风进风口13可以在B1和B2中任意选择。同理,实际使用的回风进风口11可以在A1和A2中任意选择。 
从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选择设置在右侧板上的回风进风口A2作为实际使用的回风进风口11,并对设置在前侧板上的回风进风口A1进行封闭;同时,选择设置在右侧板上的新风进风口B2作为实际使用的新风进风口13,并对设置在后侧板上的新风进风口B1进行封闭。 
从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室外新风从机壳1的右侧后方进入,并经过热交换器5到达机壳1中部的前方,再经由机壳1左侧下层的室内送风区被送入室内(参见图2中的空心箭头);室内回风从机壳1的右侧前方进入,并经过热交换器5到达机壳1中部的后方,再经由机壳1左侧上层的室外排风区被排入室外(参见图2中的实心箭头)。 
现有技术中,换气装置的新风和回风多以曲路的方式进入热交换器,减小了空气通过热交换器时的风速,并且使得空气需要经过一定的漂移后才能进入导风通道,从而导致各导风通道中的空气分布不均,热交换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了热交换效率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薄型热交换型换气装置,通过叉流板式热交换器进风口与机壳上进风口正对的方式,使得新风和回风以直路的形式进入热交换器,保持了原有的风速,使得该热交换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可以达到95%以上,同时可降低机内阻力,从而减小电机的功率,达到更节能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对第一实施例的改进,第二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其不同点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在中间隔板2上设置第二回风口2a’和第二新风口2b’,并通过增设新风挡板和回风挡板,在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之外增加了旁通通道,使得该小型节能换气机具有旁通换气功能。 
如图5所示,中间隔板2具有两个新风口和两个回风口。其中,中间隔板2以中线为界,在其后侧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连通上层室外排风区和右侧室内回风区的回风口2a;在其前侧的下部开设有用于连通下层室内送风区和右侧室外新风区的新风口2b。同时,在中间隔板2的后侧的下部还设有第二新风口2b’,第二新风口2b’用于连通下层室内送风区和右侧的新风旁通通道(详见下文);在中间隔板2的前侧的上部还设有第二回风口2a’,第二回风口2a’用于连通上层室内送风区和右侧的回风旁通通道(详见下文)。 
结合图3和图5可知,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有平行于前侧板的回风挡板20,回风挡板20的左侧边与中间隔板2连接,右侧边与热 交换器5的前角线连接,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从而在靠近前侧板的位置形成一个不经过热交换器5的回风旁通通道。该回风旁通通道由中间隔板2、回风挡板20、前侧板和前挡板组成。在前挡板上设置有开口,用于连通回风旁通通道与回风排风区。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旋转的旁通盖板实现旁通通道的开合。具体来说,在第二回风口2a’上设置有可以旋转的旁通盖板,通过旁通盖板旋转角度的调节,调节回风经过回风旁通通道的风量。当旁通盖板旋转到与中间隔板平行的位置时,关闭旁通通道。前挡板的开口上也可以设置可旋转的盖板,该盖板可以与旁通盖板由同一电机驱动等角度旋转。前挡板的开口上还可以设置只在开启、闭合两个位置转换的盖板,只有当旁通盖板旋转至与中间隔板2平行的位置时,用于遮蔽前挡板上的开口的盖板处于闭合的位置,当旁通盖板旋转至其他位置时,用于遮蔽前挡板上的开口的盖板均处于开启的位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新风旁通通道的设置与回风旁通通道的设置方式相同。在热交换器5的左后方区域内,设置有平行于前侧板的新风挡板(未图示),新风挡板的左侧边与中间隔板2连接,右侧边与热交换器5的后角线连接,上下侧边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从而在靠近后侧板的位置形成一个不经过热交换器5的新风旁通通道,该新风旁通通道由中间隔板、新风挡板、后侧板和后挡板组成。在后挡板上设置有开口,用于连通新风旁通通道与新风送风区。同时,在第二新风口2b’和后挡板的开口上分别设置有可以等角度旋转的旁通盖板。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旋转式的旁通盖板的旋转角度控制旁通通路的开合,此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盖板用于旁通通路的开合控制,在此不再列举。 
另一方面,与本实施例中使用平行于前侧板的新风挡板和回风挡板构筑新风旁通通道和回风旁通通道不同,也可以使用不平行于前侧板的新风挡板和回风挡板构筑新风旁通通道和回风旁通通道。只要新风挡板和回风挡板的左右侧边分别连接热交换器的左、右角线和中间隔板即可。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中间隔板2和热交换器5之间的区域内新风和回风混风,第二回风口2a’、新风口2b、回 风口2a和第二新风口2b’沿水平方向依次开设在中间隔板2上,他们彼此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无重叠区域。从而,使得在中间隔板2和热交换器5之间,新风旁通通道、新风送风区、回风排风区、回风旁路通道处于并行的通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重叠区域。由此可见,回风口2a、新风口2b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尺寸明显小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尺寸,回风排风区、新风送风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尺寸明显小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尺寸。 
从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选择设置在前侧板上的回风进风口A1作为实际使用的回风进风口11,并对设置在右侧板上的回风进风口A2进行封闭;同时,选择设置在后侧板上的新风进风口B1作为实际使用的新风进风口13,并对设置在右侧板上的新风进风口B2进行封闭。 
结合图2和图4可知,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两种安装方式均可以使室外新风从机壳1的右侧后方进入,并经过热交换器5到达机壳1中部的前方,再经由机壳1左侧下层的室内送风区被送入室内(参见图2和图4中的空心箭头);室内回风从机壳1的右侧前方进入,并经过热交换器5到达机壳1中部的后方,再经由机壳1左侧上层的室外排风区被排入室外(参见图2和图4中的实心箭头)。当然,实际使用的回风进风口11和新风进风口13,并不限于同时使用A1、B1,同时使用A2、B2这两种方案,还可以同时使用A1、B2或者同时使用A2和B1。或者,也可以将A1、A2,B1、B2一起使用,从而实现对不同的房间同时换气。具体的选择方案可以依据安装环境进行选择。 
图6所示的是,开启旁通换气功能后,小型节能换气机的换气原理图。使用该小型节能换气机,当气温处于过渡季节或夏季晚上的时候,室内、外空气温度接近或者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可运行旁通功能,将室内的回风直接排到室外,无需通过热交换器5,回风所经过的路径可参见图6中的实心箭头,同时,室外凉爽的空气将会直接被送入室内,不经过热交换器5(参见图6中的空心箭头);从而避免室内高温回风将室外低温的新风加热后送到室内。当然,为了保证室内温度,也可以同时开启旁通功能和换气功能,通过调节旁通盖板的角度,调节新风或回风通过旁通路径和通过热交换器的风量比例, 从而实现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的调节。 
综上所述,在该小型节能换气机中,在其热交换区域,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出风面和进风面分别正对机壳的侧壁,在排风区域设置有两个水平旋转的蜗壳风机,两个蜗壳风机竖直叠放,两个蜗壳风机由同一双轴电机驱动旋转。在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中,两个蜗壳风机叠放后的总体高度小于热交换器的高度,所以,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整体高度取决于热交换器的高度,从而,在保证换气需求的前提下缩小了小型节能换气机的体积,使其适于屋内安装空间较小的房屋使用。 
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的新风进风口、回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和回风排风口均设置在机壳的侧壁上,不会增加安装空间的高度需求,而且,该小型节能换气装置设置有两个新风进风口和两个回风进风口,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一个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同时使用,以满足不同房间的安装需求,使得该小型节能换气机的安装方式更灵活。同时,该小型节能换气机还可以实现不同的房间的同时换气需求。热交换器的两个新风进风口和两个回风进风口的面积相等,且两个新风进风口和两个回风进风口到热交换器的新风进风面和回风进风面的距离相等,风阻一样,所以不同方向的风口,对换气装置的效率和风量不会产生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型节能换气机中,采用蜗壳风机负压吸气的方式实现新风和回风的热交换,可以满足中国房屋建筑的换气需求。在该小型节能换气机中,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等长,从室外新风入风口和室内回风入风口到达热交换器的距离相等,使用相同的风机,可以实现新风和回风在热交换器中的等量置换,热交换机的平衡稳定性好。 
具体来说,该小型节能换气机,同时使用负压引导新风和回风的空气流向,对于热交换器的机芯来说,在新风侧和回风侧均为负压,这样机芯内部由于两侧的压力基本相同,机芯中的传热纸两侧的空间基本相同,阻力则相同,机器内部平衡很好。从而,避免了如专利号为ZL20051013142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通风设备采用一正一负的换气方式进行热交换的缺点。一正一负换气方式的缺点是机芯内 部新风侧和回风侧阻力不同,机器内部的平衡不好,会造成新风和回风其中一侧的风量大于另一侧的风量,如果回风侧风量大,则会造成室内空气减少,形成负压,严重的会缺氧,如果新风侧风量大,则此换气设备的换热效率将大大降低,这样实现不了节能的目的。而且如果新风进风口和回风排风口距离太近,又是一吹一吸,这样很容易造成新风和回风短路、混风;最终导致无法换新风、无法实现通风。 
此外,与专利号为ZL200510131429.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通风设备相比,现有设备中,新风先进入风机壳再经过风道进入热交换器和回风进行热交换,这样在夏季,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热空气进入后,风机壳侧的另一面就会产生凝露;相反在冬季,外面温度低,冷空气进入风机壳后,风机壳侧壁就会产生凝露,从而不满足国标的要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节能换气机中,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同时进入热交换机芯进行交换,交换完空气温度接近平衡后,再实现送风和排风,这样不论是在夏季和冬季风机都不会产生凝露。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实施例中,选用由纸质材料制成的立方体形状的全热交换器作为热交换器,用于交换新风和回风的热量和湿度。当然,此处也可以采用由金属材质制成的显热交换器,如由铝箔制成的显热交换器,仅用于交换新风和回风的热量。而实际使用的热交换器的截面形状除去方形之外,还可以是六边形等其他结构。该热交换器的应用属于热交换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型节能换气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laims (10)

1.一种小型节能换气机,包括由顶板、底板、两个长边侧板和两个短边侧板组成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顶板、底板和两个长边侧板的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用于将机壳内部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为热交换区域,另一个为排风区域; 
在所述热交换区域,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左角线和右角线分别与所述中间隔板和一侧短边侧板抵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角线和后角线分别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两个长边侧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风区域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水平设置有上下隔板,所述上下隔板用于将所述排风区域分为上下两层排风区域,分别为新风送风区和回风排风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隔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电机轴分别竖直伸入新风送风区和回风排风区;所述双轴电机用于驱动分别设置于新风送风区和回风排风区的两个蜗壳风机旋转;所述蜗壳风机绕所述双轴电机的电机轴水平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蜗壳风机竖直方向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新风送风区和热交换区域的新风口,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回风排风区和所述热交换区域的回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区域,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角线和所述中间隔板的第三挡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后角线和所述中间隔板的第四挡板; 
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三挡板、所述中间隔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的长边侧板组成第一旁通通道,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四挡板、所述中间隔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的长边侧板组成第二旁通通道;所述第一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旁通通道分别是新风旁通通道和回风旁通通道; 
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新风送风区和所述新风旁通通道的第二新风口,所述中间隔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回风排风区和所述回风旁通通道的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新风旁通通道和新风进风区的开口,以及用于连通回风旁通通道和回风进风区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回风口、所述新风口、所述回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沿水平方向依次开设在所述中间隔板上,并且,彼此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无重叠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新风进风面和与所述新风进风面通过导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出风面,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回风进风面和与所述回风进风面通过导风通道连通的回风出风面;所述新风进风面和所述回风进风面正对同一短边侧板,并与同一短边侧板呈45度角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新风进风面正对的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新风进风口; 
在与所述回风进风面正对的长边侧板和短边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回风进风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节能换气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进风面和回风进风面上分别设置有初效过滤装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新风出风面上设置中效过滤装置。 
CN201320529690.0U 2013-08-28 2013-08-28 小型节能换气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2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9690.0U CN203432021U (zh) 2013-08-28 2013-08-28 小型节能换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9690.0U CN203432021U (zh) 2013-08-28 2013-08-28 小型节能换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2021U true CN203432021U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6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2969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32021U (zh) 2013-08-28 2013-08-28 小型节能换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202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8539A (zh) * 2013-08-28 2013-12-11 北京环都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节能换气机
CN104501325A (zh) * 2014-10-16 2015-04-08 宁波欧格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全屋空气净化系统
CN105465994A (zh) * 2014-09-26 2016-04-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器及其控制装置、控制方法
CN105605695A (zh) * 2016-03-24 2016-05-25 安阳市金梧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设备
CN111655004A (zh) * 2020-06-15 2020-09-1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
CN113932347A (zh) * 2021-09-18 2022-01-14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橱柜式空气调节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8539A (zh) * 2013-08-28 2013-12-11 北京环都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节能换气机
CN103438539B (zh) * 2013-08-28 2017-03-29 北京环都拓普空调有限公司 小型节能换气机
CN105465994A (zh) * 2014-09-26 2016-04-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器及其控制装置、控制方法
CN104501325A (zh) * 2014-10-16 2015-04-08 宁波欧格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全屋空气净化系统
CN105605695A (zh) * 2016-03-24 2016-05-25 安阳市金梧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设备
CN111655004A (zh) * 2020-06-15 2020-09-1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
CN111655004B (zh) * 2020-06-15 2022-10-2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
CN113932347A (zh) * 2021-09-18 2022-01-14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橱柜式空气调节系统
CN113932347B (zh) * 2021-09-18 2023-03-10 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橱柜式空气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8539B (zh) 小型节能换气机
CN203432021U (zh) 小型节能换气机
CN100441969C (zh) 通风系统
WO2019033700A1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06222600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247521A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386485U (zh) 一种双向流新风机
CN104508389A (zh) 用于节能的换气墙壁系统
CN107806698A (zh) 热回收装置、组合式空调器及切换空气流路的方法
CN105222253B (zh) 一种带排风和冷量回收的蒸发冷却方法和设备
CN102748828B (zh) 垂直式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204115105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06361810U (zh) 空调柜机
CN206176769U (zh)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6222480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2798189A (zh) 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
CN20709480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105202726B (zh) 新风热回收一体机
CN211575324U (zh) 空调
CN203642446U (zh) 热交换装置
CN104422057B (zh) 节能换气装置
CN113465065A (zh) 一种高原低压干燥环境下渐变蒸发式灵活加湿装置
CN202853043U (zh) 薄型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TWI546508B (zh)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06937515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0

Address after: 102101 Beijing City, Yanqing County town of Optics Valley, No. seven, 1-7 street, building 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NDU TOP AIR CONDITION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Han Chuan Village No. 15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OLTOP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101 building 1-7, No. seven Optics Valley street, Beijing Town, Yanqing District, (, Yan Qingyua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NDU TOP AIR CONDITION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101 Beijing City, Yanqing County town of Optics Valley, No. seven, 1-7 street, building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NDU TOP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