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227U -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227U
CN217270227U CN202221213327.3U CN202221213327U CN217270227U CN 217270227 U CN217270227 U CN 217270227U CN 202221213327 U CN202221213327 U CN 202221213327U CN 217270227 U CN217270227 U CN 217270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formwork
tunnel
concrete
cham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33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丁延书
刘骞
杨榕城
杨皓清
马广彪
李博
张健
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No 2 Engineering Co Ltd of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33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包括:模板,模板与目标墙面之间存在间距,以适于将混凝土浇筑至间距内,模板包括第一模板和与第一模板连接的第二模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存在夹角,夹角与目标墙面之间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倒角;方管,设置在模板顶端的内表面,以限制浇筑混凝土后的线型与高程。本申请通过在模板顶端的内表面设置有方管,以使得在使用该模板时,在浇筑混凝土至方管时,方管可以有效的控制该处混凝土面的线型与高程,从而使得当混凝土凝固后将该模板拆卸后,混凝土形成的具有倒角的墙体更加美观;另一方面,设置有该方管还可以防止间距内的混凝土于高度方向上溢出。

Description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中倒角部分施工时因目标墙体内会预埋钢筋,导致其内边收平难度大,收平效果差,且线型不平顺,耗时较长,拆模后墙面不美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平难度小且效果好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包括:
模板,所述模板与目标墙面之间存在间距,以适于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间距内,所述模板包括第一模板和与所述第一模板连接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与所述目标墙面之间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倒角;
方管,设置在所述模板顶端的内表面,以限制浇筑混凝土后的线型与高程。
可选地,上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所述夹角为钝角。
可选地,上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所述模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板两侧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模板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适配的配合部。
可选地,上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的其中一个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的另一个为设置有内螺纹的通孔。
可选地,上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一个为插销,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插销适配的通孔。
可选地,上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模板上的预埋拉杆孔,所述预埋拉杆孔直径为25mm。
可选地,上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所述模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板外表面上的多个肋背,多个肋背呈十字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通过在模板顶端的内表面设置有方管,以使得在使用该模板时,在浇筑混凝土至方管时,方管可以有效的控制该处混凝土面的线型与高程,从而使得当混凝土凝固后将该模板拆卸后,混凝土形成的具有倒角的墙体更加美观;另一方面,设置有该方管还可以防止间距内的混凝土于高度方向上溢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用于隧道的倒角的施工中。该施工模板装置包括模板10,该模板10与目标墙体之间存在间距,以适于将混凝土浇筑至该间距内形成腔体,即该间距即为具有倒角的墙体的厚度,且该间距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设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的,该模板10包括于高度方向上上下布置的第一模板和与第一模板连接的第二模板,且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存在夹角,以使得该夹角与目标墙面之间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倒角。需要说明的是,该夹角为钝角,其具体角度可以根据倒角的需求进行设置,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为一体成型设置,以保证模板10的严密性,防止混凝土溢出。
由于隧道的面积较大,为了便于拆卸和操作,本实施例中的模板10设置有多个,在进行施工时,由操作人员将多个模板10连接,以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相同厚度的墙体。
本实施例中,施工模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模板10两侧的连接部7,该连接部7适于与相邻的模板10连接。具体的,连接部7上设置有连接相邻两个模板10的固定部2及与固定部2适配的配合部3,以将相邻两个模板10连接的紧固。
更具体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2和配合部3的其中一个为插销2,固定部2和配合部3中的另一个为与插销2适配的通孔3。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部2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插销2和至少一个通孔3,以使得插销2可以与相邻模板10上的通孔3连接,相应的,通孔3也可以与相邻的模板10上的插销2配合,以将相邻两个模板10连接紧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该插销2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200mm,通孔3的直径为21mm,且该插销2为锥形不锈钢材质,以防止插销2长时间生锈。在其他实施例中,插销2和通孔3的直径、长度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2和配合部3的其中一个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栓,固定部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具有内螺纹的通孔。其中,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同样的,每个连接部7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栓和一个通孔。当需要将两个模板10连接时,连接部7上的螺栓与相邻的模板10上的连接部7上对应的通孔在外螺纹和内螺纹的作用下紧固连接,以使得相邻两个模板10连接的更加紧固,且方便模板10的拆卸。
施工模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模板10上的预埋拉杆孔5。当需要将模板10安装在目标墙体一侧时,拉杆穿过预埋拉杆孔5后与间距内的钢筋进行连接,并将其进行焊接,而拉杆的另一端在模板10的外侧进行固定,以将整个模板10与目标墙体固定,便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需要说明的是,预埋拉杆孔5的直径为25mm,拉杆与预埋拉杆孔5的尺寸相匹配,以防止间距内的混凝土从预埋拉杆孔5内溢出。在其他实施例中,预埋拉杆孔5的直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施工模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模板10外表面上的多个肋背6,且多个肋背6横竖交错呈十字型设置,以防止间距内浇筑的混凝土过多时导致模板10移动,以导致墙体的成型效果差。本实施例中,肋背6为厚度为3mm的钢板,且相邻两个肋背6之间的间隔为0.5m布置,以使得肋背6能够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沿模板的纵长方向上,设置在最边侧的两个肋背6作为上述连接部7,使得其不仅可以作为肋背6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固定,还可以作为连接部7与相邻的模板连接,结构简单实用。
施工模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模板10顶端的内表面的方管1。具体的,该方管1为40mm*40mm的封闭方管1,且方管1的长度为2000mm,壁厚为2.5mm。设置有该方管1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设置有方管1可以控制模板10顶端的混凝土,即方管1处的混凝土面的额线型与高程,且该处的混凝土收平效果好,使得混凝土在凝固后将该模板10拆卸后,混凝土形成的具有倒角的墙体更加美观;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该方管1,还可以防止间距内的混凝土于高度方向上溢出至地面上。
综上,本申请中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10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将多个施工模板10装置通过连接部7和配合部3相互连接后,通过拉杆与钢筋将模板10固定在目标墙体的一侧,然后从模板10的上方向间距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浇筑至目标高度或浇筑至方管1处,待混凝土凝固形成墙体后,将模板10拆除,完成具有倒角的墙体的形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所述模板与目标墙面之间存在间距,以适于将混凝土浇筑至所述间距内,所述模板包括第一模板和与所述第一模板连接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与所述目标墙面之间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倒角;
方管,设置在所述模板顶端的内表面,以限制浇筑混凝土后的线型与高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钝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板两侧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模板的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适配的配合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的其中一个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的另一个为设置有内螺纹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一个为插销,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插销适配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模板上的预埋拉杆孔,所述预埋拉杆孔直径为2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模板外表面上的多个肋背,多个肋背呈十字型设置。
CN202221213327.3U 2022-05-20 2022-05-20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Active CN217270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3327.3U CN217270227U (zh) 2022-05-20 2022-05-20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3327.3U CN217270227U (zh) 2022-05-20 2022-05-20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227U true CN217270227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5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3327.3U Active CN217270227U (zh) 2022-05-20 2022-05-20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91485U (zh) 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一体化模板支撑结构
CN106836548A (zh) 预制剪力墙插入式钢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475352U (zh) 一种底板收缩后浇带纵筋的直螺纹双套筒连接结构
CN206233596U (zh) 砌体外墙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装置
CN215760447U (zh) 一种反坎模板装置用加固结构及反坎模板装置
CN110805274A (zh) 一种y型柱的钢模及其浇筑方法
CN217270227U (zh) 隧道倒角施工模板装置
CN103967167B (zh) 钢管混凝土边框与剪力墙竖向接合面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752735U (zh) 预制剪力墙插入式钢板连接结构
CN204552085U (zh) 一种框架梁底构造柱顶部支模浇筑混凝土构造
CN210396112U (zh) 一种厨房、卫生间用一体式现浇砼防水坎
CN210827921U (zh) 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错位连接结构
CN209874483U (zh) 一种剪力墙预留空调洞可拆卸固定模具
CN208267362U (zh) 一种变形缝混凝土墙体支模的施工装置
CN207362884U (zh) 地下综合管廊模板
CN215407409U (zh) 预制柱柱底封边模具及预制柱构件
CN214834742U (zh) 一种反坎模板结构
CN205382595U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
CN209207730U (zh) 一种拼装式模具
CN210508401U (zh) 建筑模板拉杆组合
CN208121825U (zh) 止水带及包括该止水带的施工缝止水结构
CN211313387U (zh) 一种全自动对接l型混凝土建筑预制双壁连接体系
CN210396138U (zh) 一种浇筑用型材安装结构
CN208917997U (zh) 钢筋混凝土预制节点构件
CN112982968A (zh) 一种反坎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