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5703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5703U
CN217235703U CN202220409649.9U CN202220409649U CN217235703U CN 217235703 U CN217235703 U CN 217235703U CN 202220409649 U CN202220409649 U CN 202220409649U CN 217235703 U CN217235703 U CN 217235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kitchen
flow guide
oil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96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甘迪忠
张煜圣
黎有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96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5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5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5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体、设置于所述灶体上端的灶面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灶体内部的油杯,所述灶面组件包括灶面板,所述灶面板上开设有漏液口,所述灶体内部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漏液口连通,所述导油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油杯连通,所述导油通道用于将所述漏液口处的废液引导至所述油杯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集成灶,能够提高集成灶的灶面清洁便利性,降低灶面清洁难度,提高灶面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其因集成性高、占地空间小及油烟抽排效果好等优点而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的集成灶通常包括机体、燃气灶、抽排组件及烟机头部等,燃气灶设置在机体上端,其包括灶面及设置在灶面上的灶头;烟机头部位于机体连接于机体上端且位于燃气灶后方,用于对燃气灶使用时产生的油烟进行导流与收拢;抽排组件位于燃气机体内部,以实现油烟抽排,机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收集油污的油杯。
现有的集成灶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完毕后,灶面上会积存油污,由于油杯设置在机体内部,使得在对灶面进行清洁时,灶面上的污水无法自动收集至油杯中,需要采用额外的工具对灶面上的油污进行收集,导致灶面清理的难度增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集成灶,其能够有效的解决集成灶灶面清洁麻烦的问题,提高灶面清洁效率。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体、设置于所述灶体上端的灶面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灶体内部的油杯,所述灶面组件包括灶面板,所述灶面板上开设有漏液口,所述灶体内部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漏液口连通,所述导油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油杯连通,所述导油通道用于将所述漏液口处的废液引导至所述油杯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漏液口和导油通道,使得灶面板上表面的油渍和污水等可以流向漏液口处,并通过导油通道流向油杯中,实现油杯对灶面上废液的收集,避免采用额外的工具对灶面上的油污进行收集,降低灶面板的清理难度,提高灶面板的清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灶面组件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下端与所述灶体连接,所述边框的上端与所述灶面板连接,所述边框上形成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漏液口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导油通道的上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框体和导流件,所述灶面板安装于所述主框体上,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主框体的内侧,且所述导流件上设有所述导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的下端不低于所述主框体的下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灶包括设置于所述灶体内部且用于抽排烟气的抽排组件,所述抽排组件包括风箱和设置于所述风箱内的抽排风机,所述抽排组件位于所述油杯上方;
所述导油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由所述抽排风机的蜗壳外壁及所述风箱内壁合围形成,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下端和所述油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箱上端设置有风箱进风口,所述风箱进风口的前侧边缘处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由后至前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导流通道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箱底壁贯通开设有通液孔,且所述风箱底壁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用以将所述废液向所述通液孔引导,所述通液孔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上端对应连通;
和/或,所述蜗壳的外壁形成用于引导所述废液流向所述风箱内底的引流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箱与所述油杯之间设置有引流件,所述引流件设有所述第二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灶体后侧壁的一侧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引流面,所述第一引流面用以将所述废液从所述第二通道的上端向所述第二通道下端的出液口引导;
和/或,所述引流件的下端侧部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道的出液口,所述引流件的底壁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引流面,所述第二引流面用以将所述废液向所述出液口引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箱与所述油杯之间还设置有汇流盘,所述汇流盘贯通开设有汇流孔,所述汇流盘盘底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用以将所述废液向所述汇流孔引导,所述汇流孔位于所述油杯上方;
所述引流件设置于所述汇流盘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位于所述汇流盘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箱的下方连接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所述风箱抽排风机的出风口及所述灶体的排风口均连通,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汇流盘的上方,且所述引流件连接于所述排烟管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液口开设于所述灶面板的后端且贯通所述灶面板的后端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面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面组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灶面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抽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在另一剖面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灶面组件;11、灶面板;111、面板部;1111、安装孔;112、漏液口;12、主框体;121、上安装板;1211、侧安装板部;1212、后安装板部;1213、缺口;122、安装底板;123、侧板部;124、导油弧板;125、加强边;13、导流件;131、导流槽体;132、连接板部;133、导流通道;14、前饰板;15、包边;
2、灶头;
3、抽排组件;31、风箱;311、风箱进风口;312、第一通道;313、导流板;314、凹槽;315、通液孔;32、抽排风机;321、蜗壳;322、风机本体;33、排烟管;34、汇流盘;341、汇流槽;342、汇流孔;35、引流件;351、第二通道;352、引流侧板;3521、第一引流面;353、侧封板;354、引流底板;3541、第二引流面;355、安装侧板;36、管接头;
4、烟机头部;41、烟机上机壳;411、集烟腔;412、进烟口;42、导烟板;43、挡烟板;
5、油杯;6、功能模块;7、灶体;71、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其包括灶体7、燃气灶组件、烟机组件及功能模块6等。其中灶体7为柜式结构,功能模块6安装于灶体7内部;燃气灶组件安装于灶体7的上端,用于实现点火烹饪;烟机组件用于对烹饪产生的油污进行收集。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模块6可以但不限于为消毒柜、存储柜、洗碗机、蒸烤箱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且功能模块6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地设置两个或多个。功能模块6在灶体7上的设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烟机组件包括烟机头部4和抽排组件3,烟机头部4位于燃气灶组件的后方且下端与灶体7的上端连接,烟机头部4包括烟机上机壳41,烟机上机壳41具有集烟腔411,且烟机上机壳41的前侧面开设有与集烟腔411连通的进烟口412。烟机上机壳41的前侧面设置有导烟板42,导烟板42位于进烟口412的下方;烟机上机壳41的上端设置有挡烟板43,挡烟板43位于进烟口412的上方并向前延伸,以防止烟气向上扩散。烟机头部4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10和图11所示,抽排组件3位于灶体7的内部并位于功能模块6的后侧,抽排组件3包括风箱31、抽排风机32及排烟管33,风箱31的上端设置有风箱进风口311,风箱进风口311与集烟腔411连通;抽排风机32设置在风箱31的风箱内腔312中,且抽排风机32的进风口与风箱内腔312连通,出风口与排烟管33连通;灶体7上设置有排风口71,排烟管33的出口与排风口71密封连通。
燃气灶组件包括灶面组件1、灶头2及燃烧组件等,灶面组件1安装于灶体7的上端面,且后端与烟机头部4对接;灶头2安装于灶面组件1,并优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燃烧组件位于灶体7内部上端,用于对灶头2进行燃气供给并控制灶头2的点火或熄灭等操作。灶头2与燃烧组件的结构及其在灶体7上的安装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此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集成灶还包括油杯5,油杯5设置在灶体7的内部底部且位于抽排组件3的下方,灶体7内设置有导油通道,导油通道的上端与集烟腔411连通,导油通道的下端与油杯5连通,导油通道用于引导进入集烟腔411的油渍收集至油杯5中。
在集成灶使用时,抽排风机32运行,在抽排风机32的抽吸压力作用下,燃气灶上产生的油烟向上流动,油烟从进烟口412流入集烟腔411中,并经抽排风机32内腔流入到排烟管33中,流向排烟管33的油烟从排风口71流向外部环境中,即实现对烟气的抽排。同时,在油烟抽排过程中,油烟部分冷凝形成油渍,油渍在进入风箱内腔312后通过导油通道流向油杯5中,实现油杯5对废油的收集。
如图2-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灶面组件1包括边框及灶面板11,边框下端安装于灶体7的上端面且后端与烟机头部4对接;灶面板11安装于边框上,灶面板11上开设有漏液口112,灶体7内部设置有导油通道,导油通道的上端与漏液口112连通,导油通道的下端与油杯5连通,导油通道用于将漏液口112处的废液引导至油杯5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通过设置漏液口112和导油通道,使得灶面板11上表面的油渍和污水等可以流向漏液口112处,并通过导油通道流向油杯5中,实现油杯5对灶面上废液的收集,避免采用额外的工具对灶面上的油污进行收集,降低灶面板11的清理难度,提高灶面板11的清理效率。
为进一步地提高灶面板11处的废液收集效果,灶面板11的上表面高度优选沿漏液口112至灶面板11的边缘逐渐升高,由此可以使得灶面板11上的油污可以自动流向漏液口112处,进一步地提高废液清理的便利性。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清理灶面板11时,人工将灶面板11上的油污汇聚至漏液口处。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灶面板11的底部且靠近漏液口112的位置设置抽吸装置,通过抽吸装置产生的负压使灶面板11上的废液流向漏液口112。
在一实施例中,漏液口112开设于灶面板11的后端,可以使得灶面板11的后端中心形成灶面板11的最低处,从而使得漏液口112不仅能够汇聚灶面板11表面的废液,从导烟板42滴落的废油也能通过灶面板11的后端汇聚至漏液口112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集成灶的清理效率。
在其他一实施例中,漏液口112也可以开设于其他位置,如开设于灶面板11于左右方向上的中部且非后端位置,只要漏液口112的开设能够实现废液汇拢,且不会影响灶头11的安装即可。
优选地,灶面板11上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孔1111,两个安装孔1111均用于安装灶头2,灶面板11的上表面高度在左右方向上由左右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小,且灶面板11的上表面高度在前后方向上由前至后逐渐降低,灶面板11于后端中心处设置有漏液口112。该种设置,有利于使灶面板11形成左右对称结构,提高灶面板11的加工便利性。
在其他一实施例中,灶面板11的上表面也可以仅是在左右方向上由左右两侧至中心向下倾斜,且灶面板11在左右方向的中部开设引流凹槽,引流凹槽的槽深由前至后逐渐增加,也可以使得灶面板11的后端中部形成灶面板11上表面的最低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灶面板11的上表面由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下,在灶面板11的后端处开设引流凹槽,引流凹槽的槽深由左右两侧至中心逐渐增加。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及后文中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等均以集成灶处于实际使用状态时的方向为参考,即集成灶的前端为靠近用户的一端,后端为远离用户的一端,左侧即用户操作时靠近用户左手的一侧,右侧为靠近用户右手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边框上开设有导流通道133,导流通道133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延伸,且导流通道1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漏液口112及导油通道连通。该种设置,使得导油通道可以设置在灶体7的后部,充分利用灶体7的内部空间。
边框包括主框体12,主框体12上端具有上安装板121,上安装板121的上表面即形成上安装面,灶面板11的下表面与上安装板121贴合并可拆卸连接,主框体12下端具有安装底板122,安装底板122的下表面形成下安装面,安装底板122与灶体7的上端面贴合且可拆卸连接,由此提高边框与灶体7及灶面板11的安装便利性。且该种设置,能够保证灶体7的上端面水平,灶面板11的上表面高度由灶面板11的形状或者边框的形状进行控制,简化灶体7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灶面板11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面板部111,每个面板部111均由外侧至内侧倾斜设置,两个面板部111的内侧相连,且优选采用圆弧光滑过渡连接,以使灶面板11于两个面板部111之间形成弯折,且避免灶面板11的表面出现棱角。每个面板部111均由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下设置。每个面板部111上均开设有供灶头2安装的安装孔1111,面板部11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漏液口112设置于两个面板部111相连线的后端。
该种设置,使得灶面板11可以由相同厚度的板状结构形成,有利于简化灶面板11的结构,降低灶面板11的加工难度。同时,该种设置,也使得灶体7的上端面可水平设置,降低灶体7的加工难度,提高灶体7的通用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面板部111左右对称设置。
即,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底板122水平设置,上安装板121呈矩形框架结构,上安装板121由前端至后端倾斜向下设置,且由左右两侧至中心倾斜向下设置。灶面板11为厚度基本相等的板状结构。在其他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安装板121水平设置,即灶面板11的下表面水平设置,灶面板11的厚度由前端至后端及由左右两侧至中间逐渐降低。
优选地,每个面板部111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为0°~5°,每个面板部111在左右方向上的倾斜角度为0°~5°,在实现油污汇集的同时,降低对灶头2的安装和使用影响。
为方便灶面板11的安装,上安装板121包括若干个合围形成矩形框结构的安装板部,若干个安装板部包括前安装板部(未示出)、后安装板部1212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安装板部1211,侧安装板部1211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延伸,前安装板部及后安装板部1212均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每个前安装板部及后安装板部1212均由外端至内端倾斜向下设置,由此能够避免前安装板部和后安装板部1212在中间处弯折,降低前安装板部与后安装板部1212的加工难度。
灶面板11与安装板部的连接优选为粘接,以避免在灶面板11上钻孔,提高灶面板11的结构完整性和外形美观性。为提高粘接便利性,每个安装板部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若干个点胶孔,提高点胶均匀性,从而提高灶面板11与上安装板121的连接可靠性。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灶面板11与上安装板121也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或者卡接连接等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灶面板11的材质优选为玻璃,但可以理解的是,灶面板11也可以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主框体12还包括四个合围形成矩形框的侧板部123,每个安装板部的外侧均与对应侧的侧板部123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侧安装板部1211和后安装板部1212的内侧边均向下翻转形成有加强边125,以增强安装板部的支撑性能,且避免在灶面板11与边框安装时,安装板部的棱边对操作者造成划伤。
在一实施例中,边框还包括导流件13,导流件13连接于主框体12的后端并位于上安装板121的下方,导流件13上上开设有上述的导流通道133,相邻两个后安装板部1212之间形成有缺口1213,漏液口112与缺口1213上下正对设置,且导流通道133的上端与缺口1213正对。该种设置,使得主框体12和导流件13可以分体加工,提高边框的加工便利性,且有利于导流通道133的加工成型。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导流件13,而是在边框上一体成型导流通道133。
在一实施例中,导流件13包括导流槽体131,导流槽体131由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且导流槽体131开设有上述的导流通道133。导流件13还包括连接板部132,连接板部132于导流槽体131的上端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并与导流槽体131的侧壁连接。两个连接板部132分别位于两个后安装板部1212的下方并与对应的安装板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导流槽体131呈U型结构,且U型结构的U型槽的槽口倾斜向后上方设置,该种导流件13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与主框体12的安装。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件1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如横截面为半圆形或者圆形的结构,只要能够在导流件13上形成连通缺口1213与风箱内腔312的导流通道133即可。
为了更好地实现边框与灶体7上端面的安装,位于前端和左右两侧的侧板部123的下端均向内翻折形成有安装底板122,安装底板12与灶体7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优选为螺纹连接,以提高连接可靠性。位于前端的安装底板122的宽度较大,以使前端的安装底板122可以与灶体7相连的同时,灶面组件1可以向前伸出灶体7,从而实现对灶面组件1与灶体7连接缝隙的遮挡,提高集成灶的整体外形美观性。
导流件13优选设置于后侧的侧板部123的内侧,且导流件13的下端不低于主框体12的下端,以使导流件13内藏于主框体12的内部,避免导流件13的设置影响边框与其他结构的对接。
进一步地,灶面组件1还包括前饰板14,前饰板14覆设于前侧的侧板部123上,以提高灶面组件1的外形美观性。灶面组件1还包括包裹于灶面板11及边框前端上边缘的包边15,包边15由以避免灶面板11的棱边对使用者造成剐蹭。包边15及前饰板14的设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0-图15所示,位于后侧的侧板部123与烟机上机壳41的前表面贴合或具有较小的缝隙。导烟板42位于灶面组件1的上方,为使得导烟板42上残留的油渍能够顺着边框滴落至灶面板11的后端,在一实施例中,主框体12还包括弧形的导油弧板124,导油弧板124的弧形开口向前上方设置,且导油弧板124的上端位于导烟板42的下方,导油弧板124的下端延伸至灶面板11的后端处并等于或者略高于灶面板11的后端高度。该种设置,使得导烟板42上的油渍滴落在边框上后,可以顺着导油弧板124滴落至灶面板11的后端处,进而流向漏液口112处,即漏液口112可以同时收集从导烟板42上滴落的油渍。
优选地,导油通道即为能够实现集烟腔411中的废油滴落至油杯5中的通道,即能够利用现有集成灶内的导油通道的设置,实现对灶面板11上的油污的收集,改进成本较低,通用性较强。
具体地,抽排风机32包括蜗壳321和设置于蜗壳321内的风机本体322,导油通道优选包括第一通道312和第二通道351,第一通道312由抽排风机32的蜗壳321外壁及风箱31内壁合围形成,导流通道133与第一通道312连通,第二通道351上下两端分别连通第一通道的下端和油杯5。
风箱31的上端后侧设置有风箱进风口311,集烟腔411的烟气及废油从风箱进风口311进入到风箱31内部。优选地,导流通道133与风箱进风口311连通,即风箱进风口311形成第一通道312的进口,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结构改进成本,降低风箱31的加工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风箱31上端设置其他开口,以使得导流通道133的下端可以与风箱内腔312连通。
风箱进风口311设置在风箱31上端后侧,为提高导流通道133与风箱内腔312的连通便利性和可靠性,在一实施例中,风箱31于风箱进风口311的前侧设置有导流板313,导流板313沿风箱进风口311的内侧边缘由后至前倾斜向上延伸,导流板313的前端延伸至导流件13的下方,由此使得从导流通道133中流下的液体直接滴落至导流板313上,从而使得液体顺着导流板313流向风箱进风口311,进而流向风箱内腔312。该种设置,无需在风箱31上开设其他结构,提高风箱31加工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从风箱进风口311流入的液体部分直接滴落在风箱内腔312的底部,部分滴落在蜗壳321上,并顺着蜗壳321滴落在风箱内腔312的底部。即在本实施例中,蜗壳321的外壁形成用于引导废液流向风箱31内底的引流面,以避免废液在第一通道内溅射,提高废液的引流效果。
流入风箱31的液体汇聚在风箱内腔312的底部,风箱31底壁贯通开设有通液孔315,且风箱31底壁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导流面314,第一导流面314用以将废液向通液孔315引导,通液孔315与第二通道的上端对应连通。由此使得流至风箱31内底的废液能够汇聚至通液孔处,并经通液孔315流向第二通道351。
第一导流面314的高度由通液孔315向四周逐渐升高,且第一导流面314可以为自通液孔315倾斜向上的斜面,也可以为弧面或者其他曲面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液体向通液孔315汇聚的导流面的形状均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导流面314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
油杯5位于风箱31的下方,风箱31与油杯5之间设置有引流件35,引流件35具有用于将风箱内腔312内的液体引导至油杯5中的第二通道351。
在一实施例中,引流件35安装于排烟管33外侧,以使得风箱31、抽排风机32、排烟管33及引流件35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模块,提高抽排组件3在灶体7内的安装和拆卸便利性。
为提高第二通道351对废液的引流效果,第二通道351靠近灶体7后侧壁的一侧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引流面3521,第一引流面3521用以将废液从第二通道351的上端向第二通道351下端的出液口引导;和/或,引流件35的下端侧部形成有第二通道351的出液口,引流件35的底壁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引流面3541,第二引流面3541用以将废液向出液口引导。
通过设置第一引流面3521,从第二通道351的进液口流向第二通道351内的废液滴落在第一引流面3521上,并顺着第一引流面3521继续向下流动,实现对废液在第二通道351内部的引流效果,避免废液直接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在油杯5内引发的废液飞溅及噪音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二引流面3541,使得流向第二通道351下方的废液能够进一步地被缓冲降速,降低废液流出出液口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从而进一步地避免废液飞溅及废液对其他结构的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引流件35为开口朝向排烟管33后侧壁的半封闭式结构,其与排烟管33合围形成第二通道351,该种设置,可以降低引流件35的成本。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引流件35也可以为周向封闭且两端开口的矩形管、圆形管或者异型管状结构。
引流件35包括与排烟管33间隔设置的引流侧板352以及设置于引流侧板352左右两侧的侧封板353,引流侧板352及两个侧封板353共同形成开口朝向排烟管33的U型槽体结构,U型槽体结构的上端通口正对通液孔315。两个侧封板353沿相背的方向延伸有安装侧板355,安装侧板355与排烟管33可拆卸连接。
引流侧板352优选由上至下倾斜向排烟管33延伸,即引流侧板352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导流面3521。在该实施例中,引流侧板352为倾斜设置的板状结构,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流侧板352也可以也可以为由上至下延伸的弧形结构。
引流侧板352及侧封板353的下端均低于排烟管33,引流件35还包括设置于U型槽体结构底端的引流底板354,U型槽体结构的U型槽口位于排烟管33下方的部分形成第二通道351的出液口,引流底板354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引流面3542。优选地,第二引流面3542由上至下倾斜向内设置,且第二引流面354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引流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引流底板354也可以为弧形结构,只要其内表面可以形成用于引导废液流动的第二引流面即可。
进一步地,灶体7内还设置有汇流盘34,汇流盘34位于引流件35的下方并位于油杯5的上方,引流件35的下端的在俯视方向上投影位于汇流盘34内。汇流盘34贯通开设有汇流孔342,汇流盘34盘底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导流面341,第二导流面341用以将废液向汇流孔342引导。第二导流面341及汇流孔342的设置,能够实现汇流效果,从而保证引流件35流下的液体能够顺畅地滴落至油杯5中,降低对油杯5和/或引流件35的安装位置要求。同时,汇流盘34的设置,还可以汇聚从排烟管33上滴落下来的油烟,进一步地保证油杯5对废液的收集效果。
第二导流面341的高度由汇流孔342向四周逐渐升高,第二导流面341可以为自汇流孔342倾斜向上的斜面,也可以为弧面或者其他曲面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液体向汇流孔342汇聚的导流面的形状均可,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导流面34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排烟管33、引流件35及风箱31在俯视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汇流盘34在俯视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即从风箱31、排烟管33及引流件35外表面上滴落的流体也可以汇聚至汇流盘34中,从而被油杯5收集。
在一实施例中,排烟管33的两端均连接有管接头36,两个管接头36分别与灶体7的两个侧面连接,汇流盘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管接头36可拆卸连接,由此提高抽排组件3的模块化程度。排烟管33及管接头36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体(7)、设置于所述灶体(7)上端的灶面组件(1)以及设置于所述灶体(7)内部的油杯(5),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组件(1)包括灶面板(11),所述灶面板(11)上开设有漏液口(112),所述灶体(7)内部设置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的上端与所述漏液口(112)连通,所述导油通道的下端与所述油杯(5)连通,所述导油通道用于将所述漏液口(112)处的废液引导至所述油杯(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面组件(1)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下端与所述灶体(7)连接,所述边框的上端与所述灶面板(11)连接,所述边框上形成有导流通道(133),所述导流通道(133)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通道(1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漏液口(112)和所述导油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框体(12)和导流件(13),所述灶面板安装于所述主框体(12)上,所述导流件(13)位于所述主框体(12)的内侧,且所述导流件(13)上设有所述导流通道(1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13)的下端不低于所述主框体(12)的下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包括设置于所述灶体(7)内部且用于抽排烟气的抽排组件(3),所述抽排组件(3)包括风箱(31)和设置于所述风箱(31)内的抽排风机(32),所述抽排组件(3)位于所述油杯(5)上方;
所述导油通道包括第一通道(312)和第二通道(351),所述第一通道(312) 由所述抽排风机(32)的蜗壳(321)外壁及所述风箱(31)内壁合围形成,所述导流通道(133)与所述第一通道(31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351)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2)的下端和所述油杯(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31)上端设置有风箱进风口(311),所述风箱进风口(311)形成所述第一通道(312)的进口,所述风箱进风口(311)的前侧边缘处连接有导流板(313),所述导流板(313)由后至前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导流通道(133)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31)底壁贯通开设有通液孔(315),且所述风箱(31)底壁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导流面(314),所述第一导流面(314)用以将所述废液向所述通液孔(315)引导,所述通液孔(315)与所述第二通道(351)的上端对应连通;
和/或,所述蜗壳(321)的外壁形成用于引导所述废液流向所述风箱(31)内底的引流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31)与所述油杯(5)之间设置有引流件(35),所述引流件(35)设有所述第二通道(3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351)靠近所述灶体(7)后侧壁的一侧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引流面(3521),所述第一引流面(3521)用以将所述废液从所述第二通道(351)的上端向所述第二通道(351)下端的出液口引导;
和/或,所述引流件(35)的下端侧部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道(351)的出液口,所述引流件(35)的底壁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引流面(3541),所述第二引流面(3541)用以将所述废液向所述出液口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31)与所述油杯(5)之间还设置有汇流盘(34),所述汇流盘(34)贯通开设有汇流孔(342),所述汇流盘(34)盘底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导流面(341),所述第二导流面(341)用以将所述废液向所述汇流孔(342)引导,所述汇流孔(342)位于所述油杯(5)上方;
所述引流件(35)设置于所述汇流盘(34)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通道(351)的下端位于所述汇流盘(34)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31)的下方连接有排烟管(33),所述排烟管(33)与所述风箱(31)抽排风机(32)的出风口及所述灶体(7)的排风口(71)均连通,所述排烟管(33)位于所述汇流盘(34)的上方,且所述引流件(35)连接于所述排烟管(33)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口(112)开设于所述灶面板(11)的后端且贯通所述灶面板(11)的后端面。
CN202220409649.9U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17235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9649.9U CN217235703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9649.9U CN217235703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5703U true CN217235703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5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9649.9U Active CN217235703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5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1718B2 (en) Fume collecting assembly, range hood, side suction range hood, range hood for two-sided fume collection and central air intake, range hood with partition, and central fume purification device
CN217235703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0511845U (zh) 上排风集成灶
CN217843990U (zh) 一种灶面板、灶面组件及集成灶
CN218096172U (zh) 组合灶
CN216814234U (zh) 一种导油结构及集成灶
CN216790285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5929700U (zh) 导流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14065036U (zh) 风箱及集成灶
CN111853905A (zh) 吸油烟机
CN221684628U (zh) 一种侧挡板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油烟机
CN218721774U (zh) 一种外置抽排风机的集油组件及油烟抽排系统
CN218065031U (zh) 集烟机头结构及集成灶具
CN221526680U (zh) 一种集成灶头部及集成灶
CN216244491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排油结构
CN218599822U (zh) 导油结构及吸油烟机
CN211822608U (zh) 吸油烟机
CN21986802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601587U (zh) 集成灶头部组件及集成灶
CN217178668U (zh) 一种集烟罩及油烟机
CN217178631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5175341U (zh) 欧式烟机
CN220103218U (zh) 双风道集成灶
CN115751409A (zh) 一种油烟抽排系统
CN221763611U (zh) 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