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6272U -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6272U
CN217216272U CN202220249851.XU CN202220249851U CN217216272U CN 217216272 U CN217216272 U CN 217216272U CN 202220249851 U CN202220249851 U CN 202220249851U CN 217216272 U CN217216272 U CN 217216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 device
housing
side en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98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本宰弘
佐佐木利幸
大広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6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6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7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by friction rollers or gears engaging the ground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unchangeable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3Grease lubrication; Drop-feed lubrication
    • F16H57/0464Grease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5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fixed gear rati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4Gearboxes combined or connected with electric mach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86Measures for reducing size of gearbox, e.g. for creating a more compact transmissi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16H2057/0216Intermediate shaft supports, e.g. by using a partition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抑制润滑剂飞散、同时实现小型化的驱动装置以及使用驱动装置的电动车辆。驱动装置具有:马达;输出部,将转矩输出至外部;齿轮部,将马达的转矩传递至输出部;以及壳体,具有内部空间。齿轮部具有:至少一个齿轮轴,沿轴向延伸并固定有至少一个齿轮;以及齿轮箱,收容齿轮。齿轮箱具有:壁部,在径向上与所收容的齿轮的外周面相向,并在周向上延伸;以及开口部,与壁部在周向上相邻并且在径向上贯通。开口部在径向上与壳体相向,在齿轮的旋转方向上,壁部具有配置在开口部的前方侧且与开口部相邻的前方侧端部。前方侧端部与壳体接触。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齿轮、及对齿轮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在此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在变速器箱的内部配置收容有齿轮的收容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9-132411号公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13241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是在变速器箱的内部收容收容部的结构,因此难以使变速器箱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抑制润滑剂飞散、同时实现小型化的驱动装置以及使用驱动装置的电动车辆。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驱动装置包括:马达;输出部,将转矩输出至外部;齿轮部,将马达的转矩传递至输出部;以及壳体,具有收容马达、输出部的一部分及齿轮部的内部空间。齿轮部具有:至少一个齿轮轴,沿轴向延伸并固定有至少一个齿轮;以及齿轮箱,收容齿轮。齿轮箱具有:壁部,在径向上与所收容的齿轮的外周面相向,并在周向上延伸;以及开口部,与壁部在周向上相邻并且在径向上贯通。开口部在径向上与壳体相向,在齿轮的旋转方向上,壁部具有配置在开口部的前方侧且与开口部相邻的前方侧端部,前方侧端部与壳体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壁部的所述前方侧端部与包围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筒部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壁部的所述前方侧端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前方侧弹性部,所述前方侧弹性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前方侧弹性部随着朝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后方而向径向外侧延伸。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壁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后方的后方侧端部,所述后方侧端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壁部的所述后方侧端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后方侧弹性部,所述后方侧弹性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壁部具有肋,所述肋从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在径向上相向的面朝径向内侧突出,并隔着间隙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相向。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壁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后方的后方侧端部,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壁部的所述后方侧端部。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肋是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突出的曲面形状。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肋随着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前方而接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电动车辆具有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源部、以及将来自所述输出部的输出传递至车轮的动力传递机构。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可抑制润滑剂飞散、同时实现小型化的驱动装置以及使用驱动装置的电动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概略图。
图2是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第二板构件及第二筒部拆下后的驱动装置的内部的从左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将第二板构件及第二筒部拆下后的驱动装置的内部的从左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齿轮部的齿轮彼此的啮合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曲柄轴及输出部的剖面图。
图8是第一板构件及第一筒部的立体图。
图9是第二板构件及第二筒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支撑马达及齿轮部并固定于第一筒部的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将齿轮箱的开口部放大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第一变形例的第二齿轮轴的概略配置图。
图13是第二变形例的支撑构件的概略配置图。
图14是将第三变形例的齿轮箱的开口部放大的放大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0:电动车辆
101:车体
102:车轮
102f:前轮
102r:后轮
103:动力传递机构
104:电源部
105:曲柄
105a:曲柄轴
106:踏板
107:车把
108:车座
10:驱动装置
20:马达
21:马达轴
22:驱动齿轮
23:马达轴承部
25:定子
30:输出部
31:输出齿轮
33:输出轴承部
34:单向离合器
35:第五轴承部
40:齿轮部
41:第一齿轮轴
411:第一轴承部
412:第二轴承部
42:第二齿轮轴
420:轴突出部
421:第三轴承部
422:第四轴承部
423:单向离合器
424:轴承部
43:第一齿轮
44:第二齿轮
45:第三齿轮
46:第四齿轮
47:齿轮箱
471:壁部
4711:前方侧端部
4712:后方侧端部
4713:前方侧弹性部
4714:后方侧弹性部
472:开口部
47b:齿轮箱
48:齿轮罩
49:肋
49b:肋
50:壳体
500:内部空间
51:第一板构件
511:内表面
512:第一柱部
52:第二板构件
521:内表面
522:第二柱部
53:第一筒部
531:端面
532:突出部
54:第二筒部
541:端面
55:突出部
56:支撑构件
560:固定部
561:第一贯通孔
562:第二贯通孔
563:马达支撑孔
56a:支撑构件
J1:中心轴
J2:第一中间轴
J3:第二中间轴
J4:输出轴
Rt:旋转方向
Br:轴承部
Sr:转矩检测部
Sr1:突起
B、D、F、L、R、U: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在说明驱动装置10时,将与图1所示的驱动装置10的第一齿轮轴41的中心轴J2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与能够旋转的各轴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以安装于电动车辆100的状态为基准,将电动车辆100的行进方向设为“前方F”,将其相反方向设为“后方B”。另外,在朝向前方的状态下定义“上方U”、“下方D”、“左方L”、“右方R”。再者,以下说明中的方向的记载是为了容易说明而定义,有时也与实际使用的驱动装置10的方向不一致。
<电动车辆10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概略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车辆100是辅助使用者踩踏踏板106的力的电动助动自行车。如图1所示,电动车辆100具有车体101、两个车轮102、动力传递机构103、驱动装置10、及电源部104。
车体101包括车把(handle)107及车座(saddle)108。两个车轮102、动力传递机构103、驱动装置10及电源部104安装在车体101上。两个车轮102中,作为前轮102f安装在车体101的前部,作为后轮102r安装在车体101的后部。在后轮102r上连接动力传递机构103。
动力传递机构103包括安装在曲柄轴105a上的曲柄105及踏板106。另外,动力传递机构103还包括:安装在驱动装置10的后述的输出部30上的驱动齿轮、安装在后轮102r上的从动齿轮、连结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链条(均未图示)。曲柄105固定在曲柄轴105a上,所述曲柄轴105a能够旋转地安装在车体101上。进而,在曲柄105的前端能够旋转地安装踏板106。
驱动装置10安装在动力传递机构103上。驱动装置10从输出部30(参照图2)向动力传递机构103传递转矩。从驱动装置10传递的转矩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03而传递至后轮102r。即,电动车辆100具有将来自输出部30的输出传递给后轮102r的动力传递机构103。
再者,驱动装置10的输出部30与后述的输出齿轮31由单一的构件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输出部30兼作曲柄轴105a的结构。即,作为驱动装置10,可广泛采用可辅助由使用者的力引起的车轮旋转的结构。
电源部104安装在车体101上。电源部104例如是电池,经由图示的配线对驱动装置10的后述的马达20供给电力。即,电动车辆100具有驱动装置10、及向驱动装置10的马达20供给电力的电源部104。
在电动车辆100中,通过坐在车座108上的使用者踩踏踏板106而对曲柄轴105a赋予转矩。对曲柄轴105a赋予的转矩经由输出部30、动力传递机构103而传递至后轮102r。后轮102r通过所传递的转矩而旋转,电动车辆100行驶。而且,驱动装置10检测施加在曲柄轴105a上的转矩,并视需要从输出部30向动力传递机构103赋予转矩。从输出部30传递的转矩被附加于用于电动车辆100的行驶的转矩。即,驱动装置10视需要辅助电动车辆100的行驶所需的转矩。
<驱动装置10>
图2是驱动装置10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将第二板构件52及第二筒部54拆下后的驱动装置10的内部的从左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将第二板构件52及第二筒部54拆下后的驱动装置10的内部的从左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齿轮部的齿轮彼此的啮合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驱动装置10的剖面图。
如图2至图6所示,驱动装置10具有:马达20、输出部30、齿轮部40、及壳体50。
<马达20>
马达20是直流无刷马达。马达20由来自电源部104的电力驱动。马达20具有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的转子(未图示)、及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未图示)。即,马达20是转子能够旋转地配置在定子的内侧的内转子型马达。再者,马达20并不限定于内转子型马达,也可为外转子型马达。另外,马达20具有马达轴21。马达轴21固定在转子上,沿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J1延伸,并且绕中心轴J1旋转。如图5所示,马达轴21从马达20的主体部向左方突出。
在马达轴21的前端部、即,左方的端部配置驱动齿轮22。驱动齿轮22固定在马达轴21上,并与马达轴21一体地旋转。再者,驱动齿轮22向马达轴21的固定可广泛采用压入、焊接、接着等可牢固地固定的固定方法。
图7是表示曲柄轴105a与输出部30的剖面图。如图3、图5、图7等所示,曲柄轴105a沿输出轴J4延伸。曲柄轴105a的左端向壳体50的左方突出。另外,曲柄轴105a的右端向壳体50的右方突出。如上所述,在曲柄轴105a的两端分别固定左右的曲柄105(参照图1)。
而且,输出部30及转矩检测部Sr在输出轴J4方向上配置于曲柄轴105a。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输出部30及转矩检测部Sr配置在曲柄轴105a的周围。
转矩检测部Sr检测作用于曲柄轴105a的转矩。即,驱动装置10还具有检测作用于曲柄轴105a的转矩的转矩检测部Sr。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中,转矩检测部Sr具有固定在曲柄轴105a上的套管、及包围套管的径向外侧的外筒部。
外筒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Sr1,突起Sr1固定于支撑构件56的固定部560(参照图3)。即,转矩检测部Sr的一部分固定于支撑构件56。通过这样构成,可省略用于安装转矩检测部Sr的构件,而可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再者,转矩检测部Sr并不限定于所述结构,可广泛采用可正确地检测旋转的曲柄轴105a的转矩的结构。
<输出部30>
输出部30沿着与中心轴J1平行的输出轴J4延伸。即,输出部30与马达轴21平行地延伸。输出部30具有输出齿轮31。输出部30在曲柄轴105a右方的端部覆盖曲柄轴105a的周围。在输出部30上连接动力传递机构103(参照图1)。而且,输出部30向动力传递机构103输出转矩。即,驱动装置10具有将转矩输出至外部的输出部30。再者,输出部30经由输出轴承部33及单向离合器(One-way clutch)34而与曲柄轴105a连接。通过这样安装,仅在从曲柄轴105a向输出部30传递转矩的情况下,来自曲柄轴105a的转矩传递至动力传递机构103。
再者,输出轴承部33采用滚珠轴承作为轴承构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可广泛采用可将输出部30支撑为能够绕曲柄轴105a旋转的轴承结构。作为输出轴承部33,使用一个轴承构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使用多个轴承构件的结构。以下,在记载为“轴承部”的情况下,设为同样的结构。
曲柄轴105a及输出部30经由轴承部Br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曲柄轴105a的左方的端部经由轴承部Br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的后述的第二板构件52的内表面521。另外,输出部30覆盖曲柄轴105a的左方的端部,并且经由轴承部Br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的后述的第一板构件51的内表面511。如上所述,曲柄轴105a经由输出轴承部33及单向离合器34而与输出部30连接。因此,曲柄轴105a的左方的端部经由输出轴承部33、输出部30及轴承部Br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的第一板构件51。
<齿轮部40>
齿轮部40将马达轴21的转矩传递至输出部30。换句话说,齿轮部40将马达20的转矩传递至输出部30。齿轮部40是在从马达轴21向输出部30传递转矩时进行减速的减速机构。齿轮部40具有第一齿轮轴41、第二齿轮轴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三齿轮45、及第四齿轮46。
第一齿轮轴41沿着与中心轴J1平行的第一中间轴J2延伸。第一齿轮轴41为圆柱状,能够绕第一中间轴J2旋转。第一齿轮轴41经由在沿着第一中间轴J2的方向上分离配置的第一轴承部411及第二轴承部41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
另外,第二齿轮轴42沿着与中心轴J1及第一中间轴J2平行的第二中间轴J3延伸。第二齿轮轴42为圆柱状,能够绕第二中间轴J3旋转。第二齿轮轴42经由在沿着第二中间轴J3的方向上分离配置的第三轴承部421及第四轴承部42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
第一齿轮43及第二齿轮44固定于第一齿轮轴41。第一齿轮43与驱动齿轮22啮合。第二齿轮44与固定于第二齿轮轴42的第三齿轮45啮合。即,第二齿轮44与要固定于第二齿轮轴42的齿轮45啮合。第一齿轮43的外径比第二齿轮44的外径大。换句话说,第一齿轮43的齿数比第二齿轮44的齿数多。即,齿轮部40具有固定有第一齿轮43及齿数比第一齿轮43少的第二齿轮44的第一齿轮轴41。
因此,从驱动齿轮22经由第一齿轮43传递至第一齿轮轴41的转矩由于第一齿轮43与第二齿轮44的齿数比而减速并传递至第二齿轮轴42。另外,第二齿轮44的齿数比第三齿轮45的齿数少。因此,第一齿轮轴41的转矩也由于第二齿轮44与第三齿轮45的齿数比而减速并传递至第二齿轮轴42。
再者,转矩由于齿数比而减速并传递是指,将齿数比作为减速比而使转速减少,即,减速,同时转矩被放大传递,以下相同。
第三齿轮45与第四齿轮46独立地形成。第四齿轮46与第二齿轮轴42一体地形成。第三齿轮45经由单向离合器423及轴承部424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第二齿轮轴42。通过这样安装,仅在从第二齿轮44向第三齿轮45传递转矩的情况下,转矩传递至第二齿轮轴42。
而且,第四齿轮46与输出齿轮31啮合。第三齿轮45的外径比第四齿轮46的外径大。换句话说,第三齿轮45的齿数比第四齿轮46的齿数多。因此,从第四齿轮46经由输出齿轮31而传递至第二齿轮轴42的转矩由于第三齿轮45与第四齿轮46的齿数比而减速。另外,输出齿轮31的齿数比第四齿轮46的齿数多。因此,第二齿轮轴42的转矩也由于第四齿轮46与输出齿轮31的齿数比减速而传递至输出部30。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齿轮部40是具有两个齿轮轴的结构,但在可获得所希望的减速比的情况下,也可为具有一个齿轮轴的结构,也可具有三个以上的齿轮轴。另外,也可具有在一个齿轮轴上安装一个齿轮而用于旋转方向的反转的所谓中间齿轮机构。即,齿轮部40具有至少一个齿轮轴,此齿轮轴经由在轴向上分离配置的两个轴承部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50。
<壳体50>
参照附图对壳体5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8是第一板构件51及第一筒部53的立体图。图9是第二板构件52及第二筒部54的立体图。如图3至图6等所示,壳体50具有内部空间500。在内部空间500中收容马达20、输出部30的一部分及齿轮部40。即,壳体50具有用以收容马达20、输出部30的一部分及齿轮部40的内部空间500。
如图1至图9等所示,壳体50具有第一板构件51、第二板构件52、第一筒部53、及第二筒部54。如图6所示,壳体50具有面向内部空间500且在轴向上相向的第一板构件51及第二板构件52。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第一板构件51配置在内部空间500的右方,第二板构件52配置在内部空间500的左方。
如图8所示,第一筒部53从第一板构件51的面向内部空间500的内表面511沿轴向而向左方突出。即,壳体50具有从第一板构件51的与第二板构件52相向的面511的外缘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一筒部53。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部53与第一板构件51由单一的构件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由不同的构件形成,通过接着、螺固等固定方法进行固定。
如图9所示,第二筒部54从第二板构件52的面向内部空间500的内表面521沿轴向而向右方突出。即,壳体50具有从第二板构件52的与第一板构件51相向的面521的外缘部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筒部54。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筒部54与第二板构件52由单一的构件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由不同的构件形成,通过接着、螺固等固定方法进行固定。
如图1、图6等所示,第一筒部53及第二筒部54的在轴向上相向的端面彼此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更详细地说,第一筒部53的轴向左方的端面531与第二筒部54的轴向右方的端面541在轴向上相向。而且,第一筒部53的端面531及第二筒部54的端面541在与后述的支撑构件56接触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相互接触。由此,形成由壳体50包围的内部空间500。
另外,第一筒部53具有突出部55。突出部55从第一筒部53向内侧突出。此处,“向内侧突出”是从第一筒部53的面向内部空间500的面朝向内部空间500的内部突出的结构。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55在第一筒部53上设有四个,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可牢固地固定支撑构件56的个数即可。由于突出部55是从第一筒部53向内侧突出的结构,因此突出部55的刚性变高。由此,突出部55不易挠曲,而可提高支撑构件56的固定强度。
突出部55沿轴向延伸,右方的端部连接于第一板构件51。即,突出部55在从第一筒部53突出的情况下与第一板构件51连接。再者,所谓突出部55与第一板构件51连接,可列举:突出部55与第一板构件51由单一的构件形成、突出部55固定于第一板构件51、以及突出部55与第一板构件51接触的任意一种情况。通过这样构成,可由第一板构件51支撑突出部55的轴向的力,因此固定于突出部55的支撑构件56的轴向的移动及变形得到抑制。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50中,突出部55与第一板构件51由单一的构件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第一板构件51与第一筒部53由不同构件形成并固定的结构的情况下,突出部55也可为与第一板构件51接触但不固定的结构。另外,突出部55也可为不与第一板构件51连接的结构。
另外,突出部55形成于第一筒部53,但也可形成于第二筒部54,也可形成于这两者。即,壳体50还具有从第一筒部53及所述第二筒部的至少一方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5。在第二筒部54上形成有突出部55的情况下,突出部55可沿轴向延伸,且左方的端部连接于第二板构件52。即,突出部55在从第二筒部54突出的情况下与第二板构件52连接。
通过这样构成,可由第二板构件52支撑突出部55的轴向的力,因此固定于突出部55的支撑构件56的轴向的移动及变形得到抑制。
另外,壳体50具有配置在内部空间500的内部的支撑构件56。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56收纳配置在内部空间500的内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一部分配置在壳体50的外部或露出至外部。即,壳体50具有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内部空间500内的支撑构件56。
支撑构件56是在与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板材。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50中,支撑构件56支撑马达20及齿轮部40。图10是支撑马达20及齿轮部40并且固定于第一筒部53的支撑构件56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支撑构件56通过螺钉等固定件而固定于形成于第一筒部53的突出部55。另外,支撑构件56在轴向上被后述的第一柱部512的底部与第二柱部522的底部夹持。而且,支撑构件56通过从壳体50的外部插入第一柱部512及第二柱部522的螺钉等固定件而一起紧固。即,支撑构件56固定于突出部55、第一柱部512及第二柱部522。
支撑构件56向突出部55的固定例如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另外,使螺钉贯通被第一柱部512及第二柱部522夹持的支撑构件56,将第一柱部512、第二柱部522及支撑构件56一起紧固而固定。由此,支撑构件56固定于壳体50的内部空间500内。
壳体50具有第一柱部512,所述第一柱部512从第一板构件51的内表面511的被第一筒部53包围的区域沿轴向朝左方突出。另外,壳体50具有第二柱部522,所述第二柱部522从第二板构件52的内表面521的被第二筒部54包围的区域沿轴向朝右方突出。
第一柱部512及第二柱部522为有底筒状,在使第一筒部53的端面531与第二筒部54的端面541接触并固定时,第一柱部512的底部与第二柱部522的底部在轴向上相向,并从轴向两侧夹持支撑构件56。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50中,在第一板构件51及第二板构件52双方形成有柱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第一板构件51及第二板构件52的任一方形成柱部。
即,壳体50还具有柱部512、柱部522,所述柱部512、柱部522从第一板构件51的被第一筒部53包围的区域及第二板构件52的被第二筒部包围的区域中的至少一方朝向内部空间500沿轴向突出。通过这样构成,可使支撑构件56的支撑部分分散,从而可抑制应力集中于支撑构件56。因此,即使支撑构件56的刚性变低,也可支撑马达20及齿轮部40,从而可使支撑构件56小型化、简单化。由此,可减小支撑构件56在内部空间500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可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
再者,也可仅设置第一柱部512,将支撑构件56固定于第一柱部512。即,柱部512仅与支撑构件56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接触。通过这样构成,利用支撑构件56的另一侧的面与柱部512接触的结构,可形成在轴向一侧既不配置齿轮轴也不配置柱部的结构。由此,可使壳体50小型化或在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配置其他构件的区域,可使驱动装置自身小型化。
支撑构件56具有第一贯通孔561、第二贯通孔562、及马达支撑孔563(参照图3、图4)。马达20固定于第一板构件51。而且,马达轴21贯通马达支撑孔563,并且经由马达轴承部23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即,马达轴21沿轴向延伸,并且经由马达轴承部23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若进一步进行说明,则马达轴承部23的外圈固定于马达支撑孔563,马达轴21固定于内圈。通过这样构成,可抑制马达轴21与齿轮轴41、齿轮轴42的位置偏移。由此,可将马达轴21的转矩正确地传递至齿轮部40。
另外,第一齿轮轴41经由第一轴承部411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第二板构件52的内表面521。第二轴承部412的外圈固定于支撑构件56的第一贯通孔561,第一齿轮轴41固定于内圈。由此,第一齿轮轴41经由第一轴承部411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第二板构件52,并且经由第二轴承部41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
第二齿轮轴42经由第四轴承部42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第一板构件51的内表面511。第四轴承部422的外圈固定于第二贯通孔562,第二齿轮轴42固定于内圈。由此,第二齿轮轴42经由第四轴承部42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第一板构件51,并且经由第三轴承部421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即,齿轮部40具有第二齿轮轴42,所述第二齿轮轴42与第一齿轮轴41平行地配置并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
即,至少一个齿轮轴42经由轴向一侧的轴承部42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通过这样构成,可缩短由壳体50及支撑构件56支撑的齿轮部40的齿轮轴42,相应地可使齿轮部40小型化。由此,可使壳体50小型化或在壳体50的内部空间500形成配置其他构件的区域,从而能够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另外,由于可缩短齿轮轴42,从而可抑制齿轮轴42的扭曲。由此,可抑制由扭曲引起的转矩传递的延迟。
而且,第二齿轮轴42具有向比支撑构件56更靠左方突出的轴突出部420(参照图6)。第三齿轮45及第四齿轮46安装在第二齿轮轴42的向比支撑构件56更靠左方突出的轴突出部420上。即,齿轮部40具有沿轴向延伸且固定有至少一个齿轮45的至少一个齿轮轴42。
第二齿轮轴42经由第三轴承部421及第四轴承部42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及第一板构件51。因此,第二齿轮轴42不会向比第三齿轮45更靠左方突出。由此,在内部空间500中,可在第三齿轮45与第二板构件52之间设置空间。可在此空间配置第一齿轮43。因此,能够密集地配置齿轮部40,从而可在内部空间500内效率良好地配置构件。由此,能够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
另外,在齿轮部40中,从第二中间轴J3方向观察,能够将第一齿轮43配置在与第二齿轮轴42重叠的位置。即,第一齿轮43的一部分与第二齿轮轴42的轴向的端面相向。由于第一齿轮43与第二齿轮轴42不干涉,因此不会使内部空间500大型化,可使第一齿轮43大径化。由此,能够在不使驱动装置10大型化的情况下增大齿轮部40的减速比。
另外,第一齿轮轴41的右端经由第二轴承部412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因此,第一齿轮轴41不会向比支撑构件56更靠右方突出。因此,从第一中间轴J2方向观察,能够在比支撑构件56更靠右方且与第一齿轮轴41重叠的部分配置马达20的一部分。由此,可密集地配置内部空间500中的构件,从而可使壳体50、即,驱动装置10小型化。
<齿轮箱47>
图11是将齿轮箱47的开口部472放大的放大剖面图。齿轮部40具有齿轮箱47及齿轮罩48。齿轮箱47收容第三齿轮45。即,齿轮部40具有收容齿轮45的齿轮箱47。齿轮罩48配置在第三齿轮45的轴向左方,覆盖第三齿轮45的轴向左方。
齿轮箱47具有:壁部471,在径向上与第三齿轮45的外周面相向,并在周向上延伸;以及开口部472,在周向上与壁部471相邻,并在径向上贯通。壁部471配置在第三齿轮45的径向外侧,并沿周向延伸。开口部472与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在径向上相向。即,开口部472与壳体50在径向上相向。
壁部471与开口部472的周向的两侧相邻。在第三齿轮45的旋转方向Rt上,壁部471的配置在开口部472的前方侧且与开口部472相邻的端部是前方侧端部4711。另外,壁部471的配置在开口部472的后方侧且与开口部472相邻的端部是后方侧端部4712。即,壁部471具有相对于开口部472配置在齿轮45的旋转方向Rt前方的前方侧端部4711。壁部471具有相对于开口部472配置在齿轮45的旋转方向Rt后方的后方侧端部4712。
如图11所示,前方侧端部4711与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的内表面接触。即,前方侧端部4711与壳体50接触。更详细地说,壁部471的前方侧端部4711与包围壳体50的内部空间500的筒部54接触。
通过这样构成,可以齿轮箱47的壁部471的厚度的量将第三齿轮45及齿轮箱47接近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配置。由此,可使壳体50小型化,相应地可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
在齿轮部40中,润滑剂介存于各齿轮之间。再者,齿轮的润滑使用粘性高的润滑剂、即所谓的润滑脂状的润滑剂。齿轮箱47具有开口部472,在开口部472的外侧配置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由此润滑第三齿轮45的润滑剂在接近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的部分移动,从而可抑制润滑剂的温度上升。由此,可抑制润滑剂的润滑能力的降低。
润滑脂状的润滑剂附着于第三齿轮45的外周面,抑制齿轮彼此的摩擦及磨损。另一方面,润滑脂状的润滑剂容易成块。当润滑剂成为一定程度的块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第三齿轮45的径向外侧飞出。此时,由于第三齿轮45旋转,因此润滑剂向旋转方向前方且径向外侧飞出。
因此,壁部471的前方侧端部4711具有前方侧弹性部4713。前方侧弹性部4713与第二筒部54接触。即,壁部471的前方侧端部4711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前方侧弹性部4713,前方侧弹性部4713与壳体50接触。
由此,齿轮箱47的壁部471的前方侧端部4711与第二筒部54更可靠地接触。因此,可更可靠地阻挡因第三齿轮45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飞出的润滑剂。其结果是,润滑剂不易进入齿轮箱47与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之间。
进而,前方侧弹性部4713随着朝向第三齿轮45的旋转方向后方而向径向外侧延伸。即,前方侧弹性部4713随着朝向齿轮45的旋转方向后方而向径向外侧延伸。通过这样构成,当飞散到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侧的润滑剂因第三齿轮45的旋转而移动时,可利用前方侧弹性部4713舀取润滑剂。
另外,后方侧端部4712也可与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接触。即,后方侧端部4712也可与壳体50接触。通过这样构成,可抑制润滑剂进入齿轮箱47与壳体50之间。
另外,壁部471的后方侧端部4712具有后方侧弹性部4714。并且,后方侧弹性部4714能够弹性变形,而与壳体50的第二筒部54接触。即,壁部471的后方侧端部4712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后方侧弹性部4714,后方侧弹性部4714与壳体50接触。通过这样构成,可进一步抑制润滑剂进入齿轮箱47与壳体50之间。
<第一变形例>
图12是第一变形例的第二齿轮轴42的概略配置图。本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第二齿轮轴42的第三齿轮45及第四齿轮46在轴向上分离配置。对于除此之外的方面,为与驱动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各结构构件的符号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第三齿轮45及第四齿轮46在轴向上分离配置。而且,第三齿轮45固定在第二齿轮轴42上,第四齿轮46经由单向离合器423及轴承部424而安装在第二齿轮轴42上。即,齿轮轴具有至少一个齿轮45。而且,经由轴承部422而支撑于支撑构件56的齿轮轴的至少一个具有向比支撑构件56更靠轴向一侧处突出的轴突出部420。
而且,第三齿轮45配置在比支撑构件56更靠左方处,第四齿轮配置在比支撑构件56更靠右方处。即,齿轮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轴突出部420上。通过这样配置,可将第二齿轮轴42形成得短。由此,可使驱动装置10小型化。
<第二变形例>
图13是第二变形例的支撑构件56a的概略配置图。在本变形例中,支撑构件56a与支撑构件56不同。除此之外的方面为与驱动装置1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支撑构件56a以外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支撑构件56a也可经由第五轴承部35而能够旋转地支撑输出部30。即,输出部30沿轴向延伸,并且经由第五轴承部35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支撑构件56a。由此,可抑制支撑构件56a的输出部30与第一齿轮轴41及第二齿轮轴42的位置偏移。由此,可抑制输出部30、即,曲柄轴105a相对于齿轮部40倾斜。
<第三变形例>
图14是将第三变形例的齿轮箱47b的开口部472放大的放大剖面图。本变形例的齿轮箱47b在具有肋49及肋49b的方面与图11等所示的齿轮箱47不同。齿轮箱47b的除此以外的方面具有与齿轮箱47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对齿轮箱47b的与齿轮箱47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具有从齿轮箱47b的壁部471的内表面朝向第三齿轮45突出的肋49及肋49b。即,齿轮箱47b的壁部471具有从与齿轮45的外周面在径向上相向的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与齿轮45的外周面隔着间隙相向的肋49、肋49b。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附着在齿轮45的外周面上的润滑剂变薄且均匀,并且使其沿着齿轮45的外周面。由此,可抑制润滑剂成块,并且可抑制润滑剂向径向外侧飞散。另外,可使润滑剂稳定地附着在齿轮45上,从而可提高齿轮45的润滑效果。
如图14所示,肋49形成在壁部471的后方侧端部4712。通过这样构成,可抑制润滑剂从开口部472飞散至外部,从而可抑制润滑剂进入齿轮箱47b与壳体50之间。
如图14所示,肋49是与齿轮45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朝向齿轮45突出的曲面形状。通过这样构成,在齿轮45因振动等而与肋49接触时,齿轮45的齿与曲面接触,因此齿轮45及肋49双方不易损伤。由此,可使驱动装置10长时间稳定地运行。
另外,也可如图14所示的肋49b那样,与齿轮45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具有随着朝向齿轮45的旋转方向Rt前方而接近齿轮45的外周面的倾斜。通过这样构成,可使与相向面接触的润滑剂效率良好地沿着齿轮45的外周面。由此,可抑制润滑剂从开口部472向外部飞散而浸入齿轮箱47b与壳体50之间。
以上所示的齿轮箱47、齿轮箱47b以收容安装在第二齿轮轴42上的第三齿轮4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收容第三齿轮45以外的齿轮。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各种技术特征能够在不脱离其技术创作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另外,本说明书中所示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可在可能的范围内组合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于例如电动助动自行车、电动小型摩托车、电动轮椅等通过电力获得驱动力的电动车辆。

Claims (11)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
输出部,将转矩输出至外部;
齿轮部,将所述马达的转矩传递至所述输出部;以及
壳体,具有收容所述马达、所述输出部的一部分及所述齿轮部的内部空间,且
所述齿轮部具有:
至少一个齿轮轴,沿轴向延伸并固定有至少一个齿轮;以及
齿轮箱,收容所述至少一个齿轮,
所述齿轮箱具有:
壁部,在径向上与所收容的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相向,并在周向上延伸;以及
开口部,在所述壁部上沿径向贯通,
所述开口部在径向上与所述壳体相向,
所述壁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前方的前方侧端部,
所述前方侧端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的所述前方侧端部与包围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筒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的所述前方侧端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前方侧弹性部,
所述前方侧弹性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侧弹性部随着朝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后方而向径向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后方的后方侧端部,
所述后方侧端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的所述后方侧端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后方侧弹性部,
所述后方侧弹性部与所述壳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具有肋,所述肋从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在径向上相向的面朝径向内侧突出,并隔着间隙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相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具有相对于所述开口部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后方的后方侧端部,
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壁部的所述后方侧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是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突出的曲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随着与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相向的相向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前方而接近所述至少一个齿轮的外周面。
1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电源部,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以及
动力传递机构,将来自所述输出部的输出传递至车轮。
CN202220249851.XU 2021-02-08 2022-02-07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2172162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8633 2021-02-08
JP2021018633A JP2022121335A (ja) 2021-02-08 2021-02-08 駆動装置および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6272U true CN217216272U (zh) 2022-08-16

Family

ID=81585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9851.XU Active CN217216272U (zh) 2021-02-08 2022-02-07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0714A1 (zh)
JP (1) JP2022121335A (zh)
CN (1) CN217216272U (zh)
DE (1) DE202022100669U1 (zh)
TW (1) TWM63392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28146A (zh) * 2022-08-16 2024-03-01 法雷奥新能源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齿轮箱、电驱动总成系统和机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3922U (zh) 2022-11-11
DE202022100669U1 (de) 2022-04-21
US20220250714A1 (en) 2022-08-11
JP2022121335A (ja)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0682B2 (en) Power assi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CN217216272U (zh)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JP6169531B2 (ja) 自転車用駆動ユニット
CN111886778A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自行车
JP2020143689A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07949492B (zh) 混合动力车及车辆
JP6226120B2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CN217216273U (zh)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辆
US20230415848A1 (en) Compact bicycle drive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able bicycle
CN113335082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TWI839041B (zh) 驅動裝置以及電動車輛
CN114810986A (zh) 减速装置及自行车
CN116357724A (zh) 驱动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CN114763192A (zh) 电动辅助驱动单元和自行车
JP2022131727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自転車
WO2020175524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自転車
CN217240462U (zh) 驱动装置及电动车
JPH1179060A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の駆動ユニット
JP7336739B2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および駆動ユニット
JP7149163B2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23117926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JP3039168B2 (ja) ベアリングの取付構造
JP2024002775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電動自転車及びカバー部材
JP2022041319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CN117842257A (zh) 一种快捷安装式大减速比电助力中置电机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