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5696U -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 Google Patents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5696U
CN217175696U CN202123219753.6U CN202123219753U CN217175696U CN 217175696 U CN217175696 U CN 217175696U CN 202123219753 U CN202123219753 U CN 202123219753U CN 217175696 U CN217175696 U CN 217175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lock
formwork system
block board
connecting seat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197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钊
杨鸿清
陈洲
周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erospace T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erospace T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erospace T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erospace To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197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5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5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5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叠合楼板支模体系,涉及支模结构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支模体系中,底模板的高度不便于调节,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包括叠合楼板、后浇带、底模板、支撑板和钢管,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侧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螺套,所述螺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接座的一端与底模板转动连接。本申请通过底模板、支撑板、双向螺杆、螺套、连接座和支撑杆的设置,可使用把手控制双向螺杆转动,使支撑杆带动底模板向上移动,从而将底模板支撑在后浇带底部,完成底模板的快速搭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模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相邻叠合楼板之间通常采用后浇带进行连接,后浇带处施工一般是采用木模板沿着后浇带方向搭设落地式钢管支模体系。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支模体系中,底模板的高度不便于调节,在对底模板进行搭设时存在诸多不便,影响施工效率,因此,现在提出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支模体系中,底模板的高度不便于调节,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本申请提供叠合楼板支模体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包括叠合楼板和设在所述叠合楼板中的后浇带以及设在所述后浇带底部的底模板,所述底模板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底模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钢管;
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侧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螺套,所述螺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接座的一端与底模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支撑板与钢管进行安装固定,然后控制双向螺杆转动,使双向螺杆带动两个螺套沿双向螺杆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使螺套通过支撑杆带动底模板向上移动,从而将底模板支撑在后浇带底部,完成底模板的快速搭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叠合楼板顶部位于后浇带的两侧均设有侧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模板用于对后浇带两侧进行支撑。
可选的,所述侧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叠合楼板的顶部固定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和第一紧固螺栓的设置,便于对侧模板进行拆装。
可选的,所述侧模板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肋板的设置,能够提高侧模板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钢管固定安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连接套筒套在落地钢管的上端,再使用第二紧固螺栓将连接套筒与钢管进行安装固定,即可完成支撑板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便于对双向螺杆进行转动。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座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能够对连接座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的,所述底模板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支杆的设置,能够对底模板的四角起到限位支撑作用,提高底模板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底模板、支撑板、双向螺杆、螺套、连接座和支撑杆的设置,在使用时,先将支撑板与钢管进行安装固定,然后使用把手控制双向螺杆转动,使双向螺杆带动两个螺套沿双向螺杆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使螺套通过支撑杆带动底模板向上移动,从而将底模板支撑在后浇带底部,完成底模板的快速搭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进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本申请通过连接套筒的设置,便于将支撑板与钢管进行拆装,通过伸缩支杆的设置,能够对底模板的四角起到限位支撑作用,提高底模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支撑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叠合楼板;2、后浇带;3、底模板;4、支撑板;5、钢管;6、双向螺杆;7、螺套;8、连接座;9、支撑杆;10、侧模板;11、连接板;12、第一紧固螺栓;13、肋板;14、连接套筒;15、第二紧固螺栓;16、把手;17、限位槽;18、伸缩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2,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包括叠合楼板1和设在叠合楼板1中的后浇带2以及设在后浇带2底部的底模板3,底模板3用于对后浇带2底部进行支撑。底模板3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底模板3的支撑板4,支撑板4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14,连接套筒14内插接有钢管5,并且连接套筒14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5与钢管5固定安装。通过连接套筒14和第二紧固螺栓15的设置,在使用时,将连接套筒14套在落地钢管5的上端,再使用第二紧固螺栓15将连接套筒14与钢管5进行安装固定,即可完成支撑板4的安装。
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4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6,双向螺杆6为水平布置,双向螺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6,通过把手16便于对双向螺杆6进行转动。双向螺杆6的两侧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螺套7,螺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连接座8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9,支撑杆9远离连接座8的一端与底模板3转动连接。在支撑板4安装完成后,使用把手16转动双向螺杆6,使双向螺杆6带动两个螺套7沿双向螺杆6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使螺套7通过支撑杆9带动底模板3向上移动,从而将底模板3支撑在后浇带2底部,完成底模板3的快速搭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参照图2,支撑板4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17,限位槽17与双向螺杆6呈平行布置。连接座8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7内,限位槽17能够对连接座8起到限位作用。
参照图1,底模板3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杆18,伸缩支杆18为竖向布置,伸缩支杆18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板4上。通过伸缩支杆18的设置,能够对底模板3的四角起到限位支撑作用,提高底模板3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叠合楼板1顶部位于后浇带2的两侧均设有侧模板10,侧模板10用于对后浇带2两侧进行支撑。侧模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2与叠合楼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通过连接板11和第一紧固螺栓12的设置,便于对侧模板10进行拆装。侧模板10与连接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肋板13,通过肋板13的设置,能够提高侧模板10的结构稳定性。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将连接套筒14套在落地钢管5的上端,再使用第二紧固螺栓15将连接套筒14与钢管5进行安装固定,即可完成支撑板4的安装,在支撑板4安装完成后,使用把手16转动双向螺杆6,使双向螺杆6带动两个螺套7沿双向螺杆6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使螺套7通过支撑杆9带动底模板3向上移动,从而将底模板3支撑在后浇带2底部,完成底模板3的快速搭设,操作便捷,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然后,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2将连接板11与叠合楼板1的顶部进行安装固定,实现侧模板10的安装,使侧模板10对后浇带2两侧进行支撑。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包括叠合楼板(1)和设在所述叠合楼板(1)中的后浇带(2)以及设在所述后浇带(2)底部的底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3)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底模板(3)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钢管(5);
所述支撑板(4)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6),所述双向螺杆(6)的两侧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螺套(7),所述螺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所述连接座(8)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远离连接座(8)的一端与底模板(3)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1)顶部位于后浇带(2)的两侧均设有侧模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2)与叠合楼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10)与连接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肋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14),所述连接套筒(14)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5)与钢管(5)固定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连接座(8)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7)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3)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支杆(18),所述伸缩支杆(18)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板(4)上。
CN202123219753.6U 2021-12-21 2021-12-21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Active CN217175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9753.6U CN217175696U (zh) 2021-12-21 2021-12-21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9753.6U CN217175696U (zh) 2021-12-21 2021-12-21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5696U true CN217175696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14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19753.6U Active CN217175696U (zh) 2021-12-21 2021-12-21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5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32861U (zh) 一种组装式钢管桁架模板支撑构件
CN21403489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CN204703500U (zh) 装配式建筑施工新型支撑系统
CN201334773Y (zh)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自承重装置
CN114278081A (zh) 叠合楼板板缝模板施工辅助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2467187U (zh) 可调工具式空调板模板支架
CN213710299U (zh) 一种组合式两层电梯井整体提升斜撑操作平台
CN217175696U (zh) 叠合楼板支模体系
CN110670873B (zh) 一种超高大截面混凝土柱钢模板的托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7847651U (zh) 一种施工轨顶风道板的自行走式移动台车
CN207211196U (zh) 一种移动模架体系
CN213710354U (zh) 一种用于钢筋桁架楼承板独立支撑架体
CN112854746A (zh) 一种钢桁架楼承板倒挂式支撑系统及施工工法
CN205224579U (zh) 钢框模板与自承式桁架板组合混凝土快拆体系
CN208072459U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八字角形支撑模板
CN221095826U (zh) 一种定型后浇带吊模工具的安装结构
CN216921352U (zh) 一种叠合板施工用桁架支撑结构
CN216340948U (zh) 一种通用性强便于安装固定的建筑模板早拆托顶装置
CN217580198U (zh) 一种距支护桩距离狭小的混凝土结构单边模板结构
CN219638391U (zh) 一种进水塔施工标准平面多卡模板
CN219451485U (zh) 现浇剪力墙板定型与加固系统
CN216974096U (zh) 一种用于曲线现浇隧道的移动式满堂脚手架
CN217735505U (zh) 一种隧道水沟电缆槽移动模架
CN21548448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便于安装的骨架
CN220686735U (zh) 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板模板支撑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